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直性脊椎炎

醫訊/認識僵直性脊椎炎

醫訊/認識僵直性脊椎炎#僵直性脊椎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僵直性脊椎炎好發病於年輕人,起因骨盆腔內薦腸關節與脊椎發炎,進而使脊椎之僵直變形。患者易感到腰酸背痛或臀部痛、持續背痛。因常為隱痛,而被忽略,或誤以為是「腎虧」,直至脊椎變形,或衍生併發症,才去醫院檢查,但通常已經略為延遲就醫。現在,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與高雄長庚醫院將舉辦「認識僵直性脊椎炎」講座。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認識僵直性脊椎炎時間:102年3月3日(日)上午09:00~12:00地點:高雄長庚醫院(鳥松區大埤路123號)高層眷舍1樓星光廳洽詢:07-7317123

三千大學生調查 僅1成知得到僵直性脊椎炎

三千大學生調查 僅1成知得到僵直性脊椎炎#僵直性脊椎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根據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所主辦,針對國內三千名大學生所進行的「下背痛及僵直性脊椎炎認知調查」結果發現,5成大學生有下背痛的經驗,其中有8%表示下背痛已持續三個月以上時間,調查顯示,3成大學生只知道許多名人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亦有3成大學生表示從未聽過僵直性脊椎炎。此外,雖然9成的大學生認為僵直性脊椎炎應該就醫,卻僅有1成大學生知道可至風濕免疫科就診。醫師提醒,得到僵直性脊椎炎,若沒有足夠的僵直性脊椎炎知識,人生就可能因為不可逆的疾病進程及關節傷害因而造成遺憾!下背痛是僵直性脊椎炎的典型症狀之一,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風濕免疫科周昌德醫師表示,下背痛的患者中,每100位下背痛者有5位是僵直性脊椎炎,但有許多人以為是單純長期坐姿或使用電腦等姿勢不良,以及運動傷害所引起,尋求推拿、針灸、整脊等方式,或是索性乾脆躺著不動,卻仍舊無法改善疼痛感。周昌德指出,僵直性脊椎炎是自體免疫疾病,導致持續性的慢性發炎,且休息不動就會更加疼痛,提醒只要下背痛持續三個月以上,運動後症狀會改善,就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作祟,應盡速至風濕免疫科尋求進一步的診斷。而20-30歲是最精華的青年時期,但僵直性脊椎炎往往好發於此一時期,且男性發生的機率較女性高出3倍,盛行率約0.19%~0.54%。有些患者在關節已受到不可逆的傷害,如脊椎無法彎曲伸展,成為竹竿人,或嚴重駝背,才被確診。周昌德提醒,若下背痛有以下特徵,早上起床有脊椎僵硬的狀況,且超過3個月;經常於半夜因腰背疼痛而影響睡眠品質;經常腰背痛的地方位於腰薦腸關節或臀部下方(骨盆位置);腰背痛的狀況,透過運動會有改善,建議應及早向風濕免疫科專業醫師諮詢。其他如40歲以前發病、家族病史等也是僵直性脊椎炎的常見表現。

醫訊/台南市類風濕性關節炎衛教講座

醫訊/台南市類風濕性關節炎衛教講座#僵直性脊椎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類風濕性關節炎究竟該怎麼治療?僵直性脊椎炎可以控制嗎?這些風濕科患者非常關心的問題,即便是老病患也未必全盤了解,門診時,醫師也忙得沒空回答每個人不同的問題,更別提給個完整的答案。現在機會來了,在成大名醫劉明煇教授努力撮合下,包括葉宏明醫師、陳宏安醫師、翁孟玉醫師,將在9月22日齊聚一堂,為病友們仔細剖析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僵直性脊椎炎兩大病症,並現場解答病友們的疑慮。時    間:2012年9月22日(六) 下午1:40~5:00地    點:成大醫學院第三講堂(由醫學院門口進入)洽    詢:(02)22827495(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

