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養品

植物系保養品 真的適合你嗎?

植物系保養品 真的適合你嗎?#保養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市面上有許多含有植物性因子的相關保養品,面對琳瑯滿目的保養品,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的保養品知識,在此藉由醫師的專業說明,告訴你應如何針對自己的肌膚狀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保養品。敏感肌 要注意成分避免複雜以防太過刺激肌膚皮膚科醫師徐常捷表示,保養品大致分為單一成分合成物與萃取混合物兩大類,單一成分的保養品像是玻尿酸、維他命C、維他命E、尿素、甘油等等,另外一些是屬於萃取混合物,植物萃取多屬於混合物,像金盞花、玫瑰花裡就有上千種物質,有些特別標榜漢方草本、植物萃取,這些都不是不過敏的保證,無法確切掌握成分,有時過敏的風險反而會增加,若本身是屬於敏感肌,要注意成分避免複雜以免過敏,選擇保養品時,建議可先從小部分肌膚或是從較不敏感區域,先試用看看有無過敏反應。依植物不同的特性 而有不同的效用植物性因子的保養品可適用於一般健康膚質,依自身的需求選擇適合的保養品,植物萃取出來製作而成的保養品,依植物不同的特性而有不同的效用,像是甘草有類似消炎的作用,茶樹則是有抑菌的效果等,植物本身獨特的香氣也能發揮不同的效用,像是舒壓或助眠等等。保養品就像穿衣服一樣要穿得剛剛好許多保養品標榜能夠減緩肌膚的老化現象,對此,徐常捷醫師表示,減緩老化主要就是能夠抗氧化、減少自由基,但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好防曬以及保濕的工作, 選擇正確的成分並且使用得宜,就可以延緩老化。徐常捷醫師提醒,保養品成分盡量天然單純,切勿選擇來路不明的成分,保養品就像穿衣服一樣要穿得剛剛好就很舒服,如果穿的太厚重就反而可能會阻塞或過敏。另外要看適不適合個人膚質,太複雜的成分都只是增加負擔。另外也要重視防曬和保濕, 才是打造不易老化的健康好膚質的首要功課。

