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

疼痛讓你睡不好?!六招提昇睡眠品質

疼痛讓你睡不好?!六招提昇睡眠品質#失眠

疼痛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病患主訴。睡眠則是維持身體健康的生理現象。許多有疼痛的患者,經常會感到睡眠品質下降。同時因睡眠不足,也會進一步影響日間的功能,甚至加重疼痛的程度,造成惡性循環。對於許多慢性疼痛患者,如何獲得一夜好眠常常是相當困難。北醫附設醫院復健科兼睡眠中心醫師 - 康峻宏表示,臨床上對於評估慢性疼痛患者的睡眠時,包含詳細的疾病史、睡眠習慣、疼痛嚴重度、藥物使用 情形、心理評估、日間活動或是工作等。有時需安排進一步的睡眠檢查,排除其他可能的睡眠障礙。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睡眠障礙,如睡眠呼吸中止症、胃食道逆流等,也可能以疼痛的主訴表現。對於如何改善慢性疼痛患者的睡眠,康峻宏醫師說有下列幾種原則:1.調整原藥物使用的時機:對於某些關節炎的患者,經常會出現不活動後的僵硬感,甚至干擾夜間睡眠。若能適當藥物使用的時機(如將消炎藥改至晚餐後使用),常可以減輕關節僵硬疼痛對睡眠的干擾。2.選擇可以幫助睡眠的藥物:某些治療慢性疼痛的藥物,如三環抗憂鬱劑,或是抗癲癇劑,也有助眠效果,可以同時減輕疼痛及幫助睡眠。使用較長效的藥物,也可避免因睡中藥物濃度不足,而使得疼痛會干擾睡眠。3.適當運動:許多慢性疼痛患者都有活動量不足的問題,並可能會對身體健康及睡眠造成進一步影響。應請教醫師進行適當的有氧運動及肌力訓練,不但可以增加腦內啡濃度而改善疼痛,同時也能改善睡眠品質。另一方面適當的戶外活動,接受合適的日照刺激,也能增加睡眠約日節律穩定度。4.維持良好睡眠衛生:包括定時上床及起床、不在床上做與睡眠無關的活動、不使用酒精助眠、不過量攝取咖啡因提神等,儘量勿因疼痛而一直躺床休息,這個舉動會使得疼痛與床產生不正常的聯結,進而造成入睡時焦慮及失眠。5.維持社交活動:慢性疼痛患者常因症狀而減少社交活動,但退縮及孤獨感往往會加重憂鬱或焦慮的情形,這些情形都會對原有疼痛及睡眠會有進一步影響,適當參加家庭或是社交團體有助於改善此種情形。6.練習放鬆技巧:可以自我練習放鬆技巧或是呼吸運動,不但可以減輕焦慮,還可以改善疼痛及睡眠。康峻宏指出,睡眠是維持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而疼痛則是臨床最常見的問題。可想而知,若失眠及疼痛一起出現,是多麼惱人及痛苦的問題。雖然對於許多慢性疼痛患者,不一定能將疼痛完全解除,但減少疼痛對患者日常生活及情緒的干擾,是治療慢性疼痛最重要原則。透過藥物的調整及非藥物的治療,許多患者都能重拾自己的生活,活得更快樂!

