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年輕人關節退化 「肌」極運動就對了

年輕人關節退化 「肌」極運動就對了#運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退化性關節炎並不是只有老年人才會罹患,仍然有些年輕人因為膝蓋曾經受過傷,以致容易提早出現退化性關節炎;而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除了藥物之外,很重要的就是得要好好保養關節,平常應該要積極運動,維持肌力,也能緩解退化性關節炎的傷害。勞力工作者恐在30幾歲就出現退化性關節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主治醫師羅浩儒表示,通常退化性關節炎都在60多歲時才出現,但也有人是因為小兒麻痺症,腿部肌肉會萎縮,膝關節會因為不當的使用而較早退化,也有人是因為車禍,致使膝關節受傷,進而導致提早出現退化性關節炎,若是又從事勞力工作,就可能會在30幾歲就出現退化性關節炎。止痛藥吃太久會對正常生理功能造成負擔退化性關節炎仍以老年人居多,而且主要是以膝蓋最常見,羅浩儒醫師指出,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藥物只是其中一項方法,但由於服用藥物太久,仍會對正常的生理功能造成負擔;所以,退化性關節炎除了吃止痛藥之外,必須要依據退化的程度,進行復健運動治療,復健運動就是要做核心肌群運動以及訓練大腿與小腿肌力的運動。增強下肢肌力可減少軟骨關節壓力羅浩儒醫師進一步指出,退化性關節炎病人可以到復健科有儀器進行復健運動,或是去健身房有健身器材專門訓練下肢的肌肉,可以協助走路或是跑步時所需要的能量,因為膝關節承受了身體的重量,增強下肢的肌力,可以使軟骨與關節減少壓力。所以,退化性關節炎會造成的膝蓋疼痛,急性期可藉由藥物來控制疼痛,但是長久來說,仍應該要運動增加肌力,加強下肢肌肉力量,以及加強核心肌群力量,否則疼痛會沒法得到很好的緩解,屆時就得接受侵入性治療。羅浩儒醫師強調,退化性關節炎最嚴重的是要置換人工關節,或是自體血清注射以及玻尿酸注射,也可獲得緩解。(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抗憂鬱好入眠 運動正能量可持續4小時

抗憂鬱好入眠 運動正能量可持續4小時#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身為忙碌的女人,我們都知道女性無法開始或堅守運動的種種障礙,太忙了、太累了、要照顧小孩、陪小孩寫功課、及做不完的家事等。許多女性都曾計劃運動,卻未能付諸實行,或只運動個幾週就半途而廢。適度運動能預防慢性病、減少壓力因為運動對人的精神和情緒影響很大,女性憂鬱是男性的2倍,罹患焦慮症及身心症的比例也很高,女性更要注意,人生各階段體能訓練對於靈活性及未來老年獨立性的重要性。規律運動是預防心臟病、中風、糖尿病,及某些癌症的妙方,也是成功減肥計畫的基礎。運動能減少壓力、改善心情、使妳更喜歡妳的身體,還可以給妳新的人生觀。適度的運動能達到以上種種的效果。我們要再次強調,運動對身心的影響實在太大了!運動曾經被視為對戒菸、戒酒的良方,體能訓練也漸漸被用為治療憂鬱、焦慮等心理情緒問題的輔助療法。1996年美國公共衛生局提出體育活動與健康的報告指出,規律的運動有下列的好處:• 改善妳的心情。• 減少焦慮。• 減少沮喪。• 增加自尊及自我控制感。• 藉幫助減重、增加肌肉張力,改善妳的身體形象(body image)。運動能做為抗憂鬱劑體育活動與精神健康的關係,可以回溯至數千年前。中國古代就認為體能活動是與天地調和、陰陽和諧不可或缺的環節;印度早在西元前3000年,就慢慢發展出瑜伽這種以身心哲學為基礎的活動;古希臘醫師希波克拉底及蓋倫,也常常描述體育活動和精神健康的關係。而現代科學家和醫師也做了數百項大大小小的研究,描述體育活動對精神健康的重要性。這些研究顯示運動能做為抗憂鬱劑,治療輕度憂鬱症狀,而且運動愈多、憂鬱愈少。運動能使焦慮的人變得比較不焦慮,如果妳即將為開不完的會議、截稿日期、與醫師約診感到焦慮,運動可以協助妳驅散這些壓力。運動產生的鎮靜能量可持續2-4小時運動能大幅增進自尊、改善心情。開始從事運動後,許多人指出身心及人際關係都跟著改善。運動也能改善睡眠,增加我們深度睡眠期和整體睡眠時間、減少等待入眠的時間,晨間運動對失眠的人,更有幫助。運動能減輕壓力,是和增加體內2種神經傳導物質濃度有關,分別是血清素及多巴胺,這2種傳導物質都和情緒有關。另外,運動也會增加我們身體本有的內生嗎啡及腦啡等天然鎮靜劑的量。這些化學變化,可以持續到運動後2到4小時。(本文摘自/一生的健康與自在/天下雜誌出版)

