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

頭暈症病因眾多 可能是健康警訊

頭暈症病因眾多 可能是健康警訊#頭暈

「醫師啊,我的頭一直暈,地板一直晃,走路都不穩,耳朵嗡嗡叫,這樣是不是快中風了?!」阮綜合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張毓倩表示,頭暈是每個人一輩子都可能經歷過的不舒服,有些人會發現自己有頭暈症,每個人病因各不同,不過卻有類似的症狀,最好經由醫師的詳細問診及身體檢查找出病因。引起頭暈症的原因很多,「昏沉沉」或「頭重腳輕」跟感冒、疲勞、睡眠不足、藥物副作用、身體疾病、貧血…都可能有關係。「眩暈」天旋地轉的不平衡感則可能與神經系統較有相關。最常見引起眩暈的原因:姿勢性低血壓、藥物副作用、內耳淋巴炎、良性姿勢性眩暈。年紀大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高血壓的病人要比較注意,腦幹中風/後腦血液循環不好/小腦出血,就可能會有眩暈合併意識及神經障礙。此外,心律不整、姿勢性低血壓、低血糖、脫水、藥物副作用、梅尼爾氏症、內耳淋巴炎、良性姿勢性眩暈、聽覺神經瘤、腦震盪症候群、腫瘤合併後腦/小腦轉移、腦膜炎/小腦發炎…都是可能引起眩暈的原因。各種引起眩暈的原因,都有其疾病特性及合併的神經學障礙。如果眩暈是突發性的發生,合併有意識障礙、複視、口齒欠清、單邊肢體無力…要小心跟腦血管疾病相關。若是合併耳鳴,聽力變差,則要注意可能是內耳迷路的問題。要進一步區別出原因,需要醫師問診以及神經學檢查。  針對病友眩暈的主訴,醫師會根據每個病友各自的病況,安排最適宜的檢查。相關的檢查包含有:腦幹聽覺誘發電位、腦血管超音波等。如果有腦中風的疑慮,也會視病人狀況安排腦部影像檢查。眩暈的治療及療效與根本原因有很大的關係。除了藥物,日常生活也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避免突然改變的姿勢、平衡感的訓練、避免過度勞動而沒運動,勿亂服成藥,適時的補充營養…等。眩暈也可能是其它很多潛在疾病的表現,老人家合併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或糖尿病者要小心主因是中風,尤其是眩暈並且合併意識障礙/單邊肢體無力/口齒欠清者,一定要儘早到神經內科門診求治。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是否可能合併其他尚未表現出來的症狀…都需要神經科醫生做詳細問診與完整的腦神經/周邊神經檢查以進一步來區分。建議大家,早期接受醫師完整的診察,對症下藥,早些恢復身體健康。

瘦肉精急性中毒 會致心悸頭暈、顫抖

瘦肉精急性中毒 會致心悸頭暈、顫抖#頭暈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和謙/綜合報導)花蓮縣衛生局為保護消費者飲食安全,近期主動展開瘦肉精稽查工作,針對全縣販賣牛肉的攤商、大賣場及牛排店等,稽查牛肉販賣業的肉品來源及保存衛生。衛生局清查全縣40家業者,發現僅2家業者販售美國牛肉,各業者販售的牛肉都已取得合格檢驗證明。花蓮縣衛生局針對家樂福、愛買、各地農會生鮮超市、統冠超商、牛肉貿易商等牛肉販售業及歐鄉牛排館、貴族世家、紐約客等牛排店計40家業者,進行肉品檢驗證明及原產地稽查。衛生局長徐祥明表示,衛生局各稽查隊每日對全縣業者進行嚴格監督與輔導,以提升市售蔬果、肉品、及各類食品安全衛生。近來社會各界對瘦肉精問題高度關注,因此衛生局主動公布稽查結果。徐局長進一步指出,我國食品衛生法規並不允許肉品中檢出「瘦肉精」,呼籲業者進貨時必須取得合格檢驗證明及產地證明,以維護消費者權益。瘦肉精是「受體素」(β-agonist)的俗名,為一種「腎上腺乙型接受體作用劑」,屬於類交感神經興奮劑。除了培林,齊帕特羅(Zilpaterol)、沙丁胺醇(Salbutamol)、克倫特羅(Clenbuterol)等都是瘦肉精,後兩者還是人類氣喘藥。瘦肉精可促進動物處於亢奮狀態,並有助提升蛋白質形成,降低脂肪堆積,不僅讓動物體型健美,肉質口感吃來較不油膩。不過,瘦肉精急性中毒時,會出現心悸、四肢肌肉顫抖、頭暈、心跳過速等症狀,若碰上交感神經功能亢進者,像冠心病、甲狀腺機能亢進,更容易發生。目前為止,包括美國、加拿大、香港等26個國家及地區對瘦肉精訂有殘留限量(MRL),但台灣、中國大陸和歐盟仍禁用。現今法規中規定肉品中不得檢出瘦肉精,經查獲將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1條規定,可處以最高600萬元下罰鍰;所有牛肉販售業者應注意法令規範,並確實要求供貨商須提出檢驗報告,販賣合格肉品,做好保護消費者健康工作。

