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症候群

控制血糖找無門?醫學證實:日食16根秋葵

控制血糖找無門?醫學證實:日食16根秋葵#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年過半百的蘇先生半年前確診為代謝症候群,醫師建議改善暴飲暴食的習慣,並需長期服用藥物以控制血糖,為此,太太對飲食嚴格把關,讓他吃飯變得很痛苦,為了擁有健康生活,蘇先生自行上網找了許多控制血糖的方法,得知秋葵有許多研究實證輔助控糖,便自己嘗試製作秋葵水,卻因口感黏膩且耗時而放棄,後經朋友介紹,每日飲用2次秋葵萃取物,一個半月後血糖明顯改善。每日飲用秋葵水 一個月間血糖降1/2大葉大學生物產業科技學系副教授宋祖瑩長期進行血糖代謝的中藥研究,其父親也長期為代謝性症候群困擾,在得知秋葵的功效後便讓父親每日飲用足量的秋葵水,一個月間血糖從300mg/dl降為150mg/dl,整整降了1/2。對此,宋祖瑩教授與中國醫藥大學營養學系副教授楊惠婷,針對秋葵植株、花、籽進行深入研究,經過1年多實驗發現,16根秋葵萃取物可有效控制血糖,87.5%的受測者,在8周內平均血糖從163.4mg/dl降為141.0mg/dl,持續觀察飲用8周後,受試者平均血糖也改善14%。異槲皮素抗氧化性 有效降低血糖水平秋葵含有豐富水溶性的膳食纖維,配合足量的水可以阻止腸胃吸收碳水化合物,實驗結果同時也發現,秋葵的「異槲皮素」與「血糖控制」有正相關,異槲皮素具有抗氧化性及調解葡萄糖代謝作用,能夠有效改善血糖水平。150萬糖尿病患 45%飲食控制認知錯誤全台灣有超過150萬的糖尿病患者,而根據資料統計,有45%患者飲食控制認知錯誤,台灣營養學會營養師鄭師嘉表示,許多糖尿病患者需進行少鹽、少糖、少油等飲食限制,而為了有效控制血糖,試圖依靠飢餓療法等極端方式,不但無法有效控糖,反而容易使血糖範圍飄移、熱量不足造成身體機能失調,坊間也盛傳許多未經證實的控糖飲食偏方,患者隨意大量嘗試之下血糖不降反升。吃「素顏」澱粉 適量蛋白質、水分補充鄭師嘉營養師補充,大多數病友較難達到良好的飲食控制,建議病友可以在餐前拍照,將照片帶到診間與醫師或營養師討論,另外,若擔心吃太多碳水化合物導致血糖升高,可在餐前喝秋葵水增加飽足感,其實只要吃足夠的「素顏」澱粉,如地瓜、芋頭等未加工過的食物、適量蛋白質、水分補充得當、水果慎選甜度,血糖控制將不再困擾你。//  var google_tag_params = {ecomm_prodid: 'REPLACE_WITH_VALUE',ecomm_pagetype: 'REPLACE_WITH_VALUE',ecomm_totalvalue: 'REPLACE_WITH_VALUE',};/* */

實驗證實:秋葵「異槲皮素」可有效控制血糖!

