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

聆聽憂鬱的心情

聆聽憂鬱的心情#精神科

花蓮縣衛生局、慈濟醫院與東區精神醫療網、精神健康基金會、花蓮市公所合作成立的花蓮精神健康學苑,將在十二月二十日下午二點在花蓮市公所三樓簡報室舉辦第六場「優築生命.豐富人生」系列講座,由花蓮慈院精神醫學部李浩銘主講「聆聽憂鬱的心情」。 精神健康的維護,必須每天從自已的生活習慣做起!為了讓人人了解保養頭腦,體驗精神健康的生活方式,花蓮精神健康學苑自七月起成立以來,每月舉辦一場「優築生命.豐富人生」系列講座,已連續邀請五位精神科醫師、心理諮商師免費引導鄉親善用壓力,有效發揮腦力,堆疊幸福,很受好評。 憂鬱症,是一種陰霾般的低潮情緒籠罩的心理疾病,宛如織網般地難以揮去,而不是一種短暫可消失的情緒低沈。人生中或多或少會碰到極大的挫折與壓力,或因人際情感因素、家庭因素、經濟因素、工作或學業的困擾等諸多壓力事件,情緒無法獲得有效的抒解,週而復始一再累積,很快就會產生「憂鬱」情緒。 大部分的人的情緒低落一陣子後,可以再開朗起來,但少數人因為遺傳因子或個性使然,再加上壓力的累積,又缺乏適當的情緒調節與良好的社會支持,使情緒狀態延伸為一種病態,以致於心情與行為都受到影響,產生無法脫離的低落情緒;嚴重者甚至以自殺結束生命。 第六場「優築生命.豐富人生」系列講座二十日下午二點在花蓮市公所三樓簡報室登場,將由李浩銘醫師以「聆聽憂鬱的心情」與社區民眾分享情緒管理的訣竅,幫助鄉親自在地「收放」喜怒哀樂等情緒,進而提升生活品質,活出快樂幸福人生。歡迎對身心健康及保健有興趣的鄉親前來聆聽與分享。公教人員可申請研習學分認證,洽詢或報名電話(03)8580631、傳真電話(03)8578252。

多一點理性與寬容 冷靜面對感情問題!

多一點理性與寬容 冷靜面對感情問題!#精神科

最近影視圈有兩則新聞,佔據了相當大的版面,也引起大眾對於藝人的感情生活更多的關注與討論,一則是24歲的星光3班季軍黎礎寧自殺身亡,另一則則是哈林與伊能靜的婚姻生活似乎亮起了紅燈,這兩則新聞共通之處都是因為感情生活出現了問題。為恭紀念醫院精神科醫師陳建良指出,自殺是是很多複雜的因素所造成的,有遺傳的因素、有個性的因素,再加上這些外在環境的因素,才會最後走上這樣一條不歸路,而感情因素,就是只是外在因素中的一環。陳建良醫師表示,在感情的世界裏原本就很難講對錯,也不容易用理智的態度去面對。可是,如果完全放棄理智、而任由感情來主導一切,則往往會造成自己或雙方很大的危險,最後就會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關於這一點,或許可以從加強情感教育來著手,讓年輕朋友能夠從小就了解到真正的感情是能為對方著想,互相包容與尊重,而不只是獨佔對方,且同時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即使是在盛怒或非常難過的情況之下,也不作出傷害自己或傷害他人的事情,同時要學習面對到各種感情的問題時應該如何處理才是最適當的,至少不要拿自己或對方的性命來作為要脅或是抒發情緒的工具。婚姻問題在現在的社會更是普遍,據統計,現在結婚及離婚的比率大約是3:1,幾乎每個人的週遭親朋好友,都有過這樣的問題,只是哈林及伊能靜原本在大眾心中是個好男人跟好女人,加上是公眾人物,故感情問題更讓大家覺得好奇。陳建良醫師提醒,兩性的相處,婚姻的維持,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如果能夠白頭偕老,是一種緣份,如果分開了,或許將來也可能變成一輩子的好朋友,那也是很不錯的事情,不需要把它看成是世界末日,當然不是鼓勵夫妻離婚,只是說如果真正關心對方,那麼用尊重與祝福的態度來維持彼此的朋友關係,同時保有在未來各種可能性存在的空間,豈不更好?同時最重要的是,也要再重申一次:不要作出可能造成自己或雙方一輩子會遺憾、同時難以轉圜的事情,這樣才是真正應有的處理感情的態度。陳建良醫師在此拮取一段聖嚴法師說過的一句話”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面對感情問題的時候也是這樣,還記得多年前,也是伊能靜的好友方文琳也面對婚姻問題,最後她選擇勇敢面對,並開記者會,記者會上她表示“人生中發生一些令人受傷的事,她很難過,但這些是她自己選擇的,並不後悔,因為當初兩人相愛是事實,也是真誠地交往,演變成今天這種局面,或許是時間久了的變化…,兩人已經協議離婚,她也認為這是最好的結果...。對照聖嚴法師說過得話,期待所有遇到感情問題的男女,都能因此開拓另一片天空。( 本文由為恭紀念醫院精神科醫師陳建良提供 )

