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珈

茹素、慈悲、調息 「三維瑜伽」減壓

茹素、慈悲、調息 「三維瑜伽」減壓#瑜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不同與以往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瑜伽體式,三維瑜伽(TriYoga)的動作沒有任何停頓,就像是空氣中有著看不見的流水,讓身體如魚兒般自在地優游舞動。二○一七年底,三維瑜伽的創辦人卡莉吉(Kaliji)老師,邀請印度的音樂瑜伽大師斯瓦米吉(Dr. Sri Swamiji)來台分享瑜伽的美好能量。對於從美國起源的三維瑜伽能夠和印度的音樂瑜伽結合的契機,卡莉吉描述:「瑜伽是我的生命,斯瓦米吉是一位很棒的瑜伽修行者,是宿命和緣分讓我們相遇。」就像是卡莉吉與瑜伽的相遇般,一切是上天自然又奇妙的安排。接納喜悅 全然地關照內外小時候的卡莉吉不太說話,幾乎不主動跟任何人交談。如果有人問她問題,她會盡可能簡短地回答。因為身體沒有想說話的欲望,所以也不會覺得寡言對生活有任何障礙。當時年僅七歲的卡莉吉時常坐在大自然中,看著天空想:「我來到這裡之前,我在哪裡?」她發現每當自己想著這個問題時,內心同時會感受到極度的喜悅。因為喜歡這個喜悅的感覺,所以更不停問自己這個問題,最後找到解答:「我們都是從喜悅來的,不然我們還能從哪裡來呢?」「我從小生活的小鎮人口只有四千人,只有一個家庭是猶太人,其他幾乎都是基督教徒。」然而在這個充滿集體信仰的傳統環境中長大,卡莉吉卻從未加入任何宗教。她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振動,就像花園裡的花有不同的顏色,但是內在深處的意識都是純淨的。「每個人各有自己的業力需要經歷,會選擇適合自己的靈修方式,踏上自己需要走的路。」而部分踏上靈修路上的人不願意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也不想主動改變自己的行為來改善人際關係,只想找到速成的方法跟高我連結,以為只要接上這個通道,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其實學習應該要觸及每一個層面,才能照顧到完整的自己。「當我們關照自己時,應該要看到全部的身體,包括我們外在看得到的肉體,還有內在精微的能量體。」而這個能力可以透過三維瑜伽的三個層面來練習。拉伸身體 讓能量流動首先在身體方面,若要達到內外兼具的慈悲心,就從素食開始。「我們的身體不應該是動物的墳場,所以我只選擇純植物性的食物。」卡莉吉說明:「每個人都有慈悲之心,但頭腦中的慈悲是有限的,我們可以重新喚醒內在智慧的層面,感受那些來自宇宙的優雅流動,達到梵文中的阿南達(Ananda),也就是『極度的喜悅』的狀態。而這些內在的喜悅、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慈悲以及純淨的能量,都是建立在個人修為上。」日常除了維持茹素,在行為上保持慈悲,同時也透過體式讓能量流動。卡莉吉形容:「能量就像一個純淨的圓圈,我們透過瑜伽呼吸法把空氣帶進身體,以最優雅的方式來做體式練習,維持無間斷的流動。」就像中國風水中的氣應該是順暢流動的,當我們生活出現壓力或緊張的時候,能量會被鎖住,此時就需要有意識地拉伸它,讓身體的氣流動。透過瑜伽呼吸 淨化判斷力「第二部分是瑜伽呼吸法(Pranayama)。」卡莉吉提醒:「有些人一心想追求靈性,但是沒有注意到自己連呼吸都無法順暢。透過瑜伽呼吸法能夠提升能量,能量提升時,我們的意識就能夠擴張。」「能量」和「意識」這兩個元素是不能分開的,當我們的氣不順暢的時候, 會讓我們的心不平靜,產生更多的欲望。我們也無法把呼吸跟心念分開,如果呼吸屏住,頭腦就停下來了,因為念頭也需要能量才能推動。所以當我們想要提升能量,就要讓呼吸均勻下來,讓它長而精微,頭腦也會因此靜下來。卡莉吉(Kaliji)Profile•三維瑜伽(TriYoga)創辦人•在美國內華達州中的小鎮長大,從小不愛說話,七歲開始學音樂,喜歡彈琴,甚至曾經認為將來會成為一位歌手。•畢生從未學習過任何冥想與瑜伽,二十歲突然出現一場深度冥想的美好經歷後,開始開口與人們分享冥想的美好,二十四歲開始感受到坤達里尼能量的流動,二十八歲那年創立三維瑜伽, 至今已經成立三十八年。(本文摘自/魅麗雜誌127期/5月號)

