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遛狗都是為狗好?主人最大受益者

遛狗都是為狗好?主人最大受益者#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家有養狗的民眾,每天都有帶狗出門散步嗎?會因為心情愉悅而增加遛狗的頻率嗎?出人意料的是,研究指出,影響主人遛狗的動機是為自己帶來快樂,而非為了健康和社交。遛狗快走30分 提升身體活動量研究結果發現,主人認為遛狗是因為對狗好,主人因遛狗改善的快樂和幸福感顯而易見。遛狗除了滿足主人情感需求也滿足狗的需求,增加體能活動以及與其他狗主人的社交互動是連帶效益。養狗者體能表現活躍,主人遛狗至少快走 30分鐘,容易達到每周運動 150 分鐘,大幅提升身體活動水平。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保健學系教授徐錦興表示,寵物治療對身心有一定幫助。寵物扮演教練及伴侶的角色,不但是稱職的陪伴者,時間到了提醒飼主外出散步、也會帶著主人或走或跑。鼓勵民眾每天固定帶寵物去外頭散步,一天 3到4 次很容易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週運動 150 分鐘的身體活動目標。狗與主人同享散步樂趣 還可維持體能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狗主人幸福的感覺取決於他們飼養的狗是否也能享受散步。主人會為了讓狗快樂而增強散步的動機,是種利他行為。這種現象也常見於親子或伴侶間,當孩子或另一伴感到高興有成就,父母或夫妻另一方也會有相同感受。葉雅馨主任提醒狗主人,當面臨狗狗生病或活動量減少時,仍要提醒自己維持原有的散步習慣。當狗狗離開自己,別忘了自己擁有很多與牠的美好時光,建議仍延續先前共同建立的運動習慣。

避免大腸癌發生 關鍵竟在運動!

避免大腸癌發生 關鍵竟在運動!#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台灣罹癌人數屢創新高,除新發生人數首破10萬人大關,每5分6秒就有一人罹癌,每年更有約17萬人死於癌症。癌症病患維持適量運動,不僅能夠增加存活率,提升體力,更能透過運動放鬆心情。運動增進腸胃蠕動 減少結腸、直腸癌機率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陳鴻華表示,當人體在運動時,抗氧化酶濃度會增加,也增強了人體抗氧化的能力。除了手術和化學治療外,運動對第3期大腸癌有顯著性的幫助。身體活動減少,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也會增加。運動時促進大小腸蠕動,減少結腸與直腸癌發生。此外胰島素會促使腫瘤生長,而胰島素阻抗與乳癌、直腸癌、胃癌、胰臟癌、子宮頸癌都有相關性。運動非但能夠減少肥胖,還能夠降低罹癌的機率。多吃蔬果、魚蝦、少吃肉類 維持腸道健康除了運動外,癌症治療與患者的營養照護密不可分。癌細胞會產生誘導發炎的細胞激素,增加蛋白質及脂肪的解體,導致異常代謝,過度消耗能量及營養素。大腸直腸癌初期較無症狀,6成患者發現症狀就診才得知罹癌,此時多已進展到第3期,食慾及消化吸收都降低,出現體重明顯下降、營養失調情形。陳鴻華理事長表示,無論是癌症患者或是一般大眾,應該注重飲食及運動。除了早期篩檢,也應該多運動、多蔬果、多魚蝦、少肉類。現今醫療技術進步,腸癌早期治療治癒率超過8成,關鍵在當事者建立自信以及坦然面對,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透過規律生活、健康飲食及適量運動,就是戰勝疾病的良藥。