走路用力就頭暈、嚴重貧血 罕見胃腸道基質瘤作祟

走路用力就頭暈、嚴重貧血 罕見胃腸道基質瘤作祟#頭暈

46歲的黃先生,走路稍用力就頭暈,整個人疲憊不堪,被送到臺中慈濟醫院急診室時,已呈現半休克狀態,血液檢查有嚴重貧血,經胃鏡檢查發現胃部大量出血,經止血後,進一步檢查結果竟是罕見的胃腸道基質瘤,引發胃出血。年輕時,黃先生菸、酒不離手,又偏好香辣油鹹的重口味食物,曾有中風病史,後來又發生髖骨骨折,兩年來持續做復健,終於能夠自理生活,沒想到好景不常,去年十月中旬,走路稍稍出力,或進出室內外溫差大的環境時,會突然頭暈目眩,休息後仍未好轉,反而更加疲憊。頭暈症狀合併解黑便、食慾不振,黃先生送進臺中慈濟醫院急診時,整個人已呈現半休克狀態,醫師檢查發現,頭暈是因為胃出血導致的貧血、低血壓,輸血後先做胃鏡止血,住院期間,透過電腦斷層檢查,發現黃先生的胃大彎上緣黏膜下,有個突起約3公分的腫瘤,經手術後病理切片,證實是罕見的胃腸道基質瘤。胃腸道基質瘤,發生率每百萬人約10~20位,全台大約只有200人。一般外科吳永康主任說,胃癌種類有許多種,以胃腺癌比例最多,胃淋巴癌次之,胃基質瘤屬罕見胃癌,黃先生屬於早期發現的第一期。手術搭配標靶藥物治療,約三、四成病患獲得很好控制,經腹腔鏡切除腫瘤,術後四個月追蹤,目前黃先生病況在掌握中。吳永康主任指出,胃腸道基質瘤生長位置以胃與小腸居多,發生原因是身體的一種酶(稱為TKI的蛋白質)產生變化,致基因突變引發癌症,突變原因仍待了解,預防之道還是少吃變質、加工過的食物、遠離菸酒、注意食物保鮮方式等,降低接近致癌物機率。吳永康主任提醒,胃腸道基質瘤復發率高,需要長期追蹤,想抗癌務必戒掉菸、酒,注意清淡飲食。黃先生則表示,中風後,菸酒都不敢碰了,以後也要盡量少吃刺激性的東西,改成容易消化、比較營養的食物,找回健康。

噪音傷聽力 還會致易怒、身心疲憊

噪音傷聽力 還會致易怒、身心疲憊#頭暈

就讀國中一年級的巫小弟,在學校的實驗課程安排利用聽診器聽人體的心音和脈搏時,同學卻在巫小弟戴上聽診器時,用力拍打聽診器的鼓面,巫小弟當時即感覺頭暈,耳朵聽不清楚聲音,放學後到醫院檢查並住院,經醫師診斷為突發性耳聾及聽力受損。苗栗大千綜合醫院耳鼻喉科黃山崧主任說,還有國軍官兵經常接受槍械砲彈的訓練,砲彈爆炸聲屬於衝擊性噪音,其噪音持續時間雖然短,但發出的音量很強,若未有適當的聽力保護,容易造成急性聽性創傷,雖身體看起來無外傷,但可能會有耳朵悶塞感、耳鳴、聽力喪失等情況。黃山崧主任表示,太強的聲音刺激會傷害到內耳的感覺細胞,對於聽力有累積性的傷害作用,長時間連續暴露於90分貝以上的強音時,就會嚴重危及聽力。早期噪音性聽力障礙的症狀並不明顯,較早發生的狀況是耳鳴,漸漸地聽力障礙程度加重,會開始聽不清楚別人的說話聲。噪音有害人體健康,不僅易造成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消化不良,亦會引起頭痛、頭暈、易怒、失眠、精神緊張、身心疲憊、工作無法專心等。一旦噪音已傷害到耳朵,幾乎是無可救藥了,受損或失去的聽力無法挽回,因此唯有事先預防才能避免這種不幸。

