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

登革熱疫情高於往年 前往東南亞務必防範

登革熱疫情高於往年 前往東南亞務必防範#疫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依據國際監測資料顯示,東南亞數國,包含新加坡、泰國、柬埔寨、寮國等,今年登革熱疫情高於往年。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指出,東南亞為我國歷年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主要國家,為避免可能造成本土傳播,呼籲欲前往東南亞等登革熱流行地區的旅客及商務人士,應採取相關防蚊措施,避免感染。新加坡今年第15週單週登革熱病例數達492例,創近五年新高,已累計通報4334例,幾乎為去年全年度的總病例數。泰國今年截至4月11日病例數及死亡數均為去年同期的3.5倍。另根據疾管局資料顯示,今年截至4月17日目前為止共55例登革熱境外移入個案,為近五年同時期同期平均數的1.3倍。 疾管局呼籲,前往東南亞等登革熱流行地區探親、旅遊或工作時,務必做好防蚊措施,包括穿著淺色長袖衣褲、身體裸露部位塗抹衛生署核可防蚊劑。回國後如有發燒、頭痛、出疹、肌肉或關節痠痛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資訊;另請醫師應於病患就醫時,提高警覺,若發現登革熱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以利衛生機關及時採取防治措施,避免疫情擴大。此外,多數遭登革病毒感染的個案雖無典型症狀,但仍有可能藉由病媒蚊叮咬而傳染給他人,故返國民眾仍應落實居家戶內外病媒蚊孳生源清除,除可避免登革病毒於社區傳播外,亦可保護同住親人及朋友們的健康。

H7N9流感全面防疫 嘉義醫院實地演習

H7N9流感全面防疫 嘉義醫院實地演習#疫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中國大陸人類H7N9流感確診病例數至4月7日24時止共21名確定病例,為確保國內如發生重大疫情時,醫療體系得以持續運轉,嘉義醫院於8日會同嘉義市衛生局於院內進行實地防疫演習,演練進出動線、發燒篩檢、隔離安置和治療等措施。確保醫院對於H7N9流感病患的收治及運作準備情形,提升民眾的醫療照護品質。嘉義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劉世源呼籲,民眾應避免接觸禽鳥類,食用家禽類及蛋類也要完全熟食,同時切記勤洗手避免感染,遠離感染來源,避免購買來路不明之禽鳥及物品,若有咳嗽、發燒、喉嚨痛、頭痛、肌肉酸痛、極度倦怠感等類流感症狀,應立即配戴口罩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病史、工作史、禽畜接觸史及旅遊史;如醫師經臨床診斷認為疑似病例,將依規定向衛生單位通報及治療。劉世源提醒,若近日往返上海、安徽、江蘇、南京、浙江等疫區的人,應隨時自我檢視,提高警覺但切勿驚慌,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注意飲食均衡、適當運動及身體健康。(圖片來源/嘉義醫院提供)

H7N9防疫等級提升 全台22家指定應變醫院

H7N9防疫等級提升 全台22家指定應變醫院#疫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為因應大陸H7N9禽流感疫情升溫,衛生署宣布,依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分級,將國內防疫等級提升為第3級,並公告H7N9列為第5類法定傳染病,如有高燒、併發嚴重肺炎者,將啟動後送機制,從第一線送到全台22家傳染病指定應變醫院。嘉義醫院為傳染病指定應變醫院之一,因應本波疫情,立即召集「H7N9法定傳染病緊急應變小組會議」,啟動應變機制預作準備,並積極配合中央各項檢疫與疫情防堵政策。另外加強宣導倘遇有不尋常之呼吸道感染患者,發燒、咳嗽、喉嚨痛、肺炎等類流感症狀,看診時應加強四問(TOCC)及通報工作,臨床診治時主動詢問旅遊、接觸病史,相關傳染病感染管制防治應變措施之整備與提升收治病患診療能力。嘉義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劉世源呼籲,民眾應避免接觸禽鳥類,食用家禽類及蛋類也要完全熟食,同時切記勤洗手避免感染,遠離感染來源,避免購買來路不明之禽鳥及物品,若有咳嗽、發燒、喉嚨痛、頭痛、肌肉酸痛、極度倦怠感等類流感症狀,應立即配戴口罩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病史、工作史、禽畜接觸史及旅遊史;如醫師經臨床診斷認為疑似病例,將依規定向衛生單位通報及治療。若近日往返上海、安徽、江蘇、南京、浙江等疫區的人,應隨時自我檢視,提高警覺但切勿驚慌,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注意飲食均衡、適當運動及休息,維護身體健康。