舒緩胃腸、恢復視力 練習跳躍可改善

舒緩胃腸、恢復視力 練習跳躍可改善#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胃腸緊張、蠕動不順暢,就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失調又會導致血流不暢通,讓眼睛與全身陷入缺氧狀態。「缺氧」最主要的原因是胃腸僵化。而維持眼睛功能的肌肉,包括眼球肌、睫狀肌等等,也與自律神經密切關聯。所以,舒緩胃腸,提高消化功能,恢復自律神經平衡,對維持眼睛與全身健康大有幫助。然而效益最大的運動,就是跳躍。跳躍能舒緩胃腸、促進血液循環跳躍可以晃動胃腸,促進蠕動,舒緩僵化的胃腸。而且可以刺激腳骨,活化自律神經。跳躍500次的運動量相當於打一場橄欖球賽,自然也能促進血液循環。跳躍還可以鍛鍊大腿。大腿相當於穩定心臟動作的感測器,鍛鍊大腿可以提升心肺功能,更順利地攝取氧氣。膝蓋不好的人可以改深蹲或抬腿你不需要跳太高。只要腳離地面幾公分就好。跳躍不必上健身房,也不用特地挪出時間,趁午休空檔跳一跳就可以了。目標是一天500次。請配合身體狀況來跳,例如一組50次,跳個10組,或者一組100次,跳5組。不過請注意,跳躍多少會對膝蓋造成負擔,膝蓋不好的人可以改練習深蹲或抬腿。如果選擇練抬腿或深蹲,也請以100次為目標。(本文摘自/一分鐘視力革命/如何出版)

3招運動妙方 和媽媽一起動一動

3招運動妙方 和媽媽一起動一動#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陳女士婚後生了3個小孩,體重從90公斤上升到130公斤,平常忙於家務鮮少外出,體重也慢慢飆升至188公斤,身體質量指數高達63,屬於「超級超級肥胖」。由於患者痛風常常發作,加上雙膝嚴重疼痛,至醫院就診時,膝關節已有重度退化的現象,加上血壓及血糖數值超標,於是接受腹腔鏡微創胃繞道手術。術後體重減少近30公斤,雙膝疼痛與痛風情形已有顯著緩解。媽媽可由每次10分鐘開始 分段累積活動量根據亞太代謝暨減重外科醫學會(APMBSS)統計,平均每1500人之中就有一人接受過微創減重手術。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37或超過32且合併二型糖尿病或2個以上的合併症,就是病態性肥胖。近幾年來微創技術的創新,手術安全性大大提升,除了能有效改善二型糖尿病等代謝疾病外,更可以減少長期與肥胖相關疾患的死亡率。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提醒,雖然媽媽平時可抽空做運動,可由每次10分鐘開始,分段累積身體活動量。世界衛生組織建議,18至64歲成年人每週進行15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國民健康署提供媽媽們提供3招運動妙方,邀媽媽一起樂運動:1) 和媽媽一起「快樂動」透過家人團聚增加一起運動的機會,把握每週15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原則,把身體活動融入日常生活,就近運用社區公園、健走步道、自行車道或免費開放學校運動場、運動中心,紓解平日辛勞,增加親子情感。2) 日常生活愛「健走」媽媽可運用逛街購物、上下班通勤時段,穿著輕便服裝、運動鞋,加快平常走路速度,達到微流汗程度,建議每日至少健走1萬步。其他例如整理庭院、做家事(包括拖地、倒垃圾等)、跳健康操、騎自行車、登山健行等,從每次10分鐘開始分段累積身體活動量也有助於健康。健走時只要遵守「抬頭挺胸縮小腹、雙手微握放腰部、自然擺動肩放鬆、邁開腳步向前行」的口角,就能輕鬆將健走融入生活中!3) 預作暖身樂運動不論是戶外還是室內活動,運動前都要做暖身運動,享受運動時也要記得愛護自己身體。若需各縣市健走步道資訊。

