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

健康過元宵 這樣吃降血糖!

健康過元宵 這樣吃降血糖!#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元宵節吃包餡湯圓應景,有哪些飲食事項需要注意?營養師表示,湯圓及元宵都是用糯米所製作,因為有包內餡者,由於有含糖及高油脂的花生或芝麻,故其熱量高。另外,幼兒、牙口不好及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為了避免湍念困難、影響血糖,也該適量攝取。影響血糖降不下來衛福部南投醫院營養師蔡秀雯提醒,傳統無內餡的紅白小湯圓20顆,熱量約為140卡約為半碗飯的熱量。鮮肉湯圓2顆,熱量約110 卡,至於芝麻、花生湯圓的熱量,只要2顆就有140 卡,糖尿病患者要特別注意糯米GI值高,特別容易升血糖,再加上內餡飽含高糖高油,恐導致血糖久久降不下來的情形。吞嚥較慢的老人、幼兒應盡量避免家醫科主任醫師莊家銘提醒,家中有長輩的話因為老人家牙口不好,腸道消化及蠕動較慢,吃湯圓要特別小心。建議每次只吃半顆,小量小口確實咀嚼後吞食,若是本身常有嗆咳或是吞嚥較慢的情況的老人家應該盡量避免。幼兒及成人食用也要特別小心充分咀嚼細碎再吞食,以防食物噎住造成食道阻塞無法呼吸。洪弘昌院長表示,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的民眾,要盡量避免甜湯圓,因為甜湯加上糯米會刺激胃酸分泌,恐會讓火燒心症狀更為嚴重。食用包甜餡料的湯圓 應小於2顆蔡秀雯營養師提醒,民眾食用包甜餡料的湯圓應小於2顆,可使用少量淡淡的黑糖增加香味及果寡糖可以幫助腸道有益菌生長;如果吃鹹湯圓可以使用紅蔥酥增加香味,避免加入太多的鹽,並多增加些蔬菜。糖尿病、高血壓、腸胃道消化差的患者都要盡量減少食用,胃食道逆流的患者,應避免吃甜的湯圓,如果要吃可選擇瘦肉煮的鹹湯圓,食用時先吃瘦肉再吃青菜再吃湯圓,也可以減少食用之後胃酸過多的情形。  

醫訊/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

醫訊/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血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者容易因不當的血糖控制而造成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及視網膜病變,良好的血糖控制是可避免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其中營養醫療是血糖控制治療計劃中重要的一環。大部分病友常抱怨不知哪些食物可吃?而無適當的飲食控制。本堂課經由欒家菁營養師幫助病友認識均衡飲食及飲食之份量代換,使病友之飲食更具多樣性!名稱: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時間:106年2月8日 星期(三) 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糖友必看!冬天運動注意這些

糖友必看!冬天運動注意這些#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運動可以優化血糖控制,即使遇到冷氣團來襲,冬天運動也是糖尿病友們必作的功課之一!為了維持身體健康包含保暖、適時補充水分、營養、藥物、運動時段、運動地點、伙伴、保護雙腳等細節,都是糖友運動時必須要注意的細節。避免受寒、穿太熱 洋蔥式穿法為主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暨內分泌科主治醫師葉峻榳表示,糖尿病人可能會有汗腺分泌功能異常問題,因此運動時除了要避免受寒,穿著也不宜過熱。一般建議以「洋蔥式穿法」為主!最內層,以排汗貼身內衣為優先選擇,中間層則穿著保暖運動上衣,最外層以防風運動外套為主,帽子跟手套,對於頭部跟雙手保暖也有幫助。要注意鞋襪清潔 並補充溫度適中的水糖尿病人因為周邊神經病變,即使是細微傷口也不容易痊癒,忽略恐致感染甚至截肢,低溫環境下,可選用保暖且排汗的襪子,運動前後要評估雙腳是否有水泡或傷口,尤其是趾間縫隙更要詳細檢查。運動後,也要確實清潔運動襪跟運動鞋。氣溫寒冷又餓著肚子,運動效果必定大打折扣,低血糖風險也會上升!運動時的血糖,保持在90~250mg/dL之間,在低溫環境下運動,不可忽視水份補充的重要性,也要維持安全的血糖範圍,運動中的飲用水以溫度適中易入口為佳。找親友陪伴 在室內運動避免呼吸道刺激葉峻榳醫師表示,建議糖尿病友們盡量選擇上午或下午時段運動。運動時可以找親友陪伴,除了強化運動的動機,在寒冷天氣中若出現突發狀況,也能馬上伸出援手。 過於冰冷、或是空污指數偏高(ex:PM2.5紫爆)的空氣,都會對人體造成不良的影響,一旦呼吸道過度刺激,可能會併發嚴重咳嗽、氣管收縮,打亂運動步調。針對這類情況,可改在室內(自家、體育館、健身房等)運動,搭配有氧、瑜珈、拳擊課程等,燈光美、氣氛佳,又有舒適的空調,是冬天運動的優質選擇!

