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

餐桌上的藥方!納豆、糙米飯提高免疫力

餐桌上的藥方!納豆、糙米飯提高免疫力#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飲食中有等同補藥的好東西,而首屈一指的是糙米,第二個是納豆,接下來是蘿蔔乾和乾燥的香菇。1)糙米飯講到改變飲食習慣,很多人會把配菜改為素食,但這只能帶來某種程度的改變,即使主食是飯,也必須謹慎地挑選。一定要遠離白飯,每一餐需要的是沒有被精緻化的糙米飯。對於高血壓的人,我強調吃糙米飯的理由,不是糙米裡面各式各樣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而是必需胺基酸和必需脂肪酸在糙米內的緣故。而且,它還具有鈦酸、酚醛、硒、維生素E,可防止氧化,這些營養素95%以上都集中在米糠和胚芽裡,在白米精緻化的過程中已經將那些營養素全部剔除掉,所以「白米裡只有碳水化合物,是營養不足的原因」這句話才會出現。大概需要吃到九碗白飯,才能取得超過一碗糙米飯的營養素。糙米好的理由,還有一點是它的外殼裡有質地優良的纖維質仍保留著,吃進去有助於消除慢性便祕、宿便及預防成人病。有些人會問,如果咀嚼的時候,嘴巴感覺難以吞嚥,是否可以用大麥飯來取代糙米飯。大麥飯在製成的過程中,也將大部分豐富的纖維質剔除掉了,它的營養成分,幾乎和白米差不多。如果覺得吃起來難以吞嚥,可以把糙米與胚芽米,用1比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把它放在水裡浸泡半天,泡開後再來煮飯,就會比較容易咀嚼。如果有腸胃問題或消化吸收有困難的人,可以將糙米和雜穀混在一起。切記,吃糙米飯時必須充分咀嚼30下以上。2)清麴醬(納豆)和我們前面提及的「清血醬」一樣,它是一個相當優良的食品。清麴醬被稱為「田裡長出來的牛肉」,以豆類為原料,具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三大營養素,是一種卓越的健康食品。清麴醬是比藥品卓越、強力的抗氧化劑,可作為血液解毒劑來進行作用,能保護整個身體的免疫系統並能使其延緩老化。在清麴醬的蛋白質裡所製造的胺基酸,無法由人體自行合成,必須藉由食品才能吸收到含有8種必需胺基酸。清麴醬的脂肪大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容易被消化吸收,也能夠溶解累積過多的脂肪。我們一定要藉由飲食來攝取清麴醬的脂肪及透過飲食來攝取含有亞麻油酸的必需脂肪酸。有報告說,清麴醬含有的維生素B1、B2、B6、B12為各種維生素之首,其能消除疲勞,具有強化免疫力的效果也在這裡,礦物質也非常豐富,含有鈣、鐵、硒、銅、鋅、錳、鎂、鉀等,比其他的食物含量多更多,還能強健骨骼,具有預防各種疾病的效果。清麴醬是由芽孢桿菌豆子發酵而成,裡頭含有各式各樣的乳酸菌。芽孢桿菌不僅能提高蛋白質的吸收率,還能被人體吸收,進入大腸達到整腸作用。所謂整腸作用,是在大腸裡促進對人體有益的乳酸菌成長繁殖,並能抑制有害菌類的生長。3)蘿蔔乾、乾燥的香菇雖然蘿蔔乾好像只是把蘿蔔曬成乾,但功效驚人。它被曬乾後縮成膳食纖維,比在曬乾之前的蘿蔔多了足足有15倍之多。鐵的含量達48倍、鈣質則為22倍之多,對貧血或骨質疏鬆症有預防的效果。香菇和蘿蔔乾一樣,透過乾燥的過程可使效能極大化。香菇含有降低膽固醇指數的香菇嘌呤特有成分,比曬乾前足足多了12倍之多。香菇是預防癌症的食品,平時最好常攝取,菇類所含的香菇多糖具有提高免疫力的功能,它對維生素D不足的人相當有幫助。(本文摘自/清血果汁3週解毒計畫,戰勝慢性病!/三采文化出版)

