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窩性組織炎

香港腳等4族群 當心蜂窩性組織炎!

香港腳等4族群 當心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李先生(化名)1週前因車禍左足背擦傷,工作不注意泡到汙水,幾天後傷口紅、腫、熱、痛,且有化膿、發黑情形,傷口持續惡化,就醫已是嚴重蜂窩性組織炎,再延誤就醫,恐面臨截肢命運!使用抗生素控制炎症、經歷2次清瘡手術後,傷口感染情形有效控制且改善,李先生(化名)於半個月後成功行植皮手術,順利返家休養。蜂窩性組織炎原因 抵抗力差時傷口受到感染桃園醫院徐婉馨護理師說明,人體皮下脂肪層由類似蜂窩狀的組織組成,當皮下組織受細菌入侵、增生,引起皮下組織發炎、腫脹,皮膚外觀呈現紅、腫、熱、痛的炎性反應,稱為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主要發生原因是傷口受到細菌感染,當人抵抗力較差時,皮下組織受到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細菌感染,就有可能形成蜂窩性組織炎;另一部分的蜂窩組織炎皮膚外觀無明顯傷口,致病菌經過血流至皮下組織,引起局部感染肥胖、糖尿病患等4族群 免疫力低為高危險群徐婉馨護理師表示,臨床照護發現,蜂窩性組織炎病患多是起因忽略小傷口,如蚊蟲咬傷、小擦傷、小割傷或是香港腳的皮膚龜裂,更因為無良好的衛生習慣,細菌由傷口侵犯。正確的處理傷口,可減少蜂窩性組織炎發生機會。文獻研究指出,容易發生蜂窩性組織炎的高危險群包括:1)肥胖者/體型壯碩的人大多血液循環較差,對病菌的抵抗力較微弱,容易受到細菌侵擾。2)糖尿病患/由於體內糖份過高,此環境適合細菌溫床生長,較容易形成蜂窩性組織炎。3)香港腳病患/患部傷口容易感染細菌,容易發生蜂窩性組織炎。4)老年人/年紀稍長的人對於細菌的抵抗力較弱。傷口保持乾燥、定期消毒、換藥蜂窩性組織炎雖然是局部的感染,但若輕忽此疾病或延誤治療,細菌侵犯至淋巴組織,就可能造成生命危險。預防勝於治療,日常生活應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均衡飲食;多運動,生活作息正常、勿熬夜、抽菸及酗酒,以防免疫力降低。徐婉馨護理師提醒,若不慎出現傷口,須保持傷口乾燥避免碰到水造成感染,每日以優碘消毒,如傷口有分泌物須馬上換藥,若處理後紅、腫、熱、痛情形未改善,最好儘快就醫,避免因為小小傷口造成重大感染!

蜂窩性組織炎恐危命 這4症狀速就醫

蜂窩性組織炎恐危命 這4症狀速就醫#蜂窩性組織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1歲的張小姐家中飼養貓,與貓咪玩耍時不慎被貓爪抓傷手臂,原本覺得傷口小不以為意,當天下午患部就紅腫熱痛,接著幾天腫痛加劇,皮膚表面不斷滲出組織液,第3天發燒才就醫。住院後經過施打抗生素施打、傷口換藥等治療,配合抬高肢體,改善紅腫熱痛情況,傷口復原良好,1週後可出院以門診追蹤。糖尿病、癌症、洗腎病友 被感染的機率較高桃園醫院傷口護理師黃怡靜說明,蜂窩性組織炎是常見的感染症,較常發生於下肢部位。每個人一生中都可能曾得過不同程度的蜂窩性組織炎,感染程度可能僅輕微紅腫痛,亦可能到達深部組織,導致壞死性筋膜炎,面臨截肢風險。若細菌入侵到淋巴血管內導致敗血症,嚴重將危及生命。蜂窩性組織炎成因為任何外傷,濕疹、香港腳產生的表皮缺損;皮膚過度乾燥、水腫等皮膚不健康即可能讓細菌入侵造成感染,人體皮膚表面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動物蚊蟲咬傷、引起外傷的物品等,都可能帶入細菌。特別是罹患糖尿病、癌症、後天免疫缺乏症、洗腎病患、肥胖或長期使用類固醇等病患,被感染的機率較高。避免蜂窩性組織炎 穿著鞋襪、防刺傷黃怡靜護理師表示,蜂窩性組織炎的治療方式會依照感染的嚴重度給予治療,若症狀輕微者,先投予口服抗生素,若情況變嚴重、紅腫擴大或疼痛增加,甚至出現發燒等,即懷疑感染擴散到血液或筋膜層,需要進行針劑抗生素治療,同時可能會透過抽血來檢查發炎程度,安排X光攝影確認筋膜骨頭是否受感染。若傷口出現化膿、壞死,則需由外科手術介入進行引流膿液、清創等治療。預防蜂窩性組織炎,避免皮膚過乾或潮濕,定時追蹤治療皮膚疾病如香港腳、濕疹。注意環境及個人清潔衛生,糖尿病患者須控制血糖、定時檢視雙腳、穿著鞋襪減少皮膚被穿刺或割傷風險,修剪指甲須避免剪到周圍軟組織。不要忽略任何小傷口,部分病程進展快速,演變為嚴重的壞死性筋膜炎可能僅需短短幾天。當發現患部出現紅、腫、熱、痛時,建議立刻就醫治療。

