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

小兒麻痺國際疫情嚴重 旅遊多加注意

小兒麻痺國際疫情嚴重 旅遊多加注意#疫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臺灣雖自1991年後我國已無小兒麻痺症報告病例,並於2000年由世界衛生組織公告為小兒麻痺根除地區,但國際交流頻繁,仍有病例自國外移入的風險,因此尚未完成疫苗接種者仍為高危險群。小兒麻痺症由小兒麻痺病毒所引起,人對人的傳染方式主要由為糞口途徑傳染,在大流行期間由飛沫(口咽)途徑傳染,但也有可能透過人與人之接觸傳染,不過在衛生良好的環境,透過咽喉分泌物的傳播相對上就比較重要;有少數的報告指出,遭糞便污染的牛奶、食品也可能成為傳染媒介。我國自99年3月起幼兒常規接種全面提供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五合一疫苗,分別於滿2、4、6個月時給予基礎劑接種,並於1歲半時追加一劑,國小一年級入學前再追加一劑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以維持足夠之免疫力,降低感染風險。基隆市衛生局也提醒,家中幼兒應依時程完成接種,以確保幼兒具備足夠免疫力;另,民眾要前往高風險地區,則應提前至國際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並完成疫苗接種,尚未完成小兒麻痺疫苗接種之幼兒應避免隨行。

中東出現小兒麻痺疫情 2個月爆17例

中東出現小兒麻痺疫情 2個月爆17例#疫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中東地區傳出小兒麻痺症疫情!敘利亞10月間發生首例由「野生株小兒麻痺病毒」感染的小兒麻痺症個案,截至11月底,病例數已攀升至17例,疾病管制署呼籲,民眾前往高風險地區,應先完成疫苗接種,未完成接種小兒麻痺疫苗接種的幼兒應避免隨行。經基因比對結果,初步評估病毒可能是由巴基斯坦傳入,而鄰近的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及加薩走廊地區,也在環境汙水中檢出野生株小兒麻痺病毒,所幸尚無病例發生。小兒麻痺即使根除 仍要接種疫苗 才能使疫情不復發疾管署指出,目前阿富汗、巴基斯坦與奈及利亞等國家為主要流行地區,持續將小兒麻痺病毒傳播至鄰近國家,若小兒麻痺根除國家沒有持續維持高度的疫苗接種完成率,病毒是會透過頻繁的國際交流傳入後傳播,使疫情捲土重來,近年來中國及部分非洲國家發生的疫情,就是例子。台灣所在的西太平洋地區雖已是小兒麻痺症根除地區,但民眾也有可能透過旅遊、經商、宗教活動或國際志工服務等前往流行地區,除了本身具有感染風險外,並可能將病毒帶回國內,故呼籲民眾前往高風險地區應完成疫苗接種。此外,更要留意家中嬰幼兒,應在出生滿2、4、6、18個月,及滿5歲至國小一年級前,完成5劑小兒麻痺疫苗接種,確保健康。小兒麻痺症是由小兒麻痺病毒所引起,主要經糞口途徑傳染,傳染力強,但可以透過疫苗有效預防。

嘉縣首例!男子登革熱確診

嘉縣首例!男子登革熱確診#疫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嘉義縣出現首例登革熱確診案例!民雄鄉一名52歲男子因發燒、出疹就醫,經醫師診斷後判定為登革熱陽性病例,因個案曾於日前在登革熱肆虐的屏東居住,初步研判可能是於該地區遭受病媒蚊叮咬,回到嘉義才發作。天氣漸漸轉涼,但中南部登革熱疫情卻未有消退跡象。截至今年11月24日止,全台累計共有356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分別為屏東300例、高雄市36例、台南市10例、台北市8例,新北、台中各1例。衛生局長鍾明昌表示,南台灣登革疫情日益嚴峻,且個案四度就醫才被通報為登革熱,時機略晚,籲請臨床醫師提高警覺、加強通報,才能及時防治,避免疫情擴大;也提醒民眾落實病媒蚊孳生源清除工作,才能有效控制疫情。

