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病

聖誕大啖肉類美食 小心腎臟「過勞」

聖誕大啖肉類美食 小心腎臟「過勞」#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今年想怎麼過聖誕節呢?吃一頓豐盛大餐絕對是許多人的首選,但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主任郭克林醫師提醒,耶誕大餐多以牛排或火雞等肉類食物為主,且調味偏重,慢性腎臟病友應特別小心,以免聚餐吃出好感情,卻賠上腎臟的健康!慢性腎臟病患者因腎臟功能受損,無法將體內含氮廢物和毒素有效地排出,長期累積容易增加腎臟的負擔,加速腎功能惡化導致洗腎的命運。對腎臟病友來說,飲食控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臨床發現,許多患者不覺得自己是病人,疏於注意飲食,結果導致腎功能惡化。避高蛋白、高鈉、高磷、高鉀!聖誕大餐要謹「腎」郭克林醫師舉聖誕節大餐為例,因餐點多以雞肉、牛肉等肉類食物為主,而人體內的含氮廢物主要是蛋白質食物代謝所產生,腎臟病患者一不小心吃太多,就可能導致腎臟「過勞」!除了要避開高蛋白的陷阱之外,坊間耶誕大餐普遍還有高鈉、高磷的問題。腎臟病友若鈉和磷攝取過量,容易造成腎臟平衡電解質的功能異常,可能導致水腫、肺積水、心律異常,甚至更嚴重的昏迷或休克。另外,有時候大餐會有生菜做搭配,但生菜屬於高鉀食物,吃多了會增加腎臟代謝的負擔,且生食易有細菌汙染的風險,因此建議盡量汆燙後再食用。研究:酮酸胺基酸+低蛋白飲食 降五成洗腎風險郭克林醫師強調,「飲食控制要有決心」是腎臟病患者延緩腎功能惡化的第一關鍵。特別是在蛋白質部分,一般人的每日蛋白質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1至1.2公克,中晚期腎臟病患者則需遵循「低蛋白飲食原則」,每天蛋白質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0.6至0.8公克,有助減少含氮廢物的產生和延緩洗腎。不過,延緩洗腎,光靠低蛋白飲食就夠了嗎?郭克林醫師說明,依據2000年至2010年的健保資料庫,分析十年期間共1483 位末期腎臟病患者,搭配酮酸胺基酸可有效降低約5成的洗腎風險,顯示酮酸胺基酸也是延緩洗腎的重要功臣之一。他進一步解釋,酮酸胺基酸就像是「資源回收車」,可以回收體內的含氮廢物,並且轉化為對人體有益的支鏈胺基酸和營養素,同時達到減輕腎臟負擔、預防營養不良和延緩洗腎的效果,一舉數得。但需注意的是,低蛋白飲食應如何和酮酸胺基酸做搭配,還是需與醫師和營養師討論,以制定個人化的對策。(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全臺6成糖友控糖不佳 當心腎病變!

全臺6成糖友控糖不佳 當心腎病變!#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9歲的陳阿姨(化名)罹患糖尿病已經10年,然而血糖控制持續沒有達標,糖化血色素甚至曾高達10.5%。3年前胸口不適緊急就醫,才發現是冠心症,需要緊急置放冠狀動脈支架,檢查同時也發現有蛋白尿問題,已有腎臟病變徵兆。血糖控制不佳而陷入心血管疾病及腎臟病變隱憂的糖友不少,需要格外注意!根據最新台灣糖尿病登錄計畫報告,全台超過6成糖友血糖控制未達標(糖化血色素>7%),恐陷入心、腎併發症威脅!研究發現,SGLT2抑制劑可讓糖友控制血糖,更有減少心、腎併發症的效益。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許惠恒理事長及中華民國心臟學會黃瑞仁理事長聯合呼籲,治療同時預防,控糖、保腎、護心三管齊下!腎臟病、糖尿病易互為併發症糖尿病為國人十大死因之一,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200多萬名糖尿病病友,每年以2萬5千名的速度持續增加。許惠恒理事長表示,糖尿病的治療重點為控制血糖,血糖沒有控制達標會引起許多併發症,如大動脈硬化、眼睛病變、神經病變、腎臟病變等。控糖不力除了影響糖友健康,也會帶來經濟花費。當糖友罹患併發症時,年均醫療花費較沒有併發症糖友的年均花費更多出8萬以上!許惠恒理事長提醒,糖友也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腎臟病變的併發症問題,根據統計,末期腎臟疾病的病患中,有40%是肇因於糖尿病;而約有15%的第2型糖尿病患,會發生腎病變(推估約30萬人)。若腎臟功能出問題,患者的生活品質也將會大受影響!近6成的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最近氣溫驟降,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也隨之升高,但其實糖尿病也是元凶之一。黃瑞仁理事長表示,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併發症及主要死因,近6成的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然而,約1/3糖友同時有心血管疾病(推估約60萬人),更有15%左右糖友合併心衰竭。心衰竭是常見的心血管病變之一,長期可能讓心臟功能惡化、導致死亡。研究也發現,糖化血色素每上升1%,心衰竭風險就增加16%,老年糖尿病患一旦罹患心衰竭,5年內存活率僅剩一成多!呼籲糖友在控制血糖之餘,也要留意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黃瑞仁理事長表示,在門診接觸到的患者,許多合併有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友,根據門診經驗的觀察,約有4成左右裝有心臟支架的病患,也都同時患有糖尿病,糖友更要留意。部分糖尿病治療藥物 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隨著醫療進步,糖尿病藥物也越來越多元,併發症的預防也有所突破。近年來有許多國際大型研究顯示,部分糖尿病的治療藥物,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根據美國研究及整合分析指出,SGLT2抑制劑可降低心衰竭住院率及心血管死亡的風險,還可減少腎臟病變風險。許惠恒理事長表示,SGLT2抑制劑是糖尿病口服藥物中較新型的機轉,抑制腎臟再吸收葡萄糖,並由尿液排出體外,而由於藥物藉由尿液排糖,所以須注意生殖泌尿道感染問題,使用期間需攝取足量水分。

