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感染

健保放寬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給付至兩年 異位性皮膚炎迎來治療新曙光

健保放寬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給付至兩年 異位性皮膚炎迎來治療新曙光#細菌感染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症狀包括反覆性的皮膚紅腫、脫屑與劇烈搔癢,導致病人夜不能寐、學習或工作表現下降,甚至影響人際關係。長期之下,中重度病友的生活品質受到影響,然而在傳統治療下,疾病控制往往不理想。隨著健保自今(2025)年8月起將「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的給付年限從一年放寬至兩年,許多病友終於迎來更穩定的治療希望。 台灣夏季又悶又熱 成為異膚病情惡化高峰  台灣高溫潮濕的環境,使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在夏季特別難熬。台大醫院皮膚部烏惟新主治醫師指出,關節處因流汗摩擦常引起嚴重搔癢,患者皮膚反覆紅腫、破皮甚至感染。他提醒,夏天建議盡量待在冷氣房,外出要勤於擦汗,乳液也可改用較清爽型態,避免過度厚重而影響排汗。 圖/台大醫院皮膚部烏惟新主治醫師 高醫附設醫院皮膚科吳青穎主治醫師則以南部案例為例,強調夏天對孩童病友尤其艱辛。「孩子在公園玩耍後,隔天來門診,常常皮膚突然惡化,甚至出現細菌感染。」她解釋,持續搔癢不僅打斷睡眠,還讓學習專注力下降,甚至在人際互動中被誤解為「不乾淨」,心理壓力不容小覷。因此,她建議患者選擇寬鬆、透氣、吸汗的衣物,運動後立即擦乾汗水,並保持皮膚清潔。 傳統治療效果有限!導致病友中途放棄、病情雪上加霜 異位性皮膚炎治療選擇多元,包括外用藥膏、光照治療、口服免疫抑制劑等。烏惟新醫師分析,外用藥膏需長期、反覆塗抹,部分患者因麻煩或副作用而中斷,導致疾病反覆;口服免疫抑制劑則需頻繁回診抽血,且有骨髓抑制或肝腎功能受損等風險,患者難以長期配合。 吳青穎醫師也指出,傳統治療必須累積使用紀錄,才能符合進階治療申請資格,但過程繁瑣且效果有限。她坦言,「很多患者因為覺得治療麻煩,加上要頻繁抽血檢查,因而中途放棄,結果病情惡化,生活品質一直無法改善。」 圖/高醫附設醫院皮膚科吳青穎主治醫師 近年「進階治療」帶來突破 起效快、安全性更高 相較之下,近年新上市的「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為中重度患者帶來全新選擇。烏惟新醫師強調,此類藥物能直接作用於發炎路徑,效果明顯且起效快,常有病人「一天內就明顯止癢」。更重要的是,相較傳統免疫抑制劑,副作用風險降低,不易造成血球低下或肝、腎功能損傷,安全性更高。 吳青穎醫師則分享臨床上的真實案例,一名國三學生因課業壓力大、睡眠不足,導致皮膚惡化,傳統治療成效相當有限。後來轉用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一週內症狀顯著改善,他告訴醫師,「我終於可以好好睡覺了。」吳醫師說,對這位即將會考的青少年來說,快速緩解病情不僅改善外觀,也讓他在課業與社交上重拾自信。 新藥健保給付延長至「兩年」 減輕患者負擔與焦慮 過去,健保對口服小分子藥物僅給付一年,導致許多患者在病情獲得控制後被迫停藥。烏惟新醫師指出,研究顯示「停藥後約八成患者會在短期內復發」,這樣的反覆對病友極為痛苦。他直言,「異位性皮膚炎是慢性病,不可能因為一年治療就痊癒,強制停藥等於讓病人白白受苦。」 吳青穎醫師也認為,放寬到兩年是很好的政策。她形容,病友在藥物治療下「曾經到過天堂」,皮膚恢復正常,不必擔心被異樣眼光看待;然而一年期滿被迫停藥,等於「又掉回人間」。如今延長到兩年,不僅能確保療效穩定,也減輕患者與家屬的焦慮。「很多孩子甚至會數著日子怕藥用完,這種心理壓力會影響全家。兩年給付真的幫助非常大。」 除了藥物治療,家屬、醫病關係的支持也相當重要 兩位醫師一致提醒病友,若考慮換藥或升級治療,務必與醫師充分討論,不要因短期效果不明顯就自行停藥或減量。烏惟新醫師建議,可利用數位工具或由家屬提醒確保規律服藥,並在治療過程中隨時與醫療團隊溝通。 吳青穎醫師則補充,家屬支持非常重要,因為在異位性皮膚炎的長期困擾之下,往往讓患者喪失信心。「當病人知道未來還有更好的治療選擇,而且是符合健保規範的,就會更願意堅持下去。」她強調,醫病關係與心理支持是提升治療動力的重要關鍵。 異位性皮膚炎不僅是一種皮膚病,更深刻影響睡眠、學習、工作與心理健康。過去患者常因治療中斷而陷入反覆惡化的循環,如今隨著健保放寬口服小分子藥物的給付年限,病友終於有機會透過更長期的治療,獲得穩定控制。烏惟新醫師與吳青穎醫師都呼籲,病友應積極與醫師討論治療策略,並在家屬陪伴下長期配合,才能真正走出反覆惡化的陰影,迎向更好的生活品質。

