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

為維護子女健康 定時疫苗接種不可少

為維護子女健康 定時疫苗接種不可少#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疫苗接種,是為了預防可能造成重大疾病或死亡情形發生,尤其在傳染疾病盛行時,按時接受預防接種,可大幅減少感染的機會,保障幼童健康。國內目前現行公費之適齡幼童常規疫苗,包括卡介苗、B型肝炎、及五合一疫苗、水痘及麻疹腮腺炎國麻疹混合疫苗、日本腦炎疫苗。 常見父母因幼兒的小病不斷,而一再延遲疫苗接種,一般除發高燒及罹患急性疾病,為考量接種疫苗後的反應可能會影響病情的判斷外,若疾病已進入恢復期,經專業醫師評估病況穩定是可以進行疫苗接種。 苗栗縣政府衛生局羅局長財樟呼籲家長為維護子女健康,並及早獲得免疫力,按時接種疫苗是很重要的。故請家長依適齡幼童常規疫苗種類、時程,進行接種,減少感染的機會。

疫苗風險要注意 過敏腫脹勿輕忽

疫苗風險要注意 過敏腫脹勿輕忽#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傳染病是21世紀以前造成人類嚴重且大規模死亡的禍首,西元1918年流行性感冒曾經造成數千萬人大量死亡,超過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自從開始運用抗生素,人類得免於微生物的威脅,進而研發疫苗之後,更是大大地降低了人類對於傳染病的恐懼。疫苗雖是預防傳染病的最佳選擇,但是任何藥物或是疫苗仍存在著風險。而疫苗會有什麼樣的風險呢?我們從以下三方面來探討:(一) 疫苗種類:疫苗分為兩種,一種是「活性減毒疫苗」,例如:卡介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MMR)、水痘、口服小兒麻痺(沙賓)疫苗、輪狀病毒疫苗等;一種是「不活化疫苗」,例如:白喉、百日咳、破傷風、肺炎鏈球菌、B型嗜血桿菌、注射型小兒麻痺(沙克)疫苗、日本腦炎、流行性感冒、A型肝炎、B型肝炎、人類乳突病毒疫苗等。活性減毒疫苗有可能會在身體內重新活過來,然後突變成新品種的病毒,導致疾病再度爆發。近年來,新型疫苗大多是屬於不活化疫苗,接種之後比較安全。但是不活化疫苗進入人體後無法複製,需要相當的抗原量才能刺激足夠的免疫反應,所以,需要給予追加劑量(需施打好幾次),才能維持較長時間的保護力。(二)疫苗含「汞』:疫苗中含汞的成分叫做「Thimerosal」(硫柳汞),用來作為疫苗的保存劑,通常是非常的微量,不需要太過擔心,目前也沒有明確的證據顯示硫柳汞與神經毒性的相關性。(三) 接種疫苗的副作用:最常見的為注射部位腫脹、發紅與硬塊,一般會在2~3天內恢復。其次為發燒,可以使用退燒藥治療。至於過敏反應,輕度的可以使用抗過敏藥物,如果是比較嚴重的過敏反應,則需要立即就醫處置,但是嚴重過敏反應的機率並不高。而暈針是較常發生的症狀,通常是在施打完疫苗後立即發生,病人對於施打針劑具有心理上的恐慌效應,大都會在休息過後醒來,而且通常只有短短數秒至幾分鐘的時間。相較於疾病本身帶來的風險,疫苗的風險一般不高,但是打了疫苗之後,並非不會感染疾病,目前沒有一種疫苗的保護力可以達到百分之百。疫苗接種對於傳染病防治是很重要的,甚至可以根除傳染病。天花就是首例被根除的傳染性疾病。目前新生兒已不再施打牛痘疫苗,至於霍亂、傷寒也都已停止接種。(資料來源:健康九九 健康專欄)

