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

腹膜透析好方便?換液過程恐增感染率

腹膜透析好方便?換液過程恐增感染率#感染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每週到醫院報到3次,對洗腎病人來說,無疑是一大困擾,相對於腹膜透析,時間上比較彈性,且可以在家自行完成,比起每週進出洗腎中心來的方便許多,但醫師提醒民眾,雖然腹膜透析較為方便,但患者衛生習慣若不良的話,恐怕就容易增加換液過程中的感染機率。洗腎2大方式 術前皆需置入管路台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簡彥名醫師表示,臨床上洗腎的方式有2種,一種是血液透析,也就是經由動靜脈導管達到血液中廢物的處理,另一種是腹膜透析,藉由肚子上的管路,將腹膜中的廢物分離出來,以達到血液淨化的效果。兩者在開始洗腎前,都需要一段準備時間,備妥所需要的管路,選擇血液透析的病人,事前需要在手臂置入一動靜脈廔管,因為原本的靜脈壁很薄,是為了使靜脈壁變厚,待血管成熟,約8~12週左右方可以使用;使用腹膜透析的患者,則需要準備腹部的管路,連接腹腔,術後需要2個禮拜~1個月才能使用,兩者皆屬於永久管路。腹膜透析感染機率高 腸沾黏患者不能使用雖然腹膜透析可以由自己或照顧者執行,走到哪洗到哪,但其實它的管路接口外露,需要非常小心以避免細菌感染,患者本身也要有非常好的衛生觀念,否則感染的風險其實很高,醫師也表示,兩種洗腎方式比較起來,仍是腹膜透析的感染較常見,且嚴重時不只腹膜會硬化,就連交換廢物的作用,也會漸漸喪失功能,使腸子蠕動差,一段時間後,恐造成營養不良,最壞的情況就是拔管,改以血液透析的方式替代。另外,若選擇腹膜透析,醫師會先以腹腔鏡檢視腹膜的狀況,若有些人因為腹部動過大手術,導致腸沾黏的狀況,也無法使用此方式。綜觀以上,雖然腹膜透析是一項非常方便的選擇,但也需要在患者願意配合,醫師整體評估過後才可以執行,目前臨床上所見的洗腎患者中,約只有一成使用此方式,醫師也表示,使用腹膜透析不代表患者的狀況比較好,感染機率仍是一大隱憂。

麻疹疫情頻傳!中部11月男嬰遭感染

麻疹疫情頻傳!中部11月男嬰遭感染#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麻疹個案再添一例!日前,國內新增一例麻疹確定病例,為中部11個月大男嬰,5月18~27日間曾因流鼻水、發燒、呼吸急促等症狀,就醫兩次並住院一週,出院後在6月1~6日間陸續發燒及出疹就醫共4次,最終診斷疑似麻疹,收治負壓隔離病房,經檢驗確定感染麻疹,目前個案已出院,故研判為國內感染病例,可能感染來源仍在調查中。疾管署表示,為防範疫情擴散,已掌握199名接觸者,包括家人及就醫時曾接觸之相關醫護人員與病患,目前接觸者尚未發現有疑似麻疹症狀者,預計將追蹤觀察至6月25日。接種疫苗 為最有效的預防方式今年截至目前為止,共24例麻疹確定病例,其中21例為國內感染、3例為中國大陸境外移入,因此,疾管署提醒,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至接種疫苗。另建議不確定是否曾感染麻疹的中壯年人,及部分青年族群雖幼年曾接種疫苗,但抗體可能隨年齡增長而減少,如需前往流行地區,可先至旅遊醫學門診評估MMR疫苗接種需求,且自流行地區返國後,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紅疹等症狀,應儘速戴上口罩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及接觸史。

