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尿

年過40女性注意!3招揮別尿失禁

年過40女性注意!3招揮別尿失禁#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5歲的陳女士已停經3年,最近開始出現頻尿情形,晚上也常常睡不好。咳嗽、打噴嚏、大笑或運動時,尿液都會不自主漏出,讓她感到非常困擾。為此也開始減少自己最愛的逛街和旅遊行程,而變得很不快樂。陳女士的困擾,其實也是部分更年期婦女會經歷的健康問題。40歲以上女性 近2成發生尿失禁依據國民健康署顯示,40歲以上女性19.2%的人近一年內有無法控制小便的情形,其中79.2%是在咳嗽、大笑、打噴嚏或腹部用力時發生,但只有17.7%的婦女尋求西醫治療。患尿失禁的婦女大部分選擇隱忍,以為是年紀到了就會發生的症狀,導致身心不適,嚴重甚至影響人際社交。更年期女性荷爾蒙逐漸減少,尿失禁發生原因是皮下負責支撐的結締組織逐漸退化,降低了道前壁的支撐力(膀胱前壁與尿道),因此發生骨盆腔脫垂與尿失禁,經歷過懷孕生產或骨盆腔大手術的婦女,也可能發生尿失禁。飲水、排尿正常 3招擺脫尿失禁更年期婦女常見的尿失禁類型有3種,第1名是「應力性尿失禁」,婦女只要咳嗽、打噴嚏、跑跳、放聲大笑或提重物,就會發生漏尿;其次是「急迫型尿失禁」,想尿尿時還來不及到廁所就漏尿,「混合型尿失禁」指上次2種狀況同時出現。婦女們常困擾,要喝多少水?是否要喝少一點?即使用護墊,也時常擔心有無異味,整天濕濕的感覺更不好受。更害怕性生活時發生無法控制的漏尿,出門時時找廁所而不敢出門。國民健康署提供婦女朋友們3招,擺脫尿失禁困擾,提升生活品質,找回自信:1)生活規律、均衡飲食,避免不良習慣/均衡飲食,維持正常體重及排便習慣,避免導致腹部壓力的習慣,例如避免穿著過緊的衣服、過度運動、用力及憋尿。2)適當飲水及排尿習慣/避免膀胱過度擴張及小便太少,建議每小時飲用100至150cc或4小時不超過600cc,每天喝水量最好達到1500至2000cc。養成定期排尿的習慣,白天約2小時上廁所1次,一天約8至10次。夜間喝水不宜過量,以免影響睡眠品質。3)凱格爾運動及專業治療/尿失禁大多是骨盆腔、尿道、膀胱的肌肉及韌帶退化萎縮引起,可持續進行凱格爾運動,強化整體骨盆腔底肌肉強度,也可尋求專科醫師給予藥物、荷爾蒙或採用現代外科手術治療,幫助解決尿失禁困擾。

冬天易攝護腺腫大?感冒藥成份惹禍

冬天易攝護腺腫大?感冒藥成份惹禍#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連日低溫,「攝護腺肥大」掛病號人數也遽增。攝護腺肥大是男性常見症狀,許多病患沒有警覺,習慣憋尿到最後關頭才去上廁所,導致急性尿滯留,「水路不通」送急診。逾半數50歲以上男性 都有攝護腺肥大問題臺南市立安南醫院泌尿科門診主任林明鴻表示,尿不出來若尿液回流,不只影響膀胱發炎,連帶傷害腎臟功能,也有可能造成尿毒症。夜尿、頻尿、尿後滴滴答答,感覺尿不乾淨,都要注意可能是攝護腺肥大。根據研究發現,荷爾蒙失衡、肥胖、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都可能導致攝護腺細胞增生,引起攝護腺肥大,50歲以上男性發生率高於50%,而且近年攝護腺肥大有年輕化趨勢。感冒要抗組織胺 刺激攝護腺腫大臺南市立安南醫院泌尿科泌尿科主治醫師莊豐賓提醒,冬天為感冒好發季節,很多綜合感冒藥因含有「抗組織胺」會刺激攝護腺容易造成攝護腺更腫大,使得排尿困難。可能會造成尿滯留常見藥物,如抗膽鹼活性的藥物、麻醉性鎮痛劑、非類固醇類抗發炎劑、甲型交感神經受體致效劑以及鈣離子通道阻斷劑。莊豐賓醫師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年進行尿路檢查,搭配攝護腺特異抗原檢查與肛門指診,排除攝護腺癌的可能。國際科學研究證實,茄紅素可減少攝護腺疾病與減緩攝護腺癌病程,而南瓜子內含植物固醇、木質酚與鋅,能舒緩良性攝護腺增生。日常多飲水不憋尿,睡前避免利尿飲料,多攝取上述營養物質,保護攝護腺組織,加上適度運動、良好生活習慣,即可減緩症狀。

