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尿

腹部卡球?10公分肌瘤作怪

腹部卡球?10公分肌瘤作怪#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8歲的周女士2年前進行抹片篩檢及婦科檢查時,發現一顆約10公分的肌瘤,由於沒有明顯症狀,決定每半年回門診追蹤。最近,周女士因肌瘤過大壓迫到泌尿道系統,不僅頻尿影響日常生活,還常引發泌尿道感染,且腹部下墜感越來越明顯,檢查發現子宮肌瘤成長快速。子宮變沉重 下腹部像卡著一顆球在周女士月經週期期間,子宮變得非常沉重,在騎乘單車時總覺得下腹部卡著一顆球,本來周女士期盼等停經後,待肌瘤慢慢萎縮,希望能與肌瘤和平共處,直到生活品質越來越差,在醫師建議下才開刀移除近20公分的子宮。育齡婦女中約有3成以上患有子宮肌瘤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婦產部醫師陳宇立表示,子宮肌瘤是婦產科最常見的良性腫瘤,育齡婦女中約有3成以上患有子宮肌瘤。造成肌瘤的原因,一般認為是和雌激素的刺激有關。經血量有變化、頻尿、便秘大多數患有子宮肌瘤的婦女在臨床上的症狀並不明顯,或是生活上沒有任何異樣,許多求診的婦女是因為經血量有變化、頻尿、便秘而就醫,也有少數是自己摸到明顯的小腹突出才求醫,關於子宮肌瘤的治療,一般可以分為3方面:1)    定期的門診追蹤肌瘤的大小及其變大的速度。2)    合適的藥物治療。3)    手術處置。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隨時注意身體變化陳宇立醫師呼籲,由於現代職業婦女不僅工作壓力繁重又要身兼照顧家庭的責任,對於關心自己的時間相對減少,各年齡層婦女仍需每年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的檢查,注意自己身體的變化和症狀。已知患有子宮肌瘤的婦女,要按時回診追蹤並與婦產科醫師討論,才能盡早改善症狀,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驚!夜尿頻率高住院率也高

驚!夜尿頻率高住院率也高#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晚上解尿次數竟會影響住院機率,研究指出,夜尿越多次者,明顯比沒有夜尿者增加許多!年過60的唐伯伯,平日喜好泡茶聊天,最近卻夜尿頻繁,前幾天半夜,還因為急著起床解尿,在浴室滑倒,所幸家人及時發現送醫處理,才沒有大礙。晚上頻尿 容易跌倒甚至骨折半夜環境氣溫較低時,肌肉關節還未活動開來,若在晚上頻尿,突然起床容易導致老人突然失去支撐力,容易跌倒甚至骨折,因此夜尿頻率高的人,住院比率也高。大量統計結果也顯示,在體溫最低的凌晨,老人死亡率最高!有夜尿困擾者,應盡快就醫求助。臺大醫院泌尿部主任暨臺大醫學院泌尿科教授蒲永孝醫師指出,根據臨床統計,50歲以上成年人約有50%受夜尿所苦,進而造成失眠、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相關症狀,有夜尿困擾的人,如果晚上急著起床尿尿,很容易發生跌倒意外,增加骨折風險。80歲以上長者攝護腺肥大高達8成據統計,80歲以上長者攝護腺肥大的比例高達8成,患者不僅會出現尿不出來等排尿障礙,還得面臨夜尿頻頻、睡不好覺的窘境,要是不積極治療,還可能導致腎功能障礙,得終身洗腎,然而,不少年長者都因礙於面子不願接受治療。倘若患者檢查後不願配合醫囑、積極治療,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家屬對於不好意思看診的家人,可以善用溝通技巧,軟硬兼施,試著了解患者不願就醫治療的想法,找出癥結,才能對症解決,減少住院機率。

水喝太少 竟長出6公分結石!

