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醫談養生

眼乾皮癢酷酷嗽 三招制服冬季乾燥

眼乾皮癢酷酷嗽 三招制服冬季乾燥#民醫談養生

  不只多喝水,還要在水中加片檸檬喝眼睛澀、皮膚癢、口乾舌燥是冬天常有的乾燥困擾,但若眼睛乾到會刺痛,半夜會咳不停,渴到起床喝水,又是什麼問題呢?該怎麼減緩乾燥,對生活、睡眠的干擾?冬天一談到惱人的乾燥困擾,就不能不先提到外分泌腺。人體的外分泌腺,指的是可以把分泌物,經由管腔分泌出來的腺體,像是口腔裡面的唾液腺、眼周的淚腺、皮膚的汗腺、胃部的胃腺等等。年紀漸長後,負責外分泌的腺體,也會逐漸萎縮,使得分泌的功能降低,約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年長者,有程度不一的乾燥症狀。冬天常會使用的電暖器、煤油爐,因會讓室內的溼度降低,易加重乾燥引起的不適症狀。此外,大部分的人,在冬季時,較不會記得要補充水分,當體內的水分減少時,自然也會影響到腺體的運作,讓分泌物減少。若有過敏體質、高血壓、焦慮症、憂鬱症,服用抗組織胺、利尿劑、抗憂鬱等藥物,因會讓黏膜乾燥、增加排水而讓人體更缺水。這類的乾燥現象,比較明顯的自覺症狀是眼睛乾澀、喉嚨乾癢、易咳嗽。到底除了乾燥引起的不舒服外,還會對健康造成什麼樣的負面影響?本週由專精乾燥症的李信興醫師,分享面對冬季乾燥的關鍵養生之道。30至40歲乾燥,恐免疫失調眼睛乾、嘴巴乾、喉嚨乾,連陰道也很乾,難不成是更年期提早來臨?事實上若月經正常,沒有女性更年期典型的熱潮紅、盜汗,即使陰道乾澀也不必誤以為提早進入更年期。很多中年女性,發現眼睛乾到沒有眼淚,隱形眼鏡戴不住,角膜容易有異物感、疼痛、發炎、怕光會看眼科;時常口乾舌燥,吃東西不好吞嚥、易口臭,蛀牙加劇、不時口腔潰瘍、舌頭有舌苔、灼熱感會看牙科、耳鼻喉科;氣管乾燥,濃痰不易排出,半夜易咳嗽會看胸腔科;胃液分泌不足,有消化不良會看腸胃科;陰道乾澀、性交疼痛,則會看婦產科。但若年僅三、四十歲,依照人體退化的速度,應該不至於這麼快有這些外分泌腺萎縮導致的諸多衰退現象,應要考慮是否有可能是免疫失調,外分泌腺體受到淋巴球的浸潤破壞,持續讓腺體發炎所引起的修格連氏乾燥症,可到過敏免疫風溼科,抽血檢驗自體的抗體。若是自體免疫疾病引起的乾燥症,這是一種剛開始,常以眼乾、口乾來表現的疾病,因異常的免疫系統會持續不斷攻擊外分泌腺體,造成腺體發炎、受損,在治療上,必須積極搭配免疫調節劑,有耐心長期治療,來減緩腺體的破壞,避免外分泌腺體提早陣亡。同時,也必須留意異常的免疫系統,是否會攻擊肉眼看不到的內臟器官,引起間質性的肺炎或腎炎,而出現肺部纖維化、尿崩症、電解質鉀離子不平衡的危險,或是因為長期免疫失調而提高罹患淋巴癌的機率,也要密切注意紅斑性狼瘡、類 風溼性關節炎等等常有的共病症。眼乾,宜調低電腦螢幕如果是單純因為退化所導致的腺體萎縮,針對乾燥的症狀做好日常保養,也可提升生活品質。舉例來說,淚液過少導致的乾眼症,到眼科做淚液的五分鐘測試,淚液的分泌會少於五公釐。平常上班時,可把電腦的螢幕高度降低,當視線往下看時,眼球暴露在空氣中的面積減少,淚水散失較慢,再適度搭配人工淚液、眼藥膏的使用,可避免角膜太乾燥,過度摩擦而疼痛、潰瘍。明顯的口乾,有可能會讓人覺得食不知味、舌頭乾裂、易黴菌感染,唾液腺若阻塞,有時會反覆引起臉頰的腮腺炎,可做唾液腺的核子醫學掃描來檢測口水分泌量。口乾,避免吃補藥上火除了用嘴巴含水、適度補充水分、嚼無糖口香糖外,冬天當令的柳橙、檸檬等帶酸味的水果,也都可以促進口水的分泌量。嚴重口乾的患者,宜避免吃太乾、太硬的食物,可搭配水分或湯品來幫助吞嚥。由於口水有沖洗潔淨口腔的功能,當口水過少時,要更注意飯後漱口、仔細潔牙、使用牙線,定期口腔檢查及洗牙,以免發生嚴重的蛀牙。必要時,可依循醫囑,使用人工唾液或服用增加口水量的藥物,持續服用,效果還不錯。而辛辣食物、油炸、抽菸、飲酒、補品等會上火或讓嘴巴更乾燥的飲食習慣宜避免,此外,會提高免疫力的保健食品,有可能讓免疫系統更失控的補藥,也不建議食用。皮膚乾,遠離高溫電暖器皮膚易乾癢的患者,建議少泡溫泉、洗太熱的熱水澡。洗澡要輕柔,可趁剛洗完澡、皮膚還溼潤時,擦上保溼劑,幫助皮膚保溼,並避免近距離使用溫度較高的電暖器、煤油爐。若有陰道乾燥引起的性交疼痛,可運用水溶性的潤滑劑,增加溼潤度。服用某些藥物,如:治療過敏、感冒、失眠、焦慮、憂鬱、巴金森氏病、高血壓所引起的乾燥不適,則可與醫師討論,是否有其他藥物可更換。【延伸閱讀】防眼乾口乾3要訣柔軟的角膜,須仰賴淚液維持透明、潔淨。而口水不只可沖洗口腔,對食物的吞嚥,也扮演重要角色。當眼睛乾到有異物感、吃東西須配水才能吞下去時,更要注意保溼3要訣。1)人工淚液,可在眼球上形成一層薄膜,減少眼睛乾澀,避免角膜潰瘍。2)適度食用柳橙等酸性水3)嚴重的口乾患者,可依循醫囑,使用人工唾液或者是服用增加口水的藥物。值班醫師_李信興經歷: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溼科主治醫師現職:振興醫院過敏免疫風溼科主任專長:自體免疫疾病、過敏性疾病、風溼病• 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路跑隔天腳底痛 小心足底筋膜炎

