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

婦女化療恐不孕 凍卵可望保「生機」

婦女化療恐不孕 凍卵可望保「生機」#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化療對於女性的卵巢及卵子,有極大的殺傷力,往往尚未生育的女性,在不幸罹癌後,因為化學藥物很可能從此喪失生育能力,不過拜醫學科技所賜,現今的冷凍卵子技術,已可在不影響化療療程時間的前提下,又能配合女性經期,將卵子保存住,留得未來生兒育女的機會。未婚女凍卵 保存可貴生育能力台中就有一名三十一歲且未婚的婦女,因為罹患癌症,必須在開完刀後隨即追加化療。然而化學藥物對卵巢及卵子具有無法回復的殺傷力,患者又尚未結婚生子,考量她日後恐無法有正常的生育功能,主治癌症的醫師遂建議她先進行卵子冷凍手術,以保存可貴的生殖能力。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醫師何彥秉說,由於時間緊迫,整個過程絲毫不容差錯,既不能延誤化療時間,取卵數量也需足夠,患者的經期還要搭配得上。在這種情況下,採取黃體期緊急用藥來作調整,讓患者的體能狀態與治療合拍,沒有別的選擇。好在過程非常順利,無論是取卵顆數,或是成熟卵子、可冷凍卵子,數量均在預期之上,一次到位,患者終能放心展開隨後的化學治療。 何彥秉指出,同樣是刺激排卵,傳統試管嬰兒技術耗時頗長,往往就無法解決類似的困境。事實上,卵子冷凍手術已列為正規療法,保存技術近幾年更有突破性進展,讓快與好兩全其美不再是奢求。國人的癌症發生率逐年攀升,發生年齡也有下降趨勢,罹癌的未婚或未孕婦女,積極抗癌的同時,還要面對即使日後月經週期恢復正常,不孕機會極高的殘酷事實。何彥秉認為,化學藥物造成的卵巢功能衰竭,目前雖然無解,但在醫藥科學發達的今日,對於尚未生育的罹癌女性,無疑是一大福音。

對抗妊娠紋不能等!懷孕3個月為關鍵

對抗妊娠紋不能等!懷孕3個月為關鍵#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愛美是人的天性,就算當了媽媽也是一樣,但隨著懷孕期間賀爾蒙、體重的改變,就會開始出現妊娠紋,且根據調查發現,在台灣有高達七成的孕婦,有這方面的困擾,但卻總是想生完再說,對此醫師表示,若想擺脫醜醜的妊娠紋,只要從懷孕初期3個月後,開始每天持續進行保養,就可以預防生成。妊娠紋形成後 是無法改善的皮膚科蔡依倫醫師表示,妊娠紋只要形成後,就無法改善,只能避免更加惡化,而妊娠紋的原因主要和2個因素有關,第一是體重增加,在懷孕時腹部會快速膨脹,當皮下纖維的任性無法負荷膨脹速度時,就會開始出現紋路,尤其是下腹部最容易忽略,此外,醫師提醒就連大腿內外側、腰部也是容易產生的部位,民眾應多加留意;第二則是體質因素,一旦皮膚的結締組織屬於鬆弛狀態,就容易產生妊娠紋。懷孕3個月開始保養 有助於對抗妊娠紋只要做好預防措施,有助打造無暇孕肚?醫師表示,只要從懷孕3個月起,挑選適合自己膚質、質地清爽、容易吸收的肌膚調理產品,並且每天塗抹2~3次,持續不間斷,才能守住肚皮的性感美麗。除此之外,也建議民眾洗澡後,在浴室直接塗抹產品,是有助於立即鎖水,達到更好的預防功效。