防三高 掌握醫病關係最重要!

防三高 掌握醫病關係最重要!#血糖

(優活健康往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4歲的王太太有4年多的糖尿病、高血壓和下背痛,近日因泌尿道感染合併低血壓和急性腎衰竭而入院,醫師表示,王太太的急性腎衰竭是因為感染導致的低血壓合併同時有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物的使用,經過感染控制和輸液治療後,腎臟功能也有明顯改善。醫師根據病人的體質調整血糖藥和血壓藥的種類,王太太的體重從82公斤降到71公斤,也減少了血糖藥物的用量,維持穩定的腎臟功能。慢性病的罹病率會隨老化過程增加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啟泰表示,高齡化浪潮來襲,最重要的是要避免失能,而失能往往又和三高疾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及慢性腎臟病(包含腎功能不好和蛋白尿)有顯著相關。另一方面,三高疾病和慢性腎臟病的罹病率也會隨著老化的過程而增加,如何預防三高疾病及慢性腎臟病是現代人的一大課題。青中壯年步入中老年後更易出現慢性病工作壓力大、不當的飲食和生活作息,以及運動量不夠是現代人的通病,因為青中壯年的病人往往在血壓、血糖和血脂的控制比老人家更不合格,因此青中壯年的病人在步入中老年後,更容易慢慢出現心臟病、中風和慢性腎臟病等併發症及失能;對台灣社會的生產力造成了重大損失,也增加了老年照護的負擔。近年來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的藥物明顯有進步,醫師應以病人為主角,透過主動參與,配合平和的心情和作息,根據病人體質所量身訂作的飲食指導及適量且規則的運動,加上血壓計和血糖機的運用,在藥物造成的作用和副作用之間取得平衡,達成血壓、血糖和血脂檢測數值可以達標而又能免於藥物副作用之苦。

糖友小心!粥越稠血糖升越快

糖友小心!粥越稠血糖升越快#血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對血糖不穩定的糖尿病患者來說,像米粥這類澱粉含量較多、升糖指數較高的食品,其實不宜多喝、常喝。大米、小米這類糧食,煮的時間愈長,做出的粥就愈黏稠,正是澱粉糊化的過程。粥愈黏稠 食用者血糖升的愈快澱粉在人體中可轉化成糖,糊化作用會破壞澱粉的包膜,讓糖分變成分子更小的能量物質,讓人體更易吸收。加熱時間愈長,這種作用就愈徹底,進食後愈能廣泛與消化液接觸而被吸收。吃粥比吃飯的血糖升得快,粥愈黏稠,食用者血糖升得愈快。而且,粥和乾飯含水量不同,分別為半流和固體狀態,粥因此在胃內停留時間短,進入小腸快,小腸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粥自然比乾飯更容易消化,血糖濃度自然更快出現高峰。粥中放豆子 恐對糖尿病患雪上加霜另外,粥中放豆子,如綠豆,可能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雪上加霜,讓血糖飆升得更厲害。很多人喝綠豆湯雖未必加糖,但綠豆本身含豐富的澱粉,一碗綠豆相當半碗飯,所以即使沒加糖,澱粉也會迅速轉化成糖分,仍會推高血糖濃度。同等重量的同種米,不管做粥還是做飯,在完全消化吸收之後,最終形成血糖的量應該是相同的,兩者的區別只是米粥升高血糖的速度更快而已(尤其在餐後兩小時內)。糖尿病飲食調理的原則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控制血糖的升高速度,對糖尿病的管理至關重要。可見,糖尿病患者不適合長期大量喝粥,陸游這位糖尿病老患者恰恰在此處犯了大忌而「執迷不悟」。慢性血糖侵襲 會對器官有不可逆的傷害試想一下,他雖有多種較為科學的養生辦法並持之以恆,但體內血糖濃度變化一直控制欠佳,這種慢性血糖侵襲的毒性過程,對眼睛、腎臟、心臟器官等都能構成不可逆的傷害,他的晚年恐怕也是百病纏身,未必真正瀟灑自在。如果不嗜粥,糖尿病老病號陸游或許能活過九十歲呢!不過,瑕不掩瑜,我們也不能用現代的科學知識苛求古人,陸游的攝生之道,可取之處仍然很多。(本文摘自/史料未及的奪命內幕/時報出版)

控血糖 四季飲食這樣吃!