路跑隔天腳底痛 小心足底筋膜炎#民醫談養生

雙腳重複拉扯,會傷害「足部避震器」一早起床,腳跟一落地,竟傳來椎心刺骨的痛感,有時候坐久了,突然站起來,又再痛到沒辦法走路,這是發炎嗎?何時容易發生?該如何因應與避免?隨著馬拉松盛行,因腳跟疼痛而到復健科就診的患者,近年來有增加的現象。常是做完賽前特訓,或者跑完賽事的隔天早上醒來,要下床時,腳跟一踩到地板,立刻刺痛。若能緩步行走,疼痛可逐漸緩解,但是坐下來一陣子後,再度站起來,又痛到舉步維艱。嚴重一點的,可能會痛到無法站立,連去上班都困難。尤其是中年後才開始跑馬拉松的人,最容易跑完隔天,就拄著枴杖就醫。這是常發生在跑者身上的足底筋膜炎。到底足底筋膜是什麼?為什麼會急性發炎?發炎後,為何時常反覆發作?本週由專精足部復健的鄧復旦醫師,分享養護足底筋膜的關鍵之道。足部吸收全身震動 過度使用會發炎、長骨刺人類的雙腳,承擔全身體重,不管是走路、上下樓梯、跑步時,雙腳都得吸收數倍體重的震動力量。當踩在地上時,足弓要往下壓,會把從五隻腳趾頭延伸到腳跟骨的足底筋膜拉長,足底筋膜的表面有脂肪墊,可用來吸收震動的力量。當腳要往前推進時,掌趾關節要做背屈的動作,足弓會往上拉得很緊、足底筋膜往前收縮,才能產生動力前進。因此,在走動時,足底筋膜是動態的變化,扮演著足部天然避震器的角色,具有維持足弓、給予吸收震動,以及往前推進的力量。特別是附著在腳跟骨處的足底筋膜,受力最大,是最容易因重複牽扯而發炎、腫脹的位置。有時,牽引的力量,還會造成腳跟骨的骨膜直接刺激,水平增生骨刺。晚上休息後,足底筋膜的發炎液體常累積在此處,隔天一踩地,便出現第一步疼痛(first step pain),痛到腳會縮起來,導致許多跑全馬或半馬的跑者,無法行走。若剛起床,腳跟痛到站不起來,連走路去看醫生都有困難時,可用力按摩附著在腳跟骨處的足底筋膜,讓局部壓迫足底筋膜的發炎液體散開,能暫時紓解無法走路的疼痛。這也是很多足底筋膜炎患者,走一走,局部疼痛會緩解,但久坐再站起來,又會局部腫脹、痛到不行的主因。發炎後要持續復健 可用腳掌抓毛巾、各種球類如果懷疑自己有足底筋膜炎,可做超音波檢查,直接測量足底筋膜的厚度,台灣成人平均厚度是○.三八公分,一旦因發炎、水腫,厚度超過○.四公分,即可確診是足底筋膜炎。在超音波導引下,針對發炎區做注射治療,可有效解疼痛。此外,也可考慮以穿透力高的骨震波,做局部的治療,加速復原。而骨震波,原本是用於治療腎臟及泌尿系統的結石,屬於非侵入性的治療,不用住院。能透過震波,把壓力與能量聚集在須治療的組織上,撞擊足底筋膜發炎處,進而刺激足底筋膜的代謝、循環、修復、再生等。只要足底筋膜炎能夠好好治療,不再繼續壓迫到骨刺,一般情況下,水平增生的骨刺,並不須額外處理。但更重要的是,治療足底筋膜炎後,必須依醫囑做居家冷敷,並在六週到八週內,充分休養,不宜激烈運動,絕對不能因為治療後,暫時不劇痛了,又過度操練,讓病情雪上加霜。待急性發炎期過後,先用溫水泡腳,再做足底筋膜的保健運動,像是練習用腳掌抓毛巾、抓網球,甚至抓高爾夫球。不同硬度的球,可用來當作腳底按摩,紓解過於緊繃、缺乏韌性的足底筋膜。逛街多走路也可能中標 少穿高跟鞋,或放矯正墊但還要特別注意的是,除了足底筋膜炎之外,馬拉松跑者腳跟骨後方的阿基里斯腱(俗稱腳筋)、滑囊,也常因小腿肌肉過度牽引,而導致發炎,發炎液體也會往下流,累積在足底筋膜處,出現類似足底筋膜炎的症狀。這時,必須同步把阿基里斯腱、跟骨後滑囊、足底筋膜的發炎,都一起治療,才能解除惱人的腳跟痛。但為什麼有些人,根本沒有跑馬拉松,只是平常逛逛街、多走幾步路,就得到足底筋膜炎?這可能與先天的足弓異常有關。不管是足弓不明顯、特別扁平的低弓足(俗稱扁平足),或是足弓特別高聳的高弓足,都會增加罹患足底筋膜炎的機會,若沒有適當矯正,也易反覆發作。低弓足易有足底筋膜炎,是因為足弓扁平時,足底呈內旋、塌陷,足底筋膜易被拉平、拉長,過度牽扯。而高弓足引發的足底筋膜炎,則是因為足弓高聳時,足底筋膜會太緊繃,易失去彈性,一旦韌性變差,易導致撕裂受傷;此外,前腳掌跟腳跟,也會因長期不當受力,容易長繭。而長時間須穿著高跟鞋工作,且須久站的職業,或體重較重的民眾,也常常對雙腳造成額外負擔。建議有足底筋膜炎困擾的患者,盡量少穿高跟鞋,並可考慮訂做矯正鞋墊,讓足部的著力點比較平均,以減少足底筋膜因過度拉扯或緊縮而發炎。【延伸閱讀】足底保健3要訣足底筋膜扮演腳丫子的吸震角色,平常注意保養,維持良好的足弓曲線,可讓足底筋膜保持彈性,減少僵硬、發炎、受傷。1)剛起床,可用力按摩附著在腳跟骨處的足底筋膜,讓發炎液體散開。2)急性期後,先泡腳,依照醫囑以網球、高爾夫球或棒球做5分鐘按摩。3)若有低弓足、高弓足,可訂做矯正鞋墊,減少足部不當受力而發炎。值班醫師_鄧復旦經歷: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主任、台灣復健醫學會名譽理事長現職: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長庚大學醫學系教授專長:足部復健、神經復健、超音波導引注射、骨震波治療• 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大冷天頸部僵硬是腦中風前兆?

