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

中醫骨質疏鬆症預防與保健

中醫骨質疏鬆症預防與保健#骨質疏鬆

是一種骨量減少的現象,當骨骼礦物質密度逐漸下降,直到低於人體所須的承受力量時,就容易發生骨骼的變形和骨折,骨骼的密度漸漸變小,呈現中空疏鬆、脆弱而易骨折等現象,這就是骨質疏鬆症。聖功醫院中醫醫師群指出目前治療方法,主要以女性荷爾蒙補充及吃鈣片、維生素D為主要治療方法,荷爾蒙補充療法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如異常出血、乳房脹痛、腸胃脹氣、體重增加等等,這些副作用往往是短暫的,有的經調整劑量或劑型之後就好了。一、飲食方面:1.) 多吃蔬菜、水果、避免攝取刺激性及辛辣之食物,如咖啡、濃茶、巧克   力、辣椒、芥茉、花椒、大蒜、蔥、薑等。多攝取鈣質含量豐富的食物,   如牛奶、起司、優酪乳、牡蠣等,並適量補充維生素D。此外,應減少高熱   量、飽和脂肪與高糖類的食物,多攝取飽和脂肪含量低,不含膽固醇的大   豆蛋白。也應減少鹽份的攝取。 2.) 含鈣量高的食物: (1) 乳製品如牛奶、乳酪為鈣質的良好來源,每天應喝2~4杯的牛奶或其他乳製品。 (2) 小魚乾、髮菜、芝麻、紫菜、小魚、海帶、蝦米、乾蝦仁及深綠色蔬菜。 (3) 自飲食中攝取適量的維生素D,維生素D可幫助鈣的吸收,如果維生素D缺乏,也可能引起骨質疏鬆症。除了自食物中可獲維生素D外,每日也需適當的日曬太陽,因日光中的紫外線會使食物中維生素D的前驅物轉變為身體可利用的維生素D。 二、心理方面: 1.) 減少壓力:壓力太大或有憂鬱症者較易影響體內與骨質有關的荷爾的平衡,使骨質加速流失。2.) 培養正當的嗜好,如養花、畫畫等,隨時保持愉悅的心情,多參加戶外活動或社團,如果心情愉快,心胸開闊,可減緩衰老及減少病痛。 三、適當運動: 多運動;正確而適當的運動,能使骨質增加,例如步行、慢跑、騎單車,最近研究報告顯示運動療法可能繼補充鈣之後成為預防骨質疏鬆的另一項法寶,所謂的運動療法指的是一種負重需氧運動,加上必要的平衡和強度鍛鍊,運動時需做舉重等一系列的強度訓練,甚至要穿上負重馬甲背心,目的在使骨質周圍的肌肉組織受壓後增加強度。這項運動其實是給骨骼一種超長的負重,使其產生一種意外的感受,就可以刺激骨骼產生更多的鈣化作用,並提高強度,當然運動會增加骨質量,但是避免激烈過度的運動,否則會產生負面的效果。

無聲無息的流行病

無聲無息的流行病#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病患通常查覺不出任何症狀,所以病人根本不知道已經罹病;等到發生骨折時才知道是骨質疏鬆症所引起,所以這個疾病被稱為『無聲無息的流行病』。一般常見的症狀為發生骨折時的疼痛、腰酸背痛、行動不便、駝背和脊椎或關節變形等。一般等X光診斷出有骨質疏鬆症時,病情往往已發展至後期,因此需定期利用『骨質密度測定儀』測定骨質密度,尤其是上述的高危險群更應該注意,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減少骨折發生率。聖功醫院 復健科醫師群提供以下幾點的治療方法:《補充荷爾蒙》適用於已停經的女性骨質疏鬆症患者。女性停經後女性荷爾蒙減少,造成骨質快速流失,過去曾懷疑服用荷爾蒙會增加罹癌的危險,其實只要不是乳癌、子宮內膜癌的高危險群或血栓疾病患者,荷爾蒙補充療法是利大於弊的,同時可減少更年期的不適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若合併黃體素服用,更可減少單獨服用雌激素的引起的副作用。《補充足夠鈣質》鈣是骨頭的主要成份,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鈣質所以全部依賴由食物中獲得。一般食物和牛奶、小魚乾、菠菜等均含有鈣質,若不足可考慮服用鈣片。大多數人長期服用鈣片並不會有不良反應,但有腎功能不良、腎結石或腎結石家族史的人,在服用鈣片前最好先詢問醫師。 《適當的日照》陽光可使人體自行合成維他命D,加強鈣的吸收及小骨骼再造。因此除了一些很少照陽光的病患,否則不需特別補充維他命D。《足夠的運動》適當的運動有益於肌肉與骨骼的健康,可增進肌肉的張力及骨骼的耐受力,並增加骨骼血流量,使骨骼營養良好,外形變粗增大。這些運動包括步行、跑步、球類運動。但是老年人或是已發生骨質疏鬆者,從事運動時不可過量,以免發生骨折。