別做「表面」 破解6大保養迷思

別做「表面」 破解6大保養迷思#保養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補水、美白、抗老、除皺,化妝台上瓶瓶罐罐標榜各式各樣的用途,不管是急救、修護或是長期保養,每樣產品都功不可沒、缺一不可。然而有民眾發現,保養品長期使用後會逐漸變得無感,與初期相比甚至感到效果越來越差,難道保養品也與藥物一樣有耐受性嗎?甲狀腺低下身體出狀況時 肌膚會變蠟黃、乾澀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皮膚科主任陳亭睿表示,保養品之於肌膚,就像是身體之於補品,一般人不會每天吃補品,換句話說保養時機也應該依膚況調整,膚況正常時不一定要每天保養。一般來說,肌膚會反映身體的狀況;例如:皮膚缺乏微量元素鋅,常見於年紀大、飲食不均衡或刻意節食的年輕女性,其肌膚保水能力就會下降、色素也會增加。另外內分泌,例如:停經、甲狀腺低下…等問題,此時肌膚會變蠟黃、乾澀;正常老化也會讓皮膚保水、修復能力變差,膚況變差的速度可能比保養修護的速度更快,才會導致民眾出現保養品越來越無感的認知。除了上述原因之外,環境也占了很大因素,紫外線與空汙也是容易忽略的因素之一。紫外線UVB過量容易造成晒傷、紅腫症狀,紫外線UVA長期曝曬則容易造成皮膚缺乏彈性和皺紋,沒有適當防護肌膚容易出問題,久而久之甚至可能會誘發皮膚癌!空慶汙染(PM2.5細懸浮微粒)危害人體健康,除了呼吸系統疾病、致癌性,對於曝露在外的肌膚也會造成皮膚老化、黑斑、過敏等傷害。 應付初老皺紋 快看看6大迷思肌膚「初老」會出現皺紋,表示皮膚彈性、保水度已經開始下降,此時該如何應付?45歲以上的中年婦女,皮脂腺分泌的油脂越來越少,肌膚一定會變得比較乾,此時就要選擇比較滋潤的保養品,但一定要切記,價格高昂的保養品不一定能與肌膚「配對成功」,有時因為成分太過複雜反而會引起肌膚反彈。每人的皮膚狀況都不同,正確保養時機因人而異,但卻時常出現保養的錯誤觀念,陳亭睿主任分享臨床上常見6大迷思,快來看看你中了幾項:1)    盲目跟隨潮流/剛開始學保養的新手時常將美妝部落客的推薦奉為圭臬,但在不了解自身膚質的情況下,容易用了不適合自己的產品造成過敏、大冒痘。2)    雙效真的更有效?/為了簡單保養,雙效瓶、三效瓶甚至八效合一瓶出現頻率越來越高,醫師表示,一加一不一定大於二,標榜化妝兼保養的產品也不一定可以保護皮膚,有些保養品需要在酸性環境才發揮的出效果,有些可能需要在水溶性環境才行,有些分子量太大無法吸收;因此不是成分多,標榜的效果就能達到多效合一。3) 膠原蛋白擦的無效/擦的膠原蛋白因為分子過大,無法吸收,如果想依靠膠原蛋白美肌,可選擇分子小一點的,用吃的補充膠原蛋白說不定還比較有效。若是皮膚老化缺乏膠原蛋白,目前也有局部皮膚注射補充的方式。4) 臉脫皮就是太乾?/冬天脂漏性皮膚炎患者增加,患者一開始會將臉脫皮誤當臉乾,只要開始發癢就會塗抹保濕產品,等到症狀沒有改善且越來越嚴重,檢查才發現原來竟是皮膚炎作怪。5) 潔面皂過度清潔/有些民眾只要臉一出油就會洗臉,清水洗過後馬上會油,乾脆利用洗面皂,一日洗好幾次。皮膚是弱酸性,肥皂是鹼性,過度清潔一定會破壞臉上皮脂膜,引起肌膚反彈。同理可證,過度去角質、過度滋潤都無法讓肌膚保持平衡的正常狀態。6) 期待用保養品換臉/皮膚拉警報時,某些民眾會利用手邊有的保養品急救,希望能在保養過後「換膚」成功。事實上,保養品只能算是穩定膚質的輔助,因此劑量或濃度一定比較低,修復效果與藥方相比也就沒那麼快。期待依靠保養品在短時間內改變膚質或膚況,不如直接找專業醫師!按膚況使用 不過度依賴同系列產品每個年齡層皮膚都在變化,需不需要頻繁更換保養品呢?陳亭睿主任表示,年紀增長後更需要加強保養,但正確保養時機因人而異,最重要的是要按膚況使用,不過度依賴同系列產品。皮膚有問題時也該尋求專業醫師意見,正視問題才能擁有健康膚質。 

