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

新生兒聽力篩檢 2年共發現千名聽損兒

新生兒聽力篩檢 2年共發現千名聽損兒#新生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研究,先天性聽力受損新生兒的發生率大約是在每10萬人口千分之3到4,以台灣每年19萬新生兒來算,每年約會有760個先天性聽力受損寶寶。衛福部自2年前開始推動全國新生兒聽力免費篩檢,統計2年在36萬名新生兒當中,發現1,026個聽力損傷者。打握前3個月 黃金診斷期先天性聽力受損新生兒外觀與一般人無異,因此在聽力篩檢上路前,經常延誤了聽損兒接受治療的黃金期。先天聽損若能在3個月大前診斷,6個月大前開始配戴聽覺輔具與聽語療育,將來可以回到聽力正常兒童發展的學習軌道上。國健署指出,台灣目前的篩檢率達到9成7,確診率高達8成;每位新生兒700元的聽力篩檢費用全由政府買單,初診至確診的過程精細全面,確診病患因此能夠及早接受治療與後續服務。

夏日食物易酸敗 僅1小時就能壞

夏日食物易酸敗 僅1小時就能壞#新生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夏天連日高溫,食物如何保鮮更是一大考驗,常常中午才剛買的便當,沒吃完放到冰箱,第二天要吃時卻已酸敗了!到底夏季應如何選購及注意食品保存?營養師建議,把握「冷者恆冷、熱者恆熱」原則,才能確保食物品質。7℃~60℃細菌最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營養科鄭嵐卉營養師說明,夏日食品應冷者恆冷,熱著恆熱,攝氏7℃~60℃稱為危險溫度地帶,因為許多細菌在此溫度間都能快速生長繁殖,所以冰箱的冷藏溫度必須低於7℃。烹調食物時,加熱溫度必須超過70℃。熱存溫度應高於60℃,才能抑制細菌生長,使食物不容易腐壞。食物要儘快食用,鄭嵐卉營養師建議食品調製後,夏天室溫超過32℃時勿放置超過1小時。且有些細菌是不會因為加熱而完全破壞,此時和人員衛生有相關係,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耐鹽耐糖,常生長於化膿傷口或人體皮膚或口腔及鼻腔黏膜,所以調理食物前,必須徹底清潔雙手,烹調食物時要注意手部不要再隨意碰觸口鼻黏膜,而生熟食也應分開處理,才能避免交叉汙染。營養師也提供以下4個食物保存小秘訣:1)確認冷凍冷藏溫度,冷藏需小於攝氏7度,冷凍應小於-18度。2)夏季氣溫高,易腐敗的食材應儘快將食材充分降溫後,依每次需求分裝放入冷凍,食用前在冷藏或流水方式解凍。3)量多食材應平鋪或中心點挖薄,以利溫度下降,避免中心溫度未降,造成食材開始酸敗情形。4)蔬菜水果適合保存溫度1~7℃,於冰箱中應一週內儘快食用完畢。肉類及家禽於冷藏0~5℃,如絞肉和內臟只能存放1~2天,里肌肉、小排骨約2~3天,醃過的肉約一週內應食用完畢,放置冷凍-18℃未烹調的肉類可放置比較久,約半年到一年。

新生兒腦部缺氧 當心造成智能受損

新生兒腦部缺氧 當心造成智能受損#新生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醫療發展雖然逐漸進步中,但對於生產方面卻還是存在著許多未知的變數,其中,新生兒的周產期窒息為足月新生兒死亡常見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子癲前症、子宮內生長遲滯、臍帶繞頸或胎盤早期剝離都是新生兒周產期窒息的高危險群。新生兒器官缺氧 恐造成永久的傷害所謂的周產期窒息指的是在分娩期間,胎兒和母體之間氧氣交換不足或血流受阻,造成胎兒器官缺氧的變化,其中腦部因缺氧或缺血所造成的傷害,可能產生永久的神經學後遺症,稱之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變。奇美醫院表示,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變的發生率占活產中的千分之一到二,死亡率占10~20%,而存活者中產生神經學上的後遺症可能占20~45%,包括癲癇、肢體功能障礙甚至腦性麻痺,視覺或聽力障礙或是智能受損。傳統治療恐致終身臥床、腦性麻痺在過去的治療中,主要是以支持性療法來維持嬰兒的呼吸道和血液灌流,矯正體內代謝酸堆積並控制抽搐和腦部水腫的情形,然而,有多數嚴重窒息的病嬰,雖然從鬼門關搶救回來,卻難逃變成終生臥床和腦性麻痺的困擾。對此,透過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低溫療法能夠降低腦部的代謝率,減少興奮性神經傳導物質、自由基和炎性物質的產生,從而阻斷細胞死亡和凋零的一連串連鎖反應,且根據臨床實驗結果表示,低溫療法對於缺氧缺血性腦病變的新生兒有降低死亡率並改善神經學後遺症的嚴重程度,尤其在中度腦病變的新生兒上,效果更為顯著,幫助病患改善原本預後的困擾。