9縣市共同防疫 並積極整合資源

9縣市共同防疫 並積極整合資源#疫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狂犬病發生地點新增二處,疫情漸擴散,為了加強動物狂犬病案例發生區之防疫成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召集臺中市、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花蓮縣及臺東縣等9個動物狂犬病案例發生之直轄市、縣市政府召開視訊會議,探討及報告各項防疫措施和施行進度。疫情發生之地區 整合資源、落實各項防疫措施指揮中心表示,案例發生之直轄市和縣市政府將積極整合相關局處資源,啟動村里鄰系統一同進行狂犬病宣導、提升犬貓疫苗施打率、加強遊蕩犬貓通報捕捉及推動認、領養活動、並評估高風險校園設置防止鼬獾侵入圍籬。除此之外,也將整合動物防疫機關、衛生局、民政局(處)、教育局及原民局等,組成衛教宣導團隊,持續進行高風險地區學校及部落宣導,落實各項防疫措施,確保人畜安全。疫情擴散!狂犬病發生地區再增二處 上周9月18-22日共檢測36例動物樣材,其中12例鼬獾確診為狂犬病,包括臺中市2例(和平區、太平區)、南投縣2例(魚池鄉、鹿谷鄉)、雲林縣1例(古坑鄉)、臺南市2例(龍崎鄉)、高雄市3例(田寮區、茂林區、杉林區)和臺東縣2例(成功鎮、池上鄉),其餘結果皆為陰性。截至9月22日止,已檢測食肉目野生動物586例、其他野生動物275例、犬717例、貓50例及蝙蝠42例,目前感染狂犬病有143例鼬獾、1例錢鼠及1例遭鼬獾咬傷後隔離期間檢出之犬隻,感染動物種類仍以鼬獾為主。案例發生地點新增高雄市茂林區及杉林區二處,總計發生地區為9縣市51鄉鎮。

登革熱疫情升溫 北市再添3例

登革熱疫情升溫 北市再添3例#疫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昨日(1日)臺北市再確診3例登革熱本土病例,為積極防堵疫情擴散,市長指示即刻成立府級「臺北市登革熱疫情應變中心」,跨局整合,擴大應變與共同執行登革熱防治工作。9月1日臺北市再新增確診3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個案分別為大安區14歲、17歲男性及南港區36歲男性,3人分別於8月23、24日起陸續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紅疹等症狀。北市衛生局表示為積極防堵本次本土登革熱疫情,已完成3位個案居住地等活動地點之擴大疫情調查,並將針對住家及周邊半徑100公尺之家戶及社區進行化學噴消防治及孳生源清除工作。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資料顯示,今年截至9月1日止,全國已累計175例境外移入(創近十年同期新高)及88例本土登革熱個案。據北市衛生局統計截至9月1日止,北市已有31例境外移入及5例本土登革熱個案。現正值登革熱流行季節且豪雨不斷,衛生局提醒民眾務必澈底清除戶內外積水容器及每週檢視住家內外環境衛生,養成「巡、倒、清、刷」積水容器的好習慣,讓病媒蚊沒有地方產卵繁殖。

狂犬病你了解多少? Q&A幫你解答

狂犬病你了解多少? Q&A幫你解答#疫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狂犬病,俗稱瘋狗症,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病原體為狂犬病病毒,大量存在於發病者的腦脊液、口水和體液中,絕大部份經過狗或溫體動物咬傷而傳染,染病的人或動物會變的特別活躍,在沒有激怒的情況下發起攻擊,展現其他不尋常的行為。狂犬病發生至今,你對狂犬病了解多少?現在一一來為你解答!Q: 什麼是狂犬病? A: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病毒性腦脊髓炎,通常在哺乳動物間傳播,人類因為接觸染病動物唾液而感染,一旦發病後,致死率高達100%。Q: 狂犬病的流行概況為何? A: 全球每年約有55,000人死於狂犬病,亞洲及非洲占大多數。臺灣自1959年起不再有本土人類病例,2002年、2012年、2013年各發生1例分別自中國大陸或菲律賓之境外感染病例。1961年後未再出現動物的病例,但2013年於南投縣、雲林縣、臺東縣、台中市、臺南市及屏東縣部分鄉鎮發現野生動物感染狂犬病毒的情形。Q: 請問狂犬病會人傳人嗎? A: 人類患者的唾液也會有狂犬病病毒,理論上有可能透過人與人直接傳染,但是至今尚無病例報告。但曾發生因接受狂犬病感染患者捐贈器官導致受贈者感染狂犬病的案例。Q: 狂犬病的傳播途徑? A: 狂犬病病毒隨著動物的唾液,透過動物抓、咬的傷口而感染。Q: 那些動物會傳播狂犬病病毒? A: 各種哺乳動物(如狗、貓、蝙蝠等)均可感染並傳播狂犬病。Q: 狂犬病病毒如何侵犯人體? A: 被抓咬傷後,病毒會存在傷口周圍。在三到八週內,由神經散播至腦部而發病。Q: 狂犬病的潛伏期有多長?死亡率有多高? A: 潛伏期約1-3個月,視傷口嚴重程度、傷口部位等因素而定。一旦發病,致死率接近100%。Q: 狂犬病有什麼症狀? A: 狂犬病初期症狀有發熱、頭痛或咬傷部位異樣感,數天後出現異常亢奮或恐懼現象,然後麻痺、吞嚥困難、咽喉部痙攣,並引起恐水現象(因喝水或看到水引起之喉部痙攣),隨後併有精神錯亂及抽搐等情況,患者常因呼吸麻痺而死亡。 

狂犬病來勢洶洶! 你我該如何防範?