大冷天頸部僵硬是腦中風前兆?#民醫談養生

「三高」族群易罹患頸動脈血管硬化洗頭時,用力按摩頸部竟然會讓頸動脈斑塊破裂引發中風?工作疲累,經常覺得脖子緊緊的,就是有頸動脈狹窄?為避免腦血管、心血管狹窄或阻礙的風險,應留意血管動脈變化。天氣溫降低,血壓控制不易,又是較易發生急性腦中風的季節,常有患者因後頸部持續僵硬、感覺緊緊的,而擔心是不是頸動脈快要阻塞了,是即將腦中風的前兆?事實上,頸動脈雖然是供應大腦四分之三血液循環的重要血管,當頸動脈有嚴重狹窄時,也是導致缺血性腦中風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頸動脈的位置,並不是在後頸部,而是位於前頸部。用手指頭輕輕壓在下顎下方、氣管的兩側,可以感受到脈搏跳動的,就是人體左右各一條的頸動脈。就因為頸動脈是供應大腦血液最主要的動脈血管,大腦又特別需要豐富的血量,才能正常運作,因此,頸動脈的直徑比供應心臟血液的三條冠狀動脈直徑還粗大,當頸動脈出現明顯硬化狹窄現象時,代表體內的腦血管、心血管,有狹窄或阻塞的可能性,已高達八成以上,更該特別留意急性腦中風、急性心肌梗塞的預防。到底在腦中風高峰的冬季,該如何做好頸動脈保健?本週由專精頸動脈血管病變診斷及治療的高憲立醫師,分享冬季頸動脈健康的關鍵養生之道。頸動脈病變無徵兆 脖子緊多是低頭族姿勢不良一到冬天,常有民眾因後頸部脖子緊緊,擔心頸動脈異常會引發腦中風而就醫。不過,位在後頸部的動脈並非頸動脈,而是同樣有供應腦部血液功能的椎動脈,也一樣是左右各有一條,椎動脈被脊椎的椎骨包裹保護著。而後頸部會出現緊繃感,並不是肇因於動脈或椎動脈的狹窄、阻塞,多是因為經常低頭、姿勢不良所引起的頭頸部肌肉僵硬、發炎的痠痛不適。絕大多數的動脈血管硬化,會先有血管內膜的增厚,接著血管壁有硬化的斑塊,讓血管內徑逐漸變得狹窄,終至可能完全阻塞,讓血流無法再流通。而大部分頸動脈或椎動脈有動脈硬化的斑塊,使得血管內徑慢慢狹窄時,並沒有明顯症狀。僅有極少數患者,在頸動脈狹窄時,單側耳朵會聽到血流聲,以聽診器聽診有可能聽得到血流的雜音。萬一在動脈血管硬化的過程中,有斑塊破裂出血,形成血栓,並流進大腦的血管,才會有單側的疼痛、眼歪嘴斜、口齒不清、意識混亂、手腳無力等常見急性腦中風症狀。當動脈明顯狹窄後,也有可能導致大腦的血流量明顯不足,使大腦功能不佳,可能併發血管性的失智症。甚至,因血流量過少、血壓下降,出現大規模的腦中風。「三高族」每年應檢查 可準確預測血管狹窄程度台灣地區每年因腦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僅次於惡性腫瘤和心臟疾病,占全國前十大死因第三位,且男性多於女性。而頸動脈的狹窄或阻塞,絕大多數沒有症狀,一有症狀又常常是影響生命或生活品質的腦中風或血管性失智症,如何在腦中風意外發生前,先做好頸動脈的日常保健?若是有抽菸、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等三高疾病,或有冠狀動脈硬化狹窄的中年人,建議可每年做一次頸動脈血管超音波。頸動脈血管超音波安全性高,既沒有侵入性,也沒有輻射暴露,可測量頸動脈的內膜厚度、動脈硬化斑塊、血管的流速及阻力。它預測血管狹窄程度的準確度高,受檢時,須露出頸部,宜避免穿著高領衣物。檢查後,確認有五○%以上的無症狀嚴重頸動脈狹窄,宜依心臟內科、神經內科醫師的醫囑,接受藥物治療,以穩定動脈血管內的斑塊,降低未來可能腦中風的危險性。如果曾經出現過腦中風症狀,或是有七○%、八○%以上頸動脈狹窄,可與心臟內科、心臟外科、神經外科或放射科醫師討論,是否需要以心導管手術做頸動脈擴張術、支架放置手術或動外科的動脈內膜切除手術,來改善頸動脈的狹窄或阻塞,以預防急性腦中風發生,並有助增加大腦的血流量。但由於頸動脈的侵入性治療,即使先做了保護措施,手術後,還是有五%機率會因血栓流進大腦,導致腦中風的風險,術前宜謹慎評估。當利大於弊時,才較值得冒險做侵入性的治療。避免大力扭動頸部 少玩滑雪、雲霄飛車等活動天冷血管收縮,血壓控制不易,原本就是較容易發生急性腦中風的季節,有頸動脈狹窄的患者要特別留意三高疾病的控制,除定期做頸動脈超音波檢查外,天寒地凍時,宜配戴圍巾、帽子做好頭頸部保暖,才可維持腦部較佳的血液循環。至於,有可能會搓揉、拉扯到頸部,讓頸動脈血管斑塊不穩定、鬆動的頭頸部按摩,或是會大力扭動頸部的活動,如:飆車急煞、滑雪,或是高空彈跳、雲霄飛車、大怒神等休閒運動,則建議應盡量避免。【延伸閱讀】頸動脈保健3要訣1)頸動脈位於前頸部,當有硬化狹窄時,不宜做頭頸部按摩、搓揉,以免血管斑塊鬆動。2)自由落體等會甩動頸部的激烈運動,很難做好頭頸部固定,宜避免。3)天寒地凍時,血管易收縮,更應該注意頭頸部保暖,可圍上圍巾、戴帽子。值班醫師_高憲立經歷: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心血管中心主任現職:台大醫院心導管室主任、台大醫學院內科副教授、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秘書長專長:頸動脈及椎動脈血管介入治療、複雜性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 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半夜哈啾喉嚨癢 誘發過敏三因子

