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

重複就醫又怕吃錯藥?多重慢性病人可依「3原則」自救

重複就醫又怕吃錯藥?多重慢性病人可依「3原則」自救#原則

文/醫療改革基金會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會有2成以上的老年人口,扶養、長期照顧與醫療社會服務的需求大幅增加。其中,最為人熟知與擔憂的是「慢性病如何治理」,慢性病容易誘發多重併發症,造成障礙、失能等問題,也需要長期的醫療觀察及介入。每5.5位國人就有1位是多重慢性共病者以台灣的現況而言,一半的國人患有慢性病,更在每5.5位國人中,就有1位是多重慢性共病(患有2種以上慢性病)。多重慢性共病的嚴峻程度,從病人的用藥安全與醫療利用可見一斑。與一般病人相較,在用藥安全面,多重慢性病人的藥品項數為6至18項,為一般平均的2至6倍;在醫療利用面,多重慢性病人的就醫次數約為2倍、醫療點數使用更超出3倍之數。前述問題伴隨的是,用藥安全風險的提升及醫療利用資源的耗用,多重慢性病人更容易吃錯藥、發生藥物交互作用,以及多重就醫、多重取藥、餘藥等造成醫療資源的不當耗用,還恐因多重共病而影響生活品質與疾病照護,形成惡性循環。延伸閱讀:翁月狂跑17診!醫改會批健保署推「整合門診」不及格如何改善與時遽增的多重慢性病人口,以及面對其衍生的龐大醫療社會照護需求?世界衛生組織(WHO)2015年曾提出,醫療服務應從分散分科的服務,朝向「以人為中心」與「整合服務」邁進。從個體及其家庭、社區,乃至社區健康工作者、醫療保健系統等由下而上改變。這些改變有數點核心命題,包含:醫療照護的近用與及時性、民眾與專家共享決策、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同照護層級的水平或垂直協作、改善健康專業的勞動條件與減少過勞、加強預防監測體系、強化病人安全、提升診斷的準確性及適當性,並提供資源轉介。利用「3大聰明就醫原則」整合醫療服務而從政策回到民眾端,醫改會建議,多重慢性病人或家屬可遵循「3大聰明就醫原則」: 應定期審視就醫與用藥情形 善用可近的醫療資源 有堅定的決心與破除名醫迷思具體而言,若病人在最近3個月中,經醫師診斷罹患有3種以上慢性病、看2位醫師以上、領有2張以上的慢性病連續處方箋、藥品項數達到10種等任一狀況,即可能符合整合醫療服務的資格。其次,為確認自身是否適用整合醫療服務,可以詢問家庭醫師、厝邊診所或藥局,或詢問醫院有沒有提供「整合門診」或「藥物整合」等服務。最後,改變醫師的醫療行為與病人的就醫行為,是一個漫長且複雜的過程,醫病皆需有長期的決心。民眾也應破除廟大和尚靈、名醫才好的迷思,就近善用信任的醫療資源,與醫師合作與共享決策,才能做好慢性病健康管理、提升生活品質。

親子共讀六原則 讓孩子更聰明!

