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

咳嗽當老症頭 當心恐要命!

咳嗽當老症頭 當心恐要命!#呼吸衰竭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只要拒菸,真的就能遠離肺病嗎?部分銀髮族會將日常生活中爬樓梯容易累、走路容易喘等症狀歸咎於年紀增長的體力退化, 時常咳嗽也不以為意,總是以「老症頭」為由敷衍,事實上,若出現久咳、胸悶、喘不停症狀,可能是特發性肺纖維化(IPF)在搞鬼!醫師提醒,即使自認生活型態健康的民眾,都有機會罹病,民眾不可輕忽。老翁從不抽菸 確出現喘咳症狀一位7旬老翁從不抽菸,但近年爬樓梯、走路時喘不過氣的症狀越趨嚴重,運動能力快速下滑,跑遍台中各大醫院,先後接受過類固醇. 免疫調節劑及吸入性長效氣管擴張劑、但症狀都沒有明顯緩和, 另一位同樣沒有抽菸史的80歲男性病患,在咳喘問題發生後的一年便惡化到即使只是坐著都有困難。兩名患者在經高解析度電腦斷層(HRCT)掃描確認罹患菜瓜布肺後,皆已透過新型藥物讓病情與病程減緩。台灣胸腔暨重症醫學會特發性肺纖維化治療指引召集人、台大醫院胸腔科醫師王鶴健指出, 持續咳嗽不以為意,反而容易延誤就醫最佳時機。雖然菜瓜布肺全台僅千餘位確診患者,然其發病後存活率極低,大多數病患最終難逃呼吸衰竭死亡的命運。被誤診為感冒、氣喘、支氣管炎 王鶴健醫師表示,菜瓜布肺是一種漸進性的纖維化間質性肺炎,因不明原因導致肺泡上皮細胞遭破壞、修復結疤,反覆下來導致肺失去彈性並逐漸喪失功能。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病患多只感覺呼吸急促或久咳不止,臨床上更常被誤診為感冒、氣喘、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心臟疾病等類似疾病,錯跑至耳鼻喉科、家醫科的案例也不少。菜瓜布肺造成的肺功能損害不可逆,即使經就醫治療,患者在台灣的平均存活期也僅0.9年。過去研究更指出,5年存活率甚至低於國內癌症發生率榜首的大腸直腸癌。醫師也提醒,50歲以上的中高齡族群,切勿輕忽逛街家務等日常動作導致的不正常氣喘、咳嗽症狀,如症狀持續超過8周以上,就應該主動至胸腔內科進行肺部精密檢查。

腹痛頭暈 3成恐為心臟病!

腹痛頭暈 3成恐為心臟病!#呼吸衰竭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李先生日前開車時忽然感到胸痛又喘,到院後呼吸衰竭,經醫師診斷為「嚴重心肌梗塞合併肺水腫」,進行心導管治療後,李先生症狀也獲得明顯改善、恢復原有生活品質,且定期回心臟科進行追蹤。急性心肌梗塞未及時搶救 死亡率逾8成新營醫院急診科主任李偉愷指出,心臟疾病長年高居全國10大死因第2名,李偉愷主任表示,家族有冠心症病史、男性45歲,女性55歲以上、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肥胖、生活壓力、缺乏運動及服用避孕藥等皆為高危險族群。冠狀動脈心臟病 (或稱冠心症)是冠狀動脈血栓,進一步引發心肌缺氧的症狀,會出現無症狀性缺氧,穩定型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到急性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和猝死等症狀。其中心肌梗塞後果最嚴重,急性心肌梗塞如未及時搶救,死亡率最高恐達8成以上。出現胸口痛、重物壓迫、緊繃感時,建議可以休息或利用舌下含片緩解。不典型症狀 包含無力、肚子痛、頭暈另外,3~4成患者會出現不典型症狀,包含全身無力、肚子痛、頭暈等,民眾出現「持續胸痛超過20分鐘,出現典型症狀」或「心電圖出現心肌缺血變化」或「心肌酵素上升」,2個以上症狀者,應把握黃金時間,及早就醫,由專業的醫師提供診斷與治療服務,為心臟治療提供最大的保障。李主任叮嚀,每日規律運動、定期健康檢查,並戒除不良生活習慣,如遇不適請及早就醫。急診可提供快速診斷與治療,透過儀器偵測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並提供民眾最完全的照顧。

買菜就喘 這病竟狠過癌症!

