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

先別急著吃安眠藥!剖析失眠4大原因

先別急著吃安眠藥!剖析失眠4大原因#失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35歲女性因失眠就醫,表示曾服用友人安眠藥,覺得效果良好,希望拿藥。醫師問診中了解生活習慣,發現她早上及下午習慣各喝1杯咖啡提神。建議調整習慣,中午以後不要喝咖啡,看是否能不用藥物入眠。經多次嘗試後,夜間無需安眠藥即可入睡。睡前喝咖啡、生活壓力事件 常見失眠有4原因家醫科醫師周明文表示,失眠可能是難以入睡,甚至在床上躺1至2小時依然清醒;或睡眠時間不夠持久,半夜一直醒來,或是早上太早醒來。失眠者應先評估造成失眠的可能原因,並採取適當的對策。有可能不需安眠藥,即可安然入睡。常見失眠的原因包括:1) 不良睡眠習慣/如睡前喝咖啡、睡醒節律障礙等。2) 偶發的生活壓力事件/如結婚,失業等。3) 疾病引起/如憂鬱症、焦慮症等。4) 藥的副作用或濫用/如感冒時常用的抗組織胺、甲基麻黃素等。營造臥房為單純睡覺的地方 避免從事玩手機等活動良好的睡眠習慣有哪些?周明文醫師說明,想睡時趕快去睡,不要拖延,最好10點半以前上床。每天定時睡覺,不論假日平日,昨晚睡多久都要定時起床。睡前30分鐘作些較輕鬆的活動,如溫水澡、靜坐、聽音樂等,不要看任何螢幕(電視,手機、平板或電腦),遠離藍光。如果躺在床上超過20分鐘還未睡著,請離開房間,作些較輕鬆的活動,當有睡意時才回房睡覺。臥房就是睡覺的地方,保持安靜、黑暗,避免在臥房讀書、看電視、玩手機等。睡前不要喝太多水,降低半夜起床排尿的機會。最好戒菸、戒酒。咖啡適時適量攝取,中午後儘量避免飲用,以免影響睡眠。每日規律運動,學習自我放鬆的技巧,幫助入眠。失眠不要自行服用安眠藥 應先評估可能原因最後周明文醫師提醒,長期失眠會使得白天精神不佳,對於生理、心理健康也會有影響。失眠的人不要急著吃安眠藥,更不要在未經醫師指示下自行服用。應先評估失眠可能的原因,並採取適當對策,同時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若是成效不佳,再請醫師評估是否使用安眠藥。

選舉太投入 「選舉症候群」引失眠

選舉太投入 「選舉症候群」引失眠#失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睡不好、容易焦躁、食慾變差……。熱衷投入選舉中的你是否有這些症狀發生?一名66歲的陳姓婦人,每天盯電視、報紙關心選舉狀況,如果聽到身邊的朋友議論她支持的候選人,易生氣、不開心,幾天下來整個人焦慮、緊張、失眠、吃不下,家人發現不對勁陪同就醫,在醫師協助下才慢慢回到正常生活。選前選後情緒波動大 引發失眠、心悸等南勢醫院精神科醫師彭成隆表示,「選舉症候群」泛指重大選舉時,民眾因感受到選前焦慮、情緒過度高亢、易被激怒,以及選後因支持者落選導致失落、憂鬱或是憤怒的情緒,這些心理狀態容易引發失眠、焦慮、心悸、緊張、甚至食慾變差等狀況。睡前預留時間放鬆 改善睡眠品質為避免因選舉症候群影響自身的日常生活,彭成隆醫師建議民眾,每天適量接受選舉的相關新聞或資訊即可,尤其在睡前要預留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時間躺在床上放鬆,讓自己遠離選舉的激烈情緒,逐步改善睡眠品質。除此之外,也可藉由運動、戶外踏青等活動轉移生活重心,釋放緊張情緒與壓力。通常選舉症候群在選後多會逐漸緩解,若後續仍有憂鬱、憤怒、失眠、焦慮等狀況,可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改善上述症狀並維護生活品質。

