#多巴胺

飲食影響情緒 營養均衡心情好

飲食影響情緒 營養均衡心情好#多巴胺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情緒會受到食物影響嗎?英國研究顯示,患有便祕的婦女較容易產生憂鬱及焦慮的情形,因此,若是飲食中多攝取富含高纖維的蔬菜類,也有助於一些精神狀態的改善。其實早在1989年時,就有學者發現血清素可以調控腦內的情緒荷爾蒙,影響並調節人類的情緒反應,發現有些人情緒不佳時吃一點蛋糕、巧克力,可以使煩躁情緒得以抒發。研究發現,若干食物會顯著地影響腦部的活動,營養不均衡是造成憂鬱最常見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說,營養對於情緒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因此,穩定情緒不妨從注重營養的均衡方面來著手。有學者發現憂鬱症患者血液中維生素E的濃度較低,認為憂鬱症患者體內的抗氧化能力較弱。維生素B1能改善情緒,沒有維生素B1體內就不能生成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攝取較多維生素B2食物的女性往往情緒較佳,且對於外界壓力能更加冷靜應付。富含維生素 B1、B2的食物有肉類(特別是豬肉及其內臟)、豆類、五穀糙米類、奶製品、魚類、綠葉蔬菜、杏仁等。且心理壓力過大、情緒欠佳時,體內所消耗的維生素C會比平時多8倍。此時不妨多補充維生素C有助於情緒穩定。患有產前、產後憂鬱症的婦女,尤其是產前,為了保護嬰兒,無法以藥物進行精神症狀改善的情形下,給予高單位的魚油,其憂鬱症狀有顯著的改善。平常多吃一些富含ω-3脂肪酸(EPA、DHA)的食物,如深海魚類,可以降低憂鬱的情緒,對於記憶力也有明顯的幫助;一些富含礦物質鋅、硒的海產類,如牡蠣、螃蟹等也可選用,有改善精神疾病的功效。人類腦部在製造天然的抗憂鬱劑多巴胺(dopamine)、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時,維生素B6也不可少,並和維生素B1、B2一起作用,讓色胺酸轉換成菸鹼酸,對腦神經功能正常運作相當重要。研究也發現,憂鬱症量表指數較高的病人,約1/4是由於維生素B6及B12缺乏導致的。因此,多攝取維生素B6的食物,如豬肉、雞肉、馬鈴薯、香蕉、燕麥、及蜂蜜等,可避免憂鬱纏身,讓你天天心情愉快。(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衛教週報第162期)

近視與K書無關?國內醫師:大錯特錯

近視與K書無關?國內醫師:大錯特錯#多巴胺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近日國外媒體紛紛報導一則「近視與K書打電腦無關」的相關新聞,研究指出曝曬太陽可刺激眼內多巴胺的濃度(Dopamine Level)進而抑制近視,甚至引申出「只要多運動曬太陽,即使疲勞用眼也不會近視」的謬論,國內眼科醫師陳祐瑲認為,這樣說法簡直是大錯特錯!此報導一出似乎顛覆了大眾來傳統近視成因的認知,陳祐瑲醫師表示,雖然認同「多運動可對抗近視」的想法,因在戶外寬廣的環境下活動確實可舒緩眼睛的壓力,但其機轉是否來自眼內多巴胺的釋放以「消解近視壓力」則尚未得到眼科界的普遍認同,另則運動本身需要多少的時間與陽光曝曬量才能「解除」先前累積的近視壓力則不得而知了。且眼內多巴胺濃度提高是視網膜色素細胞受陽光刺激後的生理現像,而日間戶外活動原本就能減少近視形成的壓力,故兩者之間可能為「共存現象」,不見得能導論為「因果關係」過去也曾有研究顯示:居住離海岸線愈近的小朋友,近視比例愈高,於是結論是:「海洋會造成近視」!但仔細分析,主要是大城市通常離海岸線比較近,真正的原因乃擁擠的都市生活造成近視,而非海洋本身造成近視。這都是做研究時容易犯下錯將共存現象導論為因果關係之「學術笑話」。因此,陳祐瑲醫師呼籲,若要對抗近視,得雙管齊下才安全,減少閱讀、、寫作業、打電腦、看手機的時間。如需長時間近距用眼,至少每30分鐘就得休息10分鐘(休息時間需離開螢幕、書本),另外也要增加身體勞動、運動的時間。走出戶外踏青、打球、慢跑、騎車,都對身體健康及視力有幫助。同時陳祐瑲醫師也說,其實,運動不一定要在大太陽底下,在月光下散步一樣有放鬆眼睛的效果!(資料來源:陳祐瑲醫師)

