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

痛失愛子心不甘 試管22次「做人」成功

痛失愛子心不甘 試管22次「做人」成功#懷孕

二十年前,王小姐的年幼愛子被綁架撕票,王小姐痛失愛子,鎮日以淚洗面,當時年方37歲的她傷心欲絕,與先生竭盡心力拼命做人,就是想要在把愛子生回來,讓愛子重回自己的懷抱,王小姐試過各種親朋好友提供的民俗療法、偏方,卻始終無法如願,只好借助於試管嬰兒的方式,歷經22次失敗的手術,總算如願生下兒子。中山醫院婦產科陳樹基主任表示,像王小姐這樣的情形在近年來已經大幅減少,試管嬰兒技術迄今已逾30年,全球共有三百多萬試管嬰兒誕生,台灣進行試管嬰兒已有26年歷史,目前每年平均以2,500的數量增加,現在大約有5萬人口是以試管嬰兒方式出生。在這26年期間,台灣試管嬰兒技術逐年進步,整體手術的成功率明顯的大幅提昇,從過去的12%,提升到35%,35歲以下婦女成功率更高達45%。試管嬰兒手術技術部分,近年來,卵子取得的時機與方式上皆有所突破,女性不必再經由腹腔鏡手術,只需經由取卵針陰道取卵即可。取卵的時間也無須等待卵子成熟,而是可以經由藥物控制卵子成熟時間,大幅提昇卵子取得的品質與成功率。在精子的取得與使用上,則發展出受精率提高、精蟲需求量更少的「微滴法」。同時,培育胚胎的方式也大為進步,已經達到可以經由染色體篩選的方式,大幅提高了「做人」成功的機率。但由於最近平均結婚年齡升高,加上生活習慣不良、環境污染、生活壓力升高、運動量不足等原因,造成高齡婦女求子逐年增加,其中不乏知名人士如藝人白冰冰、張瓊姿等人,求診人數也有增加的情形,2008年甚至高達7,147人次。陳樹基主任指出,不孕的原因有很多,如有相關疑問最好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遵從醫師指示,針對不同症狀使用不同治療方式,切忌病急亂投醫,胡亂服用偏方,不僅傷荷包又傷身。有生育計畫的民眾最好能提早生育、並需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的運動及均衡的飲食,才可提昇成功孕育下一代的機率。

生產倒數1個月 需留意母體各項變化

生產倒數1個月 需留意母體各項變化#懷孕

文/媽咪窩雜誌 採訪/余靜雯諮詢/正生婦幼聯合醫院院長 陳先正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周靜玉國泰醫院產房及嬰兒室組長 吳秀美產前1個月,腹中的胎兒已隨時做好準備面對全新世界;身為媽媽的您是否也同樣做好準備迎接寶寶的到來呢?懷孕36週以後,正式邁入孕期的最後1個月,原本就大腹便便的您會發現,肚子不僅變得更大,也經常出現變硬的情況,這是因子宮收縮所引起。正生婦幼聯合醫院院長陳先正指出,懷孕前子宮的重量大約只有60公克,懷孕後其重量會隨孕期週數增加,到了懷孕末期甚至會重達1,000公克。此外,整個子宮底的高度也會隨孕期改變,懷孕3個月時子宮底高度在恥骨的位置;懷孕5個月時子宮底高度大約在肚臍的位置;到了即將生產前,子宮底高度已超過肚臍之上。除了外觀的變化外,原本因懷孕就會有的症狀將變得更加明顯,如:恥骨疼痛、腰酸背痛、頻尿、抽筋等。陳先正院長表示,懷孕末期因子宮快速長大,會對子宮旁邊的韌帶造成一定程度的牽張,在兩側鼠蹊部位會有被拉扯的疼痛,尤其是恥骨聯合的地方,容易有壓迫的感覺,通常適度的休息會讓症狀減輕。此外,懷孕末期,因胎頭下降再度壓迫膀胱,使得懷孕初期的頻尿現象又會再次出現,這是因為膀胱受到壓迫使容積減少,膀胱承受的壓力增加,所以很多孕婦在懷孕時期只要一用力,就容易有尿液從尿道滲出,這些症狀在產後大部份都會恢復正常。但是要注意,泌尿道感染也可能有類似症狀,尤其孕婦因為生理結構改變,甚至會向上感染到腎臟,因此有症狀最好找醫師診斷。在胎兒的變化上,懷孕的第37週稱之為足月,此時胎兒的外觀機能大致發育完全,呼吸、循環、消化等器官已發育完善;也有能力在母體外獨立生存,準備誕生,此時的發育重點著重在皮下脂肪的沈積,讓體重有顯著的增加。延伸閱讀「產前1個月母體的變化」:http://www.uho.com.tw/sex.asp?aid=10075

懷孕期間 孕婦為何牙齒問題特別多?