上班族解壓、不鬱卒的「五」林秘笈

上班族解壓、不鬱卒的「五」林秘笈#精神科

為何有人面對壓力的時候仍然可以不憂鬱呢?因為他們有較「好」的「壓力因應能力」。面對壓力究竟該如何因應,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精神科-簡玉坤臨床心理師,提出以下幾個觀點是值得民眾學習的。(一) 時常舒壓讓壓力無法累積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壓力是會累積的,一個上班族的壓力不是只有工作,家庭、感情、婚姻、人際、甚至生涯規劃,都一一疊在我們的肩膀上,影響每天的身體和心理,哪天壓力瓦斯桶過度灌氣,就會在身體上出毛病,或是悶悶不樂,甚至想一走了之;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同的壓力,但真正讓你瓦解的是壓力的累積量,因此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舒壓,靜態的(如閉眼冥想、按摩、聽音樂),或動態的(如運動、旅遊),就是別讓壓力有機會越過警戒線,是第一個「好」的「壓力因應能力」。(二) 學習第一種好個性:別太要求完美你要求完美嗎?如果人生是一塊圓餅,你可以容許有百分之幾是壞掉的?還是你是那種用盡吃奶的力氣,也要挽救失敗的人?許多研究都顯示,過度要求完美是身心健康的危險因子,上班族所面對的壓力是多重的,沒有一個人可以把所有事情解決到面面俱到,如果一直期待每件事都完美結局,想掌控每件事的成敗,那只會讓你更自責或怪罪環境。做自己能做的,世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三) 學習第二種好個性:別太負面思考看事情的角度常常影響你所感受到的壓力量,習慣看到「黑色」角度的人,總會不斷地自問「為什麼我沒有?」、「為什麼別人總是有?」;而學習從「非黑色」甚至「白色」角度看生活的人,會看到困境並不如想像中糟,因為常常自問「我仍擁有的有那些?」、「如果問題真的是很糟,那我還有哪些方式可以調整我自己?」。(四) 學習第三種好個性:別太過份敏感有人打針打完了還不曉得已經打了,也有人還沒打下去已經尖叫若雷,對環境變動過度敏感或太過焦慮的人,常會高估壓力的嚴重性。對人際衝突敏感的上班族,得學習別太在乎每個人的看法;對生涯規劃太多擔心的人,得懂得發覺自己的已有能力,因為你的過度擔心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更讓你的潛能無法發揮。(五) 建立外在資源讓倒下的機會減少創造屬於對你有建設性的環境因素,即使在壓力之下,你也比較不須一個人獨撐。這些還境因素包括:固定跟朋友分享生活上的不愉快、定期參加一些專業成長或心靈成長課程、知道自己走不出死胡同時可以找誰協助、甚至尋找自己信任的精神科專業人員。懂得求助的人才是勇敢照顧自己的人。