僵直性脊椎炎病人去推拿 頸椎骨折

僵直性脊椎炎病人去推拿 頸椎骨折#僵直性脊椎炎

一名貨車司機不知自己罹患僵直性脊椎炎,多年飽受脖子酸痛、轉動不易的困擾。去年六月因酸痛情況加遽到國術館推拿,不料竟造成頸椎骨折,不到三天就近乎四肢癱瘓。還好經過緊急手術治療後加上努力復健,去年底到今年初就重返工作賺了二十多萬,通常需要一年的復原卻縮短不到半年,讓主治醫師也感到驚喜。今年不滿六十歲的許啟聰已有三十多年開貨車的資歷,從二十年前開始就有脖子酸痛的情況,但診所醫師總是幫他打通血路的針,或是給幾帖涼膏,根本不知道自己得的是僵直性脊椎炎,也錯過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控制的時機,一放二十年,頸部早已僵硬到連簡單的左右轉都不行。脊椎外科醫師簡瑞騰表示,長期的僵直性脊椎炎已讓頸椎嚴重僵硬但脆弱,幾下推拿就造成頸椎第四、五節骨折,重創神經。先趕快給予高劑量的類固醇來消腫、搶救神經,然後分兩階段進行手術。首先做頸椎第四、五節前方固定減壓融合術,十天後再進行後方固定減壓融合,一來能讓骨折處固定,並能讓受損的神經復原。簡瑞騰說,僵直性脊椎炎長期下來會造成頸椎硬化,骨質疏鬆則會讓頸椎變得脆弱,而脖子管的是手腳的活動,一旦受傷延遲治療,甚至可能不能行走。其實,只要提早發現,僵直性脊椎炎雖然不能治癒,但仍可獲得好的控制。

不尋常背痛、晨僵 當心僵直性脊椎炎

不尋常背痛、晨僵 當心僵直性脊椎炎#僵直性脊椎炎

長年與疼痛為伍的蕭先生,回想國中剛發病時,膝蓋、關節等處經常疼痛,既不能跑步,投籃也只能站著,花了許多冤枉錢與時間找國術館看病,仍未見起色、生不如死;高中是最痛的時候,每天一早下床時就開始抽筋,痛到趴在地上,半拖半爬去刷牙,常常全身僵硬,都要慢慢活動後才會舒服,所以必須比一般人早起,才能趕上校車。男子與家人跑遍了各大中西醫院診治,直到18歲經檢查判定為僵直性脊椎炎後,才開始認識它、面對它;19歲時開始吃類固醇控制病情,只見虛胖,卻無法擺脫疼痛,最後只有靠工作暫時忘卻疼痛,但也幾乎把身體搞壞了。發病迄今已20幾年了,每天飽受疼痛折磨的蕭先生仍然相信醫師、相信自己,兩年前在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生活品質終獲改善、重拾歡顏。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魏正宗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初期症狀為早起時會腰痠背痛,由下背部開始出現症狀,慢慢往上蔓延至胸椎、頸椎,漸漸形成錐體垂直骨刺,嚴重者會黏合形成竹子型脊椎,早年稱為「竹竿病」。好發於20至40歲之年輕人,推估國內盛行率千分之二,約四萬名患者,男女比約為三比一。發病原因來自遺傳,若父親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小孩有B27基因機率為50%,但經統計指出,帶基因者實際僅約20~60%發病,顯示後天因素佔大多數比例。魏正宗主任指出,僵直性脊椎炎並非少見,卻常被忽略,就醫率偏低,原因不外乎是發病時多為青壯之年,加上誤以為腰酸背痛、運動傷害、跌打損傷所致,因而忽視或延誤就醫。主要症狀尤以早晨剛起床時最為嚴重,常須花一個小時以上才能起床,病情嚴重者甚至會在半夜因痠痛及僵硬而醒過來,影響睡眠品質,但是這些「背痛」及「晨僵」現象通常在活動後會減輕症狀。魏正宗主任表示,這種疾病好發於年輕男性,只要有不尋常的「背痛」及「晨僵」現象,就要特別留意。一般而言,僵直性脊椎炎並非絕症,不至影響壽命,只要早期診斷、積極治療、規律作息、適度運動、維持正確身體姿勢、定期追蹤、遵從醫囑、長期服藥,以及日常保健等,仍然可以擁有良好生活品質,像亞洲小天王周杰倫、立委余天等知名人士,就是罹患此一疾病。根據研究顯示,僵直性脊椎炎為高度家族遺傳疾病,如經確診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最好鼓勵家人也就醫受檢,以免錯失治療黃金時期。此外,千萬不要認為不疼痛了就自行停藥,因為疾病仍有可能產生惡化情形,唯有配合醫師的正確診斷與持續治療,病情才能控制得當。至於該如何治療僵直性脊椎炎?魏正宗主任說明,必須根據病人的表現症狀、嚴重程度以及期待做適當決定,並且從病人治療後的反應,包括病史、臨床表現及實驗數據等做適當調整。治療方式包括非藥物治療(nonpharmacologic) 和藥物治療(pharmacologic)兩方面。若內科治療效果不佳,則可考慮外科手術,分別是髖關節置換術及脊椎駝背(kyphosis) 矯正術,以減緩疼痛與改善行動不便。