水喝太少 竟長出6公分結石!#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尿濁、解尿痛不當回事,翁膀胱竟藏大結石!70歲陳姓男患者,在40歲後出現尿液混濁情形,隨著年紀增長感覺膀胱越來越無力、長期受頻尿困擾,只要一坐下沒多久就馬上又想上廁所,最近一個晚上要起床如廁5、6次,且解尿時出現疼痛情形,10年前還曾自行解出小石子,但患者並不以為意。尿流速慢 膀胱竟有6公分石頭童綜合醫院泌尿科醫師陳祥來發現患者最大尿流速每秒只有7毫升(正常值應該為每秒15毫升),進行靜脈腎盂攝影術檢查後,確認陳先生罹患膀胱結石,且結石已有6公分大小,就像膀胱內部長了一顆奇異果大小的石頭,因結石太大,因此安排進行膀胱取石術,取出形狀與顏色、大小皆如奇異果般的6公分結石。發生原因複雜 與飲食、體質有關陳祥來醫師表示,因患者曾接受心臟血管繞道手術,因為擔心喝太多水會導致心臟衰竭或是肺水腫,讓原本需限水的病患因而更減少的水量的攝取,可能是導致尿路結石情形加重的原因之一。只要在泌尿系統如腎臟、輸尿管或膀胱出現礦物質結晶沉積,都稱為尿路結石,結石發生原因複雜,但大多與飲食、體質、遺傳及生活型態有關,另外,某些症狀如高尿酸血症、或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疾病,也容易產生結石。多喝開水、鹼性水 勿長時間憋尿陳祥來醫師呼籲,飲水量不足、憋尿等都容易產生結石,因為排尿解不乾淨,合併尿路感染容易促成膀胱結石,平日應多喝開水或鹼性水,勿長時間憋尿,以減少結石的風險。

醫訊/男人不能說的「泌」密-攝護腺癌!

醫訊/男人不能說的「泌」密-攝護腺癌!#頻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的攝護腺癌發生率快速上升,從1、20年前的第7、8位,到現在已躍升為男性的第5癌症,據衛生署統計,近2來國內每年新增約5千例攝護腺癌病例,以攝護腺癌來說,因為早期沒有太多明顯的特殊症狀,許多人是頻尿、夜尿、血尿和尿道疼痛等泌尿系統症狀就診才檢查發現。3成患者診斷是末期 會腰痛、骨折臨床上約3成患者診斷出來已是末期,這時癌細胞早已經轉移,侵犯到骨骼、淋巴腺甚或腰椎,會造成腰背疼痛,甚至還可能產生病理性骨折。攝護腺癌好發年紀於50歲以上的熟男,但近年來因環境變遷,患者年紀有下降的趨勢,除了定期抽血追蹤PSA數值及做肛門指診預防攝護腺癌外,還提醒攝護腺癌患者,一定要特別預防骨轉移的發生及治療,因為攝護腺癌在發生骨轉移後患者的存活率相當高,治療可減輕疼痛並延緩惡化,也可減少病理性骨折及癱瘓的發生率。講座宣導攝護腺癌預防治療為了增進國人對於攝護腺癌的預防及治療常識,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於105年12月17日(星期六),假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402室舉辦「攝護腺癌治療新進展」民眾衛教講座,並邀請到泌尿科的專業醫師與民眾面對面,歡迎病友及民眾踴躍參加。名稱:「攝護腺癌治療新進展」民眾衛教講座時間:105年12月17日 星期(六 下午14:00-16:40地點: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402室 (台北市中正區徐州路2號)洽詢:採下列任一方式 免費報名1) 電話報名:02-2351-8660 2) 線上報名:goo.gl/EWVt9z (請優先以此方式報名,以加速報名作業)