過台灣生活,活英國時間─「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

過台灣生活,活英國時間─「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失眠

陳同學是某科技大學三年級的學生,從大三上學期開始常常缺課,或者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夢周公。到了傍晚以後他的精神越來越好,午夜十二點吃完宵夜,便開始上網到凌晨四、五點鐘,等待天空出現魚肚白才上床睡覺,一睡就過了中午才起床。              考試到了,陳同學勉強早起到學校應試,監考老師不斷提醒,仍然趕不走瞌睡蟲,成績更是直直落,終於落到被「三二」退學的地步。老師與家長會談之後,發覺兩方的意見大不相同。老師認為陳同學得了嗜睡症,老是在學校打瞌睡,父母卻認為他得了失眠症,晚上要他早點睡卻睡不著。                                            於是陳同學被帶到神經科睡眠障礙特別門診求診,經過夜間睡眠多項生理檢查和白日多次入睡檢查之後,發覺學校和家庭兩方的猜測都不太正確。於是陳同學被安排到睡眠醫學中心接受了生物節律測定的特別檢查,睡眠技師在他身上安裝輕便的攜帶型感應器,包含腕動儀,用以偵測動靜狀態;中心體溫感應線,用以偵測耳溫變化;心電圖,用以偵測心律變異。                                       陳同學必須配戴這些感應器72小時,然後返回睡眠中心,由技師將所有記錄到的生理訊號下載到電腦裡,經由生物節率計算軟體進行分析和判讀。才發現原來陳同學罹患的是「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也就是說他腦子裡面的生理時鐘比台灣的時間慢了八個小時,等於是他雖然生活在台灣,體內運行的卻是英國時間。           醫生對他半開玩笑說:「你請父母送你到英國唸書,問題不就解決了!」陳同學在睡眠中心接受為期一個月的「模擬太陽光照治療」,每天不管多晚起床,都到醫院接受30分鐘10000燭光的光照。他能越來越早起,光照的時間也不斷提前。加上陳同學遵照醫生的指示,確實做好睡眠衛生,三個月之後,陳同學已經能夠回復正常的生活作息,雖然換了一家學校就讀,成績仍在持續進步中。「睡眠相位後遺症候群」為好發於年輕人的生物節律障礙,其好發率大約是百分之十至十五。主要的臨床症狀是嚴重晚睡晚起的作息型態,如果發生於學生或上班族,晚上想要早點睡卻睡不著,白天想要早點起卻起不來,上課和上班的時候無精打采,容易打瞌睡,影響學業或工作效力。                         如果讓病患能夠依照自己想要的方式上床睡覺和醒來,通常凌晨兩點以後才上床睡覺,接近中午或中午過後才會醒來,但是整個睡眠的過程是正常的。這樣的病人必要時必須接受睡眠中心的全夜睡眠多項生理檢查、白日多次入睡時間測定、腕動儀和生物節律測定,配合病人或家人記錄的睡眠日記才可以診斷。治療上包括睡眠衛生的教導、模擬太陽光照治療和生物時鐘療法,才可以徹底改變病人的作息型態。                                                          更重要的是當病人好不容易回歸到生活正軌時,千萬避免再任意改變作息習慣,宛如鬧鐘要做好「定時」,才不致於誤事。高醫神經科睡眠中心剛剛通過全國睡眠中心評鑑,為南台灣首批且目前唯一通過之醫院,希望藉此提供睡眠障礙病患更優質的服務。延伸閱讀 》睡美人睡王子

看清妳的男人-優雅說byebye

看清妳的男人-優雅說byebye#失眠

愛情原本就是一個人的人格思想觀念總和的倒影, 自私自我的人在情愛裡也是自私自我的, 善良慷慨的在情愛裡也是善良慷慨。然而在追求階段,為了博取女生歡心,自私自我的人,也會跟善良慷慨的人一樣表現大方奉獻,理論上自私自我的人的付出,是希望得到回報的投資;善良慷慨的人則不求回報。但是,在追求過程中,女生實際上很難分辨何者為何,通常是要到了女生想分手的時候才能,確定是哪一類。上述的例子只是想說明:愛是整個人格思想的反射,並沒有獨立於外,什麼樣的人就會在愛情裡表現什麼,再來是在追求過程中,為了達到目標,人會隱藏缺點,事實上也有難以看清的地方,作為被動一方的女生只有多提升自己的見識、多培養自己的境界。或許可以見微知著,窺知底細。在追求中被拒絕的男生都會難受不快,然而接下來就會有幾種不同的反應類型: 第一型:默默忍受失落,還謝謝對方,就此消失 (失蹤型)。第二型:忍受失落,還表示可以當個朋友 但很少打擾女生 (守護型)。第三型:忍受失落,希望當個朋友,但沒改變聯絡頻率 (機會型)。第四型:繼續追求,死纏爛打 (強攻型)。第五型:否認追求,反說女生想太多反應過度 (奸詐型)。第六型: 崩潰自殺 (雞蛋型)。第七型:苦肉計 (可憐型)。第八型:要求返還禮物金錢 (討債型) 。第九型:老羞成怒,辱罵女生四處詆毀 (翻臉型)。第十型:怒氣爆發,暴力攻擊女生,甚至奪命 (殺手型) 。固然有些男人在追求過程中,可以看得出來哪一型,但是處理挫折的EQ如何,還是很難預知!所以一般專家都提出下列建議:拒絕或分手時不要單獨相處,能用電話取代就用電話。拒絕或提出分手後一段時間內最好不要聯絡或見面。拒絕或分手的理由盡量不要傷害自尊或惹怒對方。如果發覺對方有暴力傾向,走避親友家。拒絕寧早不要拖,表達要清楚不要模糊。決定後就不心軟,不要產生過度贖罪心理,甚至不分情況答應對方要求,而忘記提防意外。對妳好的人,不一定是好人,女孩要培養看人的能耐才能避免傷害!

