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脖子中間摸到腫塊⋯醫:伴隨「4異狀」當心甲狀腺癌

脖子中間摸到腫塊⋯醫:伴隨「4異狀」當心甲狀腺癌#疾病‧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69歲林先生多年前曾察覺脖子外觀有些腫脹,但因沒有疼痛或不舒服,而不以為意。但日前進食時,喉嚨開始會感覺卡卡、有異物感,擔心是惡性腫瘤,才趕緊前往醫院檢查。 衛福部苗栗醫院外科醫師高浩偉表示,為患者觸診時摸到約有7公分頸部腫塊,經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多結節性甲狀腺腫,在採取手術切除治療後,症狀已獲得改善,且仍保留甲狀腺功能,無需服用甲狀腺素補充藥物,出院後定期追蹤即可。 甲狀腺結節腫塊僅5%轉癌 高浩偉指出,頸部腫塊成因很多,一般民眾最擔心的就是癌症。事實上,一般頸部腫塊以淋巴結居多,但是根據部位不同,也會有其他考量。若是落在頸部偏正中間的位置,就要懷疑是否為甲狀腺相關疾病,應至醫療院所尋求專業醫師檢查診治,切勿輕忽而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高浩偉解釋,甲狀腺結節不等於甲狀腺癌,大約只有5%的甲狀腺結節最終會診斷為甲狀腺癌。臨床上診斷甲狀腺結節的方法,可透過超音波檢查、甲狀腺掃描、細針穿刺細胞學,目前最常使用是超音波檢查,若有懷疑,則會使用細針抽取部份甲狀腺細胞進行化驗,作為良性或惡性鑑別診斷。 甲狀腺癌好發年輕女性,風險逾男性2倍 甲狀腺癌初期大部份是沒有症狀的,直到腫瘤長大才有可能由觸診發現,等到有以下異常症狀時,恐已經較為嚴重: 出現聲音嘶啞 呼吸困難 持續咳嗽 吞嚥困難 高浩偉表示,年輕女性是甲狀腺癌的好發族群,女性的風險是男性2~3倍,最常見的甲狀腺癌為乳突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佔超過8成以上,但此類腫瘤生長緩慢,其預後狀況也最好,因此若診斷為甲狀腺癌也不須過度驚慌,應積極接受治療。臨床上手術是治療甲狀腺癌的最主要的方式,可分為部份切除、全切除及頸部淋巴結廓清術,患者若接受全切除手術,才需終身服用甲狀腺素。 高浩偉提醒,雖然甲狀腺結節是常見的疾病,但當自己或身旁親友摸到脖子有硬塊,出現以上症狀,或發現甲狀腺異常時,仍需儘速就醫檢查,以確認病因和病況,配合診治及定期追蹤,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肥胖與腎臟病

肥胖與腎臟病#疾病‧預防

肥 胖 與 腎 臟 病  /  雅得麗生活診所_何信緯醫師 肥胖與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都有關聯性,甚至也是大腸癌、子宮內膜癌和乳癌等癌症的危險因子之一。 但你知道肥胖也和腎臟病有關嗎? 國內研究指出,內臟脂肪越高,腎功能越差,單就肥胖本身即可引起或加速腎功能的惡化, 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高出1.5倍。 台灣腎臟醫學會指出: 肥胖會改變腎臟血流,造成腎絲球超過濾和腎絲球高壓,對於慢性腎臟病會加重病情,另外肥胖也會增加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而三高同時也是腎臟病的主要風險因子。 國民健康署也呼籲,輕忽肥胖將導致腎臟加速病變,除了影響個人健康及家庭生活品質,更對國家社會經濟產生莫大影響,如果不好好保護腎臟,嚴重必需要洗腎, 腎臟病人高達56%有體重過重及肥胖,真的要小心! 預防腎臟病發生,應從打擊肥胖開始,健康三守則 :「規律運動、健康飲食、體重控制」 ▓「規律運動」: 建議每週至少運動五天,中等至激烈程度之運動 (如快走、慢跑、自行車、游泳、跑步機等),每天累計達30分鐘以上,運動時心跳速率達到130下左右,能夠增強心肺功能的運動尤佳。 ▓「健康飲食」: 在初期慢性腎臟病(CKD,stage 1-3a),不必實施低蛋白飲食,但避免過量蛋白質(建議每日不超過1.0gm/kg),依自己的身高、體重、性別、年齡和病情,找出適合個人的飲食計畫,並以「均衡飲食」為基礎,每天攝取固定醣量和高纖食物、適量油脂及減少鹽份攝取等方式,達到減緩病情進展及維持健康的目的。 ▓「體重控制」 若體重難以控制,可尋找專業的減重醫師及營養師幫助, 共同落實健康,遠離肥胖及慢性腎臟病帶來的威脅。

