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

當過年回家成了一種壓力

當過年回家成了一種壓力#壓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李嘉嘉/編輯整理)為什麼台灣和荷蘭年輕人都不喜歡過年?台灣父母「過年過節就是要全家團圓,才有過節氣氛。」VS.荷蘭爸爸的真心話「長輩太多隱藏期望,無法讓所有人都滿意,這壓力使年輕人不喜歡過節。」除夕前跟朋友吃飯,飯桌氣氛卻有點冷淡,好像都有種「唉,又要過年了」的感覺。朋友解釋:「過年回家長輩都會無止境碎碎念,問一大堆問題,還沒畢業會被問:『什麼時候畢業?』終於畢業就被問:『有沒有找到好工作?』有了工作長輩更會追問:『薪水多少?什麼時候升官?』好不容易當上主管,卻又被問:『買房子沒?薪水增加多少?你下面管多少人?』好不容易破了一關,親戚們又開始追問下一關。」「除了工作,長輩也會觀察我們感情生活進度,」另個朋友說,「從有沒有女朋友,什麼時候要結婚,一路問到什麼時候生孩子,甚至何時生第二個,壓力超大,年夜飯實在吃不下! 」過年過節成了一種「義務」荷蘭最重要節日「聖誕節」其實也有類似現象,在荷蘭,滿多年輕人也不期待跟家人團聚過聖誕節。十二月二十五日和二十六日是荷蘭公定假日,全國休息過聖誕節,除傳統基督教教義外,其實跟台灣過年很類似,全家聚在一起,用超豐盛晚餐把自己吃胖。荷蘭親戚不太會問台灣長輩那種「你什麼時候才加入人生勝利組」問題,兩國文化差異也很大,但為什麼兩個國家年輕人都不太喜歡慶祝自己文化中最重要節日呢?也許長輩轟炸式關心是理由,但進一步討論下去,我發現年輕人們最討厭的是非得參與家族活動不可的「義務感」。長輩要求他們「必須」除夕當天幾點前回家吃年夜飯,初一「務必」跟家人用餐,初二女生「非得」回娘家不可。若不按照老人家安排,甚至演變成家庭戰爭。更困難的是長輩不太有話直說,晚輩只能自己摸索,擔心猜錯又要惹爸媽/公婆/岳父母生氣。單身得承受成家立業壓力,穩定交往男女朋友或剛結婚小夫妻又要因家庭間拉鋸戰頭痛,這壓力使得台灣年輕人不喜歡過年,也令很多荷蘭年輕人不期待過聖誕節,好像回家就只是盡子女義務一樣。讓年輕人感受到家人的愛 而非「要求」或「義務」長輩清楚表達期望,給晚輩一點彈性,晚輩也會了解背後好意,雖然問題很普遍,但在我看來解決方法卻不難,就是把「內心期望」改成「說出口的希望」,讓年輕人從「必須」回家過年變成「被歡迎」跟家人吃年夜飯。荷蘭爸爸的教養小提醒在荷蘭,成年親子關係不再是垂直式隸屬關係,而是水平式關係:父母花二十幾年建立孩子價值觀,孩子大了,相信他們能做好生活選擇。看待孩子為家付出,動機遠比表現來得重要。把對成年孩子期望直接說出口,也尊重孩子自己規劃,這才是真正相互尊重。(本文摘自/荷蘭爸爸的教養真心話/野人文化) 

總是失憶?記憶力減退8大原因!

