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

港肺炎鏈球菌奪2童命 發病至死亡僅6天!

港肺炎鏈球菌奪2童命 發病至死亡僅6天!#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來香港接連有一名3歲男童及5歲女童,因感染肺炎鏈球菌致死,其中,女童從發病至死亡更僅短短6天!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表示,入秋後第一波冷氣團提早來襲,是台灣肺炎鏈球菌感染高峰期,即使2~5歲幼童過往若曾接種過舊型肺炎鏈球菌疫苗,但由於此疫苗並未涵蓋目前台灣地區最盛行的血清型19A,因此,即使打過疫苗預防,但仍是感染的高危險族群。提醒家長,台灣疾病管制署及各地政府均有公費提供2~5歲幼童免費接種有涵蓋血清型19A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應盡快帶家中幼童接種疫苗!肺炎鏈球菌威脅大 35萬幼童陷危機呂俊毅醫師門診上觀察,每當天氣變冷,小朋友就紛紛掛病號,這是因為肺炎鏈球菌常存於存在人體鼻腔黏膜中,呈現無症狀帶菌狀態,一旦小朋友罹患流感後,病毒破壞鼻腔黏膜,肺炎鏈球菌便趁機侵入,造成嚴重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如:肺炎、敗血症及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感染症狀為倦怠、低血壓或高燒,可能導致凝血功能異常、休克,甚至可能會因器官衰竭而死亡。據疾管署發布最新IPD週報顯示,今年度已有近百名未滿5歲的幼童確診,並已造成2名幼童死亡。其中,2~4歲幼兒的肺炎鏈球菌感染率為所有年齡層最高。疾管署同時也發現,自今年3月起,便針對2~5歲幼童提供公費接種有涵蓋血清型19A的肺炎鏈球菌疫苗,但到10月為止,累積接種率僅54.6%,仍有近35萬幼童尚未接種,顯示尚有5成幼兒陷於肺炎鏈球菌威脅中!血清型19A抗藥性達9成 治療難度高呂俊毅醫師表示,肺炎鏈球菌有90幾種血清型,目前在台灣最盛行的血清型為19A,罹患後治療困難,造成幼童因重症死亡的機率也較高。根據疾管署最新疫情報導研究顯示,血清型19A抗藥性高達9成,而過往治療上常使用的抗生素,如:AMX、FEP、CTX和penicillin等,對於血清型19A有近9成可能無效,且在5歲以下嬰幼兒間有效比例也越來越低,往往得使用後線抗生素做治療,但呂醫師也說明,後線抗生素皆有較強的副作用,可能導致關節異常或腎臟出問題,兒童較不宜使用。最好的方式就是盡早接種疫苗增強抵抗力,讓幼童遠離肺炎鏈球菌威脅!中央政府免費補助2~5歲幼童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對於家中有幼兒的家長,呂醫師特別提醒,中央政府今年3月1日起針對年滿2~5歲幼童(民國97-100年出生),且過去未曾接種或尚未完成新型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時程的小朋友,全面進行補打一劑有涵蓋血清型19A的肺炎鏈球菌疫苗;而台北市和新北市更擴大補助,設籍台北市滿1歲、未滿2 歲且持有臺北市兒童醫療補助證之幼兒,以及設籍新北市滿1歲、未滿5歲,未曾接種或尚未完成新型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也可到有提供公費疫苗接種的醫療院所施打疫苗。呂醫師加強呼籲,感染高峰期已經來了,還沒有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的2~5歲小朋友,家長應盡快帶小朋友去接種,以免不小心感染後造成終身遺憾。

