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

出現流感重症死亡病例 呼籲接種流感疫苗

出現流感重症死亡病例 呼籲接種流感疫苗#疫苗

針對台灣南部出現老人感染流行性感冒重症死亡病例,從發病到死亡只有短短3天,花蓮慈濟醫院提醒,11月即將進入流感流行季,特別是年滿6個月至3歲、65歲以上的高危險群,應該儘快接種疫苗。 依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通報資料,這名流感重症死亡個案是一名75歲女性,居住在台灣南部地區,有高血壓病史,她在10月13日發病,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發燒(38℃以上)等類感冒症狀,隔天在區域醫院就醫接受X光片檢查發現有肺炎、兩側肺浸潤,住進加護病房中治療,不料發病第三天,病況持續惡化,最後因為心肌炎、敗血性休克與心臟衰竭,不幸往生。經檢驗確認感染A型流感。 花蓮慈濟醫院自10月1日起即提供免費流感疫苗注射,65歲以上老人及罕見疾病患者單純施打免費,合併看診收取看診掛號費一百元,診療費比照健保標準收費;滿6個月至3歲以下的嬰幼兒,比照預防接種收費二百元,疫苗免費,若採取合併看診施打則收取掛號費用一百元,其餘看診的診療給藥部分,依健保收費標準收費。若75歲以上老人不接種流感疫苗,單獨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或與流感疫苗錯開時間注射,也比照預防接種收費兩百元、疫苗免費。 花蓮慈院感染科專家王立信副院長呼籲,尚未接種流感疫苗的老人與孩童,請趕快到醫院或衛生所接種。由於台灣相較於其他地區,是比較特別的,一年到頭都會有流感病毒被分離出來,但流感真正的高峰期,是在11月到明年2月,現在接受施打還來得及,因為疫苗在接種二周後就會開始產生抗體。王立信也提醒家長,小兒病患如果感冒時間超過3天以上,並出現意識障礙或是發燒後出現癲癇症狀,就要特別注意,而流感重症在幼兒身上,也經常會以腦炎或腦膜炎等症狀表現。 家中有65歲以上的老人家更要注意,王立信強調,流感容易引發肺炎與各式併發症,嚴重的甚至導致死亡。所以當老人出現嚴重高燒、咳嗽、呼吸困難、血壓降低、休克、神智障礙等一定要迅速送醫。75歲以上長者還可合併免費接種流感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另外,有免疫功能異常的病患,也建議施打流感疫苗。 花蓮慈院目前已經施打1300多劑流感疫苗,王立信副院長認為,除了小孩與符合資格的民眾等流感高危險族群應及早施打之外,一般民眾也可適時自費接種流感疫苗,為預防流感多一層保護,減少重症發生。

