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健保制度讓不少人受惠,政府也陸續推動健保改革,然而今年7月起實施健保新制,不僅調整門診藥品部分負擔,連急診費用也增加,難道全民健保撐不下去了嗎?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於《政府不敢告訴你的健保危機》一書中,大膽指出健保的各種利弊,更積極提出多種政策改革選項。以下為原書摘文:
台灣的健保制度讓不少人受惠,政府也陸續推動健保改革,然而今年7月起實施健保新制,不僅調整門診藥品部分負擔,連急診費用也增加,難道全民健保撐不下去了嗎?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於《政府不敢告訴你的健保危機》一書中,大膽指出健保的各種利弊,更積極提出多種政策改革選項。以下為原書摘文:
日前《優活健康網》針對台灣進口中國品牌醫材進行千人大調查,發現4成民眾不知健保給付的醫療器材中包含許多中國品牌產品,當進一步詢問,「面對醫療選擇時,如果知道是中國品牌的醫療器材,使用時你是否會感到擔憂?」則有高達8成民眾表達擔憂。為此,《優活健康網》再度進行一份「全台各大醫院外科醫師匿名調查」,希望能一窺醫療現場實際情形。
醫療器材零零總總,但隨著健保醫材制度的調整,有越來越多低價成本醫療器材進入台灣,從口罩、快篩,到植入身體內的血管支架和人工關節,甚至是監測血糖、體溫的計量儀器,或是輔助行走的輪椅⋯等。當你就診時,你知道這些醫材的詳細內容及差異是什麼嗎?又,該怎麼挑選才對自己最有保障呢?《優活健康網》一一解析給你聽。
《優活健康網》日前針對台灣進口中國品牌醫療器材,進行了一份千人調查,發現4成民眾不知健保給付的醫療器材中包含許多中國品牌產品,又進一步詢問,「面對醫療選擇時,如果知道是中國品牌的醫療器材,使用時你是否會感到擔憂?」則有高達8成民眾表達擔憂。為此,《優活健康網》特地專訪前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科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資材中心主任郭垂文,請他分享看法。
醫療器材千百種,但你對於即將使用到自己身上的醫療器材瞭解嗎?隨著健保醫材制度的調整,有越來越多低價成本醫療器材進入台灣,在健保年給付總額有限的狀況下,已有不少不願意打低成本價格戰的醫療器材廠選擇退出,長期下來恐不利台灣醫療環境發展⋯
張先生最近有胸悶、不舒服的問題,至醫院檢查後發現心臟血管有阻塞,醫師建議他預防心臟病發作可以先裝心臟支架,但張先生感到很困惑,以現在心臟血管的阻塞程度一定要裝支架嗎?依照診斷的狹窄程度應該要裝幾根?心臟支架有沒有塗藥差別在哪裡?有無健保給付?除了裝支架以外還有其他治療選擇嗎⋯
醫嘆:現規範與實際治療需求有落差、盼政府單位一併考量照護成本與負擔 台灣糖尿病人口約240萬,不僅有年輕化趨勢、且人數逐年增加。血糖控制不好,將併發腎病變、心血管疾病風險,不僅讓糖友因共病苦不堪言、更可能奪去性命!而每年綜合糖尿病與併發症疾病衍生的照護支出,竟要燒掉健保近千億。近年國際治療指引建議及早使用腸泌素介入治療,可減少共病機率,提升糖友安全、減少照護負擔,無奈我國現階段健保限制過於嚴苛,需要糖化血色素超過8.5以上達6個月才能給付,等於糖友需忍受半年全身器官泡糖水,才有機會健保用藥,不僅與國際趨勢背道而馳,也讓多數患者感嘆腸泌素治療看得到、用不到!近期糖友們更自主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立案,呼籲民眾一同參與連署、促進放寬健保給付,讓患者可即早使用腸泌素藥物,有效減少共病風險、減少健保負擔! 有鑑於當今全球社會習慣變遷,糖尿病幾乎成為已開發國家最注重的慢性病問題之一,糖尿病不只肇因於個人習慣,更與患者的家族遺傳、性別、工作狀態等因素有關。60歲的李先生確診糖尿病20年,過去他曾任職銀行經理,在工作型態影響下,經常三餐飲食不正常、熬夜應酬,早已埋下糖尿病隱憂;直到出現長期腿麻、胸悶症狀,李先生才驚覺事態嚴重,求助醫師發現確診糖尿病,甚至當時已併發心血管疾病前兆,病況危急,多次與醫師討論選擇自費使用腸泌素藥物,雖然需要背負不小的治療負擔,但也才逐漸穩定病況、遠離死亡風險。可惜不是每位病友都能負荷,只能深陷洗腎、心血管共病陰影與奪命恐懼中。 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李弘元醫師表示,目前台灣糖尿病人口仍逐年成長,如何幫助患者穩定控糖、遠離共病是首要任務,近年國際治療指引中皆提出建議醫療團隊及早為患者評估使用腸泌素藥物治療的可行性,由於該藥物與天然人體激素相似,不僅可穩定血糖、控制體重,更可連帶減低腎病變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使腸泌素藥物成為近年來國際間治療糖尿病的重要利器,但醫師也說明:「目前台灣健保規範較嚴,患者必須符合糖化血色素超過8.5%且時間長達半年、或已發生過重大心血管疾病才可給付使用腸泌素,導致患者近用藥物的可能性低,多半無法負擔治療。」。 台灣過去限縮腸泌素藥物健保給付,主因還是因為藥物單價相對高。但近期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估算,如及早提供患者使用腸泌素治療,將會在第3年因減少心腎併發症支出而打平增加藥費,並在第4年與第5年各可節省6800萬與1億2400萬元的健保支出,也就是說早期使用腸泌素的花費,長期將大幅減輕後續健保負擔,並節省醫療資源,這項數據也成為近期糖友爭取放寬健保給付的核心理念。 倡議立案的主要糖友祝先生指出,在台灣有許多患者與李先生一樣,因工作影響生活習慣、落下病根,但為了治療與生活所需,無法撇棄工作,只能盡量與病共存,許多糖友也因無法負擔自費治療,即便知道腸泌素可以預防共病,但只能活在共病恐懼中。其實不僅醫界與病友希望幫助患者以更好治療方式穩定病況,政府單位必定希望幫助病友有多元治療選擇,達到治療效益並減少健保負擔。祝先生強調連署是希望提升政府重視、並進一步開啟對話的機會,也希望大眾一同連署發聲,讓糖友擁有更完整的治療權益,攜手為台灣健保創造更好的未來。 連署連結
癌症治療有多燒錢?健保真的夠用嗎?自費負擔恐超乎一般人想像。根據最新調查發現,罹癌患者在手術、化療、標靶與免疫治療中,近7成5都需自費,至少2成癌友自費金額破百萬;但龐大的金錢資源要從哪裡來?癌症希望基金會呼籲,應盡速推動商業保險作為健保補位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