減肥停滯期?6招突破減肥大敵

減肥停滯期?6招突破減肥大敵#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旦開始減肥,各種妨礙減肥的因素便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例如:外食的機會忽然增加、加班的次數變多、運動也變困難等。當身體痠痛,進入減肥的停滯期時,意志力常會變薄弱。但是,千萬別因為小小的失敗,就宣告放棄!1) 無法按時用餐/即使時間無法完全配合,也要盡可能遵照減肥餐的安排。如果太晚吃晚餐,就將睡覺時間往後順延即可。但是,務必堅持一個原則,即「睡前4小時,不吃任何食物」。如果沒時間準備減肥餐,購買3、4顆水煮蛋或一盒豆腐來吃也無妨。2) 前一天吃太多/若前一天吃太多,導致身體感到沉重時,今天就必須提早30分鐘起床,透過慢跑或跳繩、跑步機、踩腳踏車等有氧運動,促進卡路里的消耗。盡量飲用比平時更多的水,飲食方面要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以食用「蛋白質」為主。3) 逼不得已必須外食/無可奈何必須外食時,得特別注意餐點的選擇。不妨參考下列原則,了解後再吃,就能更聰明地面對外食情況。• 米飯:將白飯的量減少1/2,避免再加任何調味醬,或只添加極少量。• 麵食:選擇脂肪較少的肉或海鮮湯頭,並加入大量的豆芽菜。• 生魚片: 使用極少量的醬油或芥茉就好,品嚐生魚片或蔬菜的新鮮滋味。另外,禁止搭配重口味的湯。• 越南春捲: 內餡的肉與水果要適量,並增加蔬菜量,盡可能避免加醬料,或只添加極少量。• 西式餐廳: 先以生菜沙拉填飽肚子,避免吃沙拉醬或炸雞肉。牛排要選用牛腰內肉、腰脊肉、肋脊肉或牛臀肉的部位。4) 不喜歡吃生菜/唯有感受到蔬菜獨有的甜、辣、清爽、苦澀、微酸等滋味,才能稱得上是「改善飲食習慣」。再低卡的沙拉醬,也含有一定分量的糖分、鹽分及脂肪,最好避免使用。如果真的難以下嚥,不妨以少量的橄欖油或香草、紅醋、義大利甜酒醋醬代替。5) 忙到沒時間運動/規律的運動除了可以消耗卡路里,也能維持減肥的緊張感,發揮重要的功能。如果忙到沒時間運動,也一定要在睡前做腹部運動與伸展。一旦停止運動,緊張感將立即消失,想減肥的意志力也會喪失。6) 因停滯期導致體重沒有改變/如果因體重沒變化而意志動搖,那你就輸了!只要確實執行減肥餐,就不必對體重計的數字太過操心。總之,堅定減肥的決心,這一週都別再站上體重計,取而代之的是認真吃減肥餐。只要按部就班地吃減肥餐與運動,早睡早起,作息正常,大約1週就一定能看見改變。(本文摘自/驚人的1天4餐雞肉減肥法/采實文化出版)

