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

拒毒!防毒六大招 小炳呼籲民眾反毒

拒毒!防毒六大招 小炳呼籲民眾反毒#藥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為宣導反毒,台中市政府舉辦「戰毒秘笈 守護家園」記者會,邀請藝人小炳前來代言,由副市長蔡炳坤授贈戰毒秘笈捲軸,並和衛生局長黃美娜等多位嘉賓共同揭開秘笈撇步,傳授民眾拒毒大絕招。拒絕毒品六大招 要民眾遠離毒害衛生局表示,民眾若遇到朋友要兜售毒品、或是吆喝High一下毒,可使出下列6大絕招,第一招「表明態度,堅持拒絕」、第二招「道德勸說,回頭是岸」,第三招「肯定友誼,但做自己」,第四招「自我解嘲,幽默一下」,第五招「轉移話題,移開注意」,如果前五招都無法抵擋吸毒誘惑,只好使出最後一招「逃之夭夭,走為上策」,向毒品說掰掰。小炳沉重分享哥哥故事 籲大眾反毒藝人小炳指出,自己至今從事反毒宣傳已有30場次以上,主要是因為曾看哥哥大炳為吸毒掙扎、痛苦,雖然他已過世,但一想起當時哥哥當年染毒情形,從一開始一個月1次,漸漸變成15天1次、1個禮拜1次,最後竟然是一天碰好幾次毒品,害自己跌入萬劫不復深淵,難以逃出毒品魔爪。    因此,非常期望青少年不要像哥哥一樣,受到毒品的控制,不時藉著宣傳機會,先以模仿秀炒熱氣氛,再以家屬過來人的身分,沉重心情分享哥哥大炳的故事,告訴民眾一但接觸毒品,除了會失去自己的健康,連帶自己的夢想、家人,甚至生命都將失去。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也說,目前有臺中市已有18家醫療院所,提供藥癮戒治服務,平均每月約有1300人使用美沙冬治療;根據法務部決策支援系統統計:101年8月全國列管一、二級個案施用毒品再犯罪率為28.82%,相較今年8月已下降至26.14%;臺中市也從原本20.22%,下降至17.61%,顯示輔導管理個案的成效。

中秋食柚「藥」注意 當心藥食交互作用

中秋食柚「藥」注意 當心藥食交互作用#藥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中秋節不可或缺的應景水果就是柚子,柚子富含膳食纖維和維他命C等營養成分,不過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柚子對服用特定藥品的民眾必須儘量避免攝取,因為柚子與葡萄柚含有類似的成分,容易與部分藥品產生交互作用,可能增加藥物副作用或毒性發生的機率。一名固定服用降血脂藥的老婦人,前幾天因為肌肉痠痛和紅褐色尿液而就醫,醫師懷疑是降血脂藥物引起的橫紋肌溶解症,原本猜測是用藥過量,詳細詢問下發現,老婦人用藥的劑量沒改變,但是最近鄰居送了一箱柚子,所以每天食用一顆,沒想到柚子與藥物交互作用下,竟然使得血液中藥物濃度大幅增加,才會引起不良反應。藥害救濟基金會說明,柚子和葡萄柚一樣都含有豐富的「呋喃香豆素」,會使人體分解藥物的速度減慢,使吃下去的藥品延長在體內停留的時間,或導致血中的藥物濃度異常升高,就像服下的過量的藥一樣,進而導致副作用的出現。建議在服用特定藥物期間都要儘量避免攝取柚子或葡萄柚,以避免不必要的藥物食物交互作用。吃柚子前 注意用藥須知避免副作用常見容易與葡萄柚、柚子產生交互作用的藥物,包括降血壓的鈣離子通道阻斷劑(amlodipine、felodipine)、statin類降血脂藥(atrovastatin、lovastatin、simvastatin) 、抗心律不整藥 (amiodarone)及免疫抑制劑(cyclosporin)、部分安眠鎮靜劑與抗憂鬱/焦慮藥物等。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老人家對過高的藥物濃度承受力較低,又常是慢性病用藥的主要族群,秋節期間對柚子的攝取更應該謹慎,如是為了應景可淺嚐一兩瓣柚子無妨,切勿短時間內大量攝取柚子或葡萄柚,以免影響藥物代謝而傷身。