乾布摩擦提高免疫力 不易感冒

乾布摩擦提高免疫力 不易感冒#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做乾布摩擦使得構成自律神經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平衡獲得調整之後,免疫力就可以提高。當免疫力提高時,血液當中的自然殺手細胞(這是殺死或排除入侵人體的細菌或病毒的細胞,可以保護身體,不受造成感冒的病毒或各種外敵的侵襲)的作用便會增強,塑造一個不易罹病的身體。此外,乾布摩擦可以強化皮膚,塑造一個強健的身體。持續做乾布摩擦運動,可以保有高抗刺激性的肌膚。如此一來,就算氣溫急速變化,身體也因為保有可以抗衡的強度,所以「天氣變熱了」、「突然變冷了」時,體溫調節仍然可以正常運作,就不易罹患感冒。另外,持續做乾布摩擦時,可以提高肌膚的防護功能,預防各種感染症上身。乾布摩擦可以調整自律神經,提高免疫力,同時直接強化皮膚,可以對抗寒冷或溫度的變化,所以能夠有效地預防感冒。(本文摘自/真的好神奇!乾布摩擦體操/天下雜誌出版)

壓力暴食5因素導致低體溫 當心免疫力低下

壓力暴食5因素導致低體溫 當心免疫力低下#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身體的溫度要提高才能改善血液循環,而在血液解毒上也很重要。人體的溫度提高,能增強免疫力,所以泡腳、半身浴、喝生薑茶都非常好。首先,改掉讓我們身體溫度降低的生活環境和習慣非常重要,因為即使再怎麼泡腳、喝生薑茶升高身體的溫度,若平常的生活習慣沒有改變,效果也會減半。究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有哪些生活習慣會造成低體溫,了解這些原因後將它們去除,就一定能夠使體溫上升。引起低體溫的環境與生活習慣1)暴飲暴食/體內生成熱度、維持體溫的器官比例上,以肌肉約占整體的20%、此外,肝臟占20%、大腦占18%、心臟約占11%左右。如果暴飲暴食的話,為了消化吸收過多的食物而大量血液流到腸胃,被困在那裡,本來要生產熱度到其他器官的血液量減少,身體本身熱度的產生量減少了,體溫當然會下降。2)攝取過多陰性食品和水分/在韓醫學裡,將食物分為陽性食物和陰性食物。陽性食物性質溫暖;陰性食物性質寒冷。讓身體變冷的食品即為「陰性食品」,食品水分含量很多的飲料、會產生熱脂肪的水果,去除所有營養成分的白砂糖、還有很多水分的葉菜及生菜、麵食、化學調味料和化學藥品,全部都算陰性食品。水是代表性的陰性食物,喝太多冷水、沒辦法排出的水分累積在體內時,會引起水中毒;連睡在寒冷的地方、拉肚子,或長時間在冷氣房裡所產生的頭痛、下雨時才有的神經痛,全都是水中毒症狀,如果吃很多這種陰性食品會導致體內所有熱度下降。3)限制過多鹽分/近來,鹽分被認為好像是影響健康的敵人一樣。在韓醫學上把鹽分視為是能使身體產生溫熱的東西。在日本某一個地方,為了減少高血壓或腦中風的發生率而減少鹽分的攝取,但他們的血壓沒有減少,反而增加腦梗塞的死亡率,這是因為過度輕看鹽分的重要性才發生的事。過度減少鹽分攝取的飲食習慣,無法幫助維持體溫。當然,一定要避開化學鹽分,並攝取含有豐富礦物質的海鹽,如果能常運動把鈉排出去的話,就沒有造成心臟負擔的問題,更不用擔心高血壓,還能維持平均體溫。4)壓力/受到過大壓力,不僅心情不悅,身體也會變得不舒服。當我們承受壓力時,有一條自律神經的交感神經會變得活潑,會增加緊張的荷爾蒙腎上腺素或是降腎上腺素,以及皮質醇的分泌腎上腺素會使血管縮小,血液循環變得糟糕,使老廢物質容易在體內累積,同時也增加血液裡的膽固醇和中性脂肪,使血液被污染。還會增加製造血酸的纖維蛋白原讓血液被污染的速度變快,引起腦血栓和心肌梗塞。皮質醇融化白血球裡的淋巴細胞降低免疫力,容易引起罹患各種疾病的作用。這樣的結果會使血管縮小,讓血液循環變得不好,整個身體因而變得冰冷。5)室內、外溫差嚴重/室內溫度和室外溫度差異很大,也會造成低體溫症。夏季是很危險的季節,若室內空氣大約25度上下,走到室外大概30度左右,對外部刺激產生敏感的自律神經會因此失去平衡。這種情況反覆發生的話,疲勞不易紓解,不容易熟睡,食欲也會變差,當然肩膀會痠痛、手腳冰冷,導致自律神經系統混亂,使血液循環更加惡化,同時還會導致賀爾蒙系統或消化系統異常。(本文摘自/清血果汁3週解毒計畫,戰勝慢性病!/三采文化出版)