實驗證實:秋葵「異槲皮素」可有效控制血糖!#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是會威脅生命並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的慢性病,在台灣有將近150萬名糖尿病患者,全球糖尿病人數已超過4億人。糖尿病患者如果沒有妥善控制血糖,有很高的比例會產生視網膜病變、腎病變、心血管病變甚至因此死亡。知名廠牌與大葉及中國醫藥大學的團隊對此展開更深入的研究,對秋葵、秋葵花、秋葵籽各部位的降糖效果及萃取方法進行大規模的測試。在中國醫藥大學營養學系楊惠婷副教授的協助下進行多種動物及人體臨床,首次公開秋葵萃取物控制血糖的實驗成果,發現相當於16根秋葵含量「異槲皮素」的秋葵萃取物能輔助控制血糖。楊惠婷副教授表示,比起自行沖泡秋葵水,相當於16根秋葵異槲皮素的秋葵萃取物的效果較佳,這也說明為何有些人自行沖泡秋葵水卻不一定能看到好效果,足量攝取「秋葵異槲皮素」是調降血糖個關鍵,但控制血糖需要飲食控制和運動雙重搭配,若是血糖值有所變化,也要與醫師討論後遵照醫囑,切勿自行斷藥。飲食控制+多運動 控糖不二法門全台代謝症候群症狀比率為世界排行第二,僅次於印度,5人中至少有1人患有代謝症候群。而代謝症候群大幅提升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風險,死亡率也是一般人的1.5-2.5倍。代謝症候群患者在生活上需實施少糖、少鹽、少油等飲食控制,但部分飲食無法自我控制者,或是血糖控制成效不彰患者,為了控制血糖無所不用其極,對於控糖偏方更是抱著神農嚐百草的心態不惜一試。對此台灣營養學會營養師鄭師嘉表示,代謝症候群為了控制血糖,擔心血糖升高不敢吃主食,或是以為吃得越少越好反而造成熱量不足或營養失衡、甚至以為有在服藥就大吃大喝。網路上也流傳許多病友間口耳相傳的控糖飲食方法:1)苦瓜:雖然研究顯示苦瓜胜肽證實有降血糖功效,但並非吃苦瓜就能控制血糖,且光靠食用苦瓜要達成控糖成效,需吃上百顆的數量。2)紅心芭樂:紅心芭樂糖分較低、維生素含量高且富含植化素,宜適量攝取,但吃太多血糖仍會飆升。3)大燕麥片:大燕麥片可控制膽固醇,同時大燕麥片也是富含澱粉的五穀根莖類,可以替換主食,但小心吃多仍會血糖飆高。搭配飲食控制 秋葵萃取有效輔助控制血糖實驗發現,控制血糖關鍵為秋葵擁有的「異槲皮素」含量與「血糖控制」有著正相關連性。異槲皮素具有抗氧化性及調解葡萄糖代謝的作用,能改善代謝缺乏等相關疾病,達到降低血糖水平的幫助。此外,秋葵黏質含果膠、半乳聚糖、阿拉伯樹膠等豐富水溶性膳食纖維,再配合足夠飲水,亦能夠協助腸道阻斷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秋葵萃取物每公克與相同重量的新鮮秋葵比較,內含的異槲皮素具有高於27倍的含量,每一份4公克的異槲皮素含量換算後相當於16根新鮮秋葵的有效成分(每根秋葵以6.5公克做計算)。為了證實秋葵萃取物能輔助控制血糖,楊惠婷副教授進行動物實驗模式及人體臨床試驗。人體實驗主要針對血糖值150-200為條件進行實驗,並分為飲用秋葵萃取物及無飲用秋葵萃取物兩種類型,飲用秋葵萃取物的患者一天飲用三次,一次搭配400-500CC的水,並加強飲食控制。87.5%的受測者在8週內都有顯著變化,一個月後,血糖值由163.4 mg/dL降至141.0 mg/dL,平均下降14%,效果明顯改善,而無飲用秋葵萃取物的患者血糖值則不變。小鼠實驗則除了「控制血糖」本身之外,還可做更全面的檢測,包含肝功能、腎功能等數值及毒物反應。秋葵富有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可阻止腸道消化吸收碳水化合物,但楊惠婷副教授也提醒,攝取水溶性膳食纖維需要注意搭配足夠的飲水量,否則反而容易造成便秘,若腸胃功能較差或是體質較寒者,建議飯後再飲用。

啤酒肚、小腹婆 死亡率高2倍

啤酒肚、小腹婆 死亡率高2倍#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7歲的陳先生從小身材就必較圓潤,婚前為了拍結婚照,有特地減重,婚後在菸酒公司服務,有酗酒習慣,一次可以喝600c.c.的高粱酒,平日也喜歡甜食及消夜,一天要吃5餐,每年增加5~10公斤,身高175公分,接受手術前,體重達到了158公斤,但他除了騎腳踏車、散步,對其他運動不感興趣,因此體重始終過重。縮胃減少胃容量 減重64公斤除了行動不便之外,許多的慢性病也隨之出現,血糖偏高,還有高血壓和睡眠呼吸中止症,因為肥胖造成膝蓋負擔太大,走路也增加困難,去年在家人的鼓勵下,接受胃縮小手術,減少胃容量,減重64公斤,目前的體重是94公斤,腰圍從51吋減至39吋,血糖和血壓改善,不需要再服用藥物,不僅體態輕盈許多,身體也變得更健康。男腰圍年增2.9公分 代謝症候群比例高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調查,長期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以及缺乏運動,容易導致代謝功能異常,台灣男性5年來平均腰圍增加2.9公分,現代人有代謝症候群的比例明顯增多,尤其是腹部肥胖的中廣型身材,更是糖尿病的高危險群,當男人有了啤酒肚,而女人成為小腹婆之後,就得小心自己是否已成為代謝症候群的一員。BMI超過35 屬病態性肥胖阮綜合減重中心醫師宋天洲提到,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若沒有適當舒壓的方式,反而將情緒發洩在飲食上面,暴飲暴食的結果,會讓胃越撐越大,當BMI超過35,就屬於病態性肥胖,根據統計,肥胖者平均死亡率是正常體重者的2倍以上,包括缺血性心臟病、腦中風、糖尿病、惡性腫瘤及呼吸道疾病等,其中又以糖尿病的風險最高。