半夜哈啾喉嚨癢 誘發過敏三因子#民醫談養生

天冷緊閉門窗,卻讓室內病毒更活躍寒流入侵,天空灰撲撲一片,空氣又冷又髒,許多小朋友不只鼻塞、打噴嚏,也常咳到睡不好,到底寒冬、空氣差時,該如何照顧胸腔健康,減少久咳不止?「咳、咳、咳」孩子深夜裡的咳嗽聲,總讓家長繃緊神經、夜不成眠,但為什麼每到冬季,總覺得孩子特別容易生病,呼吸道特別難照顧?痰變多!空氣害的?必懂觀察空氣品質三指標其實,光是冷空氣,就會讓有些氣管比較敏感的孩子有氣管收縮、痙攣出現呼吸困難、會喘的症狀,更別說寒冷的氣候,也會讓流行性感冒病毒較活躍。天冷時,大家會比較傾向門窗緊閉,讓室內成為病菌交流的空間。而從大環境來看,寒冬易有呼吸症狀是因為台灣雖然四面環海,但冬季會有從西伯利亞與蒙古挾帶而來的沙塵、霾害,再加上國內的交通與工廠等空氣汙染,倘若含有的空氣品質懸浮微粒濃度(PM10)、細懸浮微粒濃度(PM2.5),空氣汙染指標值(PSI)較高,對於有呼吸道敏感的孩子及成人,都會造成痰多、喉嚨癢、咳嗽的加劇,甚至可能讓氣喘發作。處在氣溫直直落的冬季,該如何照顧孩子的呼吸道?本期由專精兒童胸腔醫學的呂立醫師,分享兒童呼吸道健康的關鍵養生之道。天氣冷颼颼,除氣溫變化外,氣象報告空氣品質指標中的PM10、PM2.5、PSI,到底指的是什麼,對於孩子的呼吸道健康有什麼危害?PM10 指的是空氣中,粒狀汙染物的粒徑在十微米(μm)以下的濃度,PM2.5則是粒徑在二‧五微米以下的濃度。粒徑越小,越易飄浮,PM10就會被吸入人體呼吸道,易沉積在鼻腔、口腔,使分泌物變多、變濃稠,易喉嚨癢。而PM2.5這種細懸浮微粒,特別重要是因會被吸到肺部深層的肺泡,引起發炎,產生更多痰,更易出現咳嗽的症狀。PSI是把空氣汙染的各種汙染物綜合考慮所得到的空氣汙染指標值,當達到不良、非常不良與有害的程度,會影響到敏感族群,產生各種呼吸道的不適。老過敏?八歲前是關鍵 肺部發育期少接觸過敏原人體,左右各一的肺臟,主要功能是呼吸,當鼻腔吸入空氣後,會經由鼻竇、氣管、支氣管一路到達肺泡。肺部的快速成長期,第一階段,在八歲前,主要是肺泡數量的生長及呼吸道的發育。第二階段則是在青春期的國、高中生,肺部會隨胸廓成長變大,肺功能會一路增加到二十、三十歲左右,之後就逐漸降低。這段期間,減少接觸過敏原、病菌引起的發炎、感染、受傷與空氣汙染暴露,以及好好鍛鍊肺活量與心肺功能,才能讓肺部有足夠的擴張與成長。兒童的肺部尚未成熟,氣管、支氣管的管徑小,再加上肺泡少,肺活量遠較成人低,較容易受到懸浮微粒、細懸浮微粒的危害,當發現PM10、PM2.5、PSI高,空氣品質差時,建議要減少戶外的活動,避免暴露在汙染混濁的空氣中。但也不宜總是宅在家不動,所以,青少年可以改採室內運動,像到運動中心跑步、游泳,年幼的孩子也可以跳繩,或者是去室內運動場打球等。每當空氣髒,呼吸道的痰液會增多,原本的目的是為了把外來的汙染物包裹起來,再運用呼吸道的纖毛擺動,把痰液慢慢運出體外,是人體呼吸道的重要保護作用。咳嗽,則可瞬間排除痰液,避免痰液卡在氣管及支氣管,影響呼吸的狀況,通常痰積得越多、咳得越頻繁。適度補充溫開水,有助於把黏在氣管壁上的濃痰咳出。易乾咳?是氣管受刺激 天冷時以口罩、圍巾保護而乾咳的咳嗽,則常是氣管受到直接刺激而收縮、咳嗽,與溫差大、發炎性的持續刺激有關。若早上出門上學,一早氣溫特別冷時,棉布口罩、配戴圍巾等保暖措施,都滿重要。戴口罩,雖然沒辦法有效隔絕空氣中粒徑小的汙染物,但對於減少直接吸入冷空氣,避免早晚溫差過大時,引起的鼻塞、打噴嚏、咳嗽,會有助益。由於咳嗽的原因有千百種,夜晚咳不停、咳到吐,有可能是鼻涕倒流、鼻竇炎、氣喘發作,也有可能是肺部有黴漿菌等感染。如果感冒後,咳出黃色或綠色等帶病菌顏色的痰液,或是病程拖得比較長,有持續兩週的慢性咳嗽,沒有緩解,不管有沒有發燒的症狀、有沒有氣喘,建議應就醫檢查,找尋致病原因,接受必要的治療。若是放任氣喘或氣管發炎沒有處理,產生慢性氣管持續收縮、發炎,導致氣管壁變厚、變形,或是肺部肺泡壞死,產生纖維化,可能會有長期氣喘或是肺活量不足的問題。天氣太冷時,經常緊閉門窗,很難保持室內空氣暢通,易讓室內空氣混濁,如果家裡的孩子有過敏體質,可以考慮使用有高效率空氣微粒子過濾網的空氣清淨機、吸塵器來清潔室內的空氣及環境,但要特別注意濾網的更替與清潔,才能維持原有的過濾效果。家裡有氣管敏感的孩子,最好能全面禁菸,因為,家長們即使躲到陽台抽菸,沒讓孩子吸到二手菸,但身上的頭髮、皮膚、衣物,仍會沾染香菸的粒子,造成三手菸的危害,一樣會傷害孩子的氣管與肺部。為了自己及孩子的健康,家長宜戒菸,並避免出入有菸害的環境。【延伸閱讀】3招保護過敏氣管氣管敏感的孩子,很容易因為氣溫劇降、空氣品質差而出現痰多、咳嗽的症狀,做好兒童胸腔保健3要訣,可減緩呼吸道的不適,有助肺部的強健。1)喝溫水,適度補充水分,可讓呼吸道濕潤,有助黏在氣管壁的痰液咳出。2)溫差大或空污嚴重時少外出,或可配戴口罩減少呼吸道刺激。3)寒冬可做室內運動鍛鍊肺活量與心肺功能,但要注意室內空氣品質。值班醫師_呂立現職:台大醫院兒童醫院兒童胸腔加護醫學科主任、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執行長專長:兒童呼吸治療、兒童胸腔醫學、兒童重症加護醫學• 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用清新的口氣跟早晨說聲Good Morning!

