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涵菁

秋冬呼吸道感染 中醫辨證分型改善有良效

秋冬呼吸道感染 中醫辨證分型改善有良效#康涵菁

頤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康涵菁中醫師認為流感在中醫屬於「疫病」的範疇,是濕熱毒邪從口鼻或肌表侵犯人體而引起的急性傳染性疾病。《說文》:「疫,民皆病也。」疫是指具有強烈到傳染性病能引起大流行的一類疾病。感受疫癘毒邪是主要病因,《瘟疫論》:「本氣充滿,邪不易入,本氣適逢虧欠,呼吸之間,外邪因而乘之。」外感疫癘之邪,從口鼻皮毛而入,體內又正氣虛損,邪氣乘其位,導致耗傷氣津,氣血虧損。如果人體正氣強盛,腠理固密,毒邪即使侵犯人體,治療得當,也能將其病治癒。《黃帝內經》:「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若人體正氣虛弱,或抵抗力下降,或延誤治療,則病情也會加重、惡化。流感在症狀上主要為發熱、咳嗽、咽痛、口乾、流鼻涕、鼻塞、頭痛、全身痠痛、乏力,部分患者會有嘔吐或腹瀉的症狀。 康涵菁中醫師根據中醫辨證論治可以將流感分為以下幾種證型 風熱犯衛 主症:發病初期,發熱或未發熱,咽紅不適,輕咳少痰,無汗。 治法:疏風清熱 處方:銀翹散加減或桑菊飲加減 熱毒襲肺 主症:發熱較高、咳嗽、痰黏且痰難咳出、口渴喜飲、咽喉痛、眼睛紅。 治法:清肺解毒 處方:麻杏甘石湯加減 氣營兩燔 主症:發熱較高、煩躁不安、甚至神昏、咳嗽、胸悶、或喘促氣短。 治法:清氣涼營 處方:犀角地黃丸加減 氣陰兩傷 主症:身熱未淨、乾咳、或有黃稠痰、口燥咽乾。 治法:清除餘熱、疏肺利痰 處方:沙參麥冬湯加減 在家也可自我養身按摩穴位 孔最穴 位置:前臂屈側,腕橫紋上7寸處 功效:為肺經穴位,具有清熱、發表、利咽、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哮喘、咳嗽、喉嚨痛、支氣管炎等。 太淵穴 位置:位於掌後腕橫紋橈側端,橈動脈的橈側凹陷中 功效:為肺經穴位,具有宣肺平喘、止咳化痰、清咽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咳嗽、氣喘、喉嚨腫痛等症狀。 風池穴 位置:頸部兩條大筋外緣凹陷中 功效:為膽經穴位,具有祛風解表、止頭痛、眩暈、治頸項強痛的功效。可用於感冒初期頭痛、肩頸痠痛、頭暈等症狀。 自製養身茶飲 銀花連翹茶 材料:銀花10g、連翹10g、薄荷5g、荊芥5g、生甘草5g 作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加入500cc水中煮沸放涼後即可飲用 功效:銀花、連翹清熱解毒;薄荷疏散風熱;荊芥疏風透表;生甘草清熱解毒,又可止咳化痰,諸藥合用,可疏散風熱之邪亦可清熱解毒。 康涵菁中醫師說明如何預防自我保護避免感染? 及時隔離 流感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口鼻、眼睛、分泌物、體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傳染,因此應及時對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進行隔離。 增強正氣 適度運動增強體力,平時飲食營養均衡,保持足夠的休息時間,勿過度勞累,即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增加抵禦疾病的能力。

