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煮中藥是一門古老的學問,其過程不僅需要謹慎操作,還要遵循特定的步驟與注意事項,以確保藥材能夠發揮其最大療效。以下將詳細介紹如何正確煎煮中藥,包括煎煮步驟、特殊藥材的處理方式,以及一些常見問題的解答。
煎煮中藥是一門古老的學問,其過程不僅需要謹慎操作,還要遵循特定的步驟與注意事項,以確保藥材能夠發揮其最大療效。以下將詳細介紹如何正確煎煮中藥,包括煎煮步驟、特殊藥材的處理方式,以及一些常見問題的解答。
24節氣中「芒種」即將到來,預告著天氣將逐漸炎熱、潮濕與悶熱,許多人會透過冰涼的飲品解暑,但這樣的習慣可能會讓你大量流失活力!中醫表示,氣溫高民眾長時間待在冷氣房裡或喝冷飲,不僅會讓體內濕氣化不掉,熱氣也散不開,造成痰濕體質難以代謝廢物,因此容易感到沒活力,建議DIY「3種元氣飲料」提振精力。
現代人壓力大吃多喝水少,常有便祕困擾,不少人會吃益生菌、酵素來幫助排便,但其實吃中藥也能緩解便秘問題。一位41歲蔡姓婦人常2到3週才解便一次,偶爾5天就解便還算是「運氣好」,用盡方法想改善便秘但效果有限,因擔心排便不順連帶影響食欲,日前到中醫求診,服用中藥調理3個月後竟可恢復每天解便一次,腹部終於不再「滿肚子大便」。
天氣越來越熱,夏天已快要來臨,夏季起於農曆立夏,止於立秋,而2024年立夏的日子是5月5日。立夏,可說是夏天正式來臨,多數地區的氣溫平均為20度以上,氣溫度明顯升高,雷雨增多,雨量充沛且畫長夜短,萬物繁榮生長的季節。在這個季節下,長畫氣溫高,容易傷津耗氣,中醫調養體質時,著重於追求內外平衡,陰陽協調。
春天是感冒、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好發季節,但不少民眾病癒後咳嗽卻好不了,往往一咳就是幾個星期,或是咳到晚上無法入睡,只得漸漸習慣與咳嗽共存。中醫師指出,若是久咳不癒的慢性咳嗽患者,可對應咳嗽常見相關的4大病症,透過穴位按摩並搭配運動、中藥調理。
24節氣中的「穀雨」落於每年的農曆3月中,即國曆4月19~21日左右,此時天氣溫和,雨量漸增,對穀類作物的生長發育幫助很大。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唯一將物候、時令與稼穡農事緊密對應的一個節氣。「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穀雨節氣的到來,也意味著寒潮天氣已結束,即將迎接初夏。
34歲的藍小姐已婚5年未懷孕,經西醫檢查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及巧克力囊腫,雖已接受手術後,轉向試管嬰兒治療,但連續3次失敗。考量年齡越大懷孕機率越低,藍小姐轉而求診中醫,醫師發現藍小姐長期有睡眠問題,先調理後再搭配月經週期療法,穩定基礎體溫,於治療4個月後再次試管嬰兒植入,成功受孕並順利產下一子。
農曆3月「媽祖遶境」無非是全台灣最熱鬧的盛事,許多民眾跟著媽祖走遍全台各縣市,但隨著天氣越來越炎熱,走動時間長又常曝曬在太陽下,此時最怕中暑發生!彰化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劉宗昇建議,可透過喝2茶飲、按摩4穴位來預防中暑,更提供「中暑檢測表」提醒民眾自我觀察是否出現相關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