懷孕期間 孕婦為何牙齒問題特別多?#懷孕

文/媽咪窩雜誌 採訪/陳姵樺諮詢/光田綜合醫院大甲分院牙科主治醫師 張文山光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阮志偉哎呀!牙好疼,該不該去看牙醫呢?看牙醫時的治療過程與用藥會不會對胎兒有影響?平時又該如何保健口腔,才能讓孕媽咪安然度過懷孕期呢?為什麼孕期牙周問題會比孕前多呢?光田綜合醫院牙科主治醫師張文山與婦產科主治醫師阮志偉都表示,這跟荷爾蒙脫不了關係,因為懷孕後體內荷爾蒙開始產生變化,造成體內血液循環豐富且對牙菌斑的刺激更為敏感,在口腔的部份就會造成牙齦充血腫脹發炎。再者,懷孕初期容易孕吐,從胃部吐出的食物帶有酸性,經過口腔時會刺激原本就已發炎的牙齦,以及有些孕媽咪喜愛食用酸性的食物,這些食物都會讓口腔處於酸性的環境。張文山醫師表示,當口腔內的PH值在5.5以下,也就是酸性的狀態(中性ph值為7)時,牙齒的琺瑯質就會開始崩壞,這就是為什麼孕婦容易出現牙周問題的原因。要保護原本就已脆弱易發炎的牙齦,建議孕婦每次孕吐後都要漱口,將口中的酸性物質漱掉。確實的刷牙在孕期更顯得重要,因為食物在口腔中停留24~48小時後就會開始滋生牙菌斑,食物卡在牙齒的咬合面所產生的牙菌斑會形成蛀牙,而卡在牙齦所產生的牙菌斑就會形成牙周病,但是牙菌斑光靠漱口是漱不掉的,一定要用牙刷施予物理性的摩擦才能將牙菌斑刷掉,所以每次吃完食物後最好都能刷牙,也一定要用牙線,才能將牙菌斑徹底清理乾淨。懷孕第4~6個月是治療牙齒最佳的時機,因為懷孕初期胚胎正在進行分化,狀況尚未穩定,無論是用藥或是輻射對胎兒多少會有影響,也比較可能發生流產的問題;而拖到懷孕後期再治療,則擔心孕媽咪因為治療牙齒時過於緊張,造成子宮收縮而有早產的危險。阮志偉醫師表示,孕媽咪若牙齒出現問題,則看牙醫是有必要的,因為有些牙齒問題若是拖延沒有處理,有可能引起更嚴重的敗血問題;而且多數牙科的用藥都屬於安全等級,只要孕媽咪在看牙前告知醫師自己懷孕幾個月,醫師就可衡量狀況做治療。張文山醫師表示,現在看牙科使用的器具大多會經過高溫高壓消毒,且衛生局也會定期審查衛生狀況,孕媽咪幾乎不會因為看牙而感染疾病。不過至牙醫就診時,仍要預先告知醫師自己是否有B型或C型肝炎,或其他會經由血液傳染的疾病,讓醫師做好防護,避免交叉感染。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sex.asp?aid=10072