新生兒黃疸久不退 當心膽道閉鎖恐致命

新生兒黃疸久不退 當心膽道閉鎖恐致命#新生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膽道閉鎖在新生兒當中是致死率極高的疾病,新生兒出生後若發生膽道管腔封閉,而導致膽汁無法從肝臟流出到十二指腸來幫助消化,且膽汁滯留在肝臟中,將造成肝臟硬化,嬰兒一旦出現膽道閉鎖,肝臟可能在2個月大時就硬化,若未及時接受手術,即有生命危險。篩檢大便顏色 助防止膽道閉鎖國內新生兒膽道閉鎖的發生率有萬分之3。閉鎖的過程約在胚胎發育晚期一直到出生之後的初期,其形成原因低於兩成以下與遺傳有關,有8成可能與懷孕後期感染以及自體免疫機制造成膽道上皮受損而造成閉鎖,目前在診斷上仍有相當的困難度,無法從產前檢查中篩檢出來。剛出生的嬰兒若出現黃疸,在兩週內未退,要注意是否有膽道閉鎖的可能,尤其許多家長認為黃疸與哺餵母乳有關,容易忽略膽道閉鎖的可能性。「觀察寶寶的大便是父母迎接寶寶來臨的第一個功課」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於兒童手冊內設計大便卡的主要用意是透過大便卡的比對,發揮提示功能,家長一旦發現寶寶大便呈現灰白或淺黃色,也就是嬰兒大便卡中1、2、3號顏色,應該儘速就醫。

新生兒健康篩檢 把握前3個月黃金期

新生兒健康篩檢 把握前3個月黃金期#新生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新生兒的誕生,讓全家人歡喜迎接新生命,但是一方面也憂慮自己的孩子是否發展健全,透過新生兒健康篩檢及醫師診療後,就可以確認自己孩子是沒有問題的!基隆市衛生局指出,其實家長可以藉由孩子的日常活動表現上,對發育情形作初步判斷。在觀念方面,盼能把握寶貝的發展黃金期,定期做學齡前兒童健康發展檢核評估,若發現孩子有發展遲緩的情況,我們會協助您的孩子獲得適性的陪伴、治療與照顧,讓家長能安心陪伴孩子的成長。促進學齡前健康發展 應早期檢核新生兒時期,雖然睡眠時間居多,發育的評估,可從頭到腳有次序觀察是否異常。一般而言,3個月左右,孩子會與您眼神交流、轉頭尋找聲音來源及微笑回應。5個月左右,脖子可以挺直,接下來,可以七坐八爬十站、1歲會走路,1歲前左右兩側發育是否對稱一樣好,在每個時期發展遲緩若超過3個月,未達到發展項目規定標準,經由公衛單位醫護評估後,發現達到通報案例標準時,會協助轉介專業醫療群評估及治療,如此可幫助家長儘快發現嬰幼兒問題,給予適切治療及復健,達到最佳的癒後療程。孩子的成長與發展階段。藉由學齡前兒童健康發展檢核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孩子的身高、體重、生活、行為等狀況,並可透過「0至6歲兒童發展量表」之簡易圖示或「學齡前兒童發展檢核表」核對孩子動作、語言、認知的發展狀況,評估表內將4個月到6歲的嬰幼兒按年齡分13個階段,每階段有12個指標,檢核孩子的發展狀況。

婆婆欺少婦 竟罹憂鬱症伸手掐新生兒!