用清新的口氣跟早晨說聲Good Morning!#民醫談養生

專業牙醫選夜用型牙膏一早起床,有人是口氣清新、神清氣爽地展開活力的一天;有人卻是臭氣薰天,不好的口氣連自己都不忍一聞,其中的差別很可能是出在你選錯了牙膏!夜晚入睡前刷牙所使用的牙膏會影響晨起時的口氣,專業牙醫師一致認為,最好能選用含有效抑菌成分的夜用型牙膏。用清新的口氣跟早晨說聲Good Morning!口氣清新是人際關係重要防線口腔衛生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卻有許多人不懂得保養之道,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除了容易導致像是蛀牙、牙周病、蜂窩性組織炎等病理性病症外,還會有口臭的問題,影響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口氣好不好,關乎一個人的人際關係順利與否,更是親密關係最重要的防線!美好一天的開始非常重要,試想,一早起床就轉頭和枕邊人親膩地道聲早安,卻發現他露出為難的表情或技巧性撇開頭,那會是多掃興啊!當你精神奕奕地走進辦公室,和迎面而來的同事們一一道早安時,卻看到他們臉上尷尬的表情,不是敷衍地打個招呼就是快速閃開...,這種場面簡直令人難以承受啊!「牙醫選夜用牙膏」能解決睡眠時的口腔問題專家指出,多數人早上起床後仍會有口臭的原因,其實有50%是舌苔所造成的,而舌苔又是睡眠時口腔內80% 細菌滋生後的代謝物!因為當我們睡眠時,口水的流量比白天慢,且厭氧菌數量快速增加,因此會產生難聞的揮發性硫化物,若牙齒間的食物未被清除乾淨,也容易成為細菌孳生的溫床。雖然多數人晚上入睡前都有刷牙的習慣,但早上起床口中仍有不好的氣味,其原因很可能是使用了市面上只有清潔效果的牙膏;一般普通牙膏只有清潔牙齒的能力,而無法抑制細菌生長,而且通常含有糖份,正是口腔細菌最佳的補品!或許你以為有口臭,用漱口水、嚼口香糖或含涼爽薄荷糖就能解決,其實那些都只能短暫掩飾口腔問題,因為口腔內的細菌仍然活躍存在,真正能解決的還是要從刷牙的根本做起!全球第壹支強調針對睡眠時有口腔問題的「牙醫選夜用牙膏 Dentiste Plus White Nighttime Toothpaste」,因為它含有14種天然植物精華,包括:洋甘菊、茴香、洋茴芹、甘草、肉桂皮、没葯、桉樹、丁香、薄荷、兒茶;木醣醇(天然的提味劑,並形成一個不適合口腔細菌生長的環境)、安定的維生素C、微細矽複合物,這是目前市面上銷售的牙膏中最高的有效值。能保護口腔在睡眠時的健康,避免細菌對牙齒的侵害,且經過臨床證實,高達 93%的第一次使用者,第二天早上起床後,顯示對口臭有預防及改善作用。唯一有效控制口腔細菌孳生的夜用型牙膏「牙醫選夜用牙膏」是目前市面上唯一有效控制口腔細菌孳生的夜用型牙膏,讓隔天起床後口氣清新自然,是很多牙醫師一致推薦的牙膏;雖然建議晚上睡前使用,但根據統計有86%的人白天依然愛用。此外,也不限於大人使用,因為這款牙膏的主要成份是天然精華且不含糖份,不易造成蛀牙,因此小孩亦可使用,但建議少量即可;對於牙齒敏感的人來說,牙醫選夜用牙膏更是最佳的選擇,因為它含有“微細矽複合物”,臨床證明可有效緩解敏感性牙齒。牙醫選夜用牙膏與一般牙膏最大的不同,除了味道清新、口感佳之外,在於成份天然濃縮、使用量少,一支可抵一般牙膏的兩支時間,約可使用60~160天;含有14種天然植物精華,是目前市面上最多的;以“木醣醇”取代一般牙膏慣用的糖,讓糖尿病患者也可使用。保護牙齒及口腔衛生就從刷牙做起,而刷牙當然就要從選擇正確的牙膏開始,讓高滿意度的「牙醫選夜用牙膏」喚醒你一天的口氣清新與心情舒暢!正確使用牙膏&口腔保健小叮嚀※口腔保健小叮嚀1)每天由內而外徹底刷牙乾淨2)用牙線清除牙縫中的食物3)每2~3個月換新牙刷一次4)每半年定期給牙醫保養一次5)睡前用“牙醫選夜用牙膏”有效控制口腔細菌滋長※ 正確使用牙膏擠約1公分的“牙醫選夜用牙膏”在牙刷上,由內而外輕輕徹底按摩牙齦及牙齒約3分鐘並清潔舌苔,隔天晨起後就能擁有清新的好口氣。• 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用手扶牆、游蛙泳 甩掉緊繃五十肩

