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尿

家有攝護腺肥大老公 2成5妻想分房!

家有攝護腺肥大老公 2成5妻想分房!#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父親節將至,「關心健康」是國人盡孝道的方式之一,而攝護腺肥大問題屬父親們共同的難言之隱,也成為健康死角之一。馬偕紀念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維恭醫師表示,診間觀察許多患者因症狀已「忍無可忍」才就醫,拖延恐導致腹脹血尿,建議最常與先生相處的太太可以多注意先生的「夜尿、頻尿、排尿無力」症狀,能夠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攝護腺肥大問題。國內今年5月最新一份針對317位配偶為40歲以上的太太,所進行的調查發現,高達6成太太不清楚先生可能為攝護腺肥大潛在患者,蔡維恭醫師對此指出,根據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報告指出,有4成5男性因急性尿滯留而就醫、需接導尿管時,才發現已為攝護腺肥大患者,顯見因拖延治療而惡化的比例相當高,除了影響健康,也是生活品質一大殺手。蔡維恭醫師說明,攝護腺肥大最常見的症狀為夜尿、頻尿及排尿無力,根據此調查也發現,4成3的太太曾因先生夜尿問題而被吵醒,當中有近4成表示難以再進入睡眠狀態,影響睡眠品質。從調查中甚至發現,有2成5太太因而產生「分房」念頭,2成想離婚!蔡維恭醫師進一步說明,當攝護腺持續肥大,排尿症狀會更明顯,例:小便無力、尿流甚弱的「尿流無力」狀況或尿不乾淨、尿有餘尿感,才剛解完便,不到兩小時又想小便的「頻尿」現象,以及晚上睡覺起床小便2次以上的「夜尿」次數增多等,若病患忽略排尿問題,而錯過治療時機,恐惡化為尿滯留而需接導尿管或出血,並出現急性腎衰竭、反覆性尿道感染、血尿、膀胱結石、膀胱憩室等併發症,實為得不償失!蔡維恭醫師表示,隨著男性年齡增長,體內DHT(dihydrotestosterone,二氫睪固酮)更容易刺激攝護腺細胞增生,因而發生攝護腺肥大的症狀。目前攝護腺肥大檢測方式為經直腸前列腺超音波搭配肛門指診、攝護腺特異抗原檢查、尿流速檢查等,民眾可觀察自己是否有「頻尿」、「夜尿」、「排尿無力」三大指標性徵狀,及早尋求專科醫師診治。蔡維恭醫師強調,許多年長者因害怕手術開刀而拒絕看診,其實針對有排尿困難的病人,目前以處方口服藥物已可獲得良好改善,長期服用以抑制DHT濃度,實際縮小攝護腺體積,降低因惡化而需面對開刀的風險!

子宮下垂掉到陰道口 人工網膜托子宮

子宮下垂掉到陰道口 人工網膜托子宮#頻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56歲的林姓婦人育有4子,最大的兒子已30歲,兩年前開始每當腹部用力時,就感覺好像有東西要掉出來似的,經友人介紹至台北中山醫院求診後,才發現原來是罹患了「子宮下垂」,在施以「人工網膜懸吊術」手術治療後,終於讓她擺脫子宮下垂的不適感。骨盆腔鬆弛現象是婦女常見的問題,約占女性約40%,其中最明顯的例子是子宮下垂,常會抱怨有陰道鬆弛、東西從陰道掉出來、引起膀胱頻尿、尿失禁、性生活不適或是大小便困難等問題,台北中山醫院婦女泌尿科朱大維醫師表示,現今腹腔鏡手術、人工韌帶及骨盆腔整體重建手術進步,尤其是新式的「人工網膜懸吊術」傷口小,不需要切除子宮就能提供骨盆完整的支撐,讓患者能更快重拾往日生活品質,對於有類似困擾的婦女朋友是一大福音。因此對於像林姓婦人一樣沒有計畫再生育的患者,醫師建議採新式的「人工網膜懸吊術」,只要將四支撐臂的人工網膜從陰道壁下方置於膀胱底部,再加上陰道整形,即可讓患者在保留子宮的情況下解決子宮下垂所造成的下墜感與下腹沈重的困擾。朱大維醫師指出,子宮下垂通常發生在生育過或生育次數多及常常使用腹部力量,例如便秘、常搬或抱重的東西的婦女,由於骨盆內支持子宮的結締組織(如韌帶)變鬆變薄,以致於無法再有效的支持子宮在原來正常的位置,而往下掉落;而婦女在停經後,也會因為缺乏女性荷爾蒙的支持,使下垂情形更惡化。  朱大維醫師也提醒,子宮下垂不一定發生於年紀大的患者,亦有可能發生於年輕、有性行為的患者,包括先天異常、長時間用力、長期便秘、咳嗽、提肛肌無力和神經受傷等, 也建議三十歲以上婦女可利用每年子宮頸抹片檢查即早發現是否有子宮脫垂問題,若只是輕度下垂,可透過凱格爾運動、電刺激、生理迴饋等物理治療方式,增強骨盆底肌肉的支撐力量,以延緩病情惡化。

