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

就是睡不著!虛火旺靠這招改善

就是睡不著!虛火旺靠這招改善#失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五臟六腑中,當心臟的功能不正常時,精神無法安定,難以入眠或燥熱睡不著。多攝取具放鬆效果、可增強心臟機能的食材,可幫助夜晚入眠。尤其7∼9月天氣炎熱,更容易出現這種症狀,必須多加留意。49歲的家康任職於某賣場,體型中等,平時也無過敏或其他慢性疾病,炎炎夏日裡常常感到心煩失眠,就算白天工作得很疲倦,仍然無法入睡,常常得起床上廁所,但小便卻不多,舌尖偏紅。這是典型的虛性亢奮,中醫有個名詞叫「虛火旺」,身體勞累就需要休息,但精神上若持續亢奮,就會難以入眠,導致隔日的工作受到影響。睡眠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也是本能,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生活步調加快,使得現代文明病,如憂鬱症等接踵而來,白天煩惱太多,晚上當然就睡不著覺。一般沒有失眠困擾的人,大約在就寢後半小時之內可以入睡。中醫稱失眠為「不寐」、「不得眠」或「著不得臥」。大致可分為下列4種程度:1) 輕度失眠/超過半小時、在1個小時內入睡者。2) 中度失眠/躺在床上超過1小時仍無法入睡者。3) 重度失眠/心思煩擾、多夢,需要2小時以上才能入睡者。4) 嚴重失眠/伴有心悸、健忘,且睡時容易驚醒、一旦醒來即輾轉反側,久久無法再入睡者。睡眠問題可能是咽喉肌肉較無力睡眠障礙,除了虛火問題外,也可能是咽喉肌肉無力所致。有些中壯年人、因體型較胖缺乏運動,或是咽喉肌肉較無力,導致平躺時容易出現呼吸道塌陷、阻塞,這在醫學上稱為「睡眠呼吸中止症」,必須至西醫檢查,使用正壓呼吸器(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簡稱CPAP)或是手術治療,以改善症狀。而在中醫的理論上,這種患者屬於「氣虛痰濕」體質,平時缺乏運動導致氣虛,肌肉層周圍太多脂肪組織,收縮無力容易癱軟。積極運動、改正飲食作息才是王道,否則容易使慢性病、三高的症狀惡化。(本文摘自/寶中醫的易筋操/大是文化)

口臭是肺出了毛病?去味還可以這樣吃

口臭是肺出了毛病?去味還可以這樣吃#失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身體中的氣、血、水的循環停滯,就會造成口臭、體臭。痰飲型、氣滯型、血瘀型體質者特別容易遇到此類窘境,可先由暢通氣血著手,並多攝取能使口氣芳香或具排毒效果的食材。抽菸、常熬夜 31歲​男出現口臭問題31歲的德奕是某房屋公司的房仲,每天賣命工作。但近日家人、客戶常常詢問他最近口中氣味有點重,是否身體不適,德奕害怕嚇跑客戶,深感困擾而上門求診。門診過程中,我詢問了他的個人病史,發現德奕有抽菸習慣,每日至少半包以上,加上常熬夜加班,或跑遍各區帶著客戶看屋,休息不足,久而久之口中會出現許多困擾的異味。若已看過牙醫,口中仍有異味,建議多吃添加茶葉碎的清香拌飯,可去除腸胃道的濁氣,讓口中的腐味一掃而空,清爽宜人。以茶入藥去胃 再以藥物治療趕走口臭金元4大醫家之一的張從正,曾在著作《儒門事親》裡提到一個故事:趨平這個地方有位尚先生,20幾歲,患有口臭的疾病,臭到跟髒汙的廁所沒兩樣,就連親朋好友都不肯跟他說話。張大夫診察之後,認為尚先生的肺出了毛病,由於未曾接受治療而產生腥氣,加上火氣大,久而久之這些味道從嘴巴冒出來,變成口臭。後來張大夫先以茶入藥,去了七分的味道,再以其他藥物治療,替尚先生治好了口臭毛病。茶對自律神經失調患者會造成失眠茶中含有多酚類化合物,茶湯中的苦澀味道,即來源於這種物質。多酚類化合物具收斂性,有解毒的作用,也是緩解便祕的主要物質。此外,該物質還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可清除生物體內的超氧自由基(superoxide);更重要的是,茶多酚還有抗發炎、驅蟲、降血壓等作用,可說是好處多多。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茶可以提神醒腦、解油膩、解酒,但內含的茶鹼容易使心跳加速、引起心悸毛病,對於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更會造成失眠問題。凡是有以上症狀的患者,應減少茶飲量。(本文摘自/寶中醫的易筋操/大是文化)