擔心ADHD藥物副作用?醫師:延誤治療恐賠上孩子一生

擔心ADHD藥物副作用?醫師:延誤治療恐賠上孩子一生#藥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藥物治療會壓抑孩子的活動力?吃藥會吃壞腦袋?吃藥會上癮?」當孩子被診斷出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時,這些用藥問題想必都存在家長的心中,新光醫院精神科潘嘉和醫師表示,ADHD藥物已有超過50年以上的臨床經驗,加上兒童用藥臨床實驗又比成人更嚴謹,若孩子用藥出現不適狀況,只要立即與醫師討論都能避免孩子用藥出現副作用;但若家長因網路文章或聽信非專業人員的建議,延誤孩子黃金治療期,嚴重恐會賠上孩子的一生。ADHD主要為腦中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不平衡導致潘嘉和醫師說明,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證實ADHD是屬於生理方面的疾病,主要是因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不平衡而導致。此外,根據臨床上統計顯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多發生在孩子7~8歲時,因幼稚園教育方式較為輕鬆,但進入國小階段時,孩子若有注意力不足、過動或是衝動的症狀,都很容易被學校老師發現,進而通知家長。學齡後的治療方式應以藥物及行為治療並重「是不是所有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子都需要藥物治療?」潘醫師解釋,由於學齡前孩子腦部發育發展注意力的功能尚未完全,一般以行為治療為主,但若孩子的症狀已經影響到自己或他人的安全,則仍需考慮藥物治療;學齡後的治療方式需藥物及行為治療並重,以免影響自尊及自信心,造成人際關係障礙及情緒衝動等多重後遺症。臨床上常見許多家長都會對於ADHD藥物有所疑慮,認為會傷害孩子的腦部發育,甚至是生理健康狀態,擔心影響生長發育。對此潘嘉和醫師說明,所有藥物都會有副作用,而ADHD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如:胃口不佳、無法午睡等,但其實只要調整孩子用藥習慣,並及時與醫師討論劑量或換藥等方式,都能避免副作用的影響。延誤孩子黃金治療期 嚴重恐會賠上孩子的一生事實上,ADHD藥物已有超過50年以上的臨床經驗,加上兒童用藥又比一般成人更嚴謹、縝密,家長不需過於擔心。提醒家長,若發現孩子出現過動或衝動等症狀時,應盡早尋求專業醫師治療,若因聽信網路謠言或非專業人員的建議而延誤孩子黃金治療期,嚴重恐會賠上孩子的一生,家長萬萬不能輕忽。

樂閱讀/給老人一個希望比給藥物有效

樂閱讀/給老人一個希望比給藥物有效#藥物

當老人身體狀況或行為改變時,先了解問題是出自心情還是體能上;心理問題如果不容易化解,適當的陪伴可以避免情緒惡化。老人家最常見的情緒問題是憂鬱症,造成的原因少部分是因為家中發生重大變故,有些則是其他疾病的合併症狀,例如之前提到的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腦中風與甲狀腺功能低下,都可能合併出現憂鬱症狀。心情憂鬱的老人家很需要陪伴,如果狀況比較嚴重,可以服用抗憂鬱藥物穩定情緒,有些人的憂鬱是因為腦部神經傳導物質缺乏或不足,補充抗憂鬱藥物可以改善情緒低落,讓心情好一點。如果是體能衰退造成的身體狀況改變,治療方法相對簡單,透過自主運動訓練體能,可以改善虛弱無力的疲累感,他人協助的被動關節活動是無效的,所以需要老人家自己願意運動才可以。體能好的人元氣十足,體能訓練,不只提升整體肌力跟耐力,當身體活動狀況有進步,自覺滿意度與自信跟著提升,社交活動也隨之增加,整體情緒狀態就變好了,所以身體與心理會互相影響。幫助老人,很重要的是要給他一個目標,一個現階段能夠達到的目標,這個目標的建立,可以讓老人家有一個努力的方向。藉由逐步達成這些目標,一方面能培養老人家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能增進體能,心理與生理的共同恢復,才能夠達到老人健康的目的。給老人一個希望,有時候比藥物還有效。(本文作者/劉建良)(摘自/是老化還是疾病?/大塊文化出版)