買菜就喘 這病竟狠過癌症!#呼吸衰竭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久咳、胸悶、喘不停,這些症狀只是年紀大體力變差?小心這病狠過癌症!58歲張媽媽長期胸悶,這2年只要在賣場稍微走動就氣喘吁吁,連飯後洗刷鍋具刷洗鍋具也要每5分鐘休息喘氣,直到某天因劇烈的咳嗽與換氣困難送醫檢查,張媽媽才知道自己肺部已經變得跟菜瓜布一樣、纖維化範圍已接近3/4。呼吸急促又困難 肺泡出現變厚、纖維化另一名65歲陳先生退休後飽受咳嗽、氣喘之苦,吃遍喉糖、益生菌,甚至買了空氣清淨機都沒有獲得改善,甚至出現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等症狀。至醫院胸腔內科檢查才發現罹患菜瓜布肺,肺泡壁甚至已出現變厚、纖維等病癥。台灣胸腔暨重症醫學會特發性肺纖維化治療指引召集人、台大醫院胸腔科醫師王鶴健指出,菜瓜布肺在全台雖然僅千餘位患者、盛行率不高,但發病後存活率極低,但大多數病患最終難逃呼吸衰竭死亡的命運,「菜瓜布肺」更曾被描述為「狠過癌症」的奪命疾病。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誤診王鶴健醫師表示,「菜瓜布肺」是一種因不明原因導致肺泡上皮細胞遭破壞、修復結疤,反覆下來導致肺失去彈性並逐漸喪失功能。初期症狀不明顯,病患多只感覺呼吸急促或久咳不止,因此往往跑錯科,臨床上更常被誤診為感冒、氣喘、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心臟疾病等類似疾病,延誤治療時間。王鶴健醫師提醒,菜瓜布肺造成的肺功能損害不可逆,發病後即使經就醫治療,病患者在台灣的平均存活期也僅0.9年,過去研究更指出,菜瓜布肺的5年存活率甚至低於國內癌症發生率榜首的大腸直腸癌!不正常氣喘持續8周以上就應檢查因此早期的發現與治療是延緩病患肺纖維化、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途徑,50歲以上的中高齡族群,切勿輕忽逛街家務等日常動作導致的不正常氣喘、咳嗽症狀,如症狀持續超過8周以上,就應該主動至胸腔內科進行肺部精密檢查。

葉克膜救命?存活率僅33.4%

葉克膜救命?存活率僅33.4%#呼吸衰竭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04年全民健康保險住診醫療費用前20大疾病中,肺炎及流感住院人數最多,花費高居第2名,且不到50分鐘就有1人死於肺炎,台灣僅46%民眾自覺了解肺炎,低於香港(63%)、南韓(68%),而29%台灣民眾卻認為肺炎只是比較嚴重的感冒,然而,一旦感染肺炎可能會引發膿胸、菌血症及呼吸衰竭等,死亡率高達22.9%。僅7%民眾曾接種肺炎鏈球菌406疫苗即使是被民眾認為的肺炎重症「續命利器」的葉克膜,存活率也僅有30%,根據調查發現,僅46%民眾自覺了解肺炎,僅7%台灣民眾曾接種過肺炎鏈球菌406疫苗,醫師呼籲患有慢性疾病及65歲以上的成人,除了接種流感疫苗外,應主動與醫師討論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必要性,加強自我保護,擊退肺炎。提高肺炎鏈球菌疫苗施打率 降低死亡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老人醫學科主任林志學表示,台灣民眾普遍認為不抽菸、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對於預防肺炎有更好的效果,林志學主任補充說明,研究顯示,提高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施打率,與降低肺炎死亡率確實有一定關聯。使用葉克膜 成功存活率僅33.4%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余忠仁教授指出,流感併發重症,心肺功能多會受到波及,甚至造成心肺衰竭,此時需啟用葉克膜暫時取代心肺功能,但葉克膜的使用對患者來說也是極大的傷害,研究指出,葉克膜使用時間越長,各種感染的機會越多,成功存活率僅33.4%。罹患肺炎會提升認知障礙風險達2.5倍林志學主任進一步說明:「罹患肺炎,對於長者未來的健康、生活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研究顯示,罹患肺炎會提升認知障礙的風險達2.5倍,失能的風險也會提升,對年長者的生活品質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免鋸骨、傷口小 達文西手術治心病