『心理健康諮詢』協助宣洩壓力情緒

『心理健康諮詢』協助宣洩壓力情緒#精神科

『為什麼我這麼多年對家庭的付出,他怎麼可以這樣一筆抹殺掉?』這是許多『劈腿族的受害者』的心聲。衛生署新竹醫院精神科陳世哲主任表示,在臨床醫學上,經常會遇到許多哭訴無門的個案,通常因為覺得羞愧、憤恨而不敢告訴朋友或家人,因此積壓許久的情緒無處宣洩,搞到生活大亂。通常醫師在和個案會談後,會轉介給『心理健康諮詢門診』的心理師,透過一次次的心理健康諮詢門診中,讓個案宣洩情緒,慢慢找回生活重心!陳世哲主任表示,心理師所做的,就是提供一個可靠的『肩膀』,或說是『柺杖』,幫助個案從『苦情』角色裡走出來。藉由這個暫時的、專業的依靠,讓個案徬徨的心有依歸;紛亂的情緒有出口;茫然的心情有人傾聽與瞭解,甚至對後續的生活安排,也有人可提供客觀的建議。陳世哲主任指出,心理師會用客觀、有利於個案的角度去分析,並安撫個案的情緒,而不是隨著個案的情緒起舞。即今天個案跟丈夫吵架時,親友義憤填膺;明天個案跟丈夫和好了,親友就變成豬頭,心理師會用中立而專業的態度提供建議。無論結果是分是合,都讓個案在這場風暴中,有個安全、安心的避風港,可以靜靜療傷。陳世哲主任建議,每個人難免有滿腹心事無處可說的時候,若放任壓力堆積而不做處理,會逐漸地影響到情緒,進而干擾到睡眠,更嚴重地可能會導致焦慮憂鬱!而這樣的情形雖然還不到需要看精神科門診的程度,但是若不積極面對處理,可能會導致如憂鬱症之類的精神疾患發生。因此,有這類困擾的民眾可多加利用特有的『心理健康諮商門診』,讓壓力獲得適當的宣洩以避免生病。目前在『心理健康諮商門診』,以工作職場壓力或婚姻感情關係所造成的壓力,而前來諮詢的民眾最多。當然有些民眾會擔心自己的秘密流出或留下記錄,關於這個部分可以不必擔心,該門診所有的會談資料內容都會完全保密,且不會記錄於病歷上,民眾可安心地於暢所欲言,釋放心中沈重的壓力!

更年期情緒障礙起因:荷爾蒙改變

更年期情緒障礙起因:荷爾蒙改變#精神科

許多更年期的女性,都曾經被一些精神上的症狀所困擾,例如:失眠、容易疲勞、倦怠、暈眩、失眠、頭痛、緊張、焦慮、情緒不穩、性慾降低、嚴重的失落感、空虛、注意力不集中,憂鬱,以及情緒失控…等等。美國前總統布希的太太芭芭拉在其回憶錄中指出,她在更年期時,也曾經患有嚴重的情緒障礙,並且一度因而產生自殺的念頭。可見情緒障礙是許多更年期婦女共同感到困擾的問題,只是大家比較少將問題說出來而已。臺安醫院婦產科周輝政醫師表示,許多學者認為更年期荷爾蒙和生理的變化,是引起更年期憂鬱症的主要原因。例如:因為更年期熱潮紅的症狀導致失眠,到了白天因為睡眠不足而感到倦怠、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起勁,並間接的影響人際關係和家庭生活;也有些人因為熱潮紅,全身燥熱,就忽然間情緒失控。這些因為更年期症狀所引起的情緒障礙,經過一段時間的荷爾蒙補充療法和其他藥物的配合,大多能夠得到理想的治療效果。並非所有發生在更年期的情緒障礙,都和荷爾蒙的缺乏有關。有些只是時間上的巧合,剛好發病的時間在更年期、或是原本就有潛在的精神障礙,加上更年期缺乏荷爾蒙所帶來的生理症狀,潛在的精神障礙就被激發出來了。周醫師舉例說明,像是更年期尿道炎或是陰道炎的問題,使得夫妻的性生活出現問題,或導致尿失禁也會使人易於畏縮、遠離社交場合,甚至感到羞恥而自閉於自己的生活圈中;像這些狀況,都必須配合精神科醫師的專業診斷和治療,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周醫師指出,更年期婦女適逢「空巢期」,或者因為自己或是因為配偶的退休,心理上和生活腳步上都必須重新調適,這些精神症狀的發生,源於生活方式的重大改變,不一定和體內荷爾蒙的變化有關。許多報告指出,積極走入社會或是扮演多重角色的婦女,較少發生更年期的情緒障礙;像有些更年期婦女因為家庭負擔減輕,就積極開創個人的事業、加入慈善工作、學習藝術或是參與宗教活動等,這些正是避免更年期情緒障礙的最佳方式。此外,對於停經或是老化的恐懼心理,深怕自己變老變醜、失去曲線、甚至失去先生的愛、擔心得到癌症或死亡,對於更年期女性都會產生很大的壓力。周醫師建議,此時應徵詢醫師的意見,尋求家人的支持,和充分自我心理建設,才是正面的處理態度。

