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

救護車未消毒、裝備不足!病患恐感染

救護車未消毒、裝備不足!病患恐感染#感染

為加強救護車服務品質與管理,衛生署結合內政部消防署與縣市衛生局,組成聯合稽查小組於11月30日對北、中、高屏三地區對救護車展開抽檢業務,結果竟發現有消防車沒有依規定定期消毒,且車上裝備也不足;衛生署醫事處表示,救護車未定期消毒與清潔,恐造成下一個上車的患者遭感染。本次稽查採不預警方式進行,針對民間救護車機構進行實地訪視、也到醫院急診門口採救護車動態抽檢,檢查重點包括救護車的各種裝備、清潔消毒、出勤狀況、救護紀錄、人員資格及救護車內明顯處有否張貼收費標準等項目。總計抽檢10個單位,包括4家民間救護車機構、4家醫院及2家消防局分隊,抽檢結果大部分皆符合相關規定,但仍有不合格部分,如新北市的救護技術員未隨身攜帶救護技術員合格證、救護紀錄表內容填列不完整、救護車部分裝備不足。屏東縣一家醫院的救護車則是沒有定期救護車清潔與消毒紀錄、救護車部分裝備不足等缺失。衛生署已要求新北市與屏東縣衛生局督促不合格單位限期改善,並擇期複檢,未來稽查小組將不定時、不預警進行不同縣市的抽檢,以提升救護車服務品質,也保障病人和家屬的送醫品質。優活聚焦:●謎樣的「子癲前症」 差點要了彭佳慧的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22&HN_Yr=0&HN_Mon=0●醫院學校聯手打擊「胖虎」 讓學童變「大雄」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21&HN_Yr=0&HN_Mon=0●家族基因!男得癌,家人也「中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08&HN_Yr=0&HN_Mon=0

感冒「燒聲」說不出話 可能是副流感病毒惹的禍

感冒「燒聲」說不出話 可能是副流感病毒惹的禍#感染

天氣轉涼,日夜溫差大,目前正值流感流行期,民眾不得不當心,不過根據網路媒體報導,這幾個星期以來,各家診所表示感冒、聲音沙啞病患,幾乎講不出話來的病人有增加趨勢,醫師提醒,除了流感病毒以外,還要注意副流感病毒的侵襲,像上述聲音沙啞的狀況,醫師懷疑,應是副流感病毒惹的禍。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陳力振在衛教文章中表示,感染副流感病毒,可能會出現發燒、咳嗽等病毒感染症狀外,還會伴隨呼吸急促急喘鳴聲,且副流感是一種上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由飛沫傳播,但其病情往往較流感輕微,主要出現在兒童、老人及抵抗力弱的人士。流感肆虐,就連醫師也遭感染,媒體指出,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資深主治醫師邱南昌上周因喉嚨痛到說不出話來,只好停診一天,邱南昌表示,副流感與流感名稱相似,卻是不同病毒,症狀、死亡率都有別,副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一年四季都可見,秋冬好發,若未及時治療,可能有潛在危險。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小孩子的氣管比較細且狹窄,當空氣的進出就會有困難,就可能需要插管,黃立民主任提醒,副流感病毒主要影響的範圍是氣管,尤其是聲帶的附近,所以如果有感冒燒聲、說不出話來的狀況,及早就醫看診為佳。秋冬來臨打流感疫苗 但到底有沒有副作用?http://www.uho.com.tw/sex.asp?aid=13329面對流感你準備好了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162注重衛生禮節 流感免上身!http://w3.uho.com.tw/hotnews.asp?aid=9984

三不三要原則 防留置導尿管泌尿道感染

三不三要原則 防留置導尿管泌尿道感染#感染

侵入性醫療措施是急重症加護單位維護病患生命安全的重要設備,如人工呼吸道、靜脈輸液系統、鼻胃管、尿管及各種引流管等。奇美醫學中心5C加護病房副護理長熊妙玲指出,因此,所有侵入性醫療措施一旦置入,護理師即應依標準作業及感染管制之程序執行照護維護安全的病患照護,依據學者研究指出,導管留置時間是預測感染危險重要因子之一,而導管放置時間越長感染機率越大,因此建議在臨床照護上「不再使用之導管,應盡快拔除」。所以加護病房照護團隊應在置入體內的那一刻起,就應開始計畫拔除各項侵入性插管,以期早日恢復身體第一線正常的屏障功能。熊妙玲說,留置導尿管的使用也是重症加護病患常見置入管路之一,國內外研究報告指出,泌尿道感染佔院內感染30%至40%,有可能會延長住院天數,增加死亡率,所以「適當時機使用導尿管、早期拔除導尿管」才能真正幫助病患解決暫時排尿困難之問題,並且預防院內泌尿道感染之發生。內容涵蓋每日評估留置導尿管適應症,無適應症時應儘早拔除導尿管,以及落實「三不三要」照護原則,三不照護原則即:1.入加護病房不必要常規置入尿管;2.不要定期七天更換尿管;3.拔除尿管前不要尿管訓練。三要照護原則即:1.分泌物多或尿管染污時、要執行會陰沖洗;2.要維持尿管與尿袋間密閉式系統,如尿管留置超過七天要留取檢體時,建議直接更換新的尿管;3.要避免膀胱灌洗之,並向院方申請個人化會陰沖洗小瓶、男女病患床上解尿替代用物、預防失禁性皮膚炎之照護方法。