健康抱一下 搶救大腹翁

健康抱一下 搶救大腹翁#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依據國民健康署103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檢查結果,40歲以上男性29%腰圍超標,進一步分析102~104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實際測量1,153位18歲以上男性民眾,發現男性BMI過重(24≦BMI<27),年齡在18~44歲者腰圍超標比率為12%,45~64歲為54%,65歲以上則高達為83%,邀為過粗的情形隨年齡增加而攀高。「3高加2害」異常 屬代謝症候群腰圍是代謝症候群關鍵指標之一,國民健康署103年資料顯示40歲以上男性有腹部肥胖者(即腰圍大於或等於90公分之男性),有代謝症候群的比率高達62%,代謝症候群診斷標準是「3高加2害」,血壓高、飯前血糖高、三酸甘油酯高再加上腰圍過粗、高密度膽固醇偏低等,上述5項超過3項異常,屬代謝症候群。 手腕內側環抱 大約90公分每天一個「健康抱」以肚臍為中心,雙手抓住自己的手腕內側環抱,這樣大約是90公分左右長度,當然會隨著抱的人身高而有所差異,家人可以自行測量一下,「健康抱」不僅可增進家庭親子關係,還可擁護爸爸的健康腰圍,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健康5絕招供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有效預防肥胖及代謝症候群:1)     聰明選、健康吃 /喝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吃8分飽、吃高纖維質食物、減少吃富含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的食物與避免攝取反式脂肪酸。2)     動動手、動動腳 /當全家一起用餐,飯後全家人散步半小時,或者假日安排健走、打球、騎單車等戶外休閒活動。3)     不吸菸、少喝酒 /鼓勵吸菸的家人參加2代戒菸門診,由專業醫師協助戒除菸癮,並請家人少喝酒。4) 壓力去、活力來 /遇到壓力過大時,可以試試泡個熱水澡、運動、聽音樂、和朋友聊天。5) 做檢查、早發現 /多利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並自行定期量腰圍、量血壓等,提早發現自己是否有肥胖或代謝症候群等問題,及早改正不良生活習慣,降低代謝症候群對健康的威脅。  

你有代謝症候群嗎?5項指標報你知

你有代謝症候群嗎?5項指標報你知#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你有代謝症候群的問題嗎?根據衛福部所公布的診斷標準,共有5項指標,只要有其中3項指標,就是罹患了代謝症候群,雖然血壓、血糖和血脂都偏高,可透過運動與飲食來改善;但是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時間去努力。然而,卻有不少人因為沒有辨法維持健康飲食以及運動,因而使得代謝症候群一發不可收拾,直接進展到慢性病;也因此,代謝症候群的及早介入治療,就顯得非常重要。代謝症候群 5項指標診斷標準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有五項指標,包括:1)肥胖/男性腰圍≧90公分(35吋半),女性腰圍≧80公分(31吋半)。2)血壓異常/未服用藥物下,收縮壓≧130mmHg/舒張壓≧85mmHg。3)血糖偏高/未服用藥物下,空腹血漿血糖≧100mg/dl。4)三酸甘油脂偏高/未服用藥物下,三酸甘油脂≧150mg/dl。(5)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未服用藥物下,男性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0mg/dl,女性<50mg/dl,只要符合其中三項即為代謝症候群。飲食控制與運動可改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吳逸帆表示,門診中,有很多還處於代謝症候群前期的患者,會透過衛教經由指導飲食與運動來改善,但是每個人的病識感不同,有人很在意,會努力去做,但也有人則是聽聽就算了,過了一、二年之後,代謝症候群就會進展到慢性病。及早藥物治療 可增加胰臟使用時間經由生活型態的改善,大約半年至一年的時間,確實是可以使代謝症候群獲得改善;然而,這對於代謝症候群的患者而言,卻是說起來容易,執行起來卻很難!所以,吳逸帆醫師指出,對於若是檢查發現有代謝症候群,其實是可以及早介入藥物治療,才可以增加胰臟使用時間,也才不會進展到慢性病,而需要使用更多藥物。

年假狂吃少動 4招防代謝症候群上身

年假狂吃少動 4招防代謝症候群上身#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年關將近,與家人朋友團聚的歡樂時刻免不了會多吃一點,造成不少民眾年假過後體重增加,但更要小心「代謝症候群」的威脅。而代謝症候群的發生常與肥胖脫離不了關係,不正常的飲食習慣、缺乏規律運動等不健康的生活型態更容易吸引代謝症候群上身。肥胖是肇因  規律作息減少風險其實代謝症候群不是病,是病前的症狀,定義是與慢性疾病有關的危險因子聚集,進而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因此,要如何開心享受年假同時又能維持健康,臺南市衛生局叮嚀,只需掌握以下原則:1)烹調時以蒸、煮方式代替油炸,並且少油、少鹽、少糖、少勾芡。2)零嘴淺嚐即可或與他人分享,選擇低卡零食如:蒟蒻乾、非油炸海苔等,取代加工高鈉食品,如肉乾、醃漬品等。3)選擇無糖飲料,且飲酒要節制,小酌不豪飲。4)蔬菜水果的攝取不可少,每天需要3份蔬菜及2份水果;維持每天累積運動時間30分鐘以上。除此之外,衛生局也提醒,年假期間也要維持規律的生活習慣,讓作息與睡眠時間正常,才不會因為賀爾蒙紊亂影響新陳代謝,進而增加肥胖的危險。

