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

女子腰痛又血尿 4公分腎結石惹禍

女子腰痛又血尿 4公分腎結石惹禍#血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58歲的陳小姐,過去幾年常受尿路結石所苦,時常有腰痛、血尿症狀。今年四月於診所追蹤時,發現右側腎臟結石已超過4公分,合併有腎臟積水狀況,轉介至台南市立醫院泌尿科求診。醫師判定,結石體積過大不適合採用體外震波碎石或輸尿管內視鏡手術,因此,施行經皮腎臟造瘻取石手術,並採用氣球擴張法,術後4天即出院。台南市立醫院泌尿科許智凱醫師說,尿路結石是泌尿系統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會出現如解尿疼痛、血尿、腎絞痛、噁心、坐立不安、尿路感染等症狀,不同位置和體積的石頭會有不同症狀反應,存在位置可分為腎結石、腎盂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及尿道結石等。結石早期無症狀  治療方式依大小判定腎結石最常見症狀為腰痛及血尿,有時會合併急性腎盂炎,有發燒、畏寒現象。部分早期無明顯症狀,常導致診斷時結石已經塞滿整個腎臟,因X光上外型酷似鹿角,也稱作鹿角結石。許智凱醫師指出,治療腎結石,小於半公分且無症狀者可以採取保守治療及觀察;2公分內腎結石,可使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或軟式輸尿管鏡來治療。但若遇到鹿角結石這類較大或是難以擊碎的腎結石,則必須以經皮腎臟造瘻取石術治療。而氣球擴張式經皮腎臟造瘻取石術,管路擴張是在X光機導引下以強力氣球單一步驟同時進行擴張及止血,對腎臟功能較不會造成傷害,也能減少血管嚴重撕裂傷機率。

他無痛血尿不在意 結果竟是癌症上身

他無痛血尿不在意 結果竟是癌症上身#血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在沒有任何疼痛徵兆下,突然出現「血尿」症狀要當心。一名49歲的錢先生上廁所時,發現尿液後段出現鮮血,因沒有伴隨其他症狀,他也不以為意。經太太不斷催促才到泌尿科就醫,經醫師檢查發現,他罹患多發性尿路上皮癌,經手術治療後已無大礙,目前持續追蹤中。血尿判隨腰痛 恐與結石有關阮綜合醫院泌尿科蔡秉儒醫師表示,門診病患中,以血尿、後腰痛最常見。而血尿併後腰劇烈的疼痛,可能是尿路結石症,透過尿液檢查和X光檢查,就能看到結石的大小和部位。在腎臟的結石,可藉由體外震波碎石術,將結石擊碎而排出體外。若是像個案一樣出現無痛性血尿,後腰疼痛也不激烈,則以泌尿道腫瘤最為常見。在膀胱的腫瘤,以移行上皮細胞癌為主,而在腎臟則以腎細胞癌及移形上皮癌較為的常見,這些癌症都必須接受手術治療,但是付出的代價往往是失去一側的腎臟,或是腎臟的功能因此受到影響,造成慢性腎病變。當心!泌尿道癌症 抽煙是最大因素至於罹患泌尿道癌症的危險因子,曾經研究統計發現,抽煙是最大的危險因子,其次是化學染劑及一些致癌化學物的吸入,也容易造成,研究同時也發現慢性腎病變患者,發生泌尿道系統癌症的機率,多出常人 3~10倍之多。因此,蔡秉儒醫師提醒,若有危險因子的病患,當發現尿液顏色變紅色、暗紅色,甚至排尿的習慣改變,如解尿困難、頻尿等,更應該提高警覺,得趕緊到泌尿科或腎臟科的門診做檢查。總而言之,血尿是泌尿道疾病的警訊,不論是常見的尿路結石,或是泌尿道癌症,初期表現都是以血尿來表現,而慢性腎病變也和血尿以及泌尿系統結石、癌症密不可分。

當心!洗腎者罹泌尿道上皮癌風險高40倍

當心!洗腎者罹泌尿道上皮癌風險高40倍#血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76歲林姓老婦人,最近幾年因為腎臟功能不好,洗腎已經五年,數月前開始出現肉眼可見血尿的狀況,在醫院檢查發現在膀胱及左側的輸尿管有腫瘤,經切片診斷為泌尿道上皮癌。經醫師詳細說明,選擇積極治療,接受達文西機器人微創手術,同時切除左側的腎臟、輸尿管,以及膀胱、卵巢和子宮,總共5個器官,術後恢復良好。無痛血尿是警訊新光醫院外科部黃一勝醫師表示,台灣洗腎的病人高居世界第一位,根據研究發現,洗腎的病人發生泌尿道上皮癌的機會為一般人的30到40倍!泌尿道上皮癌可以發生於許多部位,包括腎盂、輸尿管、膀胱等任何部位,最常見的是位於膀胱;常見的症狀主要是無痛血尿,即使是已經沒有排泄尿液的洗腎病人,也可能再度出現由尿道尿出血。膀胱及輸尿管腫瘤 微創手術切除5器官黃一勝醫師說明,洗腎的女性病人發生腎臟、輸尿管及膀胱等多發性泌尿上皮癌時,建議採取泌尿系統全切除手術,由於傳統手術會造成腹部大傷口,因此這次使用達文西機器人手術,完成本院第一例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子宮及骨盆腔淋巴結清除手術,手術後病人恢復良好,相信將來能治療更多類似的患者。