一頓飯尿4次 攝護腺癌警訊

一頓飯尿4次 攝護腺癌警訊#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劉爺爺一頓飯下來跑了3、4次洗手間,劉先生才發現爸爸似乎為頻尿症狀所苦,帶著爸爸就醫檢查,診治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程威銘告訴劉先生,因為攝護腺肥大,已經影響到膀胱功能,爺爺忌於就醫,才會出現頻尿、尿急,甚至尿失禁的症狀,需要長期服用藥物,合併使用能使攝護腺體積縮小的抑制劑。膀胱超音波 預測腎惡化可能泌尿科醫師評估劉爺爺下泌尿道症狀的嚴重程度,肛門攝護腺指診與抽血檢查血清攝護腺特異抗原,了解是否有攝護腺惡性腫瘤潛藏,並用經直腸攝護腺超音波、尿流速儀,與膀胱超音波餘尿測量儀,預測劉爺爺的攝護腺肥大嚴重程度,以及未來發生嚴重併發症,像是急性尿滯留、膀胱結石,或者腎功能惡化的可能性。第2期以下可根治 治癒率高根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資料顯示,每年進行腎臟血液透析的人數約6~7萬人,腎臟健康與泌尿系統息息相關,攝護腺癌罹患率,已攀升至10大癌症第5位,50歲以上的男性民眾應每年檢查,在第2期以下者可以根治,治癒率很高,若發現時擴及其他器官且有併發症時,切除雙側睪丸,迅速降低體內睪固酮素,是最快的方法。經過醫師的詳細解釋與提醒,劉先生這才知道爺爺平時有一些身體不適,卻沒有說出口,也提醒自己要注意父親與自己的身體健康,劉爺爺開始規律服藥之後,生活品質已經恢復正常。

甲型阻斷劑 助頻尿族「治水」

甲型阻斷劑 助頻尿族「治水」#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年過50,時常會頻繁的想上廁所,到了廁所,卻又只能滴出一點點,排尿困難,這都是因為攝護腺肥大擠壓到膀胱,使得儲尿空間被壓縮,才會一直想上廁所,但又因為膀胱被擠壓,因此排尿變得吃力,最常發生在銀髮族身上。逾50歲 每年進行經肛門指診台灣男性攝護腺癌罹患率已攀升至10大癌症發生率第5位,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民眾,應定期每年檢驗血清PSA濃度及進行經肛門指診,若早期發現,在第2期以下者,可以根治,且治癒率很高,若是第4期,發現時若擴及其他器官且有併發症時,應迅速把體內睪固酮素降到最低,切除雙側睪丸,是最快的方法。5甲型還原酶抑制劑 改善排尿臺南市立安南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石欣衛說,除了甲型阻斷劑外,還有一種常用藥物治療攝護腺肥大,叫做5甲型還原酶抑制劑(5αreductase inhibitor),此藥物會破壞攝護腺生成,所以通常會使的攝護腺縮小,進而達到改善排尿的目的,當然除了藥物治療以外,手術治療攝護腺肥大也是主要選擇。切除增生攝護腺 使尿道順暢手術治療大約為2種,一種是傳統尿道內視鏡攝護腺刮除手術,另一種則是經尿道內視鏡雷射攝護腺汽化手術,主要都是切除攝護腺尿道的增生攝護腺,使攝護腺尿道通暢,進而改善排尿。排尿難、尿潛血 盡快治療攝護腺肥大跟排尿問題常被聯想在一起,銀髮族較常發生攝護腺肥大的問題,除了攝護腺肥大以外,攝護腺也可能會長腫瘤,稱之為攝護腺癌,有腎結石患者也較容易感染攝護腺癌,治療不同,有排尿問題,包含頻尿,想尿卻又尿不出來、夜尿、排尿困難、尿潛血等,應該至泌尿科門診尋求進一步的評估檢查及治療。 

