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

醫訊/三高(血糖,血壓,血脂)整合照護

醫訊/三高(血糖,血壓,血脂)整合照護#血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對於退休的老年人而言,心理與生理如何得到滿足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老了以後,身體毛病逐漸浮現,飲食習慣若不改變,身體機能逐漸退化,可能會出現嚴重的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問題。了解三高指數對老年生活的影響及後遺症,是協助得到良好生活品質的最重要議題,此次講座將會由新陳代謝科醫師李國陽,主講「三高(血糖,血壓,血脂)整合照護」,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三高(血糖,血壓,血脂)整合照護時間:106年3月23日(四) 下午15:30-16:3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360號)洽詢:社工劉大任(02)2791-9696#1008

薑黃素助控糖?醫:應慎選

薑黃素助控糖?醫:應慎選#血脂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養生觀念漸盛,許多民眾都喜歡自行服用保健食品抗老,近來非常火紅的天然食材薑黃包含抗氧化、抑發炎療效,據World J Diabetes世界糖尿病雜誌、diabetic care等期刊研究結果發現,類薑黃素除了抗發炎外,更有助於血糖、血脂控制,對糖尿病患是一大福音。衛福部南投醫院提醒民眾,雖然糖尿病患有明確的控糖目標,除了應該在生活及飲食多加小心,在使用保健食品時,也應避免選擇來路不明或者標示不清的產品,以免傷身。腎病變是因血糖控制不好引起發炎反應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可能會演變為糖尿病腎病變,許多民眾擔心藥吃太多會洗腎,南投醫院腎臟科主任莊宗芳表示,糖尿病腎病變主要是因為血糖控制不好,長期高血糖引發身體一連串的發炎反應,使腎臟功能越來越差。均衡飲食 購買前詢問醫師、營養師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蔡秀雯表示,使用天然植物來保健,價格便宜且安全性較高,糖尿病患者可以適當使用,建議以均衡飲食為前提,輔助天然植物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對於市售的薑黃及薑黃粉的選擇,避免選擇來源不明標示不清的產品,並定期關注衛生福利部的食品藥物管理署的相關資訊,購買前也應詢問醫師或營養師,以利評估效用及身體狀況。莊宗芳主任表示,規律遵循醫師指示使用藥物,配合飲食及運動控制才是預防糖尿病腎病變的上上策,早期的微白蛋白尿期是有機會回復的,可以找腎臟專科醫師針對腎臟問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預防胰臟炎 飲食指南看這邊