開筋活脈通氣血 輕鬆做6瑜珈伸展法

開筋活脈通氣血 輕鬆做6瑜珈伸展法#瑜珈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筋縮,是萬病之源。俗語說:「筋長一寸,壽延十年。」瑜伽,可以成為每日持續性「開筋活脈」的習慣。不合適的拉伸難度,很容易造成肌肉拉傷等問題,選擇自己做得來的動作,並逐步加強,才能建立起身體經脈的彈性基礎,培養身體自發氣的能力,讓到通暢經脈和氣血的目的。以下分享6種日常瑜伽伸展法: 膽經伸展左右轉身、側身拉伸,可以通膽經。雙手平舉,左右來回旋轉,先熱身將脊椎骨放鬆,慢慢來回20次,雙腳與肩同寬,平舉雙手,側身拉伸,左手舉過頭,從頭部、手部、腰,漸次往右延伸,可讓上身膽經得到良好的伸展,待左邊做完後,再換邊進行,左右各3到5次。側身拉伸後,身體前彎,再往左右腳靠近,做更深層的拉伸,進而拉動下半身的膽經經絡。尤其是拉動臀部上方的肌肉束,也就是環跳部位,延伸膽經性。 膀胱經伸展雙腿微張,身體向上後,維持上身平直,腰部前彎,再往下伸展,可以充分拉伸後背肌、大腿及小腿的部位。維持呼吸,吸氣使身體上升,吐氣時再次放鬆,將身體放到最低,反覆做5個吸吐循環,可讓膀胱經得到最佳伸展。 肝經拉伸將身體平坐於地上,雙腿張開大於120度,或個人可張開的最大程度,身體向上拉伸後,前彎往前放下,此動作可感受到雙腿內側的拉伸壓力,內側的肌肉束就是肝經所在,往前放持續在自己可以忍受的強度內,維持1到2分鐘。 心包、肺經的手臂伸展雙腿微張,雙手平舉與肩同高,吸氣身體向上後仰,手臂往後水平拉伸,運動到肱二頭肌群及肱橈肌,也就拉伸心包及肺經的經脈。 三焦經的伸展手臂平舉,雙手互握,吐氣後,將胸椎、頸椎往後頭部內縮,使後背肌、肩頸部位有充足的拉伸,想要進一步加強的話,再將頭部左右延伸,至可拉展到三焦經背後的肌肉,進而調和內分泌系統。 腎經的伸展進行適度的側壓腿,同時拉伸肝脾腎三條經絡,做腎經脈的伸展。除了以上6種日常瑜珈伸展外,每日執行20至50回合的深蹲,可以通脾健胃,維持消化道的健康,也有助女生縮臀緊腹,可說一舉數得。(本文摘自/拍毒聖經:破解五大族群健康困擾的拍打排毒/博思智庫)

瑜珈調息 右側鼻孔呼吸助消化?

瑜珈調息 右側鼻孔呼吸助消化?#瑜珈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儘管呼吸似乎是自然的生物韻律,卻會遭受情緒、飲食、睡眠不規律、汙染、感染及其他外力刺激等因素干擾。如果身體狀況健康、穩定、平靜且生活規律,那麼兩個鼻孔之間的氣流交替便能遵循一定的規律節奏。專業上,此現象稱為「生理節律」,古老的瑜伽士曾十分詳盡地描述這項培養高度自我觀察能力的技巧,他們能察覺人體的細微變化並將其分類。右側鼻孔呼吸 積極、具警覺性、活潑此外,呼吸法的瑜伽修行者,致力於對呼吸氣流(在雙鼻孔之間)流動的方式,與各種心理和生理狀態間的相互關係進行研究。例如,他們觀察到右側或左側鼻孔的個別通暢,將助長不同的社會活動。據說,若經常透過右側鼻孔呼吸,個體往往會變得較積極進取、較具警覺性,且較會活躍於外在世界;反之,經常透過左側鼻孔呼吸時,會產生較寧靜、較被動的心理狀態,且較趨向於內在世界。右側鼻孔氣流通暢與左半腦居於主導地位相關,似乎合乎邏輯,為了回應此問題,相關研究工作正在進行。消化食物時 用右側鼻孔進出氣流右側鼻孔呼吸與左側鼻孔呼吸之間的區別,並非僅局限在心理層面,據說透過右側鼻孔進出氣流,有助於內部器官生理過程更加活躍,例如在消化食物時。修習呼吸法瑜伽的學員在進食前都會先小心地開啟右側鼻孔。相較之下,飲水的過程則屬於較被動的攝入,左側鼻孔通常會在攝入液體時張開。因為他們認定空氣從哪一側鼻孔進出是非常重要的,便會在從事任何特定活動前先協調(從哪一側鼻孔)呼吸;此舉被認定為有助於身心,使人體在從事特定活動時,能先在精神、情緒及生理方面有所準備。瑜珈呼吸練習常見 鼻孔交替呼吸法這種呼吸的科學為古印度人所熟知,他們一向如此執行且視為理所當然。然而時至今日,大多數人並未提升對呼吸方面的認知,它便被視為瑜伽教學中的一部分技巧,旨在幫助人們對空氣流及其在任何特定時刻裡的作用,能更加敏感且更有意識。此種呼吸練習亦有助於恢復左右鼻孔交替呼吸的規律、節奏及平衡。在瑜伽呼吸練習中,最常見的是鼻孔交替呼吸法。在這項技巧中,我們透過按壓其中一個鼻孔出口或側壁,刻意將氣流從一側變換到另一側,並保持規律及節奏。要正確從事此練習之前,應該先掌握好橫膈膜式呼吸法,使呼吸能順暢、均勻、不間斷且有規律。(本文摘自/調息:呼吸的科學/橡實文化)