親子共讀六原則 讓孩子更聰明!#原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想讓孩子變得更聰明?給予豐富的正向語言刺激就對了!從新生兒起,就開始親子共讀,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兒科醫師詹前俊醫師表示,美國兒科學會早在2014年正式建議父母從出生開始大聲朗讀他們的孩子。因為親子共讀可以增強,豐富、改變兒童成長的語言環境。研究早已證實,嬰幼兒照顧者與孩子說話的量與孩子智力正相關。也就是接觸越多言語刺激的孩子,會有更好的認知能力,特別是在邏輯推理、算術和形狀辨識等。三分之一的臺灣家長 沒有參與親子共讀樂趣近來有越來越多研究指出,從小大量閱讀,可以幫助媒體識讀能力,在成長過程釐清環境與社群媒體上似是而非的訊息。根據「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2018年最新研究發現,臺灣三歲幼兒家庭中,約14%的家長還沒開始與孩子共讀,每週共讀少於一次的比例為18.5%,兩者合計約32.5%,表示臺灣近三分之一的家長完全沒有或幾乎沒有與孩子共讀。美國有98%的家庭,家長每週會與孩子共讀至少一次,而天天與孩子共讀的家庭,比例為37%,皆高於臺灣。親子共讀六大原則:1.從對話式共讀開始2.找個舒服的地方一起看書3.若孩子專注力不長,不需要硬性規定時間4.從幾分鐘開始,再逐步延長時間5.孩子可能會分心,請大人持續以溫暖的聲音朗讀,孩子自然會被吸引回到書本6.家中經常有書、常有人閱讀,孩子自然而然會親近書、親近閱讀國立台灣圖書館將於12月7日(週六)在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舉辦「台灣閱讀嘉年華」活動。馬偕兒童醫院、台北市醫師公會以及多個單位合作,在嘉年華現場擺設「親子共讀魔法屋」攤位,讓家長孩子體驗、落實親子共讀。現場有志工講故事,還有闖關贈書活動。歡迎家長帶孩子們一起來聽故事!親子共讀魔法屋 由專業人員帶領親子進行對話式共讀「親子共讀魔法屋」由醫療人員及說故事志工帶領親子進行對話式共讀與介紹適齡童書。爸媽帶著孩子過三關,還可獲得限量適齡童書。關卡如下:「第一關」:現場提供衛教單讓家長知道小朋友該年齡的閱讀行為,以及爸爸媽媽可以怎麼做?如何選書?「第二關」:家長現場實際親子共讀,與說故事志工一同討論如何和小朋友互動「第三關」:由專業兒童繪本老師示範如何和小朋友親子共讀說故事!「親子共讀魔法屋」地點是大安森林公園,建議民眾從建國南路三號入口直走,在第34、35帳蓬。活動時間為上午10時30分至12時 ,每30分鐘一場共 3 場;下午為1時至4時30分,同樣是每30分鐘一場 共7場。

謹守足部衛生四原則 不當菌男黴女

謹守足部衛生四原則 不當菌男黴女#原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香港腳又稱為足癬,一到悶熱夏天就造成許多人困擾,甚至不少人不小心就加入「菌男黴女」行列。香港腳是黴菌沾染到皮膚上所產生的皮膚病,黴菌侵入腳的角質層在裏頭繁殖,形成香港腳。臺中慈濟醫院家醫科醫師林巧容提醒,要先確認足癬型態,用對藥再配合藥師指導正確擦藥,謹記足部衛生「四原則」保持雙腳健康,告別惱人香港腳!香港腳有四種型態 猛抓還是好癢真痛苦悶熱天氣還整天在外工作,張先生兩腳底又悶、又濕!更糟的是癢到脫下鞋襪猛抓還是無法止癢,嚴重時除了脫皮和奇癢,腳趾縫或腳底、腳掌邊緣乾裂甚至還出現小水泡,找醫師看診拿外用藥擦,好了一陣子就又復發,超無奈。林巧容醫師指出:「香港腳的臨床特徵大致有四種型態,可能合併出現,或接續發生,分別是:腳趾型、乾燥角化型、水泡型、潰瘍型」。張先生的臨床病徵是屬於合併型的足癬症狀。塗抹抗黴菌藥膏需2~6週香港腳是因為頑強、傳染率高的黴菌引起,悶濕溫暖的環境特別容易滋長。腳是全身最容易感染黴菌的部位,若感染黴菌未接受治療,可能會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例如:胯下、身體、臉、頭皮,嚴重還可能併發蜂窩性組織炎,一旦感染香港腳應積極治療,以免傳染。臺中慈濟醫院藥師劉凡瑀表示,醫師治療香港腳大都以塗抹抗黴菌藥膏為主,治療時間會因嚴重程度有所差異,大部分症狀要塗藥二到六周以上。藥膏需涵蓋病灶外圍2公分 且不可自行停藥劉凡瑀藥師提醒:不是把藥擦滿、塗厚就好,而是要讓皮膚吸收才會有效果。擦藥時應將藥膏塗抹於涵蓋病灶外圍2公分的正常皮膚,並且要按摩,藥膏才容易被皮膚吸收。另外擦完藥膏後,必須立即用肥皂洗手,防止黴菌傳染。他強調:不可自行停藥,配合醫師走完整個療程,才能真正根除皮膚黴菌孳生。台灣氣候潮濕,若過早停藥,很容易再重複感染黴菌。 林巧容醫師提醒,香港腳除了使用藥膏治療外,保持個人衛生也很重要,想要脫離「菌男黴女」的行列,可以力行「足部衛生四原則」: 「保乾燥」:雙腳與趾縫、鞋襪常保乾燥最重要,可嘗試穿著五指襪,或工作場域可以的話,可著涼鞋或拖鞋替換,不用整天穿皮鞋或布鞋。 「勤換洗」:襪子應每天清洗,鞋子也要常替換。可用高溫水浸泡、去除黴菌(建議45度的水,浸泡10分鐘,能殺死約9成的皮癬菌)。 「選舒適」:選擇吸汗佳的棉質襪及透氣性好的鞋子。鞋內可定期噴灑防黴劑,以防黴菌再次附著。 「不赤腳」:公共場所(例如溫泉、游泳池)不赤腳也不穿公用拖鞋,建議穿著個人拖鞋。