用手扶牆、游蛙泳 甩掉緊繃五十肩#民醫談養生

肩膀像冰凍過,梳髮穿衣時舉不起臂肩膀僵硬,連要舉起手臂,梳頭髮、穿衣服都卡卡的,睡到半夜,還會因為肩膀不適而痛到夜不成眠,到底五十肩和肩膀肌腱炎有何差異?得了五十肩又該怎麼辦?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高的關節,上臂的肱骨,只有淺淺靠在肩胛骨上,主要是由肩關節深層的四條旋轉肌群,包括上緣的棘上肌、下緣的棘下肌、內側的肩胛下肌、環繞肩膀的小圓肌,來做出各種需要動用到肩部的動作。而五十歲左右,正值人生的中間點,智慧與腦力正盛,但肩膀的旋轉肌群,也已經累積了四、五十年的耗損。肌腱、韌帶雖老舊,但還不至於到損壞的程度,倘若有受傷、發炎現象時,肩膀往往會因疼痛不敢活動,而使得肩關節逐漸有沾黏現象;沾黏越嚴重,活動範圍越不靈活,肩膀越覺得僵硬,這就是俗稱的「五十肩」。常見單側先發生,且因成雙成對的身體結構,耐用期差距不大,當一側發生問題時,另一側的使用率勢必增加,因此,未來另一側肩膀,罹患五十肩的機率也不低。五十肩的發生是不知不覺的,往往要做以下動作時才會發現,例如:男性常無法拿長褲後方的皮夾,動作有些卡卡;女性則是無法順利扣好內衣背釦;洗澡前,想脫掉套頭上衣,居然無法靠自己做到;洗完澡,要拉上褲子,也意外出現困難;早上起床,無法舉手梳頭;晚上躺在床上睡覺時,若是翻身壓到患側手臂,常會因發炎,而痛到無法忍受睡不好⋯⋯,對生活品質造成負面影響,也會造成日常活動的不便。到底五十肩與肩膀的肌腱炎,有何不同?為何又叫作「冰凍肩」、「凝肩」?經常打電腦會更容易得五十肩?本期由專精五十肩與肌腱炎鑑別診斷和治療的鍾佩珍醫師,來分享肩關節保養的關鍵養生之道。如何避免五十肩:別舉重物、手肘懸空打字放在冷凍庫裡的食物,最大的特色,就是凍到硬邦邦。而五十肩之所以被稱作是「冰凍肩」、「凝肩」,就是因為肩膀會很礓硬,像被冰凍過,失去彈性、難以動彈、有如凝固的肩膀。如果置之不理,肩關節的活動角度會越來越受限,甚至影響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要如何避免五十肩上身?最重要的是,要能理解中年的身體,就像中古車,必須好好保養,適度鍛鍊,才能延長使用期限。尤其是肩膀上緣的棘上肌,最容易受到壓迫摩擦,產生撕裂傷。以上班族來說,勉強把手臂高舉過頭,取高處的重物,最有機會讓棘上肌受傷、疼痛而導致肩關節的沾黏,引發五十肩。建議要拿高處的東西時,先以椅子或梯子墊高,避免手臂高舉,改以平行移動的方式,把高處的物品拿下來。平時使用電腦時,要適度的休息,多注意姿勢,手肘宜輕輕放在桌面上打字,可讓肩膀處於放鬆的姿態。最忌手肘懸空,用力高聳肩膀打字,這會讓肩頸很緊繃、不適,增加罹患五十肩的機會。居家打掃時,像是擦地板、吸地板的動作,常需要把手臂重複往前伸長,久而久之,也會累積出傷害,導致肩膀提早退化,建議可善用科技家電,像是自動吸塵的掃地機器人代勞,減少肩關節的施力。而肩部的肌腱炎與五十肩,該如何分辨?可由專業的復健科醫師,以被動式的推拉動作,來做關節各個活動角度的測試。一般來說,若僅肩膀疼痛、無力,卻沒有關節僵硬、角度受限,就還不是五十肩。但若持續因肌腱發炎而不敢活動肩膀,則有可能是五十肩的前兆。不管是肌腱炎或五十肩,對每天都要活動的肩膀來說,都是災難。在發炎期,可使用消炎藥物減少發炎、降低疼痛,或接受專業的復健治療,如:肩膀的熱敷、電療,來減輕因發炎造成的不適。提高肩關節靈活度:居家扶牆運動或水中運動五十肩患者的居家扶牆運動,可以逐漸把僵硬的肩關節拉開,增加活動角度,也相當重要。進行時先面對牆壁站好,手臂打直,扶著牆壁,手指開始慢慢的往上爬高,直到不能爬時,停留五秒,再慢慢爬下來。這套動作可重複五到十次,持續進行能增加肩關節靈活度。等到肩膀往上的角度,已經達到一百二十度(正常是一百八十度)左右時,可嘗試躺在床上把手舉高,利用地心引力的力量,把沾黏的肩關節,角度再拉開一些。如果會游泳,建議可游蛙式來拉開沾黏的角度,但較不建議自由式,因為自由式的划手動作較吃重,且所使用主要的肌群,正是肩膀的旋轉肌群,有可能加重肩關節的局部壓力,而難以負荷。即使是不會游泳的中年人或年長者,也鼓勵可多進行水中的活動。因為水的浮力可提供身體支持與保護,較不易發生運動傷害,加上水又有很大的阻力,可做運動的肌力訓練,提供關節穩定的力量。光是直立在水中慢慢走動,靠著水的阻力,即可增加肌肉、肌腱的強度,達到增加身體柔軟度、關節活動力的目的,不管是對肩膀、頸部、腰部、髖部、膝蓋的關節,都有正向的益處。初學者,可以從五分鐘、十分鐘、十五分鐘,慢慢增加到兩次,每次十五分鐘,共三十分鐘來做日常訓練。每週可做三到五次,即可達到保養兼修護的目標。【延伸閱讀】3招減緩五十肩退化引起的五十肩,恢復期因人而異,也和罹患的嚴重程度有關,通常2個月至1年都有可能,多注意日常養生,可增加肩關節的耐用期限,減緩退化程度。1)打電腦時,應避免高聳肩膀、手肘懸空,這種易讓肩膀過度用力的姿勢。2)不可高舉手臂,勉強拿高處物品,可踩椅子或梯子,以平行移動拿取物品。3)手臂伸直,手指扶牆面,用肩膀力量慢慢的爬上去,停5秒,增加肩膀活動度。小檔案_值班醫師鍾佩珍現職:臺安醫院復健科主任專長:五十肩、肌腱炎、關節炎、痛風• 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除了猛吞胃藥 除菌才能遠離胃疾