慢性腎臟病患者 5成為高血壓導致

慢性腎臟病患者 5成為高血壓導致#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30歲女性在5年前得知自己有高血壓,自恃年輕而未積極控制,頭痛便自行至藥房買止痛藥服用,直到雙腳明顯水腫前往就醫,才發現血壓已高達180mmHg,且有蛋白尿症狀,進一步確診罹患慢性腎臟病,腎功能僅剩正常人的一半!五成腎病起因高血壓 共病率高恐危及生命收治該名患者的新光醫院腎臟科方昱偉主任表示,慢性腎臟病患者最常見的共病就是高血壓。由於腎臟有大量細小血管,對血壓變化十分敏感,臨床觀察有5成慢性腎臟病患者是高血壓所導致,因為長期血壓控制不良將造成腎臟血管硬化,血液過濾功能受影響,進而出現蛋白尿症狀;若未加以治療,不僅可能加劇腎功能惡化,提高腎衰竭風險,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擅自停藥風險大!降血壓藥增疾病控制率方昱偉主任進一步指出,針對一般高血壓患者,建議將血壓控制在140/90 mmHg以內;若是已出現蛋白尿症狀的慢性腎臟病患者,血壓更要控制在130/80mmHg以內。臨床觀察,合併慢性腎臟病的高血壓患者平均須服用2至3種降血壓藥才能穩定控制血壓,而根據2018最新歐洲高血壓治療指引建議,優先服用單錠複方降血壓藥可增加疾病控制率,保護腎臟安全,患者用藥也更方便。上述的30歲女性患者即在單錠複方降血壓藥物治療下,雙腳水腫與蛋白尿等症狀均獲緩解,血壓與腎功能也逐漸穩定。此外,近日再傳高血壓學名藥採用含動物致癌成分的原料藥而遭食藥署下架,有部分患者因擔心自身服用藥物有問題,而擅自停藥造成血壓飆高,反而更傷身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對此,方昱偉主任表示,下架事件再次凸顯藥物原料與品質的重要,原廠藥經過嚴格的品管與品保,在患者用藥安全上更有保障。建議患者若對服用藥物有任何疑慮,應向醫師諮詢討論更換處方,勿自行停藥。積極控制高血壓 有望逆轉腎功能及併發症長期高血壓會使腎臟受損,而腎臟功能不佳亦會導致血壓高,環環相扣淪為惡性循環。方昱偉主任提醒,高血壓患者應將自己視為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群,並定期安排尿液與腎功能檢查。一旦確診慢性腎臟病,須配合醫囑用藥,在飲食上也要把握低鹽原則,因鹽分對腎臟刺激較大,除了會造成水腫之外,對血壓與腎臟功能也會有影響。根據國外研究指出,積極控制高血壓可顯著降低腎臟病風險,初期腎臟病患者更有望逆轉復原腎功能,對於中重度慢性腎衰竭患者則可延緩疾病惡化。因此不論是高血壓或腎臟病患者都應更重視血壓控制,避免導致更嚴重的併發症。(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慢性腎病難發現 易喘、水腫恐是警訊