女性、中老年易失眠 這3狀況是警訊

女性、中老年易失眠 這3狀況是警訊#失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人一生至少1/3時間在睡覺,想要維持身心健康,充足睡眠不可或缺,但幾乎所有人都曾有輾轉難眠的夜晚。一名46歲小姐失眠數個月,擔心安眠藥會成癮遲遲不敢就醫,直到失眠狀況漸影響到工作甚至身心狀況,才尋求醫師協助。根據統計,台灣每10個人就有1人受失眠所苦,其中又以女性、中老年人的比例較高。很久沒睡意等3症狀 一週出現3晚以上恐為失眠台南市立醫院身心科醫師粟寧說明,當(1)很久仍沒睡意、(2)半夜多次醒來且睡眠難維持、(3)過早醒來且躺回去也睡不著,出現上述一種狀況且每星期至少3晚,並造成次日沒有睡飽或神清氣爽,就是失眠症狀。如果持續1個月都沒有改善,建議可找醫師諮詢。開始治療失眠前,先確認是否有慢性疾病、持續壓力源或情緒問題、或長期使用酒精咖啡茶等物質,這些都可能是讓睡眠狀況惡化的因素。台灣失眠治療藥物以benzodiazepines受體促效劑最廣泛使用,但可能有肌肉無力與起床後昏沉、精神不濟等副作用,長期使用有依賴風險,屬於管制用藥。而褪黑激素受體促效劑(ramelteon),調節體內日夜節律,沒有成癮性,非管制用藥,也比較不會影響肌肉或記憶,但目前健保不給付,屬於自費用藥。服安眠藥要規律 避免零碎睡眠時間粟寧醫師建議,除了藥物治療外,也可考慮認知行為治療,藉由認知重建、睡眠限制、干擾控制、放鬆訓練等技巧改善失眠。服用安眠藥要有規律性,固定服藥時間、固定睡眠時間,不要害怕睡不著而提前服藥提前躺床,避免太零碎的睡眠時間。如果有失眠困擾,就避免睡前使用手機等增加干擾睡眠的因子。培養健康生活習慣,適當紓壓管道,建立好的睡眠習慣。過去未曾服用失眠藥輔助入睡者,可以嘗試褪黑激素受體促效劑,因為非管制用藥沒有成癮問題、也比較不會肌肉無力或隔天起床還昏昏沉沉,可以協助患者建立規律睡眠習慣。失眠藥物治療是一種輔助睡眠的工具,最重要的是找出干擾睡眠的因素,建立規律生活習慣,而且一定要找信任的醫師協助,才能真正解決睡眠問題。

每10人有1人失眠!按4穴位可舒緩

每10人有1人失眠!按4穴位可舒緩#失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慢性失眠率居高不下!根據研究,台灣慢性失眠症盛行率高達11.3%,相當於每10人中就有1人失眠。隨年齡增加,失眠的比例也相對提升。中醫師建議,透過穴位按摩就能有效改善失眠、神經衰弱等的問題,體貼的子女不妨學幾招,讓爸媽能一夜好眠。睡前泡腳15至20分鐘 幫助促進下肢氣血循環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鄭秝丞表示,失眠會降低工作效率、人際關係惡化、生產率下降和增加交通意外事故的發生率,也會增罹患高心血管疾病風險,甚至引發憂鬱症或其它精神疾病,不容忽視。以中醫的觀點來看,男性更年期失眠與心、肝、腎的臟腑機能退化有關,建議平日可作家庭保健。睡前泡腳是簡單又方便的選擇,用一盆溫熱的水浸泡雙足至腳踝以上,約15至20分鐘,不但可以舒緩整日的壓力與疲憊感,也有促進下肢氣血循環、減少痠痛及抽筋、安定心神等功效。平日按摩4穴位 安神避失眠鄭秝丞醫師說明,改善失眠不但可以提升工作表現,增進人際關係,幫助體力的維持,更可以減緩老化速度,預防多種生理及心理疾病的發生,是現代人保持健康最重要的秘訣。穴位按摩也是中醫法寶之一。平日可多按摩4個穴位:百會、神門、太衝及湧泉穴,一天1到2次,每個穴位約5分鐘。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央,在兩耳間連線與兩眉正中到頭頂連線交接處,可化解疲勞、預防頭暈頭痛、促進新陳代謝等,有助釋放腦部壓力,幫助入睡;神門穴位於手腕內側,小指向下延伸至手腕關節的橫紋處,有鎮靜、安定心神、補益心的功效,可調節自律神經、緩解心神不寧以及改善神經衰弱、多夢、健忘等症狀。太衝穴位於大腳趾和第二趾趾骨結合處上方凹陷中,可疏肝理氣、解除壓力、清瀉肝火,協助安定憂慮、鬱悶、焦躁等情緒問題;湧泉穴位於腳底中間凹陷處,在足掌前1/3處,有「長壽穴」之稱,可鎮靜安神,改善憂鬱、失眠、神經衰弱等現象。