除了猛吞胃藥 除菌才能遠離胃疾#民醫談養生

七五%胃癌,與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有關秋冬時節,氣溫開始下降,就容易犯胃痛嗎?根據統計,國人每年吃掉二十億顆,平均每人吞掉一百顆胃藥。到底為什麼會胃痛?吞胃藥,真的能保護胃壁?每當氣溫驟降,上腹部便隱隱作痛,有時還會因為消化性潰瘍而出現解黑便的異常症狀,怎麼會這樣呢?主因並非氣溫下降,而是天冷,難免會容易感到飢餓,年終的喜慶宴客又較多,常會因吃太飽、飲食辛辣或是社交性的抽菸、飲酒,導致胃酸分泌較多,造成胃的發炎、腫脹,加劇胃酸逆流、胃痛。再加上秋冬也是骨關節痠痛、心血管疾病易復發的季節,服用消炎止痛藥或抗血小板藥物的阿斯匹靈時,也有可能會傷害腸胃道黏膜而誘發不適。許多有胃食道逆流、胃痛、胃潰瘍的患者,常會在吃大餐、應酬或吃止痛藥前,先服用胃藥來「顧胃」。目前常見胃藥,大致可分為四大類,第一大類是可中和胃酸的制酸劑,缺點是較易便秘、藥效短暫,優點是便宜。第二大類是能在胃黏膜上,形成膠狀保護層的胃乳,讓天生或因抽菸黏液層較稀薄的胃壁,可得到保護,缺點是藥效短,優點是藥效快。第三大類是可短時間,有效壓抑胃酸分泌的抗組織胺第二型受體阻斷劑,效果約可維持六小時,一般早、晚各吃一次。第四大類的質子幫浦抑制劑,更將壓抑胃酸分泌的時間,拉長到十二到十六個小時以上。一天吃一次即可。到底光吃胃藥,能不能顧好胃壁?常常犯胃痛,到底該注意什麼?本期由專精消化道疾病的李宜家醫師,分享秋冬時節,有效照顧胃部的關鍵養生之道。關鍵一:胃藥只能治標 抑制胃酸,營養吸收卻變差大吃暴食、抽菸、喝酒會讓胃酸分泌較多,對於一些食道括約肌較鬆弛的胃食道逆流、胃發炎較明顯的患者來說,的確會加重胃部的不適症狀,在吃大餐、應酬前的半小時到一小時前,先吃一些胃藥,的確會有些許幫忙。但由於胃酸具有殺菌功能,也可輔助胃蛋白酶進行食物的消化及吸收,完全抑制胃酸會讓營養素鈣質及維他命B群的吸收較差,像維他命B群中的B12不足,即會影響造血功能而出現貧血的現象。當胃酸完全被抑制時,也要擔心讓胃部的壞菌滋生,尤其是國人約三成五到四成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或多或少會造成胃的慢性發炎或消化性潰瘍,甚至惡化成胃癌,若一味吃胃藥來壓抑胃酸分泌,沒去了解胃痛的真正原因,有可能錯過正確治療的時機。當有胃痛的症狀時,最重要的是鑑別診斷,因為許多跟胃酸無關的疾病,卻也會出現類似上腹部不適的症狀,有可能是情緒焦慮或是上腹部其他臟器,如:肝臟、膽囊、胰臟、甚至大腸的病變,當發現吃胃藥的治療效果不好時,就必須就醫,由專科醫師做專業的判斷及治療。關鍵二:接受除菌治療 篩選幽門螺旋桿菌,再根除若懷疑是胃發炎導致的上腹不適症狀,且患者並沒有中年身材肥滿、抽菸、飲酒、吃檳榔等不良嗜好時,首要之急,並不見得是做胃鏡篩檢,除了藥物治療外,可以考慮先做幽門螺旋桿菌的篩檢,目前在醫院最準確的篩檢方式是碳十三尿素呼氣試驗,檢查時,先吹一次氣,再喝含碳十三的尿素,隔半小時,再吹一次氣,約有九成五以上的敏感度;若是在社區、診所做篩檢,可採集微量糞便做糞便抗原測試,也約有九成以上的敏感度。若確診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建議應接受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治療,治療一到兩週的治療率約在九成左右,在台灣,幽門螺旋桿菌做除菌治療後的再感染率,約僅在千分之七左右,大多數病患一生僅須一次治療。帶菌者,若年齡較大或是有不良嗜好,除做除菌治療外,建議應接受胃鏡篩檢,因為胃部可能已經產生潰瘍或癌症等較嚴重病變,難以單單藉由除菌治療而治癒。胃鏡檢查,可看到咽、喉、食道及胃、十二指腸的狀況,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胃,常常發炎、紅腫得很明顯,有時會伴隨不同程度的潰瘍,有時也會發炎到胃萎縮,正常腺體不見了、深層血管分布變得很明顯,或是產生類似大腸黏膜的組織。罹癌高風險族群,宜一到兩年內,再複檢一次。為什麼幽門螺旋桿菌的篩檢、治療,如此重要?因絕大多數的消化性潰瘍,都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若再加上壓力、辛辣食物、菸酒、止痛藥的服用,常會導致上腹部悶脹、疼痛、胃酸逆流,有時會半夜痛到醒,而且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會導致胃發炎,長期的慢性發炎會導致胃萎縮,估計有七五%的胃癌,是與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有關,可說是國人致命胃疾的重大病因,其他兩成五則是與不良飲食習慣相關。關鍵三:減少不良飲食 共餐公筷母匙,多吃蔬果生活中,怎麼避免幽門螺旋桿菌上身?幽門螺旋桿菌是經由飲水、食物、唾液而相互傳染,團體聚餐時,採取公筷母匙,即可減少被感染的機會。家族性的群聚感染,也很常見,通常是在二十歲前被感染,二十歲後的感染率,每年約一%左右。若有家人感染,建議可一併做篩檢。除此之外,傳統認為少吃醃製類、變質、過鹹的食物,少菸酒,適當補充含有胡蘿蔔素、維他命的新鮮蔬果,也有保護胃壁的效果。若因病痛,要服用止痛藥,或是抗血小板藥物的阿斯匹靈,可視個人的胃部狀況,輔助適合的胃藥加以保護,但若是有交互作用的藥物,如:質子幫浦抑制劑與抗血小板藥物的保栓通,則建議應早、晚錯開時間服用。【延伸閱讀】3招預防胃部病變胃是敏感的器官,只要發炎,就會有一陣陣的抽痛。當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若加上飲食過度、不良嗜好,易加重胃痛。適時服胃藥保護及預防菌從口入很關鍵。1)吃大餐、應酬的半小時到一小時前,先吃一些胃藥,可保護胃壁。2)團體聚餐時,宜採公筷母匙,可減少被傳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機會。3)胃發炎,可做碳十三尿素呼氣試驗,罹患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宜治療。值班醫師_李宜家經歷:恩主公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現職:臺大醫院內科部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台灣大學醫學院臨床副教授專長:消化道疾病內視鏡檢查及治療、消化道癌症預防及篩檢• 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睡冰枕、退熱貼 冬天退燒好法寶?