壓力大好發腸躁症  茶飲藥膳疏肝理氣 緩解情緒

壓力大好發腸躁症 茶飲藥膳疏肝理氣 緩解情緒#康涵菁

頤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康涵菁中醫師表示情緒是影響身體健康的潛在因素,上班族幾乎常常需要面對壓力的存在,適度的壓力是進步的來源,但當身心承受過度的壓力時,所造成身體及情緒的反應,最後還是會反擊身體的。這種狀況就是所謂的「壓力症候群」。臨床上常常可見因壓力緊張導致症狀包括胃痛、胃脹、呃逆、腹瀉等消化道疾患就是西醫所謂的腸胃激躁症。長期緊張壓力過大的人伴隨的症狀就是頸肩僵痛,這是由上半身肌肉長久以來處於過緊狀態,難以放鬆所導致的,這些也會影響人體的消化內分泌系統。 康涵菁中醫師認為「肝屬木,主疏泄」、「脾屬土,主運化」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出現障礙,則會引起情緒、精神壓力上的異常,導致自律神經的錯亂。 按照五行理論,肝木克脾土造成「肝脾不和」的現象時就會出現消化道失常的症狀。當腸子的蠕動發生改變,活動力增加時就會造成腹瀉,上班族壓力的累積從壓力荷爾蒙的觀點看來更是一目了然:過度製造壓力荷爾蒙的對於人體就是毒素,壓力毒殘留體內的是有害的,首當其衝的就是胃腸系統,長時間處在壓力與精神緊張的狀況,容易造成氣滯血瘀、肝氣鬱結的情形。中醫處理的方式就是疏肝行氣、活血化瘀,更嚴重則要芳香開竅,鎮靜安神。 大腸激躁症在飲食方面首先對於可疑的過敏的食物,如蝦、蟹、牛奶、花生等儘量不食或少食用;生冷、冰凍、辛辣、油膩的食物適可而止。少量多餐,細嚼慢嚥,選擇容易消化、富於營養的食品,少飲含糖的碳酸的飲料,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平常的飲食可加強食物纖維的攝取,有助於減輕腸胃激躁症,通常穀類、豆類、水果以及蔬菜是纖維的豐富來源,高纖維食品使結腸輕度擴張,防止進行性的腸道痙攣,一些纖維可以保持糞便中的水分,防止大便堅硬。高纖維食品可以避免脹氣和腹脹。對於一遇到壓力較大吃大喝,無肉不歡的大腸激躁症患者,減少肉食的攝入和少量多餐有助於減輕痙攣疼痛和腹瀉症狀。 康涵菁中醫師說明大部分的腸躁症患者屬於受涼易腹瀉這類型的話,應避免食用西瓜、冷飲等寒性食物。我還會請患者50克的食鹽炒熱,裝在布袋內熨肚臍周圍,或是胡椒粒填滿肚臍,上面放熱水袋,可減輕腸痙攣引起的腹脹與腹痛,中藥治療以健脾益氣的山藥、扁豆、蓮子、紅棗滋腸健脾,止腹瀉為主,還有枳實、香附、白朮、藿香,去除體內過多的濕氣,維護腸胃道的健康。而當腸子的活動力降低時,會發生腹痛與便秘,這類型的病人,可用具有補血滋養作用的當歸,何首烏來幫助排泄,切記不可隨意使用軟便劑以免破壞腸胃蠕動功能。 腸胃虛弱的患者可試試補氣健脾茶 材料:西洋參3錢、白芍3錢、甘草2錢 做法:先將所有材料用水洗淨,藥材放入保溫杯或保溫瓶中,沖入1000c.c.的熱水即可飲用。上、下午各飲用500c.c.。可補氣解痙孿,減緩因腸胃道虛弱而腹瀉的症狀。 壓力伴隨濕重型的患者可使用疏肝解鬱茶 材料:藿香3錢克、陳皮3錢,薄荷1錢,可加適量冰糖調味 做法:藿香、陳皮,薄荷、以藥袋包裝,一起放入保溫杯或保溫瓶中,加入1000c.c.的熱水即可飲用。可以去除體內過多的濕氣,對於容易情緒起伏大、煩躁易怒、而有腸胃不適症狀可用。 容易便秘則可使用養血順腸茶 材料:當歸3錢、何首烏2錢、香附2錢 做法:將藥材剪成小塊,有助於沖泡出藥效與成分,所有藥材放入保溫瓶中加入1000c.c.熱水即可喝,分上、下午各喝500c.c.。可養肝補血、滋養津液,以利通便。但是有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子宮肌瘤或是其他婦科疾患在喝之前宜詢問中醫師建議,不可自行服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