慢性腎病難發現 易喘、水腫恐是警訊#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慢性腎臟病早期症狀不明顯,民眾對此疾病知識有限,常見病患不知道患慢性腎臟疾病、聽到要洗腎就認為人生已毫無希望。然而只要好好配合治療,可以提升自我照護能力及生活品質。充足了解慢性腎臟病是對抗疾病的第一步!慢性腎臟病除規律用藥 也要良好生活習慣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陳奎篤表示,慢性腎臟病的病況可依照腎臟功能分為5期。慢性腎臟病早期除了規律用藥治療,也要特別留意控制血糖、血壓,同時維持規律運動與作息。腎臟功能即將邁入第5期的患者們,應該將腎臟的「工作人員」顧好。腎臟功能逐漸惡化時,會有疲勞、易喘、水腫、皮膚搔癢,甚至引起高血壓、貧血等症狀。只要能維持健康飲食、運動習慣,洗腎的患者還是能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再加上「腎臟替代療法」,血液透析治療、腹膜透析治療、腎臟移植治療都可幫助病友們展開新生活。慢性腎衰竭 政府有福利補助管道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衛教師謝秋琴衛教師分享院內案例,曾有病友從腎臟功能第5期的狀態,在控制良好的狀況下,腎臟功能進步至第4期的狀態。患者身體發生警訊時應立即就醫與醫師配合控制,做好飲食控制,避免尿毒症狀提早發生,錯失及早治療的寶貴時機。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社工師劉佳羽表示,政府機構對腎友福利補助有很多管道,如慢性腎衰竭(尿毒症)必須接受定期透析治療者,可藉由申請重大傷病證明卡減免醫療部分費用負擔;患者至戶籍地公所申請身心障礙鑑定表單,藉由醫院醫師及專員鑑定、衛生局及社會局審核通過後即可享有社會福利服務資源。如有問題可撥打內政部免付費福利諮詢專線1957詢問。

腎友易累少動更傷身!有氧運動緩發炎

腎友易累少動更傷身!有氧運動緩發炎#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末期腎臟病患者因為尿毒影響,出現貧血及肌肉病變等症狀,導致容易疲憊、體適能變差等身體狀況,降低運動意願。使用腹膜透析4年的陳麗香小姐由於換液治療時間的彈性,讓她可和先生經常安排假日運動行程,腹膜透析後仍可騎自行車,來回總40公里路程,連出國旅行也不成問題。生活品質不減反升,精神也更好了。腎友易疲憊不運動 反而更傷身依據美國腎臟資料登錄系統2017年報告顯示,台灣2015年末期腎臟病盛行率與透析盛行率皆高居世界第一,且依據健保署統計,目前洗腎人口已突破8萬多人。慢性腎臟病患者因為腎臟衰竭造成代謝不平衡、心肺功能降低,導致身體延展性、協調性以及肌肉強度逐漸下降,末期腎臟病腎友因為尿毒影響會出現貧血及肌肉病變等症狀,引發容易疲憊、體適能變差的身體狀況,降低運動意願。根據2015年台灣慢性腎臟病臨床診療指引中指出,不運動是慢性腎臟病患者中最常見的健康危害行為。如果因透析而減少運動量、甚至不運動,容易因血中脂肪累積、血液循環速度變慢,使得血壓、血糖、血脂控制不良,直接或間接造成腎絲球過濾率下降,讓腎臟健康愈來愈差。日走30分鐘、每週至少5天 延緩腎臟功能惡化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研究副院長盧國城表示,經常適量運動可顯著減少腎臟病及透析病人死亡率,對腎絲球過濾率及蛋白尿也都有顯著改善效果,延緩腎臟功能的惡化。美國腎臟疾病治療成果品質指南建議慢性腎臟病患者應透過規律運動,降低肌肉量損失及提升體能活動。每天只要走30分鐘,每星期至少5天、共150 分鐘,能顯著減少腎臟病及透析病人死亡率,對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腎絲球過濾率及蛋白尿也都有顯著改善效果,延緩腎臟功能惡化。一篇本土研究指出,透析的腎友透過有氧運動後,血液中內修護細胞增加、有效緩解發炎,並能改善營養、骨密度與運動耐受性。腹膜透析較不受時空侷限 毒素清除率高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任唐德成醫師表示,腹膜透析治療較不受空間與時間的限制,給予腎友更大的生活彈性,鼓勵腎友在身體狀態允許下,可適當安排合適的運動訓練與活動時間,對於身心都有很大的幫助。對許多末期腎臟病患者而言,透析治療可能會佔據腎友大多數的生活作息時間。目前透析中的腹膜透析治療方式,在護理人員教導與練習後,腎友可自行在家中、辦公室或汽車等空間操作,較不受時空限制,過程中也較不會出現血壓不穩症狀,飲食方面限制也較少。長期看來,腹膜透析持續性過濾、排除體內水分與廢物,對於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率較血液透析高,且腎臟移植成功率較高。

