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

化療後副作用擾人 分辨噁心3樣態

化療後副作用擾人 分辨噁心3樣態#化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接受化學藥物治療期間,黃先生進食量少且常感覺噁心、平均一天吐約3至4次並頻頻表示化療真痛苦,吐到膽汁都出來,真沒勇氣繼續接下去治療!黃先生的心聲對多數癌友們來說感同身受,甚至高度共鳴。接受化療是抗癌過程中極其重要的武器,癌友們面對聞之色變的副作用如噁心、嘔吐,該如何避免甚至改善呢?化療引起噁心嘔吐 分3種樣態桃園醫院副護理長王嘉華表示,首先瞭解藥物對身體所造成的噁心嘔吐的過程。化學物質在體內釋放後,經由腦脊髓液或血液傳遞到大腦的化學受體觸發區,導致各種神經傳導物質釋放,直接刺激嘔吐中樞,隨後造成嘔吐產生。使用的化療藥成份也分成高致吐性、中致吐性或低致吐性型化療藥,皆是引起噁心及嘔吐的重要原因。化療引起的噁心及嘔吐分為3種樣態:1)急性/通常在接受藥物後24小時內發生。2)延遲性/發生在給藥後24小時及往後數天。3)預期性/常見於受過去接受化療經驗影響、本身情緒易緊張焦慮者、不佳味道造成。類固醇、血清素拮抗劑等為常見的止吐藥種類王嘉華副護理長說明,臨床上合用不同種類止吐藥物是常見避免此副作用的療法。常見的止吐藥種類有類固醇、血清素拮抗劑、適吐朗、Tropisetron、神經激肽受體拮抗劑Aprepitant。其他種類止吐劑有多巴胺拮抗製劑、butyrophenones。輔助型止吐劑有抗組織胺製劑diphenhydramine,其副作用主要嗜睡;安眠藥benzodiazepines除了抗嘔吐的外,還有遺忘的作用,可忘卻不愉快的化療記憶。

癌友化療吃不下 少量多餐補足營養

癌友化療吃不下 少量多餐補足營養#化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癌症患者化學治療期間常免疫力降低,造成治療中斷或無法治療,往往因為治療副作用讓食慾變差。該怎麼吃才能補足應有的營養,讓治療順利完成?營養師建議癌症飲食原則「高熱量、高蛋白」,搭配少量多餐方式,在兩餐間吃點心、營養品,避免只吃三正餐,熱量與蛋白質營養不足。蛋白質攝取要比平時多20至50%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營養師凃宜辰表示,血液中白血球數量不足,會有免疫力低問題,可能造成化學治療無法進行,需要打升血球素提高白血球。常見免疫力降低的原因,包括化學治療、手術(術後體力恢復較慢)、骨髓疾病(淋巴癌、血癌)等,治療過程造成白血球下降,必須攝取更多熱量與蛋白質。但若營養不良造成免疫力低下,則可透過飲食技巧調整來改變。癌症治療期間最重要是蛋白質攝取充足,蛋白質是造血、補充肌肉的營養來源,豆魚蛋肉類等蛋白質攝取量要比平時多20至50%,熱量多20%。舉例來說,50公斤的人,治療期間一天要吃3碗飯,5份蛋白質〈豆、魚、蛋、肉〉,1杯牛奶、2碗青菜,2至3份水果,再加油脂。但化學治療期間食欲不佳、甚至噁心嘔吐,會建議少量多餐,用點心〈紅豆牛奶湯或地瓜牛奶〉、營養品等來補充。飲食選擇小包裝 避免重複食用除了增加蛋白質、熱量攝取,進食也要留意衛生與清潔。食物要新鮮、洗淨、煮熟,沒吃完的食物要盡快冷藏。若不得已要外食,選擇乾淨衛生的餐廳,也可選擇便利商店中有完整包裝的冷藏或冷凍食品。不要飲用家庭號鮮奶,以免開封後再度冷藏,容易提高感染的機會,可選用小瓶裝不含益生菌、乳酸菌、活菌的鮮奶,建議選擇小瓶裝取代沒冷藏的杯裝豆漿,開封後一次飲用完畢。凃宜辰營養師提醒,白血球不足不可以吃生食外,水果建議喝包裝的濃縮還原果汁,現榨的果汁則不宜飲用。白血球正常的患者選用新鮮的削皮水果,不要吃有腐壞、發霉的水果。飲水應採煮沸開水,不建議飲用過濾水、市售礦泉水;霜淇淋(開放式、沒有殺菌)、剉冰(冰塊未殺菌)不建議食用,可選擇包裝的冰淇淋。調味品不建議食用蜂蜜、美奶滋,可以改糖、醬油取代,儘量選擇小包裝,一次用完即丟。化學治療期間免疫力不足時,不要常外出至人多的地方避免感染,外出要戴口罩、勤洗手、適量運動、睡眠充足,增加身體免疫力。