怕孩子變小霸王 爸媽該順著孩子嗎?

怕孩子變小霸王 爸媽該順著孩子嗎?#原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一種孩子,凡事一定要按照他的方式去做,固執到近乎無法溝通,像這樣的狀況也很讓父母傷腦筋。有位媽媽就曾很頭疼地對我說:「我的孩子有很重的次序感,幫他開水龍頭的水,他就非常生氣,非得要關掉讓他再開一次;電梯不是他按的,馬上尖叫大哭,要重按一次;還沒進門,就急著來搶鑰匙,一定要自己開門進去,不然就又哭又鬧的。這種鬼打牆的事好多,該順著他,還是該堅持原則?」關於這類的情況,我有幾點看法,大家先思考看看。1) 年齡還小的次序期/當孩子年齡還小,在心智發展過程中,會有一個次序期的發展,也就是對於日常生活裡的事,都覺得一定要有他的標準步驟。次序感比較重的孩子,可以被改變的彈性就比較低,所以爸媽很容易踩到地雷。2) 最佳時機不是衝突當下/很多爸媽選擇在地雷爆炸當下,直接教育,深怕孩子變成小霸王。這樣的原則及觀念是對的,但做法不一定正確。因為孩子年齡還小,情緒一上來後,很難進到思考的層次。這當然要教,但絕佳時機是在平常的時候教,而不是總在衝突當下教。3) 孩子覺得沒有被尊重/其實小小孩也需要人家尊重,如果你告訴他什麼不可以,一定也要簡單地把原因告訴他,或者是給予其他的選擇,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不然,其實教養的當下,是再放大衝突,讓孩子覺得爸媽很討厭。我最近看到一個孩子,在買玩具時不能等待排隊,跟爸媽說:「為什麼這麼久?我好想趕快玩!」爸媽跟他說:「不行,怎麼可以插隊!」接著孩子就大哭大鬧,又搥又打的。看來,父母要堅持是對的,但他們該如何面對當下的情緒,這是當爸媽都逃不掉的一課。引導孩子反思行為及情緒才是教育的目的前陣子,我的指導教授跟我說:「我本來期待你的腦科學研究結果,是推翻前一位心理學大師提出的定律,結果你順著他的理論講下來,研究就沒這麼精彩了。」我想想,真的是如此。都已經在追求最高等的學問了,還這麼中規中矩,哪有可能有什麼突破呢?如果擇善固執是通往成功道路的一扇門,那麼,有彈性的思想與思考能力,可能就是打開那扇門的鑰匙!引導孩子可以反思自己的行為及情緒,自我調整固執的行為,就是教育的目的。(本文摘自/教養的秘密/時報出版) 

青春不隨「性」 掌握暑假交友5原則

青春不隨「性」 掌握暑假交友5原則#原則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芝菁/綜合報導)暑假到,許多同學宛如脫韁野馬,準備逛街、唱歌大玩特玩,根據研究顯示,青少年最想瞭解講座主題以「兩性交往與愛情」,其次為「自身安全、避孕相關議題」。國民健康署呼籲青少年朋友,應掌握「交友不隨性」、「要保持清醒」、「要勇敢說不」、「需尊重界線」及「使用保險套」5原則,保護自己也保護對方,才是愛的表現。對異性好奇 首先應把握5原則青少年於性心理發展過程中,對性與愛情所產生好奇,常見諮詢問題如:「談戀愛的正確觀念」、「兩性交往的技巧」、「青春期對愛情的憧憬與幻想」、「對性有高度興趣,幻想與異性距離親近」等。青少年在交往過程中,容易因浪漫氣氛的催化做出違反真正意願的決定,或是在缺乏個人自主意識的情形下,發生無防護措施的性行為,由於未滿20歲青少女懷孕容易早產、也有較高的死產機率,恐中斷學業,又影響生涯發展。國民健康署特提供青少年交往5原則如下: 1) 交友不隨性/避免初次認識就單獨見面。約會要在自己熟悉且容易求援的公共場所,並告知家人或朋友,不論與對方是否熟識都應避免到對方住所。2) 要保持清醒/約會或朋友聚會時避免飲酒或使用成癮性藥物,不飲用來源不明或離開視線的食物或飲料,才能保持清醒冷靜的行為能力。3) 要勇敢說不/避免甜言蜜語與肢體接觸的誘惑情境,對於熟識者或長輩也要提高警覺,分辨同儕或對方的壓力可能造成的影響,擁有足夠自我肯定,避免發生性行為。4) 需尊重界線/交往時須互相尊重,不必勉強自己也不可勉強對方做不願意的事。5) 使用保險套/性行為時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避免未預期懷孕及性病感染。 

