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

咳嗽要看中醫嗎?

咳嗽要看中醫嗎?#呼吸道感染

咳嗽常見的病因為急性呼吸道感染,多半為上呼吸道感染,只有極少數的人病人胸部X光可見肺炎。慢性咳嗽病人中,若有吸煙者,以慢性支氣管炎最常見。而不吸煙者以慢性鼻炎鼻竇炎引起之後鼻滴痰也會誘發咳嗽,也就是俗稱的鼻涕倒流。此外支氣管哮喘,胃食道逆流,也是常見的病因。 其他病因如:肺癌、異物吸入、吸入性症候群(中風病人、老年人、及食道疾患較常見)、肺纖維化、耳鼻喉科疾病(鼻瘜肉、外耳道疾患、懸壅垂太長)、心因性咳嗽、藥物引起的咳嗽(例如:某些降血壓藥物—ACE inhibitor, b-blocker)、心衰竭等。 中醫認為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內傷兩大類。外感咳嗽為六淫外邪侵襲肺系;內傷咳嗽為臟腑功能失調,內邪干肺。不論邪從外入,或自內而發,均可引起肺失宣降,肺氣上逆作咳。 外感六淫外邪侵襲肺系,多因肺的衛外功能減退或失調,以致在天氣冷熱失常,氣候突然變化的情況下,六淫外邪或從口鼻進入,或從皮毛感受得之。《河間六書˙咳嗽論》論:「寒、暑、燥、濕、風、火六氣,皆令人咳嗽。」即是此意。由於四時的主氣不同,因而人體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區別。春季以風邪為主、夏季以暑邪為主、長夏以濕邪為主、秋季以燥邪為主、冬季以寒邪為主,而邪氣壅肺亦可化熱化火。 風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隨風邪侵襲人體,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風為先導,挾有寒、熱、燥等邪。明代著名的中醫大師張景岳曾倡「六氣皆令人咳,風寒為主」之說,認為以風邪挾寒者居多。 內傷總由臟腑功能失調,內邪干肺所致。可分其他臟腑病變涉及於肺與肺臟自病兩種。他臟及肺的咳嗽,可因情志刺激,肝氣失調,失於疏泄,氣鬱化火,氣火循經上逆犯肺所致;或由飲食不當,嗜煙好酒,熏灼肺胃;或過食油膩辛辣,導致脾失健運,水濕不化,凝聚成痰,痰濁內生,上干於肺致咳。因肺臟自病者常由肺系多種疾病遷延不愈,肺臟虛弱,氣陰耗損,肺的主氣功能失常,肅降無權,而致氣逆而咳。 外感咳嗽屬於邪實,為外邪犯肺,肺氣壅遏不暢所致,若不能及時治療,祛邪外達,可進一步發生演變轉化,表現風寒化熱,風熱化燥或肺熱蒸液成痰。 內傷咳嗽多屬邪實與正虛並見。病理主因為「痰」與「火」。但痰有寒熱之別,火有虛實之分;痰可鬱而化火(熱),火可煉液灼津為痰。他臟及肺者,多因邪實導致正虛,如:肝火犯肺每見氣火耗傷肺津,煉液為痰;痰濕犯肺者,多因脾失健運,水穀不能化為精微上輸以養肺,反而聚為痰濁,上聚於肺,肺氣壅塞,上逆為咳;若久延失治,導致脾肺兩虛,氣不化津,則痰濁更易滋生,此即「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的道理。甚則病延及腎,腎氣為先天之本,若病及腎,造成腎不納氣,以致於由咳至喘。 此外痰濕蘊肺,遇到外感誘發,轉從化熱,則可表現為痰熱咳嗽。而肺臟自病的咳嗽,多為因虛致實,如肺陰不足每致陰虛火炎,灼津為痰,肺失濡潤,氣逆作咳;或肺氣虧虛,肅降無權,氣不化津,津聚成痰,氣逆於上,引起咳嗽。 外感咳嗽與內傷咳嗽還可相互影響為病,久延則邪實可轉為正虛。外感咳嗽如遷延失治,邪傷肺氣,更易反覆感邪,而致咳嗽屢作,肺氣益傷,逐漸轉為內傷咳嗽;肺臟有病,衛外不強,易受外邪引發或加重,特別在氣候轉寒時尤為明顯,久則從實轉虛,肺臟更為虛弱,氣陰兩傷。由此可知,咳嗽雖然外感、內傷之分,但有時又可互為因果。如有咳嗽症狀,理應及早治療,以免症狀加重,使病情更為複雜。