長春藤攜手北醫再生醫學研究登國際重量級期刊

長春藤攜手北醫再生醫學研究登國際重量級期刊#疾病‧預防

長春藤攜手北醫 再生醫學研究登國際重量級期刊 全球首度證實!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治療關鍵:活化生長因子才有效 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簡稱「PRP」)在關節退化及肌腱韌帶的增生治療是目前台灣門診的熱門治療項目[註1],但提升個人化有效性機轉仍未解開。日前長春藤生物科技與臺北醫學大學(簡稱「北醫」)攜手合作研究首度獲得國際證實,並登上重量級期刊《國際分子科學雜誌》,關鍵就在生長因子活化。   執行研究計劃的北醫沈耀安助理教授表示,PRP透過改變細胞代謝促進傷口癒合的機轉路徑過去30年仍是個謎,此次計畫以傳統PRP為實驗組、長春藤預防醫學有經過3小時活化的PRP作為對照組,結果發現活化後PRP的生長因子顯著提升,並促使纖維母細胞走糖解代謝,快速產生能量,能在24小時內將傷口癒合八至九成,而未被活化的PRP對照組則需要三天才能癒合傷口,證實有無經過活化程序,是PRP治療有效性關鍵[註2]。 這份全球首篇找出PRP代謝調控影響的研究更發現,活化後的PRP會促進纖維母細胞走糖解代謝路徑,並減少粒線體代謝過程所產生之自由基,透過增強抗氧化酵素壓制自由基延緩細胞衰老,不僅對傷口癒合有幫助、更展現後續延緩老化研究的潛力,再加上研究過程發現活化後的PRP能促進SIRT1長壽基因之表現,更為後續抗老化研究領域打下絕佳基礎。 細胞治療臨床應用邁入攀升期!長春藤經營佈局 長春藤生物科技在再生醫學領域不僅獲得國際性研究期刊肯定、台灣臨床應用市場也在多年經營下也打下良好基礎。長春藤生物科技董事長莊雅清表示,長春藤生物科技作為預防醫學領域先行者,期盼的是一個不因病而苦的世界。 長春藤生物科技董事長莊雅清表示,台灣民眾要為未來做最佳預備,著眼於明年,集團將加大再生醫學應用市場推動。記者會現場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邱仲院長特別現身表示,長春藤生物科技耕耘預防醫學及再生醫學領域多年後,今年獲得多項成果,接下來將會與長春藤生物科技積極合作成人幹細胞治療運用,共同推動臨床應用、將研究成果普及、嘉惠更多患者。 長春藤生物科技正式於醫療科技展推出「合作夥伴共創醫學版圖」包含五大領域:健康促進管理、檢測、預防醫學、細胞醫學、再生醫學,記者會現場包含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邱仲、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及醫師李宏滿、台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文侯、高雄醫學大學教授侯明峰均現身表示與長春藤生物科技攜手合作,致力國內臨床應用推廣。 佈局 JointFit關節智能:再生治療後盾、物理治療先行 達成最佳疼痛管理 長春藤生物科技執行長陳炯瑜醫師表示,長春藤再生醫學已經過全球重量級期刊驗證,不僅經過生長因子活化後的PRP療程獲得極佳的成效外,累積至今4,000多例臨床應用案例,更做到無感染的嚴謹把關。展望未來,期盼以活化後PRP再生治療為後盾、再加上物理治療輔助提供全方位療程,做到最佳的疼痛管理。 花蓮慈濟醫院李宏滿醫師現場表示「長春藤最讓人尊重之處就是從健康管理著手,幫助國人從不健康反轉生活型態,這跟歐美趨勢相符合,我本身是骨科跟運動醫學領域,最大的觀察就是台灣預防醫學領域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長春藤將再生醫學結合運動醫學,對國內是種福田」 為此,國內權威醫師及專業物理治療師團隊,提出「JointFit關節智能再生」全方位方案,取代傳統按摩復健、打造最新智能關節靈活關鍵!獨家代理法國 LPG HUBER 360® EVOLUTION儀器,經歷了85項科學研究,運用AI智能選出最適模式,專業物理治療師輔助,在各個康復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及認可。並在臨床應用上 (長者防跌、骨科復健、神經科復健及提升運動表現)都具有很好的效果。  