牙齒美白治療後 該怎麼吃效果才持久?

牙齒美白治療後 該怎麼吃效果才持久?#僵直性脊椎炎

現代人對外貌要求增加,牙齒除了要整齊更要白皙閃亮,因此有許多人可能會到醫美診所接受牙齒美白療程,像是最近很流行的雷射美白、冷光美白等等,不過根據網路媒體指出,美國威克森林浸信會醫學中心牙醫系主任雷蒙德‧蓋瑞森表示,使用牙齒美白產品,或接受牙齒美白療程後,吃些口感較紮實的蔬菜、水果,像花椰菜、綠色豆子、胡蘿蔔、芹菜、蘋果等,都可讓牙齒美白效果更持久。雷蒙德‧蓋瑞森主任提醒,牙齒剛做過美白,飲食格外重要,吃對食物,可維持牙齒美白效果,另外,像一些高鈣乳製品、起司也可幫助維持牙齒白皙,乳製品中的乳酸有助預防蛀牙,質地較硬的起司則可幫助移除牙齒中的食物殘渣,但如果吃錯食物,像是抽菸或食用過多醬油、軟性飲料、紅酒、白酒、藍莓等,都會讓牙齒染色,可能讓齒色很快就變難看,影響牙齒白皙程度。台南市立醫院牙科總醫師陳俐珊在秀傳季刊上表示,牙冠表面為琺瑯質,其下為象牙質,琺瑯質本身的顏色略帶透明,而象牙質則略帶黃色,因此正常的牙齒本身即略帶黃色,但隨牙齒鈣化程度的不同,即使正常的牙齒也可能呈現較黃色的外觀,有時大家常抱怨的黃牙,很多都是正常的顏色,因此盲目要求牙齒美白是不對的,牙齒美白也不是想做就可以做,消費者應該先瞭解牙齒變色的成因、美白療程的適應症,以及其可能帶來的後遺症,通常美白的速度越快,相對的牙齒越容易受傷,陳俐珊醫師呼籲,民眾在做牙齒美白前,務必請牙醫師幫忙診斷,同時經過謹慎的考量之後才做,而不是一味追求潔白的牙齒,這樣是沒有意義的。牙齒美白大解密http://w3.uho.com.tw/mouth.asp?aid=1305市售牙齒美白產品效果有限 使用不慎恐傷牙齦http://www.uho.com.tw/mouth.asp?aid=7777塗大蒜可治敏感性牙齒? 醫師:沒有效果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44