痠痛治不好?你可能罹患「孤獨病」

痠痛治不好?你可能罹患「孤獨病」#失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0歲李小姐有慢性頭痛,肩、背和腰的肌肉痠痛也長年困擾著她。加上緊張的婆媳關係和工作壓力讓她的疼痛更加惡化,甚至讓他在買菜時舉步維艱,而無法長時間工作也造成主管、同事的不諒解。沒想到做了許多檢查報告結果竟然都顯示正常,也找不出病因,甚至在治療後症狀仍沒有改善空間。疲勞、睡眠障礙、頭痛是常見症狀高醫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洪志憲表示,李小姐的症狀是典型的纖維肌痛症(fibromyalgia)。特徵是長期的廣泛型肌肉痠痛,可能與中樞神經疼痛訊號調控失常相關,疲勞和睡眠障礙是常見症狀,另外也常有頭痛、腸躁症或是顳顎關節痛情形。纖維肌痛症的表現相當多樣化(heterogenous),除了全身性慢性肌肉疼痛外,病人也可能出現憂鬱,頭痛,疲勞,或是睡眠障礙,因此一開始就得到正確的診斷並不容易。根據國外的統計,病患從發病到確立診斷平均需要花上5年時間,而每一個病人平均需看3-4次門診才能確立纖維肌痛症的診斷。抽血及影像學檢查看不出原因洪志憲醫師表示,雖然病患飽受疼痛之苦,但抽血及影像學檢查卻可能會顯示完全正常。纖維肌痛症好發於青壯年,這類疼痛不像外傷有傷口,容易讓患者感受到孤獨無助。認識並了解纖維肌痛症是改善疼痛及生活品質的第一步。經由專科醫師診察,並排除其它疾病後,適當的藥物輔以心理及復健治療可有效減輕疼痛。規律的生活和適當的運動也有助改善病人的症狀。唯有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加上社會大眾對纖維肌痛症更多的了解,才可以改善病患的生理及心理上的困境,早日擺脫纖維肌痛症所造成的困擾。

老是頭暈睡不著 原來頸椎骨刺藏10年

老是頭暈睡不著 原來頸椎骨刺藏10年#失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4歲蔡女士間歇性頸部疼痛10多年,後因照顧生病的母親、加上家事繁多又開始出現頸部、頭部疼痛,甚至嚴重的睡眠障礙,後來還陸續出現左上肢麻木感、食慾變差、胸悶等症狀,遍尋醫師卻都找不出病因。打羽球用力殺球引起頸部疼痛蔡女士表示,10多年前打羽球時用力殺球引起頸部劇烈疼痛,到神經外科門診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頸椎第五、六及六、七節椎間盤突出合併狹窄症。接受了顯微椎間盤切除及人工關節手術後,復原迅速,手術前的症狀幾乎都不見了,生活品質也獲得良好的改善。佳里奇美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林思維表示,臨床上部分頭痛、頭暈的病人,腦部經檢查仍找不出病因所在,最後才發現原來是頸部問題引起。在醫學上有個名稱為「頸因性頭痛」,即頭痛的源頭來自頸部。常時間頸部姿勢不良,造成頸部肌肉過於緊繃痙攣,甚至一些乳酸物質的堆積都會引起頸部疼痛。頸部疾病也可能延長到肩胛骨內側林思維醫師表示,當然也要謹慎小心是否是椎間盤突出、脊椎退化等狹窄問題,刺激或壓迫神經導致。還有部分原因是因為血管(例如椎動脈或是頸部周圍的血管等)因為直接刺激、壓迫,或是控制血管收縮放鬆的自主神經系統受到刺激、壓迫,影響血液循環而引起頭痛頭暈等症狀。頸椎疾病常常會引起肩頸酸痛,有些延伸至肩胛骨內側,長久下來造成肩頸到胸前肌肉緊繃,有胸悶的感覺,有時誤以為心肺疾病引起。一般上,頸部神經壓迫大多會合併上肢麻或痛,嚴重時甚至會無力,脊髓壓迫更可能同時影響到下肢及癱瘓。 