免鋸骨、傷口小 達文西手術治心病#呼吸衰竭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93歲的黃阿嬤4年前跌倒,做了髖關節置換術外,身體一直硬朗,前年開始,陸續出現容易喘的症狀,原本以為只是感冒,但後來情況持續且未見改善,經就醫檢查才發現心臟擴大、心臟瓣膜閉鎖不全,醫師建議服藥控制後評估開刀的可行性。傷口小、出血少 達文西手臂修補瓣膜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外科主任李君儀表示,阿嬤雖然沒有慢性疾病,但心臟問題就像是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發,超高齡長者接受心臟手術的困難與挑戰很大,手術前的評估需要格外謹慎,最後決定為阿嬤以傷口小、出血量少且恢復快的達文西機器手臂,施以心臟瓣膜修補手術。術後一度併發呼吸衰竭、腎衰竭手術過程順利,但術後阿嬤一度發生呼吸衰竭、腎衰竭、肝衰竭等併發症,不但進行氣切使用呼吸器,且安排洗腎、血漿置換術等方式救治,住院期間黃阿嬤的家屬堅持信念、全力支持,配合心臟外科及達文西手術的專業團隊不間斷的醫治與細心照護下,阿嬤逐漸恢復健康順利出院,氣切也在術後半年移除。傳統手術鋸骨 天冷時會痛李君儀表示,一般傳統心臟手術需要鋸開胸骨,除了在術後恢復時間較長外,每到天氣濕冷時,胸骨就會隱隱作痛,而達文西心臟手術因少了鋸骨恢復期,病人長期疼痛的問題也可以避免,更有生活品質,目前病人按月回診追蹤病情,而黃阿嬤也成為目前已知接受達文西心臟手術最高齡的紀錄。 

「酷酷嫂」族 延誤恐呼吸衰竭

「酷酷嫂」族 延誤恐呼吸衰竭#呼吸衰竭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六十歲的李先生是一位老菸槍,近半年發現自己走路爬樓梯很容易喘不過氣,伴有慢性咳嗽與偶有濃痰,原本以為自己體能退化不以為意,但近幾日連休息都會喘且伴有喘鳴聲,家屬見狀以為他得到氣喘,趕緊將他緊急送醫,在經過醫師診視與檢查後,被告知原來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發作。長期抽菸 引起呼吸道發炎臺南市立安南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許家輔醫師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病已是全球十大死因的第3名,也是台灣十大死因的第7名,造成一般民眾的健康危害與財產損失絕對不可輕忽,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好發在中老年人,常因長期抽菸或暴露在有害空氣下,引起慢性呼吸道發炎所致,少部分則是由感染或先天疾病所引起,因此只要盡量避免這些有害物質的刺激 (如:戒菸),此疾病是可以預防的。喘、咳、痰 伴隨喘鳴聲但若不幸罹患此疾病,則須了解此病無法痊癒,需和醫師配合長期控制,其常見主要症狀為喘、咳、痰,嚴重時伴隨喘鳴聲,易被與氣喘混淆,但疾病的進程與治療是不一樣的,若未及早診斷與治療,會造成慢性呼吸衰竭與呼吸器依賴。許家輔醫師指出,民眾若有慢性喘、咳、痰等症狀時,請記得找胸腔科醫師看門診,經由醫師詳細診視及配合影像學與肺功能檢查,能早期診斷並給予適當治療,以避免肺功能持續快速惡化,進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嚴重結果。  