男性注意!冬季進補、小酌恐解尿困難

男性注意!冬季進補、小酌恐解尿困難#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臨床發現,冬季因攝護腺肥大問題掛病號的患者,比例上比其他季節高出許多。攝護腺肥大患者常常在冬天症狀加重,甚至小便解不出來,其實與溫度變化、飲食、用藥都有關。冬天進補 酒精成份使攝護腺緊繃烏日林新醫院泌尿科碎石中心主任林德祺說明,攝護腺阻塞的原因分為結構性和動態性。結構性是攝護腺太大,擋住膀胱的出口,使排尿困難。而動態性則是攝護腺上的交感神經甲型受體過度興奮,讓攝護腺緊繃,導致解尿困難。天氣冷,身體交感神經活性增加,也讓攝護腺的甲型受體活性增加,導致攝護腺緊繃,解尿難度增加。加上膀胱敏感度增加、無法裝太多尿,容易引起頻尿與尿急。冬天進補或是聚餐時小酌,酒精成分易導致表皮血管擴脹、過度散熱,交感神經興奮,讓血管收縮減少散熱,使攝護腺緊繃、解尿困難。感冒藥成份麻黃鹼、抗組織胺 恐加重解尿問題冬天感冒病毒活躍,而感冒藥中的成分「麻黃鹼」會讓鼻子黏膜交感神經活化、血管收縮,減少流鼻涕,但也會讓攝護腺交感神經活化,導致緊繃。還有感冒藥中常含有抗組織胺,都會造成解尿困難。感冒藥易讓原本解尿困難的人,更加尿不出來。林德祺主任建議,攝護腺肥大的患者冬季如果要避免症狀加重,千萬不能憋尿,遇到聚餐時應少量飲酒。如果已經尿不出來,建議先暫緩感冒藥。若是民眾出現排尿障礙問題,建議至泌尿科門診進行相關檢查與診斷。

1天尿18次!原是攝護腺肥大作祟

1天尿18次!原是攝護腺肥大作祟#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1歲的洪先生,4年多前開始出現頻尿、殘尿等症狀,去上公廁隔壁換了好幾個人,他仍在努力排尿。老是覺得膀胱鼓鼓的,偶爾尿失禁。洪先生1天排尿次數高達18次,常常尿完不到5分鐘又有尿意,嚴重影響睡眠品質,也不敢出遠門。有時開車時尿意襲來,只能忍著羞恥心在路邊小便。60歲以上男性 5成機率罹患攝護腺肥大洪先生最近求診檢查後,發現膀胱餘尿超過300毫升,攝護腺肥大直徑多達8公分塞在尿道,小便無法順利排出,必須進行手術。進行紅光雷射手術後,洪先生終於揮別4年多來的宿疾,可以安心一覺到天亮,擺脫夜尿連連的夢靨,也可以放心出國旅行。烏日林新醫院碎石中心主任兼泌尿科主治醫師林德祺表示,上了年紀的男人,大多數都要面對攝護腺肥大的問題。攝護腺是男性特有的器官,位於膀胱出口,攝護腺組織大小會隨著年紀增長而增生。攝護腺肥大好發於50歲以上的男性,60多歲以上的男性,有50%的機率會罹患攝護腺肥大。拖延不就診 恐致血尿、膀胱結石治療分成藥物和手術,多建議從藥物治療開始,但攝護腺過大、膀胱餘尿過多、雙側腎水腫與腎功能變差,以手術為優先。攝護腺肥大的手術五花八門,有傳統電刀、雙極電刀,及紅光、綠光、極光、鈥與銩的雷射手術。紅光雷射手術優點在於有效止血能力,也大幅減少手術時間,術後很快能明顯改善症狀。林德祺主任提醒,如果出現排尿問題,建議至泌尿科門診進行相關檢查與診斷。很多患者常常在冬天症狀加重,甚至小便解不出來。若是攝護腺肥大問題,拖延可能會合併出現血尿、膀胱結石、腎水腫、疝氣,甚至是尿毒症、急性腎衰竭等,盡早就醫治療才能解決問題。