北市辦闖關活動 灌輸正確用藥觀念

北市辦闖關活動 灌輸正確用藥觀念#藥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藥的反面就是毒!正確用藥能救命,錯誤用藥反而毒害自身健康。為讓民眾對藥品有正確認知,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結合臺北市藥師公會、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及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將於102年8月11日(星期日)辦理「藥SAFE大冒險」闖關活動,北市衛生局表示歡迎民眾報名。衛生局指出,藥品正常使用下,是用於治療疾病,但若錯誤使用可能會導致致命的毒害,尤其已有抽菸、酗酒、嚼檳榔習慣者,有可能落入濫用藥物、使用毒品的深淵。衛生局表示,近來用藥錯誤事件時有所聞,毒品入侵校園事件、危害兒童及青少年的健康與生活,更加令人憂心。菸、毒危害及正確用藥的宣導,必須要行動與口號同步推動,才能落實真正用藥安全。為灌輸年輕學子正確用藥觀,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搭配最夯的益智闖關活動,期盼以團隊合作、活潑、熱情之方式,將正確用藥、反毒拒菸融入兒童及青少年的生活,讓反毒、拒菸的宣導不再是制式化的口號宣傳,而是以實際行動說「不」。

B肝治癒率不到5% 新藥研發盼根除病毒

B肝治癒率不到5% 新藥研發盼根除病毒#藥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根據調查,每年全球至少60萬人死亡B型肝炎病毒感染後遺症,B肝病毒已成為人類最容易感染的病毒之一,台灣也是B肝高盛行區,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二位肝癌,90%就是由B肝病毒所引起。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講座教授及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定信教授表示,B肝病毒雖能抑制,但治癒率不到5%,因病毒會複製DNA,不易清除,造成免疫系統反應,引起感染三部曲,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進而死亡;相對之下,C肝病毒RNA,只要阻斷就不會再複製,因此治癒率已相當高。陳定信進一步指出,B肝病毒無法清除,只能靠藥物長期控制,目前第二代藥物雖無抗藥性,但仍無法治癒。因此,台灣大學及台大醫院研究團隊與嬌生股份有限公司楊森藥廠研發B肝藥物治療合作,以土撥鼠具有專一宿主性,且感染病毒後的病程和人類感染非常相似,因此成為研究肝癌成因及治療很重要的動物模式。陳定信說,此次合作是自新藥開發臨床前階段開始,接下來將進一步確認藥物之效果及安全性,目前看起來結果樂觀,未來2至3年就有機會研發出B肝新藥,進入臨床試驗,希望能夠清除病毒,提升B型病毒治癒率。(圖片來源/記者劉麥文攝影)

樂閱讀/有趣的藥物副作用?