小腹脂肪「挪移」豐胸 自體脂肪隆乳恐有爆漿風險

小腹脂肪「挪移」豐胸 自體脂肪隆乳恐有爆漿風險#感染

許多愛美的女性除了臉部美容、瘦身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希望自己的胸部能夠「波濤洶湧」,於是隆乳手術也就成為女性整容最重要的一環,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自體脂肪隆乳,因為可以抽自己肚子上肥滋滋的脂肪,注入到自己的胸部當中,經過這樣乾坤大挪移之後,不但瘦了小腹,也長了胸部,讓許多愛美人士趨之若鶩。但是台灣外科醫學會理事鄭明輝醫師表示,自體脂肪隆乳並不是一定沒事,其實這項手術也可能有副作用,在進行手術前要瞭解清楚。鄭明輝醫師表示,很多人以為自體脂肪手術使用的是自己身體上的脂肪,所以不太會有副作用,但是這樣的觀念並不正確,因為自體脂肪隆乳的時候,並沒有血管可以供給脂肪細胞養分,所以如果一次注入太多的脂肪,反而會讓細胞壞死或是膿瘍,甚至會鈣化變成一個鈣化點,而這種鈣化點跟乳癌的影像很類似,可能會影響乳癌的判讀。所以鄭明輝醫師強調,如果要進行自體脂肪隆乳手術,一定要記得分階段進行,最好一次填進150c.c.以內,分三次進行,才能達到安全又美觀的目的。鄭明輝醫師也提醒愛美的女性,目前這種整型方法也是有失敗的例子,甚至有些女性為了怕麻煩,一次注入太多的脂肪,結果手術完沒幾天,就又跑回醫院求診,原因是脂肪在體內爆裂,造成身體不適。鄭醫師也強調,這種自體隆乳手術會因為消毒不完全,造成細菌在體內生長,最後造成膿瘍,嚴重的還會讓皮膚破掉,造成流膿的狀況,所以在進行相關手術的時候,一定要瞭解並評估手術的風險再進行。鮮奶價漲營養慌 東方牛奶趁勢崛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45&HN_Yr=0&HN_Mon=0醫訊/營養點心DIY 簡易方法幫助癌患補充營養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63&HN_Yr=0&HN_Mon=0皮膚出現紅色或藍色「蜘蛛網」 小心靜脈曲張!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66&HN_Yr=0&HN_Mon=0

「跤蟲」還是「焦蟲」? 殺狗也殺人嗎?

「跤蟲」還是「焦蟲」? 殺狗也殺人嗎?#感染

許多人都有養狗的習慣,把狗當作最忠實的夥伴,不過在疼愛牠之餘,也要注意狗狗的身體健康;網路上就流傳一篇文章,標題為「跤蟲躲草叢 要了小狗命!!!」,到底有沒有文章所說的跤蟲?會不會傳給人?民眾養狗要注意哪些寄生蟲?優活記者帶您深入了解。優活大解密:(http://www.uho.com.tw/rorw.asp?year=2011&mon=11&id=458)

危險!吃蝸牛爬過的食物 染「廣東住血線蟲」婦人險喪命

危險!吃蝸牛爬過的食物 染「廣東住血線蟲」婦人險喪命#感染

五十四歲謝姓婦人因為頭痛、盜汗、身體持續痠痛,原以為是更年期症狀,求診後服用藥物症狀仍未緩解,反而愈來愈不舒服,甚至有全身麻痛無力情形,緊急就醫掛急診,經醫師詢問診斷下,發現婦人獨居且住家環境不佳,到處是蝸牛,疑似誤食蝸牛爬過的食物,感染罕見的「廣東住血線蟲」寄生蟲,引發嗜酸性腦膜炎,所幸醫師對症下藥,婦人病情已逐漸好轉。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王立信表示,廣東住血線蟲的主要宿主是老鼠的肺部,中間宿主為蝸牛,若民眾不小心沾染蝸牛黏液,之後又接觸到口鼻或是身體上的小傷口,就會被感染到,根據衛生署疾管局資料表示,過去也有人因生食福壽螺,而感染廣東住血線蟲,此蟲常侵入腦部、脊髓或神經根,會造成各種神經學症狀,患者多半出現腦膜炎,以急性劇烈的頭痛最常見,其他症狀如發燒、噁心、嘔吐、頸部疼痛、僵硬,亦可侵犯眼球,造成視力受損,如感染的寄生蟲數量較多,可能危及生命。疾病管制局提醒民眾不要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蝸牛等,處理蝸牛等時應戴手套並洗淨雙手(砧板亦需清洗),飲水要煮沸,新鮮的農產品應澈底清洗乾淨,做好預防,即可以避免感染。吃生魚片會死人太誇張 但仍要小心腸炎弧菌造成食物中毒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05女子用茶包敷眼想消「黑輪」 竟造成寄生蟲感染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15貓寄生蟲「弓漿蟲」 侵入人體恐致罹患「腦癌」http://www.uho.com.tw/pets.asp?aid=12018