講座/產兆不要慌、孕婦瑜珈

講座/產兆不要慌、孕婦瑜珈#瑜珈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預產期接近,產兆來時要怎麼應對呢?老一輩眼中,孕婦應該少動多休息,以免動胎氣。然而孕婦若在產前做適度且溫和的運動,不僅可舒緩孕期的不適,還能幫助生產及產後恢復體力。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婦產部將於1/13(六)舉辦親子教室活動,由婦產部醫師廖娸鈞主講「產兆不要慌」,以及講師彭艾薇指導「生產圓舞曲:一起做瑜珈」。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準爸爸、準媽媽預約報名,不限雙和醫院產檢、生產之孕婦。活動期間提供茶水,請自備環保杯。(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婦產部親子教室時間:107年1月13日(六)下午13:30-15: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12樓會議室洽詢:02-22490088 轉2972(婦產科秘書楊小姐)或   02-22490088 轉2988(諮詢衛教師宋小姐)

講座/癌友呼吸瑜珈班

講座/癌友呼吸瑜珈班#瑜珈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治療時,「舒壓」是一個值得注意的課題,而呼吸瑜珈是透過簡單奧妙的呼吸、瑜珈與靜坐,讓生命油箱能量充滿,為癌友找回平衡的身心,進而改善疼痛、增強免疫力,全面提升治療中與治療後的生活品質。本次課程由癌症資源中心莊學琴老師主講,藉由內而外的呼吸法穩定心情,平靜身心。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 (02)89667000轉分機1709。名稱:癌友呼吸瑜珈班時間:2017/09/26(二)9:30-11:3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14樓第一教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講座/癌友呼吸瑜珈班

講座/癌友呼吸瑜珈班#瑜珈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治療時,「舒壓」是一個值得注意的課題,而呼吸瑜珈是透過簡單奧妙的呼吸、瑜珈與靜坐,讓生命油箱能量充滿,為癌友找回平衡的身心,進而改善疼痛、增強免疫力,全面提升治療中與治療後的生活品質。因此本課程邀請癌症資源中心莊學琴老師,介紹瑜珈舒壓療法,希望藉由簡單動作與呼練習,能針對癌症治療等問題給予建議。課程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 (02)89667000轉分機1709。名稱:癌友呼吸瑜珈班時間:2017/09/12(二)9:30-11:3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14樓第一教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捧腹大笑 抗癌戰鬥力增6倍

