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

改掉8個致命壞習慣 遠離老胖醜!

改掉8個致命壞習慣 遠離老胖醜!#減肥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很多人在身體出現狀況時,都會覺得奇怪,明明生活習慣也沒有什麼改變,為何以前不會怎樣,現在卻感覺不舒服。每次被問到這個問題,我都會回答:「因為你以前十八歲啊,現在呢?」然後再加送個大白眼!聽起來很像玩笑話,但這也是令人難過的事實,倒不是因為回不去十八歲而感到悲傷,而是會有一種老到身體開始不舒服的惆悵。為什麼隨著年紀增長,我們的身體容易出現毛病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歲數大了,元氣日漸衰弱,抵抗力、調適能力也會不如以往,所以年輕力壯時,身體能承受的飲食、生活習慣,於年長之後可能就無法負擔,因此會出現不舒服的症狀。不過,也不要聽我這樣說,以後有任何微恙,就拿年紀當藉口。通常元氣要消耗到這種地步,都已經到了老年的階段,如果二十∼三十歲就有這種情況發生,大概都是生活中有太多的壞習慣,不斷地摧殘身體,導致超過身體的忍耐極限,就會開始產生症狀。但偏偏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有太多的不得已,或是習以為常,每天不斷地重複,底子再強的體質,也不堪如此折磨,這也是為什麼體弱多病的年輕族群越來越多。所以女性朋友們如果想要變美、變瘦、變健康,就一定要改掉這些壞習慣,才能夠離女神越來越近喔!壞習慣1 喜歡吃甜食,造成痰濕體質調養對策:曬太陽、多運動,快走就是個很好的運動方式。如果你不運動的理由和吃甜食一樣多的話,那就喝點無糖綠豆薏仁湯或是四神湯。壞習慣2 愛吃冰,讓寒氣入侵身體調養對策:曬太陽和運動可以排除體內寒氣、濕氣,在還沒有養成習慣前,最好不要大口吃冰,才不會讓寒氣傷害身體。壞習慣3 每天都晚睡,加速老胖醜! 調養對策:晚上睡覺是補陰、補水的時間,如果長期晚睡或缺乏睡眠,身體的陰分、水分就會相對不足,務必要在一點以前入睡,並睡足七個小時。壞習慣4 經常感受壓力大且無法紓解 調養對策:深呼吸,停下腳步,平常多練習,哪一天又急起來了,就會想到應該要放慢步調。待情緒緩和了,肝氣不致過旺,身體自然就會健康。壞習慣5 藉口一大堆,就是不愛運動調養對策:運動不是非得上健身房或是去跑馬拉松。找機會多走路,少追一集戲劇,到公園或學校操場走半小時,對於身體健康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壞習慣6 經常憋尿,甚至不敢喝水 調養對策:多喝水、少吃甜食、不憋尿,注意個人衛生、注重清潔,多淋浴、少盆浴,充分休息、睡眠要充足。壞習慣7 怕水腫不愛喝水調養對策:正常來說,成年人一天的喝水量,大約是體重的三十倍,假使喝水十分鐘後就想尿尿,建議要連同電解質一起補充,像是運動飲料或是鹽巴水。壞習慣8 一直在胡亂減肥,還減不下來 改變太過極端:飲食習慣突然做了很大的改變,身體就會產生保護機制來相抗衡,把代謝降低下來,反而更不容易變瘦。(本文摘自/女人好養:人氣中醫師寫給你的專屬小寶典/幸福文化)