疾管局「四策略、五防線」 全面對抗H7N9疫情

疾管局「四策略、五防線」 全面對抗H7N9疫情#疫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對於中國大陸出現全球首見之人類H7N9禽流感疫情,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表示將以流感大流行防治主軸「四大策略、五道防線」因應,及早偵測疫情,並且將疫情阻絕於境外,倘疫情入侵,則運用抗病毒藥劑、社區防疫、病患之隔離收治等措施,阻絕疫病傳染,確保民眾健康。疾病管制局自2004年起,即開始針對流感病毒變異造成全球大流行議題進行各項整備工作,並以「四大策略、五道防線」為防治主軸,「四大策略」包含及早偵測、傳染阻絕手段、流感抗病毒藥劑、流感疫苗,而「五道防線」則為境外阻絕、邊境管制、社區防疫、醫療體系保全、個人與家庭防護,其中特別是抗病毒藥劑的儲備及應用,目前儲備量約23%人口數,並於流感流行季擴大使用對象,此外,疾管局也儲備有口罩等防疫物資,以及建置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定應變醫院,專責收治傳染病病人。此外,疾管局也持續呼籲國人如前往中國大陸,應避免接觸禽鳥類,尤其切勿撿拾禽鳥屍體;食用禽肉(含蛋類)需完全熟食;並應落實洗手等個人衛生措施。返國時如出現發燒或類似流感症狀,應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之檢疫人員;返國後如出現上述症狀,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並告訴醫師旅遊史,以利診斷治療。

日本德國麻疹疫情嚴重 病例較去年增22倍

日本德國麻疹疫情嚴重 病例較去年增22倍#疫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疾病管制局疫情資料顯示,日本目前德國麻疹疫情嚴重,累計通報病例為去年同期的22倍。因正值日本賞櫻季節,4月4日至7日又適逢我國春假連續假期,該局呼籲,1歲以下嬰兒及不具德國麻疹抗體之孕婦應避免前往德國麻疹流行地區。另計劃前往日本賞櫻或旅遊的民眾,如為未完成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之1至6歲學齡前幼兒,以及回國後會接觸到孕婦及1歲以下嬰兒的20至50歲民眾,建議於出發前2至4週,至國內12家國際預防接種合約醫院「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接種需求。日本德國麻疹自去年以來的大規模流行,延續迄今,截至今年第10週,累計通報1,656例德國麻疹病例,感染病例以20至49歲族群居多,多數為未接種疫苗或疫苗接種史不明,以關東地區通報數最多,包含東京、埼玉縣、千葉縣、神奈川縣等,並擴及關西地區的兵庫縣。德國麻疹又稱風疹,由德國麻疹病毒所引起,可經由飛沫或接觸傳染,發疹前1週至發疹後至少4天具傳染力,是一種急性高傳染性疾病。一般人感染此症,通常只持續一到三天,會出現輕度發燒、疲倦、鼻咽炎、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及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等症狀,約有一半的感染者並不會有明顯的出疹情形,故常感染而不自知。但孕婦若在懷孕1至3個月感染德國麻疹,胎兒有高達90%的機會受到感染,25%以上的機會發生先天性耳聾、青光眼、白內障、小腦症、智能不足及先天性心臟病等缺陷,統稱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CRS)。德國麻疹可透過接種MMR疫苗有效預防,近99%的易感性宿主可經由預防接種產生明顯的抗體反應。現行疫苗接種政策為出生後12個月及滿5歲至入國小前時各接種一劑MMR疫苗。該局提醒民眾,對於家中已達接種年齡而尚未完成接種者,應儘速攜帶幼童前往接種;目前接種政策,國內育齡婦女,如經檢驗不具德國麻疹抗體,可檢具德國麻疹抗體陰性報告證明,至各縣市衛生所免費接種1劑MMR疫苗,以避免感染。疾管局再次提醒,旅遊期間或返國後如有發燒、疲倦、鼻咽炎、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及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以及接觸史。

