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

媽媽拍照使用閃光燈,意外發現兒子患有「眼癌」,及早就醫讓男童順利長大!

媽媽拍照使用閃光燈,意外發現兒子患有「眼癌」,及早就醫讓男童順利長大!#媽媽寶寶

整理/黃煜嵐 7年前,一位名叫Josie Rock的媽媽在網路上的照片,讓許多人印象深刻,相片中她3個月大的兒子右眼出現白光,左眼卻是紅光,兩眼對閃光燈的反射不同,讓擁有護理師背景的Josie產生了不對勁的念頭,帶去給醫師檢查後,赫然發現自己的兒子竟有「眼癌」!   視網膜母細胞瘤,最常出現在孩子身上 綜合外媒《FOX NEWS》的報道,當Josie看到兒子的瞳孔對閃光燈的顏色不同時,立刻聯想起曾學過視網膜母細胞瘤,這是一種最常出現在兒童身上的眼球後方罕見癌症。 正常情況下,閃光能直射入眼底的血管,我們的瞳孔會在照片上呈現紅色,因此也才會有「去紅眼」的這個操作。而眼癌患者的眼睛,因有腫瘤遮擋閃光,照片中瞳孔便會呈白色反光。 最初Josie不敢相信,才3個月大的兒子,竟然得了罕見疾病,且有可能影響他終身的視力,當她看到檢查結果,兒子「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嚴重程度,遠遠超過她的想像,E級屬最嚴重的情況,他的兒子被醫師評為等級D,這樣的噩耗對於一位母親來說,真的太心痛。   勇敢接受化療與鐳射,7年間不間斷的大小診療,男童都樂觀面對 要戰勝病魔,很多人會認為擁有一顆樂觀的心態是絕對不能缺少的。Josie的兒子也是,他在7年間接受了54次檢查,歷過化療和鐳射,小小年紀卻面對了很多成年人的我們都可能尚未體驗過的病痛。 但Josie非常引自己的兒子為傲,表示兒子是自己見過最勇敢的孩子,即便一直要經歷無間斷的治療,但他都能保持樂觀,甚至好幾次是由兒子來安慰因不捨而流淚的自己。 也許一開始,她認為老天殘忍,竟讓兒子面對這樣的病痛,但7年下來,他們母子兩卻在面對疾病的過程中,獲得了很多無倫是週遭人的支持關心,抑或是自己面對事情都有與從前不一樣的看法。「逆境下仍保持正面,抱怨是無用的」這是Josie與兒子最寶貴的收穫。   視網膜母細胞瘤的發生,可以是偶發,也可能是遺傳 根據長庚醫院網站刊登,視網膜母細胞瘤約有10%~25%具有家族史,在尚未開發的國家,孩子常因延誤治療,使得腫瘤發生腦部及眼球外的蔓延,在很小的年齡就死於癌症,因此基因無法傳遞到下一代,所以在該類國家,反而不易發現具有家族史的病例。 在台灣早年,也是類似的情形,好在近年因醫藥的進步,罹患癌症的病童可以存活到婚娶的年齡,並繁衍下一代;又因健保的實施,讓罹患癌症的孩子有良好的照護。醫師也提醒,若家中有高危險的基因,應該作基因篩檢,國家衛生研究院可以提供這項基因檢測的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大人輪流親,出生僅11天新生兒染「皰疹病毒」夭折!