考季健康大補帖 幫大腦營養充電

考季健康大補帖 幫大腦營養充電#失眠

每年四月到七月是一連串的考試季節,有國、高中學測、推甄以及各類升學考試等等,學生、家長、老師都希望考生有優異成績能考上理想中的學校、科系,回想起自己一生中所經歷的大、小考試,仍心有餘悸。要能在重要考試中過關斬將,除了對所準備的考試科目要具備提綱挈領的理解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透過記憶力將所學無誤的記誦,以應付各類題型之所需。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超強的記憶力,最好能過目不忘,這樣就不必一直反覆去背誦了,但事與願違,大部分的人記性是普通的,坊間有許多教增強記憶力的書籍可參考,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 - 杜旻峯醫師在此提供一些實用知識:1.營養均衡不偏食:營養完整才能讓大腦發揮更大的功能,大腦血流量佔人體的15%,大量用腦的情況下會消耗許多能量,因此需要補充更多的營養。2.飲食定時且定量:吃不夠則營養不足,無法使大腦充分發揮功能;吃太飽則使血液大部分集中在腸胃道,相對之下使腦部血流減少,因此注意力不集中。3.睡眠充足不熬夜:有些學生為了考試而減少或犧牲睡眠,偶一為之還可以,若經常如此,則容易上課無法專心或打瞌睡,且記憶力變差,反而得不償失。4.適當運動增戰力:許多學生為準備功課而犧牲運動,認為運動是浪費時間的,其實人的專注時間並不長,當專注力下降時不妨起來走動一下,讓大腦稍微休息,並活動筋骨促進血液循環,使大腦再充電以儲備戰力。5.請教師友求確義:獨學無友易孤陋寡聞,不要一直埋頭苦念,遇到問題就要請教老師或同學,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只有少數人是每一科都很優秀的;如果同學向你請教,則不應吝於分享,如此雙方都可獲益,所謂教學相長,佛家講「法佈施得聰明智慧」。6.平常心面對考試:情緒的調理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面對大考時,尋找可使自己心情保持平靜的方法,如靜坐、深呼吸、作伸展操等,或與父母、師友談心,讓自己把實力正常的表現出來。杜旻峯醫師表示,自古有科舉制度以來,中國人就開始有面對考試,經古代中醫師的研究,發現有些中藥材有補腦、增強記憶力的功效,如天麻、蓮子、遠志、菖蒲、龍眼肉、百合、石斛、人參、茯苓等,如果想透過中藥材來改善記憶力,最好尋求合格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來辨證調理,才能發揮應有的效果。

認識猝睡症(Narcolepsy)