醫訊/腎臟病篩檢、音樂饗宴

醫訊/腎臟病篩檢、音樂饗宴#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慢性腎臟病已成為世界流行的疾病之一,但是慢性腎臟病通常症狀不明顯,將近8至9成的病人未受診斷。民眾疲倦時,尤其是長期異常的疲倦,伴隨有高血壓、水腫、泡沫尿或腰痛,一定要到醫院接受檢查。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5/12(六)舉辦腎臟病篩檢及講座活動,提供500名免費篩檢名額,篩檢項目包括尿素氮、肌酐酸(腎功能)、血糖、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尿酸、尿液一般篩檢及尿蛋白定量檢測。並且於5/17(四)舉辦院慶音樂會活動,歡迎踴躍參加!【第一場:腎臟病篩檢】名稱:2018慢性腎臟病代謝性疾病教育預防計畫時間:107年5月12日星期(六)上午08:00至12:00地點:雙和醫院13樓國際會議廳洽詢:02-2249-0088活動內容:腎臟病篩檢(限500名免費篩檢)、腎利人生健康講座。(全程參與者可憑闖關單參加抽獎)篩檢對象:年滿20歲以上,參與篩檢請攜帶身份證件或健保卡篩檢條件:檢查前空腹6至8小時【第二場:島嶼之音-音樂饗宴】名稱:雙和醫院10週年院慶系列活動:島嶼之音-音樂饗宴時間:107年5月17日(四)下午 12:00至13: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一樓大廳活動內容:由沖繩歌手世持櫻,透過沖繩三線琴音帶來心靈的療癒。

極端生酮飲食!血脂異常、腎友別採用

極端生酮飲食!血脂異常、腎友別採用#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生酮飲食話題最近在國內非常火紅,然而生酮飲食在國外已出現超過100年了!生酮飲食是一種營養素含量比例非常極端的飲食,要讓身體在沒有碳水化合物燃燒的情況下,開始分解體內脂肪,達到減少身上脂肪的效果。吃肉跟油,如:炸豬排、雞排或喝防彈咖啡,但是不能吃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飯、水果,也不能喝牛奶及含糖飲料。糖尿病患控血糖 吃對比吃少更重要生酮飲食被當作減肥、控制血糖的神奇飲食,但真的有這麼神嗎?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邀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李玉珍說明,生酮飲食使用於減重,在臺灣其實並不陌生,20年前就已經將生酮飲食使用在減重計畫中;只是控制總熱量、使用時機點、使用天數,仍是減重成功與否的關鍵。瘦得夠久、夠健康,應該是每位減重者追求的目標,長時間只能吃高油脂的肉,你可以接受嗎?血糖控制是一條辛苦的路,高油、高蛋白的生酮飲食對糖尿病人是福音飲食?提醒糖尿病患者,能將血糖控制好的主要關鍵在於吃得對,比吃得少更重要!三餐定時定量,每餐都要有全榖根莖類、配炒青菜、加蛋豆魚肉類,才是健康的糖尿病飲食。糖尿病、血脂異常者 不宜採生酮飲食生酮飲食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嘗試!不建議使用生酮飲食的族群包括:(1)第一型糖尿病患者、(2)血脂肪異常者、(3)腎臟功能異常者或是(4)發育中的青少年等。第一型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低血糖問題;血脂肪異常者,高油脂、高蛋白會造成血脂肪更高;腎臟功能異常者對高蛋白飲食,還是少碰為妙;發育中青少年,恐怕影響生長發育,也不建議使用。李玉珍營養師提醒,不管是體重控制或血糖控制,如果可能採用生酮飲食,切記都要注意攝取足夠的青菜及水份,避免酮酸中毒;並尋求專業人員,找出問題、解決問題,才是控制血糖、控制體重致勝的關鍵!(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57期資料)

講座/腎利人生

講座/腎利人生#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是全世界洗腎密度最高的國家,患者高達7萬名,且年齡也愈趨下降,儼然成為「新國病」。每年因糖尿病及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所引起的腎臟病也逐年攀升。國際腎臟醫學會和腎臟基金會國際聯合會共同發起世界腎臟病日,訂於每年3月第2個星期四,呼籲民眾正視慢性腎臟病問題。有鑑於此,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將於3月17日(六)與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合作辦理講座,邀請腎臟保健中心主任陳奎篤及營養師專題演講,給民眾正確的保健常識,建立民腎臟病及糖尿病防治觀念,並提供參加者免費血糖、血壓測試,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報名參加。活動全程免費,名額有限,歡迎慢性腎臟病、肝病、糖尿病患者及家屬或社區民眾踴躍報名參加。報名洽慢性病防治中心李惠敏、謝秋琴腎臟科衛教師,聯絡電話:05-2752940。(為響應環保,請自備環保杯及原子筆)(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愛腎護腎、腎利人生時間:107年3月17日(六)上午9:20-12:15地點: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10樓學術講堂洽詢:05-275-294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