約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中曾罹患睡眠障礙

約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中曾罹患睡眠障礙#精神科

失眠是很普遍的狀況,美國的醫學研究結果顯示,約三分之一的成人在一生之中曾經罹患睡眠障礙,當中失眠是最常見的問題。台灣地區曾做過調查發現:成年女性和男性各分別28%、14%有失眠的情形。到底失眠是什麼?彰化基督教醫院睡眠醫學中心 邱南英醫師表示,失眠包含的情況其實十分複雜,範圍也相當廣泛,失眠是一個症狀,失眠症才是一個疾病的診斷,失眠及失眠症只是睡眠疾患中的一部份。邱南英醫師指出,幾乎所有的人都經歷過失眠,失眠症的定義有幾個,一是困難入睡或困難持續睡眠,一為睡眠的時間短,另一為沒有入睡的困擾,半夜不會醒來,睡眠的時間也足夠,但是早上醒來時卻覺得沒有睡飽,十分疲倦。困難入睡就是躺床超過半小時無法睡著,困難持續睡眠則為睡眠中常醒過來。大型的研究發現於一般人口中有失眠問題者約佔30%至48%,不過罹患失眠症的人則佔5%至10%,應該儘速接受診斷與治療。治療失眠症的第一個原則是需找出相關的因素,邱南英醫師進一步表示,情境性失眠者若能解決境遇事件失眠大多數可以改善,焦慮性和/或憂鬱性失眠則應使用抗憂鬱劑或抗焦慮劑治療,身體疾病有關的失眠症需儘速處置生理疾患,物質引致的失眠症宜停止使用該物質。其次為處置宜早,不要拖延以免慢性化,目前失眠超過一個月就定義為慢性失眠症,要治療會比較困難。第三個原則就是需養成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改善生活品質。有需要時該在醫療單位評估後由醫師處方使用適量的安眠藥及安排心理行為治療。藥物治療方面,目前一般使用傳統的苯二氮平類藥物(BZD)或新型的非苯二氮平類安眠藥,前者可能導致濫用、依賴、失憶,然而現在的證據為在一定的治療劑量下於數週內並不會產生耐受性,造成依賴的情形並非如一般人的預期,後者為高度選擇性的藥物,可維護良好的睡眠結構,不會造成濫用、依賴,也能以『有需要時才使用』為原則來使用。非藥物性的治療很重要,諸如肌肉放鬆訓練、控制刺激治療、限制睡眠治療、教導睡眠衛生習慣、認知治療……等,醫療人員會在診斷確定後依據每個失眠症患者不同的狀況規劃進行。失眠症的病程可長可短,一些甚至形成惡性循環,面對睡眠障礙,積極求醫,配合醫囑,建立有利睡眠的生活方式才是處理的良方。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