總是失憶?記憶力減退8大原因!#壓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李嘉嘉/編輯整理)從20歲到80歲間,大腦重量約會減少5%至7%,大腦血流量也會變少,灰質與白質都會萎縮,神經元數目也會隨老化而逐漸減少,神經元樹突數量減少,突觸密度隨之降低。但在記憶力方面,瞬間記憶與長程記憶幾乎不受年齡影響,只有在短程記憶方面,從30、40歲左右起,就會開始逐漸衰退。認知功能方面在20、30歲時發展到巔峰,然後逐漸衰退。年紀大,有時會忘記事情、放錯東西是很自然的現象,但都不會影響日常生活。如認知功能障礙已經明顯影響日常生活,就是達到過去所稱的失智,由於怕被誤以為貼標籤,國際上已不用失智這名詞,改稱為認知障礙。造成記憶力減退的原因(一)藥物作用:包括因心情不好使用抗憂鬱製劑、過敏時使用抗組織胺、緊張時使用抗焦慮藥物、肌肉緊繃時使用肌肉鬆弛劑、睡不著時使用鎮靜劑或助眠藥物、疼痛時使用止痛藥等,都可能造成記憶力衰退。(二)使用酒精、菸草或藥物濫用:飲酒過度會造成記憶力衰退;吸菸會使帶到腦部氧氣不足而傷害記憶力;藥物濫用(例如嗎啡等)改變大腦內化學物質,使記憶力易衰退。(三)睡眠剝奪:睡眠量不夠或是睡眠品質不好,會讓我們感覺疲憊無力,連鞏固資訊與回取資訊能力都受到波及,因而使記憶力減退。(四)憂鬱與壓力:憂鬱會無法集中精神影響記憶力;壓力、焦慮與緊張等也會傷害記憶力。(五)營養素缺乏:高品質蛋白質與脂肪不夠時,可能損害大腦功能;缺乏維生素B1與B12也會傷害記憶力。(六)頭部外傷:嚴重撞擊頭部會傷及大腦,引起短、長程記憶受損,但恢復時記憶喪失現象也可能逐漸恢復。(七)中風:不管是出血性或栓塞性腦中風,由於腦細胞營養會受損,傷及短程記憶甚至使之喪失。(八)腦瘤等疾病:大腦額葉或者顳葉如受腦瘤或腦膜炎、腦炎等侵犯時,記憶明顯變差、情緒失控、行為舉止錯亂、答非所問等異常症狀。醫師小叮嚀中高齡朋友如有記憶力逐漸衰退現象,一定要查清楚有無上述情況發生,包括有無中風、長腦瘤?有無營養不良、缺少維生素,或是蛋白質攝取不夠?有無心理壓力、憂鬱、失眠?甚至是有無使用來路不明藥物,以為可以補身,卻是誤食非法藥物而不自知?延緩記憶衰退的方法飲食:多攝取深海魚、藍莓、草莓、南瓜、菠菜、全麥麵包、堅果、雞蛋、豆腐、燕麥等有助記憶力的食物。健身:多走動。保持個人喜好,多思考、多用腦,不要沒事就睡覺。感情寄託:親情、愛情、友情都是增加記憶力的輔佐劑。(本文摘自/中高齡不可忽視的身體警訊/三民出版) 

研究:越愛笑的人越長壽

研究:越愛笑的人越長壽#壓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對鏡子笑,每天早上都這麼做,你會開始見到人生大不同。」──小野洋子,日本歌手俗話說:「沒有笑容,再美的衣裝也是枉然。」這項晨間儀式完全同意這一點。我們常認為,笑是在我們感受到好的情緒時,一種出於自然的反應。但你知道笑容──就算是假笑──能提振你的心情、舒緩壓力嗎?笑容能有效促使大腦的活動由心理學及臉部辨識(facial-coding)專家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進行的研究發現,涉及眼睛附近顏面肌肉活動的大大笑容,能有效促使大腦的活動和心情發生變化,此結果也得到近期發表於《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的研究支持。這項研究指出了一個簡單但美好的結論:笑容能讓你感覺更好(皺眉則確定有相反的效果)。如果你不喜歡笑,那也無妨,因為如我稍後解釋的,牽動眼部和口部肌肉的假笑也有作用,特別是當你對著鏡子裡的自己假笑時,因為凝視自己的鏡像,會產生強大的力量。「我們從不知道,一個簡單的微笑,能成就多少美好。」──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笑容能提振心情、引發正面情緒,因為笑確實會改變大腦。兒童比大人愛笑(大約每天300次比20次),這或許正是我們覺得孩子比較快樂的原因。研究也顯示,笑可以紓解壓力,且和一夜好眠一樣,能振奮精神。甚至有一項由美國韋恩州立大學(Wayne State University)進行、以一本紀念冊為依據的研究指出,笑容最燦爛的人較長壽,也較快樂。常微笑也能提振身邊人的自信以上關於心情和提升生活品質的好處,受益者不只有你。因為如果你較常微笑,你也能提振身邊其他人的心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科學家馬可‧亞科波尼(Marco Iacoboni)指出,如果一個人看到別人微笑,他腦中負責交際的神經元將被點燃,就像自己在微笑一樣。所以,請常對著鏡中的自己展露笑容,也別忘了和你的摯愛分享這些令人愉悅的益處,白天也要在公眾場合多笑一笑。這項儀式也因為涉及鏡子的功用,而具有強大的力量。勵志界的偶像露易絲‧賀(Louise Hay)率先在暢銷書《創造生命的奇蹟》(You Can Heal Your Life)中,提到運用鏡子的技巧,鼓勵讀者迎接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們自己,並提醒他們,和自己的關係會影響生命中的每個人和每件事。簡單的說,你越喜愛、越接受、越相信自己,別人就越可能將這點反射回你身上。而你可以從哪裡開始建立自信呢?看看鏡子裡的那位男性或女性吧。(本文摘自/儀式的力量/大是文化)