蔬果酵素含營養植化素 增免疫力與抗氧化力

蔬果酵素含營養植化素 增免疫力與抗氧化力#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許家瑋/採訪報導)現代人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身體總會有些莫名的小症狀,如代謝不佳、腸胃不好等。因此,「酵素」產品一直是深受國人喜愛的保健食品,然而我們人體本身就會產生酵素,還需要經過服用來補充嗎?台北醫學大學謝明哲教授表示:「我們常講的酵素,其實應該稱之為『發酵物質』,也就是『酶』,與身體自己產生的酵素其實是不一樣的。」酵素增強人體免疫作用 熟食攝取量有限謝教授說,「『酵素』一詞其實是由日本語直接使用,指的就是發酵物質,能激發體內解毒的酵素活性,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能增強人體免疫作用。」謝教授強調,提高抗氧化力對人體是重要的,細胞被氧化破壞會帶給人體帶來疾病的發生,例如老化易癡呆、眼睛白內障、心臟病...等,酵素耐熱的溫度約攝氏50度左右,而平日國人飲食習慣為食用肉、蛋、魚等所煮成的熟食,因此從食物中獲得的酵素量十分有限。蔬果酵素含5大營養 發酵時間長較佳由蔬果中發酵出來的酵素,內含有植化素,植化素主要分為類黃酮素、類胡蘿蔔素、多酚類、有機硫化物與植物性雌激素等五大類,能幫助人體加強免疫能力與抗氧化力等。謝教授表示,較長時間發酵的蔬果,可以完整釋放蔬果的營養素,將有益菌培養到最具有活性,且把大分子的營養成分充份分解,轉化成為易於人體吸收的小分子物質。在蔬果發酵的過程,謝教授建議,發酵中所使用的蔬果,在挑選上除了多元化,非單一蔬果製成之外,更要注意其來源產地是否無汙染,若是有農藥殘留或是使用來路不明的食材,可是得不償失。而發酵的方法,以整株食材不切碎的方式釀造,把整株蔬果進行發酵,較能保留住食材的完整營養。酵素怎麼挑?謹記五大要點謝教授說,其實發酵物質就像是每天多補充蔬果一樣,沒有特定的食用限制,每個人多食用蔬果都是好的,而酵素的服用最好還是要稀釋,可與水、果汁或豆漿等飲品一併食用。至於酵素如何挑選,以下5點提供給民眾參考:1) 發酵期長/發酵720天、540天、60天的酵素各有不同,越有足夠   時間發酵的酵素,越容易讓人體吸收。2) 食材整株完整發酵/能保留住食材的完整營養。3) 純度高/不添加水份及其他化學物質。4) 菌種/酵母菌的種類會影響酵素的品質。5) 個人狀況/不同類型的民眾適合不同的酵素,例如建議孩童選擇    適合孩童食用的酵素產品。