吃湯圓看標示、份量代換 3原則不怕胖嘟嘟

吃湯圓看標示、份量代換 3原則不怕胖嘟嘟#原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農曆年剛過完,緊接著就是元宵節,根據傳統闔家團聚吃湯圓,但是湯圓雖應景,背後卻有著驚人的熱量,大部分民眾更容易忽略包餡湯圓額外添加的油脂、糖或鹽。國民健康署建議民眾,無論將湯圓當作正餐或點心食用,選擇甜或鹹的湯圓都謹記下列3原則,才能歡樂過元宵,健康慶團圓。●細看標示聰明挑選購湯圓時應查看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標示,聰明換算並詳細比較,選購熱量、脂肪、飽和脂肪、糖與鈉含量低的湯圓。一般60公斤之靜態工作者,每日所需熱量約1800大卡;脂肪不超過總熱量的30%,即540大卡計算,脂肪不超過60公克,其中飽和脂肪不超過20公克;游離糖攝取量不超過總熱量5%,即90大卡計算,糖不超過22.5公克;鈉每日建議攝取量上限為2,400毫克,約6克鹽。以紫糯花生甜湯圓為例,4顆就相當於1碗白飯的熱量,且含脂肪約13.2公克,已超過一天脂肪攝取上限的五分之一,其中飽和脂肪約6公克,已約占一天飽和脂肪攝取上限的三分之一;含糖量約為8.4公克,已超過一天游離糖攝取上限的三分之一。●健康搭配好味道無餡紅白小湯圓建議湯頭避開濃糖水,如紅豆湯或花生湯,改搭配天然的桂圓、枸杞、紅棗或薑汁來提味,保留食物原本的風味,並減少甜湯的糖分及熱量;亦可加入豆腐、少許肉絲和當季蔬菜熬煮食用,營養均衡又美味。而包餡甜湯圓因芝麻、花生內餡已含高糖分,建議直接以滾水煮熟食用,不要再額外添加糖或配料,以減少甜湯的糖分及熱量。另外,包餡鹹湯圓內餡含油脂及絞肉,且已經調味,建議湯頭配料不要再以熱油爆香油蔥酥,並避免用過多調味料烹調,只要加入昆布、紅白蘿蔔、番茄、大白菜、茼蒿、菇類等蔬菜熬煮,再加上青蔥提味,不僅減少鈉、油脂及熱量,還可補充膳食纖維,增加飽足感及促進腸道蠕動。●份量代換有技巧湯圓的外皮大多以糯米為主,糯米與米飯、麵條皆屬於全穀根莖類,因此無論是當正餐或點心,食用時應掌握與其他餐點的全穀根莖類代換的技巧,像是吃4顆包餡芝麻湯圓(約280大卡),或5顆包餡鮮肉湯圓(約298大卡),就相當於吃進1碗白飯的熱量,因此要將當天的飯量減少1碗,才能避免熱量攝取過多。此外,餡料中還有肉類、油脂、糖及鈉,因此需減少額外添加配料、油脂及調味料,以維持均衡飲食。邱淑媞署長也提醒,食用湯圓後,可外出健走、賞花燈,利於腸胃蠕動,促進消化。

