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清新的口氣跟早晨說聲Good Morning!

用清新的口氣跟早晨說聲Good Morning!

專業牙醫選夜用型牙膏一早起床,有人是口氣清新、神清氣爽地展開活力的一天;有人卻是臭氣薰天,不好的口氣連自己都不忍一聞,其中的差別很可能是出在你選錯了牙膏!夜晚入睡前刷牙所使用的牙膏會影響晨起時的口氣,專業牙醫師一致認為,最好能選用含有效抑菌成分的夜用型牙膏。用清新的口氣跟早晨說聲Good Morning!口氣清新是人際關係重要防線口腔衛生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卻有許多人不懂得保養之道,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除了容易導致像是蛀牙、牙周病、蜂窩性組織炎等病理性病症外,還會有口臭的問題,影響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口氣好不好,關乎一個人的人際關係順利與否,更是親密關係最重要的防線!美好一天的開始非常重要,試想,一早起床就轉頭和枕邊人親膩地道聲早安,卻發現他露出為難的表情或技巧性撇開頭,那會是多掃興啊!當你精神奕奕地走進辦公室,和迎面而來的同事們一一道早安時,卻看到他們臉上尷尬的表情,不是敷衍地打個招呼就是快速閃開...,這種場面簡直令人難以承受啊!「牙醫選夜用牙膏」能解決睡眠時的口腔問題專家指出,多數人早上起床後仍會有口臭的原因,其實有50%是舌苔所造成的,而舌苔又是睡眠時口腔內80% 細菌滋生後的代謝物!因為當我們睡眠時,口水的流量比白天慢,且厭氧菌數量快速增加,因此會產生難聞的揮發性硫化物,若牙齒間的食物未被清除乾淨,也容易成為細菌孳生的溫床。雖然多數人晚上入睡前都有刷牙的習慣,但早上起床口中仍有不好的氣味,其原因很可能是使用了市面上只有清潔效果的牙膏;一般普通牙膏只有清潔牙齒的能力,而無法抑制細菌生長,而且通常含有糖份,正是口腔細菌最佳的補品!或許你以為有口臭,用漱口水、嚼口香糖或含涼爽薄荷糖就能解決,其實那些都只能短暫掩飾口腔問題,因為口腔內的細菌仍然活躍存在,真正能解決的還是要從刷牙的根本做起!全球第壹支強調針對睡眠時有口腔問題的「牙醫選夜用牙膏 Dentiste Plus White Nighttime Toothpaste」,因為它含有14種天然植物精華,包括:洋甘菊、茴香、洋茴芹、甘草、肉桂皮、没葯、桉樹、丁香、薄荷、兒茶;木醣醇(天然的提味劑,並形成一個不適合口腔細菌生長的環境)、安定的維生素C、微細矽複合物,這是目前市面上銷售的牙膏中最高的有效值。能保護口腔在睡眠時的健康,避免細菌對牙齒的侵害,且經過臨床證實,高達 93%的第一次使用者,第二天早上起床後,顯示對口臭有預防及改善作用。唯一有效控制口腔細菌孳生的夜用型牙膏「牙醫選夜用牙膏」是目前市面上唯一有效控制口腔細菌孳生的夜用型牙膏,讓隔天起床後口氣清新自然,是很多牙醫師一致推薦的牙膏;雖然建議晚上睡前使用,但根據統計有86%的人白天依然愛用。此外,也不限於大人使用,因為這款牙膏的主要成份是天然精華且不含糖份,不易造成蛀牙,因此小孩亦可使用,但建議少量即可;對於牙齒敏感的人來說,牙醫選夜用牙膏更是最佳的選擇,因為它含有“微細矽複合物”,臨床證明可有效緩解敏感性牙齒。牙醫選夜用牙膏與一般牙膏最大的不同,除了味道清新、口感佳之外,在於成份天然濃縮、使用量少,一支可抵一般牙膏的兩支時間,約可使用60~160天;含有14種天然植物精華,是目前市面上最多的;以“木醣醇”取代一般牙膏慣用的糖,讓糖尿病患者也可使用。保護牙齒及口腔衛生就從刷牙做起,而刷牙當然就要從選擇正確的牙膏開始,讓高滿意度的「牙醫選夜用牙膏」喚醒你一天的口氣清新與心情舒暢!正確使用牙膏&口腔保健小叮嚀※口腔保健小叮嚀1)每天由內而外徹底刷牙乾淨2)用牙線清除牙縫中的食物3)每2~3個月換新牙刷一次4)每半年定期給牙醫保養一次5)睡前用“牙醫選夜用牙膏”有效控制口腔細菌滋長※ 正確使用牙膏擠約1公分的“牙醫選夜用牙膏”在牙刷上,由內而外輕輕徹底按摩牙齦及牙齒約3分鐘並清潔舌苔,隔天晨起後就能擁有清新的好口氣。• 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補充葡萄糖胺關節勇健、鈣有力!

補充葡萄糖胺關節勇健、鈣有力!

避免提早退化 儘早保養是良方很多上了年紀的人經常有關節方面的問題而造成疼痛或活動受限!其實,關節問題並不只侷限於老人,一般白領上班族、體重過重及運動愛好者等,都是好發族群。要避免關節提早勞損而影響日後活動與健康,儘早保養絕對有其必要!不同族群可能引起的關節問題 現代人為了健康與活力,早已將運動當做每個人生活中的必要活動,然而在運動過程中,稍一不慎就有可能造成運動損傷,若是強度運動愛好者,還可能有關節過度使用的疑慮!除此之外,體重超標者也容易使關節承受的壓力更大;長時間久坐辦公室的白領上班族,經常維持同一姿勢坐在椅子上打電腦,導致脖子僵硬、造成肩頸痠痛;更不用說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而肌肉骨頭漸漸開始退化,活動力大不如前。白領運動愛好者的親身體驗 身為白領上班族的張先生,雖然已過中年、上班待在辦公室的時間也很長,但所幸平時就有運動習慣,讓他至今仍保持良好的體態與活力。「我很喜歡慢跑,但隨著年紀增長,發現體力各方面都不如年輕時旺盛,有時會感覺較為吃力,尤其是跑步常需要用到膝蓋、關節,會有點擔心負荷過重。」張先生說,當他在跑步時或跑完步後,偶爾會膝蓋不舒服的情況,身邊有在跑步的朋友告訴他,身體的保養很重要,膝蓋使用過度或有退化現象而產生的疼痛時,可以補充葡萄糖胺來緩解症狀並建議他可以到各通路挑選. 跟太太細心比較後,就選了美國大品牌跟朋友推薦的Move Free,並買了兩瓶回家,之後就陸續固定購買,至今食用已有兩年多的時間。「吃了一陣子之後,就發現很少再發生之前膝蓋不舒服的現象,所以才會繼續食用;再加上在網路上有看到關於產品的討論,因此對它的效用還滿有信心的。」張先生說,年過50歲確實需要適時保養一下,否則身體就會陸續出現狀況,而他身邊也經常有些長輩、親友,和他之前一樣有關節方面的問題,他也會推薦給親友們食用。想要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就要維持健康的身體及良好的體能不讓各種因素而影響行動力,提早保養確實有其必要!葡萄糖胺小知識不管是廣告還是生活之中,你一定常常聽到很多人在說,如果關節不好就要補充葡萄糖胺(glucosamine),它能讓膝蓋等關節軟骨有較多的潤滑液,緩解疼痛...。到底為何要補充葡萄糖胺?補充後會有什麼好處或作用呢?在了解葡萄糖胺之前,先來介紹一下「關節」。骨與骨之間連接的部位稱為關節,關節若不健康,足以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工作、運動及社交等!而葡萄糖胺是一種身體自然產生的潤滑劑,在體內會被分解成為胺基酸,也可以轉換成半乳糖或軟骨素;而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自行合成葡萄糖胺的速度會變慢、變少,趕不上分解的速度,於是就會發生體內及關節缺乏葡萄糖胺的現象,進而影響關節內細胞的新陳代謝,關節因而出現僵硬、發炎甚至疼痛等狀況。• 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愛喝下午茶 加重缺鐵性貧血