泌尿道感染不可忽視 發炎嚴重恐致命

泌尿道感染不可忽視 發炎嚴重恐致命#頻尿

日前,一名70歲獨居老翁,鄰居發現他全身無力、意識混亂,幫他向救護車求救,抵達急診時,有高燒、低血壓、發炎指數過高、急性腎衰竭及膿尿症;入住加護病房治療;檢查發現左側腎膿瘍,進行腎膿瘍引流後,生命徵象才漸漸穩定。郭綜合醫院感染內科黃千芳醫師說,急性腎盂腎炎如果沒有適當抗生素治療,極有可能進展為腎膿瘍(腎臟化膿),死亡率為20 ~ 80%。最嚴重的併發症是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會危及生命安全,死亡率極高。泌尿道感染是最常見的細菌感染症之一。依據人體泌尿道系統結構,可將泌尿道感染分為上泌尿道感染與下泌尿道感染。上泌尿道感染是侵犯腎臟實質及腎盂(集尿系統),常造成急性腎盂腎炎,急性細菌性腎炎及腎膿瘍;其症狀主要為發燒畏寒、腰部疼痛、頻尿、血尿。由於「急性腎盂腎炎」是上泌尿道感染中發生比例最高,若不積極治療,即有可能持續進展至腎臟化膿,引發敗血性休克或多重器官衰竭,而危及生命。當出現發燒畏寒、腰部疼痛的症狀,就應高度懷疑罹患急性腎盂腎炎。此時,可做尿液檢查,去確認是否有膿尿症。膿尿症是指尿液濃縮後,高倍顯微鏡檢下含有大於五顆的白血球,或尿液試紙檢測的白血球溶酯酶呈現陽性反應。一旦符合臨床三特徵(發燒畏寒、腰部疼痛、膿尿症),就可確認診斷。黃千芳醫師建議民眾,平常應多注意水份攝取、服用蔓越莓產品預防、加強女性個人衛生習慣,一旦發現泌尿道感染應及早接受抗生素治療,並完整療程,如此一來,才能遠離急性腎盂腎炎的威脅。