老年復健,減少日常生活限制,提升品質

老年復健,減少日常生活限制,提升品質#骨質疏鬆

隨著國人平均壽命的增加,老年復健逐漸成為一門新興的領域。大體而言,老年復健可被定義為「預防、功能回復、建議指導及教育的醫學治療」。復健團隊可以教導病人一些新的方法來完成一些他因生病或意外造成無法做到的日常生活功能,並預防疾病的併發症,延緩疾病的進行。台東基督教醫院復健科 王和誠 醫師提出以下幾項需要復健的老年常見疾病:四肢及軀幹無力:因為肌肉質量及肌纖維的喪失,老年人常遇到的問題是從椅子爬起來到廁所去比較困難,理學檢查發現四肢及軀幹的肌力較差,尤其是髖關節伸肌,因此需由復健團隊針對無力的肌肉進行肌力訓練。關節活動受限及攣縮:常因久臥不動引起,如果接受適當的運動復健,則可降低他們的生理年齡,增加柔軟性及關節活動度。骨質疏鬆及骨折:骨密度在三十及四十歲達到巔峰,之後就開始遞減。加上老人步態不穩、視力退化、平衡不佳、反應也較慢,一旦跌倒易引起骨折,約有三分之一的老人曾經跌倒過。其中三%至五%導致骨折,九十%的骨折發生在髖關節、骨盆和前臂。跌倒之後最常見的後果就是因為害怕再次跌倒而不敢動了,導致「無力」與「孤立」,骨折後須進行長期的復健以回復肌力及降低疼痛,並做好保護以避免再次跌倒。慢性疼痛:骨骼肌肉疼痛是最常見的疼痛型式,約七十五%護理之家的病人有慢性疼痛的問題。評估老人疼痛問題時,要注意疼痛的來源或其他潛在的問題,例如:寂寞及心理因素。其他像重聽、癡呆和憂鬱症都可能影響資料的正確性。  造成老人疼痛常因脊椎的問題。超過八十二%的病人在五十至六十歲時會發生脊椎炎,而頸部椎間盤退化大部份發生在五至六頸椎間,其次才是六至七和四至五頸椎。腰椎狹窄在老年人也是滿常見的,典型的症狀是兩側腰痛及坐骨神經痛,會因站立或走路而加劇,坐下來或彎腰會比較舒服。  另外,王和誠醫師表示,至少有二十五%的老年人有肩痛的問題,而且多是因肩部軟組織受傷所引起。髖關節疼痛則多是因為關節炎、滑囊炎,或腰椎神經壓迫造成的。膝蓋疼痛主因關節炎和外傷造成。足痛可能是因為腳底脂肪墊萎縮、足部骨骼畸形,或鞋子不適合造成的肌腱炎及神經壓迫,以上這些問題須經詳細的診斷及接受專業的復健治療。中風:老年人中風後須長期復健才能增進日常生活功能及預防併發症,一些中風後常見的併發症包括皮膚褥瘡、肢體及軀幹無力、關節活動受限及攣縮、感覺異常及疼痛、中風後老年失智、憂鬱及心理問題。病人中風後的日常生活能力、動機、學習能力、家人支持均會影響病人復健目標及成效。心肺功能不佳:老年人常合併高血壓、心臟病、慢性阻塞性及限制性肺病等疾病,影響心肺功能,導致日常生活功能因喘、疲倦及無力感而受到影響,適當的心肺復健及運動可有效改善心肺功能。老年復健的評估及原則有以下幾點: 1、評估原始日常生活功能  2、評估家庭及社會支持  3、避免久臥不動  4、注意老人功能及動作的改變  5、注意譫妄、失智和憂鬱  6、評估學習動機及決定復健目標  7、復健運動宜注重功能性,運動訓練盡量簡化  8、鼓勵及訓練老人多參與家庭及社區活動  9、少用藥物,評估藥物對復健訓練的影響  10、注意各種功能喪失的交互影響 一般而言,年紀越大慢性疾病越多,日常生活限制也越大。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約三成須協助穿衣、轉位及上廁所;約八成須協助洗澡。而透過老人復健訓練治療,可有效增進日常生活獨立自主,讓老年生活更有尊嚴及生活品質。

骨頭要怎麼補?

骨頭要怎麼補?#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是指骨頭密度變鬆,內部骨質變為單薄,產生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在熬煮骨頭湯時,可以順便觀察一下,豬骨頭裡面會有一個個的小洞,人體也是一樣,當骨質流失時,這些孔隙也會隨之變大,那就是骨頭密度減少的現象。骨頭的密度變鬆後,如果受力不對,很容易就會骨折。老人家之所以很怕跌倒,多半是因為骨質疏鬆,一個不小心跌倒,就有可能摔斷大腿骨。骨質疏鬆主要是因為鈣質流失。身體的鈣主要存在骨頭和牙齒裡,我們可以把骨頭當作人體的「鈣質銀行」來看,如果鈣質不斷的流失,卻沒有補充回來,積欠太多的「骨質債」,就會造成骨質疏鬆。鈣質的補充,原則上在廿五歲之前補效果是最好的,像是我們所謂的「保骨本」,在廿五歲之後,身體的代謝和循環進入一個既定的生理模式,此時來補充鈣,遠不及廿五歲之前來得有效。除了年齡,鈣片的成分也會影響人體的吸收效果。有一份根據十五個研究結果的資料顯示,檸檬酸鈣的吸收效果比碳酸鈣多出了二十二%到二十七%。不過,檸檬酸鈣的價位會高一些。無論你是因為骨質疏鬆要補充鈣片,或是因為退化要補充葡萄糖胺,市面上的產品琳瑯滿目,在選擇之前,最好還是詢問專業的醫師,為你做正確的判斷,才會有好的療效。(本文擷取自「體態,決定你的健康」一書)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