非心臟毛病!走路喘吁吁 竟是肺出問題

非心臟毛病!走路喘吁吁 竟是肺出問題#呼吸衰竭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有人自覺走路越來越沒有力,剛開始不以為意,以為是變胖或太久沒運動引起,等到爬個坡就氣喘吁吁時才驚覺不對。一般人都會認為心臟出了問題,其實據統計,大多數人都是因為肺功能降低而引起,也就是肺部的氣體交換功能出了問題,氧氣不足以供應身體所需。爬樓梯越來越喘,你的肺還好嗎?像是55歲的陳先生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呼吸困難長達8個月,本以為是心臟的問題,檢查後無異常,症狀依然反反覆覆。至胸腔科門診後才發現肺呼吸音變弱,肺功能檢查發現中度的肺氣腫。經由戒菸、藥物維持性療法、肺部營養保健等,症狀明顯改善。走路會喘、呼吸困難  應做肺功能檢查衛福部豐原醫院胸腔內科黃建文醫師表示,門診常見到走路就喘的病人,其實大部分是因為肺部氣管問題引起的,因為心臟衰竭引起的氣喘反而比較少。他發現,病患在肺功能的了解不足,但對於肺部疾病的治療,例如氣管的吸入性療法,不容易配合。而且,肺部的疾病往往牽涉到各器官,例如心臟、營養、運動、消化等等,需要各科的照顧。且最近的研究發現,慢性阻塞性肺疾的病人,有相當比率在剛成年時,就有偏低的肺功能,因此,肺功能的篩檢,如同血壓、血糖、血脂肪一樣,都是健康檢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豐原醫院推動肺部健康主題月,檢測肺功能,早期發現肺部疾病。提供慢性阻塞性肺部檢測活動,除了檢測肺功能之外,而有各科的專家提供肺部營養、肺部運動的諮詢,凡年滿40歲以上,即日起便可報名參加。

術前空腹很重要 降低呼吸衰竭、敗血症風險

術前空腹很重要 降低呼吸衰竭、敗血症風險#呼吸衰竭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般來說在進行手術前,為了安全起見,都會囑咐患者前一天過了半夜12點後就不要進食,包括喝水,但往往都會聽見患者抱怨餓得頭昏眼花等,但其實醫師表示,術前禁食、麻醉以及手術的安全間都有著極大的關係,只是遵守就可以預防很大的風險。麻醉失去保護機制 恐增吸入性肺炎風險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麻醉部張敬道醫師表示,正常狀況下,吃東西時身體會有正常的機制保護呼吸道,就算食物不小心跑進了呼吸道,也會馬上引起劇烈的咳嗽將食物咳出。但在麻醉的狀況下,病患會開始慢慢失去保護呼吸道的機制,如果此時胃中未消化的食物,往上逆流進入呼吸道,不僅不會引起咳嗽,還可能會對呼吸道和肺部造成的傷害,引起呼吸衰竭、敗血症、甚至死亡的嚴重疾病,而這就稱之為吸入性肺炎。就算只有半身麻醉 事前也得禁食那有些患者若預計接受半身麻醉或神經阻斷術,理論上手術當中全程清醒,是否就可以不用禁食?錯,就算這樣仍然要禁食。因為在手術過程中,容易出現無法預期的事情(如麻醉效果不完全、手術時間比預期長等),所以,必須將半身麻醉和神經阻斷術轉為全身麻醉,以維持手術繼續順利進行。但這時如果沒有禁食的話,病患可以說是暴露在這些非預期狀況和吸入性肺炎的雙重風險中,不可不慎。術前切勿亂停藥 以免增加危險至於手術當天的口服藥能不能吃?張敬道醫師表示,有些用藥為了手術中以及手術後的穩定與安全,目前手術當天也要吃,包含部份的高血壓用藥、氣喘用藥、甲狀腺用藥、抗癲癇用藥等,所以,建議民眾如果不確定什麼藥當天可吃、什麼不能吃的話,請務必與醫師討論,切勿自行決定,以免危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