孕期進行瑜伽 專家表示前三個月不宜

孕期進行瑜伽 專家表示前三個月不宜#懷孕

文/媽咪窩雜誌採訪/余靜雯諮詢/台北縣救國團瑜伽老師林芸亘PURE YOGA瑜伽老師Ashly 近年來吹起一股「瑜伽風」,練瑜伽對身體的好處眾所周知,但懷孕了,還可以繼續練瑜伽嗎?孕期進行瑜伽要注意什麼?哪些動作適合孕期施行呢?在老一輩的眼中,孕婦應該少動多休息,以免動了胎氣。孕婦練瑜伽真的安全嗎?其實所有的產科醫師均建議孕媽咪在產前做適度且溫和的運動,不僅可舒緩孕期的不適,還能幫助生產及產後恢復體力,孕婦瑜伽正符合產前運動的需求。懷孕中、後期,多數的孕媽咪會出現水腫、靜脈曲張、腿部抽筋、肩膀酸痛、腰酸背痛、膝蓋疼痛等不適症狀,出現這些症狀的主要原因是隨著懷孕週數的增加,體重也跟著增加,如果孕婦的下半身沒有足夠的承托力,再加上錯誤的姿勢,許多不適症狀就會伴隨而來。台北縣救國團瑜伽老師林芸亘舉例說明,為了要維持重心,很多媽媽會不自覺採用背部略微後仰、腰部往前挺的方式來支撐腹部,日積月累下,就會出現腰酸背痛的問題;而腿部抽筋也是因為體重增加,導致小腿肌肉負擔加重,使得小腿肚和腳部肌肉發生疼痛性收縮而導致抽筋,這些不適都可以藉由瑜伽來得到緩解。瑜伽老師Ashly也指出,孕期瑜伽主要的功用是加強骨盆肌群的力量,及增加下半身肌力,讓孕婦有足夠的力量支撐愈來愈大的肚子,進而減輕膝蓋的負擔。除了能消除身體上的不適症狀外,林芸亘老師表示,孕期瑜伽更重要的功能是,可從瑜伽基礎的呼吸管理中,學習如何控制並緩和呼吸,及透過冥想協助孕媽咪排除懷孕時可能帶來的壓力,放鬆心情、安定情緒。Ashly老師進一步提醒孕媽咪,由於懷孕前3個月,胎兒尚未穩定,屬危險期,不宜從事瑜伽,最好等到4個月之後再開始練習瑜伽比較好,同時最好能隨時與產科醫師溝通,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孕媽咪屬於流產的高危險群,務必要詢問醫師後,再循序漸進的練瑜伽,且最好在專業的瑜伽老師指導下,一起練習。延伸閱讀「瑜伽第一式:孕前、懷孕有差異」:http://www.uho.com.tw/sex.asp?aid=9950

過敏體質的孕婦 該特別注意哪些事項?

過敏體質的孕婦 該特別注意哪些事項?#懷孕

文/媽咪窩雜誌 採訪/林潔雨諮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治醫師 邱啟勝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賴宗炫有過敏疾病的人越來越多了,這些媽咪如果在懷孕後又出現過敏症狀時,無意增添懷孕的辛勞。為了瞭解孕媽咪有過敏的比例及懷孕狀況,我們特別設計了這次的問卷,同時還有醫師對預防孕期過敏的建議。媽咪有過敏體質,懷孕期間該注意哪些事項?哪些食物吃了會過敏,孕期碰不得?哪些過敏原必須遠離?而一旦引起過敏,有哪些安全的處置和治療方法?這些都是過敏孕媽咪們要及早了解與因應的課題。根據BabyHome網站所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32.9%的受訪孕媽咪本身有過敏體質,其中以鼻子過敏者高達57.6%最多,可見得鼻子過敏儼然已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第二名則為皮膚過敏佔17.9%,同時合併多項過敏症狀的孕媽咪也佔了15.2%,是這群過敏孕媽咪中最「甘苦」的;另有少數(佔3.9%)孕媽咪有食物過敏、氣喘孕媽咪則佔2.7%之多,還有少數孕媽咪表是會對藥物、酒精過敏等。除此之外,孕媽咪在孕期中是否曾出現過敏症狀呢?有48.2%的媽咪在孕期中還是得忍受過敏症狀所帶來的不適,而絕多數佔九成一的媽咪,都會擔心過敏症狀影響胎兒健康。 身體內的免疫系統扮演著防禦敵人的角色,而一旦受到外來物質侵入時,體內的免疫系統會主動對抗這些外來物,假如免疫系統反應太過強烈,就會產生過敏現象,進一步引發過敏疾病。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邱啟勝醫師表示,當過敏原刺激到體內的免疫細胞而引起過度反應時,便會產生過敏,過敏表現在不同部位,會有不一樣的症狀,包括: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等,都被稱為過敏。其中以呼吸道和皮膚較常出現,而過敏的程度,則會因為個別體質與免疫系統反應程度而有差異。呼吸道:過敏性鼻炎、氣喘;鼻子過敏是因過敏原導致鼻內血管放鬆,而引起過敏。常見患者早上一起床就噴嚏連連,或經常流鼻水、鼻子癢、眼睛癢,甚至有明顯的黑眼圈;如果因塵螨或濕度變化,而引發氣管收縮,就會造成氣喘發作,而出現夜咳、喘鳴聲、呼吸困難等症狀。皮膚: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當受到過敏原刺激時(可能吸入、吃入或是皮膚接觸到過敏原),也有可能引發皮膚的症狀,可能出現疹子,像是蕁麻疹(又稱風疹塊,可能出現局部或全身性膨疹,而且感覺非常癢),或異位性皮膚炎(較常出現於臉頰、頸部、四肢伸側或屈側)等。延伸閱讀「「孕媽咪過敏狀況調查」:http://www.uho.com.tw/sex.asp?aid=9760