喝豬油減肥瘦15公斤?復胖會更嚴重

喝豬油減肥瘦15公斤?復胖會更嚴重#減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30多歲女性上班族為了減肥採取生酮飲食,每天起床空腹喝下一桶豬油,利用油在胃內的排空效果差,讓身體處於不飢餓、反胃的狀態。此辦法的確在短短半年內從70公斤瘦到55公斤,但這種極端的減肥方式,也讓她在短期內又胖回原本的體重。耳鼻喉科診所黃哲緯院長表示,減重者若採取網路上各種非正規的減肥方法、非法的減肥藥或是坊間的直銷產品,只要無法與個人生活型態結合,不只會復胖,更可能比原先還要胖。該名女患者就是因為無法長期忍受不健康的減重方法,即便短期體重有下降,但心理上也受到影響,最後只能找尋體重管理門診尋求專業醫療團隊的協助,才漸漸地回到理想身材,目前持續地維持良好的體態且恢復原有的開朗。肥胖狀態超過5年 死亡風險比一般人多2倍台灣對於成人的肥胖標準定義採取BMI身體質量指數,即為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若介於24-27kg/m2為過重,大於27 kg/m2則為肥胖。黃哲緯表示,肥胖短期內也許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的負擔,但只要處在肥胖的狀態下超過五年,死亡風險會比一般人多兩倍,若肥胖超過十五年,死亡風險更是一般人的三倍,由此可知「肥胖就是一種慢性疾病」。除此之外,肥胖還會帶來許多併發症,體重越重者,不只慢性疾病發生率越高,死亡率也越高,常會伴隨像是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中風、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疾病。因此,就算身體目前沒有感到不適,只要體重超標,就可以啟動減重計畫,很多肥胖的患者因為瘦身有成,同時也達到了鼻子過敏緩解與打呼改善的額外效果。減肥並非只能吃水煮餐 利用零碎時間動一動減重的唯一方式是控制「熱量攝取小於熱量消耗」,透過健康且可長期維持的飲食型態以及搭配運動來平衡每日的總熱量,並且保持積極愉快的心理,必要時可透過醫師評估,藉助藥物輔助或是外科手術,降低減重的困難度。減重的速度也不宜過快,若是以極端的手法控制飲食,將有非常高的機率導致復胖。建議以每周減少0.5 -1公斤為原則,每天大約需要減少500 大卡的熱量攝取,或減少攝食300大卡熱量,增加體能活動多消耗200大卡,都能達到相同的效果。黃哲緯提倡「聰明吃、快樂動、每天量體重」來達到減重目標,飲食方面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團隊,不僅可以提供正確知識,讓大家了解減肥不是只能吃水煮餐,還可以給予健康的個人化飲食指引;運動層面,建議每周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且心跳130下以上,若無法做到運動333的人,則能夠利用零碎時間動一動,不要產生過度的壓力造成反效果。最後,每天面對體重機上的數字,不是要對數字斤斤計較,而是了解自己身體的變化,評估目前的減重計畫是否有效。(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442飲食法 不挨餓1個月瘦4公斤

442飲食法 不挨餓1個月瘦4公斤#減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減肥是一生持續的全民運動。要將身上的肥肉減掉,最有效方法是增加肌肉、減少脂肪,營養師黃韋堯團隊研發「優減442飲食法」,每天只要掌握黃金10小時的進食時間、吃對食物、搭配運動,就可以不挨餓,輕鬆地增肌減脂,越吃越享瘦,一個月平均減重4公斤。很多人以為少吃就可以減肥,但往往減下來的是肌肉,而不是脂肪,很快就會復胖。成功減肥的關鍵是必須減掉脂肪,增加肌肉讓基礎代謝率提升,才不復胖。把握身體代謝黃金10小時 不怕復胖優減442飲食法經實證結果顯示,一個月下來可以健康減掉4公斤體重,瘦身效果不錯。優減442飲食法是根據每日控制與分段進食的時間,讓胰島素分泌減緩,降低脂肪合成,增加燃燒激素,進而改善身體阻抗性的一種飲食調整的優化策略。此優化的飲食瘦身法結合時下正夯的「間歇性斷食法」,是以身體機能運作調整區隔進食的時間,在人體燃燒代謝循環最好的黃金10小時裡,在「4hr.4 hr.2 hr」的分段時間內,將所有食物吃完即可。也就是:第一餐與第二餐間隔4小時;第二餐與第三餐間隔4小時;第三餐吃輕食無負擔的食物,於2小時內消化完,所以食物在體內大概10小時的時間循環。黃韋堯解釋,一般正常吃正餐大約4小時消化完全,就開始會微餓,因此設定4小時是符合一般人的身體結構,而輕食晚餐吃的量和油脂比較少,大概2小時就會消化完,其他時間以喝水為主,不再吃食物;其他14小時不進食,讓身體習慣利用脂肪當作能量去燃燒。採行優減442飲食法,每天妥善分配進食與體內代謝的時間軸,以及優化飲食內容、調整身體荷爾蒙,在黃金10小時內可有效提高整體身體的代謝、減少發炎、增加細胞修復、有效利用堆積脂肪當能量作系統式管理,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後,即使往後沒有刻意節食,也不用怕再復胖了。免飢餓感造成心態崩潰而報復性飲食黃韋堯強調,優減442飲食法不僅提高身體的代謝率,有效減輕體重,也可避免飢餓感帶來的身體不適性或心態崩潰而報復性飲食,尤其分段進食能讓體內記憶性燃燒更徹底,堅持度也更持久,才能開心吃,瘦身效果更持久。【飲食建議】1.搭配早餐和午餐為正餐。2.正餐的一半要吃蔬菜;1 /4吃蛋白質食物,包含:黃豆、豆漿、黑豆、毛豆、肉、蛋、魚及海鮮;1/4吃水果或澱粉醣類。3.晚餐輕食建議以液體為主,例如:牛奶、豆漿、清湯類或代餐等,不吃固體食物。4.其餘14小時以水分補充為主,每日喝水量須達到至少2000至3000cc,每次喝約200cc左右,1天喝10次,才可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運動搭配】1.一周建議可以有1至2天早上起床空腹做低強度有氧的運動,直接利用脂肪燃燒產生能量,減脂的效果佳,但如果身體不適或有低血糖問題則不宜運動。2.一周安排1至2天做肌肉的訓練運動,讓肌肉可以生長,不論是減脂還是增肌運動,在運動後補充一杯450cc無糖豆漿即可。(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營養不良導致隱性飢餓 少吃也難瘦