別再做「表面」 破解6大保養迷思

別再做「表面」 破解6大保養迷思#保養品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徐平) (諮詢/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皮膚科主任 陳亭睿)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保養品用久了效果真的會變差嗎?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補水、美白、抗老、除皺,化妝台上瓶瓶罐罐標榜各式各樣的用途,不管是急救、修護或是長期保養,每樣產品都功不可沒、缺一不可。然而有民眾發現,保養品長期使用後會逐漸變得無感,與初期相比甚至感到效果越來越差,難道保養品也與藥物一樣有耐受性嗎? 甲狀腺低下身體出狀況時 肌膚會變蠟黃、乾澀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皮膚科主任陳亭睿表示,保養品之於肌膚,就像是身體之於補品,一般人不會每天吃補品,換句話說應該依膚況調整,膚況正常時也不一定要每天保養。一般來說,肌膚會反映身體的狀況;例如:皮膚缺乏微量元素鋅,常見於年紀大、飲食不均衡或刻意節食的年輕女性,其肌膚保水能力就會下降、色素也會增加;另外內分泌,例如:停經、甲狀腺低下…等問題,此時肌膚會變蠟黃、乾澀;正常老化也會讓皮膚保水、修復能力變差,膚況變差的速度可能比保養修護的速度更快,才會導致民眾出現保養品越來越無感的認知。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環境也占了很大因素,紫外線與空汙也是容易忽略的因素之一。紫外線UVB過量容易造成晒傷、紅腫症狀,紫外線UVA長期曝曬則容易造成皮膚缺乏彈性和皺紋,沒有適當防護肌膚容易出問題,久而久之甚至可能會誘發皮膚癌!空慶汙染(PM2.5細懸浮微粒)危害人體健康,除了呼吸系統疾病、致癌性,對於曝露在外的肌膚也會造成皮膚老化、黑斑、過敏等傷害。   (臉臘黃、乾澀不一定是保養品沒效,可能是健康出狀況!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應付初老皺紋 快看看6大迷思 肌膚「初老」會出現皺紋,表示皮膚彈性、保水度已經開始下降,此時該如何應付?45歲以上的中年婦女,皮脂腺分泌的油脂越來越少,肌膚一定會變得比較乾,此時就要選擇比較滋潤的保養品,但一定要切記,價格高昂的保養品不一定能與肌膚「配對成功」,有時因為成分太過複雜反而會引起肌膚反彈。每人的皮膚狀況都不同,正確保養時機因人而異,但卻時常出現保養的錯誤觀念,陳亭睿主任分享臨床上常見6大迷思,快來看看你中了幾項: 1) 盲目跟隨潮流/ 網路上有許多粉絲數量龐大的美妝部落客,剛開始學保養的新手時常將美妝部落客的推薦奉為圭臬,但在不了解自身膚質的情況下,容易用了不適合自己的產品造成過敏、大冒痘。 2) 雙效真的更有效?/ 一瓶抵兩瓶,為了簡單保養,雙效瓶、三效瓶甚至八效合一瓶出現頻率越來越高,但醫師表示,一加一不一定大於二。另外,標榜化妝兼保養的產品也不一定可以保護皮膚,化妝與保養是不同的,有些保養品需要在酸性環境才發揮的出效果,有些可能需要在水溶性環境才行,有些分子量太大無法吸收;因此不是成分多,標榜的效果就能達到多效合一。 3) 膠原蛋白擦的無效/ 擦的膠原蛋白因為分子過大,無法吸收,如果想依靠膠原蛋白美肌,可選擇分子小一點的,用吃的補充膠原蛋白說不定還比較有效。若是皮膚老化缺乏膠原蛋白,目前也有局部皮膚注射補充的方式。   (膠原蛋白用吃的比用擦得更有效。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4) 臉脫皮就是太乾?/ 冬天脂漏性皮膚炎患者增加,患者一開始會將臉脫皮誤當臉乾,只要開始發癢就會塗抹保濕產品,等到症狀沒有改善且越來越嚴重,檢查才發現原來竟是皮膚炎作怪。 5) 潔面皂過度清潔/ 有些民眾只要臉一出油就會洗臉,清水洗過後馬上會油,乾脆利用洗面皂,一日洗好幾次。皮膚是弱酸性,肥皂是鹼性,過度清潔一定會破壞臉上皮脂膜,引起肌膚反彈。同理可證,過度去角質、過度滋潤都無法讓肌膚保持平衡的正常狀態。 6) 期待用保養品換臉/ 買了保養品一定會回春?皮膚拉警報時,可能第一個想到的不是醫生,某些民眾會利用手邊有的保養品急救,希望能在保養過後「換膚」成功。事實上,保養品只能算是穩定膚質的輔助,因此劑量或濃度一定比較低,修復效果與藥方相比也就沒那麼快。期待依靠保養品在短時間內改變膚質或膚況,不如直接找專業醫師! 按膚況使用 不過度依賴同系列產品 每個年齡層皮膚都在變化,需不需要頻繁更換保養品呢?陳亭睿主任表示,年紀增長後更需要加強保養,但正確保養時機因人而異,最重要的是要按膚況使用,不過度依賴同系列產品。皮膚有問題時也該尋求專業醫師意見,正視問題才能擁有健康膚質。   (不過度依賴同系列產品,按膚況保養才能邁向健康膚質。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年紀越大 保養品要用越貴的嗎?