肩膀解凍!居家運動好簡單

肩膀解凍!居家運動好簡單#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6歲的張太太是標準的家庭主婦,近來老是感覺右肩膀痠痛難以入眠,關節卡卡造成活動受限,沒想到一個多月後已惡化至手不能舉、無法梳頭或拿高處物品,對生活造成極大困難。就醫檢查出患有五十肩,經過2個多月的物理治療,肩膀不再疼痛同時可以回復正常的日常生活。肩部持續性疼痛、活動程度受限澄清醫院復健科醫師董莉貞表示,五十肩常造成肩關節延至上肢外側疼痛,尤以左側較常發病,患者以40〜65歲左右女性居多。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原發性為不明原因所致。次發性則因某些特殊原因導致五十肩,例如:肌腱炎、關節炎、肩部骨折、肩關節脫臼、開胸手術、乳癌手術、腦中風等,造成肩關節不適而減少活動,漸漸的肩關節囊就會變得沾黏而僵硬。徒手治療與整復推拿不同 勿自行到國術館整脊在治療方式上,除了熱敷、電療、超音波外,還可利用徒手治療鬆動已經沾黏的肩關節,並恢復肩關節的活動度。董莉貞醫師表示,「徒手治療」與國術館的「整復推拿」不同,執行整脊的物理治療師必須要有證照才能執行,自行到國術館整脊,恐帶來不可預期的後果。 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室主任尤政中指出,利用居家簡單運動也可以促進關節囊液及周圍軟組織的循環,加速肩關節活動度的恢復。鐘擺運動以不痛作停止點,經由重複拉動手臂,逐漸緩解緊繃的肩關節,能做的角度沒有特別規定。1) 手指爬牆運動/以手臂重量來作繞圈運動,身體面向牆壁或側向牆壁,手臂伸直,指尖輕觸牆壁向爬,直到感覺吃力,停5〜10秒。促進關節囊液及周圍軟組織的循環,更可以加速肩關節活動度的恢復。持續性的每天肩部運動2〜3回,每回10次,正確的持續運動將會比起只有電、熱療的成效更顯著。(尤政中主任提供)2) 鐘擺運動鐘/借助地心引力以手臂重量來作繞圈運動,角度並沒有特別規定。以不痛作停止點,經由重複拉動手臂,逐漸緩解緊繃的肩關節。(尤政中主任提供)脊椎病變、腦中風也可能引發五十肩澄清醫院復健科醫師董莉貞表示,除了外傷、發炎、腫瘤引起的冰凍肩,還有可能因為其他疾病引發肩痛。頸椎病變、腦中風的病患都有可能因長久不運轉關節引起五十肩。頸椎僵化、病變傳到肩膀、或者單側腦中風可能因癱瘓導致五十肩。因此有肩膀疼痛的患者就醫時,醫師通常會順便檢查是否有頸椎病變的可能。尤政中主任提醒,五十肩不是致命的疾病,但若長期疼痛及造成運動障礙,卻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功能,更因疾病病程長,病人缺乏耐心配合,事實上,根據臨床經驗,只要治療得法,是一種預後良好的疾患,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效果越好,可讓罹病及治療時間縮短,早日恢復健康。 