愛喝下午茶 加重缺鐵性貧血

(商業周刊1398期  整理者黃秀美)  熱量夠但營養不均,易缺鐵和B12臉色蒼白、體力差,多爬幾層樓梯,就上氣不接下氣,平躺時,又不見得像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會心悸、喘到睡不著,這些是貧血患者常見的困擾。貧血時,該如何做好日常保健?貧血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血液疾病。就因為實在太過平凡無奇,往往被視為理所當然,完全不當一回事,自然也不會放在心上。事實上,貧血代表的是血液太少,紅血球的血色素含量不足,長期會造成心肌肥大。血色素最重要的任務,是把氧氣帶到身體的組織內,一旦血色素過低,組織就會面臨缺氧的狀態,覺得很疲累,爬幾層樓梯,就喘到上氣不接下氣,常被誤以為是肺臟亮紅燈、得了心臟病,而跑到胸腔科、心臟科就診。有些多發性骨髓瘤引起的貧血,可能會產生過多的球蛋白,堆積在腎臟裡導致腎功能惡化,患者會到腎臟科求醫,甚至接受洗腎治療。另外,也有部分貧血患者,因身體處於發炎狀態,常有頭疼、全身肌肉痠痛到神經科、復健科、骨科就醫;或因肺癌、攝護腺癌等癌症有骨髓轉移,腰痠背痛到非得掛急診不可。貧血原因百百種,該怎麼正確看待?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知不覺惡化貧血的凶手?本期由專精血液疾病的張明志醫師,分享改善貧血的關鍵養生之道。紅血球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所製造,過程中需要有腎臟所分泌的紅血球生成素來促進紅血球的製造,而鐵質是維持紅血球中血色素含量的主要元素,維生素B12及葉酸,則扮演讓紅血球成熟的重要角色。破除迷思:吃鐵劑非萬能,恐腎病作祟一旦有貧血,一定要把原因找出來。就醫時,會從病史、藥物、抽血檢驗、血液抹片,甚至骨髓切片、基因檢測(如海洋性貧血)來抽絲剝繭。臨床上常有患者抗議,「我明明已經貧血,血液都太少了,幹麼還得抽血做檢驗、抹片?為什麼不能直接開鐵劑補血就好?」事實上,「貧血,就吃個鐵劑試試看,」是目前貧血診斷上,最大的隱憂。舉例來說:腎功能不佳的患者常有貧血困擾,這是因為促進紅血球的製造所需的紅血球生成素,主要是由腎臟分泌,腎功能差會影響此功能。這類患者,就算吃鐵劑,也無法改善貧血,須施打紅血球生成素,才有幫助。罹患原因:年輕人挑食,老人恐是癌症檢查血液,目的是為了找貧血的原因。以血液抹片為例,可以讓血液科的醫師,看到紅血球的形態。若是缺鐵時,紅血球的數目會太少,形狀很多變;地中海貧血,紅血球數目大多正常或增加,但品質不好,紅血球會特別小而圓,這樣的紅血球,容易提早陣亡。骨髓造血不良的貧血,紅血球的數量少,紅血球會特別大。二十五歲以下年輕人的貧血,要先考慮營養、減肥、挑食、遺傳(如海洋性貧血)的問題;中壯年的貧血,可從痔瘡、消化性潰瘍著手,女性要注意是否有子宮疾病(如子宮肌瘤所導致的經血流失過多),接下來要考慮系統性疾病引起的貧血(如腎臟、心臟、感染、自體免疫疾病);六十歲以上年長者,若有不明原因貧血,就算是原來身體都很健康,首要考量,就是癌症,如大腸癌、胃癌。以右側的大腸癌為例,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就是以貧血來表現,強烈建議要做腸胃道的內視鏡篩檢。但為什麼現代人明明熱量過剩,常有肥胖的困擾,卻常有缺鐵、缺維生素B12及葉酸的問題?主要原因是飲食不均衡。以鐵質為例:健康的成年男性及青少年,每天要吃二兩肉(約是成年男人三個指幅大小的紅肉),以及五份蔬菜(一份蔬菜的分量,約是生菜一碗或是熟菜半碗),才能攝食到足夠的鐵質。若是長期外食,少吃蔬果,就容易缺乏。再加上不少年輕人,很愛喝下午茶,茶葉裡的單寧酸(鞣酸)會阻礙鐵質的吸收,也會加重缺鐵性貧血。而牙口不好的年長者,吃肉會塞牙縫,肉自然吃得少,蔬菜常煮得很爛熟,維他命B12、葉酸損耗多,又很少吃水果,怎能不貧血?自我檢測:從舌頭顏色辨別缺鐵或B12要知道自己的貧血跟缺鐵、缺維他命B12有沒有關係,可從關心自己的身體做起。缺鐵會讓指甲變薄、易斷裂,舌頭像被燙過的豬肉,色澤偏白,會有一點點白白的舌苔;若是缺維他命B12,則舌頭的色澤會像生牛肉般的鮮紅、易有裂痕、很光滑、缺乏味蕾的現象,且易有嘴角發炎。若是同時缺鐵又缺維他命B12,就無法從舌頭分辨,須從肢體動作是否有末梢神經病變來判斷,看患者是否會走路顛顛倒倒、走不穩,且有本體感受差的現象,當站立閉眼時,輕輕一推就會跌倒。假使血色素接近正常值,可從改變飲食習慣下手,適度吃紅肉、蔬菜。像洗菜時,洗菜水會變得黑黑的莧菜、菠菜、地瓜葉,都屬於含鐵質較高的蔬菜,可以多樣化攝取。如果非常喜歡喝茶,在喝茶時,可加含維他命C的水果,如檸檬片,維他命C有搬運鐵質的機制,可減緩單寧酸對鐵質的負面作用。但若男性的血色素低於十三毫克/百毫升,女性低於十一毫克/百毫升,就應考慮接受治療,視情況補充鐵劑、維生素B12及葉酸,約一到兩週,貧血情況就會改善。若仍未改善,代表有其他隱藏問題。【延伸閱讀】貧血日常保健3要訣貧血、血液過少時,不但組織會缺氧,心臟也常常得多跳幾下,才能應付身體所需的血液循環,長期會造成心肌肥大,宜多注意日常養生技巧。1)健康的成年男性,每天要吃2兩肉、5份蔬菜,才能攝取到足夠的鐵質。2)喝茶時,可加富含維他命C的檸檬片,減緩茶中單寧酸對鐵質的負面作用。3)運動是為強身,若貧血未改善,不可做激烈運動,以免加重心臟負擔。小檔案_值班醫師張明志經歷:馬偕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現職:馬偕紀念醫院血液暨腫瘤科資深主治醫師、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常務理事、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常務監事專長:良性血液疾病、血液腫瘤疾病、腫瘤內科※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皮肉傷擦優碘 小心越擦越慢好