8成癌友蛋白質吃不夠 恐影響免疫力

8成癌友蛋白質吃不夠 恐影響免疫力#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對抗癌症的過程中,除了要積極用藥、接受治療外,日前國內更有項最新研究發現,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取,不僅能清除自由基、提高體內的抗氧化能力,還可以降低發炎反應,提升治療的功效,此外,蛋白質攝取也很重要,若長期缺乏的話,也會影響免疫力,因此,提醒民眾在抗癌的過程中,不要忽略了蔬果、蛋白質的攝取。蛋白質攝取不足 恐增治療的困難度該研究主要是由癌症關懷基金會與台大研究團隊,共同針對116名癌症患者進行3個月的個人化營養評估、飲食指導與全食物補充的研究,結果發現,有高達8成的癌友蛋白質營養不足,進而影響骨骼肌代謝活力與免疫機能,並不夠合成體內的防衛分子和細胞,長年累計下來,恐會增加治療的困難度。但經過全食物指導,每天給予一杯堅果豆奶以及正確的蛋白質攝取目標,三個月後骨骼肌代謝活力改善了19%,免疫機能則改善了37.5%,若能長期實踐,還能有助於提升癌友的健康。提升免疫、抗氧化力 對抗癌症好給力除此之外,研究也發現充足的蔬果,有助於提升抗氧化力,幫助體內清除自由基,加速身體康復速度、降低復發率,所以,癌症關懷基金會也提供2道食譜,幫助患者輕輕鬆鬆補到營養,增加免疫、抗氧化力:1)高鈣黑芝麻豆漿/準備各25克蒸熟黑豆、黃豆、大薏仁、紅薏仁以及4克熟黑芝麻、6克亞麻仁籽、約250c.c.熱開水,打成汁即可飲用。●黑芝麻因富含鈣質與鐵質的食物,加上黑豆、黃豆是優質蛋白質來源,有助於建造肌肉組織,提升免疫力,也可預防骨質疏鬆症,是均衡且高鈣的精力湯。2)彩虹沙拉/先用190克(2個)百香果、1顆檸檬、蜂蜜、鹽、10克橄欖油製成醬料,接著準備90克美生菜、10克紫高麗、25克玉米筍、10克洋蔥、10克燙熟黑木耳、150克(20粒)小番茄,以及各20克紅蘿蔔、黃甜椒、青椒,淋上即可。●集結「紅、橙、黃、綠、紫、黑、白」七彩顏色,能攝取到最豐富的抗氧化營養素。

疲倦、沒精神 當心是免疫系統亮紅燈

疲倦、沒精神 當心是免疫系統亮紅燈#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現代人常因工作導致生活作息不正常,一沒事就頭痛、流鼻水,但可別輕忽平常的小感冒,其實這當中隱藏許多「亞健康族群」,就是在健康報告上無明顯異狀,但平日卻常感到疲倦、懶散、沒精神,或是有血糖、血壓、血脂高的代謝侯群,這些都是身體機能亮起的警告燈,因此,若能從平時找出適合自己的保健配方,增加自身免疫力,將有助打擊病菌。藥物治療不給力 應加強預防保健預防疾病最重要的便是維持免疫系統的平衡,因為根據研究指出,心臟病、癌症、失智症等都和身體慢性發炎有關,多數人選擇就醫拿藥,但可惜許多疾病對於藥物治療都無法達到百分百的攻效,某些惡性腫瘤甚至對治療的效率只有四分之一,因此最重要的便是加強預防保健。因此,家醫科鄭鈞云醫師指出,由於每個人體質不同,應該用不同方式來預防疾病,例如透過對於免疫系統的調整,能改善免疫系統的各種疾病,以及預防因慢性發炎所引發的疾病。例如:免疫激活療法,是利用抗原抗體的特異性反應,檢測出血液中免疫細胞受刺激後蛋白質的含量,找出調節免疫系統的個人化益生菌株,經過補充,再讓作用的菌株定植於腸道,以達到調節。 