巴金森病友會 從食衣住行改善生活品質

巴金森病友會 從食衣住行改善生活品質#多巴胺

花蓮慈濟綜合醫院舉辦巴金森病友會,包括其他腦部退化引起的運動障礙疾病病友,透過經驗分享改善病友在食衣住行上所遇到的困擾。巴金森病是一種慢性腦部退化性疾病。西元1817年,英國的詹姆士‧巴金森醫師 (Dr. James Parkinson) 對一種運動障礙疾病做了以下的描述:「不自主的顫抖併有肌力的減退,顫抖發生在非運動期;軀幹彎曲,站姿前傾;步態會由走路的樣子變成小跑步;但理性與智力並沒有受到影響」。這個發現,使後來的人不斷的研究並了解病因與治療的方法,因此後人就以其名來命名這種疾病。臨床上有顫抖、僵硬、運動遲緩與步履不穩等四種主要症狀之兩種以上。花蓮慈濟神經醫學科學中心設有巴金森治療與研究中心,主任陳新源領得的醫護團隊照護的病友遍及台灣各地,並在去年成立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關懷罹患巴金森病等運動障礙疾病的病友,透過網站、期刊、病友會,方便病友及家屬及取新知、分享經驗,改善生活。活動由陳新源主任主持,院長室主任秘書梁忠詔、社會服務室主任潘國揚也到會場祝福病友。開場的藥劑師黄欣怡以理財的觀念介紹巴金森病的藥物與服用注意事項,把腦部的多巴胺比喻成金錢,腦部多巴胺減少引發巴金森病,服用左旋多巴胺補充多巴胺等藥控制病情,另外還要補充一些會使腦部多巴胺減少等能對抗「偷、盜取多巴胺的小偷、強盜」的藥,進而使病情控制在最好的狀況,因此,如何不讓這「錢」減少的理財觀,也是巴金森病人認真服藥對抗疾病的方法。黄欣怡也強調,每種藥物會有頭暈、嘔吐、排尿顏色不同等多種副作用,病人除需要有正確的用藥知識,避免自己受驚嚇之外,更應該在每次回診中將用藥的不適感反映給醫師知道,由醫師進一步調整用藥或藥量,改善生活品質。護理師李芝緯的護理照護及陳新源主任分享「彼得的家」互動影片,則在生活起居中建議巴金森病友應如何在坐臥行、洗澡中使有運動障礙的行動更方便。例如應穿寬鬆好解穿的衣褲,家中的軟沙發最好外加硬式坐墊、背墊,使病友坐的舒服且起身容易;加強室內照明度,觸控式開關、暢通無阻的走路動線都將使病友生活得更輕鬆。在上午、下午各一場的分組座談中,更由神經科醫師林聖皇、神經外科醫師周育誠與蔡昇宗、復健師陳家慶與連芳誼、藥劑師黄欣怡、營養師童麗霞、社工師黃靖玲等人參與,負責食衣住行等各種領域的諮詢服務,讓病友及家屬透過彼此的經驗分享,以及與醫護團隊近距離的面對面諮詢,暢談生活中的苦與樂。中醫師林郁甯三十分鐘的課程更全程開放給病友發問,爲病友釐清中西醫合併治療的疑問。此次巴金森病友會在下午三點多結束,病友「玩」得很歡喜,神經醫學科學中心爲病友準備的專業課程、分享課程、甚至可口素食餐點等,都很受病友肯定,期待下一次病友會再相聚。另外在午休後,播放由知名舞蹈老師曾馨瑩在婚前爲巴金森病病友錄製的有氧伸展操,病友、家屬、醫護團隊一起做;從臉部、頸肩、腰、手到腳,病友做操後反映佳,並開心地帶著有氧伸展操光碟回家。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