大人輪流親,出生僅11天新生兒染「皰疹病毒」夭折!#媽媽寶寶

整理/黃煜嵐 見到可愛的孩子,大人都會忍不住想去親吻他,但也就是這樣表達愛的方式,很有可能讓孩子感染「皰疹病毒」致死。 辛苦懷胎10個月,將孩子帶來這個世界上,卻因為自己的「沒想太多」導致孩子夭折,這樣的自責深深地壓在一位美國母親的身上。而她將自己的經歷拍成短片上傳到社交平台,希望藉由自己沉痛的故事,警惕其他父母:孩子不可以亂親吻。   小動作卻足以致命,新生兒就是如此脆弱 根據外媒報道,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一名媽媽Dakota Elizabeth Goss在短片上分享,她辛辛苦苦生下兒子Emmit,原本一家人沉靜在迎接第一個孩子到來的喜悅中,這幸福快樂的日子卻只維持了11天,回憶起孩子夭折前的種種,她數度哽咽。 那時兒子才剛出生6天,他的嘴部和臉部卻陸續出現疱疹,於是她立即將新生兒子送院。經醫生診斷後,Emmit確診感染單純疱疹病毒(HSV),醫生指出這病毒通常來自近距離接觸寶寶的主要照顧者,由於他們是夫妻兩人自己顧,所以很大機會他們就是傳染者,而傳染途徑則有可能是在抱著孩子時透過飛沫或親吻嬰兒感染給他。 由於初生嬰兒的免疫系統、抵抗力都較差,因此孩子的身體最終不敵病毒,在出生僅11天後便去世。片尾Dakota提醒各位新手爸媽,千萬不要隨意親吻寶寶,在接觸他之前,也要確保自己的雙手有徹底清潔與消毒。   「單純疱疹」簡單衛教資訊 單純疱疹是感染單純疱疹病毒所引發的病灶。單純疱疹又分為第一型單純疱疹(HSV-1)和第二型單純疱疹(HSV-2),第一型單純疱疹的病灶多出現在頭頸部的肌膚與黏膜處,例如:口腔、眼睛、唇邊、臉頰等;第二型單純疱疹則好發於下半身,也就是生殖器附近的肌膚與黏膜。 典型表現是,局部皮膚出現一粒一粒的紅疹,而且疹子中間有看 似白白的小水泡或潰瘍,與其他疹子不同,如:感染水痘的出疹狀況是全身性的、腸病毒感染造成的手足口症水泡則多分布於口腔、四肢及臀部、一般嬰幼兒常見的口水疹、尿布疹、紅疹通常並不會有小水泡。 此外,單純疱疹也可能嚴重引發新生兒「中樞神經」或「散在型」的全身感染,甚至合併其他重症,若未接受治療死亡率可高達50%!為有效預防嬰幼兒感染第一型單純疱疹,照顧者若不慎感染或曾經感染,應避免與嬰幼兒有親密接觸,例如:親吻寶寶的臉部或五官、共用貼身物品或食器,甚至是以口咀嚼食物再餵給寶寶吃等行為。只要照顧者凡事多注意一點,絕對能讓孩子遠離病痛一些!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小蠻:毛小孩和小孩,都是愛!擔心貓咪出現老大情節,孕期開始幫毛孩打預防針