少女尿不出來 子宮竟積血逾600毫升

少女尿不出來 子宮竟積血逾600毫升#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2歲的王妹妹,從小身體都很健康。某天卻突然尿量減少,甚至尿不出來。2天後因為無法排尿而身體不適才告知家長,趕緊到婦產科就醫。經超音波檢查後,發現王妹妹腹部有很大囊狀的病灶,壓迫到輸尿管,所以無法排尿。確認女童罹患處女膜閉鎖,處女膜較厚、沒有小開口,導致經血無法排出,子宮及陰道積血。腹脹、排尿受阻 恐是處女膜閉鎖童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簡陳榮表示,王妹妹進行開洞造口手術,在處女膜上挖個小洞,讓經血順利排出。排出經血量高達600毫升,術後完全恢復排尿功能。之後雙胞胎姊姊也說肚子脹脹的,到門診就醫。檢查後亦確診處女膜閉鎖,進行開洞造口手術,排出300毫升左右經血,解除不適症狀。處女膜包圍女性陰道口,正常為厚約1至2公分的膜狀物,在胎兒3至4個月時期開始長成,陰道外端與尿生殖竇腔交匯間有層薄膜相隔,隨著女性發育長大,這層薄膜也會開始發生空腔化。青春期月經遲遲未出現 伴隨腹痛應就醫也就是處女膜逐漸形成洞孔,即處女膜孔,讓經血從陰道流出。成年女性處女膜型態非常多,有些有一個洞,或多個洞,但也有先天就沒有長成處女膜,或者是閉鎖的情況。簡陳榮醫師呼籲,若到了青春期年紀的少女,開始出現乳房隆起,但月經卻一直沒有出現,且伴隨腹痛、頻尿、尿不出或便秘等症狀,家長要特別留意,必要時須帶至婦產科檢查。若能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就不會影響生育,延誤治療可能因為經血囤積導致輸卵管變形,或有血塊堵塞輸卵管,影響生育。

夜間頻尿 當心恐增2倍骨折機率!

夜間頻尿 當心恐增2倍骨折機率!#頻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有夜間頻尿的煩惱嗎?根據研究顯示夜間小便次數多達2次以上,可是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讓人頭腦渾沌、記憶力變差與頭痛等等;對於老人家來說,更會增加2倍的跌倒骨折機率,甚至有研究顯示長期夜尿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如何判斷是否有夜尿症?烏日林新醫院泌尿科林德祺主任解釋,由於人體設計相當奧妙,正常人體在晚上會分泌較多的抗利尿激素減少夜間尿量,所以一般人不會有夜尿的煩惱;但因為種種因素影響,導致晚上尿量超過一天的1/3,導致頻繁起床解尿。很多疾病都可能造成夜尿問題,常見的原因如下:1) 夜間多尿症/我們人體的賀爾蒙是有規律性的,受到抗利尿激素的影響決定是否夜尿,這個激素會在晚上分泌較多,讓尿量減少,但隨著年紀增加,腦部的疾病而改變,抗利尿激素開始分泌不足,導致晚上排尿量過多,這種狀況可以在睡前吃1顆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效果一般都不錯。2) 攝護腺肥大/攝護腺肥大容易導致排尿困難與不順暢,同時也會尿不乾淨導致餘尿量過多,這樣子膀胱很快又裝滿了,便會不斷在夜晚起來尿尿。輕微的病患可以透過吃藥控制,嚴重的病患如果餘尿量太多,建議前往泌尿科檢查是否有開刀治療的需求,採取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TURP),用內視鏡把攝護腺刮一刮,便可一勞永逸。3) 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如果睡覺時常常鼾聲如雷,恐怕是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長期下來不只會睡眠品質,更會導致失眠。當患者處於淺眠的狀況下,容易產生尿意想上廁所,另外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會讓人體在睡眠時處於缺氧的狀態,使得心房利尿鈉激素分泌過多,導致夜尿量增加,這也是造成夜尿症的原因。治療方式除了吃藥、減肥以外,病情嚴重的患者建議考慮找耳鼻喉科醫師評估是否要開刀改善。 4) 膀胱過動症/正常膀胱裝300-400cc的尿才會產生尿意,但敏感性的膀胱可能裝100-150cc的尿就開始想小便,其實膀胱過動症就是膀胱敏感,於是常常要在半夜起床上廁所,對於這種狀況可以先吃藥看看,多數患者效果不錯。5) 其他原因/其實夜尿症還有很多其他原因,有的人是糖尿病控制不好,有的人是心臟衰竭造成的,也有的人是尿崩症等等。林德祺主任表示,根據臨床統計,夜尿症佔泌尿科門診的比例不算低,這並不是一個容易被診斷治療的疾病,導致夜間多尿症有各式各樣的原因,必須花更多的時間找到主因,才能正確對症下藥。  

頻尿10年 結石竟大如雞蛋!

