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玩要小心啦!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1外籍男性遊菲律賓巴拉望島後出現發燒、茶色尿等症狀,為20年來首見「諾氏瘧」境外移入。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即起提升菲國旅遊警示至第1級(注意),所有前往菲律賓巴拉望島的民眾,皆應採取防蚊措施以預防瘧疾感染。
出國玩要小心啦!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1外籍男性遊菲律賓巴拉望島後出現發燒、茶色尿等症狀,為20年來首見「諾氏瘧」境外移入。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即起提升菲國旅遊警示至第1級(注意),所有前往菲律賓巴拉望島的民眾,皆應採取防蚊措施以預防瘧疾感染。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1日表示,國內新增5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創下近5年來單週最高紀錄,個案皆居住中南部地區,居住地附近均有水稻田、鴿舍等高風險場域,皆在住院治療中。疾管署呼籲,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日本腦炎疫苗,民眾應按時攜帶家中適齡幼兒至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疫苗。
國內新生兒腸病毒疫情嚴峻!2025年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個案統計共5例、含4死,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預估2025年到7月底均為流行期間。對此,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呼籲,孕產婦及新生兒儘量避免與他人接觸及落實防護,且因染病媽媽的母奶被證實可能含腸病毒,改為建議如有腸病毒感染之虞應停餵母乳。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4月底進入流行,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先前預估疫情於6月底、7月初達高峰,不過疾管署最新統計,評估疫情已提早達高峰。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因民眾積極戴口罩防疫,端午連假後未見就診潮,此波疫情最新預估「跌破專家眼鏡」總就診估約42萬人次,較原預估的171萬大幅下修。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衛福部疾管署推估,疫情高峰恐落在7月初。台灣目前主流變異株為NB.1.8.1,感染科醫師指出,不少人以為新冠疫情已經結束而掉以輕心,事實上新冠病毒不會消失且持續變異,20%民眾為新冠高風險族群,若出現呼吸道症狀,應儘速篩檢是否為新冠,曾染疫而新冠再確診者,仍有重症與死亡風險,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再度升溫,接種疫苗是防疫關鍵,但台灣民眾近年對於COVID-19疫苗接種率漸低。醫界指出,目前每劑疫苗接種處置費僅新台幣100元,難反映成本,盼調高補助。對此,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正積極爭取財源挹注。
2025年農曆過年後出現急診壅塞,如今端午連假群聚後,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升溫,加上天氣熱聚餐腸胃道急症增加,醫師工會憂心急診塞車重演。面對COVID-19疫情升溫,醫師工會提醒,出現症狀可先以快篩初步評估,再依分級醫療原則尋求適當治療,將急診資源保留給重症患者。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預估一路延燒到7月初,民眾抱怨買不到快篩。衛生福利部表示,先前疫情趨緩、廠商減產,致供應一時跟不上需求,估每週可供應逾60萬份家用快篩,最快1週內可補足缺口,28日就會鋪貨4萬份,除了快篩試劑以外,疫苗與藥物同樣穩定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