腦傷後頭痛頭暈 高壓氧治療減輕症狀

腦傷後頭痛頭暈 高壓氧治療減輕症狀#頭暈

腦外傷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外傷,平常腦部是受到硬腦殼形成的顱腔保護。然而一旦車禍或外傷嚴重損傷時,因為大量出血或腦組織瀰漫性的損傷引起嚴重的腦水腫。腦外傷的病患約有20%的患者需要緊急開刀,一方面將血塊移除和止血,一方面將腦頂殼開一個窗戶來解除腦壓,等數周後腦消腫後才將腦殼蓋回去。(圖:病患在高壓氧艙中進行高壓氧治療的情景)另外其他80%的患者雖然有瀰漫性的損傷或微量出血並不一定需要開刀,經加護監控、維持基礎生理指標、用藥物實施腦部減壓等,待病情逐漸穩定。然而這一群不需開刀的病患約30~90%有頭痛的問題,超過50%有頭暈的毛病,其他還有耳鳴及聽力障礙、行為人格異常、注意力無法集中、判斷力薄弱及記憶衰退等後遺症。這些頭痛頭暈的病患約有10%症狀會持續數年,甚至會纏繞一輩子。奇美醫學中心高壓氧科主任牛柯琪說,最近腦神經外科有十餘位病患腦損傷後因為頭暈或頭痛等的後遺症轉至高壓氧治療中心,這些病患受此病痛有一個月之久,有的長達一年,我們開始每天予以他們兩大氣壓的純氧90分鐘一次。大部分的病人於治療第5~6天症狀開始獲得改善,平均經由20餘次的治療以後幾乎完全消失。有的病人甚至於接受高壓氧治療的第1次,頭暈頭痛的毛病就大幅減輕,10次的治療就完全康復。一般認為腦外傷發作後只要生理狀況穩定時,便可開始予以每天1.5到2大氣壓的純氧,至少60分鐘,愈早治療恢復愈早,剛開始一兩週進步最明顯,隨後的進步便緩慢下來,通常平均治療次數為六週到八週左右,視進步狀況予以延長。牛柯琪主任表示,由「腦外傷高壓氧治療的動物實驗」證明:腦缺氧後提早實施高壓氧治療能有效縮小腦受傷的範圍,加速神經功能的復原是經由腦部血管的重建及腦神經細胞的再生。

男子誤信偏方燉曼陀羅根 心跳加速、頭暈險送命

男子誤信偏方燉曼陀羅根 心跳加速、頭暈險送命#頭暈

根據電視媒體報導,雲林北港一名中年男子,因為中風又有風濕性關節炎,幾天前朋友不曉得從哪得來2根植物根莖,聲稱能夠治療風濕疾病,結果男子也信以為真,燉排骨煮湯來喝,男子的妻子表示,才喝一碗而已,差不多1、2個鐘頭之後,他整個身體都發燙,然後心跳加速,出現頭昏目眩、臉色發白症狀,隨即就醫,結果醫師發現男子吃到的是曼陀羅根,引發中毒症狀,幸好及時施打解毒劑之後,救回一命。彰化秀傳紀念醫院的衛教文章中表示,台灣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境內高山又多,地形起伏明顯,造就了植物的多樣性,不過許多植物在美麗的外表之下,卻有著潛在的危險,民眾不得不小心,目前的季節,在郊區野外常見的曼陀羅,曾被三國時期的名醫華陀施行外科手術時所使用,其中曼陀羅的種子,除了具有麻醉的作用之外,現代醫學更提取其中的生物鹼作為藥劑使用。在文章中提到,在台灣常見的曼陀羅有三種,白花曼陀羅、紫花曼陀羅(又稱重瓣曼陀羅)一般長在平野,多是人工栽培,另一種大花曼陀羅多分佈在低海拔山區,這三種曼陀羅花形大又美麗,很容易讓人忽略它的毒性,一般庭院或田邊常見的牽牛花,它的種子及花也具有毒性,中醫用其種子當作峻下逐水劑,用於重症水腫等患者,但由於作用極強,一般也很少使用。另外雲林北港媽祖醫院醫師表示,曼陀羅花整株有毒,一旦誤食,嚴重的甚至會出現意識模糊、痙攣或心律不整,所以醫師提醒民眾身體不舒服還是要就醫,千萬別亂信偏方或是亂吃來路不明的草藥,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保肝草藥Silymarin有效嗎?http://www.uho.com.tw/focus.asp?sid=15&id=377返老還童的關鍵,活用「蔬菜水果+藥草」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8290清潔腸道的王牌「花苞」http://w3.uho.com.tw/hotnews.asp?aid=8289