小蠻:毛小孩和小孩,都是愛!擔心貓咪出現老大情節,孕期開始幫毛孩打預防針#媽媽寶寶

文/李柔萱 攝影/Hedy Chang 一身貓毛,熟練地安撫貓咪,還隨身攜帶毛絮黏把,這身行頭是資深貓奴無誤!這次我們邀請晉升準媽咪的小蠻,帶著毛小孩「姊姊」和肚子裡的胎兒一同入鏡。從電視節目《我愛黑澀會》出道至今,小蠻在戲劇與現實生活中,都歷經多重角色及身分轉換,現在的她,褪去了點稚氣,眼神中多了幾分自在與勇敢。 去年情人節前夕,穩定交往7年的小蠻與邵翔步入婚姻,開始了「李先生與李太太」的生活,不到一年時間,他們在平安夜曬出超音波照片,甜蜜宣布:「已是一家參口!」現在兩人不但是朋友、工作夥伴、夫妻,更是幸福的準爸媽。   前腳才剛為懷孕驚喜 後腳就為嚴重孕吐所苦 切除巧克力囊腫的三個月後,孩子就迫不及待報到,她坦言,雖然兩人為了備孕,花了些時間調整生活作息與身體狀態,但沒想到孩子來得那麼快!幾乎是一邊驚喜,一邊手忙腳亂地踏上懷孕這條路。 然而雀躍的心情還沒能持續太久,可怕的「妊娠劇吐」就找上門,「我想這應該是最慘烈的情況吧!」她形容剛開始孕吐的兩個月像生了一場大病,「去了五六次急診,整個晚上持續吐了六七個小時,每次都是吐出一整袋鮮血,當時連用手撐著身體的力氣都沒有,是老公扛著我去急診。」每吐一口,小蠻就得用力捏自己的大腿一把,因為食道和胃都嚴重灼傷,吐一次就痛一次。 劇烈孕吐一度把熱愛衝浪、戶外活動的小蠻,困在幾吋長的沙發裡動彈不得,甚至讓她出現憂鬱症狀。「那兩個月可以說是生無可戀,身體完全不受控制,肚子餓也沒辦法進食,連喝水都吐,唯一的水分來源是冰塊,因為只有含冰塊沒那麼痛。」 這段日子讓她陷入憂鬱,卻也因此更懂得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談到脫離憂鬱的瞬間,竟是在某天洗澡時,她突然衝出浴室興奮大喊「老公,我剛剛洗澡唱歌了,我居然能夠放輕鬆唱歌!」以前認為不足掛齒的日常,現在都讓他們好感動。 已開始擔心毛小孩有「老大情節」 滑開小蠻的IG頁面,不難發現她對毛孩的熱愛,尤其是家裡養的3隻扁鼻波斯貓「波仔、姊姊和妹妹」,對小蠻來說,牠們是孩子、室友,也是重要的家人,當她因孕期不適而沮喪,或為生產而焦慮時,都有三隻毛孩的陪伴,「每個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間,養貓最特別的是,牠們會和你保持適當距離,不會緊迫盯人,所以和貓咪相處非常舒服自在。」 與貓咪的互動,似乎也能窺見他們對於孩子未來的教養方式,「會有基本的紀律,但該自由的時候就會給很大的空間。」而小蠻也提到,孩子出生後,擔心貓咪有「失寵」的感覺,因此已經開始幫毛小孩打預防針,每天對著牠們說「寶寶出生後要照顧他,陪他睡覺、和他玩喔。」希望孩子一出生,就像有哥哥姊姊一般被滿滿的愛包圍。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台灣唯一媽媽奧運射擊選手田家榛:「永遠不放棄每一發子彈!」3歲女兒是努力的動力