55歲男子流感併發肺炎 竟在8天內死亡

55歲男子流感併發肺炎 竟在8天內死亡#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台南一名55歲男性,患有唐氏症及慢性病史,日前因流感併發肺炎鏈球菌,竟在短短8天內死亡,醫師表示流感併發肺炎鏈球菌感染,死亡率高達5成,建議50歲以上高危險群應接種新型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提升保護力。左流右肺 保護更全面台大醫院胸腔內科古世基醫師表示,現在正值流感高峰期,感冒後免疫力下降,容易續發肺炎鏈球菌感染,而引發多種嚴重併發症,如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此病不只病程短、死亡率也高,千萬不能輕忽,建議50歲以上成人接種流感疫苗的同時,也應接種新型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左流右肺」才能發揮最完整的保護。疾管署最新疾病監測資料顯示,自7月起,全國已累計180名流感併發症病例,其中5成以上是65歲長者,60至64歲病例中8成有慢性病史。古世基醫師說,患有多年慢性病史的民眾,感染後容易引發嚴重併發症,呼籲65歲以上長者及50歲以上高危險群,如慢性腎臟病、糖尿病、癌症患者等應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強化嬰幼兒保護力 疫苗接種少不了

強化嬰幼兒保護力 疫苗接種少不了#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天氣一轉涼,各種呼吸道病毒開始活躍,一般在十一、十二月時,類流感就會增加,不少家長把流感當成普通感冒,或是等聽到有突變病毒才開始緊張,才想到小孩要接種疫苗。「遠離疾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施打疫苗!」花蓮慈濟醫院小兒科朱家祥醫師表示,流感對嬰幼兒的威脅大,容易引起肺炎、中耳炎等併發症,建議家有六個月以上、六歲以下幼兒應該定期接種流感疫苗外,二到五歲的孩子也應接種十三價肺炎鏈球菌疫苗。定期接種疫苗 增加孩子免疫力除了流感疫苗外,朱家祥醫師任也表示,預防疫苗接種要由初生嬰兒開始,一直到學齡前的孩童,都需要定期接種疫苗,除了用「打」的,還有用「吃」的疫苗都增加孩子免疫力。像是每年到了秋、冬季節,很多小朋友就會開始上吐下瀉、發高燒,就是因為感染了輪狀病毒所引起的腸胃炎,而最好的預防方法,除了有勤洗手、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以及不讓寶寶任意舔咬小手,感染者也應戴口罩防止病毒擴散,但更重要的還是「吃」輪狀病毒疫苗。

防流感打疫苗 新竹市增設假日門診

防流感打疫苗 新竹市增設假日門診#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為因應流行性感冒及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流行季來臨,家中寶貝尚未接種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流感疫苗或其他疫苗者,新竹市衛生所除了原本週一至週五固定門診服務時段外,另增設三個假日門診時段讓家長攜帶寶貝完成疫苗接種。 疾管署自今年3月開始針對2-5歲(97~100年出生滿2歲)幼童提供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肺炎鏈球菌感染常造成幼兒嚴重的肺炎、腦膜炎及敗血症等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其可透過接種疫苗加以預防。 依據我國監測資料顯示,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好發於5歲以下幼兒,其中又以2-5歲為最多,感染的血清型以19A為主,也是造成疾病嚴重性及致死率較高,目前適用於幼兒接種的疫苗僅有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有含括19A血清型。由於PCV13是不活化疫苗,可與其他疫苗同時分開不同部位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家中幼兒如逢其他常規疫苗的接種年齡,也可與PCV13同時接種。

公費流感疫苗將用罄 衛生局籲要打要快

公費流感疫苗將用罄 衛生局籲要打要快#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來,早晚溫差大,國內流感疫情逐漸加溫,高雄市近四週急診就診率平均為8.84%較去年同期上升1.53%;提醒民眾,每年施打疫苗是保護自己免於季節流感侵襲和降低群聚感染最有效方法。自10月1日開始接種流感疫苗,今年高雄市各族群接種情形皆比去年同期成長1-2%,疫苗總使用率已達89.92%,疫苗即將用完,為做好流感高峰期前的防疫準備,衛生局再次呼籲符合公費接種對象,請儘快接種以早日獲得免疫力,以免遭受感染影響生命健康。肺炎鏈球菌疫苗可與流感疫苗同時接種,建議右手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左手接種流感疫苗,及早獲得雙重保護。