營養不良導致隱性飢餓 少吃也難瘦#減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人減重選擇「少吃多運動」,但有時結果並不如預期順利,或遇到停滯期卡關,營養師提醒,這可能是「隱性飢餓」阻礙減重成效,因為飲食不均衡造成營養素缺乏的飢餓,這種飢餓人體無法自行察覺,但缺乏這些營養素卻會阻礙減重效果。「汽車加汽油和機油 才能跑得快又久」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張秀如指出,根據調查發現,7成的成人自認飲食均衡,但其實高達9成9的人每天攝取營養未達衛福部建議的6大類飲食指南標準,其中,有近5成的人蔬菜攝取量連標準的一半都達不到,每周攝取七種蔬菜的人也不到2成;水果更高達6成達不到攝取量的一半,不到3成每天吃水果,這恐將成為缺乏維他命、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的「隱性飢餓」高危險族群。張秀如舉例,汽機車除了加汽油之外,還要添加機油才能維持性能好,跑得快又久;人體要維持健康與長壽也是同樣的道理,飲食中提供熱量的醣類、蛋白質、脂肪3大營養素就好比汽油,而維生素、礦物質就如機油一樣,雖不能提供熱量與飽足感,但燃脂與代謝卻需要這些微量營養素,如果缺乏這些營養素反而會讓肥胖更猖狂而瘦不下來。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 避免無油或淋肉燥如何預防或改善「隱性飢餓」?張秀如建議,均衡攝取蔬菜、水果、全穀雜糧、豆魚蛋肉、乳品、堅果種子油脂六大類食物,補足各類營養素。每天應至少三到五碟蔬菜、二到四份水果,因蔬果富含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葉酸、鉀、纖維等營養素,長期攝取不足恐缺乏多種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維生素及礦物質。蔬菜避免川燙時間太久或水分太多,會加速菜中礦物質鉀流失,而用油部分避免淋肉燥或完全無油,以免影響礦物質鉀或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率;水果以新鮮當季為主,若選擇市售濃縮果汁反而會攝取過多添加糖。

168斷食法超有感 為何醫師不推?