講座/正確使用助眠藥

講座/正確使用助眠藥#壓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現代人生活緊張,失眠已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晚上睡不好,隔天一整天的工作與生活也受到影響,助眠藥究竟該不該用?用了會不會一輩子無法擺脫呢?此次的講座內容,將由黃羿萍藥師告訴您如何正確使用助眠藥,讓您一覺到天亮,相關訊息可電洽亞東醫院藥學部 (02)89667000轉分機2123。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正確使用助眠藥時間:106年11月22日(三)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2123

驚!壓力越大腰痛風險越高

驚!壓力越大腰痛風險越高#壓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很多人都知道與腰痛有關的危險因子有:女性、肥胖、吸菸、運動等等項目。或許有些人會對於女性屬於腰痛危險因子,感到不可思議。這是因為與男性相比,女性會受到荷爾蒙等影響,除了肌肉量較少之外,也會受到生產、照顧孩子、穿高跟鞋等因素,更容易引發腰痛。社會、心理因素也會成腰痛危險因子另外,普遍認為,藍領階級的勞動者會比白領更容易有腰痛。理由是藍領的勞動方式,像是搬運重物等,都會對身體造成負擔。然而,最近因使用電腦辦公而長時間坐著的工作者,罹患腰痛的比率也有逐漸增加的情形,現在來看,幾乎每個人都有腰痛困擾的現象。從一些研究報告當中,可以看出社會、心理性的因素,也成為腰痛的危險因子。先前所介紹過的「與腰痛有關的全日本調查」將在此詳細介紹。在這項調查當中,可以透過下頁「自覺壓力調查表 (PerceivedStressScale)」自我檢核表,看出「壓力」的程度與腰痛的關聯性。於是,就會得出以下的結論。自覺壓力調查表 壓力越大分數越高在量表中,壓力越大分數越高,其滿分(=壓力到達最大極﹚為56分。壓力程度為「輕度」,得分屬於0∼18分以下的族群,其引發腰痛的風險定義為一的話,壓力程度為「中度」且得分落在18∼22分的族群其罹患腰痛的風險為1.42倍,壓力程度為「高度」,得分超過23分以上的族群,罹患腰痛的風險為1.56倍。自覺到越大壓力的人,其罹患腰痛的風險也就越高。在同一份調查中,也針對陷入心情低落,即所謂「憂鬱傾向」進行了研究。這叫做「SF-36(MOS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調查 QOF (生活品質﹚的一般性檢查當中,單純探討心理健康的部分,可以簡單地確認是否具有憂鬱傾向。根據報告顯示,滿分100分當中,得分超過52分,具有強烈憂鬱傾向的人,與得分未達52分,較無憂鬱傾向的人相比,前者罹患腰痛的風險比後者高出了1.41倍有關職場與家庭等人際關係上的壓力、緊張、不安等因素,和腰痛有怎麼樣的關聯性,正是我現在進行的研究領域。自覺壓力調查表 (PerceivedStressScale)請根據最近一個月內的情形,來回答以下問題。完全無的話為「 0分」,幾乎沒有的話是「 1分」,若答案為有時候的話為「 2分」,經常的話是「 3 分」,已經有很多次的話為「 4 分」,請計算出總分。(第 4 ∼ 7、9、10、13 題請反向計分)1) 是否曾因意料之外的事導致精神混亂嗎?2) 是否曾因無法進行重要判斷而感到困擾?3) 是否曾變得神經質,或者感受到壓力?4) 是否能成功處理麻煩?5) 是否能好好應付生活中的變化?6) 是否擅長戰勝壓力?7) 是否一切順利?8) 是否在工作上或人際上有過失敗的經驗?9) 是否曾煩躁過度,到達不堪忍受的程度?10) 工作或人際方面是否順利?11) 遇到不順時,是否容易暴怒?12) 是否有很多工作方面的煩惱?13) 是否善於安排自己的預定行程?14) 是否因麻煩過多而感到困擾?(本文摘自/腰痛自癒!/橙實文化)

腸躁症就是壓力大害的?