皮肉傷擦優碘 小心越擦越慢好

(商業周刊1395期  整理者黃秀美)  急救、清理、保養,醫藥箱必備品體檢夏天戶外活動多,不管是出門跑跑跳跳或騎自行車,難免因不小心碰撞跌倒,出現腫脹、瘀血、破皮等皮肉傷,若外傷較大時,可能還須縫上幾針,應該如何做好傷口護理呢?「哇、哇、哇,」活動力十足的小娃兒,趁著家長不留神瞬間,不知何時爬到沙發上,一不小心跌了下來,正好額頭著地,哭得呼天搶地,碰撞處馬上腫起鴿蛋大的黑青,讓媽媽又急又氣。而專注在滑手機的路人,完全沒注意到路上坑洞,走著走著在馬路上跌了一跤,膝蓋受了點擦傷。剛從交通事故現場,被救護車送來的機車騎士,雖然沒有發生什麼重大傷害,但髒兮兮的沙石、塵土,全混在血淋淋、尚在滲血的傷口上。這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皮肉傷,絕大多數不至於致命,但當皮膚受到破壞時,也等同打開人體的天然防護罩,給予病菌可乘之機。一旦出現傷口分泌物越來越多,或有發燒紅腫熱痛的現象時,代表傷口已有感染的可能性,必須馬上就醫,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到底這些外傷,該怎麼適當處理,才能減少感染的可能性,不至於留下難看的疤痕?本週由專精美容整形手術的蒲啟明醫師,分享居家外傷該如何照護的關鍵養生之道。皮膚,由內而外可分為表皮、真皮、皮下組織。位於皮膚最外層的表皮層,薄如紙張,厚度僅約有0.1到0.2公釐,卻具有保護功能,可阻絕外來物質的侵害,同時維持人體的水分及體液不散失。急救:先加壓止血 動物抓咬,宜打針防感染真皮層中,有血管、淋巴管、神經、皮脂線、汗腺及毛囊,可維持皮膚的生理功能。當真皮層受傷時,會導致纖維母細胞的增生,形成疤痕。而皮下組織,則是脂肪形成及儲存之處,可提供防震及能量。當發生意外碰撞時,不管有沒有形成傷口,都有可能讓真皮層的血管破裂,開始出血。此時,最重要的第一個動作,不是檢視傷口,而是以乾淨的紗布加壓止血三到五分鐘,之後,再開始冷敷,可冰個十分鐘,休息五分鐘,以免凍傷。以撞傷瘀血為例,會腫成一包,往往是受傷時,撞破比較粗大的血管,又沒有立即在出血點上,加壓止血所導致。倘若是從較高的地方,直接以頭著地受傷,或是受傷後血流不止、傷口很髒或很深、被動物咬傷或抓傷,緊急處置後,建議馬上就醫,讓專業人員做腦傷評估,以及傷口的處理,必要時,須施打破傷風疫苗。舉例來說:台灣的摩托車騎士很多,因「犁田」(台語指騎車摔傷)受傷時,即使只是擦傷的皮肉傷,因傷口往往夾雜著砂粒、塵土等異物,若先不上麻藥止痛,很難忍受用生理食鹽水及乾淨的刷子,把這些髒東西刷掉的過程,但若沒清乾淨,易有感染,形成外傷性刺青的機會,對皮膚的美觀會有影響。而傷到皮膚真皮層的撕裂傷,往往會在癒合的過程中,形成難看的疤痕,若能夠接受外科的縫合手術,把真皮層、表皮,一層一層縫好,避免皮膚底部的血腫,在適當的時間拆線,可讓疤痕長得比較好、比較平順。一般建議在受傷的二十四小時內,進行精細的縫合手術。如果超過一天再處理,因傷口已經開始癒合,會讓縫合效果打折扣,須等傷口三到六個月成熟後,再修疤。不過,若是動物咬傷的傷口,不管是人或貓狗,由於口腔的病菌很多,用再多的生理食鹽水沖刷,都很難完全洗乾淨。除非是傷口在臉上或傷口很大血流不止,否則並不建議縫合,以免病菌被包覆在傷口內,增加未來清創的難度。清理:不建議用優碘 生理食鹽水清潔才是王道一般來說,清潔傷口最好的用品,是無菌的生理食鹽水,必要時,再擦一些抗菌的藥膏。以往居家所使用的雙氧水,化學成分是過氧化氫,易形成化學性的灼傷,讓傷口更深,癒合更慢,更易留疤,優碘消毒也會抑制傷口的修復,影響皮膚的癒合能力,除非是傷口需要清創或傷口很髒,否則,都不建議使用。居家的醫藥箱,可常備生理食鹽水、無菌棉棒及紗布、酒精棉、醫療用的鑷子及剪刀、冷熱敷袋;鑷子及剪刀使用前,須先用酒精棉片消毒,待乾燥後,才可達到消毒的目的。至於目前傷口護理,用於保持傷口溼潤及加速復原的人工敷料,因功能多樣,有的訴求可吸收傷口的分泌物、有些可防傷口沾黏,也有些是止血功能,建議遵循醫師的指示,再選購適合的人工敷料來使用。保養:三天別碰水 矽膠貼片有助復原保溼當皮膚有傷口時,到底能不能洗澡?建議受傷三天後,確定傷口沒有感染且表皮已經開始癒合,再來洗澡。萬一不小心弄溼傷口,可用生理食鹽水稍微清洗,用乾風機吹乾。傷口的防曬很重要,可使用防曬係數25左右的防曬霜,避免黑色素沉積而暗沉。當傷口表皮長好、拆完線後,可擦含矽膠成分,具有保溼功能的凝膠或貼片,幫助傷口復原,矽膠貼片還有加壓的功能,可減少傷口的張力,但若是關節活動處或是小朋友,往往貼不住矽膠貼片,則可早晚擦一層薄薄的矽膠凝膠,建議使用到傷口成熟,觸感變軟、疤痕顏色由紅變白即可。若是有蟹足腫體質的患者,一旦發現傷口逐漸變紅、突出,要趕快就醫治療。【延伸閱讀】療傷養護3要訣皮肉傷從受傷到復原,約需3到6個月,越早成熟的傷口,疤痕越不明顯。做好受傷時的立即處置,以及受傷後的傷口保溼,可減少疤痕形成。1)一碰撞,先以乾淨的紗布局部加壓止血3到5分鐘後,再冷敷減少血腫。2)避免使用雙氧水、優碘,建議使用生理食鹽水、無菌棉把傷口清洗乾淨。3)早晚各擦1次矽膠凝膠或貼矽膠片,可幫助傷口保溼,加速疤痕復原。小檔案_值班醫師蒲啟明經歷:國泰醫院手術室主任現職:國泰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專長:顯微重建手術、隆乳及乳癌重建手術、眼周手術