臨終病患的心聲 都在悔恨為別人活

臨終病患的心聲 都在悔恨為別人活#僵直性脊椎炎

最近FACEBOOK流傳一篇名為「讓護士告訴你:臨終病人最後悔的五件事情」(Nurse reveals the top 5 regrets people make on their deathbed.)的文章,短時間內就被瘋狂被轉載,點閱率驚人。這篇文章是一名專門照顧臨終病患的護士所寫的,因為工作的關係常能聽到許多臨終病患的心聲,她發現這些已到生命盡頭的病患都會後悔五件事情。這五件事情包括:沒有勇氣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後悔花太多時間在工作上、後悔沒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感受、與好朋友沒有保持聯繫及後悔當初沒過得開心點。作者指出,最常聽到病患後悔的事,就是後悔當初盲目的為別人而活,作者發現,病患似乎察覺到,自己原來是過著別人期望下的生活,當疾病纏身時,才發現其實自己應該去追求想要的生活;此外,作者照顧的每位男性患者,幾乎都在臨終前會說出一段話,就是都因為花太多時間在工作上,因而忽略了家人及朋友感到愧疚,漸漸的與親友們都斷了訊息;再者,作者覺得這些病患臨終前,都太壓抑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只是為了不與別人產生衝突或矛盾。這篇文章在短短時間被瘋狂轉貼,許多網友都認為說得很對,讓大家都有很多啟示,有位網友就很驚訝表示,「快樂是自己選擇的,活了一輩子才希望能讓自己活得開心點,會不會太可悲了啊?」也有網友很正面的看待,認為「了解死亡,才明白生活。」

40歲以下壯年 長時間出現下背痛要注意

40歲以下壯年 長時間出現下背痛要注意#僵直性脊椎炎

彰化社頭鄉一名50歲蕭先生,長達五年以上的下背痛,嚴重到導致走路出現跛行,影響正常生活,一直以為是脊椎神經壓迫,多年都以藥物治療,但疼痛現象不見好轉,經轉介署立彰化醫院免疫風濕科檢查,發現原來是「僵直性脊椎炎」,使用調節免疫功能藥物三個月後,多年的下背痛明顯改善。署立彰化醫院免疫風濕科高堅凱主任說,蕭先生5年前就出現下背痛,疼痛反覆,由一開始的腰痛,轉移到腰側肌肉及臀部,走路也出現跛行,晚上睡覺時候及早上起床後背部最痛,多年來以脊柱狹窄、椎間盤退化疾病吃藥治療,但症狀不見改善,安排檢查,X光片發現有薦腸骨關節炎及脊椎骨方正化,抽血檢驗確定有特殊遺傳體質,加上發炎指數上升,顯示為發炎性疾病,因此符合僵直性脊椎炎診斷。此病需要使用調整免疫功能藥物,並鼓勵在疼痛感減輕後能規律運動,其中以散步和游泳最適合,不僅可增強心血管的機能,調節整個血液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功能,更可以防止肌肉萎縮,保持關節的靈活性。 。 高堅凱主任指出,僵直性脊椎炎大多影響40歲以下年青人,會出現下背部的骨盆腔內薦腸骨關節及脊椎發炎,嚴重會造成脊椎僵直變形。症狀一開始會有腰酸背痛或者臀部痛,尤其以夜晚或清晨最嚴重,但因為是隱隱作痛,所以易被忽略,如果直到脊椎變形,或出現其他併發症,才到醫院來求醫,往往延誤了治療時機。高堅凱主任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自體免疫疾病之一,發生機率男女之比為5:1。發病原因與「遺傳體質」及「環境因素」有關,是一種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典型的症狀有慢性下背疼痛,特別在早晨起床時最明顯,而且合併有僵硬現象,下背疼痛會在運動後得到改善。另外,部分患者也會有下肢關節發炎、肌腱、韌帶與骨骼交接處發炎及關節外症狀等。高堅凱主任呼籲,40歲以下年青人,如果有連續三個月以上之腰酸背痛或臀部疼痛,就應該要懷疑「僵直性脊椎炎」,可以就近洽詢免疫風濕科診斷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