尿不出來?感冒藥竟讓尿道緊縮

尿不出來?感冒藥竟讓尿道緊縮#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60歲的宋伯伯,這2、3天一直發生想尿卻尿不出來的窘境,晚上不到半小時就起來尿尿1次,上廁所時不會痛但是都只尿出一點點,本來簡單的上廁所變的越來越困難,到院檢查,發現膀胱餘尿超過400c.c.,不僅有尿滯留,還合併攝護腺肥大等問題。男性特有 控制尿流、精液臺南市立安南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石欣衛指出,攝護腺是一個男性特有的腺體,緊鄰膀胱及尿道外擴約肌,位於膀胱出口並涵蓋了攝護腺尿道,所以是相當於膀胱尿液出口的大門,它主要的功能包括了:1) 擴約肌的功能,包括尿流的控制,以及精液射出。2) 分泌攝護腺液體作為精液的重要成分,幫助精蟲活動。尿道變窄 排尿變困難一旦攝護腺變大或增生,可能就會造成攝護腺尿道的壓迫,也讓尿道變狹窄,尿液從膀胱排出的過程就會造成阻礙,排尿變得困難,所以一般排尿障礙常常會聯想到攝護腺問題。逾30公克 屬攝護腺肥大排尿若有問題就需要評估攝護腺情況,所以我們主要治療的還是以有排尿症狀為主的攝護腺,一般年輕人的攝護腺大小約為20公克左右,超過30公克以上較屬於真正的攝護腺肥大,不過攝護腺本來就可能隨著年紀增長而變大,臨床上也發現因攝護腺肥大造成排尿困難,常發生在年紀大的患者身上。少部分感冒藥 使尿道緊縮治療攝護腺肥大造成排尿症狀時,多半會以甲型阻斷劑(α-blocker)為主,主要目的放鬆攝護腺尿道,降低阻力改善排尿流速,但並非是讓攝護腺縮小,就如上述案例,患者吃了感冒藥反而感覺解尿困難,正是因為少部分的感冒用藥,使用甲型促進劑擴張支氣管,相對卻讓攝護腺尿道緊縮,而使尿道阻力增加影響排尿。

頻尿嗎?4大標準測膀胱過動症

頻尿嗎?4大標準測膀胱過動症#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58歲男子近幾個月來,常常有頻尿的感覺且經常跑廁所,夜間也不時需要起床如廁,擔心自己會不會是攝護腺肥大問題,就醫檢查後排除攝護腺問題,診斷為「膀胱過動症」,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泌尿部醫師蘇彥榮表示,膀胱過動症並不是一種疾病的名稱,而是一些排尿相關症狀的綜稱。成人盛行率11.8% 隨年齡增加依據2002年國際尿失禁學會的資料顯示,膀胱過動症成人的盛行率為11.8%,男女比例相近,且有隨年齡增加的趨勢,根據國際尿失禁學會對膀胱過動症的定義為有急尿感,通常有頻尿或夜尿現象,可能合併有急迫性尿失禁,相關典型症狀說明如下:1)    尿急/強烈且突然想排尿的感覺,無法忍耐且需要立刻解尿。2)    頻尿/自覺太常去解尿,並無特定的次數以上。3)    夜尿/晚上入睡後起來解尿1次以上。4)    急迫性尿失禁/在想解尿時,來不及到廁所就尿出來。男性有前列腺 腫瘤恐致膀胱阻塞並非符合以上症狀就稱為膀胱過動症,有泌尿道感染或其他疾病可能也會有類似的症狀,需檢查來排除前述原因,才能診斷為膀胱過動症,構造上男性多了前列腺,可能因良性增生或惡性腫瘤造成膀胱阻塞,有尿流細小和排尿中斷症狀等,治療比單純的膀胱過動症複雜,膀胱過動症的治療包含作息調整、骨盆底肌肉訓練和膀胱訓練等,可與藥物治療同時進行。當藥物治療失敗時才會考慮施行手術,手術治療的選擇有肉毒桿菌膀胱注射、植入電刺激器持續刺激膀胱、膀胱擴大手術等,醫師呼籲,膀胱過動症並不會危及生命,但可能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目前已有不錯的治療方式,若發現有尿急、頻尿的症狀,建議可及早就醫,並積極配合專業醫師的指示,重拾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