樂閱讀/懷孕期間異常出血 恐影響胎兒

樂閱讀/懷孕期間異常出血 恐影響胎兒#懷孕

只要是育齡婦女,陰道出血要先和懷孕問題連結,只有在懷孕初期有出血就需要就醫。懷孕6到12天出血,是受精卵著床植入子宮內膜後所產生的,出血很輕微,可能持續幾個小時到幾天。若懷孕8到12周出血,則可能和子宮外孕或流產有關。下面也彙整了一些原因。子宮外孕/是指受精卵著床在子宮以外的地方,最常見著床處是輸卵管,子宮外孕若未早期發現,可能會危及生命,發現後應盡早手術治療。葡萄胎妊娠(也稱妊娠滋養細胞疾病)/這是類似胎兒異常組織生長在子宮內的情況。有可能是癌症。流產/是指胎兒無法健康存活而導致自發性流產,胎兒組織可能完全或不完全排出子宮外。前置胎盤/若在懷孕12周以後有陰道出血,可能存在前置胎盤的問題。胎盤長在子宮下段,可能部分或完全覆蓋在子宮頸上方。前置胎盤可能導致嚴重胎盤出血,會危及母親或胎兒生命安全,所以嚴重前置胎盤則需剖腹產,以免造成胎盤出血。所以若先前有剖腹產、子宮開過刀、前胎發生前置胎盤、吸煙婦女須特別注意。早產/懷孕37週之前,會有少量的血,這是懷孕後期粘液栓掉下所導致的問題。胎盤早期剝離/胎盤和子宮壁分離所產生的問題。胎盤早期剝離對母親和嬰兒非常危險的。子宮破裂/從先前剖腹產疤痕處裂開。需要緊急剖腹產。產後大量出血/可能是子宮收縮不良,或有胎盤殘留在子宮裡。(本文作者/仇思源)(摘自/婦產科醫師寫給女人一生的健康書/凱特文化出版)

女子懷孕暴增25公斤 產後胸部成「乾柴木瓜」

女子懷孕暴增25公斤 產後胸部成「乾柴木瓜」#懷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0歲的年齡、60歲的「胸部」竟真實發生在一名陳姓女子生產過後的慘狀。這名女子在懷孕過程中,婆婆為了讓母子皆「養分充足」,於是各種生擒猛獸、十全補湯,全都「狠狠」上桌;不料,懷孕9個月時體重已暴增將近25公斤,導致哺乳期過後,體重雖漸漸下降,但胸部竟嚴重下垂,雙峰頓時走山,垂如「乾柴木瓜」,胸部年齡幾乎與60歲的老婦相同,讓她自信全失! 懷孕體重胖超過12公斤 幾乎篤定胸部下垂?事實上,人體的脂肪組織常會因老化而變得鬆弛,漸漸無法抵擋地心引力,臉部是如此,體積與重量更大的乳房更是如此,尤其女性經過懷孕脹乳後再萎縮的過程,更加重乳房下垂的程度。整形外科醫師呂旭彥指出,現代婦女愈來愈在意產後身材,幾乎每10個女性,就有5名到診所求救,他強調,如果在懷孕過程中,體重胖超過12公斤,產後胸部幾乎是「篤定」會下垂。他進一步解釋,胸部下垂分為輕、中、重度,判別方式會依乳頭超過乳房下緣長度而定。整體而言,輕度乳房下垂是指乳頭位於乳房下緣皺摺以下1公分以內;中度乳房下垂,乳頭位於乳房下緣皺摺以下1~3公分;而重度乳房下垂,乳頭位於乳房下緣皺摺下方3公分以外。呂醫師指出,對於改善乳房下垂的問題,門診約6成的婦女會透過按摩乳霜搭配雷射光療,且在日常生活中穿戴具有塑型效果的胸罩,胸部大致上都能回復以往;但中度與重度病患,就得靠其他針對脂肪的方式進行治療,如:俗稱緊塑V顏電波的Viora Reaction System、超音波拉皮、懸吊手術、縮乳手術等。醫師同時提醒,若民眾有意願以非侵入性進行治療,建議先詢問有相關縮乳經驗的整形外科醫師,再評估治療。電波、超音波拉提配運動 胸部才能顯著復原近年來,非侵入性手術受到多數民眾的青睞,因此在能不進行侵入性手術的前提下,電波或超音波拉皮,就成了乳房下垂婦女的治療首選。呂旭彥醫師表示,電波拉皮與超音波拉皮是透過熱能,促進皮下組織膠原蛋白,讓乳房恢復以往的支撐力。然而,雖目前非侵入式治療早已成為皮膚各種鬆弛症狀的治療新寵,但醫師強調,無論是超音波或電波治療,乳房最多只能回復一個層級,且治療期間要多加運動與穿著塑型內衣,不能只認為單靠儀器,就能改善問題。呂醫師呼籲婦女朋友,若要防止產後胸部下垂,首要注意就是維持體重不增胖超過12公斤,懷孕期間也別無止盡的吃吃喝喝,應保持少鹽、少糖、低油脂、高蛋白的飲食方法,此外,若產後胸部下垂的婦女朋友,除了就醫治療之外,更要記得飲食控制,尤其是高油高脂的食物盡量少吃,並且維持良好運動習慣,才能讓胸部風華依舊!