年紀越大 保養品要用越貴的嗎?#保養品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保養品有耐受性,要越用越好的,所以年輕的時候不能用貴的、複雜的保養品,不然到老了就沒東西可用了。對於選擇保養品,不少人都是價格導向的消費觀念,以為越貴的產品就一定更好,今天我們就來討論選擇保養品的誤區。保養品不會出現耐藥性在談論保養的的耐受性時,很多人混淆了「耐受」與「耐藥」這2個概念,所謂耐藥,是指重複使用某種藥物後,其藥效逐漸降低,如要取得與用藥初期同等效果,必須增加劑量。他是醫藥學領域的概念,又稱為抗藥性,藥物的耐藥情況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病原體的耐藥性,超級細菌的出現、結核病的捲土重來都和致病菌對治療藥物產生了耐藥性有關。除此之外,也存在由於受體變化、藥物代謝加快等原因產生的耐藥性,這類型的耐藥一般都長時間大劑量的藥物使用有關。保養品的活性成分一般含量都很低,不太可能出現類似的效果減弱情況,目前也沒有保養品中成分在什麼人身上出耐藥性報導。皮膚護理方面所談及的耐受則是另一個問題。使用保養品後逐漸適應的過程為耐受性保養品的耐受指的是皮膚對某一成分的接受程度,保養品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發揮有益的生理效應,但是也可能帶來紅斑、刺痛、脫皮等副作用,對於這些成分,有些人在使用初期會產生不適,即對這種成分不耐受,這種不耐受通常與濃度相關,不同於意義上的過敏。隨著使用時間延長,皮膚會逐漸適應,不適的情況會消失,這個過程就是皮膚對保養品的耐受,為了使皮膚對活性成分有更好的耐受性,一方面要控制活性成分的濃度,使它發揮作用又不至於引起皮膚不適,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加入一些抗炎舒緩的成分來改善。濃度高不一定帶來更好的效果舉個例子,曾有研究者比較了5%、10%尿素霜對於緩解特應性皮炎患者皮膚不適的效果,發現並沒有明顯的差異,從尿素霜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濃度高不一定會帶來更好的效果,甚至有時候濃度高還會造成更大的刺激性。比如水楊酸,在保養品中的濃度上限是2%,更高濃度會刺激皮膚引起皮膚嚴重損傷,醫院裡有時會用更高濃度水楊酸來治療座瘡、牛皮癬甚至可以用來化學換膚,但是都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產品優劣不能以成分複雜程度為依據成分越複雜,產生敏感和不耐受的情況出現的鈣綠就越高,舉例來說,我們知道維生素c會有美白、促進膠原蛋白表達、抗氧化等功效,但是一般的維生素c穩定性差,更多的廠商會使用維生素c的衍生物,市面上有些產品會添加多種維生素c衍生物,宣稱有更好的換膚效果,但是理論上並不是越多越好,維生素c需要在較強酸性才會有效果。總的來說,判斷一個產品的優劣不能簡單的將成分的複雜程度做為依據,更重要的是合理的配方和製劑。越貴的產品就越好嗎?應該說各價位都有優良的產品,產品價格的定位更多來自市場定位和廣告等多方面的考量,高階產品往往宣稱某一成分的神奇效果,利用資訊不對稱進行超常規定價,引起消費者關注和崇拜,鞏固他們在行業中的頂端地位,同一集團中也會推出不同價位的品牌,來創造更多梯度空間,以此擴大目標消費人群。皮膚會對保養品產生耐藥性,選擇保養品要根據自已的膚質而非年齡,同時,各種價位的保養品都有出色的產品,並非越貴越好。(本文摘自/謠言粉碎機:危言聳聽,身體請注意!/九(音勻)文化)