認識猝睡症(Narcolepsy)#失眠

猝睡症為一種過度嗜睡的罕見神經疾病,主要的原因出在中樞神經對睡眠和清醒的控制出了問題,清醒的時候腦部和身體常突然出現睡眠與做夢 ( 或稱之為快速動眼期 ) 相關的生理反應,其作用機轉至今仍然不能被徹底了解。猝睡症除了有過度的睡意以外,它還常合併猝倒、睡眠麻痺以及將入睡之幻覺等症狀,夜間睡眠亦常出現無法持續的情況。猝睡症的盛行率在台灣並沒有被正式統計過,而在北美和歐洲約一萬個人有五個人患有這種病,日本人的盛行率更高,統計約一萬個人約有十六個人患有猝睡症。雖然猝睡症是一種相當少見的疾病,但它對個人生活的影響是很嚴重的,如果沒有被察覺並加以適當處理,則會影響正常生活,並導致學習與工作能力受影響。近來醫學科技以及藥物作用之研究上的進步可幫助醫師來診斷及治療這種疾病,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根治猝睡症的方法。雖然如此,大部份有這種障礙的人,如果能得到適當的調適與治療,幾乎都可以過正常的生活,在學習與工作上亦可有不錯的表現。過度的睡意 (excessive sleepiness)過度的睡意是猝睡症的主要症狀,患者容易時常感到疲勞與嗜睡,常常於應該清醒時想睡,這種嗜睡現象和前一天晚上有無充份的睡眠並沒有絕對的關係。猝睡症患者即使身在有危險的時候也會打瞌睡,該集中注意力時變得矇矓困惑、感覺昏昏欲睡,甚至常常突然睡著(sleep attack)。雖然猝睡症的病人在白天的時候很容易打瞌睡,但是一次瞌睡的時間多半約十分鐘到二十分鐘就夠了,一般不超過一個小時,然而在兩到三個小時之後,他們又開始想睡覺。猝睡症的病人一開始有睡意的時候可以盡量保持清醒,但是終究忍耐不住而睡著,甚至在危險狀況之下。猝倒 (cataplexy)猝倒的發作是突然且短暫的喪失肌肉張力,約六至七成猝睡症患者常常有此表現,可能在嗜睡現象出現幾個月或幾年之後出現。猝倒有的是輕微的,例如垂頭、眼瞼或下巴下墜、口齒不清或輕微感到無力等等;有時是比較嚴重的,例如身體完全無力造成跌倒。一般而言患者呼吸肌肉不會受到影響,不會有呼吸困難的問題,因此少有生命危險。猝倒通常由強烈的情緒來引發,例如大笑、忿怒、或受到驚嚇,尤其是特別興奮時。有時候患者會在猝倒發作之後睡著,而被誤以為是癲癇發作。猝倒的發作是很短暫的,由幾秒鐘到幾分鐘的時間,患者很快就能完全恢復。在猝倒發作的時候,病人是清醒的,所以也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將睡未睡之幻覺 (hypnagogic hallucination)將睡未睡之幻覺是發生在即將入睡的人身上,有鮮明夢境般的經驗。這些幻覺可以包括奇怪的影像或聲音,甚至觸覺、移動的感覺,常常使病患覺得很害怕。因為患者雖有幾分清醒,但仍無法掌握現實狀況,常被誤認為是精神疾病的幻覺或妄想。睡眠麻痺 (sleep paralysis)猝睡症的患者較一般人常出現睡眠麻痺症狀,這是發生在剛入睡時或剛醒來時,意識已清醒但無法控制全身肌肉而無力的現象,俗稱為鬼壓床。患者或多或少對周遭環境仍有知覺,但是無法移動或說話。睡眠麻痺持續的時間很短,一到數分鐘之間便可以恢復。睡眠麻痺也是一種相當可怕的經驗,往往伴隨將睡未睡之幻覺,尤其是頭幾次經歷的時候更讓人驚嚇。被切割的夜間睡眠 (sleep fragmentation)猝睡症病人在白天有維持清醒的困難,而在夜間也很難維持穩定的睡眠狀態。患者往往晚上在上床時翻來覆去,無法入眠,即使睡著了也睡不熟,時常醒過來,且可能合併作惡夢或腳部抽動的情形。這些症狀都會影響睡眠的品質,更進一步使得白天嗜睡的問題更加惡化。其他症狀猝睡症患者的其他症狀還可能包括有複視、注意力渙散、以及喪失記憶等等。假如兒童有這種障礙,常常無法跟上他們的朋友及學校的功課;成人則無法完成工作上及家庭上正常的義務。有些猝睡症患者也常會有暈眩、頭痛、打鼾、體重增加及性生活問題等抱怨,即使這些症狀並不是因為猝睡症所引起。猝睡症的原因猝睡症是一種神經疾患,而不是因為精神或心理問題所引起的。雖然目前還不知道引起猝睡症的真正機轉,猝睡症似乎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對於控制睡眠與清醒的障礙。一個人在正常睡眠做夢的階段,即所謂快速動眼期,也會有失去肌肉張力的生理現象。然而有猝睡症者,這些症狀(失去肌肉張力及做夢經驗)會在不適當時刻發生。最近的研究發現,猝睡症與兩種腦內的化學傳導物質減少有關,大多數的猝睡症患者也都帶有一種特別的人類白血球表面抗原。有些研究人員認為某些基因,合併環境上的其他因子,都可能會引起這種障礙。猝睡症有時會是家族性的,但也是有許多猝睡症患者的家屬並沒有這種障礙。如果你有猝睡症,小孩會有猝睡症的機率大約是1-2%,而猝睡症患者的一等血親,有比常人高達二十倍到四十倍的可能性罹患這種疾病。猝睡症的病程猝睡症一般在三十歲以前發病,最常發生於青少年期。最早出現的症狀通常是白天過度的睡意,而最典型的猝倒現象可能同時出現,也可能延遲一年到三十年之久才出現。猝倒、將睡未睡之幻覺以及睡眠麻痺這三種症狀,往往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減輕。然而,白天過度的睡意似乎會持續到老。雖然白天過度的睡意也隨著年齡的增加有一點改善,這似乎只是因為病患逐漸學會去適應這種想睡的感覺而已。有些猝睡症的患者,白天過度的睡意甚至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嚴重,這可能是因為猝睡症的病人比正常人更容易罹患睡眠期陣發性下肢抽動症,或者睡眠呼吸中止症嚴重度增加的緣故。猝睡症的影響白天過度的睡意及猝倒可能導致意外災害,尤其是在家中使用危險工具,或在工作場合使用器械,或是於開車的時候最為危險。白天過度的睡意也可能導致社交障礙,並造成失業或婚姻問題。特別是青少年學生,可能會有嚴重的學習障礙,以致影響升學。(作者 / 高雄長庚醫院-蘇茂昌、蘇承珊 醫師)延伸閱讀:如何治療猝睡症焦點企劃 》睡美人睡王子