每3秒就有1人因超級細菌死亡!醫籲快學「診間3問」「4不1要」保命

每3秒就有1人因超級細菌死亡!醫籲快學「診間3問」「4不1要」保命#細菌感染

抗生素能有效對抗細菌、真菌與寄生蟲感染,挽救無數生命,但抗生素濫用與不當使用,細菌對常用抗生素產生抗藥性,使抗藥性細菌不斷出現,導致「超級細菌」出現,已成全球隱憂,甚至正在掀起一場「無聲的大流行」,使原本可治療的感染變得棘手,造成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不僅增加治療複雜感染的難度,也可能造成更多疾病與死亡。

夫妻狂嗑「發霉水果」皆罹肝癌!營養師揭「5類水果」冰過還是會壞

夫妻狂嗑「發霉水果」皆罹肝癌!營養師揭「5類水果」冰過還是會壞#細菌感染

近日報導有水果攤夫妻因為生性節儉,長年將發霉水果切掉壞掉部分後,食用好的部分,結果雙雙罹患肝癌。究竟水果發霉好的部位還能吃嗎?還是得整顆丟掉?《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營養師示警,水果富含水份,肉眼無法看見的黴菌和毒素生長快速,吃壞掉的水果可能會將毒物吃下肚。

感冒沒全好⋯眼睛竟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醫揭「1危險後遺症」恐失明

感冒沒全好⋯眼睛竟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醫揭「1危險後遺症」恐失明#細菌感染

一名9歲男童感冒後,原本已逐漸改善的鼻塞、流鼻涕症狀卻又突然加重,右眼更出現紅腫、疼痛情形。家屬起初帶他至眼科診所就醫,但病況惡化,右眼腫脹範圍擴大且疼痛加劇,隨即轉往新竹台大分院急診就醫,經評估檢查確診為「隔膜前(眼眶周圍)蜂窩性組織炎」,是感冒後未完全痊癒的後遺症,所幸及時治療,目前已完全康復。

家裡「這2處」最容易發霉!清潔達人教1招防發霉:用「它」擦玻璃

家裡「這2處」最容易發霉!清潔達人教1招防發霉:用「它」擦玻璃#細菌感染

台灣氣候潮濕,冬雨更讓居家環境潮濕。又溼又冷的時候,許多人會在室內開暖氣,內暖外冷的情況下,常可見窗戶上出現霧氣小水珠。你可能覺得很有冬天的詩情畫意,但其實窗上潮濕的水氣聚積久了,牆壁及窗框的橡膠墊圈和木框,都可能發霉。《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清潔專業達人教你怎麼清黴菌。

年菜吃不完要冰嗎?食藥署提醒「安全復熱」7技巧:避免整鍋菜加熱

年菜吃不完要冰嗎?食藥署提醒「安全復熱」7技巧:避免整鍋菜加熱#細菌感染

農曆春節來臨,一家人團聚共享年菜之際,也要小心諾羅病毒造成腹瀉、嘔吐等食物中毒症狀,食品安全成為不可忽視的重點。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民眾,年菜復熱時需注意溫度與次數,避免細菌孳生,同時遵循「5要2不」原則,做好食材選購、烹調與保存,確保家人吃得健康、安心過年。

中國爆紅「霉豆腐」是什麼?豆腐發霉可以吃嗎?專家:慎防2致命風險

中國爆紅「霉豆腐」是什麼?豆腐發霉可以吃嗎?專家:慎防2致命風險#細菌感染

爆紅「霉豆腐」是什麼?近來又有中國特殊食物傳出現在台灣多個臉書社團被推廣,事實上,霉豆腐是來自安徽的傳統名菜,又稱為「發霉豆腐」或「毛豆腐」,是一種由豆腐發酵而來的特殊食品。《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專家解析,台灣人沒有吃霉豆腐的習慣,且無法確認該類食物來源,吃下肚可能引發肝腎問題,不可不慎。

濫用抗生素「超級細菌」怎麼出現的?醫:抗藥性最快「這時間內」就轉移

濫用抗生素「超級細菌」怎麼出現的?醫:抗藥性最快「這時間內」就轉移#細菌感染

抗生素抗藥性是全球10大健康威脅之一,每年造成500萬人死亡。醫師示警,抗生素抗藥性不僅影響人類健康,同時也威脅動物、植物與整體環境生態。若情況持續惡化,預計到了2050年,不僅全球每3秒就有1人死於抗生素抗藥性感染,台灣更將有3.3萬人每年因此而死亡,相當於每5人就有1人因抗生素抗藥性而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