境外移入麻疹出現 應速完成疫苗接種

境外移入麻疹出現 應速完成疫苗接種#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資料顯示,101年統計至3月止,全國已有3起境外移入之麻疹個案,其中北巿占有1例。依據臺北巿政府衛生局統計資料顯示,每年均有少部分的幼童未能依接種時程完成疫苗接種。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麻疹病毒透過飛沫傳染,傳染力強,家中若有年滿1歲之幼兒且尚未完成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疫苗接種,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保護幼童健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說明,麻疹是一種高傳染性呼吸道疾病,主要藉由空氣、飛沫或直接接觸病人含有病毒之鼻咽腔分泌物而感染,好發於冬末及春季,潛伏期約7至18天,通常為14天,症狀包含高燒、鼻炎、結膜炎、咳嗽,以及在發燒3至4天後口腔下臼齒對面內頰側黏膜上出現柯氏斑點。由於麻疹仍廣泛於許多國家流行,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旅遊務必提高警覺,返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接種疫苗為避免感染麻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疫苗接種後可使95%以上的人獲得免疫力,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家長,家中如有出生滿12至15個月及國小一年級兒童尚未完成疫苗接種,應儘速安排接種疫苗。另外民眾欲前往流行地區旅遊或居留,如果尚未接種過疫苗或未曾感染者,可考慮於出國2週前完成疫苗接種。

按時接種疫苗 日本腦炎不用怕!

按時接種疫苗 日本腦炎不用怕!#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本腦炎」是一種藉蚊子傳染的病毒性疾病,而夏天快到了,許多家長不免擔心起,家中小寶貝若被蚊子叮咬後生病該怎麼辦?感染日本腦炎病毒會引起急性腦膜腦炎,受損部位包括腦、脊髓及腦膜。不過自1956年發展出不活性的疫苗,1968年開始接種疫苗。近二十年來台灣地區已與日本、韓國同列為控制良好地區,確定病例數每年已降至10~30人。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謝鈴琴主任提醒民眾,台灣地區日本腦炎流行季節主要在每年5~10月,病例高峰通常出現在7月。豬及許多動物因被帶有日本腦炎病毒的病媒蚊叮吮而受到感染,而未帶病毒的病媒蚊則在叮吮正處於病毒血症的動物時受到感染,蚊子一旦被感染則終生具感染力。人不會傳染給人,但病人的血液中通常測不到病毒的存在。小孩及老人感染後經過5~5天的潛伏期大部分為無症狀感染,少部分病例會產生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等症狀,嚴重者除前述症狀,尚可能發生昏迷、痙攣等症狀,而導致精神、神經性後遺症或死亡。 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呼籲民眾,日本腦炎疫苗(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是一種不活化的疫苗,效果達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所以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目前臺灣地區每年3~5月為疫苗主要的接種期,7月為流行高峰期,而接種後需2~3週才產生保護力,年滿15個月的幼兒,應接受2劑注射(其間相隔2週),隔年再接種一劑,小學一年級時再追加接種一劑。除非是患有比感冒還嚴重的疾病者(如發高燒)、對疫苗過敏或不良反應者,皆應儘速完成接種。另提醒民眾應盡量避免於病媒蚊活動的高峰期,在病媒蚊孳生地點附近活動、盡量穿著長袖長褲、身體裸露處塗抹防蚊藥劑、臥室及起居室安裝紗門,並使用蚊帳,以避免蚊蟲叮咬,降低感染風險。

北市e化叮嚀父母 疫苗接種不會忘

北市e化叮嚀父母 疫苗接種不會忘#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提醒新手父母,不要因為平日的忙碌而忘了按時讓家中的小寶貝接種疫苗,特別建置「嬰幼兒預防接種簡訊及電子郵件催種資訊系統」,爸爸媽媽申請後,將於寶寶應接受疫苗注射日期前一週收到簡訊或電子郵件,提醒寶寶本次應接種疫苗的時間。該系統自101年3月8日起提供服務,一個月內已有1,347位寶寶接受簡訊及電子郵件的叮嚀服務。衛生局表示,以往防疫人員進行幼兒預防接種作業時,常透過郵寄明信片、打電話、家庭訪視等方式提醒家長應定期帶家中幼兒打疫苗,此種方式常被民眾誤認是詐騙而遭拒,不僅費時且造成人力消耗。北市首創的e化叮嚀服務,以更便捷的方式將訊息傳遞給爸爸媽媽。相關申請書及衛教單張,民眾可於各區健康服務中心、戶政事務所及北市各預防接種合約醫療院所取得,亦可直接於衛生局網站首頁嬰幼兒預防接種簡訊及電子郵件催種資訊系統專區入口網,登錄寶寶姓名、出生年月日、家長手機及電子信箱,於完成帳號及密碼設定後,系統將會於寶寶應接受預防接種日7天前發送叮嚀簡訊或電子郵件提醒家長。