「癌王」胰臟癌 微脂體藥破一年魔咒

「癌王」胰臟癌 微脂體藥破一年魔咒#化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國健署2014年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胰臟癌發生率以每年5至7%的速度成長。2015年的數據資料也顯示,台灣每年平均約新增1400名胰臟癌病例,死亡人數也高達近1300人,超過90%的患者難以跨過「一年魔咒」!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邱泰然表示,由於胰臟癌難以早期發現,患者確診時多數已經是中晚期,僅有不到三成患者能接受手術治療,即使接受手術,也有七成機率再復發;因此,建議手術後搭配輔助性化學藥物治療,降低復發風險,若是無法接受手術,或是癌症復發的患者,化療是最主要的治療方法。胰臟癌治療里程碑 點燃治癒新希望過去胰臟癌藥物選擇有限,若第一線標準治療藥物失效,患者便幾乎等同無藥可醫。邱泰然指出,所幸現今胰臟癌的化學藥物治療有新進展,第二線新劑型藥物透過微脂體包覆,能穿透腫瘤壁,進入腫瘤組織釋放高濃度藥物,可有效延長患者存活期限,副作用也比傳統化療低,為第一線治療無效的患者帶來治癒的新希望,可為患者破除堅固難纏的「一年魔咒」。破除化療迷思 復發患者勇敢二度抗癌有位60歲的高先生被確診為胰臟癌,因為高先生對化學藥物治療有抗拒心態,認為化療藥物是傷害身體的藥物,在手術後拒絕接受化療,在醫療團隊溝通之下,高先生改採口服藥物做輔助治療,經過半年控制後,胰臟癌不幸復發,且發生癌細胞轉移,不但身體狀況漸差、體重下降、服用傳統藥物也不見狀況改善,對前景感到沮喪;在家人與醫療團隊不斷鼓勵下,高先生開始接受第一線化學藥物治療,治療半年,症狀不見改善,經醫師建議改採第二線藥物,治療迄今6個月,腫瘤變小、病情穩定,大幅增加高先生的信心,在家人陪伴下,繼續積極接受治療。邱泰然表示,民眾對傳統化療認知是掉髮、嘔吐等副作用,其實,不同的化療藥物的副作用症狀相異,胰臟癌第二線新劑型藥物副作用低,不會影響生活品質,患者接受度高。邱泰然建議,在接受化療的同時,回歸正常生活,在飲食上注意少油、低脂肪,若擔心化療造成免疫系統能力下降,在公共場所戴口罩,也可以接受疫苗注射,減少感染的可能性。現在隨著醫學進步,有越來越多藥物可以延長患者生命,如果積極接受治療,或許未來就有機會能接受更進步的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緩解化、放療不適 營養師教改善飲食