青壯男排尿障礙 膀胱頸功能失調導致

青壯男排尿障礙 膀胱頸功能失調導致#頻尿

錢先生結婚八年多,育有一男一女,婚姻幸福美滿,在科技公司任職的他,平時工作壓力大,雖然個性較易緊張,但仍可應付。只是有件事令錢先生相當困擾,卻有口難言,就是最近四、五年來,斷斷續續發生每次小便時間都很久且次數頻繁,不僅平均一小時要跑一次廁所,有時剛解完小便不到十分鐘,又要跑廁所。有一天,他終於受不了,鼓起勇氣就醫。根據錢先生自述,當他有尿意時,必須在馬桶前站很久才能開始解尿,解尿時需腹部用力才能勉強擠出,但即使這樣小便還是沒辦法一次排空,常常剛解完小便不到十分鐘又要跑廁所。就因為解小便不順又無法解乾淨,所以白天大約一小時就要跑廁所一次,晚上睡覺時也要起來小便四到五次,嚴重影響睡眠與生活品質。阮綜合醫院泌尿科蔡秉儒醫師說,經過基本的身體、神經學及尿液檢查結果均正常,而錢先生過去也沒有尿道感染病史,但在尿流速檢查時發現,尿量在二百五十西西時,最大尿流速僅每秒鐘十一西西(正常值大於20西西),做詳細的錄影尿路動態學檢查後,發現是「膀胱頸功能失調」,經過適當的藥物及行為治療,病情逐漸獲得改善。蔡秉儒醫師表示,所謂膀胱頸指的是膀胱要進入尿道的部位,在男性就剛好在攝護腺的位置,年輕男性雖然還未到攝護腺肥大年紀,但有可能因為攝護腺張力太大,導致解尿時攝護腺緊縮、無法放鬆,因而會有解尿不順的情形,這種排尿障礙最常見於年輕男性,其他可能造成原因尚有攝護腺炎、尿路感染和工作壓力所導致。實際上,二十歲至四十五歲的男性,若有頻尿、夜尿、急尿、尿速緩慢、小便困難疼痛、會陰部或恥骨上方不適等症狀,都應儘速找合格泌尿科醫師就醫。

21歲男吸K五年!導致頻尿、行動緩慢

21歲男吸K五年!導致頻尿、行動緩慢#頻尿

日前台中市政府衛生局舉辦「毒品危害講習」,承辦人員在走廊上看到一名男子彎著腰走路非常緩慢,當時還誤以是一個老人家,直到這名男子走進教室上課,才赫然發現他竟然一位年僅20初頭的小伙子。課程還沒開始,21歲的李姓男子就先拿出醫師診斷證明,向承辦人員表示:「自己吸食K他命長達5年,每半小時一定要上廁所一次」,協助安排靠近門邊的坐位方便進出。經詢問李姓男子才娓娓道來,當年他會吸食K他命,主要是朋友介紹自己又好奇,強調吸K絕對不會上癮、不會對身體有害、也不會被關,就算被抓到也只是去上個講習課程而已,就這樣吸了5年左右,曾經想說不要再吸,但心癮還是無法克服,導致自己現在需要經常跑廁所,體力也非常不好,根本沒辦法外出工作。根據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統計,100年1月至10月止,共查獲持有或施用三、四級毒品的人就有690人,其中K他命占97.1%,約有669人,第一次使用毒品年齡18歲以下就有三成,施用地點有七成在KTV、PUB、旅館等為聚會場所。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K他命對大腦會造成損害,導致膀胱纖維化容量變小,引發頻尿症狀,且成癮性高,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K他命屬於三級毒品,依規定無正當理由持有或施用第三級或第四級毒品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並應接受4小時以上8小時以下的毒品危害講習,希望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陰道超音波檢測 給婦女健康多層保障

陰道超音波檢測 給婦女健康多層保障#頻尿

一名婦女因受頻尿、經期紊亂症狀困擾,原以為只是工作壓力大所造成的小毛病,直到婦產科照超音波後才發現已是卵巢癌末期。婦產科醫師提醒,除了定期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可再增加「陰道超音波」檢測,給自己的健康多一層防護。這名婦女每年都有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的習慣,兩年前開始出現頻尿、經期紊亂不順等症狀。由於職務調升承擔增加,心想應該是工作壓力太大,加上熬夜作息所造成的小毛病,想不到到婦產科做超音波檢查後,竟發現已罹患卵巢癌。卵巢癌好發的高危險群包括未曾生育、月經早來、肥胖及具卵巢癌家族史的女性,需要提高警覺。洪英俊醫師表示,導致卵巢癌的原因除了基因遺傳外與環境汙染也有關,這些毒素因子長期累積在體內容易造成病變,所以平日應減少攝取動物性脂肪。延伸閱讀「卵巢癌」: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253