境外移入麻疹個案增 幼兒速接種疫苗

境外移入麻疹個案增 幼兒速接種疫苗#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資料顯示,101年統計至3月止,全國已有3起境外移入之麻疹個案,其中北巿占有1例。依據臺北巿政府衛生局統計資料顯示,每年均有少部分的幼童未能依接種時程完成疫苗接種。提醒大眾麻疹透過飛沫傳染,傳染力強,家中若有年滿1歲之幼兒且尚未完成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疫苗接種,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保護幼童健康。衛生局說明麻疹是一種高傳染性呼吸道疾病,主要藉由空氣、飛沫或直接接觸病人含有病毒之鼻咽腔分泌物而感染,好發於冬末及春季,潛伏期約7至18天,通常為14天,症狀包含高燒、鼻炎、結膜炎、咳嗽,以及在發燒3~4天後口腔下臼齒對面內頰側黏膜上出現柯氏斑點(Koplik spots)。由於麻疹仍廣泛於許多國家流行,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旅遊務必提高警覺,返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接種疫苗為避免感染麻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疫苗接種後可使95%以上的人獲得免疫力,衛生局提醒家長,家中如有出生滿12~15個月及國小一年級兒童尚未完成疫苗接種,應儘速安排接種疫苗。另外民眾欲前往流行地區旅遊或居留,如果尚未接種過疫苗或未曾感染者,可考慮於出國二週前完成疫苗接種。

提前打提升保護力 疫苗滿五歲即可打

提前打提升保護力 疫苗滿五歲即可打#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讓幼兒及早獲得保護力,兒童「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第二劑及「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提前於入小學前於各地衛生所與合約醫療院所完成病管制局表示,基於社會型態之轉變與家長對於疫苗接種審慎之需求,為提升接種品質與效能,並讓幼童及早獲得保護力,依據衛生署傳染病防治諮詢委員會預防接種組決議,將原先於國小一年級全面接種之「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Tdap-IPV)」提前於滿5歲至入小學前於衛生所或醫療院所完成。 接種作業自今年4月開始,先行針對即將於今年9月進入國小就讀之兒童實施,請家長於兒童進入國小一年級就讀前,攜帶其兒童健康手冊之「預防接種時程及紀錄表」、健保卡,就近前往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MMR疫苗第二劑與Tdap-IPV疫苗(兩針可同時接種)。疾管局提醒家長,除上述原小一應接種疫苗外,若兒童尚未完成學齡前應接種之各項疫苗,請依衛生所或合約院所安排之時程,儘速完成補接種及前述提前施打之疫苗接種,並於國小入學時將「預防接種時程及紀錄表」影本繳交學校查核。

美國百日咳疫情升溫 旅遊經商要當心

美國百日咳疫情升溫 旅遊經商要當心#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美國今年包含華盛頓、紐約、威斯康辛州出現百日咳病例數升高情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呼籲,嬰幼兒出國前,應先完成百日咳疫苗的前3劑基礎接種,由於百日咳疫苗並不能提供終生免疫的保護,計畫前往流行地區的民眾,可視需要再追加接種一劑。美國今年至3月17日止,已累計有3767例百日咳,當中美國華盛頓州今年截至3月24日已有549例百日咳,較去年同期(88例)明顯增加,高達6.2倍,以1歲以下嬰兒最高。紐約(含紐約市)及威斯康辛州的病例數亦明顯偏高,各有521例及589例,分別為去年同期的5倍左右。百日咳為百日咳桿菌引起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是飛沫傳染,常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其他年齡層亦可能發生,黏膜早期陣發性咳嗽未出現之前即具有高度傳染性,潛伏期一般為9~10天,典型症狀為持續1~2個月或更長的痙攣性咳嗽或吸入性哮聲,初期給予抗生素可減輕症狀。台灣現行之疫苗接種政策即包含常規的百日咳疫苗,接種時程包括出生滿2、4、6、18個月時接種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五合一疫苗,國小一年級時接種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疾管局提醒,民眾如計畫至流行地區經商、旅遊,建議行前向旅遊醫學門診醫師諮詢,評估疫苗接種需求,旅途中避免至擁擠場所,適時戴口罩,尤其嬰幼兒出國前,至少應先完成前3劑疫苗的基礎接種,如發現百日咳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及時診斷及接受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