腸躁症就是壓力大害的?#壓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腸躁症患者在日本大約占總人口的20%之多,也就是說,每5個人之中可能就有4人罹患腸躁症,因此基本上算是與人們息息相關的病症。然而,相較之下人們對於腸躁症反而一知半解,甚至有所誤解的情況卻非常多,這多少會在醫師施以正確治療時受到阻礙,更糟糕的是有些患者打從一開始就不認為自己生病,所以根本不會有到醫院求診的念頭,任由自己每天被病症折磨……就是因為一知半解,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腸躁症是抗壓性差的人才會罹患的疾病?腸躁症的英文是「Irritable Bowel Syndrome」,一般簡稱為IBS,取自每個單字的第一個字母。最近,在日本則越來越多人直接稱其為腸躁症。當我在向前來看診的患者說明病因時,較不太用腸躁症,而更常使用IBS這個名稱。簡短且好記是原因之一,但最重要的是這樣的名稱比較不容易讓患者對疾病本身產生誤解。腸躁症的患者之中,有很多人的發病及惡化原因是來自壓力。也就是說,因為壓力不停反覆而產生腹瀉症狀的類型,是腸躁症的類型中最「出名」的。然而,實際上有部分患者是因為大腸的構造而發病,而且人數還不少。在日本,腸躁症又叫過敏性腸症候群,會用「過敏」兩個字,是因為人們認為腸躁症是「對壓力過敏的人所罹患的疾病」,一般大眾心理也差不多是類似的印象。不曾罹患腸躁症的人,多數會認為腸躁症是「壓力所導致的疾病」,但我在看診時,卻發現許多患者宣稱自己生病的原因「跟壓力一點關係都沒有」。因此病名所帶來的既定印象,會讓人搞不清楚這個疾病的真正樣貌。用英字典查詢Irritable這個單字,會發現解釋是「1.易怒、焦躁不安;2.醫學用語:易受刺激的」。其中,醫學專有名詞所謂的「易受刺激」,雖然是用來解釋疾病名稱,但就我長久以來接觸病患所累積的經驗來看,「焦躁不安的腸胃」更符合腸躁症的病情描述。肚子老是不定時絞痛,心情當然也會蒙上陰影,一痛起來就得馬上跑廁所,讓生活完全無法隨心所欲……因此我認為,「腸子焦躁敏感」正是腸躁症最好的說明。不過,即使發病的原因與心理方面的壓力無關,但因為腸胃總遇不舒服,連帶引發腹痛、便秘、腹瀉等症狀,難免就會造成壓力,每當壓力一來,病情又會更加惡化……慢慢地,身體狀況陷入惡性循環。像這樣的情形,可以說壓力是病情惡化的主因之一。腸躁症的症狀就是腹瀉?想必應該有很多人認為罹患腸躁症就是肚子突然不舒服,然後必須得趕快找廁所。突然間很想拉肚子,如果不趕快衝到廁所去恐怕會來不及,這樣的情況對患者來說肯定很困擾,或許是為了讓周遭的人也能夠很快理解,所以腸躁症才會和腹瀉緊緊掛勾吧。然而事實上,腸躁症可分成三個不同的類型,第一當然就是「腹瀉型」,第二是「便秘型」,也就是腹痛伴隨著便秘的情況,第三則是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的「混合型」。最近因為一些媒體新聞報導的關係,大家漸漸認為腸躁症就是「便秘和腹瀉反覆不停交替出現」。但是跟腹瀉型及混合型比較起來,罹患便秘型腸躁症的人數並不見得比較少,可能是因為腹瀉型及混合型一旦出現症狀,會逼得患者不得不馬上找廁所,急迫性較高,而便秘型的病症一般不太會表現出來,所以鮮為人知。因此,我認為有些腹痛伴隨便秘的人,也就是便秘型腸躁症患者,可能很難察覺自己已經罹患這種疾病。舒緩壓力,即可改善腸躁症?「壓力是引發腸躁症的主因」這種說法已經是不正確的,因此也絕對沒有「消除壓力就能讓腸躁症獲得改善」的道理。再者,腸躁症患者最常見的2種情形是:「參與重要會議或聚會前,肚子開始劇烈疼痛」,以及「一搭上車就好想去上廁所」。但就算知道出席會議和搭車會引發症狀,也很難完全避開這些日常生活不得不面對的事情。一般醫師在給腸躁症患者建議時,都會希望患者先把壓力的源頭找出來,然後盡可能避開,但不可諱言的,現實生活中根本就辦不到,不是嗎?(本文摘自/過敏的腸子/世茂出版)