親家相偕做手術 擺脫子宮脫垂痼疾

親家相偕做手術 擺脫子宮脫垂痼疾#頻尿

高雄一名高齡79歲阿嬤多年來飽受子宮脫垂的困擾,因害羞而不敢就醫隱忍多年,子宮頸甚至已經露出陰道口經常摩擦出血,還因小便解不乾淨造成泌尿系統感染,膀胱裡充血、佈滿結石還發炎。日前甚至連走路都很不舒服,在家人陪同下接受了「人工網膜」修補術,還相偕89歲有相同毛病的親家母一起就醫,兩老在醫師的協助下解決了多年來的痼疾。醫師指出,子宮脫垂常見於年老的婦女,因骨盆腔的韌帶、結締組織鬆弛造成。許多老阿嬤因為害羞而不敢就醫,自行用布巾包覆撐住下垂的子宮,直到子宮頸露出陰道外、小便困難、尿失禁甚至連走路都不舒服才驚覺要就醫。醫師表示,傳統治療子宮脫垂必須先切除子宮,再將陰道末端縫合懸吊於薦骨或薦脊。但術後仍有30%的復發率,時間一久陰道、腸子仍有可能會脫垂、外翻,而且手術傷口大對老人家而言風險相對提高許多。兩位老阿嬤接受最新的「人工網膜」修補術,不需要切除子宮,主要是透過陰道以人工網膜墊在骨盆底,以人工網膜支撐子宮、膀胱及陰道壁肌肉層。醫師表示,這個手術時間短,經陰道的單一手術切口小、恢復快比,適合年長的患者,不過這項手術目前仍需自費4到8萬元不等。˙老婦人骨盆腔肌肉鬆弛 導致子宮脫垂外露 ˙五分鐘尿一次 原來是子宮壓到膀胱惹禍! ˙更年期婦女的「恐夜症」

男性頻尿急 醫師籲:不見得與攝護腺有關

男性頻尿急 醫師籲:不見得與攝護腺有關#頻尿

60歲李先生,有多年頻尿以及急尿的情形,且常因來不及上廁所而尿濕褲子,經泌尿科求診發現有「攝護腺肥大」的情況,在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情況下,接受經尿道攝護腺切除手術,雖說排尿速度有增加,但急尿的情形仍未完全改善;另一位60歲的林女士,也因類似的症狀求診,然而卻被診斷為「膀胱過動症」,而接受另一類藥物治療。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泌尿科廖俊厚醫師表示,由於攝護腺肥大在中老年男性是相當普遍的情形,在過去,這些病人只要有排尿相關症狀,大多被當做攝護腺肥大來治療;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很多中老年男性的下泌尿道症狀,並非全是由攝護腺所引起,也因此有些病人治療的效果可能不盡令人滿意,而這其中一部份的症狀可能是由膀胱過動症造成的。廖俊厚解釋,膀胱過動症,指的是有急尿以及頻尿(每天超過8次以上)等症狀,有時會合併有尿失禁的情形,過去常被當做女性的專利,然而最近的研究發現,不論男女膀胱過動症的比例相當,且發生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而在男性膀胱過度敏感的表現,有一部份是跟攝護腺或神經系統的病變有關,然而卻有一部份找不到原因,有可能是老化所引起的。關於膀胱過動症的治療方式,廖俊厚強調,目前主要是採取藥物及行為療法的方式,避免過度飲水及刺激性飲食,以藥物改善膀胱平滑肌的不自主收縮,再輔以骨盆底肌肉訓練,通常在經過3~6個月治療後都能有效改善。除了以上的治療方式之外,廖俊厚說明最近嘗試使用「體外磁波骨盆底治療椅」合併藥物治療過動性膀胱病人,大約有八成的病患可以獲得部份或完全改善,而其中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最後已經可以不需仰賴藥物。廖俊厚提醒民眾,關於中老年男性的排尿症狀,雖說攝護腺肥大還是最常見的原因,但若對攝護腺的藥物反應不佳時,膀胱的問題常是另一個需要去思考的方向,而目前針對膀胱的問題已經有相當多的治療方法,大多數病人的症狀都能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