恐慌症發作別怕 找專家協助最好

恐慌症發作別怕 找專家協助最好#頭暈

恐慌症,顧名思義,指的是反覆的恐慌發作,而且會擔心之後有更多恐慌發作。恐慌症發作時,常被誤認為是一般身體問題,例如甲狀腺方面的疾病、心臟僧帽辦脫垂、心悸、心臟功能不良等。臺大醫院竹東分院精神科醫師吳佳憬表示,恐慌症發作往往開始於青春期的晚期到成年期35歲左右。發作時會有一段時間感到強烈害怕或不舒服的感受,並突然發生下列四項(或四項以上)症狀,而且在十分鐘內達到最嚴重程度,例如:心悸、心臟劇烈跳動、出汗、發抖、感覺呼吸困難或窒息、哽塞感 、胸悶、噁心或腹部不適、頭暈、失去現實感或感覺失去自我、害怕或感覺即將失去控制、害怕即將死去、麻木或刺痛感、冷顫或臉潮紅。曾經有恐慌發作的朋友,其實不必恐慌,每一百人可能就有四個人曾經這樣發作過。當您有上述這些情形,持續一段時間,而且已經造成生活上的困擾時,可以前往醫療院所精神科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建議與協助,幫助恐慌症狀的改善。延伸閱讀「恐慌症」: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316

暈眩!眩暈?到底該看哪一科?

暈眩!眩暈?到底該看哪一科?#頭暈

暈眩!眩暈?未看診前病人和醫生就先「頭暈」了。頭暈是一種很常見的病症,我們幾乎都有過這種經驗。為恭紀念醫院耳鼻喉科林烱堃醫師表示,造成頭暈的原因很多,牽涉的範圍很廣,此類病人常游走於耳鼻喉科、神經科、心臟科、新陳代謝科、精神科、以及急診室。頭暈病人到底該看那一科?才能得到正確診斷和適當治療,避免不必要的恐慌,耽心得了什麼重病或怪病;以及游走於各醫療科之間而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林烱堃說明,引起頭暈的原因有三大類:心理因素形成又稱為心因性頭暈,例如焦慮、恐慌、失眠、工作或生活壓力過重,換氣過度症候群以及某些精神病的病人,都會有頭暈的症狀。身體生理病變所造成的,此乃因身體生病而造成的又可分為來自與整個平衡系統有關的疾病。如眼睛、頸部肌肉或頸椎、耳朵、平衡(前庭)神經、小腦、腦幹的病變,以及非平衡系統的病變,而是身體其他疾病影響到平衡系統而造成頭暈。如心血管病變,神經內科方面的癲癇、偏頭痛、多硬化症等,貧血,新陳代謝科方面的糖尿病、內分泌失調,以及服用鎮定劑、安眠藥、止暈葯等。正常生理反應的動暈症,即暈車、暈船、暈機以及快速旋轉身體等。據統計約有15%左右的頭暈是心因性或精神因素造成的,而約有20%~40%的頭暈病人,在第一次就診時,是無法確定病因的。如何檢查頭暈的病人?林烱堃解釋,每位頭暈病人都要接受神經耳科學檢查,首先從病人的言語表達能力是否口齒含混不清,以及神態是否昏沈來判斷腦部有沒有病變,第二檢查病人的血壓和耳朵情形,第三檢查有無小腦或腦幹的症狀,如手腳無力,微細動作失調甚或半身不遂,第四則檢查眼球是否有不自主的運動(眼振)出現,第五則是開眼及閉眼站立或走一直線以及閉眼踏步等平衡檢查。以上這些檢查在門診時就可以實施,並不須使用太精密昂貴的儀器。如再配合完整的發病史,百分之九十的病人皆可被診斷出是否有危害生命的嚴重疾病在作祟。很多頭暈病人都會要求做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事實上除非是醫師對病情有所懷疑,才會利用此種檢查來證實臆斷,而不是要靠電腦斷層攝影來排除病因或找出病因,否則有機器就可以診病了那要醫師做什麼。林烱堃提醒民眾,頭暈的治療要能對症下藥,心因性頭暈要找心理精神科醫生幫忙,去除壓力、焦慮、恐慌以及失眠等問題。身體生理病變的頭暈則分別找耳鼻喉科醫生治療內耳不平衡、前庭神經炎。找心臟科醫生治療高血壓、心臟病。找新陳代謝科醫生治療糖尿病及內分泌失調等。近年來神經耳科學乃一專門研究身體平衡的科學發展迅速,神經耳科醫生就成為治療頭暈最能全盤考量的醫生,也就成為看頭暈病人的主要醫生,所以頭暈要先找耳鼻喉科醫師評估!延伸閱讀「頭暈的四大種類」: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134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