母親懷孕染腸病毒 當心傳染給新生兒

母親懷孕染腸病毒 當心傳染給新生兒#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疾管署公布1例克沙奇B5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個案,為居住北部的新生男嬰,10月2日出生後第7天出現發燒,合併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異常、肝炎及心肌炎等症狀,於加護病房救治5天後,病況轉趨穩定,日前已康復出院。提醒準媽媽及家有嬰幼兒的民眾,應注意自身及幼兒的健康狀況,落實正確勤洗手,防範感染腸病毒。新生兒感染克沙奇B型病毒 嚴重恐致死自2003年迄今,國內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個案中,以感染克沙奇B型最為常見,其次為伊科病毒;克沙奇B型感染者當中又以克沙奇B3型最多,佔85%,B5型僅有1例。感染克沙奇B型病毒者,絕大多數症狀輕微,一周內可自然痊癒,但是新生兒感染時,可能引發心肌炎、肝炎、腦炎、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異常、多發性器官衰竭,嚴重威脅生命。目前累計共6例腸病毒重症個案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目前主要流行的腸病毒型別為克沙奇A型,最容易導致重症的腸病毒71型無明顯活躍跡象。今年截至為止,累計共6例腸病毒重症個案,分別為克沙奇A2型、A5型、A16、B5型、腸病毒71型及伊科11型,其中感染伊科11型的新生兒不幸往生。雖然目前已過腸病毒流行高峰,疾管署仍持續密切監測各型別腸病毒的活動情形,防止疫情發生。產前14天至分娩前後 媽媽們應多留意幼兒狀況疾管署表示,腸病毒可能透過自然生產過程或產後接觸傳染給新生兒,提醒準媽媽們,產前14天至分娩前後,應注意自身及其他家中幼兒的健康狀況,如有發燒、上呼吸道感染、腹瀉、肋肌痛等症狀,應告知醫師,並與新生兒採取適當隔離措施,除此之外,也再次呼籲家長與幼童都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落實正確勤洗手。若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青少年第一次性行為 五成六未戴套

青少年第一次性行為 五成六未戴套#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在性觀念愈來愈開放的今日,我國青少年,平均第一次性行為的年齡,降低至十六歲,且青少年因過於衝動的身心,以及避孕知識不足的情況下,高達五成六於的一次性行為中,沒有任何的防護措施,使台灣每年有許多未成年青少女懷孕的問題,此外我國意外懷孕的女性,也不佔少數,國民健康署就呼籲,發生性行為,務必使用保險套防護,以免發生意外懷孕及性病的傳染。台灣未成年青少女懷孕率降低 國健署指出,我國15~19歲未成年青少女生育率已由92年10.89‰降至102年3.92‰,依據2013世界衛生組織統計(World Health Statistics)資料顯示,我國15~19歲青少女生育率與OECD國家比較,台灣為第2低,僅高於南韓(2‰)。每年高達三千人未成年懷孕另依據國民健康署出生通報統計年報顯示,未成年(未滿20歲)青少女102年所生之新生兒數仍有3,053人,活產數為2,982人;其中「早產、低體重及死產」比例分別為11.50%、12.24%及2.33%,明顯高於全國平均值之9.05%、8.6%及1.14%,表示未滿20歲青少女生產較易早產、生出低體重兒及較高的死產。未成年青少女懷孕不僅會對個人及新生兒的健康造成影響,也有多數青少女在就學中,因懷孕生子而中斷學業,間接影響到自我的身心靈發展,因此當青少年發生性行為時,採取正確的避孕措施不僅能避免未預期懷孕的發生,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措施。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提醒,青少年在面對兩性交往的人生課題時,要好好思考,愛惜自己,並讓自己保持清醒冷靜的行為能力。青少年在交往及約會時,應了解健康約會的秘訣與求助的管道,可讓兩者的愛情關係更加溫及避免未預期懷孕的問題。