糖尿病肥胖率近7成 半數沒有運動習慣

糖尿病肥胖率近7成 半數沒有運動習慣#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依據「102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40歲以上民眾BMI過重及肥胖比率為49.0%,但是40歲以上之糖尿病友BMI過重及肥胖比率竟高達將近7成,且BMI有過重及肥胖情形之糖尿病友,沒有做任何體重控制者竟也高達6成;國健署提醒,體重控制有助於糖尿病的血糖、血脂及血壓控制,要預防糖尿病發生,應從打擊肥胖開始!腰圍反映腹部肥胖 糖尿病風險增國健署邱淑媞署長表示,根據前述調查中,更值得注意的是,40歲以上糖尿病友BMI為正常但腰圍超標者(男性腰圍≧90公分,女性腰圍≧80公分),女性為49.8%,高於男性的13.2%,女性病友是男性病友的3.5倍以上!腰圍能反映腹部肥胖的多寡,藉以反映內臟脂肪的堆積,也是判斷罹患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風險高低的一種測量; BMI是國際通用的肥胖指標,但尚無法完全反應內臟脂肪堆積的程度,因此,除了看體重、BMI,還要注意腰圍,若是腰圍超過理想尺寸,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將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提醒女性糖尿病友要特別注意,避免成為小「腹」婆。依據前述調查結果顯示,40歲以上糖尿病友BMI過重及肥胖者,過去1個月沒有運動者近5成,顯示病友在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上仍需加強,鼓勵病友們養成規律的運動,將其融入生活當中,別讓肥胖偷走健康!此外,也給糖尿病友運動時的5提醒:1) 問-詢問醫師/建議先與醫師討論適合病情的運動處方,應考慮運動種類、時間、次數及強度,並配合生活作息,找出適合自起的運動,漸進式的開始執行。2) 護-防護適當/穿著適當的服裝與鞋襪和其他保護物,絕對不可赤腳運動。3) 帶-隨身攜帶/隨身攜帶葡萄糖片、含糖果汁、餅乾等,萬一發生低血糖時,可以立即食用。4) 伴-邀約逗陣/隨身攜帶「糖尿病護照」或糖尿病是別證件,避免單獨一個人運動。5) 暖-做足暖身/運動前後應做適當的暖身和徐緩的運動,運動強度要慢慢的增加。

研究:改善代謝症候群 有助預防阿茲海默症

研究:改善代謝症候群 有助預防阿茲海默症#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說到現代中老年人的煩惱根源,就是害怕身體有代謝症候群,或者罹患阿茲海默症。如果能夠的話,真希望不要和任何一項扯上關係。根據最近的研究報告指出,這兩項症候群之間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代謝症候群和阿茲海默症有密切的關係芬蘭的庫奧皮奧大學附屬醫院的醫師針對當地居民進行研究,於2006年發表的調查結果中,證實有代謝症候群的人容易罹患阿茲海默症。另外,法國里爾大學地區中心醫院也於2007年發表類似的報告,指出改善代謝症候群可能有助於預防或延緩阿茲海默症的進程。美國的神經學會也在2006年提出報告,認為皮下脂肪多的人容易罹患認知症。胰島素抵抗性和阿茲海默症代謝症候群引發的疾病中有一項是糖尿病。在檢查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健康狀態時,發現多數患者的胰島素抵抗性(胰島素不易發揮作用的症狀)偏高,而這也是糖尿病的成因。胰島素抵抗性除了會引起糖尿病,也是造成高血壓、高血脂症的原因。如果胰島素抵抗性增大是引起阿茲海默症的主要原因之一,那麼注意飲食生活、多運動等改善代謝症候群的對策,不僅可以預防生活習慣病,也能有效預防阿茲海默症。現階段仍無法完全釐清代謝症候群和阿茲海默症的因果關係,最多只能從調查結果中得知其可能性。但是,預防疾病只有太晚,沒有太早。要積極吸收醫療資訊,當你瞭解疾病之間的關係時,就會慶幸自己有預先做準備。(本文摘自/日本醫生驚人的健康祕訣/康鑑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