拔智齒難度高 術前必看三關鍵

拔智齒難度高 術前必看三關鍵

(商業周刊1394期  整理者黃秀美)長歪危害鄰牙,最好18歲就拔除  「智齒」是最晚萌發的恆牙,因智齒引發不適的患者不在少數。 臨床上,多因智齒水平生長、長不出來、長歪、發炎疼痛而求診, 長智齒,非拔不可嗎?拔智齒,為什麼特別困難?俗稱「智齒」的第三大臼齒,大多是在十六到十八歲後,才逐漸萌發出來。但有別於其他二十八顆恆牙飽受呵護,智齒常被視為不必要的存在。不管是長得出來,還是長不出來的智齒,經常被視為令人頭痛的禍害,必除之而後快。事實上,近兩年來,不管是網球高手盧彥勳、職業籃球選手林書豪,還是極地馬拉松選手陳彥博,都曾在臉書上主動提及比賽時,因智齒蛀牙或萌發方向不佳引起的牙齒困擾,多少影響到賽事的進行。而這些智齒引起的牙痛,在一般牙科門診裡也相當常見,有些患者會疼到掛急診處置不可。正由於智齒是最後才萌發出來的牙齒,現代人的飲食內容又較精緻,較少吃到需要費勁咀嚼、研磨的食材,往往會使得上下顎的牙弓較為狹窄、空間不足。若把牙弓視為停車場,牙齒視為車輛,那智齒就像最後開進狹小停車場的新車,常會面臨找不到空位可停的窘境,當硬要停進車位有限的停車場時,便會推擠到其他已停好的車輛,影響到車輛排列的整齊度,有時更因空間過於擁擠而只好橫著亂停,造成智齒長歪或是橫在齒槽骨上,呈水平生長。到底智齒是不是非拔不可?什麼時候才是拔智齒的最佳時機?為什麼拔智齒得要特別當心?本期由專精口腔外科手術的顏明良醫師,分享智齒該如何保健的關鍵養生之道。關鍵一:是否拔?若壓迫鄰牙牙根則應拔除位於齒列深處的智齒,本身比較沒有研磨食物的功能,地位有如牙齒界的闌尾(俗稱盲腸),在口腔的解剖位置上,又緊鄰著神經、血管,以及第二大臼齒的牙根。萬一因清潔不易形成死角,而導致蛀牙、牙周病時,難免會危害到鄰牙、牙周的健康,有時會因感染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敗血症。而有些橫躺在齒槽骨上的水平智齒,就算是一直沒長出來,若壓迫到第二大臼齒的牙根,也有可能導致第二大臼齒的牙根因壓迫吸收,出現第二大臼齒搖晃的現象。因此,若是長歪、會影響鄰牙的牙根或干擾牙齒排列、長不出來的水平智齒,站在防患未然的立場,應予以拔除。倘若是牙弓夠大,也長得很正,有功能的智齒,則終生要注意做好潔牙的動作,尤其是與第二大臼齒間的牙縫,經常必須要用牙線仔細清潔,才不致藏污納垢而發炎、蛀牙、牙周病。關鍵二:何時拔?十八歲前拔可減少後遺症須拔除的智齒,建議最好能在智齒剛萌發,約十八歲左右拔除,此時,智齒牙根約只發育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比完全長好後,長度約十公釐的智齒牙根短,比較容易拔,也因牙根尚未完全成型,牙根與神經、血管貼近的情況較少,術後出現後遺症的機率較低。由於拔牙可能會有短暫性的菌血症,若是曾經做過心臟瓣膜手術或曾有心內膜炎病史的患者,必須在拔牙前先吃預防性抗生素,以降低細菌性心內膜炎的風險。如果是等到三十五歲以後,智齒的牙根往往又長又深,齒槽骨也變得很硬,這時才要拔除,拔牙治療的困難度將大大提高,建議應找比較常執行口腔手術的口腔外科專科醫師來做這類困難智齒的拔除。關鍵三:如何拔?二階段拔牙避免神經受損同時,因中年過後,智齒的牙根又長又深,齒顎骨又硬,在做智齒的拔除時,須更注意術前的檢查,除做例行性的環口X光檢查外,必要時,亦可做電腦斷層檢查來確認智齒在口腔中的解剖位置。若智齒的牙根又深又彎,一次要拔好幾顆,可考慮是否要動用到全身麻醉來拔牙。上顎智齒往往與鼻竇中的上頷竇很貼近,手術後須避免用力擤鼻涕、打噴嚏,以免上頷竇黏膜組織出現破損、穿孔,這會使得口鼻相通,一旦喝水時水會從鼻孔流出來,就須馬上回診。下顎智齒的內側面,有舌神經;牙根下,則有下齒槽神經。舌神經若受損,舌頭會麻麻的,可能常會不小心咬到舌頭而不自覺,讓舌頭受傷。因此,手術時要特別當心。若智齒的牙根緊貼或橫跨在下齒槽神經上,直接拔除時,有可能會讓下齒槽神經受損,而出現拔牙後口腔麻痺、顏面感覺異常的風險,建議可運用二階段拔智齒的技術來降低下齒槽神經的受傷機率。第一階段,先把智齒的牙冠部分切除,挪出空間。第二階段,再運用齒顎矯正的技術及裝置做牙根的牽引,緩緩移動智齒牙根的位置,視個人牙根移動的速度,以三週到三個月的時間,逐漸拉開牙根與下齒槽神經的距離,再進行智齒牙根的拔除,對於減少下齒槽神經損傷有幫助。在一般的狀況下,拔智齒並不需要再額外放骨粉或做補骨的處置。拔完智齒,會明顯腫脹二到三天左右,宜避開重要的行程,這段期間建議適當的冰敷,可減少腫脹。若有口水,盡量吞進肚子裡,並避免吐口水、大力漱口及用吸管喝東西等會讓口腔用力的動作,可降低傷口的疼痛及持續滲血。【延伸閱讀】3招不再犯智齒痛長得正,具有功能的智齒,要特別注意清潔,該用牙刷、牙線潔牙時,都不能忽略,也要定期洗牙,避免牙結石、牙周病。中年後拔智齒,因牙根長、傷口大,適度冰敷及手術後的保健,不可或缺。1)可以留下的智齒,與第二大臼齒間的牙縫,要用牙線仔細做好清潔。2)必須拔除的智齒,手術後2到3天內,可適當冰敷,減少腫脹。3)拔牙後,要先避免用力打噴嚏、擤鼻涕、吐口水或用吸管喝東西。小檔案_值班醫師顏明良經歷:中華民國口腔顎面外科學會專科醫師現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科部口腔顎面外科專任主治醫師專長:拔牙手術、顎面矯正手術、口腔顎顏面腫瘤手術處理