孕婦皮膚狀況大調查 七成媽咪有妊娠紋問題

孕婦皮膚狀況大調查 七成媽咪有妊娠紋問題#懷孕

文/媽咪窩雜誌採訪/陳姵樺諮詢/台中臺安醫院特約醫師 蔡宗瑞光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徐廣鵬孕期因為整個荷爾蒙的改變,加上身材變化,使得原本白皙完美的肌膚,在10個月間變了質。如何預防最不受孕媽咪歡迎的妊娠紋及黑色素沉澱產生?愛美是人的天性,但女性在懷孕期間因為荷爾蒙的改變與體重的增加,多數人都會發生妊娠紋及黑色素沉澱的問題,只不過有的人輕微、有的人嚴重。誰都不想在身上尤其是重要的部位留下痕跡,因此,孕媽咪們大都會想辦法預防妊娠紋及黑色素沉澱的發生,以免產後還要花更多精力來消除這些紋路與斑點。媽咪們預防妊娠紋的方法對嗎?消除妊娠紋與黑色素沉澱的方式有哪些?讓我們先來看網路上的問卷調查結果,再接著請醫師們為這個多數媽咪都關注的問題提供解答。根據BabyHome寶貝家庭親子網的網路上1,000多份媽咪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媽咪們在預防妊娠紋的產生上都很努力,有近五成四的媽咪會擦妊娠霜來預防妊娠紋的產生,有近二成九的媽咪選用一般乳液來預防妊娠紋的產生,除了這兩樣產品外,也有一些媽咪選用嬰兒油、凡士林、橄欖油、綿羊油等來保養,少部份使用調和油、護體凝霜、奶油霜與蜂膠;不過也有一成五的媽咪並未做任何預防妊娠紋的措施。而媽咪們這麼認真的做預防妊娠紋的措施是有原因的,因為從問卷中得知,將近七成的媽咪有妊娠紋,只有三成的媽咪表示沒有妊娠紋,所以妊娠紋出現的比例算是頗高。至於妊娠紋都在孕期哪一個階段出現,有近五成的受訪者表示,在孕期後期出現了妊娠紋,其餘有近一成四是在孕期中期出現,在孕期初期就出現妊娠紋的比例僅佔1.2%。而已經出現妊娠紋了,產後是不是積極進行消除措施呢?高達六成二的媽咪並未對已經出現的妊娠紋進行補救的動作,只有近四成的媽咪會做一些補救措施,包括約二成四的媽咪採用擦腹部緊實霜的方式來消除妊娠紋,6.7%採用多做腹部緊實運動的方式,5.9%擦美白霜,0.1%進行美容。也有媽咪表示因為妊娠紋長在屁股上,她利用做縮肛運動加上擦乳液的方式來消除妊娠紋。除了妊娠紋外,黑色素沉澱也是另一個困擾著媽咪的問題,而且黑色素沉澱的部位每個人不同,根據問卷調查發現,乳暈是最多媽咪出現黑色素沉澱的部位,有六成一的媽咪填寫這個選項;第二是佔近二成七的腋下黑色素沉澱;第三則是黑斑問題佔一成九,第四名是脖子黑色素沉澱佔10.7%。其他出現的部位還包括:肚子中線變黑、綁托腹帶的部位有黑色素沉澱、大腿內側、膝蓋與手腕等關節處、長雀斑以及原本的雀斑更明顯、長痣以及痣的顏色變更深、胯下兩側等。而完全沒有出現黑色素沉澱者佔22.7%。延伸閱讀「孕期皮膚狀況調查結果公佈」:http://www.uho.com.tw/sex.asp?aid=9616

打噴嚏就漏尿 產後容易尿失禁?!