脂肪因子與動脈粥狀硬化的關係

脂肪因子與動脈粥狀硬化的關係#疾病‧預防

雅得麗生活診所_許順菖醫師 脂肪因子 與 動脈粥狀硬化 的關係 近代醫學研究顯示,脂肪組織就如同一個內分泌器官,會分泌數種脂肪因子,它們與肥胖相關的新陳代謝疾病密不可分。肥胖患者體內的脂肪因子,因其分泌量或協調性之異常,改變了血管的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與巨噬細胞功能,進而加速動脈粥狀硬化的發展,這也說明了肥胖為何會被認為是動脈粥狀硬化的危險因子。 以下我們將目前研究相關性較明確的脂肪因子加以說明,讓大家能更深入了解:一、脂聯素(adiponectin):最早期發現的脂肪因子,本身具有抗發炎、抑制動脈粥狀硬化與抗糖尿病的特性,所以它具有保護血管內皮作用。二、抵抗素(resistin):除了與血管的炎症反應有關,它也會造成巨噬細胞的功能異常,加速吞噬脂蛋白膽固醇而形成更多泡沫細胞,惡化動脈粥狀硬化。三、脂肪細胞脂肪酸結合蛋白(A-FABP):與代謝症候群與第二型糖尿病相關,與血管炎症反應也有關,它本身也會增加動脈粥狀硬化不穩定性(易破裂引發血栓)。四、網膜素-1(omentin-1):具有提升胰島素敏感度能力,抗血管內皮細胞發炎反應,故能延緩動脈粥狀硬化發展。五、Chemerin:與肥胖患者的慢性發炎有關,也會造成巨噬細胞的功能異常,進而加速動脈粥狀硬化進行。 透過簡單認識這些脂肪因子,了解其與血管健康乃息息相關,故我們可以藉由減重過程中身體脂肪比例的下降,來恢復它們正常分泌量或協調性,進而保護自身血管。  

養好腸道菌 增加對抗COVID-19的能力!