簡單寶特瓶運動 解決肩頸疼痛毛病

簡單寶特瓶運動 解決肩頸疼痛毛病#失眠

現代民眾的普遍都有嚴重的肩頸痛痛的毛病。事實上,大多數這類的肩頸疼痛與其說是病,倒不如說是現代人的緊張生活、長期的姿勢不良、焦慮、失眠與缺乏規律運動而導致的後遺症。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神經內科 劉議謙醫師指出,解決方法如果僅局限於吃吃止痛藥、貼貼藥布,而沒有真正找出問題的癥結則大多數無法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以下劉議謙醫師就幾類常見的肩頸疼痛依其症狀與解決方案加以說明。一、肩頸背肌筋膜症候群:此類患者多從事需長時間低頭看文案或電腦的白領階級,有時候也發生在牙醫師或外科醫師,仔細詢問病史常會發現症狀發生時間常常長達數年之久。理學檢查常會發現肩頸有多個壓痛點與不正常收縮的肌肉「團」。來看病的原因可能是俗稱「落枕」的急性肌腱炎,甚至是因此導致的失眠或憂鬱症,此病的致病原因在於由於肌肉、肌筋膜與其中微小的神經與血管長期損傷與不正常收縮而造成的緊繃、僵硬、沈重與隨之而來的酸痛難耐與壓力沈重。解決方案依程度而各異,劉醫師說,症狀輕微者做簡單復健三式(包含不定時抬頭目視遠方一分鐘、雙手各拿一瓶裝滿水的250c.c.寶特瓶由下往上平舉每次持續至少5分鐘,一天至少一到兩次、與開始進行規律的有氧運動如太極拳、氣功等),復健三式的目的在於強化肩頸的其他肌肉如斜方肌、提肩胛肌與其他小肌肉,讓他們也可以一起負擔本來過勞肌肉的重擔。症狀嚴重者(如少數因此影響睡眠與工作的患者),則應該考慮局部注射藥物、口服肌肉鬆弛劑與特別設計的復健操。當然,此時就應該讓專業的醫師介入才不至於讓肩頸疼痛變成一直不斷的惡性循環(疼痛→失眠、心情差、工作不順心→更為疼痛→更不易入睡…)。二、神經根病變症候群:這類患者因工作常須搬運重物(如廚師、搬家工人等)、或近來才開始從事一些平常沒在做的運動(如登山、腳踏車、攀岩或高爾夫球等),症狀是肩頸的疼痛與伴隨手指的麻木,做轉頭或頸部用力時手指有被電到的感覺,嚴重時甚至會造成手的無力症狀。少數患者就是因為無力症狀造成衣物、碗筷不自覺掉落才來就醫。病因在於頸椎的神經根受到突出的椎間盤、腫瘤、或其他的病理因素壓迫而導致症狀。劉醫師表示,此類神經根病變必須經由臨床神經學檢查、神經傳導/肌電圖甚至核磁共振等仔細定位後再決定下一步該怎麼治療。少數嚴重患者甚至需要手術治療,大多數的人需要牽引復健與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才能有初步的成效。三、緊縮性頭痛:有些患者的肩頸疼痛又伴隨了後腦及兩側太陽穴的緊繃性頭痛,發作時間與運動或工作都無關,也不會有手麻、無力等症狀。嚴重的時候甚至天天都會發作,少數病人甚至有藥物成癮的現象(例如天天喝感冒藥水或成藥)。這一類患者的治療反而是要以頭痛為主,復健操或局部注射都較難有好的效果。四、其他危險的毛病:突發性的頸部疼痛伴隨複視、失聰、顏面神經麻痺、手腳無力等症狀可能頸動脈或椎動脈剝離的相關症狀。年紀較大的長輩除了肩頸疼痛外伴隨眩暈、猝倒、站立不穩、視力障礙等症狀可能是由於椎動脈循環不足而導致,治療與前述疾病差異甚大。肩頸疼痛是現代人眾多的文明病之一,與現代緊張的生活脫離不了關係,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警訊,提醒您該好好注意自己的身體。最後,劉議謙醫師提醒,肩頸疼痛有可能是慢性的筋膜症候群也可能是急性、具危險性的動脈剝離,如果您的症狀真的讓您相當難受,可能還是要去找個神經內科醫師好好看一下。