緩解化、放療不適 營養師教改善飲食#化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接受化療或放療時,部分癌症患者依體質、治療部位,引發不同副作用,大多讓人苦不堪言。常見副作用為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祕、口乾等。患者因為副作用造成營養狀況不佳、體重減輕時,除了降低身體抵抗力,也會影響治療成效。頭頸癌放療後吞嚥困難 可以食用蒸蛋、布丁南投醫院放射腫瘤科翁益強主任表示,癌症患者針對不同癌別,治療方式不同。癌症的放射線治療是在定位腫瘤的位置後,將輻射能量準確送到腫瘤處,破壞腫瘤細胞,達到治療目的。由於放射線治療是局部性的,因此在治療上面的副作用也在於局部。南投醫院營養師蔡秀雯表示,癌症患者在放射線治療後產生的副作用,可以飲食來減輕副作用導致的不適,透過營養支持提高身體抵抗力。頭頸癌放療的患者,可能會口乾、吞嚥困難及味覺改變或喪失。若有吞嚥困難,可補充半流質飲食,將固體食物剁碎,幫助患者吞嚥。也可以蒸蛋、布丁或勾芡食物幫助吞嚥。腸胃癌症治療時腹瀉 應少量多餐蔡秀雯營養師說明,治療腸胃道癌症時,可能會影響腸胃道的消化吸收,甚至出現腹瀉情形。蔡秀雯營養師表示,腹瀉時應少量多餐,並確認造成腹瀉原因,必要時與營養師討論是否補充含麩醯氨酸成份的配方。如果癌症患者在治療時沒有進食困擾,可採取均衡健康的飲食型態,提供身體所需營養。每天選擇多樣化、多種顏色食物,少吃精緻糖類,多活動身體、多喝白開水,也適用於治療結束後的飲食。建議患者及家屬應積極與營養師討論飲食狀況及困難,以免因營養不良造成治療中斷。

老翁莫名腰痠 竟是攝護腺癌骨轉移

老翁莫名腰痠 竟是攝護腺癌骨轉移#化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統計,每年國內約新增5000名攝護腺癌患者,而早期攝護腺癌察覺不易,待患者因莫名腰痠或骨頭疼痛而就醫,經X光檢查或核子醫學骨骼掃描檢查後,才發現是因為罹患晚期攝護腺癌出現骨轉移,進而導致的腰痠或骨頭疼痛等症狀。常感腰痠跌倒後竟癱瘓 原來是攝護腺癌骨轉移一名78歲的許老先生,三年前開始常感覺不明原因的腰痠,原以為是上了年紀之故,在一次雨天散步不慎跌倒後,整個人近乎癱瘓不起。行動只能靠旁人攙扶或坐輪椅代步,生活無法自理,整天鬱鬱寡歡,到後來甚至飯也不吃、覺也不睡。家人擔心他想不開便送醫求助,初步在骨科照射X光發現疑似癌症骨轉移現象,經病理切片證實罹患攝護腺癌,後續透過核醫骨骼掃描偵測骨轉移並找出轉移部位,在積極配合醫師的治療下,許老先生逐漸恢復行動能力,還能重拾每天公園散步的樂趣,身心與生活品質都大幅改善。全身骨骼掃描找病灶 訂定骨轉移治療對策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核子醫學科主任黃玉儀醫師表示,由於癌細胞轉移至骨頭後,會破壞原本的骨骼組織,人體中的成骨細胞則會自然反應前往修復,而攝護腺癌細胞又特別會引發這樣的成骨作用,因此造成骨轉移局部不斷製造新骨,在超出正常的頻率下,就逐漸致使患者發生疼痛、病理性骨折、或骨髓功能下降等等併發症。當被確診罹患攝護腺癌時,為確認是否出現骨轉移,通常會安排全身性的核醫骨骼掃描進一步檢查。核醫骨骼掃描藉由偵測成骨作用異常增強的部位,在幫助醫師確認骨轉移部位及數量後,再進一步為患者訂定適合的治療計畫,可避免上述併發症的產生。同位素療法具骨轉移專一性 有效抑制骨轉移惡化黃玉儀醫師說明,攝護腺癌骨轉移部位常見於脊椎骨、骨盆腔、肱骨及大腿骨,輕者感覺身體痠痛或關節不適,嚴重者則可能併發脊椎骨壓迫性骨折而導致癱瘓。在攝護腺癌骨轉移的治療上,如一開始的荷爾蒙、去勢療法或化療失效,無法有效抑制骨轉移,為求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及延長存活期,則建議可採取鐳-223同位素療法,在各種骨轉移治療藥物中,鐳-223同位素療法是目前唯一能延長攝護腺病人整體存活期的治療方式。鐳-223同位素的生理分佈機制與鈣質相似,經靜脈注入人體後,會被當作鈣質吸收至成骨作用旺盛的骨轉移部位,進而消滅該部位周遭的攝護腺癌細胞,且由於鐳-223為阿法(α)放射線,作用距離至多僅達10個細胞左右的範圍,幾乎不會傷害其他部位的細胞,因此大多數的骨髓細胞得以保持正常功能,病人在治療後不致發生顯著的血球數低下,並有機會讓骨頭恢復正常增生,藉以控制骨轉移及減少其造成的不良併發症。及早發現攝護腺癌骨轉移 及早治療有助改善生活品質黃玉儀醫師提醒,晚期攝護腺癌大多數都會轉移至骨頭,如為攝護腺癌高風險族群或已知罹患攝護腺癌患者,建議應定期或視症狀進行骨骼掃描追蹤檢查,或熟齡男性若有長期不明骨頭痠痛症狀,也應儘速就醫檢查。只要在骨髓功能還未變得太差、骨頭發生劇烈疼痛之前,及早偵測及早發現病灶,配合醫師接受適切的治療,就有機會延緩骨轉移惡化,重獲行動自如人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男腰痠背痛 竟是攝護腺癌骨轉移