喝溫水、洗溫水澡 比衝冷氣房消暑

喝溫水、洗溫水澡 比衝冷氣房消暑

(商業周刊1392期/整理者黃秀美)  吹冷氣、喝冰飲,熱氣反被鎖在體內熱浪一波波,醫院湧入不少因天熱不適而掛急診的患者,到底炎炎夏日,如何避免因過熱引起的身體異常?為什麼在冷氣房進進出出、狂灌冰水反而會招致不適呢?近年,台灣的夏天越來越熱,除了高海拔的中央山脈外,全台的溫度分布圖,皆呈現超過攝氏35度的高溫,全島有如「烤番薯」,這種又熱又悶的氣候,容易出現疲憊、虛脫、暈眩、體力差、吃不太下飯的倦怠不適。天熱時,血管擴張,許多血液會滯流在四肢,加上大量流汗後,血液會減少,讓血壓降低,可能使腦部的血液供應量不足,導致頭暈、沒有力氣的情況更明顯。就算是從室外動輒超過攝氏35、36度的高溫,進到攝氏26、27度左右的冷氣房裡,也會因室外、室內的溫差問題,出現不舒服的症狀,像是打噴嚏、頭痛、流鼻水、咳嗽、眼睛乾等,都很常見。而溫差達十度以上,其實也會讓身體的免疫功能下降,忽冷忽熱易罹患感冒,也使得一感冒很不易痊癒。到底炎熱的夏天,該怎麼做,才能在高溫、冷氣交替的現代環境中,保有滿滿的元氣?本週由專精生活預防保健的余文瑞醫師,分享與酷夏共處的關鍵養生之道。流汗沒補充水分會脫水 水須喝到讓尿液變淡為止人體約有七成是水分,高溫的環境中,體溫微微上升,身體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位於腦部的下視丘會啟動排汗來調節。而夏天會揮汗如雨、汗流浹背,也都是為了降低體內的溫度,因此,在陰涼、不曝曬、空氣流動的通風環境中,一邊流汗、一邊適度的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例如運動飲料)是最自然、有效的散熱方式。但若是光流汗,沒有補充流失的水分及電解質,便會開始出現口乾、倦怠、虛脫不舒服、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頭痛等脫水現象。建議健康的成人,在剛起床時,就要先喝一杯水,大量流汗、感覺到口乾時,也要適時的止渴,建議可以喝到不再口渴或尿液變淡為止。水喝得足夠,才能在有效流汗排熱之餘,產生足夠的尿液來沖洗泌尿道,避免泌尿道感染及結石。因天氣太熱引起的體溫微微上升,正常情況下,不應超過攝氏38度,若超過38度以上,甚至達到39度,代表身體已有較嚴重脫水的熱中暑現象。此時,反而不太會流汗,皮膚摸起來很燙、呼吸很喘、心跳很快,每分鐘超過120下,因有可能造成組織器官的傷害,甚至進展到意識混亂或昏迷、有生命危險,要馬上送醫掛急診,不可輕忽。送醫前,要特別留意患者可能會嘔吐,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室外衝進冷氣房會昏沉 應在陰涼處待10分鐘降體溫平常若有運動的習慣,有助身體建立良好的排汗機制,預防熱傷害;但若已經熱到不舒服,就不適合再做激烈的運動,應該好好休息,以免加重症狀。當熱到體溫上升時,也不建議吃消炎止痛藥來退燒,這種發燒是因為體溫的調節中樞無法順利散熱,並不是身體發炎引起,即使吃消炎止痛藥,也無法有效退燒。在皮膚感覺到很灼熱、口渴的炎夏,從室外回到室內,不適合一下子衝進涼快的冷氣房裡,或者狂灌冰水解渴。因為體內熱度高時,馬上進到冷氣房,會讓皮膚的毛細孔及血管很快收縮,汗排不出去,皮膚雖然是涼的,但身體的內部還是很熱,就會出現易疲倦、昏沉、沒有胃口的「冷氣症候群」。應要特別注意冷、熱間的瞬間溫差,最好能在陰涼、通風的走道或走廊,待個五到十分鐘,讓身體稍微適應。而以溫開水或室溫的運動飲料來適度補充水分及電解質,才是對身體及腸胃最友善的夏日解渴飲品。沖冷水澡會使血管收縮 水溫40度才能排汗散熱如果時間、環境許可,可沖個溫水澡(攝氏四十度左右即可),換套寬鬆、透氣、排汗的衣服,幫助身體把汗流出來,達到散熱效果。但不建議洗冷水澡,因為冷水澡同樣會讓皮膚的毛細孔及血管收縮,雖然馬上會覺得很涼快,卻反而不利排汗,讓體熱無法有效散發。沒辦法沖澡時,也可改用溫的濕毛巾擦澡來散熱。室內的冷氣,不要調太強,無法調整溫度且過冷的中央空調,最好能準備薄襯衫來禦寒。若要在家使用刮痧這類非侵入性的民俗療法來解熱,要注意使用方法,如果找不到瓷製的湯匙,可用不銳利的刮痧板,且要刮痧的部位,不能有開放性的傷口,以免加重感染。一般人最常刮痧的部位是既平又面積大的背頸部,通常只要輕輕刮,經過這類被動性的刺激,就會促使皮膚表面的血管擴張,幫助散熱,同時會出現一大片紫紅色的斑痕,不可太過用力或不斷重複刮,以避免不必要的傷害。非得要在日正當中外出時,建議出門前30分鐘,在沒有衣物覆蓋的皮膚塗抹防曬乳,並且善用陽傘、帽子保護,盡量走有遮陽的區域,以降低曬傷機率。延伸閱讀/炎夏解熱3要訣累積在體內的熱氣,靠身體來排汗散熱是最健康有效的方式;一旦排汗機制失靈,就會導致熱傷害,甚至熱中暑。適度補充水分及電解質,才能健健康康過炎夏。1)避免穿過度合身悶熱的衣物,盡量穿寬鬆、透氣、排汗的舒適衣著。2)進入冷氣房前,先在陰涼通風的走道待5到10分鐘,讓身體適應。3)身體因高溫微微發熱時,可沖溫水澡把汗流出來,有效散熱、降溫。小檔案/值班醫師余文瑞經歷: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新北市石碇鄉衛生所主任、新店市衛生所主任現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任專長:社區預防保健、健康檢查、戒菸門診※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夏日海邊光腳丫 四大保養關鍵

夏日海邊光腳丫 四大保養關鍵

(商業周刊1390期  整理者黃秀美)  高溫易出汗,可預防搽抗黴菌製劑夏天一到,戶外水上活動多,光腳丫、搭涼鞋、穿人字拖機會增加,不管是脫皮的香港腳、灰灰的趾甲,還是粗粗的厚腳跟,都有礙觀瞻,到底有哪些足部的健康問題值得重視?平日又該怎麼保養?人體站立時,不管是走路、跑步或爬樓梯,雙腳必須承接所有的重力,但你有多久沒有好好看一下自己的腳丫、腳縫,或腳底了呢?其實,足部的保健並不難,也不需要花太多時間, 可以趁每天洗好澡後,用毛巾擦乾時,順便花幾分鐘時間,稍微看一下:趾甲是否適度修剪,表面有沒有保持光滑,還是有黃黃灰灰變厚的情況?趾頭與趾頭間的趾縫,尤其是第3、第4或第4、第5腳趾間,最容易有香港腳,也可以輕輕拉開來,看看有沒有脫皮、長水泡?當然,每天踩在地上的腳底,也不能忽略,不論是突出的雞眼、硬硬的厚皮,粗而乾裂的腳後跟,還有大於0.5公分以上的痣,都是需要特別留意的足部問題。為什麼夏天一來,香港腳就容易一再復發?從事水上活動,該如何避免被感染?香港腳:搭配口服藥,不能見好停藥本期由專攻皮膚感染性疾病的廖怡華醫師,分享夏日足部健康的關鍵養生之道。香港腳是黴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罹患香港腳會造成足部皮膚的紅、癢、脫皮、起水泡,甚至破皮、潰瘍。事實上,在藥房就可買到各種專治香港腳的抗黴菌乳膏、凝膠或噴液,但為什麼香港腳明明搽了藥,還是成效有限、一來再來?主要原因是,黴菌會深入皮膚的角質層,若患者是屬於免疫較差的厚皮型香港腳,角質層會變得很厚、有厚繭,或合併有灰趾甲。光是外用抗黴菌藥物,滲透效果有限,常須搭配口服抗黴菌藥物,才能夠徹底治療。此外,患者在使用外用抗黴菌藥物時,若只塗抹有明顯症狀的部位,或塗抹的時間不夠久,也會讓治療效果打折。正確的使用方法是:不管癢不癢,有沒有症狀,雙腳的腳趾、趾縫、腳底、腳側的皮膚(編按:約是女性穿包鞋時,會包裹到的位置),都要全面搽藥,而且就算症狀有改善,也不能馬上停藥,而是要用到建議的治療時間,才能避免香港腳一再復發。在春夏交際,常見的汗疱疹,也會讓腳趾出現明顯小水泡,有可能被誤認為是香港腳,但因汗疱疹並非黴菌感染引起,若以抗黴菌藥物治療,也無法奏效。如果是腳部很容易出汗、潮溼,或經常出入三溫暖、游泳池,有時候難免會增加接觸黴菌的機會,可以考慮回家後,預防性的搽上抗黴菌製劑,如凝膠或薄膜液,避免香港腳復發。平常則可穿著透氣性佳的涼鞋,或是幾雙鞋交替穿,鞋內比較不會有溼氣,較不會讓黴菌有機可乘。灰趾甲:療程半年,搽藥前磨掉趾甲灰趾甲同樣是黴菌引起的疾病,但由於趾甲的角質層較厚、生長速度慢,動輒6個月到1年的療程,都很常見。若是灰趾甲的甲面面積低於2/3,沒有侵犯到趾甲根部,可塗抹類似指甲油形態的抗黴菌外用藥。使用前,需將較黃、較厚且含黴菌的趾甲磨掉,約可有4到5成的治療效果,較一般外用抗黴菌藥物的1到2成高,但還是不如口服抗黴菌藥物7到8成的治癒率。趾甲出血:運動鞋楦頭過窄,引起摩擦近年很流行跑馬拉松,有些跑者,長跑後會發現大拇趾整個變黑、疼痛,這常常是跑步時,大拇趾不斷撞擊鞋面,導致趾甲下甲床急性出血產生血腫。治療時,可用雷射或針,在趾甲面打一個洞,讓瘀血引流出來,就可有效減緩疼痛。習慣穿過窄楦頭運動鞋的跑者,有時在第4、第5趾的趾甲外側,也會有慢性摩擦引起的趾甲變黑、變厚、暗沉、出血現象。若有這些狀況,要多注意跑步時穿的鞋、襪選擇,以免這些急慢性傷害一再發生。如果是趾甲、腳縫或腳底有痣,該怎麼辦?東方人有大於0.5公分以上的痣,建議一定要切除,0.1到0.2公分的痣,可以再觀察看看;倘若有長得很快、形狀不規則、顏色有變化,不管是變深或變淺的痣,建議早日切除,以避免惡性化的可能。這是因為有一種外觀看起來像痣的「黑色素細胞瘤」,在東方人身上,最好發在腳部,是少數,太晚發現可能會致命的皮膚癌。腳跟乾裂:洗澡後搽水楊酸加強保溼而雞眼,也是常見的足部問題,易發生在腳底受力壓迫的部位,出現厚厚的角質層,就算用外科手術削薄,也很容易在同一部位,再次出現。由於雞眼的發生,是足部的自我保護機制,建議協同復健科醫師,配合鞋子或鞋墊,找出站立、走路時,較佳的鞋款及姿勢。腳跟乾裂,是中老年常見的困擾,嚴重時,像乾裂的大地,穿涼鞋不好看,穿包鞋又容易刮破絲襪,也有可能會出現疼痛的症狀。若此現象是單純乾燥引起,可在洗澡後,搽濃度約10%的水楊酸或尿素藥膏來去角質,加強保溼,即有治療兼保養的功能。而有些慢性溼疹引起的角質變厚,則須再加上一些抗發炎的藥物,合併治療。【延伸閱讀】3招讓你輕鬆美足發癢、脫皮的香港腳,粗得像菜瓜布的粗腳跟,很難光腳見人。若有黴菌感染,更怕會傳染給家人,除了接受正確治療外,平日的足部保養,也很重要。1)洗澡後,以毛巾擦乾足部再檢查,尤其是腳底,以及腳趾間的腳縫。2)腳跟易乾裂者,可先搽濃度較高的水楊酸藥膏,再包上保鮮膜加強療效。3)腳部易出汗、潮溼者,可用止汗劑,襪子應常更換,好幾雙鞋交替穿。小檔案_值班醫師 廖怡華經歷: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專科醫師現職:台大醫學院皮膚科副教授、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專長:皮膚黴菌及感染性疾病、皮膚外科、雷射美容