168斷食法超有感 為何醫師不推?#減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減重門診常會有人詢問各種特殊飲食方式可不可行,從過去的香蕉減重法、紅酒起司減重法,到近期的生酮飲食與今天要討論的16:8飲食,五花八門琳瑯滿目。這類型飲食統稱為極端飲食,特點是對減低體重的確有效(注意我講的是體重有效並非體脂),否則不會那麼多人嘗試與分享。另外在執行上容易,只要對自己狠得下心,不用學太多飲食的技巧短時間就可以做到,所以很容易成為一種風潮。但為何這類的減重飲食方式只在網路間流傳,大醫院的醫師與營養師都不推薦?16:8飲食的做法是在8小時內將一天的熱量攝取完畢,剩下的16小時就不能進食熱量,在網路還有更進階的18:6甚至最極端的20:4,這讓我想到過去也流行過的和尚減重法,即過午不食,做法也是依此類推。肌肉量會下降 日後復胖機率極高理論依據是在進食期間胰島素上升,而胰島素屬於儲存的內分泌,在胰島素明顯上升時脂肪分解的比率也跟著下降。非進食期間可以造成升糖素上升,升糖素和胰島素相反,升糖素上升時脂肪分解比例會提高。所以一天只有1/3的時間儲存脂肪,其他時間可以分解脂肪。這樣的做法聽來很棒,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美好。可以試想早上7點起床吃第一口東西,下午3點以後就不能再吃東西直到睡著為止,若忍不住吃東西的時間應該就是消夜時間了。所以完整的配套措施非常重要。1.蛋白質比例蛋白質比例高可延長飽足感,所以最後一輪進食須以蛋白質為主才有機會成功。2.重量訓練研究顯示體脂肪高的族群使用斷食法減到重量的大多是肌肉,即使有做重訓,肌肉量一樣會下降,只是沒有那麼誇張而已。所以這類的飲食對基礎代謝是有明顯傷害的。體重雖然下降但基礎代謝率一起受傷,日後復胖機率極高,且還會更胖。3.過人的意志任何一種飲食方式若無法長時間執行,恢復過去的飲食方式就是恢復過去的體重。此類飲食方式像購物台廣告 旋風過後無蹤影當16:8沒效了,還有18:6可以嘗試,當18:6沒效了就去試20:4,那20:4沒效呢?當一天只吃一餐還瘦不下來時一定是基礎代謝被傷害得很徹底,心理上也容易崩潰大吃,門診有很多這樣的病人,他們都變得很難減,所以大家不要隨便跟風。這些飲食方式可以看成類似購物台的廣告,產品都講得十分神效,但過了一年回頭看這些產品都消失了,又有另外的神效的產品讓大家購買。相信未來仍會出現所謂有效的減重飲食方式,但大多不脫離我們今天提到的問題範疇。請大家在執行前務必三思,真的不懂也不要只求助於網路,諮詢專業醫師與營養師的意見才是正解。(文章授權提供/雅得麗診所)

產後暴肥重度脂肪肝 減重5%可改善

產後暴肥重度脂肪肝 減重5%可改善#減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2歲的林小姐產後為照顧寶寶而三餐不定、疏於運動,體重從原本64公斤,直線上升到81公斤,就醫檢查有多項健康指數超標,並有重度脂肪肝。除了體重超標外,她還經常感冒,走路爬樓梯經常喘不過氣,睡覺時會打呼,躺著也覺得有重物壓身。經檢查健康狀況已亮起紅燈。脂肪肝放任不管 當心肝病三部曲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周宜群表示,脂肪肝是一種文明病,若放任不處理,可能形成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肝病三部曲」。以往做抽血與超音波檢查後,醫生以肉眼評估脂肪肝的程度,現在可由「高階超音波脂肪肝量化分析」直接量化脂肪肝的程度,協助醫師做更準確的評估,並在後續追蹤時可比較數值,掌握患者脂肪肝改善的程度。林小姐聽從醫師的建議,戒掉原本喜歡吃的甜食和炸雞,把奶茶改成減醣飲食,儘量吃原型食物,不吃加工產品。偶爾還會跑跑步、做重訓。經過努力,體重降到69公斤,檢查發現脂肪肝也消失。周宜群表示,脂肪肝的治療方式是透過正確飲食觀念及體重控制,一般是減掉5%的體重就可明顯改善脂肪肝的程度。高階超音波可量化分析 追蹤改善新利器一般超音波只能看出脂肪肝,但對於嚴重程度則需由醫師從經驗評判。新的高階超音波可量化脂肪肝的嚴重程度,成為追蹤改善效果的利器。周宜群建議,一但發現有脂肪肝時應盡量避免飲酒,養成良好飲食習慣,並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肪、減重,切記定期追蹤檢查與治療。