養好腸道菌 增加對抗COVID-19的能力!#疾病‧預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新冠肺炎的疫情,從前年底至今,也已經超過一年半,每天都有新的人確診,也有一些人因此而離開這個世界,除了等待疫苗;我們也開始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經常帶口罩、勤洗手與消毒,飲食型態也有了不少變化,變得比較少外食,然後也更注意吃什麼,可能有助我們對抗感染,或是減少感染後疾病的嚴重程度。 但究竟怎麼吃會有幫助呢?先前我們曾分享過蔬果天然成分,還有一些可能有幫助的營養素,這次則要進一步跟大家聊聊「腸道菌群」。不過在開始談腸子裡的微生物之前,先幫大家複習一下,哪些人是新冠肺炎的高危險群。 容感染與重症族群:肥胖與身體虛弱的年長者 其實跟其他感染疾病類似,身體狀況差的人往往是有害細菌與病毒容易感染的對象,就好比說,肥胖與虛弱的年長者,他們身上有些潛在的危險因子,讓這兩類人更容易受到SARS-CoV2感染,甚至是感染後,也會比一般人來得嚴重,具體來說,其危險因子有哪些呢? 肥胖者 *調節ACE2表現。 *免疫功能失調:因肥胖而增加的脂肪組織,會釋放一些荷爾蒙,進而影響免疫功能。 *低度慢性發炎。 *腸內細菌失衡:腸道裡的細菌組成與飲食息息相關,而常見的肥胖很大部分是因為飲食失衡造成,失衡的飲食也會改變腸內菌群的平衡狀態。 *肥胖引起的合併症,例如高血壓、第二型糖尿病、冠狀動脈心臟病。 年長者 *老化發炎(inflammaging):老化與其相關疾病大多會有發炎的情形,而腸內菌群失衡也與此有關。 *免疫老化(Immunosenescence):這是一種免疫系統逐漸退化的過程,也是造成年長者免疫功能退化的原因之一。 *老化相關的合併症,例如呼吸與腎臟疾病、高血壓、糖尿病。 從上述的危險因子,有沒有發現裡面有幾樣共同的項目,其中也包含了「腸道菌群失衡」!也因為這樣,從腸道微生物的組成為目標的飲食營養策略,或許能用來預防,或是緩解COVID-19症狀的方法。 腸道菌群與營養素的作用 圍繞在這個主題的營養素有植物多酚、益生菌、維生素D、Omega-3脂肪酸,而這些營養素不僅容易應用在容易受到感染的人,也就是前面提到,有代謝合併症與身體較虛弱的年長者,當然,一般人群也應該這麼吃。就目前的研究所之,這些成分可能發揮的作用如下: 益生菌 *減少呼吸器相關肺炎的發生率。 *生成對抗病毒的代謝物,透過血液循環與淋巴系統發揮作用。 *調節免疫,對抗呼吸道流感病毒。 多酚 *能與病毒外殼的棘蛋白結合,抑制SARS-CoV2活性。 *增加ACE2表現,避免疾病變得更嚴重,並且抑制ACE表現。 *抑制冠狀病毒的特定蛋白質酵素,抑制病毒的複製。 *間接證據指出,多酚能在腸道與身體其他部位發揮抗發炎與抗氧化的作用。 維生素D *作用在免疫細胞上,調節呼吸道對康病毒的免疫反應。 *改善SARS-CoV2感染引起相關症狀的嚴重程度。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結合瑞德西偉,有減少病毒複製的可能。 *改善疾病嚴重程度,因為病毒感染引起症狀與急性發炎的嚴重程度。 *葡萄糖調節活化。 *抗凝血的活性。 打造好腸道菌群的飲食建議 至此,我們已經知道益生菌、多酚、維生素D、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能幫助我們對抗病毒,但在日常生活中,要吃吃哪些東西,才能吃到它們呢? 益生菌 *發酵乳製品:優格、起司、優酪乳。 *發酵食品:味噌、豆腐乳、韓式泡菜等。 *保健食品:益生菌補充品(粉包、膠囊、錠劑等補充品形式)。 除了補充菌,幫助好菌生長的膳食纖維也要跟著一起吃,而這有一部分可以跟著下個項目一起實現。 多酚 *各種蔬菜與水果(同時補充膳食纖維)。 *初榨橄欖油。 *綠茶、烏龍茶、紅茶等各種茶。 *香辛料。 *紅酒。 *全穀類。 維生素D *富含油脂的魚,像是鮭魚、鮪魚、鯖魚、鰻魚等。 *動物的肝臟、起司,和蛋黃能提供一些維生素D。 *經紫外線照射後的菇類。 *營養強化過的食品,例如早餐麥片。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富含油脂的魚,例如鮭魚、土魠魚、鰻魚等。 *亞麻仁油、紫蘇籽油、印加果油、奇牙籽油。 (文章授權提供/安永生活誌)

尖端醫攜手萬芳醫院 衝刺抗癌細胞治療

尖端醫攜手萬芳醫院 衝刺抗癌細胞治療#疾病‧預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癌症蟬聯國人十大死因,除傳統手術、化療及放療外,現以「細胞治療」成為值得期待的新選擇。尖端醫(4186)繼與花蓮慈濟醫院合作「自體免疫細胞治療」各類腫瘤經標準治療無效後,再添合作對象。 尖端醫與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簽署合作備忘錄,依「特管辦法」開放之項目及適應症合作,首先將針對癌症治療進行送案申請,這也是尖端醫在通過衛福部細胞製備場所查核後,癌症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申請的第五件合作案。  癌症長居國人十大死因榜首多年,根據衛福部公布2019年數據顯示,癌症死亡人數來到了50,232人,較2018年多出了1448人。在衛福部開放的六項自體細胞治療,也以癌末適應症核准案件數最多。 萬芳醫院癌症中心顧問醫師賴基銘表示,自體免疫細胞治療被視為晚期癌症病人的希望,在手術、放療、化療以外的第4大癌症治療模式,透過提升自體免疫力對抗疾病,還可降低在治療過程中所產生的不適。 將待衛福部核准後,由萬芳醫院提供專業評估、臨床照護及追蹤評估,加上優質細胞製備場所,才能有效延長病患生存期與治療期間的生活品質。 尖端醫北部的合作對象有新光醫院、北醫附醫及萬芳醫院,東部與花蓮慈濟醫院攜手合作,這四大醫療院所均有專業的醫療服務,以及先進的醫療設備和豐沛的醫療資源,在細胞治療領域中表現亮眼。 尖端醫近幾年投入自體免疫細胞治療及應用,並與各大醫研等單位合作,透過產業結盟與彼此互補,對公司營運產生正面影響;依公開資訊觀測站,尖端醫(4186)5月營收,較去年同期月營收成長60.64%,累計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46.51%。 唯一擁有細胞儲存、免疫細胞治療、體外診斷試劑的尖端醫董事長蘇文龍表示,近期加入防疫國家隊行列,投入新冠病毒快篩試劑優化及量產;在臍帶血銀行只做第一,攜手花蓮慈濟醫院獲特管辦法核准細胞治療、通過適應症最多項的臍帶血銀行、領先全台與花蓮慈濟醫院分享細胞治療首例。 尖端醫(4186)送出的細胞治療申請案中,其中與花蓮慈濟醫院合作的免疫細胞(CIK)治療第四期實體癌症已於2019年通過並收案執行,另向衛福部提出的申請計畫,包括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第一至第三期實體癌經標準治療無效,還有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移植,針對退化性關節炎、慢性缺血性腦中風及脊髓損傷等適應症,將待衛福部審查核可後,為需要的病患帶來更多新希望。

