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青春期會長青春痘,成年後還可能繼續長痘!皮膚醫醫師提醒,青春痘又稱痤瘡,是常見的毛囊皮脂腺發炎的疾病,近年觀察青春痘好發年齡有同時下降與上升的趨勢,甚至國小5年級到40歲後都還可能長痘痘;除了臉部青春痘之外,身體痘以背痘佔3成為最常見的部位,若不積極治療不僅不會自己好,還可能留下永久性痘疤。
不只青春期會長青春痘,成年後還可能繼續長痘!皮膚醫醫師提醒,青春痘又稱痤瘡,是常見的毛囊皮脂腺發炎的疾病,近年觀察青春痘好發年齡有同時下降與上升的趨勢,甚至國小5年級到40歲後都還可能長痘痘;除了臉部青春痘之外,身體痘以背痘佔3成為最常見的部位,若不積極治療不僅不會自己好,還可能留下永久性痘疤。
很多人認為拿毛巾洗臉,甚至特地買了洗臉機、刷毛,以為這樣才能把一整天下來、臉部囤積的髒污洗乾淨,其實「手指腹」才是最佳的洗臉用具,輕輕揉搓就能將臉洗乾淨又不傷皮膚。愛美女性如果真的要用毛巾,最好注意毛巾是否觸感柔軟,以免搓太用力反而刺激皮膚。
穿耳洞後皮膚傷口照護沒做好,小心形成疤痕或造成感染!不少年輕人追求美麗酷帥,會在耳朵、鼻子、肚臍、唇部、舌頭、眉毛等身上的不同部位打洞後穿戴各種飾品,有些人甚至不只打一個洞,穿戴的飾品樣式、材質也五花八門。不過整形美容科提醒,即使在皮膚上打的孔洞很小,也要了解可能發生的傷口護理風險,才不會因追求美麗卻反而造成傷害。
台灣夏季炎熱高溫,小心頭皮問題跟著找上身!根據統計,落髮是最常見的頭皮困擾之一,恩主公醫院皮膚科主任王綺嫻提醒,頭皮跟身體一樣需要定期健檢,先了解自己的頭皮類型,搭配正確頭皮護理方式,甚至可察覺毛囊落髮前兆、及時治療,日常飲食也要多攝取特定營養修護頭皮,才能擺脫濕熱天氣引發的落髮危機。
繼3月白沙屯媽祖「粉紅超跑」之後,大甲媽遶境也將於5日深夜由大甲鎮瀾宮起駕,而民眾在長途遶境進香過程中,除了鐵腿、足底筋膜炎之外,最常見的就是肌肉關節受傷,以及腳底長水泡。《優活健康網》整理醫師建議,提供久走前需做「3招」暖身運動,姿勢正確才能避免傷膝蓋,以及預防水泡和患部的照護方法,避免後續感染。
8歲的林小妹妹,是一名小學生,1年前在學校不慎跌倒,臉頰遭撞擊造成深部外傷,如今傷口雖已癒合,卻留下長達約7公分血管增生型的紅色明顯疤痕,因擔心別人異樣眼光,上下課時總要隨時配戴口罩,為此家長帶她至奇美醫院傷口照護中心求助,醫師檢查後安排雷射療程,林小妺妺的臉頰疤痕明顯改善,才恢復往日的活潑。
換季早晚溫差明顯,秋日肌膚保養該怎麼做?皮膚科醫師提醒,肌膚保養應依每個人的膚質、生活環境因素而有所不同,但做到清潔、保濕、防曬等3件事,是人人皆須重視的保養基礎。《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介紹皮膚全妝、淡妝的清潔,與素顏的保養要點,以及最常被忽略的防曬也必不可少。
今年全球高溫破紀錄,迎來史上最熱夏天,台灣登革熱疫情也隨之升溫,藥師指出,不想皮膚曬傷曬黑,除了勤擦防曬油、防曬乳之外,還要注意防曬防蚊應分開擦,需間隔至少15分鐘;若不幸曬傷,也能在家透過自製「中藥曬傷液」有效舒緩皮膚不適,安全又溫和適用於各族群,使用後會讓皮膚形成一層保護膜,在修復肌膚的同時還能保持滑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