控血糖 四季飲食這樣吃!#血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採取飲食療法控制血糖時,蔬菜的選擇是最讓人期待的事。這邊提供一個好方法。就是把自己當成真正的美食家,就像懷石料理那樣把當季蔬菜的美味,發揮到淋漓盡致。就用美食家的品味,大量採用當季蔬菜和菇類!在不同季節,品嘗當季盛產的鮮美。春天/薦富含水分的鮮洋蔥,生吃或做成醋物,品嘗起來都很美味。洋蔥可以抑制血小板凝結,幫助血液流動順暢,還能增加好的膽固醇。春天就是要選擇擁有水嫩光澤白潤肌的鮮洋蔥。夏天/天的好食材,一定非苦瓜莫屬了!對苦瓜的苦味和青草味著迷的人,一定等這個季節等到不耐煩了吧。料理方法當然是鹹蛋炒苦瓜最佳,或是加入蛋、豆腐、豬肉等高蛋白質食材一起調理、食用,汆燙後再涼拌也很好吃。加入少許的醋還能提升降血糖的效果。其他像是紅椒也對降血糖很有幫助。秋天/時就不能不提到降血糖的超讚食物—舞菇。其實菇類素來就具有抗癌、抗菌、降血壓的效果,但舞菇在降血糖方面的功效,可說是所有菇類之冠,遙遙領先。舞菇不只有膳食纖維,還含有獨特的萃取物—舞茸精(D-fraction)和多聚醣(X-fraction)。舞茸精可以提升免疫力,多聚醣則能控制膽固醇跟抑制膽固醇吸收。除此之外還含有各種維生素、菸鹼酸、鎂、鋅等等,而且不含卡路里可以盡量吃。最後再提醒大家一點,多聚醣很容易在水中溶解或遭到破壞,所以盡可能不要用水煮,也不要加熱太久。冬天/除了牛蒡、蘿蔔、紅蘿蔔等根莖類外,白菜和蔥也會變得更好吃。它們的膳食纖維含量非常可觀。膳食纖維不易消化,會減緩吸收速度,雖然聽起來好像不是件好事,但對患有糖尿病的人來說,卻有卓越的功效。不僅可以減緩吸收的速度,對於延長熱量攝取的時間,也有一定的幫助。但即使是再好的食材,最忌諱的就是吃的速度太快,造成血糖值一下就快速攀升。細嚼慢嚥和延長吸收時間,有著一樣的效果。不過,現代社會中的季節感變得很微弱。到傳統市場去尋找當季蔬菜,說不定還有機會遇到新鮮食材的驚喜。6種降血糖的推薦蔬菜蔬果是穩定血糖的最有力幫手!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蔬果盛產,選擇當季的蔬果,不僅能獲得豐富的營養,更能享受蔬果的美味。1) 洋蔥/含有特殊的有機硫化物,還可增加好膽固醇,及清澈血液,抑制血糖上升。2) 苦瓜/含有豐富植化素,保健效果受到重視,對改善高血脂與控制血糖有助益。3) 菇類/含有舞茸精和多聚醣,可控制膽固醇吸收,也有助抗癌、降血壓。4) 豆芽菜/熱量低且纖維高,有助於醣質與脂質排出體外,改善高血糖情況。5) 綠花椰/含維生素ACE,可有效提升免疫力,具高抗氧化能力,且有助胰島素運作。6) 蘿蔔/豐富的消化酵素可強健腸胃,也有幫助血糖維持平穩,以及防癌的作用。(本文摘自/不被糖尿病殺死的57個方法/台灣廣廈出版)