睡冰枕、退熱貼 冬天退燒好法寶?#民醫談養生

登革熱和流感好發季節,照護好物鑑定今年秋冬病毒大發威,腺病毒、登革熱、流感病毒齊發,到底為什麼會發燒?發燒對身體有什麼益處及壞處?什麼情況下該積極退燒?睡冰枕、退熱貼,真的必要嗎?攝氏三十九度、四十度,看到節節高升的體溫計,孩子連著高燒三、五天,很少有家長,可以淡定以對。從四、五月延燒迄今的腺病毒,常引起脖子附近的淋巴結腫大,鼻塞嚴重,晚上睡覺會發出沉重的鼾聲,有時,甚至會使喉嚨裡的扁桃腺化膿,讓孩子燒到吃不下。在南部個案已破萬例的登革熱,潛伏期約三到十四天左右,發病時,也會發燒,合併有劇烈的骨頭痛、眼窩痛,常讓患者誤以為是頭痛,身上會出現紅紅的登革熱皮疹、皮膚上有出血點。而秋冬時節,易盛行的流行性感冒,高燒個三天,也很常見。當人體受到病原體侵入,引起身體發炎反應的發燒,其實主要目的是為了激發免疫系統作戰能力,加強對病原體的抵抗力。但發燒時會增加代謝,體溫平均增加一度會增加一○%的呼吸量、心跳數,讓呼吸跟心跳加快,這對於有心臟病、慢性肺病的患者會加重心肺負擔,有可能無法承受。此外,六個月到六歲的嬰幼兒,也有部分因體質因素,可能在發燒的二十四小時內,出現熱性痙攣症狀,讓家長飽受驚嚇。到底發燒有哪些階段?睡冰枕、退熱貼、溫水拭浴真的有用嗎?本週由專精兒童感染症的紀鑫醫師,分享發燒時,居家照護的關鍵養生之道。高燒前寒顫期:保暖、補水為第一優先人類大腦底部的下視丘前葉,可掌控體溫的定位點,調整體溫高低,平時不生病時,體溫約在攝氏三十七度左右。當病原體侵入時,會引起發炎反應,產生細胞激素,細胞激素是一種熱原,會刺激下視丘製造前列腺素,讓體溫定位點上升,出現發燒的症狀。往往是先打寒顫、四肢冰冷,接著就發起高燒來了,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發燒前,體溫的定位點上升,身體要先凝聚能量,才能符合人體的需求。因此,肌肉會先顫抖產熱,同時,讓四肢血管收縮,出現大理石般的斑紋,抑制熱能的散失,才會有打寒顫、四肢冰冷的現象。待三十分鐘到一小時左右,體溫真的燒起來後,又出現臉紅、出汗的症狀,這時候代表身體的體溫,已經到達高峰,血管擴張,開始散熱。在打寒顫、四肢冰冷時,最重要的是做好保暖,像是可以多穿衣服、蓋被子、喝熱湯,但不建議做溫水拭浴、用冰枕、貼退熱貼,以免讓身體冷得更不舒服。等到燒到眼睛開始紅、不斷出汗時,才可以開始脫衣服、以攝氏三十度左右的溫水做拭浴、吹電風扇,甚至吹點冷氣,幫助身體降溫。睡冰枕、退熱貼不建議的主要原因是,這些物理退燒法,只能加速散熱,無法矯正發炎反應所引起腦部體溫定位點的異常上升。另外,病毒感染又睡冰枕時,有時會引發血管急遽收縮而頭痛。退熱貼的面積小,散熱範圍有限,效果遠不如洗溫水澡、溫水拭浴,有時也會引起皮膚過敏。發燒養病期:用藥後,至少觀察一小時發燒這段時間,要避免過度運動,讓身體好好休息,以免發炎反應加劇。居家照護,要注意水分補充,喝水、喝湯、喝果汁都可以。但若是嘔吐、拉肚子很厲害,宜補充含適量鈉、鉀的電解質水,避免電解質流失及脫水。由於發燒可激發免疫系統反應,不一定要馬上吃退燒藥。假使孩子睡得很安穩,也不用為了要退燒,硬把孩子叫起來吃藥。但若是有心臟病、慢性肺病、癲癇、腦性麻痺等等疾病,或是一發燒,就會因熱痙攣發作而須送醫的患者,建議還是要積極退燒。如果,燒到孩子活動力差、很不舒服,也可遵循醫囑服用適合兒童服用含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或異丁苯乙酸(ibuprofen)這兩種成分的退燒藥,可抑制前列腺素生成,減少發炎反應,重新設定體溫的定位點,達到退燒作用。在服藥後,先觀察一到一個半小時,不可短時間連續用藥,反而把體溫退太低而發生危險。若是嘔吐,無法口服退燒藥物時,可改用退燒塞劑。要特別提醒的是,兒童使用阿斯匹靈(aspirin)可能會傷害肝臟與腦部,而導致雷氏症候群,除了特殊病因(如川崎氏症)外,十八歲以下兒童,不可當作退燒藥使用。即使剛看過醫師,發現發燒時、甚至不燒了,卻有脖子僵硬、意識不明的嘔吐、痙攣、很喘、沒有力氣行走、身上有不明的紅疹或紫斑、腹瀉不止、哭沒有眼淚、尿很少等危險徵狀,也建議要再立即就醫,不宜拖延。日常保養期:打疫苗、戴帽降低病毒入侵在秋冬病毒季,施打疫苗是保健基本功,像是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五合一疫苗,都可降低孩子得流感、侵襲性的肺炎、腦炎、腦膜炎等重大併發症的機會。此外,由於小朋友的個子較成人嬌小,不管站著或坐嬰幼兒推車,都很容易被四周飛濺的口沫噴到,建議帶小朋友出門時,可使用有遮陽篷的嬰幼兒推車,幫孩子戴棒球帽或鴨舌帽、口罩來保護,以減少眼睛、鼻子、嘴巴黏膜被旁人口沫噴到的機會。大人從外面回家,宜先換下外出服、充分洗手後,再去抱孩子。【延伸閱讀】發燒保健3要訣小朋友免疫系統不成熟,常會一發燒,就燒到攝氏39度到41度。平時做好基本保護,發燒時,須適度補充水分,視發燒階段做正確的散熱措施。1)戴棒球帽、口罩,可保護眼睛、鼻子、嘴巴的黏膜,避免被口沫噴到。2)發燒時,宜適度補充水分,喝果汁、水、湯,甚至是電解質水都可以。3)燒到眼睛紅、出汗時,可用攝氏30度左右的溫水,做拭浴來降溫。值班醫師_紀鑫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現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專長:小兒感染症• 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