每天練習3分鐘 打造易瘦體質

每天練習3分鐘 打造易瘦體質#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想要變瘦!想要變漂亮!很多人出於這樣的動機開始運動。運動本身是很棒,但光是運動,並不會讓人變美。為了在一星期內瘦下3公斤,每天跑10公里,這樣嚴苛的運動,消費熱量也許很高,卻不是能長久持續的。輕微運動提升肌力 每天持續打造易瘦體質想要變瘦而進行劇烈運動以前,請先檢查一下自己是否能「筆直」站立。以端正的姿勢站立,自然就會鍛鍊到腿部肌肉與腹肌。腿部肌肉是全身當中體積最大的肌肉,因此只要鍛鍊腿部肌肉,就可以提升代謝力,變成易瘦的身體。除此之外,還要每天做伸展操來伸縮肌肉,改善血液循環,以輕微的運動達到提升肌力的效果。因為不勞累,才能每天持續,但又可以有效率地長久鍛鍊到應該鍛鍊的肌肉,如此一來,自然能打造出易瘦的身體。快速姿勢矯正伸展操前面提到,正確的姿勢,是打造美麗、易瘦體質的基礎,但工作和念書的時候,姿勢經常會在不知不覺間變得彎腰駝背。因此我建議一天幾次,進行簡單的伸展操,順便檢查一下姿勢。1) 背貼牆1分鐘/將頭-背-臀部貼在牆上,拉直背脊。這時不只是背骨,也要努力讓左右肩胛骨貼在牆上。如此一來,肩膀自然會打開,下垂的下巴也會仰起,脖子到肩膀停滯的血液循環變得順暢。只要伸展肩部,頭腦就會變得清晰,氣色也會變好。在辦公室,建議可以利用每次上廁所的時間來做伸展操。2) 後揹手1分鐘/雙手在背部中央交握,然後把交握的手向後拉,抬到肩胛骨的中心位置。如此一來,雙肩就會打開,肩胛骨收攏,伸縮到肱二頭肌,改善脖子到胸口部位的血液循環,所以肩頸周圍會感到放鬆。臉色會變得紅潤,眼皮自然張大,眼睛看起來更炯炯有神,給人神采奕奕的印象。3) 深坐1分鐘/坐椅子的時候,刻意把背貼到椅背處,深深地坐好。這時要刻意讓腰的底部與背骨呈垂直的角度。如此一來,腹肌和背肌自然就會緊繃,骨盤拉緊,大腿往內側收攏,雙膝緊貼。如果坐得太淺,就會無意識地彎腰,背脊也會彎曲,對腰部造成負擔。一天幾次,好好地利用深坐來矯正姿勢吧。(本文摘自/女醫師才知道的正確美容法/平裝本出版)

改善西洋梨肥胖 抽脂、溶脂怎麼選?

改善西洋梨肥胖 抽脂、溶脂怎麼選?#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小華雖然擁有端正的五官及豐滿的胸部,卻有著西洋梨型身材。天生肥胖的下半身讓小華總是對他的身材不滿意,即便努力運動,下半身的改善仍然相當有限。為了達到良好塑身效果,小華決定利用抽脂以消弭心中長久的遺憾。經過醫師的評估,建議小華可使用超音波抽脂機將這些部位的脂肪抽出來,再雕塑出外形。溶脂過程緩慢、抽脂過程較快 都需多次治療一般人常聽說溶脂、抽脂,但溶脂、抽脂兩者有何差別?阮綜合醫院整型外科主治醫師劉家銘表示,所謂「溶脂」是利用特殊的儀器,先將脂肪溶解,可以是加熱或是冷凍破壞脂肪後,靠身體組織慢慢吸收被溶解的脂肪,例如:雷射溶脂或冷凍溶脂。但是溶脂瘦身的過程相當緩慢,且需要多次治療才能達到期望的結果。至於「抽脂」是利用特殊儀器將脂肪震碎,以水壓噴射或超音波振動破壞體內的脂肪後,以抽吸儀器將震碎的脂肪抽出來,例如:水刀抽脂或超音波抽脂。抽脂的過程快速,僅需幾次即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可輕易抽出大量脂肪 少有出血瘀青目前一般的抽脂幾乎不會傷到小神經血管,還可以輕易地抽出大量的脂肪,且少有出血瘀青的副作用,快速又有效。但醫師也提醒,抽脂手術仍是外科手術,也有可能造成出血和損傷,還可能出現局部併發症,最常見如血腫、皮膚凹凸不平、兩側不對稱等,發生率相對較低的還有皮膚壞死、切口感染、色素沉著、皮膚感覺異常、壞死性筋膜炎等。少量多次為原則此外,出於安全和效果考量,最好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至於手術的效果可以維持多久?事實上,抽脂手術只是針對堆積的皮下脂肪,改善局部外觀,若想要維持身材仍需要控制飲食和規律鍛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