睡眠不足、入睡多夢者 自殺率提高!

睡眠不足、入睡多夢者 自殺率提高!#失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北一女新生跳樓事件引起關注,再度點出憂鬱是誘發情緒不穩導致自殺案頻傳的禍首。憂鬱症的9大症狀中,「睡眠問題」是最容易被察覺的。史丹佛大學研究指出,睡眠不足、入睡時多惡夢者,未來幾周產生自殺的想法頻率會提高。失眠、多夢的受測者能預測更高的自殺行為史丹佛大學以50位年齡18至23歲,過去或近期曾有自殺意念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一星期的睡眠監控,發現學生就寢及起床時間的變異量對於心理健康而言是特別重要的警訊。出現較多失眠和做惡夢問題的學生,能預測更多的自殺行為。18歲以上成年人口有30%出現睡眠問題全國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任、台大醫學院精神科名譽教授李明濱表示,在重大壓力或嚴重困擾下,會產生絕望、衝動感,這些情緒與失眠都有極大關聯。 台灣18歲以上成年人口30%出現睡眠問題,一般民眾多自行服用安眠藥。李明濱教授建議,民眾當失眠已對身心造成影響,應就地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輔以行為治療及放鬆治療。睡眠問題的可預測性為自殺防治提供助力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相對於其他心理疾病,睡眠問題並沒有被汙名化,大部分的人不避諱公開討論,但它的易觀察及可預測性,為自殺防治的一大助力。家長可藉由觀察孩子睡眠發現待改善的心理狀態睡眠問題及自殺意念為憂鬱症患者常見的症狀,從過去的研究顯示,15%的憂鬱症患者因自殺而身亡,建議師長可每天關心孩子的睡眠狀況,藉由孩子從睡眠的多寡、規律的情形,瞭解他的問題並協助解決,她也提醒家長,當發現孩子有睡眠問題,影響生活作息或是食慾甚至是學習時,可積極與孩子討論改善的方法,不要忽略睡眠警訊及產生的心理相關影響。

情緒勒索想自殺 失眠是警訊!

情緒勒索想自殺 失眠是警訊!#失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壓力大到晚上老是失眠、早上工作老是感到焦慮,有時甚至嚴重到想自殺,當心這些徵兆是警訊!一位32歲的女性空服員,10多年來長期受失眠困擾,加上與家人關係緊繃,曾有過自殺念頭。接受臨床心理師治療一段時間後,不但取消自殺念頭,也逐漸遠離安眠藥的依賴。精神失常 70%患者有失眠症狀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精神科臨床心理師白世安表示,在他輔導的個案中,約有70%患者受失眠所苦,這名患者在當學生時就有不愉快的經驗,讓她在20多歲就必須靠安眠藥才能入眠。當上空服員後只要一上飛機就焦慮不安,睡眠品質更加惡化,加上與家人關係不親密,情緒近乎崩潰,到醫院精神科看診,給她藥物治療外,建議她接受臨床心理治療。白世安臨床心理師表示,這是一個很特殊的個案,心理和生理的因素交互影響,就像難於鬆開的繩結,緊緊交纏著患者的身心。經心理師教導腹式呼吸、漸進式肌肉放鬆訓練、想像式放鬆訓練、冥想感覺訓練等,才讓她從專注、放鬆、轉念、靜心到解放自己身心,循序漸進到加強自我訓練。結束療程後兩個月後,不但睡眠品質改善,心理狀態也輕鬆多了。失眠焦慮伴隨工作壓力、失業問題最多白世安心理師發現,在失眠和焦慮的患者中,常伴隨有工作壓力、失業、親子關係不良等問題最多。有失眠和焦慮的民眾最好即早尋求精神科醫師診療,除了藥物治療外,醫師會做最好的評估,接受臨床心理治療是讓患者藉由種種自我訓練和認知,看見內心深處的自己,跳脫情緒勒索的陰影,在治療過程中將獲得雙重效果。