流感來勢洶洶 已接種疫苗民眾卻寥寥可數

流感來勢洶洶 已接種疫苗民眾卻寥寥可數#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台灣秋、冬季是流感好發季節,但雖民眾對於流行性感冒,認知清楚,且了解其嚴重的程度,但根據遠見雜誌的調查指出,雖超過九成民眾知道接種疫苗可預防流感,但是實際施打行為卻有落差,僅22.7%透過疫苗來預防流感。民眾普遍對疫苗沒信心 寧願靠自己根據遠見調查指出,台灣30歲以上民眾有69.6%知道流感與一般感冒之差異特質。一般多採「少去公共場所、少接觸人」(48.3%)、「個人衛生習慣」(44.1%)、「重視保養」(39.8%)預防流感,而「施打疫苗」比率相對較低為22.7%。超過七成民眾認為靠自己預防流感比較有效。而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局提供60歲以上長者免費施打流感疫苗。但調查指出,60歲以上長者33.9%在最近一年內接種過疫苗、65.3%沒有。未接種原因是「自己不需要」(42.0%),其次是對「疫苗沒有信心」(23.0%),呼應民眾「預防流感靠自己」的價值觀。疫苗普遍施打 政府宣導有待加強面對流感季節的到來,民眾擔心被感染的比率超過四成,然而60歲以上長者實際在一年內有接種疫苗的比率僅為三成三,從中落差顯示政府應有更完善宣導、增加長者對疫苗信心,希冀民眾透過實際施打疫苗的行動,達成防疫目的。 

老人染流感死亡率居冠 打疫苗增保護力

老人染流感死亡率居冠 打疫苗增保護力#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來,氣溫逐漸下降,所有罹患流行性感冒的高風險族群,應加快腳步完成疫苗接種,以有效提升自我保護力。據疾病管制署資料顯示,65歲以上老人是罹患流感併發症的高風險族群,而且其流感併發症死亡率高居所有年齡層之冠。國外研究也顯示,接種流感疫苗,除可預防流感,也可降低嬰幼兒,因流感引起的住院率達七成以上。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表示,流感病毒每年都在變,據往年經驗,以H3N2病毒株毒性較強、對健康危害也較大,因此民眾應儘速完成流感疫苗接種,即使是非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仍建議考量自費接種。基隆市衛生局表示,接種流行性感冒疫苗是預防流行性感冒最有效方法,但因為接種流感疫苗後,至少需2週以上才能產生保護力。提醒為了守護家人健康,請攜帶家中符合接種條件的長者及幼童,儘速前往醫療院所及衛生所完成疫苗接種。

北市確診首例德國麻疹 疫苗有效預防

北市確診首例德國麻疹 疫苗有效預防#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資料顯示,台北市6日確診首例德國麻疹。個案為馬來西亞籍21歲旅客,於10月20日入境來台旅遊,31日出現發燒症狀,隔日出疹,目前仍住院隔離治療中。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經疫情調查結果為境外感染,已掌握211名接觸者(北市94名),目前尚未發現有疑似德國麻疹症狀者,提醒欲前往德國麻疹流行地區的民眾應於行前評估是否施打疫苗;未滿1歲及未完成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接種的幼兒則應避免前往流行地區。德國麻疹屬高傳染性疾病,潛伏期平均約14-17天,發疹前1週至發疹後至少4天(約7天)具有傳染力,可經由飛沫或與病人直接接觸而傳染。德國麻疹可透過疫苗接種有效預防,衛生局呼籲家長應於幼兒滿1歲時,儘速帶往院所接種MMR疫苗;育齡婦女,如經檢驗不具德國麻疹抗體者,也可拿抗體陰性報告,至北市12區健康服務中心的院外門診免費接種1劑MMR疫苗。孕婦及小孩應特別留意德國麻疹一般人感染德國麻疹後大多症狀輕微,如發燒、疲倦、鼻咽炎、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及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等症狀。但孕婦若無抗體一旦感染則會造成死產、自然流產,胎兒可能發生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如耳聾、青光眼、白內障、小腦症、智能不足及心臟病等先天性缺陷,甚至死亡。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