農曆春節期間,呼吸道感染求診比例高

農曆春節期間,呼吸道感染求診比例高#呼吸道感染

今年農曆春節期間長達九天,為了服務大眾,羅東博愛醫院急診24小時服務,根據院方的統計,今年九天年假,就醫的民眾多達3577人次,一天就醫人次為397.4人次,較去年一天293 人次,多出35.6%。羅東博愛醫院指出,今年農曆春節期間,以呼吸道感染、腸胃疾病及跌倒/意外傷害,仍位居求診項目的前三名,其中,呼吸道感染就診人數多達1479人次,佔41.35%,與去年6天年假之中,有395人次呼吸道感染,佔22.47%,高出許多。急診醫學科張啟宏主任表示,農曆過年前,流感就醫人數逐漸攀升,過年期間氣候變化大,加上民眾南來北往,以致於呼吸道感染就醫人口增加,他叮嚀病患前往醫院接受治療,並記得多休息,補充水分。

《健康把關,過好年》北市各大醫院門診開診情形

《健康把關,過好年》北市各大醫院門診開診情形#呼吸道感染

今年春節假期長達9天,許多民眾因為歡樂氣氛,影響正常作息,甚至有慢性病患者忌諱平時的服藥習慣而放年假,導致舊疾復發或引發急性症狀,造成感冒、腸胃不適、氣喘、心臟病發及中風等疾病;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民眾, 1月24日(星期六)小年夜至2月1日(星期日)初五之春節連續假期,臺北市各大醫院急診照常服務不打烊,提供24小時急診服務,確保民眾就醫安心,門診醫療各醫院不同,提醒民眾留意。統計各大醫院門診開診情形:1月26日(年初一)至27日(年初二)門診多停止服務(唯市立萬芳醫院及臺北醫學大學1月26日至1月27日上午維持門診看診,下午休診),1月28日(年初三)至1月29日(年初四)部分醫院恢復門診服務但開診科別及診次減少,1月30日(年初五)雖為政府行政機關補假,但多數醫院已恢復正常門診開診,避免急診就醫人潮過度擁擠,影響緊急就醫病患。民眾若有就醫相關問題,可電洽1999市民專線詢問,或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首頁「熱門連結」,查詢各教學醫院春節門診時間連結網址。依據往年春節急診統計排行榜前3名疾病,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腸胃炎和急性腹痛,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是民眾常說的感冒及腸胃炎幾乎佔了四分之ㄧ以上。春節正逢寒冬,許多民眾為了闔家團圓南北往返、舟車勞頓,加上人多聚集是病毒傳染好發時機,影響所及,抵抗力差的小孩或長輩容易感染,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初春好發上呼吸道疾病,應儘量避免長時間停留在通風不良場所,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及保健,到人潮擁擠的地方可戴口罩,返家後記得洗手。腸胃炎的主因為暴飲暴食,過年期間容易因歡樂氣氛,不知不覺大吃大喝使身材走樣或因飲食不正常,嚴重者發生腸胃炎現象,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特別呼籲市民飲食要節制、飲酒宜適量,繼續保持適當運動,避免熬夜,以提升自我免疫力,若有身體不適,切勿忌諱就醫,而延誤病情,急性腹痛可能是膽囊炎、盲腸炎、胰臟炎或便秘,如發生急性腹痛時應儘快就醫,避免演變成更嚴重的腹膜炎甚至引發敗血症、休克。另提醒慢性病患者別忘了按時服藥,以維持病況穩定,為方便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民眾用藥不中斷,民眾持慢性病處方箋領藥時間,如適逢春節假期,可提早領藥備用,例如給藥屆滿日前7日,可憑原處方箋調劑、領藥,這樣就可以安安心心歡度優質健康年,並預祝每一位市民都有健康快樂的假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