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整理/謝佩妤 採訪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主治醫師翁菁菁 寶寶能力大躍進!四肢已有足夠肌力與協調性的情況下,寶寶已經能扶物站立,並具有移動能力,爸媽可以牽著寶寶的手走幾步路,寶寶也開始會出現蹲下、站起的動作! 發展重點指標 翁菁菁醫師表示,將近1歲的寶寶開始有獨立移行的能力,對於環境探索的動機更加強烈,會出現用食指指向遠方物品的動作,能更靈敏地掌握物品,對於熟悉的玩具,已經知道其功能性,能按照玩具的功能性去玩玩具。 粗動作 獨自站立,雙手扶家具行走 此階段的寶寶,四肢已有足夠肌力與協調性,會出現類似雙手高舉的獨立行走動作,大人牽著手可以走幾步路,也會出現蹲的動作,蹲下後也能站起來。 細動作 手拿物品更穩,把東西放到容器中 寶寶手部肌肉的控制越來越靈敏,在拿取物品時,不僅使用前三指抓握,食指和拇指的動作也更靈活,爸媽也會發現寶寶手中的物品與掌心間出現空隙,顯示寶寶已漸漸能將物品控制於手指端,牢牢抓握。 聲音及語言 模仿發出單音、出現子音加母音的音節 寶寶聽到聲音會想模仿以及回應,發出聲音的種類越來越多,變化也越來越廣,不僅能說出爸爸、媽媽等詞彙,也能發出子音加上母音的音節,例如:ㄍㄚ、ㄧㄚ等聲音。 認知 有物品功能概念,維持短暫注意力 根據生活中爸媽的示範,以及不斷嘗試,寶寶開始明白各種物品的功能性,找到物品如何使用,例如:在玩遊戲時,寶寶知道車子是在地上跑、會前進與後退,東西也可準確放入箱子中。且進行遊戲時,寶寶已經能維持短暫注意力,可專注於活動約 3~5分鐘左右。 社會性與情緒 出現陌生焦慮 寶寶持續有認生的情形,陌生人靠近時也會明顯出現害怕、焦慮情緒,並只喜歡和特定的人互動、玩耍。 提早問醫師 若寶寶出現以下未達發展里程碑的情形,可及早諮詢醫師建議: 用眼神、聲音、手勢表達意願有困難。 無法用手指將物品放置於容器中。 尚未有物體恆存概念,未出現尋物行為。 專家小叮嚀 寶寶若仍對自己的名字或小名沒有反應;聽到大人逗弄的音調無模仿行為,也不發出音量高低或不同的語音,就要留意是否有聽力問題或發展障礙,例如:自閉症。爸媽平時也可以輕鬆愉悅的語氣多和寶寶說話,對寶寶輸入簡單詞彙來誘發其模仿聲音。 寶寶的全身肌肉與動作協調越來越成熟,開始喜歡讓大人牽著走或出現類似獨立行走的動作,不過,在嘗試的過程中,寶寶容易出現不小心跌倒的情形,對於行走會產生挫折感,爸媽可多給予鼓勵,讓寶寶更願嘗試與突破。家中的設置也以安全支持為原則,例如:在地上鋪設軟墊、提供可扶持的家具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