肺結核案例連環爆 永和某國中也淪陷

肺結核案例連環爆 永和某國中也淪陷#感染

永和某國中二年級一名女學生,今年七月經醫師確診感染開放性肺結核,當時正逢暑假,女學生自行在家隔離治療,不料開學後至今,新北市政府卻在昨晚宣布,同班級有十五名學生經結核菌素檢測為陽性反應,不過衛生局也強調,並非群聚感染,已經有9名學生預防性投藥。根據台南成大內科衛教文章表示,肺結核病人分為開放性病人和非開放性病人兩種,開放性病人,痰內含有結核桿菌,會傳染給別人,這種病人比較少,非開放性病人,痰內不含結核桿菌,不會傳染給別人,這種病人比較多,大部分結核病人不會傳染給別人,開放性病人接受有效治療後,可以變成非開放性病人,不過相反的,非開放性病人不接受治療或治療不當,也會變成開放性病人。成大衛教文章中提醒民眾,因為早期的肺結核病人根本沒有什麼症狀,也不會不舒服,所以很容易忽略而延誤病情,到症狀出現,如咳嗽、吐痰、吐血等時,可能已經是中度或重度肺結核了,只要一個人身體抵抗力差(如年紀大的人、營養不良、糖尿病、矽肺症、愛滋病等病人),受到結核桿菌感染時,就比較容易患上肺結核病。 台北榮總醫院也在衛教文章中表示,平時肺結核病人應養成,當咳嗽、打噴嚏時以手帕、紙巾遮掩口鼻的習慣,以防飛沫隨意噴出,開放性病人只要積極接受藥物治療,按時服藥,在服藥後大約三至六個月後就會轉變成非開放性。結核防治要做好,接觸篩檢不可少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138咳三週、快驗痰 以免結核病找上門http://w3.uho.com.tw/hotnews.asp?aid=8313肺結核初期症狀易忽略 你有長期咳嗽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0139

國小驚爆頭蝨群聚感染 19人接受投藥治療

國小驚爆頭蝨群聚感染 19人接受投藥治療#感染

日前雲林麥寮橋頭國小爆出學童群聚感染頭蝨,總計有19人受到感染,經過藥物治療後,已有3人痊癒,尚有16位持續管控治療中,縣府教育處要求學校除了做好控管之外,還需要對學童宣導平時的衛生習慣,以及完善的心理輔導。(圖片為頭蝨,翻攝自衛生署疾管局衛教文章)縣府教育處於10月20日接獲橋頭國小通報,因為該校發生學童群聚感染頭蝨,經校護逐一檢查,確定有十九名學童感染,全都是同一班學生,學校也向當地衛生所通報,希望能協助投藥治療,由於頭蝨非法定傳染病,加上衛生所、衛生局並無頭蝨治療藥物,為避免疫情擴大,教育處緊急補助學校購買藥物,針對被感染的學童及家長投藥。經過兩次投藥治療,感染人數學童感染人數已降至十六人,現仍持續管控、治療中,並將感染學童集中,教導學童如何動手處理頭蝨,至於感染學童可能被同學排斥,已要求學校做好學生衛生教育宣導及心理輔導。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的衛教文章中提到,頭蝨常寄生於人體頭、頸的毛髮中,通常在頭皮、髮根、耳後、頸背的毛髮可以看到蟲卵。常見的症狀為頭皮發癢,頭蝨排泄物也會使頭皮過敏,有時會造成睡不安穩、失眠、抓傷頭皮等情形,也可能因抓傷引起疼痛,甚至導致細菌感染。而頭蝨的傳染途徑包括人與人接觸時的接觸傳播,而間接使用患者用過的梳子、衣物、帽子、毛巾、有絨毛的玩偶也可能被傳染;躺在患者睡過的枕頭、床鋪也有感染頭蝨的風險。社區關懷服務車機動性強 照顧偏遠地區民眾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98&HN_Yr=0&HN_Mon=0無「齒」好煩惱 微創植牙搭配活動假牙幫你擺脫困擾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92&HN_Yr=0&HN_Mon=0與丈夫大吵後「[心碎」! 婦人胸痛、呼吸困難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00&HN_Yr=0&HN_Mon=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