日本腦炎流行季 接種疫苗防感染

日本腦炎流行季 接種疫苗防感染#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本腦炎流行季節報到,疾管署提醒民眾,應做好個人防蚊措施,家中如有未完成日本腦炎疫苗接種的適齡嬰幼兒,請儘速完成接種;如住家或工作場所鄰近豬舍或水田等高風險環境,且自覺有感染風險者,也可自費接種疫苗。6至7月為日本腦炎高峰期臺灣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節,病例高峰通常出現在6至7月,雖然國內今年截至目前為止尚無日本腦炎確診病例,但由於各年齡層均有感染風險,以30到59歲風險為高,且據往年的監測資料顯示,確診病例數以中南部縣市較多,因此,建議民眾仍不可掉以輕心。大陸、越南、泰國 皆有確診個案出現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日本腦炎病例好發於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等20多個國家,每年約通報68,000例病例;溫帶地區疫情發生於夏至秋季,副熱帶及熱帶地區則常年流行,多於雨季達疫情高峰,2014年全球累計通報病例數以印度、尼泊爾及中國大陸為最多,其次為越南、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國。依據中國大陸衛生單位統計,今年截至4月累計通報25例,較去年同期少,疫情有逐年下降的趨勢;其他鄰近國家及地區中,越南自今年年初迄今,累計5名兒童死於日本腦炎;泰國今年截至5月初,累計通報3例,低於去年同期累計數;澳洲維多利亞州於今年1月通報自印尼峇里島境外移入之日本腦炎病例。黃昏與黎明時段 為病媒蚊吸血高峰日本腦炎病媒蚊主要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而豬為病毒的主要增幅宿主,所以,請民眾儘量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在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等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如果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使用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藥劑,避免被病媒蚊叮咬而感染。

最新!南韓MERS再增14例

最新!南韓MERS再增14例#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南韓MERS疫情,持續惡化。南韓當局更新最新感染病例資料顯示,MERS病例較昨日再增加十四例,目前累積病例已達六十四例,同時出現第五例的死亡病例。根據韓聯社的報導指出,這新增的十四例確診案例中,十例可能是在三星醫院首爾院區感染,而新增的死亡案例。目前南韓MERS疫情尚未受到控制,呼籲國人若要前往南韓旅遊,務必多加三思。

失守?南韓MERS感染人數竟衝破50人

失守?南韓MERS感染人數竟衝破50人#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不負責任的傳染國,南韓,MERS-CoV疫情的防堵,竟然節節敗退,在短短時間內,累積感染案例衝破五十人大關,更有四例死亡病例,推測,疫情恐怕早已升溫成社區感染,呼籲國人近日若要前往南韓旅遊,可要三思!近期要去南韓旅遊 請多多三思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自2012年9月至今(2015)年6月5日,全球累計1,185例病例,443例死亡。目前沙烏地阿拉伯、南韓首爾(含京畿道)已列為旅遊疫情建議第二級,警示(Alert),即為對當地採取加強防護。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約旦、卡達、伊朗、阿曼、巴林等國及南韓(其他地區)列為第一級:注意(Watch),旅遊期間應注意個人衛生、呼吸道防護及手部清潔,避免騎乘或接觸駱駝及勿生飲駱駝等動物奶。

肺癌患者 結核菌潛伏感染率達35%

肺癌患者 結核菌潛伏感染率達35%#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目前全球約有3分之1的人口受到結核菌感染,成為潛伏性結核感染者,一旦感染終其一生將有一成的發病率,但隨著族群不同,結核菌的抵抗能力也會有所不一,舉例來說像是肺癌患者結核菌潛伏感染率就高達35%,因此,為避免民眾感染結核病,預防性治療很重要。免疫力良好時 結核菌對身體毫無影響衛服部胸腔病院檢驗科蔣佳蓉醫師表示,所謂的潛伏性結核感染指的是,結核菌突破免疫防線,進入人體組織,通常細菌量少,所以,會與免疫能力拉鋸形成平衡,使得人體處於一種受結核菌感染的狀態,但對沒有影響也無傳染性。只是當身體狀況不佳時,包括HIV感染、糖尿病、身體老化,就可能會使免疫力下降,導致潛藏的結核菌活化,進而引發結核病。糖尿病、洗腎患者 發病率皆超過一成不同族群對於結核菌的抵抗能力也有所不同,依台灣現有資料顯示,肺癌病患的結核菌潛伏感染率為35%,糖尿病患為30%,洗腎病患為18%,長期使用呼吸器病患為17%等,通常受結核菌感染者,日後發生結核病的機會為1成,但往往因族群不同,會有不同的發病率,而上述族群的發病率,通常就超過1成以上。結核病高危險群 建議進行預防性治療至於該如何偵測潛伏性結核菌感染,蔣佳蓉醫師表示,過去傳統檢測大多採用皮膚測試,但因結核菌易受到卡介苗的干擾而造成假陽性,所以,容易被當作受到結核菌感染,而目前最新方式則是透過抽血,測出血液中的丙型干擾素,便能得知結果,只是此項目健保尚未給付屬於自費。不過,仍建議有結核菌感染的疑慮,或是結核病發病高危險群者,都需考慮進行結預防性治療,以免染上結核病。