婆婆欺少婦 竟罹憂鬱症伸手掐新生兒!#新生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婆婆與媳婦的吵吵鬧鬧,除了電視劇愛搬演,就連現實生活中,似乎也不斷上演!台中就有一名少婦日前歡喜生下第一胎,沒想到在婆家坐月子期間,婆婆日夜叨唸孫子太瘦,抱怨媳婦餵養不力,讓求好心切的少婦壓力過大、身心俱疲,每次聽到孩子的哭聲就忍不住要發狂,有一次還伸手掐住大哭的寶寶,所幸丈夫及時進門發現。最後少婦在丈夫的陪同下到醫院就診,才知道自己已經罹患了產後憂鬱症,必須服藥控制。婦與老公做人四年才成功光田綜合醫院身心科楊淑如醫師表示,這名34歲的黃姓少婦嫁給職業軍人,老公長期駐守在外縣市,婚後4年夫妻倆才做人成功。黃婦好不容易迎來生命中的第一個孩子,從懷孕期間就非常緊張地做足功課,吃的用的都小心打理。生下寶寶後,她深怕自己經驗不足沒辦法照顧好寶寶,凡是親力親為,但常常奶也餵過了、尿布也換過了,寶寶依然啼哭不止,導致整天為了照顧寶寶搞得睡眠不足。奶水不足、不會照顧 少婦慘遭婆婆逼成憂鬱無奈同住的婆婆也非常重視這個長孫,每天在黃小姐耳邊抱怨孫子太瘦老是不長肉,不像隔壁家的寶寶白胖又乖巧,認為一定是黃婦奶水太少不會照顧,還抱怨孫子那麼愛哭一定是像到媽媽敏感的個性。婆婆的棄嫌話不斷,讓壓力已大到不行的黃婦身心俱疲,情緒起伏變得很大,有一天甚至伸手掐住了哭泣中的孩子,所幸那天丈夫剛好休假回家,及時發現制止,否則恐怕發生無法挽回的人倫悲劇!後來在丈夫的陪同下,黃小姐才到醫院身心科看診,經診斷發現自己已經罹患了產後憂鬱症。八成產後婦女 會出現憂鬱症狀楊淑如醫師指出,因為產後體內荷爾蒙降低的關係,大約有80%的婦女在生產後一周會出現輕微的憂鬱症狀,而這些症狀在2~3週後就會自然恢復,不需太過擔心。而真正的「產後憂鬱症」是在產後一個月左右發生,患者通常會出現情緒不穩、失眠、沒有食慾、注意力降低無法處理事情、呆滯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有施暴或自殺、自殘的傾向,症狀與一般的憂鬱症相同,必須儘早尋求醫師的治療。楊醫師也提醒,坐月子期間不只是讓產婦調理身體,同時也是讓產婦們有充裕的時間調整心情,學習照顧可愛的寶貝,平時伴侶或週遭親友更應該給予新手媽媽們充分的協助和心靈的支持,別施加多餘的壓力,才是預防產後憂鬱症發生的最好辦法。 

新生兒聽力篩檢 把握前6個月黃金期

新生兒聽力篩檢 把握前6個月黃金期#新生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指出,聽力損失是最常見的先天性缺陷,研究顯示,每1000位新生兒中,約有1至2位患有先天性雙側中、重度聽力損失。先天性聽力障礙的寶寶,若能透過新生兒聽力篩檢及早發現,並於6個月前接受療育,未來在語言、認知及溝通技巧等方面的發展,幾乎與正常小孩相當。3個月以下新生兒  可免費聽力初篩而國民健康署於101年3月15日起,凡具有本國籍且3個月以下新生兒,即可於國民健康署合約之醫療院所接受免費聽力初篩;若初篩未通過的寶寶將會再進行複篩。聽力複篩仍未通過者,將由醫療機構進一步安排做診斷性的檢查或轉介,才能確認聽障的種類與嚴重程度,依據每個寶寶的個別性,給予適當的建議及進行聽語療育。基隆市衛生局也提醒,嬰幼兒期是人類成長的黃金階段期,在孩子長大成人的過程裡,父母早期發現他們有聽力問題,早期療育,有助孩子獲得健康聽力與語言發展的重要基礎。

新生兒狂嘔吐膽汁 罕見「腸旋轉不全」作祟

新生兒狂嘔吐膽汁 罕見「腸旋轉不全」作祟#新生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日前收治一位新生兒,外觀正常,但無法進食,不時嘔吐含綠色膽汁腸胃液。經檢查為「腸旋轉不全」合併小腸閉鎖,導致28周時發生胎兒期腸扭轉,使腸胃缺血斷裂缺損約20公分,造成小腸閉鎖及缺口前端的腸子異常脹大。好在經手術將斷裂的腸子重新吻合接通及將腸胃道旋轉不全復位,目前術後嬰兒已恢復良好。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外科黃元惠醫師指出,小腸閉鎖的發生率約 3千個嬰兒之中會有 1 例,這種疾病已越來越少見,上一次該院收治這類病患是2年前,主要原因是出生率下降及產前超音波檢查發達,發現後有些媽媽會選擇人工流產。早期腸閉鎖 影響腸胃發育大黃元惠醫師表示,小腸閉鎖發生的原因,一般認為是胎兒時期,小腸生長時血管受傷缺血傷害所致,如胎兒時期的腸扭轉或腸套疊等狀況。懷孕越早期出現的腸閉鎖,影響腸胃發育越大,出生後存活的機率會較差,越接近足月的腸閉鎖,影響越小,超過9成上的嬰兒手術後可以存活及正常發育。無法存活的腸閉鎖小孩以合併其他先天畸形最常見,其次是無法控制的敗血症。因此,黃元惠醫師提醒,懷孕期間的媽媽們,務必定期做產前檢查,如發現胎兒有異常狀況,需詳細與醫師討論,及準備出生後可能須處理的狀況,以保障媽媽與胎兒的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