燙傷患者補充6營養素 提升免疫力助修復

燙傷患者補充6營養素 提升免疫力助修復#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日因八仙塵爆,國人對於燒燙傷的相關資訊更加重視。營養師表示,燒燙傷的患者比起平時約需要提高約2倍的熱量,而且蛋白質需佔總熱量的20%,如此才能應付肌肉及體蛋白組織的快速分解。此時若給予足夠的熱量以及必要的營養素就能幫助傷口組織修復、抵抗外來的感染與肌肉組織的耗損,幫助傷口早日復原。加強攝取高熱量、高蛋白食物大千綜合醫院鄭羽孜營養師說明,由於患者的嚴重度不同,腸胃道功能也會改變,從消化不良到腸阻塞,甚至無法進食都是有可能發生的,因此會依患者的狀況給予從流質、半流質、軟質到正常飲食等不同的營養處置。鄭羽孜營養師建議,當患者能正常由口進食後,除了基本高熱量高優質蛋白食物,例如:豆魚肉蛋類之外,以下這些營養素及礦物質也有助於傷口修復及提升免疫力:●蛋白質/可動物性蛋白質較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因此建議每餐可攝入2-3兩的肉類,例如鱸魚湯、粉蒸排骨或是珍珠丸子都是不錯的選擇。●維生素C/維生素C可參與膠原蛋白合成及提昇免疫功能,助傷口癒合,因此每天建議攝取兩次,每次500毫克,像是芭樂及柑橘類水果都含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A是維持免疫功能和表皮生長的重要營養素,建議每天攝取10000IU,像是胡蘿蔔、甘藷、南瓜、深綠色蔬菜、肝臟、牛奶等都是富含的食物。●鉀/為了讓蛋白質有效的被利用,補充鉀是重要的元素,可從香蕉或奇異果中攝取,也可將紅豆、綠豆做成簡單甜品。●鋅/鋅是能量代謝和蛋白質合成過程中的輔助因子,建議每日補充220毫克的硫酸鋅,若是天然食物來源,像是瘦肉、牡蠣、肝、蛋、奶製品。●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可維持免疫功能,幫助能量、胺基酸與核酸代謝,也能協助蛋白質合成;像是糙米、全穀類食物、奶類、深綠色蔬菜、肝臟、動物性蛋白質等。燒燙傷的患者從傷口復原、復健到完全康復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每個階段需要補充及加強的熱量與營養素會有差別。因此鄭羽孜營養師提醒,如果患者或家屬有任何疑問,一定要詢問醫院的營養師或醫療人員,切勿聽信偏方而造成傷口或疾病的惡化。

把握時機戰勝過敏 三伏貼提升免疫力

把握時機戰勝過敏 三伏貼提升免疫力#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近來的氣溫動不動就飆升至30幾度,相信有許多民眾都能感受炎夏威力,但據中醫「春夏養陽」、「冬病夏治」的養生觀來說,若能在夏季三伏天,把熱性藥物敷貼在特定穴位,來提高免疫力,就能在秋冬季節交換時,避免外感疾病侵犯,減少哮喘病發作,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三伏貼調整體質 減少冬天過敏症發生率臺中慈濟醫院針對傳統中醫三伏貼療法,進行研究統計顯示,這種治療方法對鼻過敏症狀的患者有61.22%的療效,其中以打噴嚏、鼻塞、流鼻水等症狀改善最為顯著。因此,民眾若能在7月18、25日與8月1日,一年四季中,陽光熱度最強、照射時間最長的時候,把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等熱性藥材研粉敷貼於特定穴位,來調整體質的話,就能減少冬天過敏症的發作機率了。敷貼食生冷刺激物 恐影響療效研究也發現,過敏性鼻炎的病患平時多食用冰品、茶葉、咖啡及水果,且易因天氣變化、早晚溫差、灰塵、塵螨、冷氣等因素誘發,顯示飲食習慣、溫度變化、生活模式與空氣品質可能是影響免疫功能的重要因素。所以,臺中慈濟醫院中醫師伍崇弘提醒,過敏性鼻炎患者在敷貼三伏貼期間,盡量不要從事激烈易流汗運動、忌食生冷刺激物、禁泡冷水等,以免影響療效。敷貼搭配飲食調養 療效才會事半功倍臺中慈濟醫院中醫部強調,三伏貼療法是體現中醫冬病夏治的預防醫學概念,並非常規必要的治療手段,不應盲目誇大功效,而是要依不同體質,配合出適當敷藥材料或建議適當療法,並提供正確的中醫飲食宜忌衛教,配合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的調養,才能事半功倍。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