捧腹大笑 抗癌戰鬥力增6倍#瑜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身心合一」一直是東方傳統醫學的基礎,在中國的《黃帝內經》有「內傷七情」之說,認為情緒失調會直接傷害五臟,在印度瑜伽理論裡,也在一萬多年前建構從呼吸和情緒中,調整健康的理論。用「笑」打開正向療癒場原本西方醫學把生理和心理分開定義,近年也漸漸有研究證實心理會影響生理,進而發現許多關於「笑」對身體的好處,可以強化免疫力,平衡體內混亂的能量,讓疾病退散,更推薦用「笑」打開正向療癒場,每個人都可以來試試這個驚人的力量。在生活中我們難免面對壓力、汙染,都會引起身體細胞產生變化,現在我們能健康地生活,一切歸功於身體內的「自然殺手細胞」,就像白血球對抗外來的細菌,自然殺手細胞一旦發現有癌細胞產生,便會瞬間將它殺死、排除。捧腹大笑 抗癌戰鬥力增6倍自然殺手細胞有一些有趣的現象,它的攻擊力會高度受人類的心情影響,當情緒低落時,它們便會心情低落,情緒鬥志高揚時,它們也會鬥志高揚,研究證實,笑可以使自然殺手細胞激增,捧腹大笑可以讓抗癌戰鬥力增加6倍,自然殺手細胞較強的癌症患者,可以多存活2倍時間,因此保持笑容,可以產生驚人的免疫力,這是打著燈籠都找不到的特效藥。笑可以放鬆心情,紓解恐懼和緊張,使大腦分泌快樂荷爾蒙,讓身體放鬆舒暢,笑所分泌的快樂荷爾蒙、β腦內啡,都是增加自然殺手細胞的糧食,日本免疫學家安保撤說:「治療癌症的方法有3種,就是笑、改變飲食、保持體溫。」強化副交感神經就能達到放鬆狀態一般罹癌患者都是具有認真、頑強的個性,待人處事謹慎不圓融,屬於交感神經容易緊張的類型,如果可以強化副交感神經,達到放鬆狀態,便可以讓對抗癌症的自然殺手細胞數量激增,觀看爆笑劇大笑時,解除壓力的物質也可以提升3成,而笑的人比不笑的人壓力荷爾蒙減少3成多,這也是笑可以讓人放鬆的原因。(本文摘自/魅麗雜誌110期11月號)

愛游蛙式、騎飛輪?護膝秘訣看這邊

愛游蛙式、騎飛輪?護膝秘訣看這邊#瑜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對於「內側摩擦症候群」患者,推薦的運動是健走,不會因為膝關節彎曲的角度過大,而傷到膝蓋,又能夠達到運動的功效,也可以慢走或跑步。此外,也適合做太極拳、瑜珈或皮拉提斯等一些伸展或是動作慢的運動。 籃球、網球需大幅度彎曲膝蓋 可能傷害內側皺襞至於球類運動,以膝蓋彎曲/伸直的頻率與角度做為判斷標準,太過就不適宜。像桌球,由於桌面有一定的高度,所以對膝蓋的傷害低。雖然膝蓋幾乎都要彎曲,但彎曲的角度在20~30度左右。依此類推,打高爾夫球時,膝蓋不需要長時間的重複彎曲與伸直,也是這類患者可以從事的運動。像是籃球或網球等需要大幅度彎曲膝蓋的動作,較可能會傷害內側皺襞。騎腳踏車坐墊不要太低 有一段時間很流行騎腳踏車,很多人也會買臺室內腳踏車在家運動,或是到健身房參加飛輪課程,腳踏車運動主要是鍛鍊關節周邊的肌力,如果肌肉無力,導致關節運動時的穩定度不夠,就容易受傷。但這個運動膝關節需要不斷重複彎曲伸直的動作,內側皺襞很容易就被膝蓋骨夾到。如果真的想騎,坐墊不要過低,避免膝蓋彎曲的角度過大,也要注意伸直、彎曲時,肌肉用力與放鬆的節奏(口訣:用力踩下,輕鬆縮回),減少內側皺襞被夾擊、受傷的機會。游蛙式可能惡化膝蓋疾病 有內側皺襞發炎、又喜歡游泳的人,要避免游蛙式,因為膝蓋要不斷重複彎曲伸直的動作,長期下來,反而會惡化,如果只會游蛙式,可試著調整節奏以及下肢用力方式,在快速踢腿夾腿後,緩慢而輕鬆的縮回雙腿,避免在屈膝時夾擊內側皺襞。筆者較推薦自由式,而且是要標準的自由式,靠大腿上下擺動帶動小腿,膝蓋盡量不要彎曲,既不傷膝蓋,又能達到運動的效果。另外在上下泳池時也要注意,一定要抓緊泳池樓梯的扶手。▲(右)蛙式泳姿(俯瞰);(左)自由式泳姿(俯瞰)登山爬坡時要保持膝蓋微彎如果想要走走郊山、登山,可參考爬樓梯的原則,爬坡的時候,保持膝關節微彎,比較不會有反覆伸直彎曲的動作。步伐加大也可降低膝蓋彎曲的角度;下坡也是同樣的原則,側著身子走更好,此外,不要忘記攜帶登山杖做為輔助。內側磨擦症候群的患者最好是選擇坡度平緩、階梯少、階梯間距大的步道。▲持登山杖微彎膝蓋上下山路(側面) (本文摘自/自己的膝蓋自己救/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