頻尿10年 結石竟大如雞蛋!#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72歲陳老伯10年來頻尿、解尿困難,這幾年症狀加重,甚至在小便時感到膀胱疼痛還需要跳一跳才能順利解尿。前幾天一早起床無法解尿、膀胱脹痛,檢查發現膀胱已被一顆雞蛋大小的結石塞滿,緊急住院後以順利將膀胱中的大結石夾出,經過休養後已順利排尿出院。小便中斷、膀胱疼痛、攝護腺肥大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嘉駿表示,陳老伯常有小便中斷與膀胱疼痛問題,須要走一走、跳一跳才能解尿順利,在手術中也發現陳老伯有明顯攝護腺肥大情形,推測可能因攝護腺肥大造成膀胱出口阻塞,尿液滯留導致結石。前列腺肥大、解尿困難易形成膀胱結石蔡嘉駿醫師指出,一般來說,膀胱結石並不常見,多因膀胱出口阻塞、膀胱憩室或神經性膀胱無力,造成尿液滯留而成。臨床上多為前列腺肥大合併嚴重解尿困難的病人,或有異物及長期留置導尿管的病人較易形成膀胱結石。尿路結石是由於尿液中特定的物質(如草酸鈣、尿酸等)過度飽和,一旦結晶核形成,物質就不停在其周圍沉澱,形成尿路結石,一般停留在膀胱中的小結石能自然排出體外,超過一定體積則會引起排尿困難、反覆膀胱感染及尿液慢性滯留,進而形成更多、更大的結石。體質、細菌、飲食也是形成結石的原因此外病人的體質、細菌感染、飲食和尿液的酸鹼值也是形成結石的原因之一。故待結石成份確認後,應與醫師討論飲食注意事項或確實解決尿液滯留之因,以預防結石復發。大同醫院泌尿科醫師吳文正院長提到,如果沒有特殊疾病限制飲水量,建議民眾每日攝取至少2000c.c.水份,養成良好的排尿習慣,勿攝取過多鹽分。有長期留置尿管、反覆泌尿道發炎及排尿障礙者宜定期回診。

尿完又想尿?少吃巧克力!

尿完又想尿?少吃巧克力!#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醫生,為什麼我才剛從廁所回來,坐下沒多久又會想上廁所?」上了年紀後,總是感到越來越頻尿、急忙趕去廁所卻只上出一點點,但只要一坐下尿意又湧上來,有時還會因此感到憂慮嗎?小心,膀胱過動症(Overactive bladder)可能找上你!膀胱過動症盛行率18.6% 頻尿最常見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李高漢表示,一般人的膀胱儲尿量約為400cc,但膀胱過動症病人只要200cc左右就有尿意。根據之前的大型流行病學研究,膀胱過動症的盛行率約16.6%,是一種常見疾病,其中約有6%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在台灣的研究則發現膀胱過動症盛行率為18.6%。最常見的症狀為頻尿有21.1%,有12.6%感到急尿,另外,夜尿及急迫性尿失禁也是常見症狀。除了年齡增長有影響之外,糖尿病、高血脂、腦中風、帕金森氏症、攝護腺肥大、尿失禁、焦慮或憂鬱症病人以及反覆性泌尿道感染都與膀胱過動症相關。膀胱過動症病人常常因為頻尿、急尿甚至急迫性尿失禁而造成生活上很大的困擾,容易產生焦慮甚至憂鬱、也增加了因為趕著上廁所而造成摔倒及骨折的風險,同時也會影響到生活、工作、社交與自信。避免攝取番茄、巧克力、檸檬、咖啡李高漢醫師表示,為了更好了解病人的問題所在,病人可自行記錄日誌,包括估量每次尿量及飲水量,紀錄每次有急尿感或漏尿的時候。治療方式一般從行為治療開始,行為治療包括避免攝取蕃茄、巧克力、檸檬或是飲料例如咖啡、茶、酒精,若效果不佳則可考慮藥物治療。另外也可以在每次急尿的時候,試著等5~10分鐘再去尿,這樣每一次排尿都可以增加一些膀胱容量而逐漸達到正常容量為止。骨盆底肌肉運動、磁波椅及陰道電極刺激也能夠改善急迫性尿失禁。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