幼兒鼻過敏 會衍生暴牙危機

幼兒鼻過敏 會衍生暴牙危機

(商業周刊1389期  整理者黃秀美)  長期鼻塞用口呼吸,易讓牙齒長歪小時候,孩子的乳牙還滿整齊,但一長恆牙後,卻越長越亂,除了遺傳的因素外,也和不良生活、飲食習慣以及長期鼻塞有關,究竟該如何注意日常保健,才能讓孩子的齒列更整齊漂亮呢?一口整齊漂亮的牙齒,可為迷人、親切的微笑加分,但你知道嗎?當牙齒排列不整齊時,不只是影響美觀,也會干擾咀嚼、發音,甚至是睡眠品質。當孩子上顎發育過度往外暴,有暴牙困擾,或是上、下顎牙齒的前牙區,無法正常接觸咬合,導致中間有明顯空隙。有開咬問題時,會讓牙齒的前牙區,在吃東西時,喪失正常的切削功能,連要咬斷麵條,都有困難。而且,需要完全依靠後牙區的臼齒來咀嚼食物,有可能讓臼齒提早磨損過度,食物殘渣也更容易卡在後牙區的牙縫中,使臼齒表面的琺瑯質流失,容易出現蛀牙或敏感痠痛的現象。尤其是齒列有開咬問題的患童,在吞嚥食物時,為了讓口腔形成封閉的空間,不讓食物從嘴裡掉出,常會無意識,用舌頭頂住前牙區的齒列空隙,而養成把舌頭往外吐的壞習慣。這種吐舌癖(tongue thrusting)會長時間推擠齒列,讓齒列的開咬更嚴重。也因舌頭在口腔裡的位置不正確,家長常會覺得孩子口齒不清,講話有「含滷蛋」的情況。究竟有哪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會讓孩子的牙齒排列混亂?本週由專攻牙齒矯正的陳彥朋醫師,分享讓牙齒正常發育、擁有一口整齊美牙的關鍵養生之道。飲食上「吃軟不吃硬」 會讓恆牙生長空間過擁擠小朋友長期吸奶嘴或奶瓶、喜歡吸手指,情緒一緊張就咬筆桿、啃指甲的壞習慣,都容易讓前牙區的上、下排牙齒,因持續受到外來的力量而移動,導致嘴巴閉不起來,形成開咬和暴牙等不正咬合。若是希望孩子的牙齒排得漂亮,首先就是要戒除上述的壞習慣。而在飲食上,「只吃軟,不吃硬」的孩子,因為很少吃到需要咀嚼的食物,牙弓跟齒列的發育會遲緩、受限。若牙弓太過狹小,就像蓋了太小的停車場,未來要把較大的恆牙,停進停車場時,不是車子停不進來,就是勉強停進來後,卻顯得異常擁擠。因此,在從乳牙轉變成恆牙的混合齒列關鍵期(約6歲至12歲),宜適量攝取含纖維的食物。像是蔬菜、雞腿、排骨這些需要用牙齒撕裂、啃咬的食物。避免只吃絞肉、漢堡肉、碎肉這類不須太多力量咀嚼的精緻加工食品。以啃排骨為例,需要用尖尖的犬齒,把排骨肉啃下來,還要用前牙區的門牙、側門牙切成小塊後,再用後牙區的臼齒,把肉塊研磨成肉末。這個過程,可達到正常齒列中不同齒位的全面訓練,讓牙弓發育得更好。常有很多家長會問,可不可用口香糖、QQ軟糖,來做孩子的口腔訓練?答案是「不行」。因為牙齒在咀嚼這些人工製造的食品時,大多只用後牙區的臼齒咀嚼,對齒列及牙弓的發育成長沒有幫助,有時還會讓頰側的顳顎關節過度使用,反而有可能出現顳顎關節痠痛發炎的不適。長期鼻塞,用嘴巴呼吸 易導致開咬、扁桃腺發炎在一般正常狀況下,我們靜止不講話,嘴巴閉起來時,舌頭的舌背,應是貼在上顎處,這樣的舌頭擺位,可以讓上顎骨有機會橫向擴張,正常發育成寬廣的U型牙弓,日本醫師稱之為「舌房」,是個能讓舌頭行使正常功能的空間。但若是有上呼吸道的問題,像是過敏性鼻炎、鼻中膈彎曲、鼻竇炎,導致長期鼻塞時,孩子常用口呼吸,被迫使嘴巴保持張開,舌頭若往齒列頂,容易有開咬、牙齦乾燥紅腫發炎、扁桃腺發炎的惡性循環。當舌頭長期放在下顎處,則易形成低位舌,造成下顎過度生長,形成下顎前凸的戽斗,也容易讓上顎牙弓,變成狹窄的V型牙弓,這會讓上顎的牙齒沒有足夠的空間生長,顯得參差不齊,上顎前牙區的門牙往前飆,看起來就像凸出的暴牙。常須會診小兒耳鼻喉科醫師做鼻塞的控制及治療,讓孩子有機會用鼻子正常呼吸。家長也要把握學齡前,門牙、恆牙剛長出來,上顎牙弓還沒有定型前,帶孩子到齒顎矯正科就醫。須讓乳牙幫恆牙卡位 有缺牙可裝空間維持器可運用簡單的活動裝置來擴張上顎的牙弓,讓過窄的V型牙弓,有機會擴張成正常的U型牙弓,並能擁有較大的呼吸道空間,保持順暢呼吸,也可減少未來因牙弓過小、牙齒參差不齊,需要做拔牙矯正的治療。乳牙有幫恆牙卡位的功能,若因蛀牙、斷裂而提早拔除,或是牙齒跟牙齒間的鄰界面蛀牙,使得牙弓的周徑變窄,未來有可能導致恆牙沒有位置可以萌發,或恆牙長出來很擁擠。建議要請兒童牙科醫師在過早缺牙的地方,做一個空間維持器,讓未來恆牙有足夠空間可以萌發。第一顆恆牙要有效防蛀 可裝保護膜使表面光滑好刷恆牙的第一大臼齒,約會在六歲左右長出來,通常是小朋友的第一顆恆牙,上面有很多細且深的溝隙,易卡食物殘渣,經常是一不小心就蛀掉了。所以,強烈建議第一大臼齒,完全長出來後,可以到兒童牙科或齒顎矯正科塗臼齒溝隙封閉劑,用含氟的流動性樹脂,把溝隙填補起來,臼齒溝隙封閉劑有點像是臼齒的保護膜,可讓牙齒的表面比較光滑,孩子會比較好刷乾淨,是臼齒最具投資效益的防蛀治療。【延伸閱讀】3招讓齒列整齊台灣孩子兩個就有一個鼻過敏。如果孩子早上起來口乾、卡痰,可能是整晚張口呼吸,這會導致齒列變形。一旦發現孩子的上顎齒列呈狹窄的V型,而非寬廣的U型,一定要積極治療,以免日後變暴牙。1)改吃地瓜糙米飯。地瓜跟糙米含纖維質,比白米飯更需要用牙齒充分咀嚼。2)啃排骨、雞腿、蔬菜比吃精緻絞肉、漢堡肉、肉丸,更能訓練咀嚼能力。3)避免緊張時,一直咬筆桿、啃指甲等會讓齒列位移的不良生活習慣。小檔案_值班醫師 陳彥朋經歷: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學會專科醫師、臺灣大學臨床牙醫學研究所齒顎矯正學碩士現職:怡登維美牙醫診所院長專長:數位隱形牙套、微植體矯正治療