嬰兒期常見的疾病及預防接種

嬰兒期常見的疾病及預防接種#疫苗

感 染*易生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胃腸道感染。*週歲前慢性肺疾病早產兒:易罹患細支氣管炎或肺炎。*罹病機會:早產兒較足月兒多。*住院機率:出生後出院的第一年早產兒為足月兒兩倍。*避免至公共場所。*家中禁煙,避免吸入二手煙。*按時預防接種。*罹病時儘速就醫。疝 氣一、 腹股溝疝氣 發生率 一般而言為1%早產兒約5%出生體重 ?1000公克早產兒:高達30%出生體重 < 2500公克早產兒:為足月兒的10倍出生體重 < 1500公克早產兒:為足月兒的20倍 危險性 1/3發生嵌頓(incaceration),多於出生後10個月內一經發現即應外科手術治療二、 臍疝氣早產兒發生率高。極少嵌頓。多於兩歲前自然消失,部份可遲至三至五歲。未自然消失,可考慮外科手術。隱睪症─未降可能形成睪丸癌胚胎期七個月大時睪丸開始下降。胚胎期九個月大時95%睪丸降至陰囊。早產兒至足月時約26%睪丸降至陰囊;週歲時94%睪丸降至陰囊。一至二歲仍未降,應以外科手術治療。雙側隱睪應考慮染色體檢查。血管瘤早產兒發生率較高。出生後數月內長大較快,約至週歲時長到最大,後漸萎縮,多於五歲前消褪。部位明顯,面積較大,有礙外表或影響視力、聽力或呼吸等生理功能等,宜轉皮膚科治療。預防接種─為控制或根除傳染病流行重要的一環早產兒也須預防接種以避免嚴重的傳染病:(一)卡介苗(BCG):為預防粟粒型肺結核和結核性腦膜炎,接種時間為足月兒─出生後滿24小時或早產兒─體重>2500公克(體重過輕,免疫力不全,副作用較大)。接種禁忌:(1)高燒(2)嚴重疾病及免疫不全(3)出生時伴有嚴重先天性疾病嚴重濕疹。副作用為:(1)接種後10-14天─紅色結節 (2)接種後4-6週─化膿或潰瘍 (3)接種後2-3月─癒合結疤 (4)局部淋巴腺炎(與疫苗菌株有關)─少數(10%) (5)骨髓炎;漸進散播性疾病─罕見。(二)B型肝炎疫苗:接種時間:出生3-5天後,體重>2200公克,接種第一劑肝炎疫苗。或早產兒一個月後,不論體重,均接種第一劑肝炎疫苗。接種禁忌:(1)先天畸型,嚴重內臟機能障礙 (2)呼吸困難、心臟機能不全 (3)嚴重黃疸 (4)昏迷或抽痙。(三)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疫苗(DPT):接種時間:基礎劑─出生後二、四和六個月各一劑,加強劑─十八個月大。早產兒與足月兒接種時間相同,產生的免疫力一樣。早產兒不必因體重不足延緩接種或減少劑量。接種禁忌:(1)高燒 (2)嚴重疾病 (3)明顯營養不良 (4)嚴重心、腎、肝臟疾病 (5)早產兒有腦室出血或腦部病變則須待穩定後接種 (6)腎上腺皮質素治療中。注意事項:(1)接種後輕揉較不會有硬塊,破傷風抗體產生較佳,發燒比例略高 (2)若中斷間隔未超過六個月均為有效。(四)小兒麻痺疫苗(polio):接種時間:出生後二、四、六和十八個月各一劑口服小兒痲痺疫苗(二滴)。早產兒二個月大仍住院時,應注射沙克疫苗,否則等至出院時給予口服疫苗。接種禁忌:(1)高燒 (2)類固醇治療中 (3)腸炎、腹瀉。注意事項:腹瀉時─接種無效因(1)服用的疫苗會被排泄掉。(2)引起腹瀉的病毒會干擾疫苗的吸收。(3)但服用一小時後腹瀉,可能為疫苗引起,不必補服。(4)口服疫苗時,吐了出來,可補服一劑。(5)服用疫苗後,不慎於半小時內進食,不需補服。副作用很少:麻痺─遠低於自然感染率(發生率約三百萬至五百萬分之一)。(五)麻疹(Measles),日本腦炎疫苗(Jap. B encephalitis) ,和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疫苗(MMR):接種時間、劑量、與注意事項早產兒與足月兒相同(九個月大時早產兒體重已與足月兒相近)。麻疹和德國麻疹接種禁忌: (1)高燒。(2)嚴重疾病。(3)免疫不全。(4)腎上腺皮質素或抗癌藥物治療中。(5)孕婦。日本腦炎接種禁忌:(1)高燒。(2)嚴重急性疾病。麻疹副作用:(1)發燒(5-15%)─接種後5-6天,持續1-2天 (2)紅疹(5% )─接種後20天,持續2-4天 (3)腦炎或腦病變─極少(低於百萬分之一)。德國麻疹副作用:(1)發燒、紅疹、淋巴腺炎─接種後5-12天 (2)嬰兒少見,年紀愈大愈多。日本腦炎副作用:(1)偶有發燒、頭痛、局部腫脹(<1%),持續2-3天 (2)神經學症狀和死亡─極少。日本腦炎疫苗接種注意事項:(1)與B型肝炎疫苗應間隔一個月 (2)與三合一疫苗(DTP或DTaP)間隔至少三週(因DTP可能加強JBE之腦組織抗原性)。(六) 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疫苗:劑量與用法:年齡2-14個月,劑量0.5ml,2個月後再接受0.5ml ,當最初的二劑量在12個月大前完成接種,必須於年齡12至15個月間追加一劑量。年齡≧15個月單一0.5ml劑量。**PedvaxHIB可併用DTP及OPV、MMR (不同注射位置與針筒)副作用(48小時內):(1)局部反應(0.4%):腫/變硬、痛、紅斑。(2)全身反應(0.3%):發疹、發燒、蕁麻疹。(七)水痘疫苗:接種時間:12個月至13歲接種一劑。接種注意事項:(1)可與MMR疫苗同時接種(採不同針筒在不同部位接種,若未同時接種,則應間隔一個月)。(2)需要時,可與DTP、Polio、HBV、Hib等疫苗同時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3)13歲生日後須接種兩劑疫苗,間隔4至8週。(4)大於18歲者先做血清檢驗再決定是否注射疫苗。接種禁忌:(1)嚴重發燒。(2)淋巴球<1200/mm3或缺乏細胞免疫反應能力。(3)對Neomycin全身過敏。(4)Aspirin(應間隔6週)。(5)孕婦、哺乳。副作用:(1)局部反應 <1%。(2)水泡樣紅疹 <4%。(3)輕度發燒 4-5%。(資料提供:奇美醫院小兒科主任 陳德人醫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