牙周病不痛免治療?竟致蜂窩性組織炎

牙周病不痛免治療?竟致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0歲已確診重度牙周病、有抽菸習慣的王女士,因沒有疼痛拒絕治療。某日突然半邊臉腫脹疼痛並發燒而掛急診,竟發現牙周病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嚴重可能造成呼吸道壓迫與全身敗血症。根據報告顯示,國人的牙周病盛行率高達8成!雖然近年來民眾的口腔保健意識提升,但仍有約有4成多的國人牙周病嚴重,卻不自覺有牙周病,顯示有許多人對於牙周病的認識仍然不足。長期口腔清潔不佳 牙菌斑堆積破壞牙周組織柳營奇美醫院牙醫部醫師蔡鎮州表示,牙周病主要是因為長期口腔清潔不佳導致牙菌斑堆積,破壞牙周組織(包含牙齦與齒槽骨等)。早期症狀並不明顯,但若等到有明顯症狀,往往已過治療的最佳時機。預防上,除了平時多注意口腔清潔,會導致牙周病加劇的相關危險因子也很多,牙周病也可能是其他全身性疾病的表徵,若未即時進行評估與治療,影響的層面可能不是只有單一口腔的問題,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抽菸、遺傳、藥物、懷孕賀爾蒙改變 都是牙周病危險因子鎮州醫師提醒,牙齒是維持身體健康的根本,平時應養成定期檢查口腔的習慣,除了注意齲齒外,更要檢查牙周的健康。舉凡抽菸、遺傳、藥物、懷孕時的賀爾蒙改變等,都是造成牙周病的危險因子,此外糖尿病、愛滋病、白血病、口腔癌等疾病的症狀也可能反應在牙周組織上。若牙周病不治療,除了有牙齦腫痛與牙齒脫落等症狀外,研究顯示更可能會提高蜂窩性組織炎、心血管疾病、新生兒早產與吸入性肺炎等重症的機率。當發現有牙周病時,應該及早尋求專業醫師進行診斷,評估可能的原因與相關致病因子,同時耐心配合治療,才能有效控制這看似小問題卻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

淚流不止1年 竟是蜂窩性組織炎!

淚流不止1年 竟是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7歲的陳女士的流眼淚症狀持續1年多,平時下眼皮總是有一片紅腫不退,看東西也得擦乾眼淚才清楚。6個月前眼頭處特別紅腫疼痛,伴隨許多分泌物,甚至逐漸長出一顆腫塊。經檢查診斷為淚囊炎合併蜂窩性組織炎,口服及注射抗生素治療後,症狀逐漸好轉,再進行「內視鏡淚囊鼻腔造口術」,陳女士的眼睛腫痛消失,也不再整天流眼淚。乾眼症、發炎、淚管阻塞 都可能導致溢淚奇美醫學中心眼科部主治醫師李柏佑表示,不少病人有流眼淚(溢淚)的困擾。除了造成眼睛、眼瞼不適,還可能會視力模糊,或因頻頻拭淚影響生活品質。引發溢淚的原因很多,包括乾眼症、眼睛發炎、眼瞼內翻或外翻及淚管阻塞等,需要一一檢查排除。淚管阻塞太嚴重 須做淚囊鼻腔造口術眼淚從眼睛的顳上方分泌出來,靠著重力和眨眼動作匯集至鼻側眼頭處,流進眼淚的排水通道,再往下流入鼻腔到達喉嚨。此排水通道依序稱為淚小管、淚囊及鼻淚管,若這一段通道阻塞,就會發生溢淚。當只有部份阻塞,可使用淚管氣球擴張術治療。若是阻塞太嚴重,則需要製造一個新的人工排水通道,連接淚管和鼻腔。新方法是使用內視鏡微創手術,經鼻腔進行淚囊鼻腔的吻合造口術,沒有皮膚傷口,術後極少腫痛,恢復較快,不影響外觀。淚管阻塞誘細菌孳生 引發蜂窩性組織炎淚管阻塞除了造成流眼淚症狀外,還可能導致細菌滋生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當眼頭出現紅腫熱痛、分泌物增加或出現隆起物,往往代表嚴重警訊,應儘快接受眼科眼窩整形次專科醫師治療。而輕微的淚管阻塞病人,平時可適量使用眼藥水並溫敷眼周來保養,也可合併使用門診的淚管沖洗,防止疾病惡化。李柏佑醫師表示,流眼淚症狀往往是許多病因共同造成。即使淚管已通暢,仍可能因眼瞼或眼表疾病造成溢淚。除了治療淚管阻塞之外,也要合併處理其它問題,才能真正改善流眼淚狀況。