糖尿病死亡率飆升!醫師教運動5要點

糖尿病死亡率飆升!醫師教運動5要點#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愛美是天性,許多女性一直努力控制體重不過重與維持苗條。然而健康不能只靠節食,除了營養均衡,加上運動才有機會避免糖尿病發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7%糖尿病發生原因是缺乏身體活動。運動不僅可以預防糖尿病等慢性病,罹患糖尿病後,運動也是重要治療方式。女性停經後 糖尿病死亡率每5歲上升1倍成大醫院新陳代謝暨內分泌科醫師林景翰指出,依據研究,女性在停經年齡後,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的死亡率,以每增加5歲近乎1倍的速度上升。40歲以上的女性糖尿病人,66.1%有體重過重及肥胖情形。體重過重及肥胖的女性糖尿病人中,58.9%沒有做任何體重控制。運動對糖尿病人有多方面的幫助,包括增加肌肉、肝臟與脂肪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減少血糖失控。以及增加肌肉與肝臟的肝醣含量,改善活動導致的血糖過低。並且增進心臟、血管循環與代謝功能,還能幫助熱量消耗。針對糖尿病人的運動規劃,醫師提供運動5要點建議:1) 無運動習慣者,可從健走開始,逐漸增加時間與頻率2) 飯後1小時內運動為佳,盡量不要空腹運動3) 頻率慢慢增加至每週5次、每次半小時以上4) 運動時隨身攜帶方糖,以備低血糖時緊急補充5) 運動類型以慢跑、騎自行車、游泳、有氧舞蹈、太極拳等為主。日行萬步達健走效果 帶方糖備用林景翰醫師表示,健走是很好的入門身體活動,穿著輕便服裝、運動鞋,加快平常走路的速度,達到微流汗程度,即為中度身體活動。每日至少步行1萬步,達成健走效果。不論在戶外或室內活動,務必做暖身運動,以防任何突發狀況,包含腳部抽筋或運動傷害。還要檢視是否穿著透氣吸汗服裝、運動時不飲用酒精飲料、先與醫師商討合適運動方式和準備藥物、空氣品質不佳時,戴口罩、減少外出或在家中做健康操。

搬重物易肩膀痛 專家教3招輕鬆伸展

搬重物易肩膀痛 專家教3招輕鬆伸展#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張先生從事搬運工作,有次用力拉重物,出現肩膀疼痛、右手臂無力。肩膀活動度也越來越差,連牽摩托車都會痛,就醫發現是肩旋轉肌腱發炎。像是老師、運動員、搬家工人或水電工,都像張先生一樣容易出現肩旋轉肌群問題。肩旋轉肌群 搬重物、手重覆上舉易發炎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高得又表示,肩旋轉肌群是在肩關節中由棘上肌、棘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圓肌等四條連接肩胛骨和肱骨的肌肉群組成,讓手臂可做上舉、丟擲、推拉、旋轉和伸前動作。引起肩旋轉肌腱炎的常見原因有外力重擊或跌傷、扭傷,常常需要手上舉或搬重物的人、常重複投遞動作者,也容易因為肌腱使用過度而出現發炎及退化反應,運動員部分包含投手、網球選手、羽球選手等。3招運動伸展 輕鬆強化肩膀肌肉高得又物理治療師表示,治療以熱敷、電療及超音波等保守治療,輔以降低發炎及肌肉鬆弛等藥物。疼痛期間須讓手臂休息,避免引起疼痛的動作。疼痛感降低後,可經治療師評估做以下3招復健運動,平時也可透過這3招運動來強化與伸展,每招運動每次做15下,每天做3次:1) 旋轉肌群伸展運動/將患側手抬高至肩膀高度,健側手加壓水平方向,停10秒。放鬆肩旋轉肌群,降低肌肉緊繃程度,讓肌群延展度更好。2) 夾背肌運動/雙手抬高至肩膀高度,往後做夾背動作。可訓練後側旋轉肌群、肩胛肌群,放鬆平常緊繃的肩頸肌群,矯正不良姿勢,調整體態。3) 肌力訓練運動/患側手持一個有重量的物件,如水瓶。將手肘緊貼軀幹,做前臂往外的動作,藉此訓練肌力。

5公里以下 簡單運動營養如何補充?