降低食物上癮 10點要注意

降低食物上癮 10點要注意#血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戒除飲食裡的這些上癮物質時,請採取以下步驟來降低自己的戒癮症狀。戒癮10招1) 平衡你的血糖/血糖起伏過大是你嗜糖的主因,所以必須保持血糖的穩定。完全剔除糖和人工甜味劑,嗜糖問題就會解決。現在就戒掉。飲食裡不再吃精製的糖、汽水、果汁和人工甜味劑,因為這些東西會引發你嗜食的疾病。每餐都吃好的蛋白質(魚、有機蛋、去皮的少量禽肉、堅果、黃豆食品和豆類)、好的油脂(魚、特級初榨橄欖油、未精煉的椰子油、橄欖,以及除了花生以外的堅果、種籽和酪梨),以及好的碳水化合物(豆類、蔬菜、全穀類和水果)來平衡血糖。2) 熱量不要用喝的/液態熱量會令你胃口大開,而且比任何食物都來得容易讓你身材中廣,體重數字節節上升。3) 吃富含蛋白質的營養早餐/各種研究不斷證實,以蛋白質為主的健康早餐可以幫忙減重,減少嗜食的欲望, 燃燒卡路里。好的蛋白質包括蛋、堅果、種籽、堅果黃油或高蛋白奶昔。4) 一天分多次攝取富含纖維的小分量膳食/每3到4個小時吃一次,每次的點心或膳食裡都要有蛋白質(精瘦的動物性蛋白質、堅果、種籽或豆類)。5) 避免睡前3小時內進食/它會讓你睡前胰島素升高,腹部堆積脂肪。腹部脂肪會因發炎性觸媒和荷爾蒙觸媒,而讓你變得更嗜食。6) 管理壓力/任何壓力都會刺激荷爾蒙,造成你的嗜食。如果你有想吃的衝動,反問自己2個問題:「我現在的感覺是什麼?我需要什麼?」除了食物之外,還有其他東西可以滿足你的需要嗎?何不加入日常壓力管理課程,包含深呼吸運動、冥想和其他放鬆技巧。7) 找找看是否有隱性食物過敏原引發起你的嗜食/我們通常會很想吃會讓我們過敏的東西(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前6週的計畫,先敬而遠之麩質和乳製品)。要戒掉這些東西並不容易,但2到3天不吃它們之後,就會恢復體力,不再嗜食和飽受那些症狀之苦。8) 多活動筋骨/運動有助於控制和調節自己的食欲。9) 一天睡足7到8小時/睡眠不足會影響你的食欲荷爾蒙,引發你對糖和碳水化合物的嗜食。10) 優化你的營養/• 優化omega-3:Omega-3 對胰島素的控制來說很重要。• 優化你的維生素D:維生素D過低,會損壞胰島素控制功能。• 考慮服用天然的營養補充品來解決嗜食的問題:左旋麩醯胺酸(L-glutamine)、PGX(一種高纖物質)、鉻、硫辛酸、DL-苯內胺酸(dl-phenylalanine)、N乙酰基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以及其他天然營養補充品,都可以幫忙減輕嗜食的疾病。(本文摘自/血糖解方/如果出版)

麵包夾鮪魚 有效減緩血糖上升

麵包夾鮪魚 有效減緩血糖上升#血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美國、加拿大最新研究發現,若在飲食加入高蛋白食物,或食用含益生菌食物,可幫助控制血糖。當血糖長時間居高不下、起伏很大,很容易引起第二型糖尿病,如果原本就有糖尿病,損害就更嚴重。研究發現,蛋白質、益生菌都能減緩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血糖也就不會暴起暴落,血糖較能維持穩定。吃白麵包夾鮪魚 血糖上升速度較慢美國塔弗茲大學人類營養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孟惠崔(音譯,Huicui Meng)表示,與單吃碳水化合物食物相比,吃白麵包時,夾一片鮪魚,血糖上升速度較為緩慢。另外,加拿大滑鐵盧高中學生阿爾瓊‧潘岱研究發現,在得舒飲食(DASH diet)中加入富含益生菌食物,血糖就會大幅下降。美國心臟協會糖尿病委員會副主席、加州大學心臟科教授普拉卡許‧狄德瓦尼亞表示,雖然這2項研究都是小型研究,但這些研究成果提供一些資訊,讓民眾可以具體執行,了解如何改變飲食習慣,才能好好控制血糖。改變飲食習慣 可促進新陳代謝狄德瓦尼亞教授指出,民眾要執行這些生活、飲食習慣,並非難事。很多人都有新陳代謝症候群或糖尿病前期病變,而新陳代謝症候群是重要風險因子,可能引起心臟病、糖尿病、中風等嚴重後果,因此這些研究顯得格外重要。在孟研究員所進行的研究中,所有參與研究的人分成四組,每組約20人,研究人員請他們分別食用麵包夾米餅(碳水化合物)、麵包夾鮪魚(蛋白質)、麵包夾未加鹽奶油(脂肪)與麵包夾燕麥餅(纖維質)等特定食物,2小時後測量血糖。結果發現,食用麵包夾鮪魚的人,血糖上升速度較為緩和。孟研究員解釋,蛋白質或許可以刺激腸道荷爾蒙分泌,減緩腸胃排空、食物消化速度,血糖便能維持穩定。吃優格搭配飲食 才可能產生效果在另一項研究中,研究含括80名高血壓患者,這些人都在採用得舒飲食,以幫助控制血壓,研究人員請其中一半的人在飲食中加入優格等含益生菌食物,結果發現,飲食添加益生菌食物的人,無論是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等指標,都有明顯改善。研究作者認為,益生菌或可製造一些成分,讓細胞更容易妥善運用胰島素,將血糖轉化為能量的過程,就會更順利。不過狄德瓦尼亞也提醒,民眾千萬不要以為光靠吃優格,便能控制血糖,後續要搭配健康飲食,才可能產生效果。(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