吃藥混搭 九旬翁竟急性腦中風!

吃藥混搭 九旬翁竟急性腦中風!#失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92歲退休廠長過去有高血壓、失眠及攝護腺肥大症狀,平常身體硬朗活動自如,今年六月突然變得迷迷糊糊、四肢乏力且無法講話,到附近醫學中心就診,但是抽血及頭部電腦斷層沒有異樣,就被轉診到神經內科門診。吃完感冒藥有吃攝護腺用藥才致急症經家人仔細尋找病人近日吃的所有藥物,結果發現,病人近日有感冒,所以吃了一些自行在藥房購買的成藥,吃完感冒藥後,變成解尿困難,又自己增加攝護腺用藥,所以造成頭暈及步態不穏及急性失語症。北市聯醫林森中醫昆明院區神經內科主任林志遠表示,病人可能因為有感冒,吃了一些抗組織胺類的用藥,造成膀胱排尿無力,合併原本的攝護腺肥大,造成急性尿滯留,進而自行增加讓平滑肌放鬆的攝護腺肥大用藥。因為感冒胃口不好和急降血壓,造成血壓過低,最後不僅造成頭暈,也導致皮質末端循環不良的失語性腦中風。暫停藥物攝取 增加飲水量經檢查後,病人確實有大腦血管狹窄,又因上述串連性不適當用藥,造成大腦皮質末端灌流不足,最後造成腦中風及急性失語症。經病情分析,囑咐家屬暫停感冒藥、減少高血壓及攝護腺肥大用藥,讓血壓稍為升高,並依體重計算及增加飲水。治療後3天,病人就恢復原本說話及行動能力,自行到診間回診。林志遠醫師建議,民眾應多與醫師討論及了解自己的用藥,以增進自己及家人的用藥安全。 

吃肉「劈腿」恐致病?簡單4大原則要遵守!