預防胰臟炎 飲食指南看這邊#血脂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宋明帝的祖父宋武帝是在沙場的刀光劍影中一步步成長為東晉名將、封疆大吏,打起仗來,可謂風捲殘雲,令敵人聞風喪膽、望風披靡。宋明帝也能做到「橫掃千軍如捲席」,可惜不是在戰場上,而是在餐桌上。宋明帝一次可吃200塊肉、數升醬料當宋明帝張開血盆大口把侄子和兄弟的屍山血海盡數吞噬時,天下的膏粱厚味和珍饈玉餚正源源不斷地塞進他貪得無厭的大嘴。坐穩江山之後,宋明帝不免得意忘形,恣意妄為,除了花天酒地,就是胡吃海喝。一見到山珍海味,就像見到世仇死敵一樣,立即揮舞著勺子、筷箸,奮不顧身地大快朵頤,把酒池肉林一掃而光還不罷休,直弄得肚皮圓鼓、上吐下瀉,被內侍抬回寢室,一路傾盆嘔物惡臭熏天。宋明帝到底愛吃什麼?《南史‧卷三‧宋本紀下‧第三》記載,他「以蜜漬鱁?,一食數升,噉臘肉常至二百臠」。面對鮮美的臘肉,竟然一次吃掉200多塊,有種名為「蜜漬鱁鮧」的美味,據考證是河豚魚腸和魚鰾用蜂蜜漬成的醬,更是他的心頭至愛,居然可以一連吃喝數升,足足好幾斤呢!暴飲暴食 真的會活活撐死官員虞願的傳記裡記述了宋明帝的驚人之舉,並無意中透露了他臨死前的醜狀。有一回,他的大舅子、揚州刺史王景文前來彙報工作,遇到宋明帝正凶猛地消滅「鱁鮧」,一邊狼吞虎嚥,一邊問王景文:「這東西實在好吃,你在家經常吃嗎?」王景文答道:「這麼昂貴的東西,臣哪裡吃得起?」他聽了不僅沒跟王景文客套一下,說些請你也嘗嘗之類的話,反而很得意地顯示自己能吃,左一碗,右一碗,吃得揮汗如雨,肚皮發脹。最後,人坐著不能動彈,嚇得王景文不知所措;幸虧左右拿來「酢酒」(醋酒)給他喝下,打了幾個飽嗝、放了幾個臭屁之後,他的痛苦才暫時緩解。這樣的吃法,不吃成病,也活活撐死!果然不久,宋明帝就病倒了;但病懨懨的他一想起美味佳餚便頓時脫胎換骨、精神抖擻,隨即拚死一搏,連續吃喝了三升「汁滓」(清酒和酒糟);然而這次閻王爺不再給他機會了。宋明帝再海量、再能吃、再瘋狂,胃腸也是血肉生成,並非鋼鐵鑄成。不過,閻王爺很可能後悔收留了他,以他的食量不把十八層地獄吃得傾家蕩產才怪!如何預防胰腺炎?胰腺炎重在預防,預防的主要環節在於飲食。不能酗酒,飲酒要適量;不能吃得太飽,不能吃得太油膩,特別在晚上更要注意,總之,切忌暴飲暴食。患過胰腺炎的病人應避免重蹈覆轍,擇期檢查有無膽囊結石。合併高脂血症引起的胰腺炎者應長期服降脂藥,並注意攝入低脂、清淡的飲食。急性發作時,患者必須絕對禁食,待症狀逐漸緩解後,可進食無脂蛋白流質,如果汁、稀藕粉、米湯、菜汁、稀湯麵等,以後可逐漸改為低脂半流質。此外,患者須忌食油膩性食物,如肥肉、花生、核桃、芝麻、油炸物、油酥點心等,忌食刺激性、辛辣性食物,並絕對禁菸酒。患者恢復正常後,也要長期以吃低脂食品為主,例如豆製品、魚、蝦、蛋以及瘦肉等,以避免復發。(本文摘自/病榻上的龍/時報文化出版)

醫訊/高血脂用藥指導

醫訊/高血脂用藥指導#血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當血液裡的脂肪超過正常標準,即稱為高血脂,血脂越高,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越高,究竟得了高血脂是不是一定要吃藥?血脂又該降到多少才是好?本次講座將由翁語伶藥師介紹目前降血脂的藥物種類,與理想的血脂控制目標。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相關訊息可電洽亞東醫院藥學部 (02)89667000轉分機2123。名稱:高血脂用藥指導時間:106年03月08日 星期(三) 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2123