男子無痛血尿 原來是13公分腎瘤作怪

男子無痛血尿 原來是13公分腎瘤作怪#血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一名61歲的陳先生,出現無痛血尿超過2個月但他不甚在意,直到血塊造成尿滯留須住院治療,經檢查發現為左側腎臟巨大腫瘤13公分,為第三期腎細胞癌。醫師提醒,若出現無預警腰痛、血尿,小心是腎臟腫瘤引起,建議逾50歲的民眾可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腰痛血尿、體重減  腎臟癌前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泌尿科賴昱維醫師說,腎細胞癌好發在50到70歲之間,男女比大約是2:1,而有家族史、肥胖、糖尿病、吸菸都是高危險因子。且早期的腎細胞癌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一般只有10%的病人會出現血尿、腰痛、體重減輕及腹部腫塊等症狀;但病患因為上述的症狀就醫時,大多數是中末期,或可能已轉移到肺臟、骨骼、腦、肝臟等器官。然而,由於影像醫學的進步,經由健康檢查意外發現腎臟腫瘤的人數越來越多,據統計,6成的病患都是靠影像學檢查時意外發現腎臟腫塊。所以,賴昱維醫師也建議民眾要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而有血尿症狀千萬別輕忽,一定要盡快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出現血尿勿輕忽 當心罹患膀胱癌

出現血尿勿輕忽 當心罹患膀胱癌#血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有位69歲的男性,在去年時出現了血尿,但因為沒有其他疼痛感,又加上血尿時有時無,後來才在今年初時到醫院就診,經膀胱鏡切片後發現,已為第二期膀胱癌,當時醫師即建議進行膀胱全切除手術,唯患者對接受手術有所遲疑,未及時接受手術。直到近半年,患者陸續出現噁心、食慾不佳、便秘等症狀,幾乎無法進食,體重遽降十幾公斤,才又回到醫院進行檢查,結果發現癌細胞已侵犯至兩側輸尿管及乙狀結腸,造成腎衰竭及腸阻塞,嚴重影響腎臟及消化功能,目前經過內視鏡骨盆腔全摘除手術後,已經恢復進食。血尿勿輕忽 為膀胱癌早期症狀雙和醫院泌尿科何承勳醫師提醒民眾,血尿是膀胱癌的早期症狀,尤其沒有疼痛感的血尿更應提高警覺,然而,膀胱癌雖多發生於60、70歲以上的長者,但雙和醫院最近也接獲一名近30歲的年輕男性罹患膀胱癌,所以,各位民眾們都應該多加留意。早期發現治療 是預後恢復的關鍵在治療方面,何承勳醫師表示,腹腔鏡微創手術能有效切除病灶,且傷口小復原快,病患有機會保留排尿功能,醫師更進一步指出,第0期與第1期的膀胱癌只需進行膀胱內腫瘤刮除術,並視情況給予膀胱內化學藥物灌注治療,長期追蹤一般都可得到不錯的預後。若已到第2期則需進行膀胱全切除術,並接受尿路重建,保留排尿功能,只有少數病人可選擇合併化療及放射線治療,不過,一旦到了第3、4期後,預後效果就會變得更差,所以,提醒民眾早期診斷及治療是提高膀胱癌預後的重要關鍵。 

輕忽攝護腺肥大 老翁血尿、腎積水

輕忽攝護腺肥大 老翁血尿、腎積水#血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一名68歲老先生多年來深受攝護腺肥大造成的排尿不順困擾,持續服藥多年治療,於日前因血尿緊急就醫,卻發現兩側腎臟積水。進一步檢查確認,原來是攝護腺肥大造成的「魚鉤形輸尿管」導致,使輸尿管及腎臟積尿腫大,除繼續藥物治療外,醫師建議手術治療。書田診所泌尿科洪峻澤醫師表示,魚鉤形輸尿管通常出現在重度攝護腺肥大或是中葉特別腫大的攝護腺肥大,肥大的部分會凸入膀胱,把輸尿管進入膀胱的入口頂起來,使得輸尿管外觀變成像魚鉤般,妨礙尿流造成腎積水,也就是說當輸尿管被肥大的攝護腺塞住時,會使得尿流不順,造成腎內積水。此外,攝護腺肥大發生尿滯留的情況,如果數日內不導尿引出尿液,不僅會水腎,還可能產生尿毒症,需積極治療,否則會損害腎功能。攝護腺肥大需積極治療 否則恐有嚴重併發症洪峻澤醫師說,目前攝護腺肥大的治療方式,有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兩種,若不積極治療,除排尿症狀(如排尿細弱無力、斷斷續續、解不乾淨、餘尿感、頻尿、夜尿、排尿急迫感等)影響生活品質外,也可能併發血尿、尿路感染、尿滯留、水腎、魚鉤形輸尿管等併發症,甚至有攝護腺癌病變的可能。