吃肉「劈腿」恐致病?簡單4大原則要遵守!#失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提到自然律例飲食方法,不少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是長年茹素嗎?」其實上天造人,原本就給予人類雜食的特性,因此回歸到自然律例的飲食方法當然也是雜食,並非長年茹素,也非長年茹葷。只是,肉類該怎麼吃呢?該什麼時候吃呢?吃肉時也應順應氣溫依據自然律例,動物適合生長的氣候和環境不同,所含的肉類屬性和油脂成分也不同,因此人類適合吃肉時也應順應「什麼氣溫吃什麼肉」的原則,依照動物適合生長的氣溫為依據,才能從不同屬性的動物當中補充適合當地氣溫的油脂。一般來說,氣溫攝氏25度以下可以吃豬肉,氣溫攝氏20度以下可以吃牛肉,氣溫攝氏10度以下可以吃羊肉。可能有人又要提出疑問,「這些肉類不是一年四季都在臺灣出產?尤其是豬肉,除了宰豬市場公休,否則哪一天買不到豬肉?豬隻在大熱天不也繼續大量繁衍嗎?」沒錯,豬隻在臺灣確實不分四季都在大量生產。但是為了促熟或是對抗越來越多的疾病,豬隻被注射抗生素或藥物等駭人聽聞的消息並非前所未聞。人為技術也許可以違反時序,創造出自然法則以外的繁衍,但智者如何選擇,應該不需多言。高緯度地區常吃牛 再以牛隻為例,依照生長分布的地區來看,肉牛多生長在緯度較高且較乾燥的寒帶區域,因為當地氣候和環境適合牛隻生長,所以當地人們也適合吃點牛肉來攝取養分和幫助禦寒。雖然臺灣本地也產牛,但是最適合生長的是水牛而不是肉牛。用來食用的黃牛因為怕雨怕濕,所以在照顧和飼養上都比較困難,在初始的自然律例當中,就更不適合在臺灣生長,因此自然也不適合這塊土地的人吃。至於羊隻,適合生長的區域更乾冷,所以就更不適合位處濕熱的臺灣人食用了。但是臺灣人也不是全然沒有吃肉的機會,只要氣溫在攝氏25度以下就可以吃豬肉,攝氏20度以下就可以嚐一嚐牛肉,而攝氏10度以下的寒流來襲時,就可以把羊肉爐端上桌了。一餐混食多種肉類、海鮮易致病要切記的是,吃肉和吃海鮮都有所謂的「劈腿禁忌」,一餐當中最好只吃一種肉,應避免不同種類的肉混著吃。如果那餐吃的是豬排,就不要再吃牛肉;如果吃的是牛排,就不要再吃炸排骨。因為每一種動物和海鮮的屬性不同,肉質的屬性和纖維長短也都不一,混和消化後很容易在人體中產生危險的生化變化。雖然人體器官的代償性很高,一次可以同時執行數個指令和動作,但是消化不同屬性和纖維的肉類,勢必會大量耗損腸胃的功能。而且混合的肉類長時間滯留在腸胃間,也很容易腐敗並產生毒素,不僅有礙胃腸的健康,更會造成百病叢生和提早老化的現象。吃肉不劈腿不過,雖然說完全遵行自然律例,依照氣溫食用肉類,是最理想的方式,但硬要應酬聚會眾多的現代人如此嚴格執行,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曾經不只一個學員苦惱地問我:「和朋友約會聚餐,餐點難免會有肉,氣溫超過25度就不吃肉?很難呢!」去那種「無限量供應吃到飽」的餐廳更常碰到這個問題,烤羊排、烤牛肉、炸豬排、甜食、飲料、水果、點心……五花八門的美味佳餚擺在眼前,讓人光是看就流口水,恨不得多長出一個胃多裝點食物,怎麼可能還克制得住自己的舌頭呢?沒錯,只要是人都有口腹之慾,可口的肉食當前,要視而不見也未免太不人性。因此我總是建議學員:「要大吃大喝?可以!但是請勿劈腿,請選在中午十二點到下午六點之間進行。」很多人選擇在晚餐時間,甚至消夜時間去大吃大喝,坦白說,這種做法無疑是在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4關鍵吃肉原則而且儘管是去吃大餐,最好還是遵守「吃肉不劈腿」的原則。如果一餐當中非得吃兩種以上的肉類,也應以「同蹄」為原則,盡量挑選同屬性的動物來進食。例如雞和鴨就屬不同蹄的動物,因為雞、火雞、鴿子的腳都成爪狀,鴨子和鵝的腳則是成蹼狀。至於海鮮類,也應盡量只挑選同屬性來進食,例如吃過硬殼類的蚵仔,之後最好也挑選硬殼類的蛤仔、蜆仔;吃過軟殼類的蝦子,之後最好也挑選軟殼類的蟹類。同蹄對同蹄、硬殼配硬殼、軟殼對軟殼、有鱗對有鱗、無鱗對無鱗,不同種類的魚肉對人體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才能降到最低。1) 一餐單種/每一餐只吃一種海鮮類或肉類。2) 放縱的時機/一定要大吃大喝,最好選擇在每天中午十二點到下午六點之間,但仍應注意「一餐單種」的原則。3) 混吃有禁忌/盡量避免混吃,不得以一定要混吃時,應注意屬性。動物類以同蹄為原則、海鮮類以同質性為原則。4) 吃肉時間表/氣溫攝氏25度以下可吃豬肉。氣溫攝氏20度以下可吃牛肉。氣溫攝氏10度以下可吃羊肉。(本文摘自/自然律例──地瓜餐創始人的養生之道/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