健康邁大步 民眾響應登高計時賽

健康邁大步 民眾響應登高計時賽#失眠

聖馬爾定醫院停車場是嘉義地區唯一大型立體停車場,院方連續四年舉行登高計時賽,許多熱愛運動的員工紛紛報名挑戰;歷年最佳成績從一樓爬到十三樓,僅花了三分鐘多一些,員工笑說,比搭電梯還快,建議趕打卡的上班族,下次不妨爬爬樓梯,健身又有效率。聖馬爾定醫院致力推行員工健康體適能,鼓勵員工持續保持運動的好習慣,連年舉行登高計時賽,今年特別縮短賽程由6樓起跑,藉此降低運動負荷,吸引平日不運動的人都能踴躍響應,其中連續四屆都參賽者也佔8成以上。不少早起到院的民眾見狀,紛紛效法,捨電梯不搭,改成走路或爬樓梯,共同響應運動健身。資訊科工程師黃信傑腳程最快,僅花了123秒奪得A組冠軍;B組則是由工務組卓坤池先馳得點,小兒科醫師林文賢年年不缺席,今年也不負眾望拿第二名;C組部分,胸腔科醫師戴孟平與心臟科醫師宋茂林雙雙擠進前三強,所花時間也都少於140秒內,競爭相當激烈。聖馬爾定醫院院長陳美惠說:「有健康的員工,就有健康的醫院,才更有能力好好的守護民眾的健康」。為此,院方致力推行員工健康體適能,鼓勵員工成立包含登山社、有氧舞蹈社、桌球社等多元健康社團,從事有益身心的活動。

追求健康、輕鬆健走 SHOW出好身材

追求健康、輕鬆健走 SHOW出好身材#失眠

為建立市民良好運動風氣,臺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在新生公園、榮星公園、朱崙公園及中正國小等鄰里公園舉辦社區健走活動,免費提供教練指導、身體評估和運動計畫,讓您輕鬆健走,SHOW出好身材。依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民國96年針對臺灣地區18歲以上國人進行「健康行為危險因子監測調查」結果顯示,過去兩個禮拜有做運動的民眾占51.5%,沒有運動習慣者占48.5%,顯示國人參與運動的比例仍顯不足。大家都知道運動可改善體能、促進健康、預防慢性或退化性疾病的發生。但運動的次數(頻率)、時間、強度都會影響改善體能效果,而「健走」運動,具節律性,可持久進行且又易於自我控制的全身性運動。依97年度參與臺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健走隊350位學員統計資料,每人每週平均健走次數約1.6次,健走平均時間約30分鐘,在體重方面平均減少1公斤,腰圍平均減少1.5公分,臀圍平均減少1.1公分。其中一位新生公園隊74歲患有10多年糖尿病韓女士成果卓越,持續3個月由原本的68公斤瘦到62公斤,腰圍還因此減了6公分。另外榮星公園隊一對夫妻檔參與過程瘦了4、5公斤,更為兩人情感加溫。容笑英主任表示透過團體成員相互鼓勵與支持,培養規律運動成功率將大大提升。    歡迎有心追求健康的人,跟隨我們的腳步,加入充滿活力的健走行列,詳情請洽本中心健走教室,請洽電話(02)25014616轉775 周小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