血管鈣化阻塞 冠狀動脈旋磨術通血路

血管鈣化阻塞 冠狀動脈旋磨術通血路#疾病‧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心臟病高居國人10大死因第2名,其中又以冠狀動脈疾病佔多數。心臟血管鈣化是鈣沉積在血管,血管鈣化程度代表血管病變的嚴重度。許多民眾喜歡自行補鈣,殊不知若用錯方法,不僅骨骼沒吸收到鈣,反而促使鈣堆積在血管,增加心血管負擔。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暨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施俊明表示,血管鈣化有兩個主因,分別是血管硬化及慢性腎臟病。血管硬化主因為脂肪堆積,血管壁發炎,造成血管斑塊生成引起鈣沉積,進而形成血管鈣化。多半發生於有心血管疾病或家族史、三高、肥胖、抽菸等危險因子的族群;洗腎患者則因代謝異常,鈣、磷不平衡,身體容易出現鈣化,若同時患有糖尿病,血管鈣化將更嚴重。 血管鈣化早期沒有徵兆,直到血管狹窄嚴重、血流量減低而不足時,患者才會產生心臟缺氧胸悶,甚至心肌梗塞等問題就醫。電腦斷層可診斷出冠狀動脈血管鈣化程度,鈣化指數超過400,即為冠狀動脈狹窄產生急性發作的高風險族群。施俊明副院長表示,曾有一名患者鈣化指數飆到3000,三條心血管如石頭般既硬又狹窄,讓打通血管的難度大增。 施俊明副院長指出,治療血管鈣化的方式包括高壓氣球、切割氣球及冠狀動脈旋磨術等。一般心導管介入手術是以氣球擴張術撐開血管,置入支架;然而對於重度鈣化的患者,一般氣球導管恐難以完全擴張開,如果勉強置入支架,支架無法完全貼合血管壁,支架皺褶處容易造成急性或亞急性血栓,日後再狹窄率也較高。 此外,切割氣球可去除小面積的鈣化,大而厚的鈣化硬塊則需運用冠狀動脈旋磨術清除。旋磨術是用機械式方法將嚴重鈣化的動脈硬化處磨碎,以方便置放支架並完整貼壁,並降低遠期血管再狹窄率,是臨床上相當有用的介入治療手段。冠狀動脈旋磨術的磨頭呈橄欖型,前端帶有鑽石顆粒,用「硬碰硬」原理,以每分鐘16萬轉的速度旋轉,磨掉血管壁最硬的部分,形成一個光滑的血管壁通道,再利用氣球撐開血管放置支架,使血管恢復順暢;被磨成細小碎片的鈣化物,多半能夠通過微血管排出體外。 冠狀動脈旋磨術的磨頭                             切割氣球 血管鈣化因素複雜,有心血管疾病或家族史、三高、吸菸、肥胖、更年期女性及洗腎患者等為高風險族群,施俊明副院長建議,可補充維他命K、D,因為維他命K可抑制鈣的沉積,使鈣不要沉積在血管;維他命D則會導引鈣沉積至骨骼,民眾可適度補充,保護心血管健康,並透過規律作息及運動、清淡飲食、控制體重、血壓、血脂及戒菸等可降低血管鈣化的機率。高危險群或有症狀的患者則應及早至心臟科檢查和治療。 研究表明,鈣化積分可以作為分別於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吸菸、早發家族史等經典危險因素的新的危險標準,可應用鈣化積分有效地評價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而這個預測結果都需經由醫師審慎評估。大致上鈣化分數零分者表示2至5年內冠心病機會是較低的;鈣化分數大於零分者,即使無相關症狀,發生心肌梗塞是比較高的,鈣化指數同時可以供臨床醫師參考,是否需採取預防性用藥以降低未來冠心病發生之風險。 0分→無冠心病 1-10分→可能有冠心病 11-100分→輕度冠心病 101-400分→中度冠心病 超過401分→重度冠心病