遠離麻辣、酒精 夏日不再臉紅紅

遠離麻辣、酒精 夏日不再臉紅紅

(商業周刊1385期  整理者黃秀美)30歲以上 易有酒糟體質氣溫節節高升,毒辣辣的太陽,曬得皮膚發燙, 許多上班族,更是一曬到太陽,兩頰就開始發紅、敏感, 明明沒曬傷,卻出現皮膚泛紅發熱的不適症狀,該怎麼辦?夏天一到,整天臉紅紅,尤其是兩頰、鼻頭、額頭特別容易有血管擴張的紅斑,有時還會長出不癢的丘疹,遠遠看,就像是布滿許多發紅的青春痘。有些男性的鼻子會浮腫,出現類似「走山」的現象,一碰到酒精會明顯發紅,常被誤以為是太愛喝酒、天天酗酒,才會有「酒糟鼻」。酒糟(Rosacea)這種因氣溫升高,而持續發紅發熱的皮膚困擾,好發於30到50歲的青壯年,只要氣溫超過攝氏25度,就很容易發作,讓臉頰整天紅通通、熱燙燙,鼻子上有紅血絲,好像皮膚過敏很嚴重的模樣,常讓當事人困窘不已,很怕被盯著看。但為什麼「酒糟」這兩個字,聽起來卻又非常陌生呢?主要是因為夏天會讓人皮膚發紅的疾病太多了,有時會被混淆。舉例來說,好發於臉上T字部位的脂漏性皮膚炎,雖然冬天比較嚴重,但若情緒壓力大,還是會讓眉間有發紅、脫屑的症狀,常容易混淆,有時也會同時發生。酒糟,與家族遺傳、曝曬陽光有關。女性常是懷孕過後,就一直有酒糟的困擾,會比較介意;也有不少患者是在長完青春痘,發炎過後的血管增生,讓皮膚紅紅的。為什麼天熱臉泛紅,很難擺脫?跟青春痘、更年期的熱潮紅,怎麼分辨?本週由專攻皮膚診治的胡倩婷醫師,分享「夏日不再臉紅紅」的關鍵之道。誘發臉紅病因多 確認部位、症狀,以免誤判許多中年女性,一發現自己只要氣溫升高,臉就潮紅不止,往往會擔心是不是更年期來了,或是對紫外線過敏。基本上,若是荷爾蒙失調引起的熱潮紅,月經週期也會不穩定;如果是對陽光過敏的日光性皮膚炎,則不只臉發紅,連身體的皮膚曬到太陽都會紅腫,不像酒糟只有臉會出現紅腫,可依此做初步的鑑別診斷。陽光毒辣、氣溫悶熱會讓酒糟患者的臉部血管擴張,臉頰紅通通。如果合併有丘疹的酒糟,常被誤為是青春痘,但青春痘的丘疹比較容易化膿。而脂漏性皮膚炎,易發生在頭皮、臉部T字部位等皮脂腺豐富的位置,除了紅,還會脫屑,以及明顯的頭皮屑。倘若是又紅又有丘疹,卻沒有化膿、脫屑,比較高的可能性,還是酒糟。嚴重的,還可能出現角膜炎、結膜炎、眼瞼發炎的眼睛發紅不適。為什麼分辨臉部發紅的成因,如此重要?主要原因是酒糟若被誤認是其他皮膚疾病,如:脂漏性皮膚炎、青春痘,有可能會因誤用到外用的類固醇、A酸,而讓病情加重。而且有酒糟體質時,正確的生活保養,就變得異常重要,才能有效降低天熱時鎮日臉紅,對日常人際交往造成負面影響。有酒糟更要會防曬 隨時遮陽,用冷水洗臉降溫一旦酒糟發作,一紅就是一整天,有時延續到晚上,臉還是紅到像煮熟的蝦子。即便不像曬傷那麼容易有脫皮、疼痛、灼熱感的不適,但不尋常的持續臉紅水腫,也挺尷尬的。當出現明顯的酒糟鼻,更可能被誤認是酒鬼。但其實沒有酒糟體質,喝再多酒,也不會有酒糟鼻;有酒糟體質,沾到一點酒精,鼻子就會發紅。知道自己酒糟體質時,就要特別留意生活中的氣溫控制,天熱時,別在外面「趴趴走」。平時的防曬,一定要徹底,防曬係數至少要用SPF 30以上,可使用含氧化鋅(zinc oxide)的物理性防曬品,出門前30分鐘,就要先塗抹,並適時補擦,搭配陽傘或帽子,避免陽光直曬到臉部。若臉發紅得厲害,可用冷水潑潑臉降溫,或以冷的面膜、毛巾冷敷,讓擴張的血管收縮,降低局部的發紅水腫。洗臉,不要使用含去角質功能的磨砂類洗顏劑、潔面布,動作要輕柔,建議用冷水,避免用溫熱水,不宜泡溫泉、烤三溫暖、用太熱的水淋浴;也要避免在太熱的環境中運動,運動後,可用冷水洗臉或冷敷臉部來降溫。血管擴張不會消褪 雷射可去除,飲食別含酒精臉部的血管,一旦擴張、發炎,就不容易消失不見,在藥物治療上,除了以抗生素控制血管發炎外,使用保養品時,不太建議用刺激性較強的A酸產品,可改用濃度7%到25%的左旋維他命C,以減少血管發炎,只要耐心使用3到6個月,對於酒糟的病情,會有改善。此外,也可施打染料雷射來收縮血管,治療血管擴張,打完不會有傷口,術後要多留意保濕跟防曬;每個月打一次,連續施打三次,可有不錯的改善效果,但要注意避免使用淨膚雷射,以免再引起皮膚過度刺激。在飲食方面,只要是麻辣、溫度很熱的湯品,或者含酒精的食品或飲品,都會誘發血管擴張,讓臉泛紅。連低酒精含量的啤酒,也不建議喝。而抽菸會讓血管變脆弱,紅得更厲害,應避免。此外,腸胃道的胃幽門桿菌感染,也有可能引起皮膚發紅,若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疾病史,須尋求胃腸科醫師的協助,進行消化性潰瘍的積極治療。【延伸閱讀】避免夏天臉紅3要訣夏季高溫、悶熱,對臉部容易泛紅的人來說,是很困擾的季節。除了以染料雷射治療,做好日常保養,少進廚房、溫泉等高溫場所,更是避免臉潮紅的重要對策。1)避免在日正當中時出門,擦高防曬係數防曬品,以及撐傘、戴帽子很必要。2)臉發紅得厲害,可潑冷水、用面膜、毛巾冷敷,降低不適感。3)避免用含A酸的外用品,使用含左旋維他命C的保養品,可改善。小檔案_值班醫師 胡倩婷經歷: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兩岸事務委員會副主任、中華民國醫用雷射光電學會理事現職:桃園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任暨美容醫學中心副主任、台塑生醫醫學美容研發顧問專長:酒糟及青春痘治療、痘疤黑斑雷射治療、微整形注射 