台灣唯一媽媽奧運射擊選手田家榛:「永遠不放棄每一發子彈!」3歲女兒是努力的動力#媽媽寶寶

文.整理/游資芸 圖/教育部體育署 媽媽要站上奧運殿堂,很不容易!田家榛做到了,並為台灣拿下東奧射擊女子25公尺手槍第8名的佳績。 瞄準奧運,田家榛不得已當假日媽媽 孩子,永遠是媽媽奮力不懈的那股力量!37歲的田家榛,是今年奧運代表隊唯一的媽媽選手,也是史上第二位爭牌的媽媽,另一位則是2000年雪梨奧運的黎鋒英。為了備戰奧運,她長達2個多月與3歲女兒分隔兩地,拿下東京奧運25公尺手槍第8的成績,她只說一句:「想放假,好好陪女兒!」 當初田家榛懷孕不在意料內,在不知道有孕的狀況下,扛著洗衣籃摔下樓梯,還翻了好幾圈,因此孩子在出生前,就有了「圈圈」的小名。 2018年初生下女兒,產後不久,她就回到賽場,必須離家訓練的她只有週末才能見到女兒,她坦言,「國手身份不可能平衡家庭與訓練,平日只能靠著媽媽傳來的女兒照片和影片解悶。」對於身為假日媽媽的她,陪伴女兒,現在已經是她的抒壓方式了。 雖然每次週末女兒一看到她就會黏緊緊,但因無法陪伴在孩子身邊,田家榛曾難過表示:「她常常要爸爸,不要我!」 苦練,終成台灣首位取得奧運門票的選手 不過,女兒的出生,也讓她更想拼出好成績!做了母親,現在不只為了自己而戰,「以前為了自己,現在為了自己和小孩。」希望未來能給女兒更好的生活。 田家榛的成就,有目共睹!她在世錦賽25公尺手槍得到第4名,取得東奧參賽資格,也是台灣第一個拿到奧運門票的選手。這是她睽違8年再度踏進奧運殿堂,她剖析自己,與8年前的倫敦奧運相比,多了媽媽的身分,「也更沈穩多了,沒有得失心那麼重。」 訓練不順時,想一下女兒調皮的樣子再打下一發 3歲愛女就是田家榛努力的泉源,面對龐大的訓練量和壓力,「我在訓練不順的時候,就想一下小孩子調皮的時候,調整心情再打下一發。」 她說,為了征戰奧運,必須長達2個多月不見女兒,思念之心滿溢,雖也會和女兒視訊,但小朋友不喜歡看鏡頭,玩具還是比手機裡的媽媽吸引人,讓她既難過又好笑。賽前壓力大到「有點崩潰」,時常晚上10點多躺平,半夜2點就自動醒來。 為了集中精神,她不敢看家人的群組,「我怕他們會戳到我的點。」但有一次,不小心點開老公傳來家人錄製的加油影片,頓時心中一片暖洋洋,最後看完還笑著抱怨,影片中全家族一起拉著的「媽媽選手田家榛加油」紅布條,「為什麼不是寫辣媽選手?」) 晉級奧運決賽,達成教練爸爸的期待 父親田兆枝就是田家榛的教練,她在東京奧運排名第8,她說,當初確定奧運的參賽資格後,她就和爸爸設定「晉級決賽」,「有達成當初設定的目標,這段時間的犧牲沒有白費。」 田家榛,身為媽媽選手,也是優秀的射擊國手,她的參賽精神:「永遠不要放棄每一發子彈。」令人佩服!永遠把自己做到最好,努力奮戰到最後一刻,就是為了成為女兒引以為傲的媽咪。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長輩帶寶寶收驚,義大利爸爸從反對到直呼「真的有用」!吳子龍克服台義文化差異,帶女兒一起玩音樂