沉默殺手「腎細胞癌」 不明血尿及腰痛應就醫

沉默殺手「腎細胞癌」 不明血尿及腰痛應就醫#血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邱先生今年64歲,年初因為不明腰痛,伴隨偶爾的血尿問題,就醫後竟發現已罹患腎細胞癌第三期,並轉移腎上腺、腎靜脈及下腔靜脈腫瘤栓塞,靠手術及口服標靶藥物治療,目前仍存活。台中榮民總醫院楊晨洸醫師表示,腎細胞癌早期並無任何徵兆,等到病人發生疼痛時,往往症狀已經相當嚴重了,呼籲大眾,若發現不明血尿,千萬別因不痛而忽略就醫,應立即找尋泌尿專科醫師檢查,避免釀成嚴重的後果。不明腰痛、尿液變深、血尿、腹部腫塊 應立即就醫楊晨洸醫師表示,腎細胞癌被稱之為沉默的殺手,原因就在於早期發病時,沒有任何徵狀,病患不痛不癢,唯一可能可以辨別的即是血尿,但因容易被誤認為腎結石,而忽略就醫時間,因此當身體不舒服時就醫,往往癌細胞已經發生轉移了,呼籲民眾,若出現不明腰痛、尿液顏色突然變深、有血尿、腹部有腫塊等狀況,應立即就醫,排除腎細胞癌的可能性。長期吃止痛藥、抽菸 腎細胞癌發生率高目前尚未確定腎細胞癌的確切發生原因,但楊晨洸醫師表示,腎細胞癌的發生與基因和環境都有關係,除了有家族史的民眾應小心提防外,另有長期吃止痛藥習慣的民眾,也較容易罹患腎細胞癌;此外,楊晨洸醫師提到,醫學研究報告指出,有抽菸習慣的民眾,罹患腎細胞癌的機率比沒有抽菸習慣之人還高出5.7倍。第一、二期手術切除 第三、四期手術合併口服標靶藥物治療目前治療方式以開刀及口服標靶藥物為主流,楊晨洸醫師說明,早期腎細胞癌的治療以手術開刀進行腫瘤切除為主,若腫瘤小於4公分,或腫瘤尚未侵犯腎臟包膜,可以手術進行部分腎切除,存活率達到九成以上;但到了中晚期的病患,由於腫瘤細胞發生轉移,甚至遠端轉移,治療方式以手術配合口服標靶藥物為主。標靶藥物提高病患三成存活率值得提起的是,楊晨洸醫師提到,2009年,健保開始給付VEGFTKI及mTOR抑制劑類的標靶藥物,封鎖癌細胞生長因子的訊息傳遞,抑制癌細胞的增生,進而達到延長病人整體的存活率,統計數據顯示約可提高三成的整體存活率,取代過去成效只有1成效果的化學治療與放射性治療,為目前治療腎細胞癌的第一線選擇。

無痛血尿輕忽不得 恐是腎臟癌警訊

無痛血尿輕忽不得 恐是腎臟癌警訊#血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尿尿有血?看起來很恐怖,但是又不痛,該去看醫師呢?覺得麻煩不想去醫院,再拖下去可能就會因血塊造成排尿困難、腰痛,如果又摸到硬塊就危險了。醫師指出,因為腎臟癌引起的血尿,80%初期完全無痛感,如果病人已經有血尿、腹部腫塊、及腰痛症狀,則已經到晚期了!羅東博愛醫院泌尿腫瘤科莊恆彰醫師表示,早期腎臟癌治癒率極高,但因為無症狀,除非有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很難自我發現,血尿則是個非常好的「提醒」,雖然無痛感,民眾應該要注意身體發出的警訊,到醫院泌尿科去做詳盡的檢查。  腎臟癌術後的五年存活率高達八成以上。可是也有患者因為忽視血尿,直至問題嚴重才來就診,此時手術困難度增加,不容易切除乾淨,反而提高危險性。如果轉移的話,存活率僅剩一成以下。腎臟癌手術以腹腔鏡手術為主,開刀傷口小,手術時間也較短,減輕術後疼痛、縮短恢復期,民眾不須太過擔心。泌尿系統相關的癌症,大多是年紀越大越容易罹患,男性比例也高於女性,但偶有年紀僅二、三十歲的開刀患者,可見發病年齡並未有定數,莊恆彰醫師提醒,常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有疑慮就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