用3C當保母 好動兒更易分神

用3C當保母 好動兒更易分神

(商業周刊1388期 整理者黃秀美)虛擬世界即時回饋,讓孩子更難學專注本週由專攻兒童心智困擾的江惠綾醫師,分享好動、過動孩子的關鍵教養之道。翻開聯絡簿,「您家的孩子很好動,今天在學校上課不專心。」積極一點的老師,可能會建議,孩子要到兒童心智科做進一步的評估,家裡有好動、不易專心的孩子,教養及日常養生到底該怎麼做?在家功課寫得超級慢,老是東摸西摸,剛坐下來沒多久,又想站起來去拿玩具,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專心。小時候,明明就是大家眼中超愛耍寶的開心果,在升上中、高年級後,卻逐漸變成同學眼中煩人的幼稚鬼,訓導處的常客。當孩子出現這些情況時,總讓父母頭痛欲裂,不知如何是好。到底孩子只是純粹比較活潑、好動、愛搗蛋,還是有過動、不專心、衝動的傾向,需要接受專業協助?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兒童心智困擾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通常是在開始上幼稚園時,明顯比同年齡的孩子過動,經常出現「走鐘」的衝動行為,而且常不能專心,在數一到十時,中間常跳掉,因此會被老師注意到。另一群沒有過動症狀,卻容易在上課時「走神」的注意力缺失症(ADD)學童,有可能直到國小的中、高年級,因為出現上課不專心、容易分心,而且在學習上出現困難,成績開始退步,甚至跟不上同儕時被發現。有些認知能力不錯的ADD學童,甚至有可能到了國高中,才被發現有ADD的情況。坐不住未必是過動 可先用行為規範重新訓練孩子在學校時,老是坐不住而干擾到課程的進行,或是三天兩頭忘了帶功課回家,怎麼提醒都沒用,這常常讓父母抓狂、緊張,又憂心忡忡。事實上,專心的能力,會隨著年紀進步,年幼的孩子,本來就會坐不住。門診上,曾有家長帶孩子來就診,主訴是「孩子看書看不下去」,可是,看診的孩子才2歲半大,本來就不能如家長所期待的,可以乖乖坐著看書。此外,有些成長過程中,缺乏家長陪伴的孩子,在他的生長過程裡,從來沒有大人教他要守規矩,或陪伴他做需要耐心的事情,如:好好坐著看書、安安靜靜的吃飯。所以,一開始要他做到,別的孩子已有的行為規範,有可能會出現困難,而被誤以為有過動症。若是剛開始很好動,在嘗試了一個學期的行為規範,可以做到跟同學一樣,就可能是教養方式或環境的差異,與過動症無關。對幼童來說,幫助孩子學習明確的規範是很重要的。舉例來說,用餐時間,家長可以允許孩子坐在椅子上動來動去,但在吃完飯前,屁股不能離開椅子,倘若孩子可以做到,就立刻給他正向的鼓勵。如果經過這些明確的規範訓練,孩子還是做不到同儕普遍可達到的行為控制,再來考慮是否有ADHD的可能性。必要時,可以找兒童心智科或兒童精神科醫師進行專業的評估,並討論是否需要藥物或行為治療的協助。不停滑手機、看電視 小心直接影響孩子專注力對於較容易分心又好動的孩子來說,可能在需要專注力的學業上,表現會不如預期,有時候會往虛擬世界尋求肯定,甚至出現沉迷打電動、網路成癮的傾向。這是因為電動玩具、網路、平板電腦、電視這些3C工具,本身充滿了聲光效果,又常常具備即時回饋的巧妙機制,孩子不需要用太多專注力,就能玩得不亦樂乎,可得到現實生活中,很少獲得的肯定。提醒家長要避免用3C當保母,從小就讓孩子養成3C只能有限度使用的規範,最好每天不要超過半小時,這會比等到孩子已經玩成習慣,變成一種生活模式後,才來強力做限制容易得多。對不易專心的孩子來說,一點點環境中的雜訊,都有可能讓他們分心。因此,家長自己也要避免在孩子面前,不停的滑手機、刷平板、看電視,以免直接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寫功課時,獨立的書房和沒有雜物的書桌,都是基本配備。若沒有這樣的居家環境,可以先到圖書館寫完功課再回家,也是一種可行的變通方式。有規則的運動、嗜好 可訓練自制力並消耗體力要特別提醒的是,對這些不易專心的孩子來說,要求他們好好坐著,一口氣寫完所有功課,比較強人所難。建議可以分段完成。例如可以玩一下、動一動,幾分鐘後,再回去寫作業,動靜交錯來進行會比較合適。好動的孩子,就像精力過剩的勁量電池,如何在日常活動中,適度宣洩過多的能量,這對維持情緒的穩定非常重要。因此,建議可讓孩子去學需要遵守規則又能消耗體力的運動,像是打籃球、踢足球、跆拳道等。靜態活動的持續力,也可逐漸訓練。可以依照孩子的個別興趣、嗜好來引導他們,像是能透過學畫畫來培養耐心、描繪細節,圍棋、親子共讀等活動,也是不錯的選項。睡眠是大腦的食物,經常沒睡好或睡眠不足,會影響孩子情緒的穩定性及專注力,容易有衝動的行為,建議睡前不要玩電動、看電視,也不要在週休熬夜。不過,家長可能也會發現好動的孩子,睡眠時間偏短,往往到半夜10點、11點,大人們都已經累到筋疲力竭,孩子還一點睡意都沒有,會擔心孩子是不是失眠了。事實上,如果孩子早上可以自己醒來,假日跟平日的睡眠時間也差不多,這代表孩子平日的睡眠已經夠了。只要能繼續維持穩定的睡眠節律即可。【延伸閱讀】規範好動孩子3要訣當孩子太頑皮、寫功課拖拖拉拉時,家長難免會動氣,忍不住想舉手打孩子。但對這些好動的孩子來說,比起體罰,限制行動更具有規範的效果。1)當孩子出現不當行為時,處罰前要明確告知他被罰的原因,而且,罰他面壁有時比體罰還痛苦。2)踢足球很花體力,又有明確比賽規則,對消耗精力、練習衝動控制很有幫助。3)讓孩子下圍棋,或是一起親子共讀,這些靜態活動,可訓練專注力。小檔案_值班醫師 江惠綾經歷:台大醫院精神部住院醫師、台大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臨床研究員現職: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專任主治醫師、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專長:兒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情緒困擾、自閉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