長輩帶寶寶收驚,義大利爸爸從反對到直呼「真的有用」!吳子龍克服台義文化差異,帶女兒一起玩音樂#媽媽寶寶

文/李柔萱 圖片提供/吳子龍 原本在威尼斯就讀中文系的吳子龍,多年前曾以交換學生身分來到台灣,畢業後,他選擇再次踏上這片土地,在這裡落地生根。成為奶爸後,他沒有迷失在育兒的忙亂中,反而將生活視為創作動力,持續在音樂的夢想路上堅持不懈。 來到台灣14年,吳子龍說,台灣已經是他的第二個家,不僅說得一口流利中文,台式習慣與飲食也難不倒他,只是當遇到婚姻、育兒,面對觀念不同的另一半與長輩,可就不是調整心態如此簡單的事了。 面對文化差異更需溝通與適時退讓 吳子龍提到,剛開始,他與老婆曾因為「對異性朋友的態度」而發生爭吵,「在義大利,有異性朋友是很正常的,如果你因為交了一個女朋友,就不和其他異性朋友來往,或是把關係打斷,其實是很沒有禮貌的行為。」看在台灣老婆的眼裡,難免有些介意,但當時兩人都不願意放手,僵持了幾天後,才決定各退一步,衝突才總算和平落幕。 除了個人想法,有時還需面臨文化差異,其中他對「買房」特別有感。婚前,他們住在合租公寓,吳子龍一方面覺得合租的租金較划算,且對歐洲人來說,為了買一間房而背負著幾十年的房貸,根本是天方夜譚,認為租房子比買房子還划算,因此普遍不願意買房。 而台灣人則難以接受婚後繼續住在合租公寓,也容易對於「一輩子租房」感到不安。吳子龍坦言,即便經過多次討論,買不買房,仍是無法解決的一大難題。 長輩帶女兒收驚 他從驚嚇轉為驚喜 談到育兒觀,夫妻倆還算相似,讓我們好奇的是,當自然派的義大利女婿遇上傳統台灣長輩,究竟會產生哪些化學變化?吳子龍分享,女兒Martina是去年8月出生,儘管正值炎炎夏日,但有種冷,是阿公阿嬤覺得冷!長輩擔心寶寶著涼,總是將孫女裹得厚厚的,他不解「為什麼不能只穿尿布?穿這麼多,還要為了不讓寶寶滿身大汗,開很強的冷氣,有必要嗎?」 但台灣的傳統習俗更是讓吳子龍大開眼界。他表示,有段時間,女兒晚上都睡不好、哭鬧不休,因此岳父岳母提議要帶孩子去「收驚」,他第一時間非常反對,「義大利信天主教,對這種宗教儀式有點反感,而且又沒有科學根據。」無奈最後只有他一人反對,只好妥協。沒想到收驚後,女兒不但安穩入睡,還睡得頗好,讓吳子龍驚呼「好像真的有用!」 當爸爸後 發現自己和父親的共通點 回顧和爸爸相處的記憶,吳子龍說,「其實我本身也是混血,爸爸是匈牙利人,因為是上班族,所以基本上只有週末才看得到他,爸爸會教我匈牙利文、騎腳踏車、爬樹,印象中都是在教我一些能力,比較嚴格,小時候跟爸爸玩的回憶很少。」 雖然父子間的對話不多,但吳子龍的生活軌跡,卻與爸爸有許多雷同,「我的生活都是複製爸爸的,爸爸當初就是20歲從匈牙利到義大利當兵後,再也沒回去,我也是,20歲到台灣,就一直留在這裡。爸爸不斷努力融入當地環境,他娶了義大利老婆、說起義大利文流利到聽不出他是外國人,我也差不多,在台灣結婚生子,落地生根。」 孩子出生前,吳子龍原以為自己會是個很隨性的爸爸,沒想到他反而是扮黑臉居多,像是女兒堅持不吃飯,便會將她抱到遊戲區,從小開始培養「坐在餐桌就是要好好吃飯」的好習慣。吳子龍表示,他嚴格的一面可能遺傳自爸爸,「自己帶孩子後才了解,爸爸的行為和每一句話,都會在孩子身上留下深遠影響。」 重新找到家庭與工作間的平衡 從前吳子龍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工作上的事,但寶寶需要的是24小時全天候的照顧,「女兒讓我了解到,家庭、工作、健康都是一樣重要的,不應該為了工作犧牲家庭,尤其是因為孩子成長得很快,每天都不一樣,如果我沒有參與她的成長過程,以後一定會很後悔,所以更珍惜全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天。」 今年5月,吳子龍發行了單曲《我選擇快樂》,女兒也是他的小小粉絲,「不管在家、車上,都會放給女兒聽,後來甚至變成安撫女兒的歌,只要她聽到這首歌,就會停止尖叫。」 雖然單曲發行一波三折,發行後又不巧碰到疫情升溫,只能轉向網路宣傳,但他不氣餒,「我還是做該做的事,把握防疫的日子多陪家人,也持續錄製新歌,準備發行新的音樂作品,不會因為這個狀況就失去樂觀、失去希望。」正如他的單曲歌名,在育兒和人生的道路上,你永遠無法控制即將發生的變化,但仍然能夠選擇用正向的心態,擁抱迎面而來的挑戰。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疫情期間,該延後施打寶寶常規疫苗嗎?嬰幼兒定期健康檢查、預防注射常見Q&A