壓力過大 罹阿茲海默症風險增

壓力過大 罹阿茲海默症風險增#壓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認為問題無法解決,會造成慢性的「惡性應激」,並逐漸提高腦內的皮質醇濃度。壓力荷爾蒙會促進阿茲海默毒素形成,加速海馬迴萎縮。受限制的神經元生成又會再度降低抗壓性,驅使惡性循環繼續發展。這些會讓人陷入深淵而無法自拔。確診帶來的絕望的確會引起傷害大腦的惡性應激。應該要踩剎車阻止它。在講求效率的現代社會裡 易形成惡性應激當壓力源不再是可控制的挑戰,而是失控的負擔時,就會形成惡性應激。慢性惡性應激不單單只是結果,也是匱乏症阿茲海默症的眾多成因之一。在講求效率的現代社會裡,大家一直覺得時間不夠用,最後也會形成惡性應激。例如:某人被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件根本無法達成的任務,可能會覺得自己無法掌控任務狀況、甚或無法掌控自己的生命,取而代之的是牢牢被壓制的感覺。若不加以抗拒,大部分的壓力就會造成嚴重傷害。此外,壓力過多導致皮質醇濃度過高,進而在腦部形成越來越多阿茲海默毒素,阻礙神經元生成。抗壓力下降,憂鬱症和職業倦怠症的風險則隨之提高。不只是惡性應激會阻礙神經元生成,並啟動惡性循環。現代化生活環境裡還有其他成因,將於後續章節中詳述。無論起初是何因素造成抗壓力降低,並提高對壓力的感受,長久下去,慢性惡性應激會提高阿茲海默症罹病風險。第一印象可能會認為,好像是惡性應激事件數量與時間長度扮演著重要角色,例如:離婚、配偶過世、工作問題,或是家中需要照顧的慢性病患等等。影響更大的是當事人對於事件的反應這是一個長達近四十年的瑞典研究所得出之結果。然而,在更仔細觀察之後會發現:這些無法控制的外在事件會帶來很多壓力,但並非阿茲海默症的根本病因所在。更深入分析該項研究數據之後發現:影響更大的是當事人對於事件的反應。因為並非每個遭受人生打擊的人都會沮喪,然後罹患阿茲海默症。有些人能在挑戰中成長,將不利的情況當成發展自我的機會。這樣的個體的人格特質具有韌性,是一種心靈上的抵抗力,能夠克服生命中的危機。(本文摘自/失智可以預防,更可以治癒/商周出版)

累垮了嗎?壓力app助檢視精神健康

累垮了嗎?壓力app助檢視精神健康#壓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老是煩躁、睡不好嗎?為幫助民眾輕鬆了解個人精神健康資訊,解決身心壓力,精神健康基金會發布「腦力壓力紅綠燈」手機APP,讓民眾可以透過簡單量表,動動手指就能進行精神健康、壓力、腦力、思覺功能等檢測功能。超過3成的受訪者自覺有記憶困難或睡眠障礙根據調查發現,超過3成的受訪者自覺有記憶困難或睡眠障礙,超過2成則是有憂鬱、焦躁或動力低落的狀況,這次將紙本檢測量表數位化,只要動動手指,3分鐘就能簡單完成自我檢測,簡單找出壓力元凶。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表示,一般受精神壓力所苦的患者外表看不出來,很多患者是延遲多年才就醫,導致治療結果不理想,「腦力壓力紅綠燈」手機APP能及早發現相關症狀,進一步尋求醫師協助。「腦力壓力紅綠燈」手機APP整合精神健康指數量表、身心壓力反應量表,腦保養操練量表,以及思覺功能自我檢測,能更輕鬆了解精神健康警訊,同時能夠更方便掌握最新資訊。醫:檢測重要的是連續測量與追蹤結果台大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震鐘提醒,因為思覺、情緒可能不斷變化,一時的結果也不需要太過擔心,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正確資訊,建立對精神疾病的認識,並連續測量與追蹤結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