樂閱讀/有趣的藥物副作用?#藥物

我最怕病人在門診時拿著藥袋向我詢問那上面一個又一個的用藥「副作用」,即使這些「副作用」並沒有發生在他們身上。老實說,我是真的很不願意花時間在這問題上著墨太多。一方面我是不想把這些副作用解釋得太清楚,以免病患知道太多嚇到了,回家之後偷偷把某些自認為危險的藥拿起來,不配合醫囑服用。臨床的經驗告訴我,有為數不少的病人會自己當醫師,獲得某些片段的知識後,就自動篩選進入口中的東西,不僅是食品,連藥品也一樣。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副作用」發生的機率通常很低,而門診的時間很寶貴,我倒寧願多讓點時間給病患解釋任何診斷的結果,或是把某些治療的作用說得更清楚,而不是捨本逐末,把藥袋上的副作用當教科書來逐條討論。不過話說回來,某些藥物所引起的副作用,如果不花些時間說明,病患可能會因為我的輕忽而倒大楣。舉個簡單的例子,讓大家了解解釋藥物副作用的重要性。2009年,全世界頭號暢銷的藥品是立普妥,整年全球銷售總業績是123億美元。這是美國輝瑞大藥廠研發出一種能降低血中過高膽固醇的藥物,經大規模的臨床研究顯示,可以減少病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它有個非常恐怖的副作用叫「橫紋肌溶解症」,雖然它的發生率不到百分之一,可是一旦發生了,輕則肌肉痠痛,重則腎臟衰竭、需要洗腎,甚至因而喪命。不過並非所有的副作用都是那麼可怕,有些藥物的副作用竟然會成為治療另一種病症的新方法,而且和原來藥物的治療作用相比,有時竟有「反客為主」的奇效。相信大家可能看過電視裡生髮藥水「落健」的廣告,這種生髮水是用塗抹的方式治療所謂的「雄性禿」。但沒有多少人知道,這種生髮水成分中的Minoxidil,原來是用來治療高血壓的藥。1970年代,普強(Upjohn)公司開始用Minoxidil治療高血壓。漸漸的,醫師發現有些人在服用了這種藥物之後,毛髮忽然茂盛了起來,這種令人不舒服的副作用通常要停藥一到兩個月後才會恢復正常。基於這種有趣的臨床發現,普強公司開始試著將Minoxidil做成外用的塗抹生髮劑。臨床試驗證實,只要含有2%Minoxidil的藥水,就能刺激毛髮生長。這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終於在1988年核准普強公司以含有Minoxidil的生髮藥「Rogaine」上巿,成為雄性禿患者的救星,迄今這種生髮水在巿場上仍一枝獨秀。另外一個以副作用治病的名藥叫「威而鋼」(Viagra),這種藍色小藥丸一上巿,就被奉為男性陽萎的仙丹妙藥。威而鋼一開始是以治療心絞痛與高血壓為目的,可惜在一段時間的臨床測試後,發現效果不如預期,倒是有些男性病患出現了「陰莖異常勃起」的副作用。腦筋動得快的藥廠最後不用威而鋼來治療高血壓或心絞痛,和前面的生髮水一樣,轉而利用藥物的副作用來治療男性朋友難以啟齒的「不舉」病症。當然臨床試驗後也有預期的效果出現,所以在1998年FDA也核准了用威而鋼治療男性勃起障礙的適應症。講了幾個有關藥物副作用的軼聞趣事,目的不在強調副作用的可怕,或是醫療上「嘗試錯誤」的治療方式。因為人不是神,卻常常想做神的事,有時就要接受某些不按牌理出牌的可能。其實,我們不必太嚴肅看待藥物的副作用。通常我在門診對於病患的統一解釋只有一個,那就是在服用藥物後若有任何影響「生活品質」的異狀,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頭暈,記得不只參酌藥袋上條列的種種副作用,更應該盡早使用醫院的藥師諮詢專線,或是撥空再到門診找醫師談一談,最忌諱的就是乖乖把藥物吃完或甚至自行停藥,這些作為可能都會讓你的治療大打折扣,嚴重者更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本文作者/蘇上豪)(摘自/開膛史/時報出版)

止痛藥吃上癮 男一不吃便頭痛欲裂!

止痛藥吃上癮 男一不吃便頭痛欲裂!#藥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吃止痛藥也會吃上癮?!民眾如果有經常性偏頭痛的現象,且不吃止痛藥會更加劇痛的情況,得要注意是否自己已經對止痛藥過度依賴,而產生成癮的症狀。日前,成大斗六分院,收治一名五十歲男性,年輕時本來就有頭痛史,近一年來頭痛症狀逐漸頻繁,於是自行到藥局購買止痛藥,沒想到這一吃就吃上癮,不吃頭痛症狀便會加劇,被醫院診斷為藥物成癮。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神經科醫師宋碧姍發表臨床成果指出,男子發現只要一天不吃止痛藥就感到頭痛欲裂,影響工作和生活品質,就醫後才發現男子罹患慢性每日頭痛合併止痛藥成癮,經藥物戒斷去毒療法,成功戒除服用止痛藥,獲得改善。她指出,慢性每日頭痛是指患者每天頭痛狀況頻繁,每月至少發作15天,時間超過3個月以上,根據成因可區分為2種,分別是例如偏頭痛等原發性及外傷、感染或腫瘤等次發性頭痛。而慢性每日頭痛患者由於頭痛頻繁,常有止痛藥濫用的狀況,根據調查,大約有80﹪患者有濫用止痛藥的情形,一旦不服用時頭痛會更加厲害,往往要增加劑量才能有效改善,此即上癮。對此,宋碧姍提醒,民眾如果發現頭痛愈來愈頻繁,幾乎每天都會發作,建議尋求神經科醫師詳細評估與診治,讓頭痛遠離,進而提高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