疫情期間,該延後施打寶寶常規疫苗嗎?嬰幼兒定期健康檢查、預防注射常見Q&A#媽媽寶寶

文/李柔萱 採訪諮詢/愛林醫療機構總院長朱柔澍.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江明洲 寶寶一出生,就會經過醫師一連串的理學、神經學檢查,以及新生兒篩檢,為新生兒進行最基本的檢查,出院後,爸媽應善加把握國健署提供的七次健檢服務,依照《兒童健康手冊》時程,帶寶寶到醫療院所進行全身性的健康檢查,並接受預防注射,為孩子的健康奠定穩固基礎。 Q.健兒門診的優點與重要性? 嬰幼兒時期,為什麼許多家長擔心去醫療單位施打疫苗和健康檢查?愛林醫療機構總院長朱柔澍提到,到健兒門診接種疫苗與健康檢查的寶寶,皆無感冒流鼻涕等急性狀況,所以為了「避免產生交互感染問題」,健兒門診的重要性就受到家長重視,例如,「是否有獨立空間,避免交互感染?醫師和護理師是否與一般門診混合在一起看診?」皆是家長會考量到的因素。 因此健兒門診最重要的是提供健康孩童的「身體檢查」及「疫苗接種服務」,不管是空間或看診時段,最好能與一般門診有所區隔,避免與病童交互感染。若孩子已經發燒,或有其他病症,則應改掛一般門診。 此外,以健康檢查來說,寶寶的身體狀況及各項行為、能力發展,都處於變化極大的階段,且此時的孩子還不具備明確表達症狀或不適的能力,在健康檢查中,由醫師仔細觀察診斷,及早發現孩子發展上的異常,才能於初期介入處理。 Q.到健兒門診前,需準備哪些東西? 每次健兒門診,爸媽記得攜帶《兒童健康手冊》與健保卡,可先在家填妥健康手冊中,配合該次健檢內容的「家長紀錄事項、衛教紀錄表」頁面,平時有任何問題,也能事先備註,避免檢查當天,因為要一邊抱著孩子,一邊填資料而慌了陣腳,原本想詢問的事項也沒能好好說明。 Q.為什麼有時醫療院所檢查後,卻沒有蓋上戳章? 有時家長拿回健康手冊時,會發現醫師已完成檢查,卻沒有蓋上服務院所的戳章,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江明洲說明,遇到此情況,可能是因醫師在檢查時,發現孩子有溢奶、皮膚炎等症狀需要開藥,醫院就會以一般健保看診的方式處理,否則若是使用健兒門診,這些藥品就必須由家長自費負擔。但他補充,即便是改為健保看診,醫師仍然會進行完整檢查,家長不必擔心。 Q.施打疫苗時,肌肉、皮下或皮內注射的差異? 一般來說,採肌肉注射的大部分為不活化疫苗,因不活化疫苗會添加佐劑,來幫助刺激身體的免疫反應,反應較強,因此選擇較深層的肌肉注射。而皮下注射則會以水痘、日本腦炎疫苗等活性減毒疫苗為主,少量即可引起免疫反應。 皮內注射則是淺層注射至表皮層及皮下組織之間,目前的常規疫苗中,只有卡介苗採用皮內注射,值得注意的是,因皮內注射需受過特殊訓練的醫護人員,並具特定執照才能施打,加上卡介苗開瓶後,必須於一定時間內注射,因此許多醫療院所才會獨立開設卡介苗的門診時段,集中施打。 Q.可一次施打多種疫苗嗎?  疫苗又分「不活化疫苗」與「活性減毒疫苗」,若兩者皆為不活化疫苗,或者不活化搭配活性減毒疫苗,則同時施打或間隔任何時間都是沒有問題的。  兩者皆為活性減毒疫苗的情況,可選擇同時施打,或是間隔28週施打。 Q.注射疫苗後,是否需特殊照護?  疫苗注射處可能會紅腫、疼痛,可冰敷緩解疼痛,但不應揉按打針處。注射後,建議不要泡澡,以沖澡或擦澡方式即可。  疫苗後,出現發燒、食欲降低、活動力下降等症狀皆屬正常,多數症狀於幾天內便會好轉。如果寶寶高燒達38°C以上,或發燒超過兩天,就應儘速就醫觀察。 Q.疫苗可以提前或延後施打嗎? 各劑疫苗的間隔時間,皆經過研究可達到最佳的免疫效果,因此仍建議按照時程施打,但若孩子有特殊情形或需求,可諮詢並請醫師協助判斷是否可提前或延後接種,發現有漏打的疫苗最好儘早補接種。 防疫期間 也別忘疫苗接種 朱柔澍醫師補充,因為疫情,有許多家長會害怕帶孩子至醫療院所,而延後健康檢查或施打疫苗時間,但按時接種疫苗,及早建立嬰幼兒完整的免疫力也非常重要,若擔心感染風險,建議家長可先行預約,或儘量於健兒門診接受預防注射,減少與一般門診病患混雜的機會。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新冠病毒沾頭髮,沒出門也要洗頭!醫回家消滅病毒12個STEP,關鍵第1步把病毒擋門外