醫界黑客松 好心鄰守護急性冠心症

醫界黑客松 好心鄰守護急性冠心症#疾病‧預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在全球造成近十萬人死亡(暫),疾病管制署最新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疫行為指引,特地呼籲老年人和糖尿病、慢性肝病、腎功能不全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多加注意,因為他們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重症比率十分高1。 心血管患者罹新冠肺炎 重症住院占2成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黃瑞仁表示,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於2月刊登的研究顯示,染新冠肺炎138名住院患者中,近一半患有至少一種合併症,前三名分別為高血壓(31%),心血管疾病(14.5%)和糖尿病(10%)2,而歐洲心臟雜誌(European Heart Journal)刊登的研究顯示,早期的COVID-19患者中,有高達50%的住院患者有慢性疾病,其中有40%罹患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3,也就是,罹患新冠肺炎而重症住院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占兩成。 臺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理事長謝宜璋補充道,美國心臟學院今年三月針對COVID-19新冠肺炎的通報指出,慢性病患者罹患新型冠狀病毒的致死率較高、預後較差,以中國的數據來看,罹患新型冠狀病毒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致死率為10.5%,比糖尿病7.3%、慢性呼吸系統疾病6.3%、高血壓6.0%以及癌症5.6%都高,高於癌症患者近一倍,且高於整體死亡率2.3%近五倍4!也由於心血管疾病患者重症及死亡率風險高,因此,醫界呼籲患者在新型冠狀病毒來襲期間,更要比平時加倍愛惜自己的心臟,例如規律運動及飲食,做好平時的血壓、血糖、體重及用藥記錄,在疫情期間,更可以透過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人工智慧做好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 新冠肆虐期間 醫界建議冠心症AI自我健康管理 深獲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及臺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推薦的AI人工智慧「好心鄰LINE」,為陽明大學醫學系和臺灣大學電機系學生共同組成的「陽臺看星星」團隊,把AI人工智慧和 LINE的「聊天機器人」程式相容,透過動態關心給予溫暖且專業的回應,主動提醒按時服藥,藉以提升急性冠心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用藥的順從性,因此在去年醫界首度舉行的黑客松活動中脫穎而出,並在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與臺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協助下,將原本只是構想的好心鄰LINE實際上線,成為國內醫界第一個黑客松競賽下的實際產物,也希望在新冠肺炎肆虐期間,為急性冠心症(ACS)患者心臟自我健康管理盡一份心力。 也因為急性冠心症容易復發奪人命,黃瑞仁說,AI人工智慧—好心鄰,以國人皆隨手可得,最適用也最貼近於民眾日常生活的LINE出發,他認為能有效提升急性冠心症患者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因為好心鄰LINE除了可以透過主動提醒急性冠心症(ACS)患者按時服藥功能外,加入全方位血糖、血壓、體重等記錄功能,增強急性冠心症(ACS)患者服藥順從性,且每天記錄控管身體指數,能有效降低心肌梗塞復發風險。 冠心症規律服藥1年復發少 心臟基金會「心」好人生大推廣 「當冠心症病人透過人工智慧自我控管健康時,再加上規律服藥,就能減少心肌梗塞復發風險。」謝宜璋呼籲急性冠心症患者除靠心導管支架的放置撐開被堵塞血管之外,應遵循美國心臟病學會及歐洲心臟病學會的指引建議,急性冠心症(ACS)患者應接受12個月的雙重抗血小板藥物治療,同時控制相關共病6,並調整飲食與生活型態,能更有效預防復發。 好心鄰LINE加入方式 請點擊連結:https://lin.ee/3tCD1E3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