男腰痠背痛 竟是攝護腺癌骨轉移#化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師!我只是腰痠背痛?怎麼會得了攝護腺癌!」一名63多歲的醫療器材商老闆,因為從事的是醫療相關行業,平時就很有健康意識、會定期檢查。數月前,因為長期腰痠不舒服,自費檢查發現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PSA)高達194ng/ml,超過正常值十多倍,進一步就醫竟確診為晚期攝護腺癌,且格里森分級系統更達9分(評估癌腫瘤擴散速度,一般約2到10分),顯示腫瘤生長、擴散速度快,讓這位老闆覺得命不久矣!整個脊椎都是癌細胞 已有20、30處骨轉移收治這名醫療器材商老闆的台灣泌尿腫瘤醫學會榮譽理事長江博暉教授表示,他的癌細胞雖然未轉移到肝、肺等內臟器官,但是,整個脊椎都是癌細胞,至少有20、30處的骨轉移!如果只單做荷爾蒙治療,很容易出現抗藥性、影響治療效果,故建議他趁體能良好時,及早使用化學治療。經積極進行化學治療,癌細胞果然獲得有效控制,腫瘤明顯縮小,不僅腰痠背痛症狀緩解,連骨轉移數目也大幅減少,PSA指數從194ng/ml降至個位數。半年追蹤下來,病情穩定控制中,因而得以放心享受生活!三招式、一秘技 就可成為「攝鵰英雄」江博暉教授表示,攝護腺癌經由荷爾蒙治療容易產生抗藥性,導致癌細胞持續生長擴散的風險高,建議可以遵照攝護腺癌治療原則─「三招式、一秘技」控制病情。首先,病友應先了解所有治療建議,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依醫師使用「荷」爾蒙療法,最重要的是,趁體能良好時,儘早使用化學治療,延長整體存活期、降低PSA,才能有效緩解疼痛,維持生活品質。此外,正向面對病情、積極治療不放棄,相信就可以成為「攝鵰英雄」!中老年男性出現腰痠背痛 應抽血檢測PSA指數大部分癌友一聽到化療就很害怕,擔心掉髮、噁心、嘔吐、胃口不佳、白血球數下降等副作用,江博暉教授說明,這是因為傳統的化療藥物大多混合了3、4種藥物,故造成毒性增加、副作用明顯。不過,晚期攝護腺癌的化療,往往只有單一藥物,臨床會搭配具消炎功效的類固醇使用,可緩解副作用,相較能維持病友生活品質。江博暉教授並呼籲,中老年男性若出現腰痠背痛或筋骨痠痛症狀,千萬不要輕忽,別以為只是老化或姿勢不良引起,最好主動抽血檢測PSA指數,才能及早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乳癌化療搭配中醫調理 死亡率降5成