打噴嚏就漏尿 產後容易尿失禁?!#懷孕

文/媽咪窩雜誌採訪/余靜雯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主任 詹景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婦產科主任 林姿吟產後的妳,不知從何時開始只要出現牽動腹壓肌的動作,如跳耀、大笑、咳嗽、打噴嚏、爬樓梯或提拿重物時,尿液就會不自主地流出?該如何解決這種令人害羞的困擾呢? 根據調查報告指出,婦女每4人就有1個人有漏尿的困擾,隨著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懷孕的婦女更有高達30~50%的人有尿失禁的困擾,雖然產後絕大多數的婦女可恢復正常,不過,將來再度懷孕或是年紀變大時仍有復發的傾向。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主任詹景全表示,漏尿也就是所謂的「尿失禁」,是指尿液不自主流出,並會造成社交、個人心理及衛生上的問題。尿失禁可分為四種型態,分別是:應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滿溢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而產後的尿失禁大部分是屬於應力性尿失禁。詹景全主任指出,懷孕時,子宮從原本約70公克增加至4~5公斤重,長期壓迫骨盆肌肉組織,造成骨盆底肌肉鬆弛;加上生產過程中,胎兒經過產道,可能使陰道裂傷或支配提肛肌的神經血管斷裂,使支撐膀胱、子宮、腸子的骨盆底肌肉萎縮、無力、鬆弛,是造成產後尿失禁的主因。此外,胎頭擠壓膀胱造成膀胱水腫、無力或膀胱過度膨脹,也容易導致產後尿失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婦產科主任林姿吟也表示,如果在生產過程中第二產程過長、胎次過近、孕前體重過重、胎兒體重過重(超過4,000公克)、生產次數過多、產婦年齡過大等,都將大大提高產後尿失禁的機率。她進一步表示,由於在使用產鉗生產時,胎頭被拉下的速度遠快於正常的分娩,進而對神經、骨盆底的結締組織產生牽扯、傷害。倘若在生產過程中,迫不得已使用產鉗或真空吸引器生產或是產婦用力過度、使力不當,產後漏尿的情況將更為嚴重。另外,尿失禁與生產的方式也有相當大的關聯性,有些孕婦會選擇以剖腹產的方式來降低產後尿失禁的情況。針對於此,林姿吟主任指出,雖然生產方式採取剖腹產且未經過產痛的產婦,日後漏尿的機率小於採自然產或經過產痛的剖腹產產婦,但並不表示,選擇剖腹產就不會發生尿失禁。而且也要考慮剖腹產可能會增加感染的風險,因此,為了預防尿失禁而選擇剖腹產未免有點矯枉過正。延伸閱讀「尿失禁的分類表」:http://www.uho.com.tw/sex.asp?aid=9949

羊膜腔內注射MTX成功治療子宮頸懷孕案例報告

羊膜腔內注射MTX成功治療子宮頸懷孕案例報告#懷孕

子宮頸妊娠是一種罕見和異常形成的異位妊娠,懷孕發生率估計為1:2400至1:50000,如果不及早發現和治療,往往因為棘手的出血問題,必須進行子宮切除手術。「Methotrexate廣泛用於治療滋養細胞疾病,最近可被用來成功的治療輸卵管間質和宮頸異位妊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有一成功案例,這位孕婦在懷孕7週時被診斷出子宮頸妊娠,並接受在羊膜腔內注射Methotrexate藥物治療,以抽血測β-HCG濃度來追蹤病情變化,於注射後72天β-HCG濃度回復正常(< 10mIU/ml)。治療後13個月再度懷孕,足月剖腹生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婦產科醫師陳英傑指出,子宮頸妊娠發生的條件,例如以前有接受治療性流產、Asherman症候群、前胎剖腹產、暴露在己烯雌酚(DES)、有子宮肌瘤和行體外受精者易發生。診斷標準:例如月經週期延遲後的無疼痛性子宮出血、一個比子宮底部還大的柔軟子宮頸(簡稱「沙漏」子宮)、懷孕胚胎牢固附著在宮頸管、一個密閉的子宮頸內口、一個半開的子宮頸外口。超音波診斷方式:子宮腔無內容物或假的胚胎囊、子宮內膜蛻膜轉化與結構緻密迴聲、瀰漫性子宮壁結構、沙漏形子宮、子宮頸管膨脹、子宮頸管妊娠囊、胎盤組織在子宮頸管、密閉的子宮頸內口。鑑別診斷法:正在流產狀態、子宮頸癌、子宮頸或粘膜下子宮肌瘤脫垂、滋養細胞腫瘤、前置胎盤、低位性胎盤。治療方式:外科治療例如Shridokar環紮術、子宮頸內插入一條30毫升導尿管、血管造影動脈栓塞術、子宮動脈或髂內動脈結紮術、子宮切除術。內科治療例如於羊膜腔內或肌肉注射MTX治療,羊膜腔內注射氯化鉀注射液等。陳英傑說,治療子宮頸妊娠成功的策略,為避免子宮切除及讓孕婦生育能力得以保存。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