5公里以下 簡單運動營養如何補充?#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你每週有1到3次5公里以下慢跑或快走的習慣,營養補充只要秉持平日的飲食須知,便已足夠;若逐漸增加運動次數至每週5到7次,就要依以下的原則補充。1) 運動前:遠離油炸物1個小時以內的慢跑(5公里)及快走,可於每天任意的時間進行,彈性極大,但我會建議於上午起床後或用餐後2小時再開始,但要避免在睡前1小時進行。起床後可先飲用常溫水兩百50CC,再開始運動。若要在午餐或晚餐後進行,則遵循每天每公斤體重30大卡的原則。運動前的飲食宜以清淡的全穀雜糧為原則,遠離油炸物。蛋白質補充則以大豆蛋白質或乳蛋白質(牛奶、豆腐、黃豆)為主,若選擇肉類則需去皮、去脂肪,並且減少攝取纖維質,以免腹脹不適。以60公斤體重為例,每天的熱量攝取可以為1800大卡。平均每餐可攝取600大卡,其中醣類可占55%、脂肪30%、蛋白質15%,即醣類83公克、脂肪20公克與蛋白質23公克(見表4-1)。2) 運動中:喝常溫飲品(補充液)因運動時間較短,且流的汗不多,無須額外補充。若是夏天,可小口補充以6至8%葡萄糖(或蔗糖、蜂蜜)所調製的常溫飲品(即補充液),每1公升再加3至4公克低鈉鹽。這類的簡單運動結束後,30分鐘內可補充含6至8%的葡萄糖液500CC或更多;或者補充250CC(約為1個馬克杯容量)的鮮果汁,甜度越高越好。另外,運動結束後45分鐘內,可補充20公克乳清蛋白液。3) 運動後:多吃水果仍以每餐攝取600大卡為原則,其中醣類可占60%、脂肪25%、蛋白質15%,即醣類90公克、脂肪17公克與23公克蛋白質。醣類可配合部分果汁或水果,蛋白質以大豆蛋白質或乳清蛋白質為主(見表4-2)。(本文摘自/這樣吃,體能回到20歲/大是文化) 

改變負面情緒 快走是最理想的運動

改變負面情緒 快走是最理想的運動#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要改善身體的發炎反應,發燒是個有效率的方式(可是身體不會無緣無故出現發燒的反應),現代人長期慢性缺氧造成自由基傷害,身體很容易就有發炎症狀,這時候要靠運動來幫助改善發炎反應,一方面訓練呼吸肌肉,促進心肺功能;另一方面加快血液流速,促進血液循環。40歲後​運動以快步走與慢跑為主只是要注意,40歲以下要跑要跳,身體都足以負荷,但是年過40,身體已經開始老化,這時候運動要以有氧運動為主,而不是為了運動而運動,每天跑操場,結果過勞,對身體不見得有益處。我推薦的運動以快步走與慢跑為主,如果下雨天,則是改以跳繩為輔,運動的目標首先就是要有氧,到運動場跑個一圈,身體開始有點喘的時候,可以改成快步走,走1、2圈再慢跑,開始喘時再改回快步走。抬腿走路很快就會改善小腿痠痛無論如何,腰挺直、微笑、深層呼吸,不要運動到喘不過氣來,結果彎腰駝背,累得半死,也不要只運動特定部位的肌肉。例如急著跑,結果小腿痠痛,一下子就跑不動了, 這時候將腳步慢下來,改成抬腿走路,十幾二十步之後,很快就會改善小腿痠痛的情況。這時候改成和跑步選手一樣的跳躍式慢跑,輕輕鬆鬆地跑,感覺身體輕微地跳躍,再慢跑1、2圈圈,不會鐵腿,呼吸卻感到比較鬆鬆愉快,而且身體也容易維持端正的姿勢。慢跑要盡量慢,快走要盡量快,運動時要注意呼吸的節奏,原則上,和呼吸練習一樣,要深深吸足空氣,也要將空氣吐乾淨,用鼻子吸鼻子吐,或是鼻子吸嘴巴吹,絕對不要同時用嘴巴吸氣嘴巴吐氣,即使累得喘不過氣也不要用嘴巴呼吸(跑得這麼勞累,等於過勞與過度耗氧)。運動時間不要太長,使自己太疲勞,但要足夠,能運動到冒汗。身體發熱,才會有模擬發燒︑改善發炎的效果。運動完不要急著喝冷飲,也不要急著沖冷水澡,這只是抑制身體藉流汗排毒的能力。我的建議是運動多久就要有多2倍的時間做舒緩運動。如果到運動場運動20分鐘,剩下時間慢慢走回家,同時做聳聳肩、抬抬腳的舒緩運動,或是雙手往上伸出,做投籃般的動作,協助放鬆肩膀肌肉,都可以使身體的核心肌群放鬆。快速舒緩情緒的方法如果突然有情緒,介紹一個簡單方法幫助大家在短時間內平復,動作非常簡單:眼睛左右看。可以用手指導幫忙導引,眼睛看到最左邊,然後慢慢移動到最右邊,專注在眼球左右運動。也可以用眼睛往上再往下的方式,吸氣時,眼睛慢慢往上移動,吐氣時眼睛慢慢往下移動,透過規律性動作讓情緒快速緩和。美好的人生從微笑開始微笑有神奇的力量,不僅讓周遭人一起開心,也會使自己的臉型更年輕。微笑時鼻翼擴張,促進鼻道擴張,改善鼻子過敏症狀;舌頭上移,氣道擴張,改善咽喉氣道通氣。鼻道與咽喉氣道等上呼吸道更暢通,所以吸入肺部的空氣更多,身體有氧更健康。微笑促進臉部肌肉恢復彈性,變得緊實,活化臉部經絡,還能舒緩牙齒咬合,如同啟動體態平衡的開關,使身體從頭顱、肩膀到骨盆整個結構恢復平衡,甚至可以微調頭顱的各個骨頭,活化大腦功能,快速啟動自律神經系統,調和生理功能。最後,微笑使上下牙齒咬合分開,活化身體本體感覺接受器及經絡。(本文摘自/一根吸管有氧治百病/時報出版)