新冠病毒沾頭髮,沒出門也要洗頭!醫回家消滅病毒12個STEP,關鍵第1步把病毒擋門外#媽媽寶寶

文.整理/游資芸 圖/FB@皮膚科 張佳穎醫師 新冠病毒散播力快、存活時間長,感染科醫師顏慕庸提到,根據國外研究,病毒在門把上可存活3天,並能在人進入室內4小時後迅速傳播到整個空間。皮膚科醫師張佳穎建議,在門外放一小瓶的酒精,讓外出家人在摸門把前,先消毒「手+門把」,再拿鑰匙開門,較能有效隔絕病毒。 張佳穎醫師表示,疫情期間外出回家,居家避疫的3個步驟就是洗手、洗澡、洗頭,「只要出門,病菌就有可能透過飛沫或接觸而停留在頭髮、皮膚、衣物上,雖然風險不高,不過為了保護家人,也維持家裡的舒適乾淨。」她說,除了洗手,洗頭也很重要,「大家一定希望躺在自己枕頭上的頭髮要是乾淨的啊!」 沒出門也要洗頭 她強調,就算沒出門,還是要洗頭。「居家時間,根據個人頭皮出油程度,和活動岀汗量決定洗頭的次數,以乾淨舒適為原則。現在是夏天,即便沒有出門曬,流汗較少,頭皮仍會有出油和皮屑,大部分來說,一、兩天洗一次為宜,如果運動次數較多,運動完馬上洗澡、洗頭是最舒服的。」 醫師回家後必做的12個消滅病毒流程 張佳穎醫師分享,個人出門回家後的流程,較好理解的方式,就是把外面當成『可能有病毒』,把家裡當成『乾淨區』。 1.門外放一小瓶消毒酒精,返家摸門把前,先消毒手和門把。 2.消毒完再拿鑰匙開門。 3.無線手持抗菌機(品牌自行評估)消毒外衣和包包。 4.酒精消毒錢包、手機。 5.丟棄口罩。 6.包包和不常用的外套帽子留在玄關,和生活區進行區隔。 7.如果有包裹或外帶食物,消毒完外包裝再拿入內。 8.用肥皂洗手。 9.換下外出衣物。 10.洗頭建議使用溫和洗髮清,泡沫至少停留20秒;可用潤髮產品,但少用造型品以免沾染灰塵。 11.洗完澡,才放心和家人接觸,坐在沙發。 12.外出衣物需洗烘。 張佳穎醫師說明,希望聚焦在最簡單也最容易執行的部分,並掌握「把病毒擋在門外」、「保持家裡乾淨」兩概念,就能做到保護家人和維持居家環境乾淨的目的。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金氏紀錄最早產寶寶,提早131天出生、被判定存活率為0,如今1歲生日了!

金氏紀錄最早產寶寶,提早131天出生、被判定存活率為0,如今1歲生日了!#媽媽寶寶

文.整理/黃煜嵐 早產寶寶出生時,仍有許多器官尚未發育完全,因此容易出現併發症,若離預產期越早出生,存活率也會隨之下降。 如果沒有醫護人員細心的照料與父母願意相信的心,孩子不會突破預言努力長大。在美國明尼蘇達州1名寶寶名叫Richard,他的媽媽Beth原本應該在10月中將他生出,但因醫療併發症,他的出生時間提早不少,經與醫師討路後,他們決定竭盡所能保住孩子的性命,最後孩子早產131天,入住新生兒加護病房。   出生僅21周,情況明顯不樂觀 提早131天出生,體重僅340公克的小Richard,被醫師告知父母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因為根據一團隊的評估報告顯示,小Richard的存活機率幾乎為零,不過醫師們不會因此放棄,他們相信只要熬過這艱難的狀況,一切都會好轉的! 而好消息終於在大家的努力下傳出,小Richard非常爭氣,他沒有辜負所有人對他的期望,他熬過了6個月的住院時間,接受大大小的手術治療,終於在12月初返家,回想起他出院的時候大家都紅了眼匡,因為疫情的關係,爸爸媽媽不能在醫院陪小Richard過夜,如今終於能抱著自己的孩子不分開,他們都十分感動。 「還記得當初把他從嬰兒床抱起來的那一刻,眼眶滿是淚水」媽媽Beth回憶起當日,仍記憶猶新。醫護人員也都不敢相信,辦理出院的就是當初病重、擔心可能活不下來的虛弱孩子,皮膚薄到可以看到他小小身軀的每根肋骨和血管,「我忍不住輕撫他,告訴他,我有多麼為他感到驕傲。」回家的路上Beth一路抱著他的寶貝。 今年6月,小Richard擁有人生的第一個生日蛋糕,他露出開心笑容,在家人們以及3隻寵物犬的陪同下度過1歲生日。《金氏世界紀錄》也藉著這值得紀念的一刻,正式認證哈欽森是全球最早產且成功存活的寶寶。也希望往後的日子,小Richard可以平安健康的長大!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