牙周有問題 心病、血脂風險指數增

牙周有問題 心病、血脂風險指數增#血脂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像慢性牙周炎患者的調查顯示,動脈粥狀硬化斑塊中有77%含有與牙周炎(嚴重牙周病)相關的細菌,研究人員還指出:「那些出血指數,顯然較高的患者呈現活性發炎反應,他們身上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都檢測出細菌種類的存在。」牙周感染會加速動脈粥狀硬化相當多的證據顯示,來自牙周感染的細菌及他們的毒性產物,會誘發全身性發炎,導致心血管疾病。這種發炎導致血管壁內皮細胞的損壞,這些細菌和相關的毒素所又發的損傷可能導致細胞因子的發炎介質增加釋放,細胞因子會加速動脈粥狀硬化,逐漸令動脈口徑縮小,最終阻塞動脈血流,除可能引發動脈閉的炎症,研究還顯示,牙周病菌也會促使發炎持續惡化。這些研究簡單陳述有力的一點是:不管在技術上如何的「成功」,只要有作過根管治療,冠狀動脈心臟病機率都顯著增加。人們普遍認為,高血壓是因為腎臟疾病以及心臟疾病,如中風、栓塞及動脈瘤相關的危險因素。牙周炎與高血壓、心絞痛有關幾個橫斷面研究顯示,血壓高和牙周炎之間的明確聯繫,其他研究則將牙周炎與左心室肥大以及高血壓做出連結,威斯頓‧普萊斯在1923年的報告也指出,牙周炎與高血壓以及心內膜炎、心絞痛、心臟傳導阻滯、心肌炎,和其他心臟疾病等的關聯性。缺血性中風是由於缺乏血液供應,導致大腦的破壞,牙周炎被普遍認為是此類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有研究報告說,晚期牙周炎的中風患者,在入院時,有較嚴重的神經功能傷損,而出院時更糟。血清膽固醇、三酸甘油脂指數都會上升65歲以下,有跟尖牙周炎病史的男性,其中風的風險更大。研究人員審查1137名老兵的X光片記錄,所做出的結論,這些人都在維吉尼亞州看過牙醫,平均看了34年,有一個對牙周疾病患者的類似類似研究總結說:「目前的結果表明,牙周病與早期動脈粥狀硬化、頸動脈病變的發展有關。」在東京的一個對大型醫療和牙科數據庫的研究報告指出,牙周菌血症「可能在各種血管疾病如血栓必塞性脈管炎」、動脈粥狀硬化,和靜脈曲張的發展上具有重要作用。」另一組研究中,有兩組患者,一組有慢性牙周炎,而另一組無牙齒感染病史,對於血液中心血管危險因子,進行了比較,研究人員發現,有慢性牙周炎的人,血清膽固醇及低密度膽固醇水平有增加,牙周炎與血清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脂指數上升的關聯性,已經有許多相關的報告。(本文摘自/牙醫絕口否認的真相──致命的毒牙感染/博思智庫出版)

顧好血壓 減少48%中風率!

顧好血壓 減少48%中風率!#血脂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季節遞嬗之際,立冬即將來臨,正是腦中風好發季節,中風容易造成死亡或留下不可逆的後遺症,為多數人非常擔憂的疾病,根據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絡針(The Lancet)今年最新中風研究報告(INTERSTROKE STUDY)歸納出10大中風危險因子,其中血壓為其首,但若能控管好血壓,就能減少48%的中風機率。1/4以上沒有量測血壓高達1年的時間根據衛福部統計,18~39歲民眾,有28.8%沒有量測血壓高達1年的時間,52.4%對正常血壓的觀念也不足,高血壓自知率僅33%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陳欣勵表示,血壓是中風的危險因子,代謝症候群指標對中風預防至關重要,定期量測血壓與腰圍,透過改善運動與飲食習慣就能遠離中風等代謝症候群衍生疾病。年輕時就養成定期量測與管理血壓習慣一名50歲男性工程師,過去因為工作繁忙完全沒有時間運動,每天三餐外食,假日更無限制地攝取高熱量美食,直到發生中風後才知道自己除了肥胖外,還有高血壓、糖尿病等代謝症候群等衍生疾病,由於高血壓產生併發症需要10年左右時間,因此從年輕時就應養成定期量測與管理血壓習慣。台灣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台灣45歲以下年輕中風病人從10年前占整體患者的10%,近年來已上升到15%~18%,有鑑於台灣中風年輕化的趨勢,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提醒民眾應及早培養定期量測與管理血壓的習慣,並加強正常血壓值的觀念,不可輕忽其嚴重性。養成良好運動習慣可降低36%    依據國際知名期刊刺絡針(The Lancet Journal)最新的中風風險因子研究顯示,其中有9成中風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高血壓,若控制好血壓可減少48%的中風機率,養成良好運動習慣可降低36%,控制好血脂則可減少27%。                        

不是血脂高 心臟病主因是發炎!