敏感兒失眠不安 中藥調理安神紓壓

敏感兒失眠不安 中藥調理安神紓壓#失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大班女童出現失眠症狀,且經常坐立不安、磨牙、摳手、拔眼睫毛、易生氣、害怕及愛哭,爸媽擔心不已。後來至中醫尋求輔助治療,中醫問診評估家庭狀況、學校狀況、家族病史及管教方式等,給予孩子增加安全感的中藥,如柴胡、鉤藤、百合、合歡皮、茯神等藥物,並請家長加強關愛孩子。1個月後症狀大幅改善,也讓家長安心許多。課業繁重、家長情緒不穩 都可能讓敏感的孩子不安台大醫院新竹分院中醫科主任黃雪雅表示,中醫診治會同時評估身體與心理狀態,兒童認知發育進展,與中醫理論的心、腎相關;情緒、動作、專注力及睡眠則與中醫理論肝、心相關,再考慮兒童腸胃及免疫問題就可以處理許多兒童問題。一般來說,兒童腎氣尚未充實,老年人腎氣逐漸衰退,這2類病患非常適合以中醫藥來治療疾病或處理症狀,可以避免一般藥物副作用或體質敏感帶來不適。門診常見許多兒童有失眠、坐立不安、磨牙、夢遊、妥瑞氏症、偏頭痛、恍神、不明原因咳嗽,甚至摳手、咬指甲、拔頭髮等較嚴重症狀,都可能與壓力有關。無論是課業過度繁重、家長情緒不穩定或進入新環境等,都可能對敏感的孩子造成壓力與不安。利用安定緊張、憤怒、焦慮等中藥調理中醫可利用一些藥物來協助孩子,像是安定緊張心情的炙甘草、浮小麥;降低憤怒負面情緒的柴胡、薄荷、鬱金;減緩不明焦慮急躁感的鉤藤、百合、柴胡;改善多夢、夢遊或磨牙的龍骨、牡蠣、蓮子等。都是透過大自然藥物調整身體,啟動人體自癒能力,讓身心恢復平衡狀態,許多症狀也因而改善。在門診中常看到疲於奔命的不安孩子及焦躁爸媽。黃雪雅主任提醒家長,當孩子生病時,不該只看到「病」,而忘了「愛」,小孩的自癒能力是很強大的,如果能更溫和且全面性照護孩子,孩子及家人身心都能變得更健康。

睡前半小時用2種香草 失眠不再來

睡前半小時用2種香草 失眠不再來#失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夜好眠對身體全面的健康非常重要。當失眠症發作時,你會希望有什麼在手邊,可以讓你快速再次入睡?治療失眠的一個最佳方法,就是使用香草植物,尤其是纈草和檸檬香蜂草。纈草是一種有鎮定成分的香草植物,人們使用它已經超過1,000年了。它最常被用於治療焦慮、失眠、緊張、頭痛、偏頭痛、胃痙攣和經痛。檸檬香蜂草是一種穩定情緒的香草,和薄荷是同屬的植物。它在中世紀時就已被應用,通常用於治療脣皰疹、穩定緊張情緒、減輕疼痛、治療感冒、對抗流感、促進健康睡眠,以及治療慢性疲勞症候群。你可以服用纈草和檸檬香蜂草的方式,包括酊劑、膠囊、茶飲和新鮮植物。請按照商品標示的指引,服用適當的劑量。你可以購買已經把檸檬香蜂草葉萃取和纈草根,萃取混合在一起的產品。尋找含有160~320mg的纈草根萃取,和80~150mg檸檬香蜂草葉萃取的產品。為得到最佳效果,請在睡前30分鐘服用建議的劑量。纈草可能需要在你體內累積幾週時間,才會發揮效果。檸檬香蜂草是一種薄荷屬的香草植物,通常用於治療焦慮。纈草則是一種具有鎮定成分的草藥,其應用已經有超過1,000年歷史。將這兩種藥草混合起來,就是治療失眠的絕佳配方。補充小技巧纈草本身有一股強烈、不太好聞的氣味。購買時可尋找已經除去臭味的產品。安全須知在服用任何新的藥物或草本營養補充品前,請務必到合格的健康照護機構諮詢。如果你未滿18 歲、懷孕或哺乳中,請勿服用。如果你服用這款睡眠輔助產品超過30天,請告知你的健康照護機構。當你服用這些草藥時,請不要駕駛交通工具或操作重型機械,也不可飲酒。(本文摘自/天然配方除萬病:頭痛、感冒、過敏、胃食道逆流、皮膚炎……不想看醫生?140種手作配方讓你減藥斷根。/大是文化)