敏弱肌保養品怎麼選? 2成分千萬別用

敏弱肌保養品怎麼選? 2成分千萬別用#保養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空污問題嚴重,加上紫外線傷害,愈來愈多人是敏弱肌膚,用錯保養品恐換來起疹、紅癢等副作用,究竟敏弱肌該如何挑選保養品呢?醫師強調,敏弱肌患者保養應注重保濕及修復,並避免使用含酒精、香精成分的保養品。 皮膚厚度薄 非常脆弱台安醫院皮膚科主任曾德朋指出,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約2平方公尺,重量為3至4公斤,厚度僅0.5至4mm,非常脆弱,容易因外界刺激破壞天然保護屏障,導致肌膚提早老化、敏弱肌、免疫失衡,如酒渣性皮膚炎、乾癬、濕疹等皮膚問題。6大常見傷膚刺激曾德朋主任舉例,皮膚常見的外界刺激因素,包括空污、髒汙、紫外線、細胞凋零、過度皮脂分泌,以及不當保養,其中不當保養是民眾最容易犯錯,也最常忽視的問題。他強調,敏弱肌患者用錯保養品,容易引發起疹、紅癢等副作用;若沒有正確保養肌膚,敏弱肌膚問題恐怕會愈來愈嚴重。細胞因子啟動修復能力國內生技公司培養平均6個月大的無菌豬,促取出細胞因子(Cytokine),具有提升肌膚修復能力、重建受損皮膚屏障的功效。曾德朋主任表示,細胞因子是皮膚的一種訊息傳遞因子,當皮膚屏障受到破壞,即能啟動自然修復能力,達到減少發炎、加強修復的作用,有效改善敏弱肌、皮膚免疫問題。敏弱肌應注重保濕、修復曾德朋主任提醒,敏弱肌患者平常使用保養品,應注重保濕及修復,不要等到感覺皮膚乾燥才保濕,並避免使用含酒精、香精成分的保養品。另外,飲食少吃油炸或刺激性食物,作息正常、少熬夜、多喝水。(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環境荷爾蒙」來勢洶洶 恐增致癌因子

「環境荷爾蒙」來勢洶洶 恐增致癌因子#保養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常生活中,民眾難免會碰到有害的「環境荷爾蒙」,如:化妝品、保養品、防腐劑、塑化劑等。這些可能帶有毒性的環境荷爾蒙,會造成人體內分泌失調,影響生物生育機能,包括生育率降低、性早熟、精子數減少,及增加乳癌發生的風險。功能醫學檢測來幫忙 5招遠離致癌因子但是,究竟要如何得知自己是否受到環境荷爾蒙汙染呢?開業醫師池永昌醫師表示,「功能醫學檢測」是方式之一。所謂的功能醫學檢測,是以實驗為工具,檢驗個人生化體質與代謝平衡,透過檢體(血液、尿液或唾液)檢測定量結果,提供醫師治療的參考準則,來幫助民眾預防癌症發生及遠離疾病為目標。若體內環境荷爾蒙檢測結果為異常,該怎麼辦?池醫師建議民眾,若檢測結果為異常,也不要太過驚慌,可藉由改善生活型態來幫助,並分享以下五點方式:1)避免過度攝入、接觸酚類用品:常見的如個人衛生用品,像是牙膏、漱口水、洗面乳、刮鬍泡、沐浴乳等,及家用洗碗精、洗衣精、空氣芳香劑、傷口消毒噴霧。2)勿養成吸菸習慣:盡量避免在封閉空間吸煙,並限制兒童接觸有抽菸習慣的家庭成員。3)提高身體代謝率:每天應攝取足夠水分,並維持運動習慣,來刺激肝臟解毒酵素,並促進可能毒物經由腎臟或皮膚排泄。4)多吃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高麗菜、甘藍菜、大小白菜、蘿蔔、青江菜、芥菜和薑、蔥、蒜。5)攝取適量營養素:如維生素B群、D3、葉酸等,建議需經醫師評估過後再食用。建立健康生活型態 有需要應諮詢專業醫師池醫師說明,功能醫學檢測的結果,能使民眾瞭解自身是否受到環境荷爾蒙影響,而透過改變習慣、建立較健康的生活型態,來幫助降低乳癌及各項疾病的風險。但仍提醒民眾,若不幸確診癌症或其他相關疾病,應諮詢專業醫師,尋求正確的治療方式,切勿迷信未經證實的資訊來源,以免延誤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