不是血脂高 心臟病主因是發炎!#血脂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過去認為「血管硬化」,是因為多餘的膽固醇和脂肪,以某種方式黏附到動脈內壁,就像藤壺黏到船身一樣,然後緊接著越黏越多,新來的不斷攀附到原本的沉積物上,直到這些小藤壺大到足以阻塞血管,如果這個阻塞,湊巧發生在心臟動脈,那無法接收到新鮮血液的心臟,將會死亡,換句話說,就是心臟病發作。導致冠心症 主要因子是發炎但是,這個觀念已經過時了,過去10年中有大量研究顯示,心臟病發作的源頭,可不只是一團脂肪擋住血管這麼簡單,現在我們知道,導致冠心症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發炎,自一開始就在心臟疾病的病因中,扮演至為關鍵的角色。腫脹、發紅、發熱和疼痛你肯定相當熟悉發炎的外在現象:腫脹、發紅、發熱和疼痛,簡單來說當割破手指時,細菌會先爭先恐後的經由這個傷口,進入你的皮膚,而身體辨識出細菌為外來侵略者,於式啟動自我防禦機制。腫脹造成緊繃 引發疼痛防守方一開始先使附近的血管壁放鬆,這會使血漿滲透到周圍組織,當一區開始擴散,血漿中的免疫細胞接觸到入侵的細菌,就開始作戰,同時擴散導致腫脹併在該區造成緊繃,引發疼痛。血流的加速循環 造成升溫一些紅血球也會從血管滲透到周圍組織,引起發紅,血流的加速循環,也造成升溫,這段期間,免疫細胞會對抗並破壞細菌,和侵略者進行肉搏戰,分泌出消滅敵人的化學物質,還有完全吞噬他們作任何保護身體需要的事情,當戰鬥總算分出勝負,溢出的液體就會被重新吸收,免疫細胞被免疫系統召回,占場碎片被清除乾淨,疼痛消退,身體恢復到正常,任務宣告完成。發炎機制短、有用 絕對必要這種發炎機制是短期、有用,而且是絕對必要的,缺少它,我們就無法生存,然而若是發炎反應形成慢性發炎的話,就會造成身體的大麻煩,最初的危險已經解決,但是後續發炎仍然持續很久,有時甚至是無緣無故的發炎,這種時候,發炎病沒有發揮任何功能,反而對身體極具破壞性。(本文摘自/關於心臟病,醫生可能不會說的事:揭露冠心病真相,教你面對心臟代謝的革命性飲食計畫/博思智庫)

進補吃錯體質 當心腸胃不消化、血脂升

進補吃錯體質 當心腸胃不消化、血脂升#血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立冬剛過,氣溫明顯下降,冬天就是不斷進補的季節,冷冷的天氣配上暖呼呼的薑母鴨或羊肉爐最療癒,然而中醫師表示,先了解自己身體的屬性,對症下藥,才能避免造成過度溫補或涼補,有感冒症狀者也應避免進補。童綜合醫院中醫科陳彥仁醫師表示,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夏是生長發育的季節,秋冬則是精氣內蘊因冬季精氣內藏於體內,故冬季便是滋補養生的最佳時機。但在選擇食療及藥膳時,必先了解自己的體質,找出體質屬性,對症下食,方能達到保健養生之功效。腸胃疾病宜平補 心血管疾病涼補佳陳彥仁醫師指出,有感冒或明顯發炎症狀的患者避免進補,另外腸胃功能衰弱或容易消化不良的人,應該先養護脾胃再進行。本身有脾胃疾病,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大腸激躁症的民眾,若食補湯汁含酒精成分,就容易刺激潰瘍造成出血,又肉類及補劑較膩滯不易消化,以及酒與肥肉的油脂,會引起血脂肪上升,還有涼補的食材也可能引起腹瀉,所以以平補為主。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如心臟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最忌進行溫補,包括十全大補、麻油雞等;另外酒與肥肉的油脂,都會引起血脂肪上升,應以平補或涼補為主。腎臟病、癌症患者 肉量應控制而有腎臟疾病的患者,因為食用雞、鴨、豬、羊、魚等肉類時,會使血中肌酸酐、尿素氮上升,所以食用時以一塊肉的份量即可;另外因為進補湯汁含有高濃度普林、鉀離子與磷離子,易造成水份的囤積,所以不建議喝湯,腎臟病患者宜平補或涼補為主。還有罹患癌症的民眾,忌吃紅肉、脂肪類食物,以一塊巴掌大的肉的份量為限;另外癌症初期的患者,禁食補氣補血藥,如黃耆、當歸、人參等,最好的抗癌食材為紅色蔬果與菇菌類。患有婦科病的民眾,如子宮肌瘤、巧克力囊腫、乳癌等,禁忌食用四物湯類。陳彥仁主任呼籲,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卻不如運動補,除了適度的食補及藥膳之外,良好飲食習慣,及搭配適度的運動也是非常重要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