年節陪伴失智長者 注意飲食、相處3原則

年節陪伴失智長者 注意飲食、相處3原則#原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年節即將進入尾聲,許多民眾返鄉時發現,許久不見的長輩開始變的忘東忘西、重複問話、判斷力變差,甚至變得容易生氣,專家表示,這些都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應及早就醫、把握治療黃金期。台灣失智症協會賴德仁理事長表示,失智症早期徵兆包括記憶力減退、方向感變差、判斷力變差、個性改變、過去擅長的能力退化等,長者可能忘東忘西、不斷重複談同一件事情;如媽媽過去簡單就能料理一桌豐盛的年夜飯,現在卻變得困難重重;爺爺過去寫得一手好書法,現在卻不知如何下筆;也可能出現懷疑東西被偷或配偶外遇等以前未曾出現之言行。湯麗玉秘書長則提醒,年節與長輩相處,應注意以下3原則:1) 請留意失智長者飲食安全/失智長輩在食用糯米製年糕、元宵時,應切成小片,進食時有人陪伴在側,避免嘻笑以降低噎食意外。食物包裝中之防潮包請先拿出來,避免長者誤食。2) 請留意失智長者出外安全/春節期間帶長者外出時,儘量安排兩人陪同,外出時先幫長輩拍照,可在衣服內側或衣領後側寫上聯絡資料,並在長者衣服及背包放置聯絡資料,以便有需要協尋時使用。讓長者穿上顏色鮮艷、易辨識衣服,身上配戴個人衛星定位器、愛心手鍊等。可帶長者至警局捺印指紋或自行捺印以備不時之需。出外每逢上廁所時,務必有一家人陪伴失智長者,切勿只叮嚀長者而讓他單獨一人等候。 3) 與失智長者愉快相處小撇步/年節家人返家團聚,應主動告訴長者自己的名字,切勿一直問「我是誰?他是誰?」,以免長者生氣。白天儘量多陪長者下棋、打麻將、唱卡拉ok、公園散步,與長者多聊聊往日豐功偉業、請教過年的習俗,多讚美長輩。長輩躁動時,了解其需求適時滿足或轉移注意力,如提供長輩最愛吃的食物或看喜歡的電視。失智的長輩們在技巧地引導陪伴下,可以幫忙撿菜、洗菜等簡單的工作,能吸引長輩的注意力,增加互動的機會。長者情緒不穩定時,則減少人及環境刺激,提供長者喜歡的音樂或食物,讓熟悉的人來安撫長者情緒,避免責備長者或與其爭辯。

空污、黑心食品增罹癌率 5原則降低威脅

空污、黑心食品增罹癌率 5原則降低威脅#原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國人普遍談癌色變,認為癌症即是絕症,在防癌部份更面臨大環境的威脅,如PM2.5、黑心食品、工作壓力、生活作息,甚至遺傳基因等等,似乎更讓國人感受到束手無策的窘境。台灣癌症基金會表示,癌症是可以預防的,因此推動「全民練5功」,透過健康生活型態的5原則,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一年近10萬人罹癌 醫療費用可觀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表示,癌症已經連續33年蟬聯國人10大死因之首,根據國健署最近的統計數據,2012年癌症新發生病例高達9萬6694人,換算成癌症時鐘則每5分26秒有1人罹患癌症,而2014年整年度健保支出和癌症相關的醫療花費達500多億,目前國內領有重大傷病卡的癌症患者人數亦超過50萬人,對國人健康及國家健保支出都是一大負擔。全民練5功 防癌就輕鬆賴基銘醫師呼籲,「癌症是可以預防的」,台灣癌症基金會長期推廣「全民練5功」整合性防癌觀念,促降低國人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他進一步說明,主要是癌症的發生與生活習慣包括飲食、運動、肥胖、菸害有密切的關聯,1/3的癌症可以因為減少飲酒、規律運動、健康飲食而得到預防,而遠離菸害,則可以預防約30%的癌症,因此推動「全民練5功」,指的就是健康生活型態的5個原則:攝取足量且多色蔬果的「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害、以及定期篩檢,過實踐健康的生活型態,可以降低60~70%的罹癌風險。賴醫師強調,台灣的癌症篩檢政策已經領先全球,完善的四癌篩檢(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及口腔癌),提醒國人應該善加利用,且許多腫瘤都有自己獨特的「信號」,只要早期篩檢,治癒率都相當高,以乳癌為例,1期的治癒率達95%、早期大腸癌治癒率也超過8成、而肺癌在1公分以下手術切除,治癒率亦高達85%~95%。因此,透過篩檢早期發現癌症,是提高癌症存活率的重要且唯一方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