注意!糖尿病傷口沒處理 嚴重恐致命

注意!糖尿病傷口沒處理 嚴重恐致命#蜂窩性組織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7歲的王先生,今年開堆高機要堆放草皮,下車時忘記拉起手煞車,堆高機因此倒退,心急的他馬上爬上堆高機試圖拉起手煞車,卻因重心不穩倒栽蔥,因而壓到左腳。原以為沒事,還到田裡工作,沒想到左腳差點面臨截肢命運。糖尿病致神經病變 足部痛覺變遲鈍豐原醫院高壓氧中心主任陳明澤表示,王先生左小腿被壓傷,後來小腿疼痛拿藥擦,隔幾天後竟痛到沒辦法走路,住院才知道有糖尿病。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導致末稍神經病變與血管病變,尤其足部對於壓力及疼痛的感覺會較遲鈍。王先生的左腳受傷,以為沒有明顯外傷,卻不知道已經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進行清創手術時,發現已經感染到筋膜層,且細菌感染速度變得非常快,造成左小腿有多處出現壞死性筋膜炎的情況。免疫力不佳 小傷口恐致蜂窩性組織炎原以為傷口只有10幾公分,但進行清創手術後發現,感染面積大概有20幾公分。進行清創手術、高壓氧治療、傷口負壓養肉機、及抗生素等多重傷口整合性治療,將感染範圍停住不再擴散,接著慢慢進行治療,重新植皮,免於截肢命運。陳明澤主任表示,糖尿病患免疫力不佳,常有患者易因小傷口變成蜂窩性組織炎,甚至壞死性筋膜炎,輕者截肢、重者致命。患有糖尿病的民眾,勿忽略身上任何小傷口,有傷口應立即就醫治療 以免遺憾終身。

小看皮肉傷 發炎恐引起大問題

小看皮肉傷 發炎恐引起大問題#蜂窩性組織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運動有益健康,世大運正在台北舉辦,在這全民瘋運動的時代,可得要注意運動安全,做好防護措施。如果在運動時,不小心跌倒出現皮肉傷,千萬別不當一回事,因為雖然只是擦傷或是撕裂傷,若是處理不當,很可能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那就代誌大條了!皮肉傷可分為擦傷、撕裂傷與切割傷台安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徐克強表示,各種運動都有可能出現皮肉傷,一般皮肉傷分為擦傷、撕裂傷與切割傷,撕裂傷是皮膚或軟組織與地板硬物接觸扯破的傷口,切割傷則是例如有玻璃劃破手,二者都有可能需要縫合,但是性質不同。切割傷的傷口邊緣是完整且清楚,撕裂傷則是上層皮會不見,或傷口會出現三角形或彎曲不規則表面。而無論是擦傷、撕裂傷與切割傷,首先要大量沖水。傷口護理首先要用水沖乾淨用水沖傷口,主要是將傷口上的砂子、草與泥土沖乾淨,徐克強主任進一步指出,一開始只要用乾淨的水就可以,不需要用生理食鹽水或是優典,即使是水龍頭的水或是礦泉水都好,水必須是清潔的,不要用水溝的髒水;若是傷口有流血,只要不是大噴血,少量的血流掉,對於防止傷口感染都有幫助。平板衛生紙、菸草都不可用於傷口而當傷口用水沖乾淨之後,可用乾淨的手帕或是質地縝密面紙蓋住傷口,但不要用平板衛生紙;徐克強主任解釋,平板衛生紙碰到水會裂解,而裂解物會掉到傷口上,就得要再用水清潔,這時傷口又會再流血。另外,曾有人用菸草來止血,雖然止血效果好,但是菸草畢竟是外來物,難保沒有微生物與寄生蟲,也就得要再做清潔,因此也不建議使用。傳統敷料紗布可止血吸血傷口清創止血之後,就應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徐克強主任建議,護理傷口有其步驟,若是有撕裂的皮膚需要剪除會有二層面,皮瓣通常會縫回去,死皮會剪掉,病人不要自行剪,而是要在麻醉下進行,但若是乾淨的死皮,也可做自我的人工皮。至於傷口護理常會用到敷料有很多種,傳統敷料紗布可止血吸血,這時傷口需要有濕潤環境,並且會用防菌藥膏,若是會有感染風險,就要用傳統含銀敷料,具有抗菌滅菌效果,或用抗生素藥膏,再蓋上紗布。親水性傷口敷料較不會長出肉芽另外,傷口護理也可使用親水性傷口敷料或人工皮,徐克強主任強調,在有膿與細菌的情況下,就不能用封口式敷料與人工皮,以免細菌越來越多,必須要在傷口清創且沒有壞組織之下,才會使用親水性傷口敷料,使傷口不要太乾且平衡濕潤,也就是在沒有感染情況下,就可以使上皮組織較好做移行動作,也較不會長出肉芽,使生長出健康皮膚。(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地上玩染細菌 2歲童險蜂窩性組織炎