男子吃生蠔慘遭細菌感染 竟引腦病變全身癱瘓

男子吃生蠔慘遭細菌感染 竟引腦病變全身癱瘓#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免疫力較差的民眾,碰到「生食」可要多加當心!台中一名三十三歲的吳姓男子,因罹肝硬化不自知,導致免疫力悄悄下滑,日前,中午與朋友聚餐,大啖生蠔美食,不料返家後開始出現發燒、吞嚥困難等症狀,緊急送急診後,竟確診遭海洋弧菌感染,因病情發展快速,遂又合併腦病變休克,急救後雖目前已甦醒,然而卻只剩眼睛能轉動,其他部位均已癱瘓!男子經緊急搶救 雖症狀緩解只剩眼睛能動男子確診感染海洋弧菌,病情在短時間內急轉直下,更併發腦病變,進一步追蹤後,腦部出現水腦症,因患者凝血功能不佳,為避免產生腦出血併發症,醫師緊急在腰椎與腹腔各開一個4公分以下的小切口,從腰椎第三~五節的接縫處,以一根長針注入腰椎脊髓腔,在將一條細管子從針的通道中放入腰椎脊髓腔,將腦脊髓液引流到腹腔,術後復原良好,雖仍無自主行為能力,但眼球已經可以轉動,目前持續接受復健治療。童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柯宗伯指出,免疫力差或有肝硬化、酒精性肝炎、糖尿病、腎衰竭、常吃類固等民眾,都容易因遭魚具或魚蝦刺傷、身上傷口接觸遭汙染海水,或者吃了生蠔、生魚片及未煮熟之蝦蟹等而遭到海洋弧菌感染。如患者就因為吃了生蠔感染海洋弧菌,造成無法呼吸而導致缺氧性腦病變,恐讓患者喪失了自主活動的能力。醫師提醒,自知免疫力低下,或有慢性疾病的民眾,所有食物最好能煮熟再吃,以免遭細菌感染,輕則上吐下瀉,重則危及生命,得不償失!

腸病毒流行期報到 勤洗手防感染

腸病毒流行期報到 勤洗手防感染#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目前已進入腸病毒流行高峰期,隨天氣逐漸變暖,腸病毒日趨活躍,感染個案將逐漸增多,而近期主要流行的病毒株為克沙奇A型,因此,提醒民眾應多注意個人衛生,並正確勤洗手,以防腸病毒趁虛而入。落實清潔環境與玩具 可降低疫情危害為因應腸病毒流行期來臨,台東縣衛生局已完成國小、幼兒園、托嬰中心所等機構之洗手設備及衛教宣導查核,落實勤洗手,以及環境、教具及玩具清潔消毒工作,提供幼學童衛生的學習環境,亦針對兒童常出入的公共場所如百貨賣場、餐廳等地加強衛生督導查核,期能於腸病毒流行期間,有效確保小朋友健康,降低疫情對社會的危害與衝擊。出現手腳無力、肌抽躍 應立即送醫治療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處所最容易傳播,例如:家庭與校園、安親班等,因此,民眾要特別注意自身與嬰幼兒的衛生習慣,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大人及小孩務必都要正確洗手。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配合「生病不上課」原則,讓病童適當休養,避免傳染給其他同學,並注意觀察家中病人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例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