狂犬病來勢洶洶! 你我該如何防範?#疫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狂犬病發生至今,你對狂犬病了解多少?目前台灣的狂犬病疫情,已擴散到了台中、嘉義、台南、高雄、台東等多個縣市,感染物種也也不斷增加。對於狂犬病來勢洶洶,我們該怎麼辦?Q:我該如何預防狂犬病?預防被動物咬:1. 不碰觸、逗弄野生動物。2. 不撿拾生病的野生動物、屍體,請洽詢各地動物防疫機關,或電洽0800-761-590。各縣市動物防疫機關通報資訊 一旦被動物咬傷時,請遵循1記、2沖、3送、4觀:1.記:保持冷靜,牢記動物特徵。2.沖:用大量肥皂、清水沖洗15分鐘,並以優碘消毒傷口。3.送:儘速送醫評估是否要接種疫苗。4.觀:儘可能將咬人動物繫留觀察10天。若動物兇性大發,不要冒險捕捉。 Q: 被動物咬傷後,到哪裡就醫:1.請至全國28家疫苗儲備醫院就醫,各縣市均有施打點,且持續擴充中。2.高風險民眾暴露後需接種5劑疫苗,且於發病前接種,防護效果接近百分之百。Q: 我要出國前往狂犬病流行地區長期居留,應如何預防得到狂犬病? A: 應避免接觸野生動物,並小心防範被貓、狗、猴子、蝙蝠等哺乳動物抓咬傷,即使是家中飼養寵物也可能被野生動物抓咬傷,亦不可輕忽。另可考慮於出發前至少一個月,至國際旅遊門診自費接種暴露前預防3劑狂犬病疫苗。寵物每年應接受狂犬病疫苗接種。Q: 哪些情況可考慮施打狂犬病抓咬傷前之預防接種?A: 狂犬病疫苗跟一般疫苗不一樣,不見得要事先打,被抓咬傷後立即施打,仍有保護效力。狂犬病高危險群,應施打抓咬傷前之預防接種:如從事獸醫、狂犬病相關研究人員、野生動物研究人員及捕狗人員等工作者或需長期滯留在國外狂犬病流行地區者,特別是要去偏遠和缺乏醫療設施的鄉村地方。由於抓咬傷前預防接種需注射3劑疫苗後才能產生足夠的保護力,出國民眾必需在1個月前事先安排及規劃。每1劑所需費用約新臺幣2,000元,但會依各醫院掛號費不等而有差異。 

狂犬病疫情慌 遇野生動物應提高警覺

狂犬病疫情慌 遇野生動物應提高警覺#疫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國內出現全球第一起錢鼠染狂犬病案例,其他感染動物都是鼬獾,至8月2日止,總計國內狂犬病動物病例已累計至36例。衛生福利部疾管署已宣布,即日起放寬疑似狂犬病暴露後疫苗接種對象,不限地點,只要是被野生哺乳類動物(含錢鼠)及流浪犬貓抓咬傷者,都可接種公費疫苗;被家犬貓抓咬傷者,若犬貓10日內出現疑似狂犬病症狀,亦可免費施打疫苗;目前全國有28家人用狂犬病疫苗儲備醫院可提供疫苗接種。嘉義聖馬爾定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暨感染科主任許啟森醫師表示,一旦被疑似狂犬病毒的動物咬傷,或黏膜接觸其唾液暴露的患者,應依衛生福利部疾管署所定義狂犬病暴露後疫苗及免疫球蛋白接種對象之規定接種。依規為,野生哺乳類動物(含錢鼠)及流浪犬貓抓咬傷者,應立即就醫並接種疫苗,阻斷讓患者發病的機率,因感染狂犬病毒發病者死亡率非常高;若是被家犬貓抓咬傷者則先不給予疫苗,除非家犬貓10日內出現疑似狂犬病症狀。許啟森醫師也說,一般民眾也不必過度恐慌,只要謹慎不碰觸、逗弄野生動物,即便被咬傷也請保持冷靜,牢記動物特徵。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