地上玩染細菌 2歲童險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2歲卓姓男童參加完喜宴後,父母發現男童的腳與屁股都出現水泡,隔天也陸續冒出紅疹,原來是男童右膝處原有一未癒合的傷口,喜宴當晚與其他小朋友在地上玩耍,醫師懷疑可能是地毯上的細菌從傷口爬進身體導致膿痂疹發生。男童吃完5天抗生素後,水泡結痂並逐漸消退好轉,讓父母終於安心下來。避免抓癢讓膿痂疹擴散、減少蜂窩性組織炎機率男童母親指出,孩子本身容易過敏,出現紅疹水泡時還以為是腸病毒上身,童綜合醫院皮膚科醫師李俊諒開立口服抗生素與皮膚外用藥膏,叮囑家長要讓孩子確實用藥,並避免孩子因癢去抓患部,避免膿痂疹擴散,並減少再發生蜂窩性組織炎的機率。出現水泡、具癢感 好發四肢、軀幹、皮膚李俊諒醫師表示,膿痂疹是一種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化膿性鏈球菌所引起的皮膚細菌感染,容易發生在悶熱的夏季。個案的症狀應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導致的水泡性膿痂疹,皮膚會出現大小不一的水泡,具搔癢感,好發於四肢、軀幹、皮膚及臉部,皰內的內容物會從清澈變成混濁,水泡乾涸後則留下痂皮。防細菌 患者衣物、被單要跟家人分開清洗李俊諒醫師呼籲,小朋友身上有傷口時,要注意不要直接接觸不潔的環境與物品,防止細菌藉此竄入。另外,因為膿痂疹會經由接觸傷口分泌物傳染,因此若家中有孩子感染時,不要直接接觸病童皮膚,並避免病童用手搔抓患部,預防病灶擴散到其他部位導致更嚴重的蜂窩性組織炎。另外也要注意的是,患者的衣物與被單要與家人的分開清洗,並用水煮沸消毒,才能全面防止細菌。

被狗咬傷不理 男忙農務險截肢!

被狗咬傷不理 男忙農務險截肢!#蜂窩性組織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芝菁/綜合報導)現正值鳳梨盛產期,南投一名張姓男子平時忙於種植鳳梨,上週突然被鄰居的大黑狗咬了一口,膝蓋後方留下了深深的血紅齒痕,血流不止,緊急就醫。醫護人員協助清洗傷口、施打破傷風疫苗後,並且提醒傷口感染的風險,但張男返家後仍掛心這些用心栽種的果實,因此仍下田忙於採收,導致傷口惡化。醫師發現傷口已發炎,擔心若不妥善處理可能會導致破傷風或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因此安排住院抗生素及清創治療。被狗咬傷 應清潔傷口預防感染為了讓預約訂購的民眾能夠趕緊享用美味鳳梨,因此才會在被狗咬後隔天便下田採收,沒想到傷口被汗液刺激且因為不斷行走摩擦到傷口,導致紅腫、疼痛而且遲遲沒有癒合的跡象,差點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張男表示「沒想到被狗咬會這麼嚴重」,在親身經歷之後,就算是小傷口也不能忽略。接種疫苗 可提升免疫力南投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郭俊輝表示,被狗咬傷並不少見,提醒民眾在被咬傷後應先清潔傷口。沖洗時,應盡可能沖洗乾淨,以減少感染機會,並盡速就醫診治。由於狗的口腔中常帶有許多細菌,易造成傷口的污染及感染,若不小心遭動物咬傷可施打破傷風疫苗,注意傷口變化。破傷風桿菌芽胞進入人體的方式,通常是經由受土壤、塵土或動物及人類糞便污染之穿刺傷口而入。另外,也有可能透過撕裂傷、燒傷及一般傷口甚或由注射受污染之藥物而引起。壞死組織有利此種厭氣性的破傷風桿菌增殖。醫學科醫師郭俊輝表示破傷風預防方法有:1) 每隔10年應給予追加一劑破傷風類毒素,或破傷風、減量白喉混合疫苗。2) 認識破傷風類毒素預防注射的必要性,辨識傷口的種類。3) 建議工作會接觸土壤、污物、動物者及軍人、警察等意外創傷高危險群定期(每10年)追加破傷風類毒素以維持主動免疫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