子宮斷成兩半 縫合成功後奇蹟懷孕

子宮斷成兩半 縫合成功後奇蹟懷孕#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36歲的許小姐,在三年多前懷第一胎時,子宮內有2~3顆約3公分大的肌瘤,但定居在卡達的她,在當地醫院的就診下,醫師告訴她肌瘤並不影響懷孕或生產,沒想到懷孕後,肌瘤竟越長越大,讓她猶如挺顆雙胞胎孕肚一般辛苦。後來,許小姐與丈夫求遍國內、外名醫,希望摘除肌瘤並保留胎兒和子宮,但得到的答覆都是不可能,因為手術困難且風險高,容易造成大出血,可能得摘除子宮才能保命,直到最後求治北醫附醫婦產部,在剖腹取出女嬰後,醫師發現孕婦腹中是一顆長達40公分、重3.5公斤的巨型肌瘤,貫穿子宮、塞滿骨盆腔。在取出肌瘤時,醫師先綁住雙側子宮動脈,減少出血,就在肌瘤切除的瞬間,,子宮突然斷成兩半,情況危急,所幸醫師已先綁住雙側子宮動脈,減少縫合即時將子宮成功縫合,過程中胎兒、母親均無恙,五天後順利出院。不僅如此,斷成兩半而縫合的子宮,居然沒影響他們再度自然懷孕,日前因產前出血緊急剖腹產後,母子均安。婦女生育年齡高 合併子宮肌瘤率也高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劉偉民醫師表示,子宮肌瘤為婦科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35歲以上婦女大約三分之一都有肌瘤的存在,但大多是沒有症狀的,但若是出現經血過多、疼痛,和直接由腫瘤壓迫造成的頻尿和腹脹等常見症狀時,民眾們就要提高警覺,多加留意。此外,懷孕中合併發生子宮肌瘤的機率約為2%,常於產檢中發現,且伴隨著婦女生育年齡的逐年增高,懷孕中合併發生子宮肌瘤的案例也似乎逐年增加。仔細評估孕婦狀況 剖腹產同時也能切除肌瘤在治療上,若是症狀較輕微者可使用藥物控制症狀,停經後因缺少女性荷爾蒙刺激,肌瘤即會逐漸縮小,症狀也自然消失,除此之外,在一般傳統觀念上,為了減少分娩時大出血的風險,除了少數長在子宮表淺處的肌瘤,可在剖腹產時輕易摘除外,對於體積較大或深處的肌瘤,剖腹產時多不建議同時施行切除,而大多選擇繼續觀察或日後再安排肌瘤切除手術。但根據近年的研究顯示,若能對孕婦的情況予以小心評估,剖腹產時同時切除肌瘤仍是可行的。

五成孕婦受便秘所擾 8招助順暢

五成孕婦受便秘所擾 8招助順暢#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粗估,大約有五成孕婦,會在懷孕後期,出現嚴重便秘的情況,台北就有一名二十六歲的李小姐,懷孕五個月後,開始有嚴重便秘的狀況,使她時不時還要浣腸才能順利排便,嚴重還會肛裂出血,醫師就表示,孕婦如嚴重便秘,又時常用浣腸,恐怕會導致早產。懷孕壓力大 便祕症狀加重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郭安妮醫師表示,從臨床經驗估計,約有五成孕婦有便秘問題,輕則解便不順,重則長期便秘。若懷孕前就有便秘習慣者,懷孕後會因荷爾蒙變化,加上懷孕壓力大而加重便秘症狀,讓孕婦飽受困擾。郭安妮解釋,孕期便秘主要原因在於腸胃蠕動受到黃體素荷爾蒙分泌增加,引起腸胃蠕動減慢,增加大腸對水份的吸收,造成糞便變硬難解便。另外懷孕時子宮會壓迫大腸及直腸,造成壓迫性便秘。孕婦常用浣腸 恐誘發子宮縮收郭安妮說,不少孕婦的便秘是因為偏食所造成,懷孕期間補充過多肉類食物,水份及纖維質攝取不夠,加上運動量變少,都會造成孕婦便秘。值得注意的是,若懷孕期間持續靠浣腸排便,可能誘發子宮收縮,增加早產風險。郭安妮建議,有便秘困擾的孕婦可以參考以下做法:1) 多吃糙米、全麥及蔬菜、水果等高纖食物,增加腸胃蠕動。2) 多喝水,建議每天至少喝2000cc。3) 定期補充益生菌,增加腸道好菌。4) 養成定期排便習慣,馬桶不要蹲太久,也不要過度用力。5)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麻辣火鍋、咖啡及茶等。6) 養成適當運動習慣,可以多走路或做簡單瑜珈動作。7) 保持愉悅心情,多聽聽音樂及做腹式呼吸。8) 求助婦產科醫師,若以上做法都無法改善便秘問題,應尋求醫師開立適合孕婦使用的藥物,千萬別自行使用軟便劑或浣腸。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