日本德國麻疹疫情嚴重 病例數創四年新高

日本德國麻疹疫情嚴重 病例數創四年新高#疫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日本德國麻疹病例數持續攀升,已為近四年來同期最高。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呼籲,1歲以下嬰兒及不具德國麻疹抗體之孕婦應避免前往德國麻疹流行地區;未完成接種MMR疫苗之1至6歲學齡前幼兒,以及年齡介於20至50歲、但共同生活或工作活動場所會接觸孕婦及尚未接種疫苗之嬰幼兒者,應於出發前2至4週先至國內12家國際預防接種合約醫院「旅遊醫學門診」,接受醫師專業評估「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接種需求,做好自我保護。日本因疫苗接種涵蓋率普遍不理想,今年德國麻疹病例數持續增加,今年感染病例男性高於女性,以20至49歲族群為主,多數未接種疫苗或接種史不明;每百萬人口報告數最高者集中於關東地區,由東京都開始,逐漸擴散至鄰近埼玉縣、千葉縣、神奈川縣等地區,且自去年起已有6例因孕婦感染德國痲疹,而導致新生兒出現先天性德國痲疹症候群。德國麻疹病毒是經由飛沫或與病人直接接觸而傳染,發疹前1週至發疹後至少4天具傳染力,約25%至50%感染者並無明顯的發疹症狀,僅有類似感冒症狀,但部分成年女性感染者會出現關節痛的情況;孕婦若在妊娠首3個月(約懷孕12週前)感染德國麻疹,胎兒有高達90%的機會受到感染,並且有25%以上的機會發生CRS,導致如先天性耳聾、青光眼、白內障、小腦症、智能不足及先天性心臟病等缺陷,嚴重者可能死亡。德國麻疹可透過接種MMR疫苗有效預防,近98%至99%的易感性宿主可經由預防接種產生明顯的抗體反應。疾管局提醒,旅遊期間或返國後如有發燒、疲倦、鼻咽炎、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並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等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相關旅遊史以及接觸史。

東南亞登革熱疫情肆虐 民眾前往須防範

東南亞登革熱疫情肆虐 民眾前往須防範#疫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依據國際監測資料顯示,東南亞數國,包含新加坡、泰國、柬埔寨、寮國、馬來西亞等,今年登革熱疫情高於往年。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指出,東南亞為我國歷年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主要國家,且國內近期有多位民眾前往東南亞地區後感染登革熱,為避免可能造成本土傳播,該局呼籲近期欲前往東南亞等登革熱流行地區的旅客及商務人士,應採取相關防蚊措施,避免感染。疾管局近日確認3例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其中2名病例為同一旅行團至印尼峇里島旅遊,另1例則跟團至菲律賓長灘島旅遊。我國今年截至2月21日共累計35例登革熱確定病例,其中21例為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地皆於東南亞等國,分別為印尼7例,泰國6例,菲律賓及柬埔寨各2例,越南、新加坡、緬甸及馬來西亞各1例。疾管局提醒民眾,前往登革熱流行地區探親、旅遊或工作時,務必做好防蚊措施,包括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懸掛蚊帳就寢、身體裸露部位塗抹衛生署核可防蚊劑,以減少病媒蚊叮咬而感染蟲媒傳染病的機會。自登革熱流行地區返國,於入境時或入境前14日內有發燒、頭痛、骨頭肌肉酸痛等登革熱疑似症狀者,應主動填報「傳染病防制調查表」;回國後如有發燒、頭痛、出疹、肌肉或關節痠痛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以利其正確診斷治療及通報衛生單位採行適當之防疫措施,阻斷境外移入個案引發本土流行之機會。

年節圍爐出遊別大意 諾羅病毒仍需防疫

年節圍爐出遊別大意 諾羅病毒仍需防疫#疫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冬季與初春是諾羅病毒等病毒性腸胃炎的好發時期,依據疾病管制局歷年疫情監視資料顯示,病毒性腸胃炎是春節假期急診次數較高的疾病,今年諾羅病毒等病毒性腸胃炎疫情又較往年嚴峻,疾管局呼籲民眾切勿輕忽。諾羅病毒具有高度的傳播能力,對於環境及消毒藥品也具有較高的抵抗力,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如攝食受病人排泄物或嘔吐物污染的水或食物而傳染,也可能經由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該病原造成的群聚事件與飲食暴露關係密切,如群體共同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罹病的餐飲從業人員於食品調理過程造成污染。提醒民眾,養成勤洗手的習慣,拜年請以拱手取代握手;民眾用餐圍爐時,注意安全的食材來源,生食熟食分開處理,避免交叉汙染,且應以熟食、熱食為主,並避免生食貝類水產品,如生蠔等高風險食材,生病的家人亦應避免參與料理食物,以減少病毒污染食物的機會。疾管局再次呼籲,9天春節連續假期,民眾出外拜年及遊玩時,應特別注意個人及飲食衛生,以防遭受感染。如有出現水瀉和嘔吐等疑似病毒性腸胃炎症狀時,應儘量在家休息,避免外出訪友、拜年,以降低疾病傳播的風險。若有需要,可使用較高濃度的漂白水處理環境,以去除其傳播能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