腰椎滑脫要開刀嗎?3招運動減壓迫

腰椎滑脫要開刀嗎?3招運動減壓迫#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腰椎滑脫一定要開刀嗎?一名年約50歲的餐飲女服務生,因工作需要久站及搬重物,長期為腰部酸痛所困擾。就醫檢查後才發現是腰椎滑脫,好在尚未到需開刀的程度,經持續接受物理治療中,痠痛獲得改善。放鬆腰椎減少壓迫 3招運動​降低手術可能性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徐佩萱表示,平時可做3招運動,以放鬆腰椎減少壓迫,避免滑脫加劇,降低需要手術的可能性。徐佩萱物理治療師表示,腰椎滑脫一般容易發生在久站、搬重物、腰椎反覆伸直或站姿不良的人身上。包括餐飲服務人員、清潔人員及物流司機等。以這位婦人而言,她的腰椎滑脫即發生於腰椎第四至第五節之間,只要久站,腰部即痠痛不已,有時還會影響工作。當發生腰椎滑脫時,不少人都有疑問到底要不要開刀?徐佩萱物理治療師進一步表示,依程度可分為四期,通常第一、二期建議先以保守治療為主,如嚴重程度達到第三、四期,此時則須聽從醫師評估是否接受手術。平時就可以利用3招運動,每天各3回合,避免滑脫加劇。1) 膝抱胸運動/仰躺,雙膝彎曲,雙手抱膝至胸前,停留15秒,重複15次,為一回合。可放鬆腰椎,減少壓迫。2) 膜拜運動/採跪姿,軀幹向下,雙手慢慢往前伸,停留15秒,重複15次,為一回合。可放鬆背部,舒緩緊繃肌肉。3) 低弓箭步運動/前弓箭步,後膝貼至地面,不要翹屁股,停留15秒,重複15次,為一回合。可伸展髂腰肌,避免滑脫加劇。

上課姿勢東倒西歪 每日訓練助改善

上課姿勢東倒西歪 每日訓練助改善#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不少家長反應孩子上課時像蟲子一樣動來動去坐不住,老師反應上課上到一半就開始托腮或是滑下椅子,不然就是東靠西靠想找東西靠著維持姿勢,對於孩子這樣的反應造成家長與老師極大的困擾。 近端肌群耐力不足 動作無法維持穩定我們身體姿勢的維持,是需要一些核心肌肉群的反應以及要有足夠的耐力,對於剛入學的孩子,若是姿勢維持的肌肉耐力不足夠,就會容易有這樣的一直換姿勢的狀況發生,例如:近端肩關節的肌肉群耐力不足,動作時無法維持良好的穩定時,孩子在寫字時可能就容易出現需要靠著桌子或是托腮幫忙維持姿勢,當學習的時間拉長,這樣不合適的姿勢就會出現的越來越多,久了恐怕造成姿勢不良。 5-18歲的兒童每日運動量要達30分鐘以上針對這樣的孩子,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物理治療師汪玉珍表示,建議平日讓孩子在靜態學習之外,仍然能夠有一定的體能活動時間,根據WHO的指引,5-18歲的兒童建議每日連續體能活動的時間須達20-30分鐘以上,且須達到微喘流汗的程度,以維持一定的身體活動量。而身體活動量又與姿勢維持的肌肉肌力與肌耐力有一定的相關聯,因此讓孩子每日至公園等戶外動一動不只是休閒娛樂的功能,也能夠增進孩子的姿勢維持能力,以增加孩子在學校上課的學習本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