乳癌化療搭配中醫調理 死亡率降5成#化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乳癌為女性頭號殺手,雖早期治癒率高,但手術及化療後的副作用,卻常讓病人覺得虛弱,甚至因此放棄治療。40多歲的黃女士是乳癌患者,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後,右手臂開始緊繃腫脹、無法上舉,更飽受失眠、倦怠所苦。直到後續搭配中醫治療,消除右手臂腫脹,失眠、倦怠也大幅改善。黃女士長期配合中醫藥物與針灸調理,並定期回診西醫,持續追蹤已3年,目前身體狀況良好穩定。乳癌患者治療副作用 恐造成淋巴、精神不佳問題乳癌患者手術可能造成手部循環不良、淋巴水腫、緊繃僵硬,化療過程中可能產生噁心嘔吐、食慾變差、白血球血小板降低、貧血、腹瀉或便秘等副作用,放療及化療後也可能有失眠、胃口差、口乾舌燥、疼痛等症狀,荷爾蒙療法後,可能有潮熱、盜汗、疲倦、失眠、易怒、月經不調、陰道萎縮乾澀等不適。透過中醫共同調理,可緩解上述不適症狀,幫助患者完成療程,改善生活品質。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陳昆豪醫師表示,根據研究指出,中醫輔助治療能提升乳癌患者的存活率。乳癌患者化療後配合中醫調理,10年內死亡率約可降低5成。有遠端轉移的情況下,尤其是第4期患者使用中西醫共同治療的病患相較於純西醫患者,存活率顯著提升。乳癌治療搭配中醫 可降低不適根據中醫理論,女性應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不熬夜,均衡飲食、保持運動,適度放鬆身心、抒解情緒壓力。同時需自我檢查乳房,若有摸到異常或硬塊,則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有助於預防乳癌。陳昆豪醫師指出,乳癌患者往往在接受手術、放化療後身心飽受煎熬。中西醫合作能夠提供病人全方位的醫療,除了給患者正確的就醫觀念,避免病患自行服用偏方而導致病情惡化,同時能緩解患者各種不適症狀,改善患者存活率與生活品質。

癌症治療怕吃多? 4要點破解迷思

癌症治療怕吃多? 4要點破解迷思#化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癌症病人常因為化、放療副作用而食慾不振,或擔心吃太多會加速癌細胞增長擴散,因而導致體重下降、體力不足。癌友在治療期間需要維持營養,不僅預防體重減輕、減少因治療產生的損傷、促進建造新組織、增加抵抗力、促進復原,並保持消化機能、減少副作用及預防因營養不良引起的併發症。治療反需吃更多 增進身體續航力大千綜合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黃明立表示,許多癌症病患常有錯誤觀念,擔心如果吃得營養或吃得多,會讓癌細胞增長得更快。當營養不足時,治療效果也會變差,不僅無法殺死癌細胞,也降低康復機率。為了保持體力治療,熱量攝取反而應比生病前多20%,蛋白質的攝取也要比以前增加,來修補治療中受傷的組織。高熱量高蛋白 好飲食為治療奠基大千綜合醫院營養師周寧表示,癌友飲食主要重點是「高熱量、高蛋白」,掌握以下4個原則,就能輕鬆簡單補足身體所需。1) 少量多餐/因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容易影響食慾,若一餐中吃得不多,可依個人的食慾及體能狀況,每2-3小時進食一次。也可增加餐間點心,像包子、小籠包等含蛋白質的食物。若是牙齒不好的病人,則可選擇布丁等軟質點心。2) 攝取高生物價值的蛋白質/高生物價值的蛋白質,包含雞蛋、魚肉、去皮的雞鴨、去肥肉的牛豬等,這些需佔每日蛋白質總量50%以上,其餘的則以植物性蛋白質,如豆製品來補充。3) 善用飲水時間/利用豆漿、米漿或牛奶做為口渴時的飲料,不僅補充水分,也同時補充熱量及蛋白質。4) 選「對」的食物/雖然要掌握高熱量、高蛋白的原則,但若因此吃進過多無益於健康的動物性油脂食品,如油炸食物,或含反式脂肪的點心,反而無助於身體復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