65歲起注意!嚴重失眠褪黑激素惹禍

65歲起注意!嚴重失眠褪黑激素惹禍#失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人體的褪黑激素在嬰兒時期最高,到了六十五歲之後褪黑激素的分泌幾乎停止。褪黑激素除了對免疫有相當的影響外,主要的作用是調控人體的生理時鐘。也因此,很多銀髮族容易有日夜顛倒的情形。65歲後褪黑激素分泌幾乎停止 長者容易日夜顛倒臺灣2014年統計全臺民眾年吞3.4億顆安眠藥,2015年統計增加到3.4億顆,安眠藥銷量年年增加,尤其老人的睡眠更差,振興醫院精神科醫師嚴烽彰說,老人的睡眠不佳,主要是因為褪黑激素降低有關。人體的褪黑激素在嬰兒時期最高,到了六十五歲之後褪黑激素的分泌幾乎停止。褪黑激素除了對免疫有相當的影響外,主要的作用是調控人體的生理時鐘。也因此,很多銀髮族容易有日夜顛倒的情形。早上曬太陽後的14到16小時 身體會分泌褪黑激素有些人主張補充褪黑激素,像是在美國,退黑激素就被視為保健食品可以購買。雖然很多空服人員也常服用褪黑激素調時差,不過額外補充的合成褪黑激素,仍有致癌或是其他問題的風險。在臺灣,褪黑激素為禁止販售,而且目前也沒有明確資料顯示褪黑激素的安全補充量;因此建議還是靠自然的方法調整作息。例如:有些醫師會建議多曬太陽,一般早上曬太陽後的14到16小時,身體會分泌褪黑激素。因此建議養成每天晚上11點前睡覺的習慣,且最好早上7點就起床,曬曬太陽;曬太陽不僅有助增加褪黑激素分泌,也有助維他命D合成,幫助補充骨質,一舉多得。(文章授權提供/愛長照)

抑鬱不安致失眠 適食大豆來改善!

抑鬱不安致失眠 適食大豆來改善!#失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相同食物,了解自己的需求最重要。書店裡的醫療書籍區,擺滿許多以健康和飲食為主題的書。提升免疫力、預防老人痴呆症、抗老化、改善過敏、排解壓力、提高智力等,琳瑯滿目。飲食與健康,是人們永遠關心的課題,但是,我們不可能實踐所有書上提到的事情。而且,在思考如何用食物調理身體之前,應該要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假如你是天生的過敏體質,應該先了解「過敏原」是什麼,再思考自己是否適合書中提及的健康方法。知道自己對什麼東西過敏,以及該物的英文名稱,便能幫助遠離導致過敏的物品。抑鬱失眠可適量攝取大豆日式料理大多是清淡的低熱量食物,脂肪與糖分含量較低,能夠預防肥胖。但是,鹽分含量比較高,會提高罹患高血壓的風險,進而導致腦中風或心肌梗塞。此外,橄欖油或紅酒裡富含多酚,能有效預防動脈硬化。不過,多酚對大多數人都有好處,唯獨不適用於有偏頭痛的人,因為多酚會使血管擴張,讓病症加劇。如果最近常感到抑鬱、不安,導致失眠,可以多吃富含「色胺酸」的大豆,改善失眠。不過,不能攝取過量,避免大豆中的蛋白質釋出過多熱量,導致痛風或肥胖。有些患者以為胺基酸飲料對身體很好,所以每天固定喝1公升。持續半年後,不但越來越胖,做健康檢查後,還發現自己有血糖過高的問題。因此,就算是再好的食物,也必須適合自己,才能發揮作用。書中的方法並非人人適用廣泛閱讀健康書籍是好事,但是,若只讀某位作者的著作,使用單一保健方法,可能會引發其他疾病。以「提高體溫法」來說,體溫升高能刺激代謝,讓血液循環,因此許多人開始吃生薑、辣椒等食物。雖然辣椒內含的「辣椒素」可以提高體溫、代謝率,並促進排汗,但是,也可能導致腹瀉,不見得適合每個人。因此,充分掌握自己的健檢數據與身體狀況,再從書中找出適合的健康法吧!世上沒有絕對正確的方法,飲食攝取量也會隨著年齡與身心變化而有所不同,「均衡飲食」才是最重要的。再好的方法,如果不適合自己或強迫執行,都無法持續,還可能造成精神上的壓力。「健康」有時需要一點耐性,只要把「保持健康」變成習慣,就能長久維持。這樣吃最健康 「均衡飲食法」大公開1) 每天攝取均衡的肉類、蔬菜、魚類及水果。2) 別只吃冷盤食物,也要吃熱食。3) 無論是日式、西式、異國料理,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但不能偏食。4) 維他命雖然重要,卻不能過度依賴,請從食物中攝取必須的營養素。醫生的建議Doctor's Advice就算是知名的健康食品,也可能因為體質不同而變成「毒藥」。了解自己是否對某物過敏,並掌握身體健康狀況,才是常保健康的良方。(本文摘自/15分鐘擺脫疲勞/采實文化出版)

Menu