減肥餐餐吃水煮餐 易便秘小腹變更大

減肥餐餐吃水煮餐 易便秘小腹變更大#減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對於想減肥的人來說,追求「熱量赤字」是最簡單的原則,只要吃進去的熱量比消耗的少,就可以減少體重,而因為油脂的熱量比較高,脂肪每公克9大卡,就會有許多人選擇吃水煮不加油的減肥餐,直接去除油脂的熱量,感覺似乎更健康。營養師張涵雯指出,這是大錯特錯的認知,因怕胖不攝取油脂,只會讓身體更不健康。缺少脂肪肌膚會乾燥無光脂肪在體內的功能很重要,皮膚的皮脂腺具有保護作用,可以保持肌膚濕潤,還能抵抗外來髒污、光線等侵襲,體內器官外部也有一層脂肪包覆,防止一般撞擊對器官的傷害。張涵雯營養師說明,磷脂質是細胞膜主要的脂肪成分,在神經傳導過程中,若特殊細胞中脂肪不足,容易出現類似電線短路的狀況,傳導失衡便會出現情緒不穩定、焦慮、憂鬱、注意力無法集中等狀況。食物中的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K必須溶在油脂裡,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若是都不攝取油脂,就會造成這些營養素缺乏的症狀,如乾眼症、夜盲症、佝僂症、凝血障礙等。且脂肪消化時間長,適度的脂肪攝取,也能延長飽足感,降低想要不斷進食的欲望;張涵雯營養師更提醒,油脂攝取不足也很容易造成排便卡卡,食物吃進去卻出不來,宿便囤積小腹更明顯。攝取好油脂避免焦慮、營養失衡所以脂肪真的很重要,千萬不要把它當減肥大敵,缺乏脂肪會肌膚乾燥無光、營養素缺乏、易怒、易躁、易餓、注意力不集中、便秘等,水煮餐真的不建議餐餐吃,攝取好的油脂,如酪梨、初榨橄欖油、椰子油、堅果類等,或是計算攝取的油脂量避免超標,才是重要的健康課題。(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防疫成體重受災戶 5招輕鬆享瘦

防疫成體重受災戶 5招輕鬆享瘦#減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全世界疫情一波接一波,在大家的努力之下目前國內疫情並沒有大規模擴散,但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期間體重卻悄悄地一公斤一公斤上來呢?最近在門診碰到不少這樣案例,明明在家防疫活動減少聚餐也少了,在家也沒有吃很豐盛的食物,為什麼體重卻不降反升呢?我幫大家整理出幾個常見的原因和改善的方法。1.活動量減少 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出門的機會減少,尤其健身中心、體育館等密閉空間,而活動量的減少會導致基礎代謝受到影響,基礎代謝率是我們身體在燃燒脂肪很重要的部分,熱量進出失衡就容易造成肥胖。解決方法:盡量住家附近找空曠的地方去活動,比如可以到公園、學校操場快走,除了避免跟人群近距離接觸又可以增加活動量。2.零食增加 戶外活動減少,相對在家看電視上網的時間增加,因此很多人會忍不住吃零食。雖然一口小零食熱量並不是很高,但通常不會只有一小口,累積起來熱量其實滿驚人的,另外非正餐時間進食容易導致體內胰島素分泌的失調進而造成肥胖。解決方法:家裡不要放置零食,或將家裡已經有的零食點心送人,另外盡量不要讓自己的手空閒下來,可以做一動態的活動例如種植園藝、溜溜寵物,真忍不住時可以趕快去洗澡或刷牙,轉移一下注意力。3.壓力增加 電視整天都在播報疫情的新聞,加上工作上的壓力,或小孩待在家的壓力,難免會讓人心情低落。當身體心理狀態處於壓力下時容易釋放壓力素,這會讓脂肪堆積且常常會藉由進食來釋放壓力。解決方法:負面新聞資訊少看,多看些正向有意義的節目,並盡量往戶外移動,找一些可以宣洩壓力的方法(例如運動、唱歌、欣賞美景),別讓壓力一直累積在體內,如果嚴重影響情緒或睡眠,建議找身心科醫師來幫忙調整情緒。4.作息混亂 由於疫情可能會影響原本的工作或生活步調,常常有朋友會因此作息改變,作息改變會影響賀爾蒙正常的分泌例如生長激素、退黑激素等,並影響身體活動尤其是睡眠時間,作息不正常或睡眠不足會導致身體基礎代謝降低,進而造成肥胖的問題。解決方法:可以像我一樣幫門診客人訂定生活(減重)計劃表,合理而規律的計劃並按表操課,制定自己的短、中、遠程目標,白天的時間盡量將室內窗戶打開或到外面接觸陽光,尤其早上8點及下午5點左右的陽光,其波長是最能幫助人體正常賀爾蒙的分泌與循環。5.營養不均衡 有些人害怕疫情,因此都不出門在家隨便吃,或者乾脆以零食泡麵或麵包果腹,速食餐的熱量大都以不飽和脂肪及精緻澱粉為主,而這正是肥胖的元兇,而且這樣的飲食容易導致營養不均衡,身體代謝受影響,除了健康打折也會造成肥胖。解決方法:少吃速食多吃天然的食材,另外,可以諮詢專業營養師提供菜單,到市場或超市自行選購食材回來烹煮,少油少糖外還可減少外食接觸人群,更可以吃的營養又均衡。以上就是常見的在家防疫變胖的原因及解決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文章授權提供/雅得麗生活診所溫青彥醫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